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场的表面上欢迎新同事的聚会,成为了公开的政治表态。
陈立夫彷佛被鼓孤立了一样,但是陈立夫不在乎,实际上也没有必要在乎。
他本来就是主持经济发展事务,他所提出来的三条建议就是他的本职工作,其他人也干涉不了。
上了二楼分配给他的办公室后,陈立夫也是没有久待,很快就是离开了御书房准备前往商部。
他除了是御书房值班大臣外,还是商部尚书呢,商部的一大堆事务也还得他处理,此外他近期也还得前往工部、农部、交通部等几个部门进行视察。
陈立夫走了后,几个值班大臣再一次齐聚一楼内厅,值班大臣、枢密院副使、陆军上将邓喜德脸色不太好看,对着谢一卫道:“你们怎么就不能安分点,天天没事折腾干嘛,我陆军将士在西北征战,在海外征战,难道背后还要被人捅刀子吗?”
谢一卫呵呵一笑:“我们可没折腾!”
邓喜德起身,然后朝外走:“其他的我不管,但是将士们的军功田绝对不能被波及到,不然的话,我陆军百万将士不答应!”
看着邓喜德起身离去,谢一卫面色一沉:“他还好意思说,这军功授田就是一个祸害,一个个坐拥数百上千亩军功田,而且都还是在繁华之地授田,长久以往迟早是要出问题的!”
贾文柏却是面带微笑:“不过是一莽夫罢了,不用在意,这农业税不过是小事,但是这最低工资和限定工作时长,这真要是施行了,后果不堪设想啊!”
谢一卫瞄了他一眼道:“限定工作时长和最低工资是可行的,只是不能这么操之过急,要缓一缓,标准放低一二,不然的话冲击太大!”
贾文柏却是呵呵一笑:“别人不知道,难不成你还不知道,现在部分行业虽然利润不错,但是提供大量就业的纺织业,现在的利润可是没有往年那么高了,很多纺织企业也不过是苦苦挣扎而已。
一旦搞了这个,立马就得有大量的纺织企业维持不下去,纺织企业一旦完蛋,影响的可不仅仅是纺织工人而已,背后还有数以千万的棉农、蚕农、牧民呢!”
谢一卫却是冷哼一声:“难道就不搞了?”
贾文柏道:“不是不搞,只是还没到时候,如今帝国的工商业正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我一直都说要慢慢来,先搞产业升级,让企业赚钱了,然后才能搞这些东西。现在你们倒好,鸡都还没养大呢,就想着杀鸡取卵了。”
谢一卫道:“如果你去看过上海工业区就不会说这话了,很多人辛勤工作,但是依旧养不活一家老小呢,女工和童工的比例一年比一年大,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贾文柏道:“事大家都知道是怎么个事,但是我还是那句话,不能操之过急,重病下猛药是要死人的!”
这两人说话的时候,边上的翰林院掌院学士也是下了楼,看了他们一眼,也不说话直接飘然离去。
翰林院的历任掌院学士,向来都不喜欢掺和这些,之前在内厅里表明一个态度已经是极限了。
翰林院那边的事陈立夫并不知道,他也没有兴趣知道,他知道那些人为什么反对,为什么排斥他。
不外乎就是他的这三条建议动了这些人的利益而已。
帝国成立数十年里,随着帝国的崛起,一批新的权贵们也是崛起了,他们天然会维持着自己的利益。
但是呢,陈立夫会屈服吗?
自然是不会的,他永远都不会屈服!
当年他在税务任职的时候,那可是号称陈人屠呢。
虽然后来主政地方的时候收敛了许多,给人一种保守派的感觉,但是他从来都不是什么保守派!
这一点,其他人可能会有错觉,但是陈立夫自己却是一直都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他要的是宣平盛世,他要的是千古流芳!
这不做出一些惊天动地的成绩出来,怎么踩着柳八苟等一票开国元老成为宣平朝第一臣子,名流千古!
稍候的几天,大唐帝国的政坛依旧平静,这个庞大的帝国成立了三十多年已经是有了一整套完善的运行规则,不出现什么大事的话,都是非常平静的。
但是陈立夫上任半个月后,帝国的政坛却是无法保持平静了。
上任半个月后,陈立夫正式向圣天子递交了农业税改革方案!
圣天子留中不发!
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激进或保守()
陈立夫的农业税改革方案正式提交之后,圣天子又态度模糊,来了一个留中不发,这就很自然引起了争论。
因为大家都是能够看的出来圣天子留中不发的用意。
他既不反对也不同意,或者说,圣天子需要看看情况再说,如果可行的话就施行,如果不可行的话就当没看见。
接下来也就意味着到了角力的时候。
不过这一次,军方的将领们却是不约而同的沉默了!
为啥?
因为陈立夫搞的这一次农业税详细改革方案里,把贵族封地剔除了出去。
或者说不是剔除了出去,而是采取了一个灵活方案,那就是只针对帝国本土,但是不针对海外领地。
而贵族们的封地都是在海外领地,哪怕是东北省等偏僻的本土地区都是没有贵族封地的。
陈立夫的这一手,瞬间就是把军方给分化了。
军方在这些内政事务的态度一直都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只要不损害军方的利益,那么他们就不会去管其他事务。
这插手的多了,很容易惹上一身麻烦,搞不好就会被圣天子盯上,进而倒霉。
毕竟军政分离是帝国长期施行的国策。
没有了军方的反对,那么剩下的反对势力也就不成气候了。
如今本土内还拥有大量土地的,基本都是前明遗留下来的传统士绅地主阶层,而且还是食古不化的老顽固,死活都要抱着一大堆的土地不放手的那些人。
很不巧,陈立夫就是这阶层出身的人!
说白了,这一次陈立夫挥起的刀子,砍向的不是其他人,而是他自己。
至于帝国内的其他权贵们,大多都是和传统士绅地主没啥关系的。
即便是有少数人反对,但是只要军方不反对,新生代的利益阶层也不反对,那么就没人能够阻挡陈立夫搞这个农业税改革。
不用几天,风向就是很明了了,反对的声音都是被陈立夫一一化解,虽然说其他的值班大臣对陈立夫都是没有什么好感,但是陈立夫自己就是值班大臣呢,其政治部影响力是巨大的。
李轩也是乐于见成,能够进一步粉碎本土地区的土地兼并,对于帝国而言自然是好事。
三天后,李轩正式在小朝会上把这份农业税改革方案拿出来讨论,最后虽然有不少的反对声音,但是最后李轩还是批准了这一改革方案。
但是众人都是清楚,农业税的改革只是一个开始而已,甚至只是一个前奏而已。
最关键的最低工资以及限定工作时长才是众人关注的重点。
而对于这两项事务,军方再一次的早早挂出了避战牌。
反正这些和他们军方没啥关系,他们才懒得管这些事呢,更何况他们还和陈立夫达成了私底下的协议。
陈立夫将会支持陆军展开新一轮的西征。
自从拿下海东省后,陆军那边一直就是准备着西征,奈何距离实在过远,耗费太大,而内阁方面又不肯增加战费,导致陆军方面一直都是凑不出来足够的战争费用,用以开始第三轮西征。
这一次陈立夫支持陆军西征,同时也是支持海军很在乎的海外扩张政策。
用这种支持,他换来了军方的置身事外。
但是其他人可就没这么好糊弄了。
这两种改革,影响可是深大的,会极大的影响到新权贵们的利益,因为这势必会增加制造业的成本,从而导致商品价格增加。
至于说增加了成本还会让商品保持原价,人家企业主又不是做慈善的,一个个都是吃肉不吐骨头的贪婪家伙。
他们才不会主动让利呢。
增加的成本,最后肯定是会反映到市场上来。
这样就可能导致部分行业的动荡。
长远看肯定是有利的,但是短期内可能造成一定的动荡。
这也是李轩觉得陈立夫是个激进改革派的缘故。
没有人比李轩更加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了,提高福利待遇是必须的,但是李轩之所以一直没有搞这些,就是知道工业发展的时间还不算太长,现在贸然去搞这些,很容易搞出大麻烦来。
搞是肯定要搞的,问题在于什么时候搞!
实际上,这不仅仅是李轩自己的想法,也是谢一卫、贾文柏等人的想法。
他们的分歧在于,什么时候搞,搞到什么程度。
而陈立夫的意见是现在就搞,至于什么程度嘛。
陈立夫认为应该十小时工作制,按月给四天带薪假期,额外加班要给双倍加班费。
而最低工资标准,则是参照当地的平均收入去制定,并且把女工和童工也是纳入其中。
因为现在很多企业为了节省人工成本,他们都不愿意去雇佣一个成年青壮,反而去雇佣女工甚至童工,因为女童和童工的薪资非常低。
但是这样其实会带来一个同样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如果限定了最低标准,那么企业更加会倾向于雇佣青壮,不再雇佣女工以及童工。
那么问题来了,人家女工和童工也是要过生活的,以前工资低好歹还能活下去,现在连工作机会都没有了,那吃什么?
很多普通家庭,单单依靠一个成年男性青壮的薪资,其实是无法养活一家老小的,如果妻子以及半大的孩子不出去工作,那么一家人就得饿肚子。
这些事李轩很清楚,他也知道问题在那里,无非就是收入太低,食物花销太大而已。
然而,这年头的粮食产量低,成本高,这粮食价格自然也就低不到那里去,降价的话工人能活了,但是农民又得饿死!
最后怎么办?
解决方法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民众的普遍收入,而且提高的幅度要很大。
根据目前帝国本土的物价,尤其是食物的物价水准,一个标准的五口之家,家庭月收入必须达到十元以上才能够维持最基本的生活。
然而目前大唐的一个普通青壮劳动力,比如说松江府地区的普通工人,其月薪普遍只有三到四元元左右。
如果一个五口之家只有一个男性劳动力工作的话,他是养不活一整个家的,想要养活其收入必须翻倍甚至更多,必须达到十元以上。
哪怕是夫妻一起工作,平均收入也要达到五元以上,而这依旧将会比现有的薪资水准上涨百分之二十以上。
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 二十年如一日()
别看只是一元两元的提升,但实际上这意味着人力成本提升百分之二十以上。
而很多行业的利润都没有这么高呢,一旦强行搞了,很多企业是要破产的。
因此如果只是强行要求企业提升平均薪资水准是不靠谱的,反而有可能导致出现大规模的经济动荡。
不过陈立夫却是给李轩提出了一个方案,那就是前期制定的最低工资收入水准,不需要达到当地的青壮劳动力的平均薪资水准,可以低一些。
但哪怕新制定的最低薪资要比目前的青壮平均薪资是低一些,但是也将会比现在的女工、童工收入高。
如此企业纵然会增加一定的成本,但是这个成本是可控的。
陈立夫的设想就是,他并不是想要推动青壮劳动力的平均薪资上涨,他只是想要让女工以及童工的薪资收入比现在高一些而已。
也就是说,陈立夫虽然看似很激进,但是人家也知道一步一步来,没有指望着一步登天。
而这样,倒是让李轩改变了对陈立夫的想法。
一开始陈立夫表现的非常的激进,刚上任就是提出了三大改革方案,不管是农业税改革还是最低工资又或者是限制工作时长,这每一条其实影响都非常大。
但是陈立夫在高调的喊出了这些口号后,但是在具体的施行过程中,却是采取了局部、片面的施行措施。
农业税方面,他并没有把海外本土、海外领地以及本土的其他边疆省份给牵扯进来,而是只局限于中部和东部人多地少的地方。
而这些地方其实上在这之前就已经是搞的差不多了,早年大唐帝国搞农业改革的时候,主要针对的也是这一地区,实行多年的统一农业税以及阶梯税率,早已经是让当地的地主无利可图,进而把资产从土地转移到工商业来。
然后再通过官府赎买,以租代购的方式,把这些原本属于地主的土地转移到了普通民众手里。
再加上官府手中掌控的大片官田,实际上已经是让这一地区的农业改革差不多了,如今剩下的不过是少许残留而已。
这也是陈立夫提出了具体措施后,李轩并没有太多顾忌就批准的缘故,那就是这一次陈立夫提出的农业改革限定了地区。
而现在的限制工作时长以及最低薪资这两条上,陈立夫也没有和其他人想象的那么激进,反而是在外人看来,陈立夫在不断的妥协。
比如最早的时候,陈立夫透露出来的口号可是每月二十二天,每天八小时工作制,但是后来在李轩面前提出正式建议的时候,就已经是变成了每月工作二十六天,每天十小时工作制。
不过没等几天,等御书房值班大臣会议上,面对多人的一致反对,他又是降低了标准,那就是每个月两天的带薪假期,每天十二小时工作制。
这么一个标准尽管让很多人还是无法接受,但是反对的声音却是没有这么大了,尤其是同样支持改革,只不过没有和陈立夫这么激进的谢一卫也是转而支持了陈立夫,他认为尽管目前陈立夫提出来的新标准,固然还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有利影响更大,正所谓是利大于弊。
限制工作时长这一点上,陈立夫的让步比较大。
同样的在最低薪资标准上陈立夫也是做出了外人眼中的巨大让步。
一开始陈立夫是要求按照各地官府雇员的平均薪资的百分之八十来制定最低薪资标准,这毫无疑问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就算是圣天子李轩也不支持这么激进的改革方案。
要知道官府雇员的平均薪资可是比较高的。
什么是官府雇员,其实就是各级官员了。
目前大唐的官员平均薪资待遇算是比较高的,因为这么多年来,虽然中高级官员的薪资水准没有增加,反而还下降了一部分,但是低级官员的薪资水准却是普遍增加了。
以松江府地区的官府雇员,也就是九品、八品这两个级别的各机构科员为例,其职务薪资以及品级薪资,再加上部分补贴的话,每个月的税后收入大概维持在十元到十五元之间。
而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是他们直接拿到手的钱,实际上他们还能诸多福利,比如说逢年过节的时候能够获得一些福利,米粮什么的都是最基本的了,年末往往还会加发年末奖金,如果这一部分也算上的话,他们的税后收入大体上能够达十五元到二十元左右。
也可以这么说,一名低级政府雇员的年收入,大体上有一百八十元到两百四十元之间,而部分特殊岗位,比如说需要高级技能或者危险的岗位,收入大概能够达到三百元以上。
这样的收入哪怕是在松江府地区,也勉强算得上是低级中产阶层的收入了。
如果不需要养家,只一个人生活的话,完全可以过上普通人口中的体面生活,甚至都还能够再雇佣一名女仆或者随从。
而这只是低级官员而已,如果是中级官员的话,也就是七品到四品之间的官员,那么薪资水准还会大幅度提高,年收入能够达到,其收入大概能够达到三百到一千元之间。
至于三品以上的高级官员,薪资已经是达到了一千元以上,不过到了这个级别,实际上薪资对他们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如果是根据官府雇员的平均薪资来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大部分企业都得直接破产。
以为目前松江府一带的男性青壮的体力劳动者,其薪资普遍只有三到五元元之间,这乍一看似乎不低了但是是企业们现在都很喜欢雇佣女工或者童工!
因为女工或者童工的薪资更低,往往只有一两元左右。
怎么说呢,大唐发展工商多年,经济翻了不知道多少倍,但实际上底层人们的收入其实并没有增加太多,哪怕是看似成年男性的收入高了,但是那些工厂主们宁愿雇佣女工或者童工,也不愿意雇佣成年青壮。
如果说把女工和童工也算上,那么整体上的底层劳动力的平均薪资,估计也就两元左右!
但是,上海当年开港通商,第一批工厂建立起来的时候,那个时候工人们的平均收入也有一元多两元的水准了!
二十几年过去了,还是老样子!
不过如果纯粹是底层劳动力的收入低,吃不饱什么的依旧不是陈立夫极力推动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作时长的根本原因。
陈立夫甚至都不屑用这个来说服别人。
陈立夫是用什么理由来说服圣天子和其他值班大臣们的?
很简单:你不给他们发工资,你生产了商品卖给谁去啊?
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别说门了,窗都没有()
不得不说,陈立夫的这一番话打动了谢一卫,更打动了圣天子李轩。
李轩自然是知道这些的,之前之所以没有去搞,并不是不知道该搞,而是想着缓一缓,等工业体系成熟了再搞。
简单来说就是先让生产力发展起来,然后再相应的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准。
谢一卫被打动,那是因为他本来就是一个改革派,甭管他内心怎么想的,但是他当初能够一路爬起来,就是靠着各种改革,在帝国政坛上,他是以改革派而著称的,围绕着他手底下的一大群人也都是改革派。
只是谢一卫的改革,远不如陈立夫这么激进。
和陈立夫比起来,他就是变成了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