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征战五千年-第2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身准备回营调集兵力攻打德川秀忠的军营,这些人连忙跪地哀求将他拦了下来。

    看到这些人可怜巴巴的样子,李悠却没有丝毫动摇,对于倭国人的性格他可谓是知之甚深,别看他们现在哭的可怜,但是等他们翻过身来就又是林一副嘴脸了,对于这样的民族绝对不能轻饶,你越是宽恕他们就越以为你软弱可欺;反倒是虐待他们的越狠,这些人就越发的敬佩服从于你。

    既然李悠这边说不动,他们又打不过李悠的军队,那么就只有想办法来凑够这笔赔款了,可是李悠先前和德川家康约定的数字实在太过巨大,其中包括了:大明为援助朝鲜所付出的总耗费银八百八十三万五千两,米数十万斛,对于这一项倭国理应加倍赔偿,合计纹银两千万两;明国战死将士的抚恤赔偿六百万两;明国战船的损失三百万两;大明水师远征倭国的军费一百五十万两。。。。。。。林林总总的加起来超过了四千万两。

    其实这些德川家康当初并未答应,按照他的想法在击败了西军之后给将大坂城搜刮干净,给李悠凑个几百万两银子也就足够了,那时候他手握数十万大军,料想李悠也不敢追逼过甚,但没想到东军接连遭受惨重的损失,已经无力对大明水师产生威胁,这笔巨大的数额就成了实打实的了。

    而且这还仅仅是明国索要的赔偿,还没有包括朝鲜呢,朝鲜的损失只会比大明的付出更大,要是李悠得寸进尺帮着朝鲜索要赔偿可如何是好?当然这笔钱最后肯定也不会落到朝鲜李氏王朝的手中,还是会被李悠献给大明的万皇帝。

    四千万两的银子,就算他们完好无缺的拿下大坂城,将大坂城中的所有豪商搜刮一空恐怕也拿不出来这么多钱吧?在刚刚经了大火的摧残之后,德川家又迎来了雪上加霜的折磨,究竟该如何应付过这一关呢?

    李悠悠哉悠哉的品着上好的茶水,等了许久之后方才稍微露出了一条缝隙,“既然德川家现在拿不出这笔银子,那么本将军也不好追逼过甚,我这有另外一份方案,不知道诸位觉得如何?”(未完待续。。)

第783章 春帆楼条约

    “还请陈将军示下,我等若能办到定不会推辞。”德川秀忠似乎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连忙回道,一旁的大久保忠佐等人也屏声静气,静静地等候着李悠的下文。

    “德川贤侄先想办法到处凑一凑,看看能凑出多少银子来,也好让本官带回去向皇帝陛下交差;至于剩下的么,一些可以用其他东西来支付。”石见银山肯定是跑不了的,至于其他的到时候再看他们能拿出什么来吧,“这些加起来要是还不够,那其余部分就暂且算是倭国对大明的欠款,我们定下个时间每年还上一批,过个十几二十年的终究可以还清,不过如此以来就肯定得加上利息了。”

    “此乃应有之事。”对此德川秀忠无话可说,战国时期倭国各大名向商人借款乃是常例,他们早就熟悉了这种交易方式,李悠提出的方案算是把他们从濒死关头救了回来,从死刑换成了缓刑,接下来德川秀忠借口需要和家臣以及大名们商议把李悠送出大营,然后和大久保忠佐、浅野幸长等人商议起来。

    当然如此重大的事情肯定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商议完的,在这个时候李悠也没有闲着,他召集了原本为德川军打造攻城器械的工匠,在大坂城靠海的一座山丘上伐木平地,靠脱出一块空地来,命令那些工匠在这片空地上修筑一座观海楼。

    等此事达成之后,当少不了要和德川秀忠签署一份合约,按照李悠的意思这份合约理当去春帆楼签署,可是一来马关距离此处尚远,二来他也不知道如今春帆楼建成了没有,所以只能命令倭国工匠在此新建一座春帆楼,好稍微弥补下李鸿章当年的遗憾了;当初李悠读史书的时候每每都到此处都扼腕长叹,现在也该轮到倭国人尝一尝这种滋味了。

    “诸位,明国将军的意思你们已经知晓了,如今我等究竟该如何应对?”德川秀忠将自己会霞所剩无几的家臣、大名召集到一起,把李悠的意思传递给他们,然后静静的等候着这些人的意见,看如何才能减少德川家的损失。

    “明国将军在我国停留如此之久,若是无法达成协议,怕是无论如何也不肯返回明国的,而一旦触怒了他,凭借我等现有的兵力恐怕是无法抵挡。”大久保忠佐率先发言,他是比较倾向于用钱财来换取明国的退兵,当然四千万两银子的报价还是要争取一番的,“只是明国将军给出的条件实在是太过苛刻,我等恐怕无力支付。”

    “若不是丰臣老贼贸然进攻朝鲜,我等又何至于落得如此下场。”有人开始对丰臣秀吉大发牢骚,经过连年的征战,可以说几乎每一家大名都损失惨重,现在不仅损兵折将还要承担给明国的赔偿,他们当然要责怪丰臣秀吉了。

    可是现在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再骂也无法改变明国大军进入倭国的事实了,现在还是先想办法把他们哄走吧,接下来这些人拿出了一系列的方案,诸如继续引兵向西搜刮关西诸大名的家底、联络全倭国的豪商向他们借债最后再赖账将他们杀死,反正这些事情他们也不是第一次做了,说起来丝毫没有压力、甚至还有人打起了同样藏有巨大财富的寺庙的主意,打算引兵搜刮倭国的着名寺庙以筹集赔款、当然压榨百姓这些事情也是少不了的。

    还真别说,这么一凑真让德川秀忠凑出了不少钱财,加起来已经接近一千万两银子了,有了这个数额想必可以让明国的将军稍微缓一缓了吧?只要将他们哄回明国,那么剩下的那笔钱财就是能拖则拖,实在不能拖再另想办法了,没有明**队的逼迫,他们再想收钱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数日后,德川秀忠亲自前来李悠营中拜访,拿出了自己的方案请李悠过目,“我等鄙国小邦实在是不能与天朝上国之繁华相比,在下找遍了整个国家也才找出来这些,剩余的部分实在是无法凑足,还望上国将军怜惜在宽限些数字吧!”

    “区区一千万两银子,连我大明出兵朝鲜的军费、抚恤都不够。”李悠对此嗤之以鼻,他可是了解过后世伊藤博文逼迫李鸿章时的嘴脸,当然不会被德川秀忠的苦情戏所打动,他从旁边取过一张纸来丢给德川秀忠,“本官早就知道你们凑不出来这么多的钱财,故而已经给你们想好了办法,这份条约你先看看吧!”

    德川秀忠双手捧过这张关系到倭国前途的纸张,一字一句的看了起来,只见上面写着如下几条:

    一、再次确认朝鲜、琉球乃是大明的藩属国,倭国不得侵略;

    二、承认倭国进犯朝鲜的错误,并答应赔偿明国四千万两白银;

    三、有鉴于倭国渡海进犯朝鲜的先例,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从今以后严禁倭国制造具有远洋能力的船只;

    四、鉴于倭国贫弱,一时无法凑足四千万两白银的巨款,所以特准倭国先行一次性支付一千万两白银,其余三千万两白银一部分用倭国的矿山、土地、珍宝等支付,这部分限定在一千万两,最后的两千万两白银限于二十年内支付完毕,每年支付两百万两;

    五、为了保障倭国在此后二十年中能够准时交付赔款,以及保证割让给大明的矿山、土地的安全,所以倭国必须割让几处港口给大明以供驻军,这些驻军拥有在倭国海域的自由行驶权,而这些港口的建设费用、驻军费用全部由倭国承担;

    六、倭国各处港口允许大明商人停靠经商,倭国不得干扰;

    七、大明在倭国的军队、商人、矿工等如若犯罪倭国无权审判,必须由大明的官员进行处置,凡是涉及到大明利益的判案必须得到大明官员的认可;

    八、倭国去天皇国号,改称倭奴国王,并向大明称臣,此后倭国的国王以及征夷大将军的继位需得到大明的认可与册封;

    九、此份合约需由倭奴国王及德川家康共同签署确认。(未完待续。。)

第784章 搜刮

    德川秀忠一字一句的看过去,虽然他不一定能弄懂所有条文的用意,但隐隐的觉得这些多倭国来说伤害极大,万万不能轻易签署,因此继续恳求道,“还请上国将军再宽限些,鄙国实在无力全部满足。”

    “这份条约一个字也不得更改,唯有签与不签而已。”李悠冷冷的说道,如今倭国的兵力已经挡不住他的三万大军了,此外还有张献忠在倭国不断闹事,他根本不怕德川秀忠会不答应,“德川贤侄若是不肯签,那本官或许就要考虑另换一个人来签署了。”

    听到这句话德川秀忠顿时汗湿了嵴背,他当然明白李悠这句话的用意,在损失了十多万兵马之后,德川秀忠勉强依靠着手中的兵马还有李悠的支持方能坐稳现在的位置,但亦非全无竞争者,要是李悠转而支持他的兄弟松平忠吉、结城秀康等人,亦或是丰臣秀吉的养子羽柴秀胜,乃至另外扶植前田利长等大名,都有取代他的可能。

    这句话让德川秀忠认清楚了如今的形势,要是他因为执着于倭国的利益而触怒了李悠,他的地位很快就会被人所取代,而那些继位的人说不定还会签署更为苛刻的条款,自家的性命也会不保,与其如此还不如先行签署,待自己地位稳固之后再想其他办法。

    “在下明白上国将军的意思了,在下这就回去和众人商议。”德川秀忠带着这份条约回去了,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这些倭国仅剩的实力派们不得不大致答应了李悠的条件,开始和他商议合约的细节。

    “石见银山乃是丰臣家的产业,而且是丰臣秀吉侵犯朝鲜的主要军费来源,理当赔偿给我大明,就抵两百万两银子吧!”李悠先来了个狮子大开口。

    “大人!石见银山鼎盛时一年就产银百万两,价值何止两百万啊!”担任石见银山奉行的大久保长安连忙分辨道,石见银山的出产一度占据了全球银产量的三分之一,李悠给出的这个价格实在是太苛刻了。

    “敢情上国将军再加些吧!”开始谈判之前德川秀忠他们已经做好了放弃石见银山的打算,但是没想到才能换取这么一点银子,让他们顿时觉得无法接受,于是纷纷列出石见银山此前年的产量想要抵更多的赔款。

    “看,这份记录上写的明明白白,石见银山如今的年产量正在逐年下降,谁知道还能开采出多少银子来?本官给出两百万两的价格已经很大方了。”李悠据理力争,丝毫不肯相让,最终倭国代表们不得不答应了这个价格。

    随后李悠又将目标对准了倭国的另一处宝藏,产量曾经高达世界第一、德川幕府维系数百年之久的经济支柱佐渡金山,佐渡金山位于本州岛北部的佐渡岛上,现在还尚未被发现,而日后主管佐渡金山的同样是大久保长安。

    这座足以开采数百年的金山也被李悠用极其轻微的代价拿下了,他给出的借口是在佐渡岛设立水师中转港口,当然在条约里也限定了佐渡岛的一切产出都归属大明所有,倭国对此一无所知,轻而易举的就被李悠拿下了这座黄金铸就的岛屿,接下来李悠按照自己的记忆又从倭国夺走了几座储藏量惊人的矿山,诸如生野银山、甲斐金山,以及今川家的安倍金山、富士金山,会津芦名家的井泽银山,秀吉时代开掘的因幡银山、多田银山,佐竹义重在常陆国中的八沟金山等等,几乎将倭国的所有贵金属产地一扫而空,有了这些可以稍微减缓一些大明缺少银两的问题。

    这些都是李悠在前世玩倭国的战国游戏留下的记忆,没想到在这个时候却发挥了如此巨大的作用,要是让那些倭国的游戏制造商知道了恐怕会气得吐血吧。

    有人说大明实则亡于财政,在崇祯皇帝继位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愚蠢的经济措施,将国家赋税的大头压倒了最为贫困的西北百姓身上,方才引得流民群起;现在有了倭国的金银作为支撑,大明或许可能扛过小冰河期的灾难,将那些通古斯来的野人赶回老家去。

    有了矿山自然少不了看守的军队,每个矿山留下的士兵或许不会太多,但是所有的加起来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而且为了加强这些军队之间的联络,李悠还在倭国四岛上拿下了不少港口,一旦某处发生事端,大明的水师就可以立刻将附近的兵力集结起来运往事件发生地,一般性的小动乱足以轻松平定。

    而要是发生大的动乱,大明也不会坐视不管,现在的万皇帝可是对矿山十分敏感的,他四处派遣矿监到矿山上收税,弄得那些掌握矿山的士绅怨声载道,但却也充实了大明的内库,所以在他的任上才能搞定万三大征;而后世的崇祯就没有这个本事了,被士绅们一忽悠收回矿监只知道压榨穷苦百姓,才有了日后的动乱。

    只要让万皇帝看到倭国各处金山银山的收益,他肯定会提高重视,从而建立起强大的水师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动乱,实际上这才是李悠最大的目的,让大明将目光重新转向海洋可比区区几座金山银山重要多了。

    此前大明很少在对外战争中获取直接的经济利益,而李悠这次攻略倭国一口气就带回来了上千万两的银子,再加上后续源源不断的财富以及倭国的海贸,足以让朝廷和士绅们为之动心,有了足够的利益就不怕他们不动心。

    “好了,矿山和港口咱们说完了,接下来该说说其他东西了!”光是这份收获的价值就超过了四千万两之巨,但在李悠的逼迫之下,再加上此时的倭国对其中一些矿山缺乏了解,所以最后只抵了几百万两的赔款而已。

    但仅仅是矿山还是不够的,倭国日后在中原掠夺的财富可不止这些,李悠又将目光瞄准了另外一项。(未完待续。。)

第785章 三神器与兰奢待

    “既然倭国天皇已经决定改称倭奴国王,那么三神器留在倭国也就没什么用了,这三样东西就当做古董抵给我大明吧。”当年倭国在中国抢走了多少宝物?现在也该轮到他们享受这种待遇了。

    光是书法这一项,就有书圣王羲之的手书就有《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藏于倭国的皇宫之中,《兰亭序》摹本不计其数;王献之的《地黄汤帖》,褚遂良的《孟法师碑》、《文皇哀册》,苏轼的《寒食帖》先藏于东京后被还给宝岛故宫博物院;传世最古老的书写经《菩萨处胎经》五贴,此外颜真卿、欧阳询、祝允明、董其昌等书法大家的珍卷不计其数。

    书画上有李迪的《红白芙蓉图》,宋代《无准师范像》、《潇湘卧游图》,牧溪法师《观音猿鹤图》;瓷器有曜变天目茶碗等;乐器有螺钿紫檀五弦琵琶等;青铜器有勐虎食人卣等等,这些都是故宫博物院都没有的国宝级珍品,除了少部分是由遣唐使以及东渡日本的僧人带来之外,其余大多是在清末之后的战争中被倭国抢回本土的。

    每每在网络上看到类似的消息李悠都痛心不已,现在有了终于可以报仇的机会怎肯错过?所以他一开口就索要了倭国最为珍视的宝物三神器,这三样神器乃是天丛云剑、八尺琼勾玉和八尺镜,据说是天孙降临时,天照大神授予琼琼杵尊并由日本天皇代代继承的宝物,在地位上和中原的九鼎、传国玉玺相当,是倭国皇室正统地位的象征,但是他们现在既然已经去除了天皇名号,那么有倭奴国王金印作为传承的象征也就够用了。

    当然随着史的流逝,这三样神器的命运也是极为多舛,在平安时代末期,源家大将源义经带兵打入京都,而在京都的平家则带上三神器以及年幼的安德天皇逃亡海上,后源义经与平家决战坛蒲,平家战败,平清盛之妻平时子即安德天皇外祖母怀抱安德天皇携三神器投海自尽,源义经派人打捞三神器,最终只得神镜与神玺,天丛云剑下落不明;而今倭国皇室所收藏的镜和玉或许还是真品,但天丛云剑大概就是仿造品了。

    不过李悠并不在乎,掠夺三神器最主要的还是削弱天皇的正统性,以倭奴国王金印来替代是坐实倭国自古乃是中原藩属的事实,只要这三样东西不在倭国本土就好。

    一听到要这三样东西,但凡对天皇有所忠心的大名及大臣立刻面如土色,只不过如今的天皇尚没有后世军国主义盛行时那样崇高的地位,所以并没有经过多么艰难的挣扎,李悠就得到了这三样东西,至于价格么每样就抵了一万两银子的债务。

    “此外据闻书圣的《丧乱帖》如今也藏在倭国,此乃我中原固有之物,尔等需寻来还给我大明,此物却抵不得赔款。”《丧乱帖》是如何流入倭国的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被遣唐使带回倭国的,其二是在鉴真东渡时随船抵达倭国,距今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史了,也该让这卷国宝重回中原了。

    对此德川秀忠等人皆无异议,接着李悠又开始索要另外一项倭国国宝,“据闻兰奢待号称天下第一名香?此等宝物不是尔等可以享用的,当进献给我大明皇帝。”

    品香也是中原流传已久的文化,在诸多香料之中又以沉香最为贵重,而兰奢待就是一块巨大的沉香,寻常弄到指甲盖大一枚沉香就了不得了,而兰奢待却有一米多长重二十多斤。

    随着李悠的命令,兰奢待也被送到了他的跟前,一放到李悠面前的桌子上,就闻到阵阵异香,让人心旷神怡;放眼望去这枚锥形的香料上有着若干缺口,其中两个缺口旁边还贴着小纸条,上书“足利义政,宽正二年九月,约二寸截之”、“织田信长,天正二年三月,一寸八分截之”,乃是倭国史上的大人物截取时留下的记号。

    本来这种纸条应该有三张,还有一张是“德川家康,庆长七年六月,一寸八分截之”,只可惜德川家康没有熬到庆长七年就挂了,他也就没了享用这枚异香的机会;想想看,连足利义政、织田信长这样倭国史上了不起的大人物都只能截取一小段,这兰奢待的珍贵由此可见一斑,但是现在它却被李悠直接打包带走了。

    “嗯,此物不错,就抵两万两银子吧。”李悠品鉴过后淡淡的说道,这一价格也是他故意为之,兰奢待的价格比三神器任意一件都要贵,这也是贬低三神器的意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