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征战五千年-第2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些东西看的极淡,而且他现在已经开始组建团队准备给大魏修史,那还会有闲心理会这些?而郑飞黄依靠投诚、发展海贸和治理淮南道的功劳,已经足以为他赢得一份功劳爵的封赏,倒也是同样不在乎这点虚名。

    “自北虏入侵以来,诸多将领为守护我中原的百姓立下了汗马功劳。”开国之初常常是武将的地位更重一点,所以在册封完后宫和外戚之后,李悠又开始册封武将了,“许将军跟随陛下南下,兴建团练,守护嘉州,功劳居于诸武将之首,现封为云州公!”

    乍一看起来许光的功劳似乎不如跟对李悠攻城略地的秦士信、罗世绩、周伯符等人大,但是对嘉州军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许光才是嘉州军中威望仅次于李悠的人,他在这支军队筹备、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且在李悠率军征讨四方的时候,正是有许光在才能使嘉州保持安稳,就凭这些,罗世绩、秦士信等人也对他被封为公爵没有丝毫异议。

    和许光同样受封为公爵的还有执掌黑冰台的司马错,虽然他的功绩不像许光、周伯符、钱骅等人那样广为人知,但是对嘉州崛起之路略有研究的人都能明白黑冰台在这一过程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许光之后又轮到了潘凤,这也同样是从一起家就跟随在自己身边的老人了,潘凤被册封为侯爵,仅次于许光、司马错;和他一样待遇的还有钱骅,兴建水师、平定江南东道、攻入河东道,这些功劳也让钱骅获得了侯爵的爵位,已经超过了他原先将会继承的昌华伯爵位;另外为了酬劳钱飒的大功,李悠直接将他的爵位提升为公爵,自此钱氏一族在新朝获得了一公一侯的封赏,一跃而成为嘉朝第一豪门。

    周伯符也积功受封为侯爵,比他稍微晚一些加入嘉州军的罗世绩和秦士信受封为伯爵,对于这些封赏李悠给出解释是,眼下蜀中尚未平定,北虏和河东道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以后他们有的是继续建功立业提升爵位的机会,眼下此举乃是为了不让他们将来赏无可赏。

    周伯符等人还算年轻,对此表示欣然接受,他们甚至更怕自己一下被提升到很高的爵位,然后被挂在京中晾起来,以后再也不能领兵出战,现在一听闻日后还有征讨四方的机会,当即大为欣喜,连忙叩谢皇恩。

    封赏完武将,接下来就轮到文官了,钱飒第一个被提升为公爵略过不提,接着一直帮助李悠执掌嘉州朝政的姚广孝也被册封为公爵,对此姚广孝表现的风轻云淡,在他看来有能够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才是最重要的,富贵荣华他丝毫也不在乎。

    姚广孝之后是范蠡,嘉州之所以能够建立起规模如此宏大的军队,范蠡筹措粮草饷银实在是功不可没,而且在他的管理之下,嘉州的经济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商业兴旺发达,为朝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赋税,这一切足以为他赢得一个公爵的爵位。

    但是接下来就让众人感到惊讶了,接下来封赏的竟然不是众人一致看好的王机,而是顾将子,顾将子凭借兴建工坊、打造军械、制造各种有利于民生的器械以及为嘉州培养了大批人才的功劳在王机前面被册封为侯爵的爵位。

    圣旨颁下,朝堂上顿时响起了一片骚乱,引得御史连忙出来喝止;如果说前面诸多受赏臣子的文韬武略乃是他们所能理解的范围,顾将子受封赏的理由却是超乎了他们的想象,但是也有更多的人看到了另一条晋身的道路,或许除了文治武功之外,打造器械也能让自己像顾将子一样赢得无法想象的丰厚回报。

    接下来终于轮到王机了,和罗世绩、秦士信等人一样,他因为资和年纪的原因被封为伯爵,这让王机父子暗暗后悔,如果当初他早些跟随李悠南下的话,现在无论如何也能和钱骅一样弄到一个侯爵的爵位,不过好在他还年轻,日后有的是立功晋升爵位的机会,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等到告老还乡的时候,混个公爵还是没问题的。

    接下来郑飞黄、江随云、汪五峰、严振泉等人也获得了不同的封赏,那些获得赏赐的喜笑颜开,暂时没能封爵的也在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抓住新朝方才建立、事务繁多的机会立下足够的功劳,也为自己赢得这样的荣光。

    而就在嘉朝群臣欢欣鼓舞的时候,嘉朝取代魏朝、李悠登基称帝的消息也传到了其余各个势力那里,蜀王、阿鲁布和河东诸部也得知了这一消息。(未完待续。。)

第796章 天下震惊

    “乱臣贼子!这李悠着实大逆不道!”蜀王的宫殿中,宰相苏子灿怒不可遏,李悠登基的消息虽然早有预料,但是真的成为现实的时候还是让他无法接受。

    “如今当即可令罗昭远率军从山南西道直入京城,一举荡平嘉州军。”年轻气盛的苏少游大声说道,“逆贼窃取神器,天下百姓无不深恶痛绝,我蜀中如今大义在手,天兵所到之处百姓定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攻破京城只在旦夕之间。”

    幼稚!蜀王麾下另一位重臣罗昭牧对他的话不屑一顾,若是那些百姓真的心念大魏,当初许时雍窃据京城的时候为何不揭竿而起?阿鲁布率军南下的时候为何不全力反抗?如今李悠的兵锋更胜此二人,那些百姓反倒就肯站出来帮助蜀王的军队了么?

    其他人也是清楚蜀中如今的情况,能借着蜀道天险将嘉州军拒之门外就不错了,那还敢主动出兵挑衅?他们纷纷大声呵斥李悠取代福王称帝的举措,却无一人附和苏少游的想法,以罗昭远手下那数万兵丁,就算率军北上也不过是给嘉州军送菜去的,现在蜀中兵马本来就不多,他们可是无法承担失去这支精锐的后果。

    “李悠手握兵权,天下忠义之士敢怒不敢言,而罗将军虽然骁勇善战,但手下兵马和嘉州军比起来却是太少了,因而如今出兵乃是下下之策,不如派遣细作深入李悠治下,联络各地忠义之士慢慢积蓄力量,待时机成熟之时再起事不迟。”终于有人提出了一项听起来还算靠谱的建议,“李悠更改科举,贬低圣人经义,滥授朝廷名爵,竟使墨家传人立于朝堂之上,想必天下士绅早有不满,只是碍于李悠的威势不敢有所行动,但是只要我等以陛下的名义居中联络,再许以高官厚禄,总会有忠义之士起来反对。”

    “如此甚好,自古天子皆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如今李悠倒行逆施,恶了士大夫,想必他的伪朝定然不会长久。”平静下来的苏子灿也对这一方案表示赞赏,因为和出兵北上相比,这一方案的风险性要小得多,他们所要付出的不过是些细作和空头名爵罢了,就算失败也给他们造不成什么损失,反倒是一旦成功,整个嘉朝治下就会陷入混乱。

    主意已定,蜀中方面立刻忙碌起来,一队队人马扮作商队、游学士子、游方僧人、江湖郎中等,从蜀中与嘉朝接壤的各处要道进入嘉朝境内,私下联络那些在新朝郁郁不得志的旧士绅、世家豪门,试图煽动他们来反对李悠的统治。

    而在龙城,当消息传到关押李冲及原大魏官员的地方时,这些人无不痛哭流涕,他们一方面感伤大魏的灭亡,另一方面则是担心自此以后他们对阿鲁布似乎已经没了用处,那么接下来阿鲁布又该如何处置他们?难道他们这些人就要死在这里了么?

    不过阿鲁布如今可没有闲心理会他们,他刚刚平定了漠北的叛乱,将那几个叛乱的部落赶出了漠北,但是自己也承受了不小的损失,唯恐李悠此时会派兵北上征讨龙城,整日为关内道的防御事务忙的不可开交,那还会想起他们。

    “陛下,这李悠取代福王登记成立,建立嘉朝对我大元也并非是坏事。”伯颜出言安抚道,“新朝建立可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李悠这些年虽然凭借手中兵力将半壁江山牢牢握在手中,但一来此人在嘉州的诸多举措大大的得罪了中原的士绅和世家豪门,二来大魏享国数百年,总有些感念大魏恩情的遗老遗少,这些人若不善加处置,定会给李悠的嘉朝制造不小的麻烦,因此在平定完内部事务之前,李悠大概是不会轻易派兵北上的。”

    阿鲁布却高兴不起来,嘉朝内部矛盾宠宠,他的大元难道就好过么?漠北的乱局虽然暂时平息了,可那些不落不过是暂时收起了野心罢了,一旦他将兵力重新调回南方,漠北草原上恐怕又会陷入混乱;另外受前次大败、丧师数十万的影响,如今他对关内道的掌控越来越薄弱,各地揭竿而起的义军数不胜数,光是评定这些叛乱就能要了他的老命。

    “而且微臣听闻前不久李悠派遣罗世绩和钱骅在河东道剿灭了一支部的大军,想必河东诸部对嘉朝也是心生忌惮,微臣愿前往河东道劝说这些部落与我大元结盟,共同抵御李悠。”伯颜知道现在单单依靠他们自己的力量怕是无法抵御嘉朝了,所以想和河东道的那些部落联合起来,从东西两个方向共同牵制嘉朝。

    “嗯,此事或许可行。”若是当初阿鲁布刚刚拿下京城和河南道的时候,他怎会将河东道的那些部落放在眼里?但眼下的局势已经容不得他再矜持了,当即找出一些从大魏掠夺来的珍宝叫给伯颜,让他用这些去收买那些河东道的部落。

    而在河东道,各部落的想法却是大不相同,和那支被罗世绩与钱骅歼灭的部关系密切的部落不断叫嚣着为他们报仇,给嘉朝一个好看,而其余部落则深深地为嘉州军的战斗力所震惊,这支部也算是河东道较为强大的部落,谁知连三天都没有坚持到就被嘉州军全歼,这些欺软怕硬的家伙可不愿意轻易得罪嘉朝。

    他们甚至还在暗地里偷偷商议着要不要派出使者恭贺嘉朝建立和李悠称帝,试探一番这位中原的新皇帝对他们河东诸部到底是怎么样一个想法?只要他肯承认自己对现有地盘的统治,那么向他低头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反正此前数百年他们不都是这么做的么?中原强大的时候就向他们称臣以换取自身的安全,中原衰弱的时候就南下劫掠,以壮大自己的部落,现在还没有抢到多长时间,似乎又到了该低头的时候了啊。(未完待续。。)

第797章 新朝气象

    而在京城,李悠现在却没有空闲的时间去理会周边的这些势力,反正阿鲁布和河东诸部已经被自己狠狠地教训了一番,短时间内他们是不敢在窥探嘉朝了,而至于蜀中的那个废物朝廷,李悠丝毫也没有放在心上,看看他们最精锐的兵马呆在山南东道和京畿道的交界处好几年了,不仅没有寸进,甚至还在自己击败阿鲁布之后就立刻缩了回去,就知道掌握蜀中的这些人是多么的无能了,根本不用自己过多重视。

    新朝建立事务繁多,现在首要的问题还是先行稳定嘉朝内部,至于周边的这些势力,等自己安定内部之后,在收拾他们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好在朝中有姚广孝、范蠡、司马错、李令月、王机等一干自从嘉州就跟着自己的嫡系人马,各项繁复的工作方才得以顺利推行。

    但凡新朝建立,都要先收买一通人心,朝代所采取的措施无非是大赦天下和开科取士几种手段而已,李悠也未能免俗,除去一干的确身犯重罪的家伙之外,其余那些或受人构陷、或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入狱的犯人被从牢狱之中放了出来,为了避免这些人出狱之后因为生计无着而重新走上犯罪的道路,李悠还特意让顾将子腾出了一些招工名额用到这些人的身上,那些出狱的犯人无不感激淋涕。

    至于开科取士,李悠再次无视了一群前朝遗老遗少的苦苦哀求,依旧采取了在嘉州实施多年的新型科举方式,同时还在河南道、都畿道、京畿道和京城等新纳入治下的领土建立了新型学堂,让那些旧式文人也能有个重新学习的机会。

    前些年天下大乱,许时雍和袁章控制的河南道、京畿道都没有开办科举,这些地方的读书人顿时没了晋身的机会,所以他们尽管对嘉朝的新型科举多有不瞒,但也不肯错过这个入朝为官的好机会,纷纷寻来朝廷印发的科举说明和辅导材料仔细研究起来;要知道这可是新朝的第一次科举啊,要是能得中此科,以后在官场上可就有了一项金闪闪的资。

    为了能够考中,这些人想尽了各种办法,有的立刻上京想看看能不能和前朝一样走通什么门路,据说如今太平郡主又在西园办起了雅集,要是能得到她的青睐岂不是能领先一步?有的却独辟蹊径转而南下嘉州,如今京城大学堂尚在兴办中,嘉州大学堂方才是天下第一的学堂,此前嘉州开科取士的考官多是出自这里,要是能到嘉州大学堂求学,一来可以得到名师的指点,二来或许可以从中摸清楚一些考官的出题意向,一举两得岂不美哉?

    至于那些此前因为痴心算学、农学、水利等旁门左道的学子则可以扬眉吐气、翻身做人了!以前他们在文人聚会中总是被人嘲笑的对象,但是现在却成了众人拜访求教的热门,要知道此前大魏的读书人重点研读的都是圣人经义,而如今朝廷虽然也保留了进士科,但录取的名额大大降低,想要考中可是难比登天;反观诸科因为考生生源稀缺的缘故,只要有几分真才实学就肯定能考上。

    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甘愿接受这一现实,毕竟朝代的科举都是以圣人经义取士,而大魏绝大多数的读书人除了诗书经义之外再无所长,他们大多为此准备了十几数十年,现在说要转行谈何容易?

    以他们的本事想要冲过录取名额更少的进士科谈何容易?让他们改学其他科目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些人当然不甘愿接受这一现实,所以在其他人纷纷开始专心备考的时候,这些失意的读书人也开始四下串联,试图让嘉朝恢复旧制,依旧采取经义取士的方法。

    “朝中这是有奸佞啊!依在下来看,这定是那墨家的主意!”这些读书人不敢责怪李悠,于是选择了顾将子来背这个锅,对他大肆出言批驳,将嘉朝的新科举说成了墨家和儒家的诊断,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联络到更多的儒门中人参加他们的行动。

    “这是要断我圣教的根基啊!”有人立刻出言附和,“在下腆为圣教中人,就算豁出这条性命,也绝不让墨家异端占据朝堂!在下打算联络圣教学子前去向陛下请命,望陛下能够贬斥顾将子这等奸佞,恢复正道!诸位可愿与我同行?”

    “算我一个!捍卫圣教乃是我儒门中人的责任!为苍生计,为嘉朝的社稷计,在下也不远此等异端邪说窃据朝堂。”这一番煽动性极强的话语很快赢得了不少人的赞同,让这些年轻学子变得激动起来,很快就有不少人响应。

    “可我等究竟该如何行事?”虽说他们一个个口号喊得无比响亮,但真要说起行动来,却又有些迟疑,要知道这位新陛下可是以军功起家,堪称杀伐果断,要是得罪了他恐怕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啊?

    “此时在下已有定计,到时候我等去文庙请出圣人牌位,簇拥圣人牌位前去敲登闻鼓,向陛下请命,我看谁敢拦我们?”这乃是读书人惯用的大杀器,此前大魏的各处州县也时常有读书人请出圣人牌位逼迫当地官员接受他们的胁迫之事,因此他们想淡然的以为嘉朝的官员也会因此而屈服于他们。

    有这些成功的先例在前,这些读书人很快就接受了这一建议,纷纷跳出来表示支持,希望能够凭此给自己捞取一个步入朝堂的机会。

    于是乎,数日之后,京中的读书人忽然聚集到文庙四周,在几名博友民生的读书人带领下进入文庙,请下至圣先师的神主牌位,捧在手中昂首阔步的向皇宫行去,一路上不断有新的读书人加入到他们之中,这愈加让他们信心满满起来。

    很快这些人就到了皇宫面前,看守皇宫的侍卫站出来大声喝止,“皇宫禁地岂容喧哗,尔等这是要谋反么?”(未完待续。。)

第798章 不堪一击

    “我等乃是为天下读书人请命而来!”眼下看守皇宫的都是跟随李悠征战多年的嘉州军精锐,身上自带有一股慑人的杀气,刚一站出来就让这几名领头的读书人心中一凛,忍不住后退了几步,可是一看的自己手中捧着的至圣先师神主,再看看身后成百上千群情激昂的学子,他们的胆子又打了起来,再次向前几步大声应道。

    “朝廷自有制度,想要请命大可去承天府,去政事堂,如今尔等聚众围住宫门是何道理?”侍卫头领根本没有被他们的气势所吓倒,这些人都是尸山血海里厮杀出来的,又怎么会屈服于几个读书人?

    “承天府可管不了此等大事,而政事堂中早有奸佞,我等此来正是想请求陛下罢黜奸佞、广纳贤才。”顾将子如今也是政事堂中的一员,这些读书人口中所说的奸佞当然就是他了,至于贤才自然是他们这些饱读诗书经义的圣教门徒了。

    双方正相持间,一名内侍匆匆从宫里出来,尖着嗓子对这些人喊道,“宫门乃是禁地,尔等此举乃是违背了朝廷律法,还不速速退去?”

    既然已经到了这一地步,这些人怎肯罢休?不仅没有退去,反而聒噪的愈加严重了,而守卫皇宫的侍卫们也不敢怠慢,各处兵力飞快的向这里集中;内侍在宫里宫外跑了几回,终于带来了一个让这些读书人自觉看到了希望的消息,李悠让他们说明请命的目的。

    “我等恳请陛下罢黜顾将子等奸佞,恢复进士科取士!”领头的那名学子大喜过望,连忙取出早已准备好的上书双手递了过去,内侍接过后再次回到宫中,不多时身为宰相的姚广孝从宫里出来,来到了他们的面前。

    “尔等口口声声说顾尚书乃是奸佞,可有何证据?”他们本以为姚广孝会帮着他们说话,但是这第一句话就让他们有些发蒙。

    这些人只是以顾将子乃是墨家中人就对他大加批驳,对他在朝堂上所做的事情却少有知晓,一时间又能拿出什么证据来呢?众人面面相觑,交头接耳一番却依旧只能拿顾将子出身墨家来进行攻击,至于实际的证据那却是一点儿也没有。

    “哼!我嘉朝从不以出身论罪,顾尚书出身墨家,本相出身释家,王尚书乃是圣人门徒,司马尚书专擅纵横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