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征战五千年-第2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他们的推动下,各种纺织材料和纺织过程中所要用到的其他原料价格都一路上涨,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没有在意,认为价格虽然上涨了,可新织机的效率却是原先的两倍,人工开支大大降低、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这么一算的话依旧有很丰厚的利润,所以不仅没有引发他们的警觉,还让他们把更多的钱财投入到对纺织原料的争夺中去。

    同时为了减少开支,他们裁汰了接近半数的纺织工人,反正有了这种新型织机,留下一半的人手也足够使用了,既然如此还留着这些人干什么?老爷我是开工坊的,可不是开善堂的,没道理白白花钱养着这些无用之人。

    然而事情接下来的发展就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料,在这些人的争抢哄抬之下,各种原料的价格一路上升,很快就上升到就算是使用新型织机,也无法保证利润的程度,更要紧的是那些原料商人甚至开始囤积居奇,卡着原料不肯放出来,提供给这些纺织工坊的原料远远不能满足他们扩大规模、使用新型织机后生产的需求,他们连忙四处打听,方才赫然发现如今江南各座城池之中,都已经满是这种新型织机。

    这犹如一瓢冷水泼在他们头上,打破了他们大发横财的梦想,可是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已经不容许他们回头了,如果得不到充足的原料,导致无法全负荷开工的话,那么所有前期投入进去的银子就算是打水漂了,自家的工坊也会被别人挤垮,而如果继续坚持下去熬死了别人,自己说不定还能因祸得福,将他们的产业据为己有。

    但是,很快就有另外的噩耗传来,先是朝廷暂缓了购置布匹为新军准备军装的计划,然后郑芝龙那里又传出了他的船队和红毛夷在南洋激战,通往南洋的商路暂时断绝,今年对丝绸等货物的需求大大降低;一下子少了两个大客户,就算是生产出了布匹、丝绸,又能卖给谁去?难道就让那些优质的丝绸布匹留在仓库里生虫发霉么?

    而与此同时,那些被解雇的织工们也花光了积蓄,而且想尽办法也迟迟找不到工作,眼看着他们就要饿死了;江南一带豪绅众多,这些人仗着自己家的势力大肆进行土地兼并,将这些百姓从农村赶出来,流落到城市之中;以前他们还可以到工坊之中做工,以赚取微薄的工钱养活自己还有自己的家人,现在工作也丢了,农村也回不去了,他们的土地和房子早已成了别人的产业,这下子可是要到绝路了。

    “整整一个月没有工坊招募织工了,多少年都没有出过这样的事情了。”一名年纪稍长的织工喃喃说道,他现在所在的是织工们寻找工作的聚集区,往日在这里来挑选职工的管事络绎不绝,而现在已经有许多天不见他们的踪迹了,聚在这里的失业织工倒是越来越多。

    “这样下去,咱们可怎么活啊!”不知道是谁哀嚎一声,随即引起了更多人的赞同。

    “若是上半年,实在活不下去了,还可以去衙门里报名参加流求的拓荒队,但是现在那边也停止招募了,咱们就算想豁出命去也没这个机会了。”老家回不去了,工作又丢了,积蓄早就花光了,现在连最后一条出路也被堵死,一阵儿绝望的情绪渐渐在人群中蔓延开来。

    “若不是东家打造了那些新织机,咱们又何至于落到这种田地?”绝望慢慢的酝酿出愤怒和仇恨,但是以这些人的见识,很难找出他们沦落至此的真正罪魁祸首,只能将怒气发泄到导致他们失业的最直观因素上那些新型织机。

    “要是砸了那些织机,东家就还得用咱们这些人。”很快就有人做出反应,在他们看来,这或许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然而他们却没有意识到,砸了东家的机器会是什么样的后果。

    “对!王二说的对,咱们去砸了那些织机!”如果仅仅是三五个人,就算说起这些话题也无人敢实施行动,但群体的冒险性总是超过单独个体的,现场的上千织工也给他们壮了不少胆子,这些人试图行动了。(未完待续。。)

第922章 大明的捣毁机器运动

    “走!同去同去!”人多壮胆,一见有人领头,其余那些失业已久的雇工也站了起来,这些时间他们已经是憋了一肚子的火,现在有了发泄的机会,他们自然愿意跟从,而且刚才那些话也的确说到了他们的心里,是啊,只要没了那些新型织机,他们或许还有重新回到工坊,继续靠自己的努力养活全家了。

    “大伙儿可要记好了,咱们可不是山贼土匪,咱们只求一口活命的饭吃,所以到了工坊之中,只能砸毁那些织机,其余的不动分毫。”领头的人现在也是骑虎难下,他只能用这样的手段试图挽回一点余地。

    “咱们都听王大哥的。”这些人如今还做着妄想继续回到工坊工作的美梦呢,自然不肯也不敢伤害那些工坊的管事、织工,换句话说来说就是这些人的斗争性还不强,还没有意识到导致自己悲惨命运的真正原因。

    一行人立刻浩浩荡荡的向最近的工坊行去,那里是一位缙绅的产业,工坊之中有数十架织机,仅仅是江南纺织工坊中一个小角色罢了,可以因为开设的位置不巧,于是就成了这次事件中的第一个受害者。

    进千号精壮的汉子一拥而上,工坊里的那点护卫那敢阻拦,纷纷丢下棍棒四散而逃,这些工人迅速冲进工坊,在管事等人还来不及反应的时候就将他们那些辛苦打造的新型织机全部砸毁,然后又朝着下一处工坊行去。

    “快去告诉老爷,就说城中织工作乱,让老爷用他的片子去请知府老爷调集兵马将这些作乱的织工统统拿下!这些该死的家伙统统该砍头才好!”这些织工没有殴打管事,但管事却不打算放过他们,这些织工以为仅仅是捣毁机器而没有伤害到人,就不会和对方结下太大的仇恨,但是他们却忘了,对于这些工坊的主人来说,织机有时候是比人还要宝贵的财富,夺人钱财可是比杀父之仇还要深厚的仇恨啊。

    这些织工放过了工坊的主人,但工坊的主人却绝对不肯放过他们,消息很快传到这座工坊背后所站的缙绅那里,他立刻派人拿了自己的片子去找当地的知府老爷,知府老爷不敢怠慢,他在此地为官已久,自然知道江南缙绅的厉害,于是立刻调集全城衙役去捉拿那些作乱的织工,但是一座府城才有多少衙役?他们面对上千的织工又有什么办法?

    “此事不是我们能解决的,还是让知府大人调集卫所驻军入城平乱吧。”班头隔着老远打量了一番就打了退堂鼓,他们这点人手平时欺负欺负百姓,收点保护费还差不多,平息上千人的动乱根本没有这个能力。

    知府大人原本以为只是几名歹徒的事情,现在一听说有上千人作乱顿时吓尿了,上千号青壮都能踏平他的府衙了,于是连忙向当地的驻军求助;如今江南的军政尚未,这些江南的武将没办法像卢象升他们一般和文官平起平坐,在接到知府大人的命令后当地驻军将领裂开带着营中那些杂七杂八的军队进入城中。

    这些军队驻扎在江南膏腴之地,早已经被江南的暖风熏酥了骨头,而且江南许久未逢兵戈,军官吃空饷的情况比起边镇来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等他们废了好大功夫才把士兵召集起来,再带到城中的时候,那些织工已经砸毁了好几座工坊,动静越闹越大了。

    “将军,这些乱民颇为势大,咱们如果硬来怕是挡不住啊。”衡量了一番彼此的实力对比,师爷连忙劝道,如今江南卫所的军队,别说对付建奴和蒙古骑兵了,就连对付这些乱民都感到颇为吃力。

    “待。。。待本将军再去抽调一些人马进来,这些人得罪了许多大户人家,若是他们怪罪下来,本将军的官职就会不保啊。”领队的将军何尝不知道这些,但是为了自己的官位和荣华富贵着想,不得不和这些人硬碰硬了。

    这位将军好歹也算读过点兵书,连忙先安排人手护住近处几座大户人家的工坊,然后经济派人出去调兵,等援军到来的时候终于将这些乱民驱散了;究其原因还是这些织工斗争意志不够坚决,一看到官兵就怕了,连忙四散而逃,要不然真冲突起来谁赢谁输还不一定呢。

    眼见平息了这场乱局,知府和卫所的将军也不想再给自己找麻烦,只是胡乱打听了几个乱民头领的名字贴出捉拿告示了事,还有让城门的守军径直失业织工再行入城就算了,他们以为这样就可以免除麻烦。

    但是更大的动乱还在后面呢,先是这些被捣毁织机的工坊,发现如今就算工坊在开业也挣不到钱了,而且重新打造织机又是一笔开销,所以干脆关了工坊,将那些织工辞退了事,这样一来江南失业的织工又多了一批。

    另外,此前那些参加动乱的织工也意识到了危险,他们不敢在此地停留,纷纷前往附近的城市,然后将这里发生的事情传到周边城市之中,这些消息随着他们的足迹渐渐在整个江南扩散开来。

    拥有大量失业织工的城市不仅仅是这一处,还有许多城市失业职工数量比这里更多,他们在听闻这里发生的事情之后也将捣毁织机当成了挽救自己悲惨命运的好办法,于是一场场捣毁织机的风波在江南各个城市蔓延开来。

    一时间整个江南都乱了起来,那些织工刚开始的时候还只是想着捣毁织机而已,但是随着事态的发展,江南士绅的反扑越来越严厉,许多不幸被捕的织工都被他们看去了脑袋,这立刻加深了双方的仇恨,织工们开始将斗争的目标放到了那些士绅身上。

    于是那些被士绅们当做聚宝盆的织机却成了他们的催命符,一些实力微弱的士绅甚至被乱民冲进了庄园,士绅们也开始渐渐出现伤亡,江南的动乱渐渐控制不住了。(未完待续。。)

第923章 派兵南下(为盟主袭羽菲菲加更)

    眼见事态发展到这种程度,一些心怀叵测的人也混入乱民之中,试图从中谋取利益,他们或是白莲教的老造反家,或是各路山寨上的好汉,甚至还有想借此机会打击仇敌的士绅,有了这些人的帮助,动乱愈发的闹大了。

    他们甚至还击退了卫所兵的进攻,占据了一两处小城,江南本地的官员渐渐捂不住这个盖子了,不得不将这里发生的事情上报到朝廷;而在这之前,李悠就通过锦衣卫、东厂还有江南镇守太监等渠道得到了这些消息。

    “诸位爱卿,这是江南送来的奏折,都好好看一看吧。”李悠让王承恩将这些奏折分发到孙承宗、王洽等朝廷重臣手中,准备先听听他们的意见,如今九边已经渐渐安定,现在也该是抽出手来解决江南士绅的时候了。

    众人此前多多少少都听闻了一些消息,结果奏折匆匆看过一遍后,孙承宗率先出列奏道,“陛下,江南那是我大明之赋税要地,一旦出现动乱,则后果不堪设想,还得尽快想个办法平息这次的动乱才是啊。”

    “哦?朕也曾看过户部的账本,一年区区十两不到的茶税,这还叫赋税重地?”尽管知道孙承宗所说的乃是实话,李悠还是忍不住出言讽刺道,江南的士绅占据了天下最为肥美的土地,掌握着天下最为雄厚的资金,过着天下最为舒适安逸的生活,却一再仗着自己的特权躲避缴纳赋税的义务,而且对待麾下的百姓也是极其苛刻,这江南的富庶不是大明的,也不是这些百姓的,而是那些士绅的,要是这样的话,那江南的富庶对大明又有什么意义呢?

    “陛下,这些人的所作所为着实过分了些,但眼下尚需以此时为重,茶税、盐税这些事情等平息动乱之后再谋划不迟。”孙承宗也不好意思帮这些人说话,因为他们做的也实在太过分了,幸好陛下英武短短数年间就平息了建奴,免除了辽饷,又通过裁汰宗室、核查九边兵员节省了不少开支,要不然被江南士绅转移到西北百姓头上的赋税恐怕早就将他们压垮了,如今大明的北方或许早就乱成一片了。

    “陛下,此事究竟因何而起?总不能是这些织工平白无故就起来闹事吧?”兵部尚书王洽适时地发问了。

    “骆卿家,将你们锦衣卫收集到的情况都和诸位说一说吧,看看这些江南的士绅到底干了什么好事。”李悠叫出了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群臣听闻此言心中一凛,从笔下的话语之中可以听出他对这些作乱的织工并无多少恶感,反倒是对那些江南士绅多有不满,这下子这些江南士绅怕是要有大麻烦了。

    “微臣遵旨。”骆养性应声答道,他现在心里可是激荡不已,他没想到区区几张图纸就会搞得江南大乱,陛下之谋略实在是远非他所能揣测,看来以后办事还需更加谨慎才行啊,还有图纸的事情一定要烂到肚子里去,绝对不能让外人知道,“诸位大人,下官从江南的锦衣卫那里打听到了一些此事的起源,原来是那些江南士绅为了一己之私,不顾织工生死,大量裁汰织工,这些织工衣食无着之下方才不得不起来求一口饭吃。”

    骆养性领会了李悠的意思,在说明此事的过程中,也将绝大部分责任推到了那些纺织工坊背后的士绅身上,“而且在下还打听到,因为棉花的价格飞涨,如今江南许多地主都打算明年不种稻米,要改种棉花了,或许等明年的时候,江南就会遇到粮荒了。”

    “江南粮荒?”众多大臣顿时觉得有些匪夷所思,江南向来都是鱼米之乡,这里的赖女士不仅够当地百姓食用,还会通过运河运往北方供应京城所需,这就是所谓的漕粮,要是江南遇到粮荒,不仅是江南本地,就是京城也会受到极其严重的冲击,甚至已经有人开始琢磨是不是要让家里多买点米面存着,以免将来京城粮价飞涨的时候抢不到手了。

    “正是,锦衣卫汇报上来的数字已经十分庞大,这还是目前有所打算的,要是等再过一阵儿恐怕还会更多,此事若不早做防备,来年江南恐怕乱的更为厉害。”骆养性肯定的答复道,他还取出锦衣卫统计出来的数字分发给这些大臣看,孙承宗等人在看到这些数字后无不大吃一惊。

    “陛下,此事断不可轻视,必须派出钦差南下,严令江南士绅不得轻易该种。”孙承宗拿出来的依旧是这样的老办法。

    “呵呵,如果区区一名钦差就能办好此事,朕到不着急了,但是以孙爱卿看,这仅仅是一名钦差就能办到的事情么?”自从东林党兴起之后,江南士绅就越发的不把朝廷的号令放在眼里了,江南读书人驱逐县官、殴打朝廷使者的事情又不是干了一次,想要如此简单就将此事压下去,怕是做不到。

    大殿上顿时变得嘈杂起来,有人支持孙承宗的看法,认为应该派出可靠地人手充当钦差;而还有些出自江南的官员则表示,江南士绅都是忠心为国、体恤百姓之人,绝不会做出这种会导致江南大乱的事情来,但是这话恐怕就连他自己都不信吧?

    “好了,此事事关重大,朕打算先派京营士兵南下,平息此次动乱,还有这江南的地方官也该换一换了,竟然给朕搞出这么大的乱子来,而且动乱发生了这么长时间,才有人汇报给朕,若不是有锦衣卫和东厂,朕还不知道要被他们瞒到什么时候,若是再任由他们胡搞下去,江南还不知道要栾城什么样子。”李悠知道,要解决江南的问题,可不是区区一名钦差就能搞定的,必须来场大变动才行。

    “朕打算让曹文诏率领三万大军南下,待平息动乱之后,这三万兵马也会留在江南,帮忙重新编练江南的驻军。”李悠说道。(未完待续。。)

第924章 擅入军营者杀!

    “如今即使身为客军,每日也能吃饱饭了,比起当年实在是强多了。”军营之中,曹文诏一边吃饭一边说道,他桌上的饭菜和普通士兵一样,和以前比起来却时差的远了,不过曹文诏的心情可要比当初好多了。

    “曹将军说的是,要说当年啊。。。。。。一听说要去外地打仗,将士们都是一百个不愿意。”另一名将领应道,在大明中期武将地位大大下降之后,文官们就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而他们想出的办法之一就是控制军队的粮食,当然这究竟是为了方便他们贪污还是真的要控制军队的行动就不得为外人所知了。

    按照大明文官制定的规则,客军在行军途中的粮食应该由当地的官府供应,而官府也不会将粮食直接发给军队,说是怕武将贪墨,而是由他们安排当地百姓做好食物,然后派遣地方兵丁衙役按人口供给;这样以来不仅加大了当地官府百姓的负担,而且很容易就将军队数量暴露出来,最关键的是文官们就更加容易贪墨了,他们废了这么大的劲儿,其实就是把万物的资格从武将手里夺过来而已。

    如果是这样也就罢了,反正对于大明的士兵来说,总会有粮食被贪污的,只要能按时吃上饭,无论是武将贪污还是文官贪污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样的;可是很快那些聪明的文官就又觉得似乎没必要给行军中的军队吃饱饭,按照他们的话就是士兵们吃撑了就走不动路,这样以来行军的速度岂不是大大降低?这似乎有些不合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又赶紧追加了一条政策,当地的官府每天只能给过路的客军提供两顿饭。

    然而实施了一段时间之后,这些文官又发现了一个漏洞,那就是如果客军行军速度快的话,一天路过两座城池,岂不是可以吃上四顿饭?这怎么能行?赶紧马上追加补丁:当天到达的军队不给饭吃,只有在本地停留了一天以后才可以让士兵吃饭。

    这些文官毫无疑问是聪明的,他们敏锐的眼光发现了政策中的所有漏洞,并且做出了妥善的处置,让这些士兵再也没有占便宜的机会了;不得不说,如果他们如果处理正事儿也有这份心思的话,大明恐怕早就灭了建奴、清除了贪官,统一全世界了,何至于将国家弄成这副模样?这些官员不可谓不聪明,他们只是将聪明用错了地方。

    身为士兵,当然不能饿着肚子打仗,所以从那以后大明的军队无论遇到多么紧急的情况,都会不紧不慢的走着,争取能够在两天时间里有一天能吃上饭;可就算如此,大明的文官也不是没有应对的办法,在原史中,皇太极入关包围京城之时,那些愚不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