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轰……
敖煌停在总督府上空,巨大的声响在天空炸开,许多人皱起眉头。
二十余丈长的敖煌快速缩小,一边嘿嘿坏笑着,一边大喊:“本龙回来了,你们准备好,这点人忙到明天也不够啊”
敖煌说着,张口一吐,只见天空浮现一片白云,白云迅速扩大,覆盖总督府前面的大广场。
随后,白云下方突然多出连绵不绝的水泡,这些水泡快速向下飘落。
那些水泡大小不等,有的像房屋一般大,有的只能容纳个西瓜。
每个水泡之内,皆有一些东西,有的是大木箱,有的是粮食袋,有的是风干腊肉,还有一些珍贵的家具,应有尽有。
所有人都愣住了,呆呆地看着天空,呆呆地看着水泡下降,茫然无措。
“诸位还愣着做什么?天降财物,天佑景国还不快准备好接住,然后运往巴陵各地?”方运的声音炸响。
众人这才回过味来,一定是方运和敖煌不知从哪里弄到一批好东西。
董文丛眼尖,立刻道:“你们看,这些货物上大都有庆国的印记,明显是军营或库房之物。总督大人,您和煌亲王不会是抄了庆国的库房吧?”
敖煌笑眯眯谦虚道:“没抄多少,也就几十处吧,要不是方运联系本龙,本龙还能再抄一天的。”
附近的官员顿时哭笑不得。
方守业笑道:“几十处还叫少?不说最有价值的库房,只说粮仓,随便一处都足以供应十万大军数月,价值十几万两白银。若不是粮仓,是存放铜铁或器械的库房,何止十几万两白银,若是储存机关的库房,随便一处都价值数千万两白银。”
敖煌笑嘻嘻道:“机关库房?的确少,一共只有一个地方有。”
众多官员顿时两眼发亮,就跟之前那些民夫听到能拿一两银子一样,有机关的仓库,向来不一般。
机关乃是人族最重要的器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比士兵的兵器更重要,是除了战诗词之外杀伤妖蛮最多的器物,不要说景国,即便是圣院都是有多少要多少。
工司的一个官员突然指着一个水泡中的箱子轻呼:“你们看上面的标识,那不是‘永丰仓’吗?那可是庆国第三大仓库,甚至可以说是由仓库组成的小城”
许多人倒吸一口凉气,永丰仓可谓大名鼎鼎,是庆国长江畔最大的仓库,当年庆国与景国和武国大战,仅仅这一处仓库就能供应所有大军。
方守业惊道:“真是永丰仓。永丰仓的补给之多,堪称海量。若真能抄空永丰仓,能够供应我景国北方所有大军维持一年的高强度战斗”
“永丰仓这么大?”董文丛十分惊讶。
方运都诧异地看着敖煌,问:“敖煌,别告诉我你真的搬空整座永丰仓。”
敖煌歪头想了想,道:“你们说的永丰仓外,是不是有个很大的码头?好像叫元丰码头?”
“对”许多官员异口同声回答,然后充满期盼地看着敖煌。
敖煌用前爪猛地一拍后腿,龇牙咧嘴道:“别提了,这个永丰仓太他么大了,水妖包围后,我把天地贝往往那里一扔,就开始睡觉,睡醒了还没搬完。后来我不耐烦了,干脆让天地贝吸光那里,拍拍屁股走人。”
“真的?”许多官员并不相信。
“不信让方运看看”敖煌说着,从口中吐出一物。
那物像极了砗磲,表面流光溢彩,似梦似幻,众人神情恍惚,总觉得这物在不断变化,捉摸不定。
方运伸手接过,神念进入天地贝中一看,脸上浮现惊喜的笑容,终于知道为么庆国官员那么气急败坏。
“敖煌,天亮后还要劳烦你走一趟。”方运道。
“去哪里?”敖煌说着不知从哪拿出一排香蕉,用爪子轻轻一挤,香蕉皮便分开,香蕉飞到他嘴中。
“天地贝中这些原材料都留在这里,那些粮食或军械留在里面,你到时候带着天地贝直接去张破岳那里,让他分配天地贝里的所有东西。”
“好你们快搬吧”敖煌笑嘻嘻说完,继续吃香蕉。
大片的气泡落地,形成缓冲的力量,保证那些货物没有丝毫的损伤。
在一些官吏的指挥下,等待已久的民夫和士兵开始动起来。
远在景国北方,卫北要塞外喊杀震天,张破岳指挥战斗,嗓子已经沙哑。
突然,张破岳低头手持官印,看完方运的传,放声大笑。
“天助我也我要感谢庆君十八辈祖宗不愧是积善天子哈哈哈……”
。(。)
:
第1790章 保密条例()
第二天,一则“庆君吐血支援景国北方大军”的文章在论榜上出现,记录从灵兽贩子灭门案到景国接收大批物资的经过,对庆君明褒实贬,笔法幽默辛辣,引来众多读人。
直到这个时候,全人族才知道事情的详细始末,纷纷称赞方运做得好,同时称赞敖煌义薄云天,让敖煌乐了一整天。
轰轰烈烈的抓捕灵兽贩子的行动在象州大地上持续进行,许多差役已经没时间去维持各地秩序,也没办法管那些地痞流氓,但是,象州的治安好得可怕。
上亿人的象州,在这几天竟然没有一个地痞流氓闹事,没有一个百姓因为被偷被抢告官。
在总督府任职的巴陵童生张宗石,闲暇时去问友居曾笑谈,现在那些流氓蟊贼兔死狐悲,被虚圣铁拳吓得老老实实。
十月刚入冬,象州大地的少数人却感到已经是数九隆冬,穿上大棉袄也冷入骨髓。
方运依旧一袭青衫,在总督府中修习,处理政务。
入冬后,太后按照惯例赐给方运和杨玉环各一套厚厚的貂皮大衣,方运只在杨玉环穿着看了看,便没有再穿,这种大衣适合在更远的北方穿。
十月十二的午后,董文丛面带喜意走进来,把一叠厚厚的文放到方运桌案上。
“总督大人,这是这些天的战果,您看看。至于收尾,可能需要数个月甚至数年。您说********,那我们就安排一部分捕快专门抓捕那些潜伏的灵兽贩子,直到将他们绳之以法。”董文丛道。
方运点点头,道:“既然已经到了尾声,有两件事至关重要,若是稍有差池,满盘皆输。”
“请大人明示。”董文丛急忙道。
方运道:“第一,下发给捕快、差役和线人的奖励银两,各地一文钱也不能克扣,务必要尽快全部发放下去。那些官老爷们什么德行,你我都清楚。平时他们拆东墙补西墙,本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都有难处,但此次专款,谁敢伸手,我断谁头”
董文丛道:“大人,我听说下面有人不满,说这次奖励得太重了。甚至有一部分人拿到上千两银子,这已经是一笔巨款,足够寻常人活一辈子。”
“那些人在提着脑袋当线人、被刀架在脖子上抓捕灵兽贩子,那些钱看似多,但不要忘记灵兽贩子有多狠毒,定然会报复,这几乎是用来买命的钱他们减少了象州的妖界邪气,他们防止更多人被杀死,他们就是英雄但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也要养家糊口,用钱奖励他们,不是收买,也不是激励别人,而是因为他们奉献了那么多,我们总要给他们在生活方面以基本的保障他们可以不要钱,但我们不能不给只给荣誉不给钱,让他们喝西北风去?更何况,他们承受的风险并没有结束,相当一部分人要隐姓埋名去其他州,避免灵兽贩子报复。那些官员大吃大喝办个文会花几千几万两银子不心痛,用一千两银子买一条人命就心疼了?不用管他们你主要给我看好他们”方运毫不客气道。
董文丛道:“大人请放心,此事闹得圣元大陆人尽皆知,大多数官员都不会胡乱伸手。但是,不保证有极个别利欲熏心之辈会把主意打到这笔钱上。”
“你给我亲自盯着此事,无论是谁,敢在这时候伸手,那就不要怪我杀一儆百”方运道。
“属下明白”董文丛微微低下头,只觉一阵阵杀气掠过,脖子凉飕飕的。
方运把厚厚的公文放到自己面前,继续道:“至于第二件事,要在发放奖励的时候一同办妥。在奖励发放完毕后,把他们在县衙、府衙一直到州衙的所有资料全部销毁,只在刑部留下唯一备份,任何人要查阅,必须要经过刑部尚首肯只要是记录他们与灵兽贩子有关系的任何只言片语,全部烧掉如果说钱是保障他们的生活,那此事就是保他们的命”
董文丛肃然起敬,道:“下官也考虑过,但却远远不及您。虽然明文规定这些资料不能外泄,但有心人只要花几十两银子,就能得知这些文的内容州府县三级衙门这种事数不胜数,刑部则要好一些。下官替那些人感谢您,这个时候,您也是英雄他们抓捕了灵兽贩子,而您保护了他们的命”
方运道:“少拍我马屁。现在看来,是时候起草一份‘保密条例’了。军方需要保密,衙门更需要。并且,对泄密之人加大惩处力度,比如,若是泄密导致有人被杀,则按照同谋论处,若是涉及到他国,则以叛国论处一个国家若连保密都做不好,处处漏的跟筛子一样,说明这个国家不仅基层烂掉,上层也是一群糊涂虫。”
董文丛以为方运在说自己,顿时冷汗直流,道:“请总督大人放心,在严打灵兽贩子事情收尾后,下官就研究衙门保密事项,那些英雄在抓捕过程中没死在灵兽贩子手上,不能让他们死在随后的报复上。”
“很好。你下去吧。”方运道。
“下官告退。”
董文丛离开方运的房,一边走一边思索是不是方运对自己不满,但很快想明白,明显不是,因为方才方运的话很多,明显是在指导自己,生怕自己不清楚两件事的重大意义,于是便放下心。
刚走出总督府,董文丛突然伸手去摸官印,急忙看加急文,看完后面若冰霜,转身快步回返,进入方运的房。
“下官……”董文丛正要再次拜见方运,被方运伸手打断。
“不要见外,你是为那封加急传而来吧。”方运说着放下官印。
董文丛压着愤怒,道:“这帮蠢货,本来好好的严打灵兽贩子,竟然出了这种事竟然把家里养灵兽的普通百姓当成灵兽贩子,并且以拒捕为由杀死而且是当着孩子的面杀了她的父母这群蠢货,难道不查清楚就动手吗?”
董文丛骂完,看向方运,脸上浮现一抹惊愕然后收敛。
方运神色平静,好像完全不在乎这件事,远比真正的老官僚更加淡然,好像死多少人都与自己无关。
。(。)
:
第1791章 奢靡之风()
“嗯,这件事应该是个误会,不过很难办,要是严惩那几人,就是打击捕快的热情,象州的大好局面可能烟消云散。 w w w 。 。 c o m要是不严惩,定然会有人说闲话,把矛头指向象州官员。孰轻孰重,你可分清?”
方运说完,面无表情看着董文丛。
董文丛认真地看着方运,看了足足三十余息,才正色道:“大人说的是,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此次严打灵兽贩子乃是正义之举,就算出现一些杂音,也无伤大雅。大人放心,下官一定会妥善处理此事,避免引起更大的风波。”
“嗯,你下去吧。”方运道。
董文丛一本正经地施礼,然后告辞。
董文丛缓缓走出总督府,一边走一边沉思,走了好一阵,才急忙去拿官印,然后传发布命令,之后翻看刚到的传。
象州都督方守业最先发来传。
“老董,怎么回事?我发传询问方运如何处理这事,他竟然说这是小事,交给你处理。这不像他的作风啊关键是,打击灵兽贩子如火如荼,马上就要庆功,出现此事,对他的威信的打击很大此次打击灵兽贩子声势浩大,难免会有人狐假虎威,惹得许多人不满,此事一出,必然会引发争议。”
董文丛轻叹一声,面露犹豫之色,数息后坚定神色,传回复。
“这政绩是总督大人的,本官不允许任何人破坏方大眼,你是我多年的老友,又是方虚圣的伯父,应该要知道如何去做”
足足过了半刻钟,方守业才传回复。
“我明白了。象州安定的局面得来不易,无论做什么,都有一些小意外发生,就算有影响,也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坚决不能影响大局。不过,你想如何处理。”
“多谢张都督理解。此事……恐怕还需要从军中借调人手,陪我去事发之地,慰问死者家属,向死者家属道歉,并请他们放弃追究此事,我们会给予足够的赔偿。”在传的过程中,董文丛神色慢慢将恢复了正常,和所有的官僚一样,在处理这件事上经验丰富,从容淡定。
“州牧大人放心,我定然会安排精兵跟随,并保护现场,避免别有用心之人趁机挑起事端”
董文丛思来想去,直接动用稀少的飞页空舟,前往事发地点,找到死者同族的长辈族老,软硬兼施,终于把这件事情压下。而杀人的捕快则被调离当地,调到州衙担任闲职。
但是,事情不知怎么被传到论榜,很快,一个庆国举人在论榜发文,抨击方运。
文章极其犀利地指出,方运就是一个伪君子,好大喜功,为了避免这件事影响打击灵兽贩子的行动,为了避免自己的政绩有损,为了自己的名声,竟然捂盖子,而且没有严惩凶手。
这一次,许多支持方运的读人没有发声,因为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方运如此做实在有些理亏。
但是,有一部分人展开反击。
“换成任何人是方虚圣,都会如此。这次打击灵兽贩子事件,并非是孤立的,涉及那一家十五口的命案,涉及他的誓言,甚至涉及两国的明争暗斗。若是方虚圣严惩捕快,那么,意味着捕快们错了,意味着许多捕快会不得不收敛,意味着为十五条人命复仇就是空话,更意味着,方运承认这次行动出了大错那么,景国柳山一党必然会出手,让原本的功劳变成罪责为了那十五条人命,为了象州的安宁,方虚圣如此做没错。”
“若是象州官员对此事不闻不问,我们完全可以抨击方虚圣,但是,象州州牧亲自去赔礼道歉,亲自把赔偿金交到死者家人手上,甚至得到死者全族的谅解,我认为,方虚圣并没有错。如果一定要说他有错,那错就错在他无法时时刻刻管住每一个差役”
双方不断争论,论榜变得格外热闹。
方运好像丝毫没有被这件事影响,在董文丛处理完此事后,再也没提过这事,而是按部就班开始整顿吏治。
接着严打的东风,方运的权威深入人心,整顿吏治并没有阻挠。
方运之前曾整顿文风,要求象州文精简准确,使用易用的俗体字,抛弃之前的大鸣大放,这个过程非常顺利。
而现在,方运开始整顿奢靡之风,并且列出一些条非常严格的规矩。
比如,官员可以参与文会,但从文会上获得任何超过十两白银的奖励,要么退还,要么充公。
同时,要求所有由官府举办的文会从简,除了较大的节日和约定俗成的文会,其余文会皆不得以官府的名义举办。不同的文会有不同的规模,每种规模的文会的花费都明确列出,绝对不能超支超标。
除此之外,还要求各衙门节省支出,不得浪费。
各朝各代都有整顿吏治之事发生,所以象州的官吏并不感到多么害怕,和以前一样,表面上响应方运号召,背地里和之前毫无区别。
十月十四,一个消息在象州各衙门爆炸般地传播,名谷县的县令没有上报州衙便私下以官府的名义举办文会,并且在文会上吃喝玩乐,放浪形骸,已经被总督府的人带走,接受调查。
象州众官人心惶惶,不知道方运这次要做什么。
十月十六,总督府的公文正式下发,披露名谷县令的种种劣迹,并已经送交京城查办。公文中虽然不可能宣布判决结果,但却有影响恶劣、罪行重大、顶风作案等字样,所有人都知道名谷县令完了。
名谷县令是进士出身,只要没有犯下大罪,最多也只是调往战场与妖蛮作战而已,但是,一旦被定罪,也就意味着永远无法再在景国为官。
名谷县令恰恰是杂家之人,甚至可以说,他要么叛国去庆国,要么放弃杂家圣道,否则永生也无法突破成为翰林。
这已经是对进士最严苛的惩罚,再严重一步,就是剥夺文位。
名谷县令一事震惊各地,众人这才知道,方运这是动真格的。
方运开始拿象州官员立威
许多官吏立刻收手,一部分胆小的官吏每天衙门和家里两点一线,回绝所有应酬。
。(。)
:
第1792章 微澜()
但是,方运不仅仅拿一个名谷县令立威,在名谷县令被抓的第二天,各地陆续有官员官吏被抓捕到巴陵城。
总督府的人放出口风说,这些人都是和名谷县令一样,在方运宣布整顿官场风气后不收手之人。
一开始,众多官员还以为方运在清洗庆官或左相势力,因为稍有官场经验的人都知道,所谓的整顿吏治也罢,惩治贪腐也罢,本质上还是政斗,本质上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不打倒一批人,新官如何吃饱。
过了几天后,众人发现方运和以前的官员完全不一样,被抓的那些人没有任何规律,不仅有庆国或左相背景的,甚至还有坚定的铁杆保皇党,有一个七县令甚至是走外戚的路子,跟太后的小舅子是穿开裆裤长大的。
如果一定要说这些人有共同点,那就是在方运告诫众人后,他们还不止收手,不知收敛。
不到十天,两个翰林、十一个进士、九十四个个举人以及三百余秀才被陆续批捕落马。
那些罪名重的,要押解到京城宣判,最后可能要流放各地。
那些罪名轻的,罚没十倍贪腐所得,摘去官袍,赶出衙门,然后向圣院送交这些官员的犯罪记录,各国与圣院各地永不录用。
不得滥杀读人,但也不能让他们犯罪而不付出任何代价。
方运的铁腕手段震惊了全人族,许多人这才意识到,这一次,方运是在动真格的,他是真想打造一个至少相对廉洁实干的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