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我当皇帝-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初赵狗蛋,可是传话说,这玩意一斤价值十几金!”

    “这不,今天又是休沐之日。”

    “叫大家来品品茶。”

    赵风说完,看向中间的侍女:“水烧开了。”

    “给大家伙泡茶吧!”

第二百六十八章 震动天下() 
侍女行了一福:“喏。”

    然后按照赵风的吩咐。

    开始了泡茶。

    就是按照后世的泡茶方法泡的。

    泡好后,把茶给每人端了一杯。

    赵风笑道:“跟我不用客气,尽管尝。”

    典韦大笑道:“那我就不客气了。”

    “也尝尝这茶,是个啥滋味。”

    然后对着茶杯一顿狂吹。

    田丰看向赵风:“伯虎。”

    “你这是暴殄天物啊!”

    “茶不是这么弄的。”

    “你这一看,就是不懂怎么煮茶啊!”

    赵风两手一摊:“我又没品过茶。”

    “不懂有什么奇怪的。”

    赵风既不懂,汉朝是怎么饮茶的。

    来到东汉末年,又从来没有喝过茶。

    茶这东西,确实不是普通人能喝的起的。

    赵风就算贵为中山相,之前也没有喝过。

    一斤茶饼要十几金,换算成五铢钱,就是十几万钱。

    有这十几万钱,可以买五百余石粮食了。

    五百石粮食,可以养一千名普通百姓,一个月。

    可以养五百名守城士兵,一个月。

    赵风怎么可能会舍得喝。

    还是刚刚碰巧看到了茶饼的盒子。

    这才想起,袁术给自己送了十斤茶饼。

    甄尧站起来,笑道:“既然伯虎不懂。”

    “这里又只有我和元皓兄懂茶道。”

    “那就由我来给大家煮茶吧。”

    说完,走到大厅中间,对侍女说道:“去准备胡麻、豆子、生姜、香草等。”

    侍女行了一福:“喏。”

    说完,就往门外走去。

    赵风对此也不意外。

    虽然大家都是朋友。

    但是,甄尧是县丞,田丰虽然官职比较杂,好歹统领了一千七百余兵马。

    所以甄尧就自告奋勇了。

    至于赵狗蛋、典韦、管祺等人。

    连赵风都不会,你还指望他们会?

    很快,侍女就带人,把甄尧要的东西,都拿了进来。

    甄尧先从茶饼上,截取了一些茶,丢进药臼里,然后又把胡麻、生姜、豆子、香草等物,丢了进去。

    然后用药杵,杵了几十下。

    接着把平时煮菜用的瓦罐,放到了火炉上。

    甄尧笑道:“因为这里没有专门的煮茶工具。”

    “就用釜代替了。”

    “口味方面,应该差不多的。”

    说完,就把捣好的茶?姑且叫茶吧。

    倒入加了水的釜器里。

    这就是后世的砂锅。

    当然,肯定没有后世制造的那么讲究。

    而且比砂锅要大很多。

    现在这玩意,叫釜。

    普通百姓和士兵煮饭、煮菜,都是用这东西。

    这东西,用了两千多年,就连新中国解放后,改革开放初期,农村依然还是用这玩意煮饭、煮菜。

    赵风自己就是农村的,以前还在家里看过这玩意。

    跟甄尧现在用的,看上去,差不多。

    煮了一盏茶时间。

    甄尧用勺子拨弄了下茶,笑道:“煮好了。”

    然后直接用勺子,把茶水、茶叶、胡麻等,一同装到杯子了。

    盛装满后,侍女直接把杯子端给了赵风。

    甄尧笑道:“下次我送伯虎一套茶具吧。”

    “今天就凑合一下。”

    然后把勺子,交给了侍女。

    没多久,侍女就给每人都奉上了一杯茶。

    赵风看着甄尧煮的茶,感觉怪怪的。

    这好像跟后世的某种茶挺像的。

    至于叫什么名字,赵风就不记得了。

    反正自己以前喝过,味道嘛,不是赵风喜爱的类型。

    不过赵风也不清楚汉朝煮茶具体的味道。

    还是很好奇的。

    对大家笑道:“诸位今天有口福了。”

    “既可以尝尝这泡的茶。”

    “也可以尝尝贤达兄煮的茶。”

    “刚好,这泡的茶,也差不多了,来诸位同饮!”

    众人端起赵风叫人泡的茶水,喝了起来。

    其中田丰、赵云、甄尧是抿了一小口。

    典韦、赵狗蛋、裴元绍等人,就是一口喝完。

    典韦吧唧吧唧嘴:“这泡的茶,味道略苦。”

    “也不怎么好喝嘛。”

    “还不如平常喝的水。”

    赵铁柱、裴元绍用力一点头,表示非常赞同典韦说的话。

    田丰摇了摇头:“哪有你这样喝茶的。”

    “茶要慢慢品。”

    赵风罢了罢手:“好了。”

    “他们几个,就是一粗人,别搭理他们。”

    “来,诸位现在尝尝贤达兄的煮茶!”

    这时。

    一守卫跑了进来,单膝跪地,一拱手:“启禀主公。”

    “门外一信差,有重要书信,要交给甄县丞。”

    说完,就把竹简拿了出来。

    赵风一挥手:“交给贤达兄吧。”

    守卫一拱手:“喏。”

    说完,就站起来,走到甄尧的案己前,把竹简交给了甄尧。

    甄尧迅速打开竹简,仔细看了一遍。

    然后交给守卫:“让伯虎也过目一下。”

    守卫接过竹简,走到赵风的案己前,提给了赵风。

    赵风接过竹简,仔细看了起来。

    这也是洛阳传来的最新消息。

    而且也是后世人人知晓的大事件。

    这件事,既是东汉的大事,也对之后的诸侯割据,有着深远的影响。

    赵风看完,把直接交给守卫:“给每个人,传阅一下。”

    守卫一拱手:“喏。”

    说完,就把竹简交给了田丰。

    然后在座的每个人,都看了一遍。

    等所有人看完后。

    甄尧问道:“伯虎兄。”

    “我们需要现在进景曜殿,告知王爷此事吗?”

    “这可是震惊天下的大事!”

    甄尧说完。

    所有人,都看向赵风。

    赵风端起甄尧煮的茶,笑道:“洛阳之事。”

    “我们鞭长莫及。”

    “今天告诉王爷,或者明天告诉王爷,都没什么区别。”

    “难得休息一天,这事明天一并告知王爷吧。”

    “我们继续喝茶。”

    赵风嘴上虽然这么说。

    但根本就没心思喝茶了。

    甄尧煮的茶,究竟是个什么味,赵风也没品出来。

    喝到后面,大家也都看出,赵风有心事。

    就纷纷告辞离去。

    翌日。

    众人照常到景曜殿议事。

    长史照常率先开口说道:“诸位都休息了一日。”

    然后看向赵风:“我听闻,在座的好几位,昨日都到相府去了。”

    “不知商量着什么大事,可否说来让大家听听?”

    赵风听完,皱起了眉头。

    这长史,真是得寸进尺,越来越过分了。

    环顾了一圈,把在座人的脸色看了一遍:“确实有一件惊天大事。”

    “就算长史不提,我也会说出来的。”

第二百六十九章 刘辩被废() 
长史笑道:“那就洗耳恭听!”

    赵风点了点头,看向甄尧:“甄县丞,此事就由你来说吧。”

    甄尧喏了一声,然后走到大厅中央,行了一揖:“原大将军府幕僚,都骑尉鲍信,不肯归附董卓,引兵还泰山了。”

    长史哈哈大笑:“这也算是震动天下的大事吗?”

    “真是吓死老夫了!”

    “一个小小的都骑尉,他是归附董卓,还是不归附董卓,也能让天下震动?”

    赵风冷哼一声:“长史能把话听完吗?”

    长史看向甄尧:“那就继续说吧。”

    “我倒想听听,能有多大的事。”

    “还震惊天下,哼!”

    甄尧接着道:“董卓在朝会上提出废立之事,并以霍光之事为例,自比田延年(谁反对就立刻处死)。”

    “满朝文武只有尚书卢植站出来抗辩,董卓被顶撞得无言以对,气得罢会。后来董卓还想寻找机会杀害卢植,但被蔡邕、彭伯劝阻,卢植则弃官逃亡。”

    “一同逃离洛阳的还有袁家袁绍。”

    刘稚气道:“混账!”

    “他董卓算什么,居然还敢妄议废立之事。”

    “此人应该立斩无赦!”

    发现众人都看向自己,刘稚觉得自己也失态了。

    伸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甄县丞,继续说。”

    甄尧点了点头:“九月一日,也就是四日前。”

    “董卓在崇德前殿,强行通过废立议案,尚书丁宫主持废立仪式。”

    “太傅袁隗将陛下扶下皇座,改为弘农王,解除玉玺印绶转交给陈留王协,然后扶陈留王协正式登基。”

    “改年号为永汉!”

    刘稚听完,立马站了起来,怒道:“混账,混账,混账东西。”

    “狗贼董卓,居然敢管我刘家之事。”

    “本王迟早要砍了他的狗头!”

    看到甄尧好像还有话说:“甄县丞,有什么话,接着说。”

    甄尧喏了一声,接着道:“紧接着,董卓让尚书宣读策文,并弹劾何太后害死董太皇太后的罪责,将其罢免,迁入永安宫。”

    刘稚听完,瘫坐了下来:“狗贼董卓,居然连太后都敢诬蔑。”

    “还有什么事,是狗贼不敢做的?”

    然后一挥手:“有事改天再说。”

    “本王累了。”

    “诸位都散去吧。”

    刘稚说完。

    赵风走到大厅中央,看向长史:“长史觉得这个消息,够不够震动天下的?”

    长史擦了擦额头的细汗:“够!”

    “天下再也没有什么事,能比这事更震惊的了。”

    赵风点了点头:“我也这样认为。”

    “还有,有件事,我想提醒一下长史。”

    “以后千万不要,在别人说话的时候,随意打断。”

    “有失身份不说,还显得没有教养!”

    长史对赵风行了一长揖:“抱歉,刚刚失仪了。”

    赵风罢了罢手:“你不是对我失仪,你是对甄县丞失仪了。”

    长史脸色难看,但又没办法。

    只好对甄尧行了一揖:“抱歉,在下失仪了,勿怪。”

    甄尧回了一揖:“不敢,不敢!”

    赵风点了点头:“好了。”

    “长史以后自己多注意一下就好了。”

    说完,赵风转身就退出了景曜殿。

    众人看后,也纷纷走到大厅中央,行了一揖,然后陆续退出了景曜殿。

    而且一个个都是面露难色,心事重重的样子。

    也就赵风、田丰等人,因为提前一天知道了消息。

    已经基本消化了。

    所以面色没那么难看。

    这个消息,以同样的速度,席卷全国。

    每个有野心的人,都开始起了别样的心思。

    第三天。

    众人到景曜殿议事。

    等了良久。

    一侍从,走到长史的耳边,小声说了几句。

    长史点了点头,然后对大家说道:“王爷身体不适。”

    “今日就不议事了。”

    “诸位都散去吧!”

    对此,赵风没有多想。

    站起身,就直接走出了景曜殿。

    也没怎么搭理长史。

    反正已经撕破脸了。

    长史对此,没有任何表示。

    众人看到后,心里开始慢慢的有了计较。

    有的人,对长史行了一揖,才离开景曜殿。

    有的人,跟赵风一样,直接走出了景曜殿。

    甄尧官小,可以说,基本就是最后离开景曜殿的。

    景曜殿内发生的事,全都看在了眼里。

    出了景曜殿,立马超过田丰,追上赵风,然后把里面发生的事,详细的告诉了赵风。

    赵风对此没有任何表示。

    甄尧不明所以,只好继续跟着赵风。

    田丰则是吊在身后不远的地方

    直到走出王府一段距离。

    赵风才对甄尧笑道:“贤达兄。”

    “以后类似刚刚那样的事情。”

    “就不要在王府里说了。”

    “去我的相府在谈。”

    “免得被人听到。”

    甄尧摇了摇头:“尧认为。”

    “听不听到,都无所谓。”

    “反正如今,大家心中都已经有了决策。”

    “而且……”

    话还没说完。

    田丰就几个快步,赶了上来,打断道:“丰认为,伯虎说的对。”

    “你们说的话,丰在身后都听到了。”

    “以后有些话,还是不要在王府去谈。”

    “连丰都可以听到,其他人,也自然可以听到。”

    “虽然如今明眼人都看出,伯虎和长史的对立问题。”

    “但也不能让长史的人,抓到空隙。”

    “免得徒增麻烦。”

    有些事,田丰知道的要比甄尧多。

    知道赵风的心思都在另外一些地方。

    短时间内,不会和长史有明面上的斗争。

    最多就是暗中争斗一下。

    如果有些话传到长史耳朵里。

    弄不好,长史突然脑袋一热,然后弄出什么麻烦事。

    那就给赵风拖后腿了。

    甄尧行了一揖:“既然伯虎和贤达都这么认为。”

    “那尧以后,一定会注意的。”

    几人边走边聊了一会,然后就各自回府,处理公务了。

    翌日。

    大家到相府来议事。

    也就是到赵风这里议事。

    今天和往常不同。

    因为昨天在景曜殿发生的事。

    有一些官员,告病在家,没有前来。

    这就是属于完全表态的那种。

    还有一些,昨天给长史行了礼才走,今天也依然到赵风这里议事。

    属于中间派,或者说是墙头草,谁都不得罪的那种。

    这些人,全都是长史自己安排的。

第二百七十章 鸠杀太后() 
简单的商量了一些事。

    众人就各自散去了。

    当天晚上。

    一守卫走进书房,一拱手:“启禀主公。”

    “甄县丞派人送来的书信。”

    “说是关于洛阳方面的。”

    说完,就走到赵风的案己前,把竹简提给了赵风。

    赵风打开竹简,仔细看了一下,里面记载的又是一件大事。

    而且也是后世基本都知道的事。

    赵风看完,一挥手:“知道了。”

    “下去吧。”

    守卫一拱手:“喏。”

    说完,就退出了书房。

    翌日。

    众人来到景曜殿议事。

    等所有人跪坐好。

    刘稚开口道:“本王身体不适。”

    “休息几日,好了许多。”

    然后看向甄尧道:“甄县丞,这几天洛阳方面,有传来什么其他消息吗?”

    甄尧走到大厅中央,行了一揖:“有!”

    “三日前,也就是九月三日,何太后被董卓派人鸩杀身亡。”

    “董卓还不允许朝廷为何太后举办丧礼。”

    “只是让新陛下到洛阳城内奉常亭表示哀悼,让公卿大臣们穿白衣上朝三日。”

    刘稚站起来,吃惊道:“狗贼,董狗贼!”

    “居然连太后都敢鸩杀!”

    “那陛下岂不是……”

    后面的话,刘稚自己小声碎念了几句。

    赵风等人,都没有听清。

    接着用右手捂着胸口:“本王心如刀割。”

    “今日就不议事了。”

    “诸位都散了吧。”

    “对了!”

    “从今日起,诸位都要穿着白衣,为太后服丧。”

    “为期一个月!”

    “还有,颁布告示,中山国境内,一个月以内,百姓都要身穿孝服,为太后服丧。”

    “再就是,在期限内,中山国内不许办理喜事,违者斩!”

    赵风、田丰、张辽等人,一同走到大厅中央,分别行了一礼:“喏。”

    说完,就陆续退出了议事厅。

    时间缓缓流逝。

    基本上每隔两天,就能收到关于洛阳方面的消息。

    消息有大有小。

    这天,在相府议事。

    甄尧拿着竹简,双手呈上:“早上刚刚得到的最新消息。”

    “四日前,也就是九月十二日,董卓提议遥封远在幽州的幽州牧领太尉刘虞为大司马,晋封襄贲侯。”

    “董卓还提议自己由司空改任太尉,领前将军,加节,赐斧钺、虎贲,更封郿侯。”

    “又提议太中大夫杨彪为司空,豫州牧黄琬为司徒。”

    “朝中无人反对。”

    典韦走过去,把竹简接了过来,然后转交给赵风。

    赵风打开竹简看了下。

    里面记载的和甄尧所说的,基本一致。

    笑道:“这董卓还厉害。”

    “为了让刘虞把太尉的位置腾出来,居然封刘虞为大司马。”

    “这大司马可是上公之位啊!”

    “按照刘虞之前的做法,肯定不会直接去洛阳任职,又要来个三推。”

    “董卓刚好可以顺水推舟。”

    田丰也笑道:“这董卓确实是好算计。”

    “自己一跃成为三公,拥有无上名望。”

    “因为三公有名无权,董卓又兼领前将军。”

    “这下名望、权利,都有了。”

    “我想,用不了多久,董卓肯定还会继续给自己加官进爵!”

    “只是这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都已经有人了,列侯也已经封到顶了。”

    “不知道董卓会弄出什么新花样来。”

    赵风罢了罢手:“好了。”

    “不管董卓怎么给自己加官进爵,都跟我们没有直接关系。”

    “此事就不谈了。”

    然后看向甄尧:“贤达兄。”

    “如今征收赋税、杂税之事,进展如何了?”

    甄尧笑道:“目前进展的非常顺利。”

    “而且,从卢奴周围的情况来看,今天肯定是丰收年。”

    “之前伯虎派人挖的那些大坑,可是有奇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