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我当皇帝-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从卢奴周围的情况来看,今天肯定是丰收年。”

    “之前伯虎派人挖的那些大坑,可是有奇效啊。”

    “要是把储水能力再改善一下,效果肯定会更好!”

    赵风本来是有一些,可以减缓池塘里面的水被漏掉的办法。

    不过赵风没有说出来。

    就是按照最开始,九门挖的那样建造的。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赵风知道,水泥是最理想的防止漏水之物。

    之后水泥还可以用来建房、修路。

    但赵风自己并不知道水泥具体该怎么弄。

    重点是,赵风不知道的东西还有很多。

    不可能什么东西,都靠自己来做。

    就只好发挥集体的智慧了。

    反正目前大面积的挖池塘,也能起到作用。

    如果实在没人想到办法。

    赵风可以再提出改善方案来。

    既然甄尧提了出来。

    赵风接道:“那就颁布告示。”

    “向广大百姓,寻求办法嘛。”

    “只要能减缓储蓄水被流逝丢,赏五百钱到五千钱!”

    “具体赏多少,就要看实际效果了。”

    “如果效果十分卓越,就是赏五万钱,也不是问题!”

    甄尧点了点头:“此法可行。”

    “如果真能弄出更好的大坑,那可就是造福百姓的大好事!”

    “总大坑大坑的叫,也不好,伯虎既然弄出了这大坑。”

    “就由伯虎来取个名吧!”

    赵风想都没想,直接道:“那就叫池塘吧。”

    甄尧点了点头:“池塘就池塘吧!”

    田丰笑道:“池塘这名字不错!”

    赵风一脸懵逼,池塘这名字,只是后世大众叫法。

    至于田丰为什么认为不错,赵风就不知道了。

    所以赵风岔开话题:“诸位都散去吧!”

    众人走到大厅中央行了一礼:“诺!”

    说完就陆续退出了议事厅。

    至于董卓等人被封官之事,就算赵风不告诉刘稚,用不了几天,朝廷也会派使者过来通知。

    等众人都走后。

    赵风对典韦说道:“典韦。”

    “派人把田丰叫来。”

    “隐秘一点,别让看到。”

    典韦一拱手:“诺!”

    说完,就快步离去。

    不一会,典韦就带着田丰走了进来。

    田丰行了一揖:“伯虎单独唤我前来。”

    “有什么重要的事吗?”

    赵风点了点头:“董卓越来越过分,越来越嚣张,越来越疯狂。”

    “俗语有云,要想使人死亡,必先使人疯狂!”

    “对此,元浩兄有什么好办法吗?”

    田丰沉吟良久:“办法也不是没有。”

    “只是不好操作。”

    “而且就算成功了。”

    “事后也容易让人误会我等!”

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肆任命() 
赵风好奇道:“这么快就有办法了?”

    “先不管操作问题。”

    “说来听听。”

    田丰点了点头:“既然知道董卓以后,肯定还会自行给自己封官。”

    “我们可以上表文书,助他一臂之力。”

    “比如,恢复丞相之职,让董卓任丞相!”

    “董卓定然会欣然同意。”

    “而我们也能从中得到一些好处。”

    “丞相之位,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足够使他疯狂的了。”

    “如果他还敢更疯狂,那就只能……”

    虽然田丰没有把话说完。

    但赵风已经明白了田丰的意思。

    在往上,就只有一条路了。

    要么明着谋朝篡位,要么暗着谋朝篡位。

    反正都是篡位。

    赵风沉吟了一下:“我们这样做。”

    “以后肯定会被那些有心人针对。”

    “这样的利益得失,元皓兄有计算过吗?”

    田丰点了点头:“短期内,利大于弊。”

    “随着时间的推移,弊大于利。”

    赵风点了点头:“我知道了。”

    “我再考虑考虑。”

    田丰行了一揖:“要做就要乘早。”

    “随着时间的推移。”

    “对我们的有利的会越来越少,对我们不利的会越来越多。”

    “丰告退。”

    说完,田丰转身就退出了议事厅。

    第五天。

    朝廷派来的使者,就把董卓任命的事传达了过来。

    也就是说,刘稚和长史等人,要比赵风晚五天才知道这个消息。

    时间缓缓流逝。

    转眼就过去了半个月。

    对于上表文书,让董卓升任丞相之职的事,赵风一直没有决断下来。

    一是,赵风知道诸侯伐董的事。

    最后董卓肯定失败。

    二是,时间也不怎么充裕。

    尤其是越犹豫,时间就会越短。

    对于这个决策。

    田丰也一直没有催。

    因为田丰本身也不太看好这个方案。

    田丰更赞成,到时候跟随大众直接出兵,去谋取好处。

    那样做,不管怎么样,都是利大于弊。

    而去让董卓任职丞相这条路就利弊不好说。

    这天,在相府议事。

    甄尧行了一揖:“中山国的赋税、杂税已经征收完毕。”

    “征集粮草共计一百七十三万石!”

    “其中有三十四万余石粮食,要缴纳给王府,作为中山王的食邑。”

    “如果不计算十几万在外的壮丁,算是丰收年。”

    “如果算上那些人口,这点赋税,离朝廷的赋税标准,还差三十三万石!”

    “缺口十分巨大。”

    “再有就是,春播的时候,我们找各个世家豪强,借了不少的钱粮。”

    “虽然不计算利钱,但本钱还是要还的。”

    “按这种标准,即便到了明年收割冬麦,我们不但入不敷出。”

    “连世家豪强的钱粮都无法还上!”

    赵风右手食指敲打的案己:“这也确实是个问题。”

    本来三十四万石,给刘稚的食邑里。

    就有一大部分是用来当军费的。

    按照现在长史的想法,肯定一粒粮食,都不会拨给赵风。

    还有就是,这个赋税缺口,也确实很大。

    起码需要五万到六万的壮丁来弥补。

    这还是丰收年。

    如果是普通年,缺口会更大。

    如果是灾年……

    赵风突然说道:“我们要不要上表朝廷,说说灾情?”

    田丰皱眉道:“谎报灾情,只怕不妥。”

    “而且,长史那一关就不好过。”

    “就算暂时过了长史那一关。”

    “也无法保证,长史日后不会借题发挥!”

    赵风两手一摊:“那就没办法了。”

    “赋税之事,就明天去了景曜殿再说吧。”

    “反正赋税不足,也不是我们的问题。”

    “如果不是我们找世家豪强借了些钱粮,安置了更多的流民,现在的缺口还会更大。”

    “就让他们也跟着头痛吧。”

    甄尧摇了摇头:“暂时也没什么好办法。”

    “那就这样吧。”

    甄尧突然说道:“对了!”

    “今天收到洛阳方面的最新消息。”

    “董卓联合司徒黄琬、司空杨彪一同携带鈇锧到朝堂上书,要求为建宁元年(一六八年)九月政变时被政治定性(诬陷)为叛贼的陈蕃、窦武以及次年(一六九年)在“第二次党锢”中被捕遇害的众多党人平反。”

    “袁隗复议,当今陛下准奏。”

    “现在已经恢复陈蕃等人的爵位,并提拔他们的子孙为官。”

    “同时,董卓又选拔大量名士担任地方太守等要职。”

    “如韩馥为翼州刺史、刘岱为兖州刺史、孔伷为豫州刺史、张咨为南阳太守、孔融为北海相、应劭为泰山太守、张邈陈留太守。”

    “甚至不计前嫌,对厌恶自己而弃官而走的袁绍、王匡、鲍信等人授以太守,以示和解。”

    “其中袁绍为渤海太守、王匡为内河太守、鲍信为济北相。”

    赵风点了点头:“这事跟我们没什么关系。”

    “明日上了景曜殿。”

    “一并告知王爷就好了。”

    然后一挥手:“诸位都散去吧。”

    “一切都等明日上了景曜殿,再行议事。”

    田丰、甄尧等人行了一揖:“喏。”

    说完,就陆续退出了议事厅。

    第二天一早。

    赵风等人来到景曜殿。

    等众人跪坐好。

    刘稚开口道:“最近上天眷顾。”

    “天气十分不错。”

    “不但秋收完美收官,就连冬麦也都已经播种完毕了。”

    然后看向赵风:“昔阳侯。”

    “赋税、杂税征收之事,进展的如何了?”

    赵风行了一揖:“已经全部征缴完毕。”

    “具体情况,让甄县丞来回禀吧。”

    刘稚点了点头:“也好。”

    甄尧走到大厅中央,把赋税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

    跟和赵风说的一字不差。

    最后行了一揖:“事情就是这样了。”

    长史插嘴道:“怎么缺口会这么大?”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赵风听后,暗自感叹。

    长史自从听到,董卓鸠杀了何太后的事后。

    就老实了起来。

    这段时间,一直没有找过赵风的麻烦。

    基本上,不管有什么事。

    只要赵风同意的事。

    长史也会跟着同意。

    绝对不会找茬。

    对于这事,赵风心里清楚。

    这是因为现在都城卢奴,全是赵风是兵。

    长史担心自己会效仿董卓,直接把他给弄死。

    所以暂时老实了起来。

第二百七十二章 赋税问题() 
赵风也同样清楚。

    只要等长史招募王府卫戍的事情办完。

    肯定会变本加厉!

    那时,自己可能又会有麻烦了。

    没办法。

    最近事情发生的太多、太快。

    连大将军、太后这种位高权重的人,都说死就死了。

    大家肯定都没什么安全感。

    如果最开始长史没有和赵风明着争权夺利。

    那么现在肯定不会这样。

    既然已经撕破脸了。

    长史就更没安全感了。

    所以只能老实起来。

    赵风两手一摊:“没什么好办法。”

    “只能用王爷的食邑去填补。”

    刘稚还没开口。

    长史抢先说道:“那怎么行!”

    “王府卫戍已经招募的差不多了。”

    “如果没了粮食,这两千人吃什么?”

    “就算这些士兵不用吃。”

    “王爷总要吃吧,王爷又吃什么?”

    赵风点了点头,表示认同:“我知道。”

    “我这只是提一个建议。”

    “长史既然不同意。”

    “那就由长史想办法好了!”

    长史皱眉道:“赵国相不是想公报私仇吧!”

    “我自认,最近没什么得罪赵国相的地方。”

    赵风罢了罢手:“长史想多了。”

    “我这是真没办法。”

    “再说,就算我想公报私仇。”

    “我难道跟王爷有仇?”

    “还是说,长史认为自己就是王爷?”

    刘稚听后,表情微动,但是没有具体的行动。

    长史直接赵风,怒道:“你……”

    “你胡说八道!”

    “我这是替王爷想的。”

    赵风笑道:“我知道。”

    “我就说说而已。”

    “别那么较真!”

    长史冷静了一下:“赵国相,这话可不能乱说。”

    “再说,赋税、杂税之事。”

    “本就是赵国相负责。”

    “这办法,自然也要由赵国相来想了。”

    “反正动王爷食邑之事。”

    “那是想都不用想的!”

    赵风摇了摇头:“此言差矣!”

    “中山国本来就是一个烂摊子。”

    “如果没有我之前的举措。”

    “如今的缺口只会更大。”

    “我只是负责征缴赋税,如今已经全部征缴完毕了。”

    “至于缺口之事,那是由于壮丁太少的缘故。”

    “这就不是我想如何,就如何的了。”

    “要不,就让王爷上表文书,说出中山国的实情,让朝廷减免中山国一些赋税吧。”

    刘稚摇了摇头:“没用的。”

    “中山国之事,又不是个例。”

    “我们虽然没有上表文书,但是有其他郡国上表过类似的文书。”

    “朝廷根本不会管。”

    “想要减免赋税,那是不可能的!”

    赵风沉吟了一下:“春播之时。”

    “我以个人名义,向中山国内的世家豪强,筹集了不少钱粮。”

    “这些钱粮,都是用来安置流民。”

    “不如,王爷也用自己的名义,向中山国的世家豪强去筹集吧!”

    长史摇了摇头:“此事不妥!”

    “怎么能用王爷的名义去筹集呢?”

    “不如,继续以赵国相的名义去筹集吧!”

    赵风罢了罢手:“俗话说。”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我之前欠的债还没还,长史以为,这些世家豪强,还会借吗?”

    “既然长史认为以王爷的名义不妥。”

    “那就用长史自己的名义去借吧。”

    长史罢了罢手:“我的名声可没赵国相好。”

    “世家豪强,肯定不会借给我。”

    “我是借不到的。”

    赵风两手一摊:“那就大家一起想办法吧。”

    “反正还有一些时日,也不是很急。”

    赵风反正不会自己来抗。

    有锅大家一起背。

    先拖着在说。

    拖到拖不了为止。

    或许到了那个时候。

    自然就有其他办法也说不定。

    长史点了点头:“也好。”

    “那此事,就暂时搁置,改日再议吧。”

    “诸位还有什么要事吗?”

    甄尧行了一揖:“昨日收到洛阳方面的消息。”

    然后把董卓任职了一群太守、刺史的消息,说了出来。

    长史罢了罢手:“此事跟我们关系不大。”

    “就无须讨论了。”

    “还有其他要事吗?”

    看到众人没有说话。

    刘稚开口道:“那就散了吧。”

    赵风听后,走到大厅中央,行了一揖,然后带头走出了景曜殿。

    其余之人,也陆陆续续的退出了景曜殿。

    时间缓缓流逝。

    赋税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全部都囤积在相府。

    反正赵风也不急。

    至于上表文书,让董卓升任丞相之事。

    赵风也一直没有考虑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事也越来越弊大于利。

    加上田丰也不怎么赞成。

    这事就这么搁置着。

    赵风修炼的《呼风篇》也一直没什么进展。

    完全不知道具体原因。

    反正最近赵风觉得诸事不顺。

    这天,众人来到景曜殿照常议事。

    长史率先开口道:“得到最新消息。”

    “白波军攻河东,董卓遣其将牛辅击之。”

    “还有就是,有传言。”

    “董卓趁着何太后遗体下葬的时候,开启文陵(汉灵帝陵墓)时,使人偷取其中珍宝。”

    “诸位有什么看法吗?”

    长史说完。

    赵风就往甄尧那边看了一眼。

    按道理。

    这些消息,应该都是甄尧率先知道。

    然后知道后,就会告诉自己。

    以前一直都是这样。

    这还是第一次,长史的消息,要比赵风知道的早。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长史早就意识到自己消息渠道不行。

    然后和一些世家豪强达成了某些协议。

    这些消息,肯定都是从世家豪强那里得来的。

    因为长史来的时间比赵风还短。

    赵风的消息网,都还没有完全铺开。

    长史就更不可能了。

    就算长史以前有相关的消息聚到。

    随着反贼张纯的祸害。

    这些渠道,也基本都断了。

    当然,长史想要把这些渠道贯通起来。

    肯定比赵风重新铺张开,要简单很多。

    但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

    赵风问道:“白波军攻河东,是以什么名义?”

    “是讨伐董卓?”

    “还是造反?”

    “要知道,这可是十分重要的大义名分!”

    “只要有一点差错。”

    “白波军的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PS:今天起点不知道抽什么疯。

    一直进不了后台。

    也就导致星虎一直发不了文章。

    还是刚刚在群里问了群友,赶紧下一个手机APP发的。

    两章连发,抱歉!

第二百七十三章 自导自演() 
长史点了点头:“正是!”

    “听闻是以讨伐董卓的名义。”

    “所以他们自称白波义军!”

    赵风心里暗自吃惊。

    如果按这么算。

    那么历史上最先讨伐董卓的军队,居然是白波义军!

    这个出入就比较大了。

    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没有去记载。

    还是历史出现了偏差。

    又或者白波义军这事,被某些有心人,特意篡改了。

    赵风所了解到的,是袁绍最先发起的号召。

    还有另一个版本,是曹操最先发起的号召。

    反正不管是谁,都跟白波军没什么关系。

    更重要的是,赵风都不知道还有白波义军这会事。

    白波军,赵风倒是有所耳闻。

    赵风好奇道:“长史特意提出此事,是有什么要吩咐的吗?”

    长史点了点头:“吩咐不敢当。”

    “但确有一事,需要和诸位商议一下。”

    “就是再招募两千王府卫戍!”

    “不管从什么方面来说,中山国的兵卒,都太少了。”

    “如果有一个类似白波军这样的部曲,来进攻中山国。”

    “中山国将会无力抵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