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我当皇帝-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孙坚真这么强大,强大到可以打败董卓。

    那么孙坚也可以打败自己,同样也可以打败袁绍、袁术、曹操等人。

    至于刘表之流,那就更不在话下了。

    刘表这才刚刚到荆州不久,还没达到铁桶一块的水准。

    但赵风的记忆,孙坚就是在和刘表交战中,战死了。

    以孙坚这么强大作战能力,孙坚不应该干不过刘表啊。

    田丰沉吟了一下:“或许是长安出了什么事,太师董卓,急着回长安。”

    “也或许是河南尹的人口,都被董卓迁移走了,守着河南尹也没什么用。”

    “不如丢出来,让联军去争夺。”

    “这样也能从内部瓦解联军。”

    “具体是什么,还需要后续的消息,来进行分析。”

    赵风知道,田丰也不太相信,孙坚真靠硬实力,把董卓给打退了。

    这样就太恐怖了。

    而且不但赵风觉得恐怖。

    袁绍、袁术、曹操、刘岱等人,也会觉得恐怖。

    其中感觉最深刻的,应该就是袁术了。

    毕竟手下太过强大,当主子也当的不安心。

    这不是信不信任的问题。

    再怎么信任,上位者也会担心下位者会以下克上!

    从这方面分析。

    或许就是因为袁绍、袁术、曹操、刘岱、刘表等人,都觉得孙坚太可怕了。

    袁绍怕袁术有了孙坚,迅速做大。

    刘表怕孙坚把自己干掉,毕竟隔的太近。

    袁术怕孙坚以下克上。

    所以很默契的,联手演了一出戏,把孙坚干掉了。

    至于玉玺之说,估计应该是子虚乌有的,只是用来消灭孙坚的一个借口。

    因为赵风觉得,孙坚在井里捡到丢失的玉玺,简直太扯了。

    玉玺是什么?是皇权的象征!

    玉玺真要丢失了,那么董卓擅行废立就会更加困难,甚至根本就行不通。

    如果玉玺真的丢失了,以董卓当时的情况,就算掘地三尺,也会把玉玺找出来。

    不然刘协即位时,拿不出玉玺,别说联军不会认同,根本就不会有人认同。

    联军也会以这个为借口,光明正大的去讨伐董卓了。

    袁绍也可以以这个为借口,直接拥立刘虞为帝了。

    别说皇帝即位。

    就是中山节王继承王位的时候,王礼服、王印玺,都需要一应俱全。

    包括赵风到时候去上任并州刺史时,也要穿着并州刺史的官服,拿出并州刺史的官印,还要出示朝廷敕封的诏令,以示自己的正统身份。

    就算董卓,当时在立刘协为帝时,别人不敢声张。

    但袁隗等人,肯定会敢。

    袁家人,当时在朝堂的地位,绝对不比董卓低。

    就算董卓把袁隗等人,全部灭族。

    这种消息,也会传出来。

    所以玉玺丢失这种大事,根本隐瞒不住。

    既然没有这种消息传出来,就说明玉玺没有丢。

    至少那个时候没有丢。

    赵风沉吟良久:“去把这个消息,告诉华雄。”

    “看看华雄会有什么表现。”

    “如果真有一些内里的情况,华雄或许会知道一、二。”

    田丰摇了摇头:“华雄在逃离时,都不知道自己会变成现在这样。”

    “就更别提,会知道太师董卓,会战败的事了。”

    “估计问不出什么来。”

第四百三十一章 抵达元氏() 
赵风笑道:“问不出什么,也没关系。”

    “主要是让他知道,董卓这次被孙坚打败了。”

    田丰露出一个了然的神色:“主公想招揽华雄,确实需要一些时机。”

    说完,行了一揖:“我这就去找华雄!”

    “告辞。”

    说完,就退出了大帐。

    下午,赵云走近议事厅,一拱手:“兄长,探马回报。”

    “平难中郎将张燕和李高,围困杨氏两天。”

    “李高已经劝降了杨氏的一万反贼士兵。”

    赵风点头道:“很好。”

    “如果他没有异心的话,最迟明日一早,便会率兵返回。”

    “从杨氏到高邑,给他两天时间,不管怎么行军,都会抵达。”

    “没其他事,就下去忙吧。”

    赵云一拱手:“喏!”

    说完,就退出了议事厅。

    翌日。

    众人在议事厅议事厅。

    田丰行了一揖:“启禀主公。”

    “昨日得到幽州牧刘虞的一些消息。”

    “幽州牧刘虞遣田畴、鲜于银出使长安,送出城外三十里!”

    “从出城方向来判断,田畴和鲜于银,不会经过冀州进入司隶。”

    “而是会上西关、出塞、傍北山,直取并州的朔方,走小路才到长安。”

    “当然,这都是我的猜测。”

    赵风沉吟了一下:“那你继续猜猜,刘虞派田畴和鲜于银,出使长安的目的是什么?”

    田丰笑道:“这个不难猜。”

    “袁绍联系关东诸侯,准备立幽州牧刘虞为帝的事,已经闹得天下皆知了。”

    “田畴和鲜于银,如果是走经冀州入司隶去长安的路线。”

    “肯定就是没什么需要隐瞒袁绍的。”

    “既然不是走的冀州,那么就是担心袁绍会拦截他们,不让他们经过冀州。”

    “而袁绍目前又是在联系关东诸侯,准备立幽州牧刘虞为帝。”

    “所以,应该跟称帝有关。”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幽州牧刘虞,应该是派田畴和鲜于银去长安,表示自己没有称帝之心!”

    赵风点了点头:“或许就是这样吧。”

    “刚好,等田畴和鲜于银经过并州时,我已经上任并州刺史之位了。”

    “到时候可以探探口风。”

    说完,看向满宠:“满宠听令!”

    满宠迅速站起来,走到大厅中央,行了一揖:“满宠在!”

    赵风点了点头:“根据我们之前商议的。”

    “今天正式任命你为高邑县令!”

    “你的曲部,也一并留下。”

    “好好熟悉一下,过后天我们就要离开高邑了。”

    满宠听完,双膝跪地,行了一个跪拜大礼:“拜谢主公!”

    “宠一定肝脑涂地!”

    赵风虚空一抬手:“好了,我不要你肝脑涂地,你只要守好高邑,就可以了。”

    “起来吧。”

    满宠站起来,行了一揖:“喏!”

    说完,就退回了自己的位置。

    等满宠跪坐下来。

    赵风环顾一圈:“诸位都下去准备一下。”

    “我们克日就要离开高邑了。”

    众人走到大厅中间,分别行了一礼:“喏!”

    说完,就陆续退出了议事厅。

    午时左右。

    一哨骑,快跑步进议事厅,单膝跪地,一拱手:“启禀刺史老爷!”

    “李将军要属下前来禀报。”

    “李将军于今日辰时,率领一万大军,开始返回高邑了!”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明日午时前后,就会抵达高邑。”

    赵风点了点头:“知道了。”

    “你回大营去休息吧。”

    哨骑一拱手:“谢刺史老爷!”

    说完,就站起身来,退出了议事厅。

    第二天吃过午饭。

    李高走进议事厅,单膝跪地,一拱手:“见过赵刺史!”

    “在下已经率领一万士兵,返回大营了!”

    赵风笑道:“做得好!”

    然后虚空一抬手:“快快请起!”

    “以后就是自家人,不用这么多虚礼。”

    “你看田丰、张辽他们这些人,都不会动不动就下跪的。”

    李高一拱手:“谢赵刺史!”

    说完,就站了起来。

    赵风伸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来,坐下聊聊。”

    李高一拱手:“谢赵刺史赐坐!”

    说完,就跪坐到之前跪坐的位置,右边第二座。

    等李高跪坐好后。

    赵风开口道:“你随黑山军一起出发。”

    “说说你对黑山军的看法!”

    李高沉吟了一下:“根据这些天的观察。”

    “黑山军虽然是黄巾贼出身,不过这三万黑山军,绝对能算上精锐部队。”

    “给在下的感觉,不比赵刺史的部曲差!”

    李高发现自己说了大实话,怕赵风怪罪自己。

    赶紧补充道:“不过这些士兵,训练了五、六年之久,这才堪堪比上赵刺史的部曲。”

    “所以从这方面说,黑山军还是不如赵刺史的部曲的。”

    “只要赵刺史坐稳并州刺史之位,稍微训练一些时日,黑山军不足为虑!”

    赵风笑道:“黑山军,在太原郡还有十余万兵马。”

    “再说,以我和张燕的关系,我又不会对黑山军动手。”

    “不足为虑之说,从何谈起?”

    李高一拱手:“是在下失言。”

    “还请赵刺史勿怪。”

    赵风嘿嘿一笑:“放心,我这里不会有因言获罪之事。”

    “说错了也不碍事。”

    “不过这话要是传出去,让张燕听到了。”

    “你说张燕会怎么想?”

    看到李高脸色开始难看起来。

    赵风也没让他多想,笑道:“好了,我就随便说说。”

    “这话不会传出去的。”

    “你车马劳顿了一天,回大营去休息一下吧。”

    “明天大军就要出发前往元氏了。”

    李高不敢多言,走到大厅中央,一拱手:“喏!”

    说完,就退出了议事厅。

    第二天一早。

    赵风就率领七万余大军,开始往元氏而去。

    出城五、六里,赵风回头看了一下高邑城。

    这时,大军还没完全从高邑城走出来。

    大军是直接从南城门外的大营,进入南城门,经过全城,然后从北城门而出。

    这也是让高邑的百姓看看,自己这个并州刺史,到底有多兵强马壮。

    是否兵强马壮,百姓可能分辨不出来,但这浩浩荡荡的士兵数量,百姓还是会有感觉的。

    赵风还隐约看到城墙上方,满宠的身影。

    因为有粮队,影响了行军速度,大军一共行军了三天,才抵达了治所元氏。

第四百三十二章 进驻元氏() 
赵风远远看向原都城元氏。

    目测城高大约四丈左右,要比瘿陶矮半丈,如果搭起登云梯,梯子上大约可以上五个人。

    除了城墙比瘿陶矮半丈,城廓看上去差不多,怎么说也是以前的都城嘛。

    赵风一挥手,带着大军继续前进。

    元氏的守军,在看到赵风率领大军过来时,左右两个门洞,全部打开,等待赵风率兵进城。

    等赵风走进后。

    看到城门上方刻着‘元氏’,表示这里是元氏城,‘元氏’的下方,刻着一个‘南’字,表示这是南城门。

    像都城、郡城,这一类的城池,都是有东、南、西、北四面城门的。

    因为元氏的一应官员,基本上都随藩鸿一起阵亡了,所以也没有官员出来迎接赵风。

    赵风对此早有心理准备,直接率领大军进城而去。

    进入元氏,和进入高邑不同。

    高邑当时被反贼占据,百姓都不敢出门,所以沿路上,一个百姓也没有。

    赵风这个并州刺史,在高邑待了七、八天,消息早就传遍了整个常山郡,元氏当然也不会例外。

    赵风刚进入城门,就听到城内传来了百姓的呼喊声。

    因为没有统一的安排,所以呼喊什么的都有,但赵风听上去,声音就比较杂乱了。

    有呼喊‘恭迎赵刺史’的,有呼喊‘恭迎昔阳亭侯’的,还有呼喊‘万岁’的!

    万岁现在还不是皇帝的专属用词。

    万岁表示上天的别称,即永恒存在的万能之天。

    军队得胜归来,振臂高呼万岁,表达对上天的赞美,以示有上天支持,战无不胜。

    有消息传言,汉武帝想把‘万岁’,归为皇帝专用,不过没有成功,具体原因不明。

    虽然没有完全成功,但非特殊情况,也不能使用‘万岁’。

    目前能使用‘万岁’的地方,一种是‘殿上群臣皆呼万岁’,一种是‘对皇太子亦可称万岁’,一种是‘大军得胜归来百姓呼万岁’,一种是春祭大典时‘高呼万岁’。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特殊情况,也可以用,但绝对不是什么人都能用的。

    刚好赵风率兵进城,就是属于特殊情况。

    这是最原始的用法。

    看到百姓拥戴,赵风心里还是挺开心的。

    骑在绝尘身上,左手牵着马缰,右手对百姓挥舞着,以示回应。

    这一次的进城,赵风又‘炫耀’了一次,自己的兵强马壮。

    在这个动乱的年代,没什么比兵强马壮,更能让百姓拥有安全感的了。

    七万余大军是什么概念?

    就是整个元氏城内的百姓加起来,也完全比不上。

    还需要把元氏周边的一些乡里的百姓,加进来,才差不多持平。

    这还是元氏是都城,人口略多的缘故,如果是高邑,就算把周边的乡里人口都算进来,也没这么多人。

    整个常山郡目前的人口,赵风估计也就五十来万的样子。

    这还算很不错了。

    起码远远高于中山国和巨鹿郡。

    至于太原郡,等张燕把黑山军民迁移走后,保证二十万人口都没有。

    而且只会少,不会多。

    甚至可能连十五万人口都没有!

    平均到每个县城,估计就只有一万人口的样子,这还是算是周边的乡里百姓。

    在百姓的欢呼声中,赵风率领大军来到了相府。

    这里就是原常山相,藩鸿办公的地方,现在应该改成太守府了。

    这些地方,都是按照朝廷的要求的规格置办的,跟赵风在中山国卢奴的相府差不多。

    所以没什么好看的。

    赵风率兵继续前进,一直来到城中央的王府。

    王府的规格,跟中山节王住的王府,也是一样的。

    光围墙的高度,就高达两丈半,俨然就是一座小城的城高。

    赵风一挥手:“把‘俊王府’的牌匾,拆了!”

    赵风旁边的亲卫,一拱手:“喏!”

    说完,就招呼几个人手,往王府大门而去。

    现任常山王,乃是刘暠,常山节王刘豹之子。

    嗣封常山王。三十二年,遭黄巾贼,弃国而走。

    至今下落不明。

    当年何进给赵风的两个县令的选择,一个是九门县令,一个是元氏县令。

    如果当元氏县令,赵风的任务,就是寻找常山王刘暠,或者刘暠的子嗣,回来继承王位。

    这也是大功一件。

    后来藩鸿当了常山相,他的任务不用想也知道,是要寻找刘暠和刘暠的子嗣的。

    可惜找了几年,什么音讯也没找到。

    幸好赵风当时选择的是九门令,不然,现在还是一个小小的元氏令,还要被藩鸿压一头。

    也正因为没有找到刘暠或者刘暠的子嗣,所以常山国才被董卓给撤国置郡了。

    当然,就算没有赵风,在等个十来年,依然找不到刘暠的子嗣,常山国也会被撤国置郡的。

    至于刘暠,十来年后,肯定死了。

    不一会,两名亲卫,就抬着‘俊王府’的牌匾,走到了赵风身前:“启禀主公。”

    “牌匾已经拆下来了。”

    赵风点了点头:“稍后抬到议事厅。”

    说完,就翻身下马。

    往‘王府’走去。

    赵风一下马。

    张辽、田丰、典韦、赵云等人,也跟着纷纷下马,然后追随赵风,往王府走去。

    一行人,大量着‘王府’大门。

    赵风开口道:“元皓兄。”

    “你说要是把这里,作为我在常山郡的行院,如何?”

    “以后我要来到常山郡,就住在这里。”

    田丰沉吟了一下:“王府的规格,要高于刺史府很多。”

    “就算这里现在不是王府了,作为主公的行院,只怕是不妥。”

    “会受外人诟病的。”

    “比如,袁绍等人,肯定会说主公有称王的念头!”

    赵风感慨道:“这么大一个院子。”

    “总不至于就这么闲置着吧!”

    田丰干咳一声:“这可不是一个‘大院子’那么简单。”

    “这里面的建筑,都是殿一级的规格。”

    “虽然不如皇宫那么庞大,那么气派,但依然是殿一级的。”

    “主公目前,只怕是住不得!”

    赵风看了田丰一眼:“说的你见过皇宫一样。”

    田丰笑道:“我曾为侍御史,当然进过皇宫。”

    “如今,联军的各镇诸侯,怕是除了主公,都已经见过洛阳皇宫的样子了!”

第四百三十三章 进入王府() 
赵风感慨道:“说的也对。”

    “前些日子,孙坚率兵打进了洛阳。”

    “各镇诸侯,肯定不会让所有功劳,都被孙坚独吞的,不管如何,他们也会率兵进入洛阳。”

    接着打量了一下周边的人,发现华雄不在场。

    笑道:“华雄那么什么情况?”

    田丰神秘一笑:“没什么表示。”

    “不过情绪比较低落。”

    “太师董卓战败的消息,对他打击还是比较大的。”

    张辽一拱手:“主公,别在王府门口闲聊了。”

    “百姓还看着呢!”

    这下赵风就为难了。

    进也不是,不进也不是。

    百姓可不懂政治那一套。

    沉吟了一下,赵风一挥手:“进府!”

    说完,就率先迈入了王府大门。

    田丰几个健步,追上赵风:“主公!”

    “刚刚不是说了……”

    话还没说完。

    赵风就打断道:“你刚刚是说住不得嘛。”

    “我就进来看看,我又不打算住这里!”

    接着小声说道:“那么多百姓看着。”

    “我要是转身就离去,对我的威望,也会有损的。”

    田丰想了想,放慢脚步,跟张辽、赵云并排,追随在赵风的后面,继续前进。

    走了不到一炷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