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我当皇帝-第1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县尉还没有重新任命,需要主公安排。”

    “还有,这藩鸿留下的一万余士兵,要如何安排?”

    赵风感慨道:“这士兵太多,将领太少,也不好安排啊。”

    “我们好歹还可以利用边郡都尉的编制,来做一下变通。”

    “其他诸侯只能任命到校尉,就到顶了,连变通的机会也没有。”

    “估计袁绍、袁术、曹操、孙坚、刘岱等人,应该也在为这个发愁吧。”

    田丰沉吟了一下:“这样下去,也不行啊。”

    “即便利用边郡都尉来做一下变通,但李高和王平怎么安排?”

    “主公目前还只是护粮将军,总不可能真让他们俩,也当个将军吧。”

    “这样对主公掌控军队,会大大的不利。”

    “但要是不任命他们俩为将军,即便现在削减到不足两万的大军,也没有合适的官职来安排。”

    “除非任命他们为太守!”

    赵风点了点头:“总不给他们一个安置,时间长了,容易生变。”

    “要是有了变法的特权,现在也没这么麻烦了。”

    “中郎将任命不了,随便编排个什么将,也是可以的。”

    田丰想了一下:“主公,我有一个想法。”

    “主公之前不是任命赵铁柱、许飞、管祺、裴元绍等人,为百夫长、千夫长嘛。”

    “他们因为还读书,所以不属于大汉正规编制。”

    “主公可以把典韦、赵云等年龄不大的人,全部派遣到学院去读书,或者换个名头,然后改用万夫长的编制。”

    “就当一个过渡,如果好用,以后也可以延续。”

    “外人提起,就说他们只是学生兵!”

    赵风听完笑道:“这个提议不错。”

    “我们可以合计合计。”

    “不能称将,我们可以称呼别的的嘛。”

    “找个什么由头呢?”

    “回学堂深造如何?”

    田丰沉吟了一下:“或许可行!”

    “反正暂时不急,我们可以从长计议!”

    赵风大笑着拍了怕田丰的肩膀:“走!回太守府。”

    “就这两天,整出一个可行的体系来。”

    三人刚走几步。

    田丰停下脚步:“主公。”

    “想要用回学堂深造的由头,那我们还需要请很多传道受业的先生。”

    “我估计,就算把整个常山郡的先生,全部都招来,也不够我们用的!”

    赵风并没有停下脚步,继续前进道:“从长计议嘛。”

    “我们慢慢思考,不需要想的太完善,只是过渡而已。”

    田丰想了一下,觉得也对,短时间内,也不可能真弄出一套完整的体系出来,想通后便迈开脚步,跟随赵风往楼梯处走去。

    中山国,王府景曜殿。

    长史对中山节王刘稚行了一揖:“启禀王爷。”

    “这几天,根据各地得到的情报汇总。”

    “赵风要派人来,运回各地醉仙楼的粮食了!”

    刘稚略显慌张道:“怎么来的这么快?”

    “长史,这可如何是好?”

    “当年长史为了募兵,可是把醉仙楼的粮食,全部征缴了。”

    “现在离收割冬麦,还差半个月时间,想填补都没粮食去填补。”

    长史擦了擦额头的细汗:“募兵乃是大计。”

    “当年赵风带走了那么多兵马,如果不大肆募兵,中山国根本没有自保之力。”

    “谁能知道,赵风只用了短短两年,成就了并州刺史之职!”

    “臣记得,当初应该从醉仙楼,陆陆续续征缴了二十万石粮食吧。”

    “不算特别多,只要把赋税征收上来,很容易填补的。”

    刘稚一拍案己:“这还用你来说!”

    “你不是说赵风要派人,来运回醉仙楼的粮食嘛。”

    “以元氏到卢奴的距离,不出五、六天,赵风就派人抵达卢奴了!”

    长史干咳一声,转身对着大殿内的众人一挥手:“诸位都退下吧!”

    众人看向刘稚。

    刘稚跟着一挥手:“听长史的,都暂且退下!”

    众人行了一揖:“喏!”

    说完,就退出了景曜殿。

    等所有人都退出景曜殿后。

    长史才开口道:“王爷!”

    “赵风要运回粮食,也需要把各地醉仙楼的粮食集合到一起。”

    “我们可以从唐县、蒲阴、北平、望都、广昌,几地下手!”

第四百四十二章 出问题了() 
刘稚沉吟了一下:“我们如何从唐县、蒲阴、北平、望都、广昌,几地下手?”

    长史笑道:“唐县、蒲阴、北平、望都、广昌几地醉仙楼的粮食,也需要运到卢奴来汇集起来。”

    “即便不运到卢奴,也需要路过卢奴。”

    “我们可以纵兵劫掠一部分。”

    “只要凑够二十万石粮食,就可以了。”

    “到时候,随便推给山贼、乱民,以保全我们自己。”

    刘稚皱眉道:“赵风可不好惹,这点长史应该比本王更清楚,能行的通吗?”

    长史点了点头:“这点臣自然清楚。”

    “光凭赵风只用两年时间,成了刺史一级的高官,就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不过,赵风之前在瘿陶与反贼交战,之后又与原常山相藩鸿交战了。”

    “如今赵风的兵马,估计也就三、五万左右。”

    “他不可能全部都派来护送运粮队,他总需要留守二、三万大军,驻守在常山郡吧。”

    “这样他能派出来护送粮队的大军,最多也就一、二万。”

    “我们中山国如今也有两万余大军,即便真的开战,也无需太过害怕。”

    “而且,他也不敢对我们用兵,除非他想当反贼,所以他最多就是恐吓我们一番!”

    刘稚沉吟良久:“本王总觉得不妥。”

    “不如直接跟赵风明言吧。”

    “以赵风的为人,我们半个月后,归还他二十万石粮食,他也不会不同意的。”

    “大不了,多给一些利钱麻!”

    长史沉声道:“王爷,你说的轻巧。”

    “当年上缴给朝廷的赋税,半路被反贼劫掠走。”

    “这才导致当年,朝廷没有下拨一粒粮食回来。”

    “不是学用赵风的手段,向整个中山国世家、豪强、士族借粮。”

    “中山国也不会有今天的景象。”

    “而这些粮食,也是要还的!”

    刘稚一拍案己,怒骂道:“混账!”

    “刚刚不是你自己说的,‘不算特别多,只要把赋税征收上来,很容易填补的。’”

    “你现在怎么又扯到纵兵劫掠的事去了。”

    “本王都说了不妥,你还扯出世家、豪强、士族出来。”

    “真出了乱子,赵风怪罪下来,拿你的脑袋去消赵风的怒火吗?”

    长史听到王爷发怒,立马双膝跪地,行了一个跪拜大礼:“王爷息怒!”

    “二十万石粮食,不是小数目,臣也是关心则乱!”

    “我们可以以静制动。”

    “如果赵风派来护送粮队的大军过多,我们就跟赵风直言,要他宽限我们一些时日。”

    “如果赵风派来的大军不多,我们就兵行险着。”

    看到刘稚又要开骂,长史马上改口:“不!不!不!不兵行险着!”

    “我们可以用减免醉仙楼赋税的方式,去跟赵风慢慢商谈。”

    刘稚没有做出明确指示,站起身来:“本王累了,你看着办吧。”

    说完,就走下王位,从王位旁边的偏门退出了景曜殿。

    等刘稚走后。

    长史自语道:“唉!”

    “看来王爷对于赵风的兵锋,还是心有余悸的。”

    “早知如此,当年就不应该逼迫赵风,去参加什么伐董联军。”

    自语完,就站起来,准备退出景曜殿。

    刚走两步,一拍大腿:“当初怎么不派人把醉仙楼的配方强抢过来!”

    “咦,我真聪明。”

    “醉仙楼在中山国又不会跑,以后多的是机会去抢夺配方!”

    这一下,长史神清气爽的退出了景曜殿。

    刚刚出景曜殿。

    一守卫就跑过来,一拱手:“哨骑刚刚送来消息。”

    “有大批军队,从常山国进入中山国。”

    “经过他们努力打探,在毋级附近,得出确切消息。”

    “从规模上判断,车队民夫加护送大军,应该超过六万人!”

    长史还没听完,吃惊道:“什么!”

    “赵风派了六万人过来?”

    “除去两万拉车的民夫,还有四万护送大军?”

    “赵风哪来的这么多大军?”

    “怎么可能会派这么多人来?”

    吃惊完,也没等守卫继续回报,就急匆匆的跑开了。

    常山郡,太守府。

    众人都跪坐在议事厅议事。

    这时。

    一守卫,快步走进议事厅,单膝跪地,一拱手:“启禀主公!”

    “张都尉派人送来文书一封。”

    说完,就把手里的文书,双手呈上。

    赵风旁边的侍从,快步走到守卫的身前,双手接过文书,然后转交给赵风。

    赵风拿过文书,打开仔细看了一下。

    看完后笑道:“张辽居然把大军,直接拉到了卢奴城下。”

    说完,把文书交给侍从:“给大家传阅一下吧。”

    侍从喏了一声,双手接过文书,率先交给了田丰。

    田丰看完,意味深长的道:“看来主公派大军前去护送粮队,还是有先见之明的。”

    “他们居然在初平元年,擅自征缴醉仙楼的二十万石粮食。”

    “如果主公不派大军前去,他们还真有可能会做出劫掠之事来。”

    “二十万石粮食啊!啧啧啧!”

    赵风环顾一圈道:“他们给出的协商办法是,免除醉仙楼三年赋税。”

    “等收割冬麦后,他们会把这二十万石粮食,归还给我们。”

    “诸位以为如何?”

    李高一拱手:“这样太便宜他们了。”

    “在下觉得,应该让他们算上利钱,归还三十万石粮食才行。”

    “反正以目前的情况,他们征收的赋税,也不会上缴给朝廷了。”

    “不会在意的。”

    赵云一拱手:“主公曾经好歹也是中山相。”

    “根据张都尉文书上所言,这事归根结底,是当年因为上缴朝廷赋税时,半路被反贼劫掠了。”

    说完,扫了李高和王平一眼。

    弄的李高和王平莫名其妙,但因为赵云是赵风的弟弟,又不好开口询问。

    “因为这事,所以朝廷才没有下拨粮食,这才导致他们征缴醉仙楼粮食的事情。”

    “不但如此,他们还问中山国的世家、豪强、士族,筹借了大量的粮食。”

    “如今还没归还清。”

    接着话锋一转:“再说我们如今也不缺这点粮食,就按照他们说的办,就行了。”

    “这些算作利钱的粮食,还是让他们安抚中山民众吧。”

第四百四十三章 解决办法() 
赵风知道赵云的性子。

    而且赵云说的也有点道理。

    别人不清楚,但赵风自己清楚啊,劫掠粮草的事,就是自己派田丰去干的。

    刚准备开口答应。

    田丰行了一揖:“主公请听我一言!”

    赵风点了点头:“但说无妨。”

    田丰看向赵云:“赵都骑尉虽然说的有点道理。”

    “但你刚刚也说了。”

    “主公曾经是中山相。”

    “曾经,就说明已经是过去了。”

    “但主公现在是并州刺史!”

    “并州还有一大摊子的事情需要用粮。”

    “并州百姓,也需要主公的安抚。”

    “就算有再多的粮食,我们也绝不嫌多。”

    赵云就这么安静的听着,也没急着反驳。

    田丰接着说道:“这事我们虽然可以不去计较。”

    “但给外人的感觉,就是我们容易妥协!”

    “不能让人有这种感觉,否则以后会对我们大不利。”

    “所以我觉得,李高的提议,也是可以的。”

    “就按照正常协商来。”

    “比如开价二十万石粮食的利钱,醉仙楼五年免除税赋,都是可以的。”

    接着话锋一转:“当然,主公如果心念中山国的百姓。”

    “可以把粮食讨要过来后,在以主公的名义,发放给中山国的百姓。”

    “这样也比便宜那帮人要强的多。”

    听到这里,赵风明白田丰的意思了。

    简单说,就是坐地起价,然后慢慢谈。

    反正归还粮食也要半个月以后。

    如果算上征收粮食的时间,差不多就要一个月以后了。

    这些时间,就用来扯皮。

    能多要到好处,不要白不要嘛。

    而且,把额外要回来的粮食,发放给中山国百姓,也算是收拢中山国百姓的民心。

    可以让中山国百姓,念着赵风的好。

    虽然现在得不到具体回报,但以后在争夺天下的时候,中山国也必然要纳入治下。

    到了那个时候,这些恩惠,就会得到回报。

    顺便还照顾到赵云的心思。

    赵风点了点头:“之前就有言在先,那边的一应事务,都由张辽做主。”

    “我们也就不用在派人去协商了。”

    说完,看向田丰:“田丰,你拟一份文书给张辽。”

    “让他在这个基础上,去和长史慢慢谈。”

    “至于谈到什么程度,让他自己看着办吧。”

    “反正不能让我们失了威名!”

    田丰行了一揖:“喏!”

    赵风一挥手:“好了。”

    “都下去忙吧。”

    众人站起身来,走到大厅中央,分别行了一礼:“喏!”

    说完,就陆续退出了议事厅。

    时间缓缓流逝。

    巨鹿郡杨氏太守府。

    一眼睛特别大之人,对张燕一拱手:“将军。”

    “前些日子,哨骑打探到赵刺史,派遣大军进入了中山国。”

    “接着派暗哨过去打探到消息。”

    “消息回报说,赵刺史派兵过去,是准备护送粮队,运回开设在中山国中,醉仙楼囤积的粮食。”

    “根据各县汇总的消息。”

    “这些粮食,应该在五十万石左右!”

    张燕诧异道:“李大目,你有什么想法?”

    李大目沉吟了一下:“别的想法没有。”

    “就是觉得,这个醉仙楼,太会赚钱了。”

    “根据推测,这些囤积的粮食,是赵刺史离开中山国时开始的。”

    “也就是说,才囤积了两年而已。”

    “两年居然能囤积五十万石粮食出来。”

    “要知道,一郡之地的一年赋税,总共也就两百来万石。”

    “上缴给朝廷后,朝廷最多也就划拨五十来万石下来。”

    “也就是说,醉仙楼的赚钱能力,不比一郡之地的赋税低多少。”

    张燕听完,感慨道:“按你这么说。”

    “赵风现在有了常山郡,然后在常山郡也开设醉仙楼。”

    “那么光凭常山郡和中山国的醉仙楼进账,就差不多相当于一郡之地一年的赋税?”

    “这醉仙楼,赚钱能力确实十分出众!”

    “暗哨在回报中,有说醉仙楼,是卖什么的吗?”

    李大目点了点头:“价格昂贵的有上好美酒,还有炒菜。”

    “普通一点的,就是泡菜、包子、米粉、油条之类的。”

    “最便宜的就是馒头,一钱一个,一、两个就可以吃饱。”

    张燕皱眉道:“一、两个吃饱,一钱一个,也不便宜啊。”

    “包子、米粉、油条之类的,多少钱一个?”

    李大目想了一下:“或许一、两个吃饱,是针对我们从军的人吧。”

    “普通百姓可能一个就饱了,甚至一个都不要。”

    “至于包子、米粉、油条,两钱一个,也不算贵。”

    张燕沉吟了一下:“如果我们也能在巨鹿郡开设醉仙楼。”

    “有了这些粮食进账,那些住在山里的民众,也不用过得这么艰苦了。”

    李大目,那超过正常人的大眼珠子转了一圈:“不如我们派人去洗劫一家醉仙楼吧。”

    “只要把人员劫掠回来,自然会知道那些制造技艺。”

    “这样我们也能在巨鹿郡开设醉仙楼了。”

    “不对,我们不能开设醉仙楼,这样摆明了告诉赵刺史,那事是我们做的,我们应该开设其他什么楼。”

    张燕笑道:“算你还没笨到家。”

    “不过也笨的够可以了。”

    “馒头、包子、米粉之类的,虽然能赚钱,但那些东西,能赚多少?”

    “最重要的,应该是美酒和炒菜赚钱,那些都是赚世家、豪强、士族的钱。”

    “而这几样东西,赵风肯定不会让非核心人员掌握的。”

    “到时候,别好处没得到,还把赵风给得罪了。”

    李大目点头笑道:“将军说的在理。”

    “不过,我们不需要包子、馒头去赚钱啊。”

    “我们只需要学会这门技艺,让大山中的民众,过的好一点。”

    张燕沉吟良久:“你说我们想个什么办法。”

    “去跟赵风交换呢?”

    接着摇了摇头:“貌似我们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去跟赵风交换。”

    李大目脱口而出:“怎么没有!”

    “我们可以用大军去换啊。”

    “赵刺史要去太原郡,必然要抵挡那些凶残的匈奴人。”

    “以赵刺史目前的兵力,只怕守住太原郡都是个问题了。”

    “所以他必然需要大量的兵力。”

    “而我们刚好有大量的士兵,那些士兵反正也不是精锐,换出去也无碍!”

第四百四十四章 张燕拜访() 
张燕冷哼一声:“休得胡说!”

    “我们接下来的计划,你不清楚吗?”

    “怎么可能用士兵去换。”

    “再说,就算没有那些计划,真用士兵去换了。”

    “这让士兵们怎么看待我们?”

    李大目缩了缩脖子,喃喃道:“将军之前不是答应,要送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