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我当皇帝-第1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刺史是姓赵,太守也是姓赵,稍微打探一下,就清楚这两人是亲兄弟。

    别说晋阳了,整个太原郡,都会是赵氏兄弟的天下。

    赵风已经完全可以说,是太原郡的土皇帝了。

    当然,前提是赵风愿意那样做。

    等田丰走后。

    赵风继续查阅起并州各郡的地理图来。

    尤其是关于太原郡的。

    查阅了大量资料后。

    赵风还是不知道,那么多县城,为什么要围着昭余泽建造。

    姑且认为,是为了养鱼吧。

    反正从地图上看,昭余泽还是很大的,又相对比较狭长。

    应该可以养活不少人。

    同样也没找到,为什么西北那么一大片的面积,没有建造城池。

    赵风只好根据太行山脉,来和后世地理稍微对比一下,推测出,那一带应该就是后世的黄土高原。

    不过,就算是黄土高原,也不应该是这样的情况。

    最终无果,什么结论也没得出。

    只好作罢。

    赵风下定决心,等自己把这边的局势稳定下来后,一定要去那边视察一下。

    这时。

    赵狗蛋走进议事厅,对赵风一拱手:“启禀主公!”

    “刺史府和太守府的府库,全部清点完毕。”

    “除了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基本上都是空的。”

    赵风听后,觉得也是理所当然的,粮食、辎重什么的,张燕显然不会给自己留下。

    他十几万大军,想要装备配齐全,那也不是小数目。

    而且,赵风还知道,张燕至今对于装备,还有很大的缺口。

    点了点头:“那你去转告田丰。”

    “让他按照既定规划,去把粮食入库。”

    赵狗蛋一拱手:“喏!”

    说完,就退出了议事厅。

第四百六十六章 董卓定计() 
这一天,整个晋阳都沸腾了。

    长达一个时辰的车队,缓缓从城内经过。

    只要是晋阳城内的百姓,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就算之前没看到,在收到亲朋好友的信息后,也会前来观看。

    这些车队,不说全部都是装运的粮食,只要有一半的车队,装运的是粮食。

    那么就有超过六十万石的粮食,进入晋阳。

    一个粮库充足的官府,总是容易让人感到心安。

    第二天一早,众人集合在太守府,来见证赵云的上任。

    上任仪式跟赵风差不多。

    有赵风坐镇,官印什么的,检不检查都无所谓。

    赵云在上任后,同样宴请了众官员,留下吃了个午饭。

    长安,太师府。

    李儒拿着三本文书,快步走进议事厅,对董卓行了一揖:“启禀太师!”

    “刚刚收到赵风从并州送来的文书!”

    说完,就把手中的三本文书,双手呈上。

    都不需要董卓提点。

    自然有侍从接过李儒手中的文书,然后转交给董卓。

    董卓拿起文书打量了一下:“这东西和我们平时用的竹简不太一样啊。”

    “倒是跟我们平时用的拜帖差不多。”

    说完,就打开了文书,直接查阅起来。

    三本文书全部看完后,董卓对旁边的侍从道:“拿去给文优看一看。”

    侍从喏了一声,拿起案己上的三本文书,迅速转交给了李儒。

    李儒接过文书后,笑道:“这东西,比起竹简来,确实要轻便很多。”

    “虽然造价贵了一点。”

    “不过更适合身份高贵的人来使用。”

    “向董太师也可以这么用的。”

    “这样观看起各地文书来,也能轻松一些。”

    董卓点了点头:“说的也是。”

    “此事就交由你去办吧。”

    李儒喏了一声,然后打开文书仔细查阅了起来。

    看完后,李儒沉吟了一下:“这三本文书里。”

    “一本是上表平难中郎将张燕为巨鹿郡太守。”

    “虽然没有明确表示是兼领巨鹿郡,但用意应该差不多。”

    “第二本文书,是上表中山国毋级人士,甄尧为中山国相。”

    “甄尧此前就与赵风走的比较近,由此可以判断,赵风对于冀州,应该也有些想法。”

    董卓推开怀里的侍女道:“这点我自然清楚。”

    “想当初,我们还想让赵风和张燕,因为太原郡之争,来互相拼杀一番。”

    “没想到啊!”

    “居然被赵风就这样化解了。”

    “文优你以为,我是准还是不准呢?”

    李儒行了一揖:“赵风想染指冀州,这对太师来说,应该是好事啊!”

    “不怕赵风想染指冀州,就怕赵风没有任何想法。”

    “只要赵风想染指冀州,那么必然会和袁绍对立起来。”

    “这才是太师最想看到的事情嘛!”

    以李儒的为官之道,自然不会直接替董卓拿主意。

    这算是一种忌讳。

    说难听点,就是僭越了。

    否则明明是好的、对的想法,因为是你直接出的主意,上面的人反而不会同意了。

    所以只能叙述一下利弊,让上面的人自行拿主意。

    董卓听后,点了点头:“说的也对。”

    “再说,我兼领并州牧,有些地方还可以钳制一下的。”

    “去年冬月雁门太守郭缊,在匈奴人的劫掠中,战死了沙场。”

    “如今雁门郡太守之位,一直空置着。”

    “文优以为,派何人去上任比较好?”

    李儒沉吟良久:“雁门郡虽然名义上还是大汉的治下。”

    “但其实早几年就已经被匈奴人给占据了。”

    “再派去当雁门太守之人,需要自身拥有一定的兵力。”

    “而且还需要有跟匈奴人打交道的经验。”

    “不然去了也白搭!”

    董卓搓了搓自己的胡子:“文优你就直说吧。”

    “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李儒点了点头:“目前有一个最合适的人选。”

    董卓眼睛一亮:“说来听听!”

    李儒行了一揖:“此人就是,护匈奴中郎将王柔!”

    “中平四年,汉灵帝为了讨伐反贼张纯和作乱的鲜卑,向匈奴调兵,栾提于夫罗作为领兵之人,出兵增援。”

    “翌年,也就是中平五年,南匈奴发生政变,其父羌渠被杀,须卜骨都侯被立为单于。”

    “中平六年,须卜骨都侯被杀,如今单于之位一直空置。”

    “栾提于夫罗,就是投靠袁绍的于夫罗。”

    “因为有这层关系。”

    “王柔带兵五千,安稳的在南单于庭美稽驻扎。”

    “此人不但有兵权,而且跟南匈奴关系不错,完全符合任职雁门太守的人选。”

    “另外。”

    “王柔之弟,乃是幽州代郡太守王泽。”

    “其族中势力,同样不可小觑。”

    “王柔之子,乃是并州治中从事王机,目前正在赵风的手下任职。”

    “考虑到王机的家世,赵风也不会对王机动手。”

    “又相当于,安插在赵风那里的一个明哨,方便打探消息。”

    董卓沉吟了一下:“这王柔一家与王司徒可有瓜葛?”

    李儒笑道:“臣特意查过相关资料。”

    “根据资料来判断。”

    “王司徒一家,在祖上五代时,与王柔祖上是一家人。”

    “不过一般世家大到一定程度,都会分一部分族人出去另成一家。”

    “这些分出去的家族,与本家之间的关系,只会越来越疏远。”

    “到了他们这一代,除了族长还清楚的知道。”

    “普通族人,一般是不清楚的。”

    “如今只能算是远亲!”

    董卓若有所思:“如果我们封于夫罗为南单于,会不会让于夫罗离开袁绍?”

    “好达到削弱袁绍的目的?”

    李儒想了想,点头道:“应该能行!”

    “如果操作的好,还能让栾提于夫罗,对赵风用兵。”

    “以达到削弱赵风的目的!”

    董卓拍了怕手:“好!”

    “那就这么定了。”

    “文优你替我去拟几份诏书。”

    “敕封护匈奴中郎将王柔,为雁门郡太守。”

    “敕封于夫罗为南单于!”

    “赵风上表的张燕和甄尧,也一并允了!”

    “拟好文书后,去找陛下盖上玉玺。”

    李儒行了一揖:“喏!”

    “那第三份文书之事呢?”

    “从这文书上来看,赵风可是想要实行变法啊!”

    董卓大手一挥:“一并允了!”

第四百六十七章 如何应对(三更!求订阅!!!)() 
洛阳城,盟主府。

    一武将打扮的人,快速走进议事厅,单膝跪地,一拱手:“启禀盟主。”

    “刚刚朝廷派使者前去于夫罗将军处。”

    “属下好奇,就派手下,把朝廷的使者和各种文书,全部劫掠了过来。”

    “其中大致内容是。”

    “任命卢奴县令甄尧,为中山国相。”

    “任命平难中郎将张燕,为巨鹿郡太守。”

    “任命护匈奴中郎将王柔为雁门郡太守。”

    “赐封栾提于夫罗为南匈奴单于。”

    “同意并州刺史赵风的变法要求!”

    袁绍沉吟良久:“把使者放了,把任命文书还给他。”

    “让他去各地传令吧。”

    “记得派兵护送他,去到河内郡,免得消息被其他人知道了。”

    武将打扮的人一拱手:“喏!”

    说完,就站起身来,退出了议事厅。

    张扬好奇道:“袁盟主就这样放于夫罗返回匈奴,当他的单于去了?”

    袁绍叹了一口气:“硬留,能留住吗?”

    “根本留不住!”

    “而且抛开王柔和于夫罗不谈。”

    “中山国甄尧,和巨鹿郡张燕,肯定都是赵风上表的。”

    “赵风这是,有和本盟主,抢夺冀州的心思了。”

    “让于夫罗回去,我们也可以利用他,让他帮忙牵制住赵风。”

    这时。

    门外传来一声大喊:“于夫罗将军求见!”

    袁绍无奈道:“你看看?”

    “来的这么快!”

    “肯定是来辞行的。”

    “去意之坚决,根本留不住!”

    张扬没有回话,露出若有所思的样子。

    太原郡,晋阳,刺史府。

    田丰急匆匆跑进议事厅,对赵风行了一揖:“启禀主公!”

    “刚刚得到朝廷大肆任命的消息。”

    “任命卢奴县令甄尧,为中山国相。”

    “任命平难中郎将张燕,为巨鹿郡太守。”

    “任命护匈奴中郎将王柔为雁门郡太守。”

    “赐封栾提于夫罗为南匈奴单于。”

    “栾提于夫罗,就是袁绍身边的那个于夫罗!”

    赵风听到这么多人事任命,轻咦一声:“任命这么快就通过了吗?”

    “张燕和甄尧,都是我上表的。”

    “王柔是谁?”

    “我想起来了,护匈奴中郎将王柔,好像是治中从事王机的父亲吧?”

    田丰点了点头:“正是!”

    赵风沉吟了一下:“那就派人去送上一份贺礼吧。”

    “不能失了我们的礼数。”

    田丰行了一揖:“主公!”

    “此事怕没那么简单。”

    “雁门郡的情况,朝廷上的人,绝对比我们清楚。”

    “加上又赐封栾提于夫罗为南匈奴单于。”

    “怎么看,都像是董卓在限制主公!”

    接着又把南匈奴的一些情况汇报给了赵风。

    “这是我这两天,连夜查阅关于匈奴的资料,得到的情报。”

    赵风点了点头。

    根据田丰的叙述。

    大约就是一八七年,张纯和乌桓造反的时候,汉灵帝向匈奴求援。

    单于羌渠之子,于夫罗领兵前往增援。

    但之前赵风没有听过于夫罗和张纯交战的消息。

    只能判断为,于夫罗去乌桓后方,鲜卑一带,骚扰后方去了。

    然后因为大军出征,导致后方空虚。

    一八八年,单于羌渠,被须卜骨都侯杀了,然后自立为单于。

    之后还发生了屠各胡造反的事情,如果消息没错的话。

    须卜骨都侯,应该就是屠各胡的部落首领。

    之后一直战乱,结果一八九年,须卜骨都侯就直接战死了。

    然后南单于的位置,就一直空置在那里。

    所以于夫罗,交好袁绍,应该也是想让朝廷赐封他为单于。

    如今董卓达成了于夫罗的期望,于夫罗自然会领兵离开袁绍。

    这样自然也达到了削弱袁绍的目的。

    同时还可以限制自己。

    简直是一箭双雕!

    赵风估计,能想出这种办法的人,不是李儒,就是贾诩。

    可惜赵风判断错了。

    这还真是董卓自己想的。

    至于护匈奴中郎将王柔,这几年,应该就是周旋在匈奴各个部族之间,所以没有被针对起来。

    安排他去当雁门郡太守,那些匈奴人,还是需要给几分面子的。

    至少不会做的太过分。

    同时,因为王柔是董卓任命的,相当于王柔就是董卓的门生了。

    就算王柔自己不承认,但各路诸侯,也会把王柔打上董卓部下的标签。

    至少田丰就已经把王柔打上董卓的标签了。

    所以田丰认为,王柔是董卓派来限制赵风的人。

    果然下的都是好棋!

    赵风分析完后,笑道:“这样安排挺好的。”

    “雁门郡有王柔去驻守,我们也不用太过担心。”

    “于夫罗当上单于,有他在,今年秋收后,匈奴劫掠之事,应该会在可控范围。”

    “如果我们从政策上给予一些帮助。”

    “说不定今年的劫掠,都能避免掉!”

    田丰摇了摇头:“哪里好了?”

    “绝对没有主公想的那么乐观。”

    “主公还是早做决定的好。”

    “再说,劫掠之事,需要到九月底、十月初,才会来。”

    “我们可以从长计议!”

    赵风笑了笑:“没关系的。”

    “我心里有了一些计较,只是还需要思虑周全一下。”

    田丰点了点头:“主公有计较就好。”

    “对了。”

    “主公准备怎么对待治中从事王机?”

    “他可是雁门太守王柔的儿子,代郡太守王泽的侄子!”

    赵风想都没想:“需要额外对待吗?”

    “照常不就好了。”

    田丰沉吟了一下:“他父亲是雁门太守,叔父是代郡太守。”

    “如果他们有什么其他想法。”

    “王机所在的职位,会泄露我们很多重要消息出去的。”

    “尤其是泄露给董卓!”

    赵风罢了罢手:“无妨!”

    “董卓也没几年好活了。”

    田丰诧异道:“主公难道又夜观天象了?”

    赵风神秘一笑:“天机不可泄露!”

    田丰两手一摊:“好吧。”

    “既然董卓快死了,那也确实没什么好防备的了。”

    接着行了一揖:“主公已经完成了对张燕的承诺。”

    “什么时候让张燕,把他的十几万大军,给遣送回巨鹿郡?”

    “十几万大军,人吃马嚼的,一个月粮草都要消耗几十万石!”

第四百六十八章 各方态度() 
赵风沉吟了一下:“确实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了。”

    “元皓兄以为。”

    “是让他们即刻返回巨鹿郡。”

    “还是等过了这个月,收割完冬麦以后在让他们返回?”

    田丰想了想:“直接遣返吧。”

    “这么多大军,消耗实在太大了。”

    赵风点了点头:“那你去拟一份文书,送给张燕。”

    “让他把大军都调回去。”

    “在给他送上一份贺礼的礼单。”

    “到时候让他的士兵,给他带过去。”

    田丰行了一揖:“喏!”

    说完,就转身准备退出议事厅。

    赵风伸手阻拦道:“等一下。”

    田丰转回身体,行了一揖:“主公还有什么吩咐?”

    赵风沉吟了一下:“元皓兄为常山郡太守。”

    “在晋阳另行建造一个太守府,显然不和适宜。”

    “住在刺史府,也于律法不符。”

    “我想让元皓兄兼领别驾从事之职。”

    “这样就可以直接住在刺史府了。”

    “元皓兄以为如何?”

    田丰点了点头:“那就这样吧。”

    “反正我平时需要协助主公。”

    “跟别驾从事也没什么区别!”

    赵风笑道:“那就好。”

    然后一挥手:“你去忙吧!”

    田丰行了一揖:“喏!”

    说完,就退出了议事厅。

    冀州,巨鹿郡,瘿陶,刺史府。

    一众官员,全部聚集在议事厅,见证张燕的上任仪式。

    这时。

    李大目拿着一份文书,走进议事厅:“启禀将军!”

    “并州刺史,派人送来一份礼单!”

    张燕哈哈大笑道:“下次记得改口叫太守!”

    太守的品轶是两千石,中郎将的品轶是比两千石。

    从品轶上来说,太守的官职,要大于中郎将。

    然后对着一众官员得意道:“赵刺史真是有心了。”

    “他上任时,我都没给他送上贺礼。”

    “看来我还需要给他补上一份。”

    接着看向李大目:“把赵刺史的礼单,大声念出来!”

    李大目一拱手:“喏!”

    然后直接打开礼单,念道:“衣甲五千套!”

    “制式大刀,两千把。”

    “制式长剑,两千把。”

    “制式长枪,两千把。”

    “制式七斗弓,一千张,箭失,十万支!”

    “布匹……”

    念完后,议事厅里雅雀无声。

    张燕感慨道:“赵刺史真是好大的手笔。”

    “居然送的这些东西,都我们最需要的衣甲兵器。”

    “弄的我都不知道,该给他送上什么贺礼了。”

    “我得好好想想。”

    李大目对张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