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我当皇帝-第2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偏将王平,送来河内郡消息。”

    “长安任命的冀州牧壶寿,正式收编原黑山军,左髭丈八、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于氐根等人的部曲。”

    “壶寿也正式任命这些人为中郎将。”

    “另外,温侯吕布,正式投靠了袁绍!”

    赵风大吃了一惊:“吕布投靠了袁绍?”

    然后心里为那些不听调令的黑山军,默哀了三秒钟。

    既然吕布跑了过去。

    那他们这些乌合之众,怎么可能会是对手。

    田丰点了点头:“王平是这么说的。”

    “估计这消息,用不了多久,就会传到各地。”

    赵风沉吟了一下:“传令王平和张武。”

    “两人暂时停止募兵,把新兵和新兵亲眷,先遣送到高都。”

    “然后要他们率领本部,时刻提防河内郡的局势变化。”

    赵风其实主要提防的是吕布。

    人的名,树的影。

    吕布既骁勇善战,又喜欢恣兵抄掠。

    如果王平和张武不提防一点。

    指不定吕布就率兵劫掠到上党郡来了。

    反正吕布现在是投靠的袁绍,出了问题,也是由袁绍背锅。

    而袁绍显然也不会背这个锅。

    那么赵风就只会白白受到损失。

    田丰行了一揖:“喏!”

    “我稍后就会去传令给王平和张武。”

    说完,从胸口拿出一快帛布:“主公。”

    “这是朝廷发来的诏书。”

    熊大自觉走到田丰身前,接过诏书,然后把诏书交给了赵风。

    赵风打开诏书,仔细查看了一遍。

    内容不多。

    就是说王允的侄子王晨和王凌,逃离了长安。

    要赵风在并州通缉他二人。

    另外还要赵风,把祁县王家所有人,全部押解到长安去。

    简单说,就是跟王允有关联的人,统统都要押送到长安。

    赵风看完诏书,提给熊大:“拿给元皓兄过目一下。”

    熊大一拱手:“喏!”

    说完,就接过诏书,提给了田丰。

    田丰看完诏书后。

    沉吟了一下:“主公准备如何对待祁县王家?”

    赵风想了想:“我对祁县王家没什么好感。”

    “但对于李傕和郭汜的命令,也同样没什么好感。”

    “你把诏书的内容告诉祁县王家、太原王家、太原令狐家,等世家、豪强。”

    “另外,再派人前去长安。”

    “就说河内郡,壶寿和袁绍正在交战,我无法押送犯人前去长安。”

    “如果他们非要王家之人,就自己派人来抓吧!”

第五百六十二章 一朝两制() 
田丰不解道:“这可是除掉那些,对主公没有好感的世家、豪强的大好机会啊!”

    “主公为何不按照诏书的内容,直接把祁县王家押送去长安呢?”

    赵风笑道:“虽然李傕和郭汜,是以诏书的形式,下达给我的。”

    “但对于并州的世家、豪强来说。”

    “动手的人,却是我。”

    “那么他们会作何感想?”

    “我才不会去当这个恶人。”

    “李傕和郭汜,真要恨王家入骨,他们自会派人过来抓人的。”

    “即便不好押送回长安,也可以就地斩首嘛。”

    田丰行了一揖:“那要是李傕和郭汜,就这么算了呢?”

    “还有,即便李傕和郭汜,真的派人过来押解祁县王家。”

    “那其他那些不与主公交好的世家,又当如何处置?”

    赵风沉吟了一下:“我最近准备针对百姓,进行一次变法。”

    “并州地界内,废除卖身契制。”

    “禁止买卖,赠送女婢。”

    “全部改成,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可以规定时间的长短。”

    田丰行了一揖:“启禀主公!”

    “此举在新朝王莽时期有过类似的改制,史称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将天下田改名‘王田’,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奴婢改称‘私属’,与王田均不得买卖。”

    “其他林林总总,主公可以前去翻阅文献记载。”

    “但此举看似对百姓有好处,但实际上,根本没什么太大的用处。”

    “还请主公三思!”

    赵风右手食指敲打着案己:“王莽改制,我看过。”

    “他失败的原因,太复杂。”

    “有推行时,手段和方法,不正确的因素。”

    “也有政策朝令夕改,导致百姓无法适从的因素。”

    “当然,更重要的,就是诸侯、公卿、世家、豪强,等权贵阶级,在抵触这些举措。”

    “历来变法,这些人都会跳出来抵制。”

    “因为这是现有利益的,重新分配,才导致的。”

    “这些诸侯、公卿、世家、豪强,等权贵阶级,如果阴奉阳违,再好的政令,也传达不下去。”

    “所以从上而下的变法,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接着话锋一转:“正确的变法,应该要从下而上的变法。”

    “趁现在并州还不大。”

    “我们应该早点实施,免得以后体量大了,就会遇到跟历代变法者一样的问题。”

    “我之所以要现在颁布。”

    “也正是因为那些不与我交好,而与祁县王家交好的世家、豪强。”

    “现在统统都要看我的脸色行事。”

    “这样会减少很多阻力。”

    “而废除卖身契制,禁止买卖,赠送女婢,”

    “全部改成,签订劳动合同,这只是第一步,后面还会陆续的变法!”

    这时。

    王烈对赵风行了一揖:“赵刺史!”

    “此举确实不妥。”

    “因为此举曾经失败过!”

    “一个失败过的政令,哪怕他在好,在没有体现好的一面时,大家都是会抵触的。”

    “另外,即便废除卖身契制,改为签订所谓的劳动合同,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只需要签订一份特别长的劳动合同就可以了。”

    “比如签订个一百年的劳动合同!”

    “谁还能活到一百岁不成?”

    “这不依然还是卖身契的形式?”

    “而这种明显的政策漏洞,无形也是对政令的一种打压!”

    赵风揉了揉太阳穴。

    这变法,果然不是那么好变的。

    而且还特别招人恨!

    反正赵风记忆中那些大兴变法的人,最终都没得到什么好下场。

    即便在变法后,国家确实强盛了。

    依然下场惨淡。

    这类人,简直不胜枚举。

    谁带头,谁倒霉。

    就连王莽这个篡位当了皇帝的人,也不例外。

    自己如果要强行变法,只怕还没开始出现效果,就会被并州的世家、豪强,联络外面的诸侯,来把自己给灭了。

    赵风沉吟良久:“我观‘王莽改制’的文献记载。”

    “主要是人们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各项政策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从,因此导致天下各豪强和平民的不满。”

    “那么只要使世家、豪强、百姓,都能从中得利,此举自然就可以执行下去!”

    田丰摇了摇头:“怎么可能会使世家、豪强、百姓,都能从中得利?”

    “田地就那么多,县城就这么大,世家、豪强得的多了,百姓自然就会得的少。”

    “百姓得的多了,世家、豪强自然就会得的少。”

    “这根本就是无解的!”

    赵风笑道:“所以我们要想出一个,让世家、豪强、百姓都能得利的办法。”

    “这个办法就叫双赢!”

    “当然,具体要如何实施,就需要我们来想办法了。”

    邴原两手一摊:“这不又回到了前面的困局?”

    “想要所谓的‘双赢’。”

    “就需要大兴变法,从变法中找出最好的办法。”

    “但只要一变法,就必然会触及到世家、豪强的利益。”

    “那么世家、豪强就会抵触。”

    “然后又重复着无解的局面。”

    赵风笑道:“变法执行困难,是因为一次性要改变的太多,从而各地都会有人抵触。”

    “而官府的人力,毕竟有限。”

    “所以在大家都看不到好处的情况下,变法就只能不了了之,或者朝令夕改。”

    “我刚刚想到了一个新的方案。”

    “这个方案就是一朝两制!”

    “我们指定几个地方,进行变法试点。”

    “这样因为变法的范围不大,我们可以集中官府的力量去实行。”

    “只要实行下来,让大家看到好处,那么在其他地方执行新政时,就不会有谁来抵触了。”

    “如果新政确实没什么效果,大不了就取消好了。”

    “反正只是一县之地,这样即便朝令夕改了,影响范围不大。”

    “多试验几次,总能找到好的解决方案的!”

    田丰行了一揖:“启禀主公!”

    “此法听上去可以一试。”

    “但这‘一朝两制’的叫法,应该要换掉。”

    “否则,就凭这个名字,主公也会成为各路诸侯攻讦的对象!”

第五百六十三章 变法新县() 
赵风当然知道这个方法可以试行。

    毕竟这是连后世都比较推崇的办法。

    而且只要有了个开头,以后很多变法,都可以往一朝两制上去套用。

    当然,这个叫法在后世叫一国两制。

    但赵风觉得,用一国两制,还不如一朝两制。

    否则那就不是攻讦了,那直接就成了造反。

    不过赵风觉得,田丰说的也有道理。

    一朝两制的叫法,确实也不太好。

    沉吟良久:“那元皓兄以为,叫什么好?”

    然后看向王烈和邴原:“彦方兄、根矩兄。”

    “你二人,要是有什么好的叫法,也可以提出来!”

    王烈行了一揖:“其实不管叫什么。”

    “只要体现出两种不同的制度。”

    “都会受到其他诸侯的攻攻讦!”

    “而且‘一朝两制’,也不是主要的变法新政。”

    “所以无需在意,具体叫什么名字。”

    “只要我们不宣传出去就好。”

    赵风明白了王烈的意思。

    就是你做就可以了,不要说出去。

    反正别人也不知道,你这个政令叫什么名字。

    赵风沉吟了一下:“既然这样,那名字什么的,就不取了。”

    “反正我们内部高层人员知道就好。”

    “我意,把太原郡晋阳和祁县,常山郡元氏和真定,列入变法新县。”

    “这四个城池,最先开始实行变法。”

    上党郡才刚刚收回不久,人心暂时不稳,赵风就不打算在上党郡也设立变法新县了。

    以目前的情况来说,有四个县城来实行变法,够用了。

    田丰疑惑道:“太原郡选择晋阳和祁县,我可以理解。”

    “这样外人也好理解,毕竟祁县王家、晋阳王家、晋阳令狐家,都可以说是得罪过主公。”

    “但为什么会选择,常山郡的元氏和真定?”

    其实赵风主要是想把元氏的王府充公。

    当然,这话不能明说。

    沉吟了一下:“既然太原郡治所晋阳被选中,那常山郡治所元氏被选中,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吧。”

    “至于真定,就更好理解了。”

    “我本是真定人,既然敢把真定列入变法新县,那肯定还是有点把握的。”

    “我最起码,不会害自己的同县之人吧。”

    “这样也能给其他人一些信心!”

    田丰点了点头:“原来如此。”

    “那主公准备如何变法?”

    “就只是刚刚说的那几条吗?”

    赵风沉吟了一下:“既然已经设立了变法新县。”

    “那干脆就变的彻底一点。”

    “晋阳、祁县、元氏、真定,废除卖身契制,改成劳动合同制,实行人人平等。”

    话还没说完。

    田丰行了一揖:“主公三思!”

    “废除卖身契制,改成劳动合同制,这个就不说了。”

    “但人人平等之举,绝对是万万不可啊!”

    “这简直颠覆了现存的爵位制度!”

    “不说高高在上的陛下,就单单说主公。”

    “主公贵为侯爵,难道也和那些平民百姓一样?”

    “这怎么可能?”

    “就算主公可以和平民百姓人人平等。”

    “但这样一来,谁还会去博取功名?”

    邴原跟着行了一揖:“此举确实不妥。”

    “要不把晋阳换成榆次吧。”

    “这样也能避免这个问题。”

    “至于博取功名之事,应该可以想其他办法来解决。”

    赵风揉了揉太阳穴,显然赵风所为的人人平等,和他们理解的人人平等,略有差距。

    沉吟了一下:“好吧,人人平等这个理念,暂且就不提出来了。”

    “但我们依然要这么去做。”

    “就先从废除跪拜礼开始吧!”

    田丰、王烈、邴原一时无语。

    王烈、邴原想张嘴反驳一下,不过看到田丰没吱声,他们两人也就放弃了。

    田丰是稍微有了一些心理预期。

    毕竟赵风在去年,就提过类似的政令。

    虽然当时大家极力反对,赵风才退而求其次,选择了让亲卫队,在执行军务时,免除了跪礼。

    可见赵风老早就想废除这个跪拜礼了。

    而经过一年的执行。

    所有士兵,都很羡慕亲卫队。

    因为亲卫队在执行任务时,见谁都不用跪。

    所以这个废除跪礼的政令,至少会有士兵来拥护。

    连士兵都拥护了,其他权贵还有什么好说的?

    尤其是目前晋阳的权贵,大都跟赵风有些过节。

    赵风看到没人反对,心里暗喜,继续开口道:“四个新县的土地,全部收归官府所有,不得私自买卖。”

    “以后的耕地,由官府统一分配。”

    “当然,为了避免冲突,目前已经有了归属的耕地,只需到县令府,重新换份地契就可以了。”

    “三年内无人耕种的耕地,会自动被官府收回。”

    “如果是由无耕地的百姓发现举报,这些耕地会优先分配给发现无耕地的百姓耕种。”

    田丰行了一揖:“主公!”

    “这个跟‘王莽改制’中,将天下田改名‘王田’,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王田不得买卖,有些类似。”

    “此举行不通啊!”

    “晋阳和元氏,毕竟是一郡治所,这里的世家、豪强等权贵,实在太多了。”

    “这样受到的阻力,也会多上很多。”

    “要不主公把变法新县换成祁县和真定吧!”

    “这样可行性会高一点。”

    赵风罢了罢手:“这才四个县城而已。”

    “出了问题,我们也能快速解决。”

    “而且我就在晋阳,只要晋阳出现问题,我们也能及时修改政令。”

    “这两条政令,看似对权贵不利,实际上,还是有好处的。”

    “不过他们目光短浅,显然也看不出来。”

    “所以我就来一个更直接的政令。”

    “变法新区,废除耕地赋税、杂税制,改为保障制度。”

    “这保障制度中,有两成为受灾保障,这是固定的。”

    “大意就是,只要缴纳了两成保障粮,以后只要出现任何灾害导致减产,减产部分都会由官府补足。”

    “如果受灾严重,导致绝收,就由官府全额补足。”

    “另外两成是战争保障粮。”

    “要让他们知道,打仗不是我一个人的事,而是治地内所有人共同的事!”

第五百六十四章 颁布新法() 
赵风接着笑道:“只要五年不发生战争,两成战争保障粮,减掉半成。”

    “以此类推,只要和平二十年,战争保障粮,就无须在缴纳了!”

    赵风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百姓厌恶战争。

    毕竟如果没有战争,只要缴纳两成的赋税,而如果有了战争,就需要缴纳四成的赋税了。

    田丰沉吟了一下:“其实就是换个明目,来实行减免赋税。”

    “不过这样确实会给晋阳、祁县、元氏、真定,所有人都带来好处。”

    “这会让那些世家、豪强,减少一些抵触心理。”

    “毕竟减免赋税后,得利最多的,还是他们这些田多地广之人。”

    “但是减免了一成的赋税,我们征缴的赋税就少了一成。”

    “这样对我们自己大大不利啊!”

    赵风笑道:“百姓赋税减少了。”

    “那么他们可自由使用的钱粮就多了。”

    “这样晋阳、祁县、元氏、真定的商业,会更加繁荣。”

    “我们可以通过商业赋税,来弥补一点。”

    “反正才四个县城,秋收后的赋税,也减少不了多少。”

    对于换个明目来达到减免赋税的目的,田丰也没什么意见。

    因为赋税本身也就是两成。

    另外三成都属于各种杂税。

    当然,实际上赋税是不可能只收到两成的。

    赵风接着又说了一系列的法案。

    比如晋阳、祁县、元氏、真定,要进行普及教育。

    从今年开始,所有适龄儿童,都需要进摇篮书院读书。

    为了方便学生读书,摇篮书院会挑选出合适的先生,前往乡、亭一级的行政地区,开设学堂。

    田丰对于大量开设学堂,也没什么意见。

    毕竟赵风缺少人才,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接着赵风又说了一系列的变法。

    后面的这些相对于前面的几条来说,都比较让人容易接受,所以赵风说的很顺利。

    赵风把变法说的差不多后:“先暂时就这样执行吧。”

    “以后遇到问题,我们可以再行修改。”

    “另外,告诉变法新区的世家、豪强,如果无法接受变法。”

    “可以在三个月内,告诉当地县令,我会给他们机会。”

    “让他们离开变法新区,前去其他地方安置。”

    “他们在这些地区有多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