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我当皇帝-第2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知道,我就晚点在说!”

    曹操也比较尴尬。

    因为荀彧在场,这事又关系到荀彧一族之人的安危,曹操都不知道该怎么去说。

    荀彧显然感受到了尴尬的气氛,摇了摇头:“即便因为我四兄替袁绍做说客,出使匈奴,才促成袁绍勾结匈奴之事。”

    “我想赵刺史也不会对我的族人如何。”

    “最起码,赵刺史不会糊涂到,把我荀家一族人全部斩首示众!”

    “毕竟留着我的族人,还能有些价值,而如果全部斩首的话。”

    “只怕会得不偿失!”

    曹操听到荀彧这么说,一时也分不清,到底是在真放心,还是只是为了让现场气氛不至于那么尴尬。

    不过从荀彧的话语中,曹操知道,荀彧已经

    把袁绍给惦记上了。

    其他不谈,勾结匈奴之事,荀彧肯定是已经相信了的。

    从称呼上,也能判断一、二。

    沉吟道:“文若放心,不管赵风准备如何对待荀家。”

    “我也会派人前去出使的。”

    “我会想办法,尽量把荀家人,从赵风手中换回来!”

    荀彧摇了摇头:“此事只怕没那么容易了。”

    “如果真这么容易放人,赵刺史也不会大费周章的把族人押送到并州。”

    “不过,好在短时间内,族人不会有生命危险。”

    “所以主公暂时也无需派人出使。”

    “另外,曹校尉刚刚不是说了。”

    “袁绍已经派郭图前去并州出使了?”

    “主公只要坐等结果便好!”

    “如今我们该操心的,应该是与公孙瓒交战之事!”

    曹操冷哼一声:“本初这事做的不地道。”

    “我们还跟公孙瓒打什么?”

    “传令全军,大军后撤到般县。”

    “我们需要修整了。”

    “要打,就让袁绍自己来打吧!”

    荀彧行了一揖:“主公不可!”

    “按照约定,我们最少还要与公孙瓒交战十日,才能让袁绍的大军修整够。”

    “此时撤军,只怕袁绍的大军还没修整好!”

    曹操冷哼一声:“我意已决!”

    然后看向曹仁:“曹仁,你速去传令!”

    曹仁一拱手:“喏!”

    说完,就退出了大帐。

第六百二十一章 各方反响(二)() 
荀彧心里清楚。

    曹操这么做,其实只是想替自己出一口气。

    毕竟因为袁绍之事,导致荀家一族之人,全部被押送到了并州。

    就算族人生命无忧,但也少不了要吃一些苦头。

    何况谁也无法保证,族人一定就会没有生命危险。

    在这个家国天下的年代。

    所有人,都是把自己的家族,看的比国家还重。

    荀彧自然也不会例外。

    同理,此事对于荀谌来说,如果袁绍无法救回荀家一族之人。

    荀谌直接叛逃的可能,高达九成!

    毕竟对于荀谌来说,如今可是孤身一人,在为袁绍效力。

    真要叛逃起来,没有一点后顾之忧。

    而对于袁绍来说,也是一样。

    因为担心荀谌会叛逃,所以肯定会有一些防范措施。

    简单说。

    因为这事,荀彧心里清楚,自己四兄在袁绍那里的好日子,基本到头了。

    除非袁绍能把荀家一族所有人,都给交换回来。

    不然荀谌与袁绍之间,就会存在永远弥合不了的嫌隙。

    青州、平原国,般县与乐陵中间,曹操与公孙瓒战场处。

    公孙瓒大营,军中大帐。

    公孙范快步走进大帐,对公孙瓒一拱手:“大兄!”

    “曹操撤军了!”

    公孙瓒听了一愣:“曹操怎么会撤军?”

    “知道前方发生了什么吗?”

    公孙范摇了摇头:“不清楚!”

    “大兄,我们要不要追击曹操?”

    公孙瓒沉吟了一下:“目前局势不明,我怕有诈。”

    “让我在考虑考虑!”

    这时。

    关靖快步走进大帐,对公孙瓒行了一揖:“启禀主公!”

    “刚刚得到并州方面消息。”

    “并州刺史赵风,发檄文于天下,臭骂袁绍。”

    “说袁绍派荀谌出使匈奴,勾结匈奴人进攻并州。”

    “里面大都是辱骂袁绍之言,说出来怕污了主公耳朵,我就不细说了。”

    “另外,还有一条传言,一同送过来。”

    “说是并州刺史赵风,因为荀谌出使匈奴,所以迁怒于荀家。”

    “如今已经把荀家一家人,都押送到并州去了!”

    公孙瓒听后,大笑道:“好、好、好!”

    “定是曹操知道了这消息,所以与袁绍之间出现了嫌隙!”

    “我听闻曹操麾下,有一军师司马叫荀彧,荀彧可能就是荀家之人!”

    关靖点了点头:“荀彧确实是荀家之人。”

    “早些年,荀彧被南阳名士何颙,称之为王佐之才!”

    公孙瓒叹了一口气:“王佐之才啊!”

    “我怎么就没这样的人辅佐了?”

    感叹到这里,发现自己这样说,有点看不起自己手下的意思。

    摇了摇头:“只怕王佐之才,也只是虚名罢了。”

    关靖摇了摇头:“盛名之下无虚士!”

    “而且这段时间,我们屡次与曹操交战,其中荀彧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可见荀彧应该是有真才实学的!”

    公孙瓒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因为公孙瓒手下的智谋之士,确实不多。

    万一把关靖给打击走了,自己麾下连个谋士,都没了。

    沉吟了一下:“如今曹操已经撤军。”

    “我们是乘机掩杀过去,还是就在这里固守?”

    关靖行了一揖:“曹操走了是好事。”

    “最好曹操与袁绍立马闹翻。”

    “这样我们就轻松很多了。”

    “所以,还是让曹操直接走吧!”

    公孙瓒点了点头:“也好。”

    “有公路兄的消息没?”

    “他怎么还没出兵?”

    “在这么下去,我们就快顶不住了!”

    公孙范摇了摇头:“不但没有左将军的消息。”

    “就连徐州牧陶谦的消息,也没有半点。”

    “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在做什么!”

    关靖沉吟了一下:“听闻早些时候,在诸侯伐董时。”

    “左将军麾下有人谏言,说豫州刺史孙坚,太过厉害,所以为了削弱孙坚,那人建议左将军,延缓给孙坚供粮。”

    “这才导致孙坚打败!”

    “这次只怕也有类似的人,给左将军说了主公的坏话。”

    公孙瓒摇了摇头:“道听途说之言,不足为信。”

    “公路兄要真是这样的人。”

    “孙坚难道还会继续替他卖命?”

    “还有,公路兄真要这样做了,会失去多少人心?”

    看到关靖好像还想在说些什么。

    公孙瓒一挥手:“都下去休息吧。”

    “让大军好好休整一下。”

    “估计用不了多久,袁绍那厮,就会率兵攻打过来了。”

    “我们的休息时间,也不多了。”

    公孙范和关靖分别行了一礼:“喏!”

    说完,转身便退出了大帐。

    兖州、陈留郡、治所陈留县,临时左将军府。

    杨弘走进临时议事厅,对袁术行了一揖:“启禀主公!”

    “收到并州刺史赵风,传来的檄文。”

    “文中大骂袁绍勾结匈奴人,进攻并州,给并州百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考虑到主公与袁绍的关系,我就不复述那些骂人的话了。”

    袁术大笑道:“庶子就是庶子!”

    “居然还去找匈奴人帮忙?”

    “这下原本很多支持他的故吏,应该会与他保持关系,然后来投靠我了吧!”

    杨弘拍马匹道:“他们不看好主公,那是他们瞎了狗眼!”

    “这下有他们后悔的了!”

    纪灵在旁边一拱手:“主公!”

    “发生了这种事情。”

    “只怕曹操会与袁绍之间,会发生一些嫌隙。”

    “到时候,说不定曹操就会率兵返回兖州了。”

    “我们占据陈留郡,也有半个多月时间,而且还封锁了各地的消息。”

    “导致袁绍、曹操等人,目前还不知道,陈留已经丢失了。”

    “以末将之见,主公应该迅速拿下东郡,攻破曹操的治所东武阳!”

    东郡治所原本是漢阳。

    不过当初东郡太守,是刘岱表王肱当的。

    对此,袁绍肯定不承认。

    所以袁绍表了曹操为东郡太守,治所自然不能与王肱冲突。

    所以曹操的治所改到了东武阳。

    虽然如今刘岱、王肱等人,都已经战死了。

    不过曹操因为忙于战事,显然也没工夫去更换治所。

    而且现在曹操身为兖州牧,即便要换治所,也是要换到兖州的州治所去。

第六百二十二章 各方反响(三)() 
杨弘点了点头:“纪将军说的有理。”

    “拿下东郡后。”

    “我们不但对曹操造成致命打击,还能对兖州各郡地发起进攻。”

    “另外,拿下东郡后,我们就与冀州魏郡与清河国接壤。”

    “如果袁绍想要对魏郡和清河国,有某些谋划,我们也能从中破坏。”

    “同时,东郡也与青州的平原国接壤。”

    “目前袁绍、公孙瓒、张燕等人,都在青州发起乱战。”

    “如果主公愿意的话,也可以出兵青州。”

    “总之,好处多多!”

    纪灵补充道:“而且根据青州送来的战况消息。”

    “袁绍与曹操,一直在轮番进攻公孙将军。”

    “只怕在耽搁下去,公孙将军怕是,会顶不住了。”

    袁术沉吟了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在考虑考虑!”

    纪灵一拱手:“主公!”

    “千万不要错失了良机!”

    “拿下东郡后,我们与并州刺史赵风的联系,将会更进一步。”

    “如果赵刺史,无法抵御匈奴人的进攻,主公也能派兵直接过去增援!”

    袁术听到纪灵,还有出兵增援赵风,以抵御匈奴人的想法。

    明显表露出不悦来。

    不过这种事,不能挑明了说。

    皱眉道:“说了容我在考虑考虑。”

    杨弘知道一时半会,袁术也不会同意出兵,岔开话题道:“对了。”

    “从魏郡传来一条流言。”

    “说是赵刺史,因为荀谌替袁绍出使匈奴,以此勾结匈奴人。”

    “赵刺史因此牵连了荀家一族之人。”

    “已经于半个月前,就把荀家一族之人,全部押送到了并州!”

    袁术摇了摇头:“押送就押送吧。”

    “荀家本是颍川郡人,如果留在颍川,还能为我效力。”

    “既然他们已经迁移去了魏郡,那跟我们就没什么关系了。”

    杨弘行了一揖:“主公此言差矣!”

    “荀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

    “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

    “荀家乃是当世绝对的超级大家族。”

    “而我听闻,当初荀彧因为颍川郡乃是四战之地,故而把家族迁往了魏郡。”

    “但如今,颍川郡已经收入主公囊中,有了主公坐镇,颍川郡自然不再是四战之地。”

    接着话锋一转:“所以,主公应该想办法,去把荀家一族之人,给从赵刺史手中交换回来。”

    “一来,对主公名声有大大的好处。”

    “二来,让荀家迁回颍川郡,顺理成章,主公得到荀家的帮助,绝对会增添一大助力。”

    “三来,袁绍之所以得到冀州,就是凭借荀谌的一张口舌。”

    “主公可以以此,让荀谌背弃袁绍,投靠主公,这样可以斩去袁绍的一大助臂。”

    “四来,荀家有一大才,名叫荀彧,被南阳名士何颙称之为王佐之才。”

    “荀彧目前刚刚投靠曹操不久,想来忠心程度也不会太高。”

    “主公也可以以此,让荀彧来投效主公!”

    袁术笑道:“接着说!”

    杨弘听到有戏,赶紧说道:“而想从赵刺史手中,换回荀家一族之人。”

    “普通的金、银、珠宝、财货、粮食,只怕都无法打动赵刺史。”

    “所以只有主公出兵相助赵刺史,抵御匈奴这种天大的帮助,才会让赵刺史把荀家一族之人,都交给主公!”

    “主公出兵相助赵刺史,抵御匈奴人。”

    “不但可以得到荀家一族之人,还能得到全国各地的赞誉之词。”

    “对主公收拢天下人心,也大有好处!”

    “而主公想要出兵帮助赵刺史。”

    “我们就必须拿下东郡!”

    “不然我们就算强行跨越了东郡,也容易被曹操截断后路!”

    袁术一时无语:“绕来绕去,还是要我出兵东郡!”

    沉吟了一下:“也罢!”

    “既然好处这么多,那就出兵东郡吧!”

    然后看向纪灵:“纪灵,传我军令。”

    “大军向东郡出征!”

    纪灵兴奋的一拱手:“喏!”

    说完,就快步退出了议事厅。

    等纪灵走后。

    袁术看向杨弘:“派人去赵风那里走一趟。”

    “就说,我要他尽量坚持一些时间,我很快就会率兵增援过去的。”

    “不管我们最终会不会增兵过去,起码也能让赵风感激我们不是?”

    杨弘行了一揖:“主公所言在理!”

    “我这就去办!”

    说完,转身便退出了议事厅。

    青州、平原国、祝阿,临时平难将军府。

    一文士打扮的人,快步走进议事厅,对张燕行了一揖:“启禀张将军!”

    “刚刚收到赵刺史传阅天下的檄文。”

    “檄文中说,袁绍派荀谌出使匈奴,勾结匈奴人对并州发起了进攻!”

    “与之一起过来的,还有一条传言。”

    “说是赵刺史,因为荀谌出使之事,迁怒于荀家族人。”

    “如今已经把荀家所有族人,都押送到并州去了,随时可能会斩首示众!”

    张燕听后,沉声道:“袁绍这厮勾结匈奴人,当真是该死!”

    “至于荀家之人,助纣为虐,死了也是活该!”

    “要不是如今,我们因为粮食之事,导致军心涣散,我定要出兵剿灭了袁绍那厮!”

    杨凤走到大厅中央,一拱手:“末将有一计!”

    张燕盯着杨凤,笑道:“说来听听?”

    杨凤沉吟道:“赵刺史与温侯吕布,之前谈起过双赢之事。”

    “我觉得赵刺史与我们,之前应该也是以双赢为基础,才实行的合作事宜。”

    “那么末将以为,我们也可以以双赢,来考虑我们目前的危机。”

    张燕干咳了一声:“说重点!”

    杨凤一拱手:“我们目前的危机,就是粮食不足,这才导致军心涣散。”

    “即便勉强维持现状,估计也维持不了多久。”

    “此事主公应该比我更清楚。”

    “我的想法是。”

    “之前赵刺史上表主公为巨鹿太守时,主公曾经答应过赵刺史。”

    “在赵刺史需要帮助时,主公会出兵十万相助与赵刺史!”

    “末将以为,如今就是相助赵刺史的最好时机!”

    “一是,兑现了主公当初的承诺。”

    “二是,我们送走了十万大军,就少了十万张吃饭的嘴巴。”

    “这对我们来说也是很有好处的!”

第六百二十三章 各方反响(四)() 
张燕这边,是因为青州黄巾投靠过来后,人数一下暴增,粮食供给方面出现了巨大危机。

    所以在百般无奈下,只能减少将士、百姓的粮食供给。

    这就造成了黑山军所有士兵和百姓,都只能吃个半饱。

    这样的结果,直接导致了黑山军军心涣散。

    没办法,连饭都吃不饱,你还指望他们去打仗?

    也不能说张燕的决策错误。

    毕竟能够让黑山军、民吃个半饱,也比饿肚子后造成兵祸要强。

    赵风当时知道这消息的时候,也是感慨了一下。

    因为赵风知道,这事曹操也干过。

    不过张燕没有曹操的那种魄力。

    曹操在即将出现兵祸的时候,果断把粮草官推出去背了黑锅,以此解了兵祸的危机。

    虽然后面眭固把巨鹿郡和魏郡的粮食,都运到了青州支援张燕。

    但张燕根据固有思维,还是以军、民能够吃的最长时间,来发放粮食。

    就这导致军心一蹶不振,根本无法作战。

    但这个无法作战,只限于不主动出去作战。

    如果袁绍和公孙瓒,率兵攻打过来,黑山军为了保命,在无心作战,也会跟他们拼命。

    所以袁绍和公孙瓒,也就默契的都没去管黑山军。

    他们的目的,十分清晰,就是让黑山军自生自灭。

    如果没有外力帮助的话,黑山军解散,也是迟早的问题。

    而即便有外人想要帮助张燕,目前各路诸侯,也没有谁,能一次性拿出,几百万石粮食去帮助张燕。

    毕竟现有的粮食,还不够自己人吃的。

    李大目听了,眼前一亮,大笑道:“此计甚好!”

    “如此一来,我们不但兑现了主公当初的承诺。”

    “又送走了十万张吃饭的大嘴。”

    “而且,我们还可以向赵刺史去借粮!”

    “这么大的帮助,借个一、二百万石粮食,赵刺史应该不会拒绝!”

    “如果有了两百万石粮食过来,我们可以让将士们敞开肚子吃饱饭。”

    “不出月余时间,我们就能让军心恢复到可战的程度。”

    “到时候只要在收割冬麦以前,横扫袁绍、公孙瓒、田楷等人,把青州收入囊中。”

    “我们的粮食危机,也就迎刃而解了!”

    杨凤皱眉道:“两百万石粮食?”

    “你在开什么玩笑?”

    “目前谁能拿出两百万石粮食出来?”

    张燕沉吟了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