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我当皇帝-第2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鲍建,赵刺史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

第六百八十八章 如何处理(二)() 
白绕冷哼一声:“张将军好气魄啊!”

    “五、六万大军,说送给赵风去赔罪,就送给赵风去赔罪!”

    张晟看向白绕笑道:“那白将军以为。”

    “我们该如何处理这事?”

    “难不成,让赵刺史把鲍建和鲍建的部曲,都给送回来?”

    “那我们又如何处理,于兴的这几万大军?”

    “难道白将军,就不担心,会因为粮食供给之事,引起兵变吗?”

    白绕指着张晟:“你!”

    不过你了半天,也没你出个所以然来。

    张晟没去搭理白绕。

    而是转身对张燕一拱手:“主公,别忘了!”

    “我们之前的主要目的,可是想要像赵刺史,去借两百万石粮食来应急的!”

    “可千万别因为此事,与赵刺史交恶了。”

    说完,撇了李大目一眼:“还有,李将军擅自盘剥了于兴大军兵器之事。”

    “只怕已经让赵刺史,对主公颇有微言了。”

    “毕竟赵刺史在发迹之前,也是与黄巾余部交过手的。”

    “黄巾余部的装备情况如何,赵刺史一清二楚,绝不是那么容易糊弄的。”

    “如此低的制式装备普及率,一看就知道是我们动了手脚!”

    李大目瞪了张晟一眼,原本就比常人要大上几圈的眼睛,就显的更大了。

    貌似牛眼也不过如此。

    李大目看到张晟毫不畏惧自己,诧异道:“张将军如何知道,是我动了手脚?”

    张晟笑道:“自家军队是个什么情况,自家人难道还不清楚?”

    “李将军的部曲,制式装备普及率一下子提高那么多。”

    “这还用猜吗?”

    张燕听后,立马看向李大目:“李大目,可有此事?”

    李大目暗自嘀咕,装什么装,这事明明早就知道了,而且也默认了。

    现在还装作不知的样子。

    不过李大目也不敢直说,对张燕一拱手:“确有此事。”

    看到张燕马上要发怒。

    李大目赶紧一拱手:“主公息怒!”

    “末将不也是想让我们的精锐部曲,更加精锐嘛!”

    张燕冷哼一声,不在搭理李大目。

    因为张燕也担心,万一李大目一时口快,透入了某些消息,可能与赵风的交情,就会大打折扣。

    接着环顾一圈:“诸位以为,张将军的提议如何?”

    李大目马上一拱手:“末将以为,张将军的提议非常好!”

    “毕竟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要向赵刺史去借粮。”

    “如果我们没有粮食来应急。”

    “别说于兴的这几万大军。”

    “只怕我们这几十万大军,都会保不住!”

    李大目毕竟一直跟着张燕。

    所以十分清楚,张燕现在到底是怎么想的。

    这么说,也是顺着张燕的意思去说。

    张燕听后,点了点头,然后看向杨凤:“杨将军以为如何?”

    杨凤沉吟了一下:“依末将之见。”

    “直接派人去与赵刺史明言。”

    “就说于兴的大军,都送给他。”

    “但赵刺史需要,借我们两百万石粮食应急。”

    “如今袁绍在龙凑败走,公孙瓒必然不会是我们的对手。”

    “可以说,主公已经算是半入主青州了。”

    “这时,我们也别去和赵刺史谈什么交情。”

    “直接谈交易好了!”

    接着话锋一转:“只要在熬四个月,等青州的赋税征收上来。”

    “主公就是青州刺史了!”

    “那时,主公与赵刺史之间,便是同等职务,自然不能以交情来商议事情。”

    张燕点了点头,看向白绕。

    白绕看到张燕看向自己,也不等张燕询问。

    直接开口道:“把于兴的大军,送给赵风也行。”

    “但于兴大军的亲属,我们需要另行安置。”

    “这样也可以,以这些大军的亲属,来暗中牵制于兴的大军。”

    “免得日后,这些大军,会反过来进攻我们!”

    张晟看向白绕笑道:“白将军此言差矣!”

    “赵刺史是何等精明人?”

    “岂会看不出,你耍的这小把戏?”

    “即便赵刺史看不出。”

    “赵刺史麾下的谋士,又是否会看不出来?”

    “只要有一人发现端倪。”

    “我们的交易,就无法达成。”

    “所以,要么就用人情的形式,把于兴的大军,都送给赵刺史。”

    “要么就用交易的方式,把于兴大军和于兴大军的亲属,一并交给赵刺史。”

    “反正这些士兵的十几万亲属,大都是老弱病残。”

    “留着也是徒耗粮食,不如一并交给赵刺史好了。”

    “这样又能减少,我们不少的粮食消耗!”

    张燕听后,右手扶住额头。

    以张燕的本性来说。

    张燕更愿意,直接把于兴的几万大军,都送给赵风。

    毕竟自己有现在的局面,也都是赵风给的。

    只要在坚持几个月,自己就是青州刺史。

    而这个诸侯的位置,完全就是赵风送的。

    这些情况,当初在与赵风夜谈时,就已经预料到了。

    只是张燕不方便,把这些事情,直接说给其他属下知道。

    因为这事如果让其他属下知道。

    自己英明神武的形象,就会出现瑕疵。

    这样就会,不方便自己统御他们。

    众人看到张燕右手扶额。

    知道张燕在思考,具体该如何去处理此事。

    所以都十分默契的没有开口打扰。

    就这么让张燕安静的思考着。

    张燕沉吟良久:“综合诸位将军之言。”

    “我意。”

    “让张将军率领本部,‘护送’于兴的大军前去晋阳。”

    “然用交易的方式,从赵刺史那里,换来两百万石粮食。”

    “既然是交易,我们也就别说什么借粮了。”

    “就把这,当成是一桩交易!”

    张晟对张燕一拱手:“主公!”

    “这可是苦差事啊!”

    “敢问主公。”

    “我率军一路上的粮食配给,是如何分配的?”

    “如果与于兴大军分配不同。”

    “只怕在半路上,我的部曲就会出现问题!”

    “如果减少于兴部曲的粮食供给,只怕于兴的大军,在半路上就要闹事!”

    “还是直接下令,让于兴的大军,返回晋阳吧。”

    “最多我率领一万大军,‘护送’于兴大军的亲属,前去晋阳。”

    “这样也能让于兴的大军,有所顾忌!”

    张燕点了点头:“就按张将军说的办!”

    然后一挥手:“我头痛,都散了吧!”

第六百八十九章 升官进爵() 
五日后,晋阳,刺史府。

    赵风在议事厅里,与一众官员,商议岁末之事。

    这时,一守卫跑进议事厅,对赵风一拱手:“启禀主公!”

    “城门守卫来报。”

    “朝廷派出的使者,已经进城了。”

    “根据城门军侯的判断,朝廷使者面色不错,与之交谈时,也是笑脸颇多。”

    “故而应该是好事!”

    赵风笑道:“当然是好事。”

    “如果所料不差的话,应该是有敕封我的诏书来了。”

    然后看向大厅里的一众官员,打趣道:“诸位以为。”

    “我到底会被敕封为骠骑将军?还是征北将军呢?”

    至于大将军之职,李傕、郭汜等人,是肯定不会让出来的。

    田丰笑道:“之前已经分析过此事了。”

    “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征北将军!”

    赵风点了点头,看向守卫:“去府外候着。”

    “发现朝廷使者前来,就直接请进来!”

    守卫一拱手:“喏!”

    说完,便跑出了议事厅。

    不到一刻钟。

    大厅外,便传来守卫的通报声:“朝廷使者到!”

    声音一落。

    朝廷使者,便带着两名随从,走进了议事厅。

    这名使者,正是上次过来宣召之人。

    也就是张常侍。

    赵风看到朝廷使者进入大厅,马上转头对熊大道:“熊大。”

    “速去准备案己、香烛,我要接诏!”

    熊大一拱手:“喏!”

    张常侍心里清楚,如今没谁把小天子放在眼里。

    何况小天子还被李傕、郭汜等人给掌控着。

    说的好听点,是天子诏令。

    说的不好听点,其实就是李傕、郭汜等人,借用天子诏令,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

    如此一来,各路诸侯,自然是不服的。

    而且有过上次对赵风宣召的经验,张常侍知道,赵风其实不太愿意接诏。

    故而赶紧罢了罢手:“赵公无需这么麻烦!”

    “咱家直接宣读诏令就可以了。”

    赵风假装一愣:“这样不太好吧!”

    张常侍笑了笑:“不碍事,不碍事。”

    “早点宣读完诏书,咱家也好早点回去复命!”

    “要知道,如今马上就要到岁末了。”

    “稍微耽搁一些时间,等咱家回去,说不定就已经过完岁末了!”

    赵风沉吟了一下:“也好!”

    “那使君就直接宣读诏令吧!”

    说完,赵风也有动身的意思了。

    张常侍看到后,直接从怀里拿出诏令,小心的打了开来。

    等把诏令完全打开后,干咳一声:“奉天承运,天子诏曰。”

    “并州牧兼领镇北将军,在兹氏一战中,斩首数万级,成功击退了于夫罗,此乃大功一件……”

    “赵州牧能镇守一方,朕心甚慰。”

    “现敕封赵风为征北将军、真定侯!”

    “赏,金三万、布匹、丝绸等,一万匹!”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初平三年,腊月二十日。”

    张常侍念完后,把诏书收了起来,然后双手呈上。

    张常侍都让步到了这个份上。

    赵风也不好在喊熊大去接过来。

    毕竟名义上也是天子诏书。

    所以赵风亲自站起身来,走到张常侍身前,双手接过诏书,高呼道:“臣谢陛下恩赏!”

    “一定不负陛下圣恩。”

    张常侍笑道:“另外,陛下还有一道口谕。”

    赵风对张常侍行了一揖:“使君请讲!”

    张常侍点了点头:“因为朝廷如今开支甚大。”

    “加上各地诸侯乱战,导致赋税无法上缴到国库。”

    “故而金三万、布匹、丝绸等,一万匹的赏赐,暂时就给不了。”

    “等什么时候道路通畅,赵公能正常上缴赋税时,这些赏赐之物,自然会补上的!”

    赵风一听,就知道李傕、郭汜等人,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赵风也不去拆穿,顺着意思,会心一笑:“请使君回去告诉陛下。”

    “如今主要是张扬擅自派兵,阻碍了通往京畿的道路。”

    “只要陛下下旨,臣一定率兵平定了河内郡,打通前往京畿的道路!”

    张常侍点了点头:“咱家一定会禀报给陛下的。”

    接着走到赵风近前,对着赵风耳语道:“赵公。”

    “其实陛下的意思,是想要敕封赵公为骠骑将军。”

    “奈何现在朝堂上都是李傕、郭汜、樊稠等人把持着。”

    “这些人不同意,陛下也无可奈何。”

    “陛下望赵公,能早日率兵抵达长安,接陛下离开长安,返回东都洛阳。”

    “如赵公有什么需要,可以暗中派人,告知侍中伏完。”

    赵风知道伏完这个人。

    此人娶了桓帝的长女,阳安长公主刘华为妻,乃是正宗的皇亲国戚,。

    桓帝死后,才是灵帝继位。

    灵帝死后,刘辩继位。

    现在都已经是刘协继位了。

    要知道,对于灵帝来说,桓帝是先帝。

    对于刘辩来说,灵帝是先帝。

    对于刘协来说,刘辩又是先帝!

    虽然刘辩这个‘先帝’,所有争议。

    但刘辩毕竟是当过皇帝的人。

    可见伏完的辈分,有多高。

    而且从这条消息中,赵风知道,保皇派,又开始暗中活跃了。

    另外,伏完这么一个正宗的皇亲国戚,居然只是任侍中。

    侍中乃是为近臣加的官,出入禁中、顾问应对,位次常侍。

    也就是说,伏完还不如,赵风眼前的张常侍,官职高!

    当然,十常侍之后,目前常侍的权利,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

    赵风听后,略微点了点头,也不开口做其他表示。

    毕竟这只是张常侍的‘口谕’。

    赵风也不知道,这到底是刘协亲口说的,还是李傕、郭汜等人,派张常侍来试探自己的。

    所以赵风不会明着表态。

    就更不要说,面对长安方向,行跪拜大礼,然后高呼‘遵令‘了。

    张常侍也知道,赵风不可能光凭自己这么一说,然后马上就相信自己说的。

    不然赵风也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内,就能位极人臣。

    张常侍的目的,也只是带个口讯。

    此事还需要以后慢慢来。

    这时。

    一守卫,快步跑进议事厅,看到有朝廷官差在,所以才单膝跪地,一拱手:“启禀主公!”

    “府外,一自称是,平难将军麾下,大将张晟,要求见主公!”

第六百九十章 张晟出使() 
张常侍看到有外人来访。

    直接对赵风行了一揖:“既然还有人来求见赵公。”

    “咱家就不在就留了。”

    “这便告辞,返回长安复命!”

    赵风点了点头:“这怎么使得。”

    “使君代表的是天子陛下。”

    “车马劳顿,大老远的跑过来,连水都没喝上一口,就回去复命,这让别人,会如何说我?”

    张常侍对赵风行了一揖:“赵公的心意,咱家领了。”

    “皇恩浩荡,咱家岂敢久留?”

    “必然要早早的回去复命,这才能让陛下早日安心!”

    这话也是暗示赵风。

    刚刚那一番话,真的是刘协说的。

    只要自己一天不回去,刘协就会多担心一天。

    赵风略作思考,转头看向熊大:“熊大。”

    “你替我送送使君。”

    “另外,准备些美酒、佳酿、炒菜、烤全羊等,让使君在路上吃好了。”

    这些东西,直接去醉仙楼通报一声,拿着就能走。

    熊大走到张常侍身边半步位置,对赵风一拱手:“喏!”

    然后伸手对张常侍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张常侍对赵公行了一揖:“赵公有心了。”

    然后示意身后的随从,把装着印绶的木盘交给赵风。

    看到赵风接过装着印绶的木盘。

    张常侍对赵风笑道:“咱家告辞!”

    说完,便与熊大,一起退出了议事厅。

    等张常侍与熊大走后。

    赵风把手中的装着印绶的木盘,放在案己上。

    才转身,看向单膝跪在地上的守卫:“知道随机应变。”

    “做的不错。”

    “你现在是什么职务?”

    守卫一拱手:“回禀主公!”

    “属下任亲卫军、丁曲、三屯、左队队率!”

    三屯,是赵风这里特有的叫法。

    在其他诸侯麾下,或者赵风之前的部曲编制,会叫丙屯。

    这个叫法,也说明这一曲部,是满编五百人的编制。

    如果是两百人的,非独立作战曲部,就只有左屯和右屯了。

    赵风点了点头:“很好!”

    “现在任命你为三屯假屯长。”

    “等过些时日,我军扩军后,你就另领一屯!”

    假屯长,这也算是首例了。

    之前一直没有这个职务。

    最低级别,也是假侯一级。

    这名守卫心里自然十分清楚,毕竟他离军侯也就差两级而已。

    当然,现在就只差一级了。

    而这个特殊的‘假屯长’,以后会一直留在他的履历上,这就意味着,这人是被赵风特殊关照过的人。

    以后升官什么的,都会优先考虑。

    故而守卫,十分激动的对赵风一拱手:“多谢主公!”

    赵风点了点头:“去传张晟进来吧!”

    守卫一拱手:“喏!”

    说完,便站起身来,退出了议事厅。

    等守卫走后。

    赵风便转身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坐了下来。

    赵风刚坐下来,一摆衣袖。

    大厅内的一众官员,纷纷走到大厅中间位置,对赵风行了一长揖:“恭喜主公‘赵州牧’加官进爵,贺喜主公‘赵州牧’加官进爵!”

    从爵位上来讲,赵风目前已经是县侯,可以说升到头了。

    因为县侯,是可以建立侯国的。

    比如中山国下的安国,平原国下的鬲国,就都是县国。

    这就是国中之国。

    这种侯国,比郡国还少。

    这是离赵风近,或者与赵风有所交集,赵风才算知道名字。

    离的远,又毫无交集的,有些赵风都叫不出名字来。

    当然,侯国就算建国,那也还是侯爵。

    比如,赵风以后再立大功,就有可能会建立真定国。

    真定的一应法律、赋税,都由赵风说了算。

    但赵风如今,已经在真定实行了变法。

    所以赵风建不建真定国,都无所谓。

    其实,建立侯国,就相当于是公爵一样的性质。

    只是大汉沿用大秦的二十等爵,所以没有公爵一说。

    赵风点了点头:“诸位都坐吧。”

    “张晟马上就要来了!”

    众人喏了一声,纷纷返回自己的位置,直接坐了下里。

    其实张常侍,看到赵风大厅里不设座垫,而是安放坐凳,也是略微诧异的。

    不过考虑到北方天气寒冷,如今又是大冬天,所以也没也有特意去询问。

    没多久。

    张晟穿着一身战甲,便走进了议事厅,直接对赵风一拱手:“见过赵刺史!”

    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