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我当皇帝-第3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多久,张燕的大军,便在赵风驻军对面两里处,停止了下来。

    片刻功夫。

    便有一快马,从张燕军阵中,快速向赵风大军这边,奔跑而来。

    稍微跑近了一点,赵风便知道这人,是与自己会过几次面的李大目。

    李大目策马来到赵风身前,对赵风一拱手:“末将拜见赵王!”

    “主公愿与赵王,在两军之间一会。”

    赵风点了点头,也没去纠正赵王的称呼:“是单独一会,还是带着随军将领?”

    李大目略作沉吟:“单独一会吧!”

    赵风点了点头:“行!那就单独一会。”

    李大目对赵风一拱手:“末将这就回去告知主公!”

    说完,也不等赵风继续回话,调转马头,便策马离开了赵风。

    等李大目返回军阵,另有一人从军阵中,策马走出来后。

    赵风才夹了绝尘肚子一下,策马走出了阵列。

    当张燕与赵风,在两军中走到一起后。

    赵风率先向张燕一拱手:“见过张大哥!”

    “只是不知道,张大哥还认不认我这个老弟。”

    张燕向赵风回了一礼,然后摇头苦笑道:“如今赵王兵多将广、位高权重。”

    “而我则是治地失守、败军之将。”

    “可当不起赵王的大哥了!”

    赵风罢了罢手:“赵王之位,我可没有继任。”

    “从我将旗的规格,也能看出,我使用的不是王旗,而是大将军旗!”

    “所以,我依然当你是张大哥!”

    张燕叹息了一声:“可我却再无脸面,来当你的张大哥了!”

    赵风一听,就知道张燕话语中的意思。

    不管当初,二十万大军进攻渤海郡,是被迫,还是张燕也有扩大地盘的野心。

    但从那一刻起,张燕就抛却了以往的情分。

    因为只要情分还在,张燕哪怕再怎么管理不住麾下将领,也能想办法阻止,或者提前派人告诉赵风一些情报。

    尤其是在吕布率兵攻打徐州时,张燕有太多的借口,可以把这二十万大军,给调派回去。

    但张燕依然没有那么做。

    或许张燕有那个想法,只是二十万大军,其中重合那一路的十万大军,败的实在太快。

    最后阳信那一路的大军,或许是张燕自愿调派回去的,但从局面上来看,就是这二十万大军,被赵风击溃。

    而张燕本人,也因为抵挡不住吕布的进攻,所以才选择把十万大军撤走的。

    赵风沉吟了一下:“张大哥是否还记得,当初在元氏时,我就说过。”

    “一方诸侯,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张大哥是愿意留下来帮我,还是愿意成为一方诸侯。”

    接着话锋一转:“如今的局面是,张大哥大败,青州不保,一方诸侯的美梦,也要就此终结。”

    “就算张大哥前去投靠曹操,也最多只能为将。”

    “何况,张大哥名义上还是齐王,曹操会容忍一个没什么兵权的齐王吗?”

    “如今我想再问张大哥一遍。”

    “是愿意留下来助我,还是想以后再为一方诸侯?”

    赵风说的这些话,确实是真心实意。

    因为张燕的各方面能力,充其量也就是二流将领,跟周仓、张武、黄邵等人差不多。

    略强于裴元韶、管祺等人。

    抛开情谊方面,以赵风现在的能力,根本没必要亲自来招揽张燕。

    就赵风所知,摇篮书院中,就已经出现几个不错的将才的。

    何况跟董卓有关系的,李傕、郭汜、樊稠等人,已经全部死亡。

    王允的侄子王晨、王凌,已经可以正大光明的出现在世人眼前。

第九百八十章 会见张燕(二)() 
单凭王凌,就是一个不输张辽、华雄、徐晃等人的,未来一流大将。

    另外,王晨虽然差了一点,但起码也是一位二流末端的将领,二流前端的谋士。

    如果不是因为顾忌董卓麾下的李傕、郭汜、樊稠等人,赵风早就想启用王凌了。

    而王凌确实出众,赵风就算对傕、郭汜、樊稠等人有所顾忌,之前也派遣王凌,前去上郡出使。

    如今这些人,都已经全部阵亡。

    等四月份招募了新兵后,赵风便打算把王凌调派军中,来正式为校尉。

    至于王晨,则要从军司马做起。

    摇篮书院出来的人才,起点自然会高于普通士兵。

    最差,也会是一个队率,稍微好点的,就是军侯,有二流将领的水平,就直接是军司马了。

    这也是赵风扩大招生的一个吸引人的方式。

    跟后世九十年代,大学生包分配,是差不多的性质。

    张燕沉吟良久:“当了几年的诸侯。”

    “我御下无方,自知能力有限,再为一方诸侯,只怕是不可能了。”

    “但现在便投靠伯虎,我心不安!”

    接着话锋一转:“我知伯虎之志。”

    “承蒙伯虎厚爱,我意暂且前去投靠曹操,待时机成熟之时,我便会送给伯虎一份大礼。”

    “这样才能让我安心辅佐伯虎成就大业!”

    赵风感受到了张燕的诚意,也知道张燕是什么想法。

    但曹操又岂是好相与的?

    沉吟了一下:“曹操此人,绝非常人,又疑心颇重!”

    “另外,曹操麾下的谋士,比我还多!”

    “张大哥想暂时委身在曹操身边,只怕不易。”

    张燕罢了罢手:“我意已决!”

    赵风叹息了一声:“既然如此,那我也不再多劝。”

    “还望张大哥在曹操身边时,要小心谨慎。”

    “一旦出现不好的苗头,可以派人向我求助。”

    张燕笑道:“伯虎放心。”

    “经此大败,还留在身边的将士,都对我忠心不二。”

    “曹操想要收买我身边的人心,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接着回头看了一眼般阳方向,然后又眺望远方。

    赵风从张燕的神情中,看出张燕对青州的不舍。

    最后对赵风一拱手:“齐郡就交给伯虎了。”

    “我这就率兵前去渤海郡。”

    “告辞!”

    赵风对张燕回了一礼:“送张大哥!”

    张燕点头笑道:“等我的好消息!”

    说完,便调转马头,直接策马返回了军阵。

    之后不久,便直接率领大军,往泰山郡方向离去。

    般阳本就是齐郡的边城,往西可以进入济南郡,往南不用半日,便可以进入泰山郡。

    进了泰山郡后,自然有曹操的部曲,前来接应。

    之后的粮饷供应,自然也会由曹操方面负责。

    所以般阳的余粮,也算是留给了赵风。

    等张燕的大军,完全离开视野后。

    赵风策马回到军阵,对熊大道:“派人去般阳、昌国、临淄、广县、临朐,通知当地县令。”

    “就说张燕已经率兵离去,让他们即刻赶来般阳受降。”

    熊大对赵风一拱手:“诺!”

    说完,便陆续吩咐传令兵,分别前去传达赵风的意志。

    之后,赵风便下令,直接在般阳城外,开始安营扎寨。

    如今刘备已经率兵在离开齐郡,赶往泰山郡。

    张燕也同样率兵离开齐郡,赶往泰山郡。

    那么齐郡之地,已经没人会和赵风来争夺了。

    所以赵风也不急。

    反正如今青州之事,也基本上解决完了。

    只要袁术不死,赵风与吕布一日不交战,那么青州就是赵风与吕布,一人一半的瓜分掉了。

    另外,幽州那边的战事,一切都进展顺利,也无需赵风继续派兵前去增援。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五日。

    这五天时间里,般阳县令,在当天就出城向赵风乞降。

    之后昌国县令、临淄县令、广县县令、临朐县令,也纷纷赶到般阳,来向赵风乞降。

    这天。

    鲁肃走进中军大帐,对赵风行了一揖:“如今青州之事,已经了结。”

    “主公安排完坐镇将军,便要率兵返回元氏了。”

    赵风沉吟了一下:“子敬以为,我改如何安排坐镇在青州的将领?”

    鲁肃笑道:“想来主公早就有了安排。”

    “肃就不乱提建议了。”

    赵风点了点头:“我意,暂时不提拔徐晃、张合、文丑三位将军。”

    “但可以把他们的编制,直接分别扩充两千五百人。”

    “在等些时日,在正式提拔他们的职务。”

    “子敬以为如何?”

    鲁肃略作沉吟:“如今急需有担当的将领,来坐镇一方。”

    “主公此法可行。”

    “只是不要让这事流传了出去。”

    鲁肃的意思,赵风清楚。

    就是按照正常编制,徐晃、张合、文丑,是不能这样来的。

    但军中实际人数,除了领兵将领和赵风等人,其他人也不会太过清楚。

    简单说,就是要徐晃、张合、文丑,不要把消息给泄露出去了。

    赵风沉吟了一下:“那就从清河王、河间王、安平王的校尉部曲部中,抽调五千人出来。”

    “然后分别交给给张合与文丑的的部曲。”

    “这样张合与文丑的部曲,就拥有了七千五百人。”

    “两人联合一起,可以一同坐镇齐郡。”

    “再把平原的三千黑山军降卒,让徐晃去挑出两千五百人出来,编入自己的大军。”

    “济南郡,就交由徐晃来坐镇了!”

    赵风当初,就准备削弱几位王爷的王府卫戍。

    最开始,赵风是只准备让三位王爷的王府卫戍,只回去三千人的。

    如今,还留给他们三千三百余人,已经算赵风比较仁慈了。

    鲁肃没有反驳,直接对赵风行了一揖:“那平原郡,主公准备如何安排?”

    赵风沉吟了一下:“平原郡主要是要防备曹操。”

    “就让华雄率领一万五千骑兵,在平原郡坐镇吧。”

    赵风这么一安排。

    就相当于齐郡有一万五千大军坐镇,济南郡有一万两千五百大军坐镇,平原郡有一万五千骑兵坐镇。

    加起来有四万两千五百大军,足以组成一条大防线,来提防曹操北上大军。

第九百八十一章 各方消息() 
另外,这只是可以互相增援作战的大军。

    如果加上各县的县兵,起码有六万五千大军。

    只是这些县兵,不是特殊情况,一般也不会调动。

    赵风的安排,鲁肃没有插手的想法,自然也不会反对,行了一揖:“诺!”

    然后询问道:“主公准备何事返回元氏?”

    “定下时间后,我们也好早作准备。”

    赵风略作沉吟:“就定在三日后吧。”

    鲁肃对赵风行了一揖:“诺!”

    说完,便转身退出了中军大帐。

    翌日。

    张合、文丑、徐晃,便率领各自的部曲,开始前往目的地坐镇。

    当天夜晚一守卫跑进中军大帐,对赵风一拱手:“启禀主公!”

    “营外一哨骑打扮,自称是阳曲人士之人,有密件要求亲自交给主公。”

    赵风听后,沉吟了下来。

    曲阳人士,也就是太原郡之人。

    而又是哨骑打扮。

    那么有极大的可能,是张燕派来的。

    只有这样,才不好自报阵营。

    加上又是前来送密件的。

    赵风认为,这人十有八九,就是张燕派来的。

    沉吟了一下:“把人请进来!”

    守卫对赵风一拱手:“诺!”

    说完,便转身退出了中军大帐。

    片刻过后。

    哨骑走进中军大帐,对赵风单膝跪地,一拱手:“拜见大将军!”

    赵风点了点头:“你是何人派来的?”

    赵风虽然心里有底,但还是要得到对方确认的。

    哨骑点了点头:“属下乃是齐王派来的。”

    说完从怀里拿出一个竹筒:“这是齐王要求属下,亲自交给大将军的!”

    熊大直接走到哨骑身前,接过竹筒,然后转交给了赵风。

    赵风看了一下赤漆,确认没有被人打开过,然后便直接打开竹筒盖,拿出里面的竹简。

    密件里面交代的,都是曹操的最新情况。

    这些情况,还是泰山郡太守,在迎接刘备、张燕时,在酒宴上透露出来的。

    情况便是,曹操与袁绍的战事,近期就会结束。

    另外,袁术派去进攻曹操的大军,已经让刘表的部将,给拦截了下来。

    赵风看完后,沉吟了下来。

    曹操与袁绍的战事,近期就会结束,其中有两种解释。

    一种是曹操那边,对袁绍使用了某些计策。

    而且计策已经成功了!

    所以曹操能打包票,说战事即将结束。

    另一种,就是为了激励手下的士气。

    毕竟张燕这个盟友,已经被赵风和吕布给击溃,此事对于曹操这边的士气,也是有所影响的。

    另外,袁术那边派去的大军,是典型的围魏救赵。

    一旦袁术大军进入兖州地界,不管曹操与袁绍的战事进行到什么程度,曹操都只能选择退兵。

    否则一旦袁术的大军,攻入许都,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想法,就会成为泡影。

    如果是其他诸侯,攻入许都,可能还会顾忌许都天子的身份,最起码也不会杀掉刘协。

    但袁术大军攻入许都,刘协必然会沦为阶下囚。

    说不定直接被杀掉,也是有可能的。

    最后顶多就是杀掉刘协之人,表面上背个黑锅,但转身就屁事也没有了。

    至于刘表会去拦截袁术的大军,这点赵风与鲁肃早前的商议之中,都已经预料到了。

    只是刘表能不能拦截的住,就不好预料了。

    赵风看完后,收起竹简,看向哨骑:“辛苦了。”

    然后转头看向熊大:“取一袋钱币”

    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

    重新看回哨骑:“如今钱不值钱,给你粮食,你也不好带回军营。”

    “你在阳曲是否还有亲人。”

    “我可以派人把赏赐给你的钱财,换成粮食,然后交给你的亲人。”

    哨骑对赵风一拱手:“多些大将军!”

    然后把家人信息,告诉了赵风。

    赵风点了点头:“为了安全考虑,你便连夜赶回去吧。”

    “我会让曲阳令,把你的赏赐,交给你的亲人,另外还会嘱咐曲阳令,好生照看你的亲人。”

    哨骑双膝跪地,对赵风行了一个跪拜大礼:“拜谢大将军!”

    说完,便站起身来,转身退出了中军大帐。

    等哨骑走后。

    赵风看向熊大:“把相关消息,送给田丰。”

    “另外,让田丰派人去太原郡、常山郡等地,查查看,有多少百姓,有家人在黑山军当兵。”

    “这些家人,按照我们士兵亲属一半的待遇,去好生照顾。”

    熊大对赵风一拱手:“诺!”

    说完,转身便退出了中军大帐。

    时间一眨眼便过去了两天。

    时间一到,赵风便带领大军,开始返回之旅。

    在返程的过程中。

    各县也陆续开始收割冬麦了。

    半个月时间,赵风才回到元氏。

    一到元氏,各方信息,都汇总到赵风这里。

    其中。

    幽州的战事,基本都要结束。

    司隶方面,曹操击溃袁绍的消息,也传替了过来。

    只是具体战况,还没有送来。

    袁绍带领残军,暂时退入雍州。

    刘表那边,因为不知名原因,第一防线,被纪灵攻破。

    赵风看完消息后,唤来鲁肃。

    然后把消息都告诉了鲁肃,询问道:“子敬以为如何?”

    鲁肃沉吟了一下:“从张燕当初送来的消息判断。”

    “曹操肯定是用了某些计策,才击溃了袁绍。”

    “至于袁术方面,估计用不了多久,便会撤军了。”

    赵风点了点头。

    因为赵风也认为,袁术不久后,必然要选择撤军。

    毕竟袁绍已经败退到雍州,而雍州又不是袁绍的治地。

    简单说,袁绍现在,也只是寄人篱下。

    所以袁术必然会退兵。

    接着叹息了一声:“袁绍没死,子敬以为,袁绍有多大的可能,会前去投靠袁术?”

    鲁肃沉吟了一下:“这事不太好说。”

    “不过肃以为,以袁绍的性格,应该不会前去投靠袁术。”

    “但袁绍要是死掉的话,他的几个儿子,有极大的概率,会带着这些部将,前去投靠袁术!”

    赵风听后,沉吟良久。

    要是袁绍的部将,都前去投靠袁术,那么袁术那边的谋士、将领,就会迅速得到补充。

    以后袁术那边,指不定会发生些什么。

第九百八十二章 各方消息(二)() 


第九百八十三章 刺史人选() 
要知道,赵风的治地,也就是并州、冀州、幽州、青州部分地区。

    其中冀州刺史,是赵云在担任。

    田丰从各方面来说,担任幽州牧之职,确实毫无问题。

    唯一的问题,就是田丰一直坐镇后方,总管一切政务。

    现在把任命田丰为幽州牧,就需要换一个人来坐镇后方,总管治地内的一切政务。

    目前来说,赵风这边智谋相对最高的几人,就只有鲁肃、郭嘉、崔琰、王烈、邴原。

    但王烈、邴原,无心政务,只是在摇篮书院,任假院长,教导学子。

    这简直是大材小用,只是王烈、邴原不出仕,赵风也无奈。

    郭嘉在赵风中的映像中,战略方面谋划的能力,要强于内政方面。

    赵云因为常年要随赵风东征西讨,崔琰虽然是冀州别驾,在辅助赵云管理冀州,但实际上,相当于是副刺史。

    所以符合条件的,貌似就只剩下鲁肃一个人了。

    只是鲁肃如果留下来坐镇后方。

    赵风以后领兵出征,就无法携带鲁肃随行。

    脑海里转了一圈,赵风沉吟道:“此事,我还要再考虑一、二。”

    接着问道:“如果让田丰去任幽州牧。”

    “那么何人来接替田丰的别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