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我当皇帝-第3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风以后领兵出征,就无法携带鲁肃随行。

    脑海里转了一圈,赵风沉吟道:“此事,我还要再考虑一、二。”

    接着问道:“如果让田丰去任幽州牧。”

    “那么何人来接替田丰的别驾之位?”

    鲁肃沉吟了一下:“满太守可以接替田别驾之职。”

    “另外,可以让冀州催别驾,接替满太守之职。”

    “然后让王凌去接替冀州别驾之职。”

    别驾因其地位较高,出巡时不与刺史同车,别乘一车,故名。

    全职名称,是别驾从事史,为州府中总理众务之官。

    跟王国长史,是一样的职权。

    鲁肃的这个安排,也是很合理的。

    因为从政务能力来说,满宠要稍弱于崔琰,但满宠跟赵风的时间,要比崔琰久很多。

    所以从忠心方面,满宠比崔琰更适合并州别驾从事的职务。

    毕竟崔琰貌似对赵风的某些做法,还是有些微词的。

    简单说,崔琰从心里上来说,还是忠心大汉的。

    这就让崔琰不太适合并州别驾从事之职了。

    毕竟并州别驾从事,自然不是单单只是并州州府中总理众务之官,而是要总管并州、冀州、幽州、半个青州四州之地的众务之官。

    而王凌的才能,赵风、田丰、鲁肃等人,自然都看在眼里。

    不然赵风当初,也不会冒着被李傕、郭汜、樊稠等人找麻烦的风险,让王凌去上郡跑一趟。

    其实也是为了让王凌出仕,提前做下的准备。

    按照后世的说法,就是有相关工作经验。

    只是赵风对王凌,已经另有安排。

    沉吟了一下:“我先考虑一下。”

    “另外,此事也需要去询问一下田丰。”

    虽然从名义上来说,把田丰从并州别驾从事,改任为幽州牧,是提升了官职。

    但实际上,田丰的权利,反而被削弱了下来。

    毕竟田丰去担任幽州牧,也只是管理幽州,而留任并州别驾从事,是总管赵风治地内的所有官员。

    不去与田丰商量,田丰还以为赵风不信任他,在打压他。

    鲁肃对赵风行了一揖:“诺!”

    说完,转身便退出了议事厅。

    翌日一早。

    田丰被赵风唤来议事厅,对赵风行了一揖:“见过主公!”

    赵风笑道:“元皓来了。”

    “如今幽州基本平定了下来,元皓以为,该派何人,前去幽州坐镇?”

    田丰沉思良久:“适合去幽州担任幽州刺史之职的人选,有鲁子敬、满伯宁、与丰自己。”

    “鲁子敬与满伯宁,对主公忠心耿耿,又都是武兼备的大才,非常适合坐镇幽州之地。”

    “丰在谋略方面,不比鲁子敬差,略强于满伯宁,内政方面,应该都在伯仲之间,但领兵方面,丰自认不如他二人。”

    “另外,领兵方面,鲁子敬又要强于满伯宁。”

    赵风听后,沉吟了下来。

    同样一件事,鲁肃则是推荐田丰前去幽州为幽州牧。

    当然,幽州牧,是赵风自己说的,也不算是鲁肃的意见,只是鲁肃也没去补充什么。

    田丰则是,推荐鲁肃、满宠、他自己,前去幽州为幽州刺史。

    两人各有各的看法。

    虽然幽州刺史,与幽州牧,都是差不多的职权。

    州牧,是军、政大权,一把抓。

    刺史,也是军、政大权一把抓,只是相比与州牧,军权要弱一点。

    或者说,任命了刺史,就会有坐镇的将军,去分去一些军权。

    但赵风这边,也就赵风是并州牧,赵云依然是冀州刺史。

    所以前去幽州为幽州牧,名义上就跟赵风平起平坐。

    鲁肃顺着州牧这个问题下来,自然就是田丰为最佳人选。

    而田丰这边,赵风只说要派人去幽州坐镇,田丰则认为,赵风是要派一个刺史过去。

    那么人选方面,也会相对多出几个。

    赵风沉吟了良久:“此事,我再思虑一下。”

    接着话锋一转:“今年招募新兵之事,可有规划?”

    田丰点了点头:“并州、冀州、司隶部分地区,跟往年一样。”

    “幽州部分地区、青州部分地区,还需要核对一下户数人数,再来决定分别招募多少新兵。”

    “对于幽州部分地区,与青州部分地区,主公有什么募兵要求吗?”

    赵风沉吟了一下:“幽州部分地区、与青州部分地区,今年就分别招募五千人吧。”

    青州部分地区,其实就是平原郡、济南郡、齐郡,三郡之地。

    里面一共二十五个县城。

    赵风要招募五千新兵,相当于每个县城,才两百人名额。

    再分摊到乡、里之间,也就只要征用几个人。

    这种征丁要求,其实一点也不高。

    幽州涿郡、广阳郡、渔阳郡,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至于上谷郡,目前实际掌控在乌桓人手中,赵风暂时还没能力收回。

    而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属国,则落入了鲜卑人手中,赵风同样暂时没有能力收回。

    因为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属国,被鲜卑人实际控制,导致辽东太守公孙度,也不在赵风掌控范围。

    简单说,辽东现在也不归赵风管。

第九百八十四章 刺史人选(二)() 


第九百八十五章 活字印刷() 
赵风老早就有改良纸张的想法。

    毕竟现在虽然有蔡伦纸,但这种纸并不太好用。

    只是对于如何改良,使用什么造纸原料,赵风完全不懂。

    所以只是把自己对纸张原料的大概理解,都告诉了造纸厂。

    在造纸中,加入哪些树木打成的原浆,或者加入竹子打成的原浆。

    然后让他们慢慢去尝试各自比例。

    因为赵风只知道,造纸的原料,一般都是树木,只是什么树最合适,赵风也不清楚。

    另外就是,赵风听过,竹纸也是一种很不错的纸张。

    至于其他有没有更好的原料,赵风就不懂了。

    或许有,但属于所谓的商业机密,不会透露出来。

    但这些能流传广泛的知识,显然也是有可行性的。

    虽然改良纸张,赵风投入了不菲的经费。

    但赵风的目的,不单单是要改良纸张。

    毕竟现在虽然有纸张的存在,但在应用方面,也没怎么开发。

    简单说,就是耗费大代价,改良了纸张,也不一定能快速获取相应的收益。

    不过,赵风也没打算,靠改良造纸来获取利益。

    赵风要改良造纸,是因为要弄出适合印刷的纸张。

    届时,赵风便可以直接把活字印刷术,给弄出来。

    相比于唐朝出现的调版印刷术,宋朝出现的活字印刷术,赵风把这个提前了差不多一千年。

    而雕版印刷,过度到活字印刷,根本没什么技术障碍,就只是一个想法而已。

    这对于文化的发展,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打量完纸张,赵风笑道:“很好!”

    “凡是造纸厂的工人,皆有重赏。”

    “另外,即刻召集识字的雕刻木匠,成立印刷部。”

    田丰疑惑道:“成立印刷部?”

    “主公又有什么奇思妙想吗?”

    赵风想了一下,该怎么去大概解释解释。

    然后看到案几上的官印,内心异动。

    接着直接拿起官印,对田丰示意了一下:“我们如果让识字的雕刻木匠,把一个个汉字,像官印一样,都雕刻出来。”

    “我们需要用的时候,直接排版印刷出来。”

    “元皓想到了什么!”

    赵风这是直接略过雕版印刷,升级为活字印刷,所以很多过程,也都免了。

    而且解释起来,貌似也更方便一些。

    为了让田丰更直观的理解印刷这个概念。

    赵风拿起案几上的《战国策》其中的三卷道:“假如,每一卷代表一个汉字印章。”

    “这三卷分别代表‘战’‘国’‘策’三个印章,我们排列好后,直接印在纸上。”

    “只需片刻功夫,整个战国策,就直接印刷出来了。”

    “另外,战国策分为十二策,三十三卷,共四百九十七篇,就拥有四百九十七卷竹简。”

    “如果全部用纸张印刷出来,那么整本《战国策》,可能也就几百页。”

    “这大大方便我们、。”

    “这四百余卷战国策,我需要看某一卷时,还需要一卷一卷去找。”

    “但用纸张印刷出来,我们只要翻页,就能翻到大概位置。”

    田丰沉吟良久:“丰大概知道是什么情况了。”

    “如果真如主公所言,那么此物,应该会成为国之重器!”

    “只怕曹操、袁术、刘表、刘璋等人,都会觊觎此项技术。”

    “另外,此物还严重威胁到了世家、豪强的地位。”

    “主公需要严加保护!”

    赵风听后,沉吟了一下。

    田丰说的,赵风都理解。

    但赵风认为,活字印刷术,好像没什么太高的技术含量。

    只要印刷工人,稍微透露一点,曹操、袁术等人,飞快就能剽窃过去。

    所以赵风直观的成立了印刷部。

    相比于活字印刷术,赵风觉得,剽窃制造改良的纸张技术,可能相对还难一些。

    不过考虑到印墨,好像也需要慢慢调配。

    赵风沉吟了一下:“那就按照元皓的意思,这个印刷部暂时就不单独成立了。”

    “把他直接挂靠在造纸厂名下,这个部门,也建立在造纸厂附近,让周围的士兵,严加看守。”

    田丰对赵风行了一揖:“诺!”

    “丰这就去安排。”

    说完,转身就退出了议事厅。

    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三个月时间。

    这三个月里。

    袁术在袁绍战败以后,纪灵率领的大军,虽然冲破刘表的防线,不过最终还是选择了后撤。

    另外,黄祖与孙策的战事,也平息了下来。

    整个大汉,除了马腾和韩遂还在开战,其余诸侯都进入了休整期。

    各地的粮食赋税,也全部征缴了上来。

    因为多了幽州三郡之地,与青州的三郡之地,赵风的总赋税,又多出了二百六十余万石。

    赋税不多,主要是因为,幽州人口偏少,而青州的济南郡和齐郡,不怎么大。

    四万新征士兵,赵风交给王凌前去训练了。

    河间王、清河王、安平王的校尉部曲,在协助王凌训练了一个来月,分别带领四千士兵,返回了各王爷都城。

    其中一千人,赵风以带带新兵的名义,暂扣留了下来。

    当然,这一千士兵,赵风是不会放回去的了。

    赵风当初,是只准备放回三千人的。

    只是这次新征士兵,多了一万人,所以也就没必要在意这多出的三千人了。

    当然,主要还是,赵风把平原的三千黑山军降卒,让这些王府卫戍打散收编,掺入了大量的沙子。

    然后把那些年轻的士兵,都抽调了出来。

    留下来的,不是黑山军年龄比较大的,就是原本就年龄比较大的。

    如今这些稍微年轻的士兵,与之前的五千新整合部曲,混编在一起,就有了八千人规模,在元氏驻扎。

    而当初在渤海郡,俘虏的部分黑山军降卒,也分别派往各地镇守,替换那些退伍的士兵。

    这些退伍下来的士兵,被赵风全部安排到青州各县去了。

    其中有一小部分,是安排进入县城成为县兵,还有一部分,则是在青州那边当屯田兵。

    屯田兵这边,赵风早就有了相关的规划,而且以前也实行过。

    所以没有任何困难。

第九百八十六章 华佗前来() 
这天。

    熊大走进议事厅,对赵风一拱手:“启禀主公!”

    “兖州地下组织送来消息,已经找到了华佗本人,而且华佗也同意前来并州,任医学院假院长!”

    赵风大喜道:“好!”

    “让荆州情报组织,即刻准备联系黄忠其子,告知河北之地有神医的消息。”

    熊大一拱手:“诺!”

    说完,转身便走出了议事厅。

    等熊大走后。

    田丰走进议事厅,对赵风行了一揖:“启禀主公!”

    “幽州刺史满宠,送来文书。”

    “满宠询问主公,幽州大军,后续会如何处理?”

    “另外,公孙瓒又该如何处理?”

    赵风沉吟了一下:“元皓以为,幽州大军,该如何处理?”

    “公孙瓒又该如何处理?”

    田丰沉吟良久:“目前吕布在整顿青州之地,曹操在整顿司隶地区,短时间内,我们也不会发生战事。”

    “其中周仓大军,返回雁门郡,赵云大军,返回冀州,其余大军,就留在幽州坐镇好了。”

    “至于公孙瓒嘛……”

    略微停顿了一下:“为了避免发生刘虞之事,应当试试把公孙瓒调去其他地方。”

    赵风继续问道:“把公孙瓒调派到何处?”

    田丰笑道:“让公孙瓒以复仇的名义,去讨伐阎柔!”

    “也就是去找鲜卑族的麻烦。”

    “主公可以许诺公孙瓒,我们在后方支援公孙瓒需要的一切供应。”

    “公孙瓒收回右北平郡,主公就让他治理右北平郡,公孙瓒收回右北平郡、辽西郡等地,就让他治理那些地方。”

    赵风沉吟了一下:“公孙瓒怕是不会同意吧!”

    田丰笑道:“以主公如今的威势,公孙瓒只能选择同意!”

    “如今公孙瓒还没把公孙续送来充当质子,显然是不打算臣服于主公。”

    “时间一久,主公必然会容不下他。”

    “届时,只要断了公孙瓒的粮饷,公孙瓒就没有翻身之地了!”

    赵风听后,沉吟了一下。

    公孙瓒如今,根本没有一块治地。

    吃了几年老本,早就把当年搜刮来的存粮,吃光了。

    不然早前,也不会来找赵风商议抵御刘和之事。

    如今公孙瓒大军,一直都是靠赵风在赞助的。

    当然,赵风如果不要名声的话,也可以断了公孙瓒的粮食供应,然后伺机浇灭了公孙瓒。

    只是赵风显然也不会这么做,否则当初也不会同意公孙瓒的一些条件。

    沉吟了良久:“行吧,就按这样,去传令给公孙瓒。”

    “也算是互相妥协一步吧。”

    田丰对赵风行了一揖:“诺!”

    说完,便退出了议事厅。

    五日后。

    田丰走进议事厅,对赵风行了一揖:“启禀主公!”

    “满刺史送来文书说,公孙瓒同意了主公的要求。”

    “不过,公孙瓒向我们索要大量的粮食、衣甲、武器、辎重,重点是,还索要了五万大军,其中要有两万骑兵!”

    说完,便把满宠送送来的文书,双手呈上。

    熊大结果文书后,直接转交给了赵风。

    赵风打开文书,仔细查阅了一遍,内容跟田丰说的一般无二。

    沉吟了一下:“看来公孙瓒野心依旧不小啊!”

    “还想索要两万骑兵!”

    “我们现在一共也才三万余骑兵,真是美得他了。”

    “何况,真要给了他这么多大军,幽州之地,我反而不放心了。”

    田丰对赵风行了一揖:“主公可以把幽州原刘和军的降卒,统统交给公孙瓒。”

    “另外挑选一千匹白色战马,交给公孙瓒,让他重新组建白马义从。”

    “此事可以让满刺史,慢慢去与公孙瓒商谈。”

    “反正短时间内,我们也不急!”

    赵风沉吟了一下:“也罢,就让满宠去与公孙瓒慢慢谈吧。”

    “反正太多的士兵,我是不可能交给公孙瓒的。”

    “免得他反咬我们一口。”

    田丰对赵风行了一揖:“诺!”

    说完,转身便退出了议事厅。

    三天后。

    一守卫跑进议事厅,对赵风一拱手:“启禀主公!”

    “一自称是医学院假院长之人,要求见主公!”

    赵风一听,就知道这是华佗到了。

    因为华佗虽然有这个假院长的职务,但却从来没有赴任过,所以看守大门的守卫,自然不认识华佗。

    需要专门通报一声,赵风并不意外。

    想都没想:“把华佗请进来!”

    守卫对赵风一拱手:“诺!”

    说完,便退出了议事厅。

    片刻后。

    头发半白,看上去年过半百的老者,走进议事厅,对赵风双膝跪地,行了一长揖:“华佗拜见赵王!”

    赵风立刻站起身来,走到华佗身前,双手把华佗扶起:“华神医严重了。”

    “首先,我不是赵王。”

    “其次,华神医还算是我半个医学老师。”

    “另外,我这里施行新的变法,华神医无需下跪行礼。”

    华佗当初给了赵风三卷青囊经。

    这三卷青囊经,是当初华佗的医学著作,只是因为时间原因,所以连三分之一都没有完成。

    但华佗并没有收赵风为弟子。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赵风并不是华佗的弟子,赵风也只能勉强,自认是华佗的半个传人,无需行弟子之礼。

    这个年代的拜师,是非常正式的。

    赵风没有拜师,所以任何人,都不会承认。

    华佗盯着赵风看了一会,感叹道:“十余年不见,没想到当初不过弱冠的小子,如今已经成为了大将军!”

    赵风既然说自己不是赵王,华佗自然只能称呼大将军了。

    因为并州牧这个官职,显然有点名不符实。

    要知道,赵风现在可是总管并州、冀州、司隶部分地区、幽州部分地区、青州部分地区几地。

    乃是天下间最大的一个诸侯,没有之一。

    赵风笑了笑:“正因为我如今成了大将军。”

    “所以才能兑现当初的承诺!”

    “你看,我连医学院都已经建立好了。”

    “就等华神医前来教书育人!”

    “这医学发扬光大的任务,可就要交给华神医了。”

    华佗对赵风行了一揖:“老夫自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