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我当皇帝-第3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风曾经还听闻,于吉前往过曹操军营,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曹操却追杀过于吉一段时间。

    只是于吉貌似善于变化,曹操拿于吉也没办法。

    后来于吉才前去了江东,疑似被孙策当成妖道给杀了。

    不过这些消息,都只是传闻,而且语焉不详,无法确认真假。

    赵风沉吟了一下:“不管孙策到底是如何死的,总之就是,孙策已经死了!”

    “难怪之前,消息上说,刘表、刘备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去进攻袁术。”

    “我们还奇怪,为什么没有提及孙策,原来孙策在那个时候,就已经身亡了!”

    从江东到黄河以北的元氏,隔了天南地北,消息传替不太便利。

    加上孙策的死,孙氏肯定也会隐瞒一段时间,就出现了现在这样的情况。

    田丰笑道:“孙策一死,对我们来说,乃是大好事。”

    “如今江东大军,肯定无法击败袁术,单凭刘表与刘备的联军,还奈何不了袁术。”

    “袁术那边没有了覆灭的危急,吕布这边自然也不是那么容易被覆灭掉!”

    “这样一来,便可以给主公争取足够的时间了。”

    赵风沉吟了一下:“孙策一死,那就是孙权掌权。”

    “孙权也是不可小觑的人物!”

    “幸好”

    幸好孙策貌似比正史晚死了几年,只是具体是几年时间,赵风也不太清楚。

    哪怕只晚死一年,孙策之子孙绍,也会大上一岁!

    这样在继位这个问题上,就会多了些许可能。

    加上赵风早就派人在为此布局,哪怕最后继位的依然是孙权,孙绍也能给孙权带来不小麻烦。

    只要能拖孙权的后腿,那也是好的!

    然后转头看向熊大:“传令江东那边的地下情报组织,扶持孙绍继位!”

    “就算最终依然是孙权继位,以后也要想办法利用孙绍的力量,来拖孙权的后腿。”

    熊大对赵风一拱手:“诺!”

    说完,转身就退出了议事厅。

    等熊大走后。

    田丰对赵风行了一揖,疑惑道:“孙绍不但是孙策的长子,而且还是孙策唯一的儿子!”

    “主公为何会说,继承江东之主的,乃是孙策的弟弟孙权?”

    “这岂不是礼乐崩坏!”

    赵风知道,自古以来,就是嫡长子继承家业,如果是庶出,哪怕是长子,也一样没戏。

    袁绍比袁术大,但因为是庶出,所以过继给了袁成。

    袁成既然需要过继子嗣,就说明他没有儿子,所以袁绍过继过去后,就成了袁成那一房的嫡子。

    也就是说,如果袁绍没有过继给袁成,那么袁绍永远也比不过袁术!

    要知道,到处诸侯伐董时,可不只有袁绍、袁绍两位袁家之人的。

    还有山阳太守袁遗,也是袁家之人,乃袁术的的堂兄,袁隗之子。

    袁隗当初可是太傅,位列三公!职务比袁成还要高。

    为什么当初不是袁遗成为伐董联盟的盟主?而是袁绍?

    就因为袁遗不是嫡系长子,根本无法继承袁隗的爵位!

    所以比袁绍、袁术,要差很多。

    这就是所谓的继承礼法!

    就算是皇室,也一直是对立长还是立贤,颇有争议。

    何况孙策还不是皇帝,只是打下了江东基业,目前只是被封为吴侯,连吴王都不是!

    从来没有谁,说让弟弟来继承的爵位的。

    所以不管怎么样,都轮不到孙权继位,这也是田丰说礼乐崩坏的主因。

    赵风两手一摊:“谁知道孙策那边是怎么想的。”

    “或许是考虑到孙绍年龄太小,保不住江东的原因。”

    “又或许是吴老太从中介入的原因。”

    “谁知道呢?”

    这种事情,流传出去的,肯定都是符合正面形象的。

    真相之类的事情,肯定不会流传出来。

    否则,一旦存在污点,那就是名不正言不顺,敌对势力以此发难,一切皆休!

    田丰沉吟了良久:“如果孙策真想让孙权继位,主公此举确实能起到一些作用,但作用不大!”

    赵风笑道:“尝试一下嘛,就算不成,也能给孙权制造麻烦。”

    接着换了个话题,询问道:“吕布如今情况如何?”

    田丰直接道:“收缩兵力在都城防守,徐州大部分治地,已经被曹操占领。”

    “传闻琅琊郡的粮食赋税,全部被曹操麾下曹仁劫走。”

    赵风沉吟了一下:“这么说来,如果其他地方的粮食,无法运送到都城的话,吕布的粮食,随时可能会断绝?”

    田丰点了点头:“这个可能非常大!”

    “估计曹操在出兵之前,就是打的这个主意。”

    然后询问道:“如果是这样的话,只怕我军即便出兵骚扰河南尹,曹操也决计不会撤兵了!”

第一千零四十章 借助匈奴() 
    赵风沉吟了一下:“单单出兵河南尹骚扰,曹操为了迅速消灭掉吕布,或许不会撤兵回来。”

    “那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是坐看吕布被曹操消灭吗?”

    “还是跟早前一样,兵分四路去进攻曹迫曹操撤兵回援?”

    田丰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如果吕布被短时间覆灭掉,袁术能坚持多久?”

    赵风摇了摇头:“如果吕布被曹操覆灭掉,曹操只要调转兵锋,去进攻袁术,只怕不用半年,袁术必定覆灭!”

    田丰点了点头:“半年后,吕布、袁术尽灭,曹操得到了徐州、扬州大部分治地,势力大增。”

    “加上荆州刘表的支持,曹操发展的速度,只怕不会低于我们。”

    “何况,荆州产粮丰富,只要维持一个平衡点,曹操以后就不会缺粮了!”

    赵风沉吟了一下:“我们该如何做?”

    田丰对赵风行了一揖:“幽州与阎柔率领的鲜卑大军,要做一个了断了。”

    “幽州战事不平定下来,便总是会牵制我们部分大军。”

    “只要消灭了阎柔率领的鲜卑大军,我们幽州之地,就能安稳的发展。”

    “这样就会给曹操造成压迫感!”

    虽然阎柔率领的是鲜卑大军,但阎柔本人,却是汉人。

    而根据这些年得到的消息,赵风有八成信心,阎柔就是受到了曹操的唆使、挑拨,故意赖在幽州不断骚扰的。

    赵风揉了揉太阳穴:“阎柔率兵的鲜卑大军,全部都是骑兵。”

    “我们就是因为骑兵数量不多,就算能击败阎柔率领的鲜卑大军,也无法完全消灭阎柔的鲜卑大军。”

    “哪怕继续增援步兵过去,结果依然是一样的,元皓有什么好办法吗?”

    田丰笑道:“让袁术册封呼厨泉为匈奴单于!”

    “一旦呼厨泉被封为单于,呼厨泉就需要兑现我们早年的承诺,给予我们五万匹战马。”

    赵风摇了摇头:“就算得了这五万匹战马,我们要训练五万骑兵出来,那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少说也要一、两年。”

    原本赵风自己开设的三个马场,是可以出产战马的。

    只是之前把成年战马,都送给了袁术,当做称帝的贡礼,以此来提高袁术的军事实力。

    所以赵风的骑兵,一直因为缺马,才没有继续扩充。

    加上现在赵风的大军数量,越来越多,也不可能像早期那样,在训练步兵的同时,也让他们去学习自行车掌握平衡力,以此来略微缩短训练成骑兵的时间,与减少训练骑兵时,被摔残的几率。

    另外,赵风现在的战事,也比较频繁,新兵只要训练的差不多,就派遣到各地去镇守了。

    田丰笑道:“我们今年不是招募了六万新兵嘛。”

    “这六万新兵,如今只训练了半年,主公可以让黄忠、魏延,现在便开始训练他们骑术。”

    “为了确保安全性,就先从骑自行车开始。”

    “另外,主公也可以从马场调派一、两千的战马过来,让给他们训练。”

    “或者从之前,战场上缴获受伤后不能上战场的战马,分派一些出来,让新兵去训练。”

    战场上受伤的战马,也分为几种。

    一种是身子受伤,只要伤口好了后,不会有什么影响,可以继续充当战马。

    一种是脚部受伤,这样即便伤口好了,也无法再上战场。

    但因为战马奇缺,这种战马即便无法上战场,也可以去粮队拉车。

    只要是不战场上高强度运动,勉强还是可以吃的消的。

    另外,给袁术战马,那也是一年前的事情了。

    有这一年时间,三个马场总会有一些战马成年,只是具体数量,不会太多。

    大体上,应该会超过一千,不足两千的样子。

    赵风沉吟了一下:“就算现在就让这六万新兵,开始训练骑术。”

    “再等到呼厨泉把五万战马,武装起五万骑兵,那也要一年以后了。”

    “一年后再去消灭阎柔的鲜卑大军,吕布、袁术的分头草,怕都有一仗长了!”

    田丰笑道:“这是针对我们增强实力的办法。”

    “呼厨泉被封为单于后,袁术可以下诏,让呼厨泉率领匈奴大军,增援我军,或者出兵进攻鲜卑领地。”

    “不管是呼厨泉增援我们幽州战场,还是出兵鲜卑人的领地,哪怕阎柔不想撤军,鲜卑大军的其他将领,也必然会撤军!”

    “另外,只要呼厨泉率领匈奴大军出征,不管是进入幽州战场,还是直接进攻鲜卑领地,哪怕没有分出胜负,也能让曹操知道,匈奴已经投靠了我们。”

    赵风听后,沉吟了下来。

    这个计策,简单来说,就是借助外族的力量。

    一开始,赵风内心是反对的。

    毕竟当初袁绍在借助匈奴力量时,赵风就发檄大骂了一遍。

    之后曹操在这方面,才稍微收敛了一点,哪怕依旧需要借助外部力量,也起码要跟汉人挂钩。

    不过转念一想,田丰虽然提议是借助匈奴人的力量,但并不是对付汉人,而是对付鲜卑人。

    反正鲜卑人,也是外族。

    以外族对外族或者说以夷制夷,怎么看,都是赵风占便宜,好像没有拒绝的理由。

    最好匈奴和鲜卑大打出手,拼个你死我活、元气大伤,这样边界就能安生好多年了!

    可惜,赵风知道,这是不太可能的。

    不过,只要曹操知道匈奴投靠了袁术这边,曹操就的压力就会增大。

    说不定,就会做出错误的决定!

    想清楚后,赵风点了点头:“既然是以夷制夷,我也没理由拒绝。”

    “拟一份书,交给袁术,让他册封呼厨泉为匈奴单于。”

    “然后下诏呼厨泉,出兵增援幽州,一起消灭掉鲜卑大军!”

    赵风担心,如果让呼厨泉直接去进攻鲜卑领地,呼厨泉可能只是去打个酱油。

    所以最后还是让呼厨泉率兵来幽州好了,有了赵云、郭嘉等人,在旁边盯着,呼厨泉也不敢做的太假。

    起码还是会出兵一、二的。

    田丰对赵风行了一揖:“诺!”

    说完,就转身退出了议事厅。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付出代价()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半个月时间。

    这半个月里,没有相关战报,送到赵风这里。

    对于赵风来说,没有相关战报,也就是好消息,这说明吕布起码还没有被曹操给迅速消灭掉。

    这天。

    田丰走进议事厅,对赵风行了一揖:“启禀主公!”

    “呼厨泉派人送来文书一封。”

    说完,就把手中的竹简与文书,双手呈上。

    然后补充道:“另一份文书,记载的是,今年各地秋收的粮食赋税详情。”

    熊大直接走到田丰身前,双手结果竹简与文书,然后转交给了赵风。

    赵风率先打开竹简查看,毕竟事关外交,比了解赋税的多寡,更加重要。

    竹简内容不多,就是多谢赵风替呼厨泉说话,让大汉天子册封了他的单于之位,这样呼厨泉也就名正言顺了。

    虽然去卑与刘豹依然不满,但当初于扶罗也是由大汉天子册封的单于,不满也没有办法。

    至少明面上,还是会听呼厨泉的调令。

    袁术是‘刘辩’禅让的帝位,自然是继承汉统,依然自称是大汉天子。

    只不过,不是所谓的刘汉了。

    当然,如果没有赵风的劝说,没有许都天子刘协的话,袁术还会不会继承国号‘汉’,就没人知道了。

    毕竟继承了‘汉’统,袁术就只是皇帝,而不是开国皇帝。

    当然,如果以后机会成熟,比如刘协驾崩了,袁术也可以改变国号,只是相对来说,会麻烦很多。

    但继承汉统,也有继承汉统的好处,至少赵风‘大力’支持的,至少吕布是认可袁术的,至少孙策早期也没有反叛之心。

    这都给袁术不少的缓冲时间。

    如果袁术直接换个国号,吕布可能会在陈宫的说服下,拒绝与袁术联姻,从而不会与袁术结盟,孙策可能老早就自主反叛袁术了。

    在这种局势下,赵风可能也会有所表态,毕竟赵风没理由坐上一艘即将沉掉的烂船。

    呼厨泉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非常爽快的派人护送五万战马,在前来元氏的路上。

    另外还表示,因为之前的某些不愉快,导致双方交易停滞,希望赵风能继续像以往一样,大力支持交易。

    至于出兵之事,呼厨泉也表示会接招,只是出兵幽州,进攻鲜卑大军,还需要做些准备。

    尤其是粮草方面!

    赵风看完后,把大概意思跟田丰说了一遍,笑道:“元皓以为,呼厨泉还多久,才会出兵?”

    田丰沉吟了一下:“虽然呼厨泉表示会出兵幽州,但却没有说出具体的时日。”

    “最后表示要筹集粮草之事,只怕是故意向我们索要好处。”

    “我们如果爽快的给予粮草支援,呼厨泉也会爽快从出兵幽州增援。”

    “否则,他可以一直以粮草不足为由,拖延时间!”

    赵风听后,点了点头,这种事情,见怪不怪。

    想要别人出力,别人自然会索要好处,何况对方还是匈奴人,别说无利不起早,没有南下劫掠粮草,就已经是匈奴人非常克制的表现了。

    当然,这种克制是建立在,匈奴人在赵风手上,吃过几次大败仗上的。

    另外,想要呼厨泉完全说服去卑、刘豹出兵幽州增援,自然要有一个符合利益的借口。

    否则单凭袁术的诏令,去卑和刘豹,有不小的可能,根本不会听从。

    当然,这种具体的内部情况,呼厨泉肯定不会直接跟赵风说。

    赵风知道呼厨泉在索要好处,便拿起记载赋税详情的文书,仔细查看了起来。

    毕竟要支付多少粮食好处,也要根据赋税情况来判断的。

    看完后,赵风拿出去年秋收的赋税情况,对比了一下,整体赋税相差不大,达到了一千四百余万石。

    如果不是幽州连年征战,导致大部分地区减产趋于严重,加上半个青州的赋税,差不多都能达到一千五百余万石的粮食赋税。

    心中有了计较,赵风对田丰询问道:“元皓以为,我们应该给予呼厨泉多少粮食?”

    田丰沉吟了一下:“以我们的赋税情况,主公想给多少都行。”

    “抛开赋税情况不说,这几年每年都储备了一千万石粮食,现在储备的粮食总数,已经达到了五千万石。”

    赵风的治地,一年是两次粮食赋税,春天收割冬麦,秋天收割春粮‘粟米’,加起来有三千万石左右的粮食赋税。

    加上年底收缴上来的全年商业赋税,总赋税额在三千五百万石粮食左右。

    当然,一般会预留两百万石左右的商业赋税,在各县应急。

    平均下来,每个县也就预留一万石左右的粮食,只是这些粮食没有收到元氏,就暂且不计入在内。

    另外,官盐、官铁等限制性买卖,也有一千万石左右的收入,加起来就有四千五百万石左右的粮食。

    至于赵风开设的醉仙楼、洪门镖局、丐帮、布匹店,都已经与官府分开,算是赵风的私产,暂时不计入。

    当然,赵风并不需要靠这些牟利,另外丐帮既可以打探消息,也可以维持舆论,纯粹就是花钱的,所以这些私产的收入,也不多。

    之所以分开,是因为田丰、鲁肃等人,总是劝说赵风,说官不与民争利,否则影响不好。

    赵风这才把这些产业,单独划分了出来,算是赵家私产,别人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本想把这些弄成国企的想法,直接胎死腹中。

    开支方面,如今赵风共有大军五十余万,平均每人每个月吃一点五石粮食,全年要消耗九百万石粮食。

    当然,这五十万大军当中,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县兵,所以每个月耗粮,才平均在一点五石。

    另外,这五十万大军,每年需要支付的钱饷,平均每人每月是三石,加起来就是一千八百万石粮食。

    新兵都是一点五石粮食的钱饷,随着参战次数越多,杀人越多,粮饷也会越多。

    将领虽然拿的粮饷多,但被几十万人一平均,就是这个数据了。

    至于各级官、吏的粮饷开支,一年共计五百万石左右。

    这里的粮食开支,共计三千二百万石!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付出代价(二)() 
    就算每年再拨出三百万石粮食,去兴修水利、道路、桥梁,也足够把一千万石粮食储备起来。

    要知道,三百万石粮食,已经相当于全年粮食赋税的百分之十了,用全年赋税的百分之十来进行基础建设,已经算是非常难得了。

    毕竟赵风这边,是每年都是投入这么多,去进行基础建设。

    而其他诸侯,一般就是弄个大型工程时,才会投入特别多,其他时候,一把都不会这么投入。

    赵风沉吟了一下:“随便给多少?”

    “总需要一个由头吧!”

    毕竟给少了呼厨泉可能不会出兵,给多了赵风又舍不得。

    田丰略微思考了一下:“呼厨泉送了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