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我当皇帝-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伏承率先说道:“如何?”

    田元把事情大概说了一遍:“就是如此了。”

    “赵家小儿,说的也有道理。”

    “我孙儿确实不太可能,安稳的当上曲周县令。”

    “只要我们后日,能招募到四百县兵,加上各自的一些私兵。”

    “就差不多有一千人。”

    “加上我孙儿那里的五百私兵,差不多就一千五百人。”

    “这样就可以助我孙儿,安稳的当上曲周的县令了。”

    “到时候你们的职务都跟在九门一样。”

    伏承点了点头:“如此,也算是最好的结果了。”

    “只是便宜那赵家小儿了。”

    田元笑道:“无妨,只要我孙儿安稳的当上曲周县令。”

    “区区财务,迟早能弄回来的。”

    然后看向功曹孟鸿:“孟鸿,你去联系伍安等人,看看他们愿不愿意随我一起去曲周。”

    孟鸿想了想:“如果联系了太多人,我们的房产、田产卖给谁?”

    “就算我们折价七成,别人想要,段时间也拿不出这么多的钱财。”

    田元想了想:“你说的也有道理,我们几家联合起来,基本要占据九门县的三成以上。”

    “仔细想想,还真没有谁,能一口吃下这么多。”

    伏承摸了摸胡子:“要不。”

    “我们去联系,真定的夏侯家,毋级的甄家。”

    “他们几家肯定可以联合吃下。”

    田元摇了摇头:“此事只怕不妥。”

    “我在真定的暗棋汇报。”

    “真定新任县令,在上任后,就送了赵风小儿一大笔财务。”

    “具体多少不知道,但是有一百多辆牛车。起码价值两百万钱。”

    “至于甄家。”

    “赵风小儿新任命的县丞、县尉都姓甄。”

    “估计他们暗中,也有某些勾结。”

    “让我在想想,你们先回吧。”

    伏承一拱手,孟鸿一揖,同声道:“我等告辞。”

第一百三十一章 另一交易() 
翌日,下午。

    果然,所有的县兵全部回营。

    虽然都是住的帐篷。

    不过也没人闹什么意见。

    其中有多少人,是抱着住一晚就走的想法,就无从得知了。

    不过,一切等待明日,就都会知晓。

    这一天中,田家的各个店铺。

    也都开始了交接。

    虽然地契,还没有交给赵风。

    不过,他们也是准备第二天就离开的了。

    赵风派人接手过店铺,就直接关门了。

    外面挂着停业整顿的牌子。

    十家店铺里。

    有三家,是直接复制真定的醉仙楼,名字也叫醉仙楼。

    地理位置也差不多。

    也是一家主卖炒菜,一家是包子、馒头,一家是油条、米粉的布局。

    有两家,在东、西城区,分别开设了一家卖馒头、包子的铺子。

    有两家,在南、北城区,分别开设了一家卖油条、米粉的铺子。

    最后三家,一家卖布匹,这些布匹都是夏侯家送的。

    另外两家是粮店,不卖粮。

    只负责收粮和换粮。

    换粮就是用去了壳的五谷,换没有去壳的粮食。

    有专门的大小斗来衡量,童叟无欺。

    只要衡量的大小斗,没有问题。

    赵风就不担心没人换。

    因为去壳也是需要人力、物力的。

    对于世家之人来说,花费了人力、物力,把五谷去了壳。

    得到的可食用粮食,跟赵风交换所得的粮食,重量是一样的。

    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去费力不讨好呢?

    世家之人,包括在世家做杂役的人。

    是不会吃那些,在去壳过程中,被碾碎的碎米。

    这些东西都是下等人吃的。

    也就是佃户之类的人吃的。

    一般年景好的丰年,特别碎的碎米,连农民自身也不会吃。

    灾年是没办法,只要能吃,什么都吃。

    这些碎米,对于赵风来说就不是问题了。

    小麦是直接磨成粉末,制作成包子、馒头、油条。

    栗米则是直接磨成粉末,制作成米粉。

    以后可能还会分出河粉、米粉等各种粉类。

    人工舂米去壳,大约是六成完好的粮食,三成半的碎掉的粮食,半成无法去壳。

    赵风发明了用脚踩的方式舂米,节省了大量人力。

    舂一石米,时间上也节省了一点。

    改良后的舂米去壳,大约可得完好的粮食五成半,其余全是碎掉的粮食。

    对于其他人来说,赵风这种改良技术没什么卵用。

    但是对于赵风自己来说,就挺有用的。

    因为赵风会把碎掉的粮食,再次加工碾成粉末,之后二次加工制作成包子、馒头、米粉等。

    在制作技术不泄密的前提下,赵风觉得粮店是一个双赢的店铺。

    当然,两家粮店具体会带来多大的效益,赵风现在也不清楚。

    但赵风认为,应该会比较可观。

    翌日。

    赵风一大早就去了军营。

    辰时三刻。

    田元、伏承就带着人和契约来到了军营。

    见到赵风。

    田元行了一揖:“根据我们商量好的。”

    “我现在带人来挑人了。”

    “地契就放在这里,赵县令可以自行查看。”

    赵风点了点头,一挥手:“你们去挑人吧。”

    说完,赵风就没去管他们了。

    自顾自的教学和训练。

    至于地契,赵风也不急着查看。

    这时一守卫跑过来,拱手:“回禀家主。”

    “西城门守卫,前来请示。”

    “田家、伏家等,几家联合车队,现在已经到了城门处。”

    “是否放行?”

    赵风点了点头:“通知他们,放行。”

    守卫一拱手:“遵命。”说完,就小跑了出去。

    一直到训练结束。

    赵风才回到军营议事厅。

    抽时间看了下地契。

    地契才看到一半,门外守卫,大声通报道:“田元求见。”

    赵风对外回道:“请进来。”

    田元一进议事厅,对着赵风一揖:“县兵已经沟通完毕。”

    “一共五百七十九人,愿意随老朽前去曲周。”

    说完,田元还特意看了下赵风的脸色。

    发现没什么特别的变化,心里才松了一口气。

    四分之三的人,都愿意跟着他走,还真担心赵风会不同意。

    赵风点了点头:“既然他们都愿意跟你走。”

    “那就都带走吧。”

    赵风听完,心里还是稍微吃了一惊。

    虽然自己,已经做了大概推断,要走一半以上的人。

    但是听到有四分之三要走,还是有点吃惊的。

    不过这些人走了也好。

    所以索性全部放走。

    田元行了一揖:“如此,便谢过赵县令了。”

    赵风挥了挥手:“没事就退下吧。”

    田元笑道:“还有一桩好事,要说与赵县令听。”

    “伏家、孟家等几家,都愿意随老朽前去曲周。”

    “他们几家也分别有田地、店铺要出手。”

    “不知,赵县令,对此可有兴趣?”

    赵风琢磨了下:“我倒是有兴趣。”

    “可惜,钱财不够,置办不起。”

    田元摇了摇头:“不要钱财。”

    “只要粮食、兵器。”

    听到只要粮食和兵器,赵风又有点意动。

    粮食自己还有一万五千石,兵器二、三千。

    赵风带的这些人,这几天的吃喝用度,全部都是用的九门份额。

    现在一共两千九百人。

    等田元这些人一走。

    赵风就要划拨一千人,去挂名县兵,这些人以后就可以安心吃九门的粮饷。

    按照后世的说法,就是吃空饷,只是又不同于吃空饷。

    因为人数上是对的,只是名义上是县兵,实际上是赵风的兵。

    还有就是八百县兵的饷钱,赵风也暂时停止发放了。

    这些钱财,一个月就是六十几万钱。

    够买三千石的粮食了。

    只是停发几个月,之后制定好了制度,还是会发放的。

    但这几个月,也能多出上万石的粮食。

    兵器方面,赵风可以把那些黄巾贼的制式兵器都给他们。

    然后在从府库,调拨出一批兵器,先用着。

    当然,最主要的是。

    赵风虽然是要走争霸天下的道路。

    以后天下可能都会是自己的。

    但前期,还是需要,自己有一些土地。

    用来安置,以后受伤的,伤残士兵。

    这些天赵风通过甄黍、甄宁等人的多方了解。

    战场上坑杀伤残士兵,还有另一外的隐情。

    那就是这些人,无处安置。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世家庞大() 
还有就是。

    赵风现在低价买过来。

    等抢播结束。

    赵风就会,开始清剿九门附近的,各种贼寇。

    等把九门理清了。

    再把这些田地卖了,也不会吃亏。

    反正清剿附近的贼寇,是自己分内之事。

    赵风前后思索了一炷香,才开口道:“你们所有田产、地产、房产。”

    “一共值多少钱?统计完没?”

    “准备折价几成?”

    “需要换多少粮食、兵器?”

    田元笑道:“这个我们早已统计完毕。”

    “所有产业,一共价值四千七百六十余万钱。”

    “占据九门的三成以上。”

    “现在折价六成,一共两千八百五十六万钱。”

    “换成粮食十万石,各类兵器六千件。”

    赵风听完,一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

    十万石粮食是什么概念?

    足够十万士兵吃二十天。

    足够二十万百姓吃一个月。

    足够给一县之地,所有受灾百姓赈灾的了。

    以赵风的之前的扶风亭为例。

    大丰收才三千两百石。

    十亭为一乡。

    一个乡才三万两石。

    十万石粮食,就差不多,是三个乡的全部产粮。

    而且还是大丰收。

    如果年景一般,可能就是四个乡的全部产粮了。

    一个县才多少个乡?

    如果按照赋税来算。

    五抽一,就是百分之二十。

    赵风之前的扶风亭,就需要缴纳六百四十石粮食赋税。

    一个乡才六千四百石。

    加上百分之二十的杂税,就是一万两千八百石。

    整个县城半年的赋税、杂税加一起,都不知道有没有十万石。

    何况这些地,是需要人力来耕种的,是人就都需要吃饭。

    世家也只是靠隐匿人口,来减少杂税。

    赋税还是要照常缴纳的。

    按后世的说法就是偷税漏税。

    这样的话,这些地方真正的产值,并不高。

    没个三、四十年,都赚不回地钱。

    这还是六折的价钱。

    要是原价。

    没个五、六十年,根本赚不回地钱。

    当然如果是世代传替下去,这些田地肯定值。

    想要回本的速度快,就只有无尽的压榨、盘剥。

    这些田地,肯定还有大量的佃农、家奴。

    否则,哪来的人力耕种?

    佃农就是去田地帮忙种地,拿一点点工钱。

    家奴就是卖身为奴的人,都是被压榨、盘剥的人。

    按照土地规模来看,一万家奴是肯定有的。

    至于隐藏多少家奴,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赵风摇了摇头。

    把这些乱七八糟的思路摇出脑袋。

    然后才开口说道:“十万粮食,兵器六千件!”

    “别说我没有。”

    “就算我有,你们有能力运到曲周吗?”

    田元笑道:“这就是我们的事了。”

    赵风暗自猜测。

    可能是要用六千件兵器,去武装家奴。

    然后运输两、三次,就差不多了。

    而且有了六千武装的家奴。

    想想都恐怖。

    当然,能不能持久,就要另说了。

    如果按照袁术后期那样。

    直接搜刮百姓的粮食,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赵风越了解。

    就越觉得世家的恐怖,乱世的根源。

    叹了一口气:“那就没办法了。”

    “十万石粮食,六千件兵器。”

    “我想,应该没有谁能拿出来。”

    田元自豪道:“那当然。”

    “占据整个九门三成以上的产业。”

    “赵县令以为,只是说说而已吗?”

    赵风摇了摇头:“好吧。”

    “你们家大业大,我无能为力了。”

    然后挥了挥手:“恕不远送。”

    田元笑了笑:“赵县令是少年人,就是容易冲动。”

    “这都是第二次赶老朽出门了。”

    “听我说完。”

    这时,门外守卫大声喊道:“县丞甄黍求见。”

    赵风直接回道:“请进来。”

    甄黍走进来,对着赵风行了一揖:“甄黍见过赵县令。”

    赵风点了点头:“何事找我?”

    甄黍看了眼田元:“此事跟田家主也有些关联。”

    赵风来回打量了下两人:“说吧。”

    甄黍:“那我就直说了。”

    “今天上午。”

    “甄家宗族之人找到我。”

    “要我联系赵县令。”

    “看有没有兴趣一起联合起来。”

    “把田家等人的地产、田产,吃下来。”

    赵风点了点头:“刚刚就是在和田家主讨论这个事情。”

    “不过没谈拢。”

    “十万粮食,六千兵器,我是拿不出的。”

    “不过,一起联合嘛?”

    “还有哪些人?”

    甄黍吃了一惊:“十万粮食?六千兵器?”

    说完,看了田元一眼:“看来田家主,是欺负赵县令年少啊。”

    “十万石粮食,整个九门、真定、毋级。”

    “所有有兴趣的家族,联合起来,也很难吃下啊。”

    “况且跟我宗族之人,说的完全不同。”

    “我宗族之人跟我说的是。”

    “六万石粮食,两千件兵器。”

    然后对着赵风一揖:“赵县令,千万不要被他欺骗了。”

    赵风一拍案己:“田元。”

    “你还有什么话说?”

    田元行了一揖:“老朽刚刚就说了。”

    “听我说完。”

    “结果还没说,甄黍就进来了。”

    赵风点了点头:“继续说。”

    田元笑道:“十万石粮食,确实没有人可以一口吃下。”

    “所以,老朽只好变通一下。”

    “根据寺库的做法。”

    “老朽等人把地契,典当给赵县令。”

    “赵县令按照六万石粮食的价格,先交三成的粮食。”

    “剩余的粮食分十年偿清。”

    “十年本粮加上利粮,差不多就是十万石粮食了。”

    赵风听完,心里一惊。

    虽然不知道他们怎么算的。

    但是典当一词,还有高利贷的雏形。

    这么早就出现了。

    赵风记得,后世贷款买房,就是首付三成。

    剩余的钱找银行贷款三十年,差不多就翻一倍。

    这里才十年,就翻一倍了,确实算的上高利贷。

    赵风好奇问道:“寺库是做什么的?”

    “我怎么没听过?”

    “还有,有谁这么做过?”

    田元笑道:“寺库。”

    “就是寺院库房的一种经营方式。”

    “甘陵相刘虞奉命攻打幽州,与部将公孙瓒发生矛盾。‘虞所贲赏,典当胡夷,瓒数抄夺之’”

    “如今刘虞已经当上了幽州牧。”

    “怎么样?”

    “刘州牧当年都这么做过,可见还是行得通的。”

    赵风听完,开始沉思了起来。

第一百三十三章 打牢基础() 
赵风听完,开始沉思了起来。

    既然刘虞当年都做过。

    可见这种做法在某些圈子里,已经开始流行了。

    赵风没有进入那个圈子,所以之前都不知道还有典当、高利贷,这种事情。

    这些都可以算是早期的金融行业。

    虽然不知道,刘虞的具体操作方式。

    但说的有板有眼,应该是有这么一回事。

    如果先支付六万石粮食的三成,就是要一万八千石。

    目前勉强可以凑出来。

    武器也就六百件,毫无压力。

    之后十年,粮食虽然差不多翻了一倍,但是对于赵风来说,问题也不大。

    而且,他们能不能活十年,都是个问题。

    赵风一边用食指敲打的案己,一边思考。

    如果自己全部吃下。

    那么其他联合起来的世家会怎么想?

    他们会同意吗?

    自己瞎想,也没什么用。

    赵风直接问道:“乐童,如果我选择寺库的做法。”

    “你们甄家会有意见吗?”

    甄黍想了下:“我只是甄家的支族。”

    “具体要问宗族之人。”

    “他已经来到九门了,稍后就可以寻问。”

    赵风还在犹豫。

    田元笑道:“赵县令。”

    “这时候还用多想吗?”

    “只要拿出魄力来。”

    “吃下全部产业。”

    “以后赵家,就是九门最大的家族。”

    “没有之一。”

    赵风没有理会,依然在考虑中。

    全部吃下,好处不少。

    以后自己就名正言顺的,算是世家之人。

    想做某些事,阻力会减少。

    而且有了这些土地,自己就算是有了根基。

    之后也可以用来,安置受到伤残的士兵。

    坏处也很明显。

    短期粮食会奇缺。

    好在可以加紧去征收赋税、杂税。

    然后东墙补西墙。

    风险就是被督邮发现后,轻则撤职,重则……不好说。

    田元看到赵风还在犹豫,但明显意动的样子。

    接着说道:“既然赵县令有想法。”

    “老朽就做主。”

    “首次交付粮食一万五千石,兵器两千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