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我当皇帝-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已经离开了。

    现在留下的,就只剩下赵风的四百余亲卫。

    所以很好找。

    时间不长,后方又陆续出现了一百余人。

    赵风估计。

    应该是周仓和田丰直接策马奔跑过来。

    后方的士兵跑步跟不上,已经开始脱节了。

    周仓和田丰策马跑到赵风身前。

    勒马停下,各自行礼:“家主‘伯虎’唤我前来何事?”

    赵风把事情,简单的解释了下。

    然后笑道:“元皓兄以前当过侍御史。”

    “想来比我见识渊博一些。”

    侍御史在御史大夫之下。

    受命御史中丞,接受公卿奏事,举劾非法,有时受命执行办案、镇压农民起义等任务。

    田丰摇了摇头:“丰又不是宗正,知道的也有限。”

    “也罢。”

    说完,就翻身下马。

    走到老者的前面,拿起包袱。

    然后打开。

    上面有玉佩、一枚印章。

    中间是一件精致的衣服。

    下面是一面旗帜。

    田丰一一检查了一遍。

    最后把旗帜打开。

    赵风看到这个旗帜,就是一愣。

    田丰的表情也严肃了很多。

    这明显是一面王旗。

    赵风马上翻身下马,走到田丰身边,拿起王旗仔细看了起来。

    周仓也跟着翻身下马,走到赵风的身后。

    这面王旗比赵风的帅旗要大一些,做工十分精致。

    整体是赤红色,周围是小黑边。

    一面中间是一个黑色的劉字。

    另一面应该是条黑色的莽。

    中间的劉字和那条莽,分别镶嵌了金线。

    一看就是真货。

    王旗这种东西,每一面都是登记在册的。

    赵风凝重的看向田丰:“可以确认身份吗?”

    田丰点了点头:“从物件上来判断,可以确认是王府所有。”

    “不过……。”

    虽然话没说完。

    但赵风了解言下的意思。

    别的地方不谈,光翼州就有常山国、中山国、赵国、清河国、安平国、河间国。

    其他几个国,赵风不了解。

    但是常山王,在黄巾之乱的时候,全家就被黄巾杀了。

    至今还没有找到常山王的子嗣。

    当初赵风如果当上元氏县令。

    赵风的任务,就是要找到常山王的子嗣。

    翼州这么多王国。

    田丰又不是专业人士,所以也不能确定,这些东西是不是中山王刘畅的。

    也可能是其他王爷的。

    赵风把王旗交给田丰。

    然后拿起玉佩看了看。

    玉佩比较大,有大半个巴掌那么大,入手比较滑腻。

    上面雕刻是什么动物,赵风也分不清。

    反正不是虎,就是豹一类。

    这个玉佩是属于挂在腰间的佩饰。

    赵风也不清楚是什么玉质的。

    不过想来,应该是和田玉。

    接着又拿起印章看了看。

    印章也是玉质的。

    上半部分雕刻是一条盘起来的蛇。

    也可能是一条盘起来的莽,跟王旗上的莽一样。

    印章底下刻的是刘稚。

    赵风把玉佩和印章交给田丰。

    然后拿起,最后那件精致的衣服,一抖开。

    衣服大小是小孩子穿的。

    材质是素(白绢)一匹价值一千四百钱到一千六百钱。

    虽然不是最贵重的练(精绢)。

    但也不是一般人能穿的起的。

    从种种凭证来看。

    这个小男孩,真的有可能就是,中山穆王刘畅的幼子刘稚。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五章 相应安排() 
至于王子刘稚是不是被掉过包。

    这就不是赵风能分辨的了。

    反正这个年代,也没有亲自鉴定这玩意。

    人家真要居心叵测,用自己的儿子去顶替。

    你也分辨不出来。

    赵风转头看向田丰:“元皓兄。”

    “如何处置?”

    “要不秘密送回毋级。”

    “然后交由朝廷去处理此事?”

    田丰把所有物件,放回老者的手中。

    拉了赵风的衣袖一下:“伯虎,借一步说话。”

    赵风点了点头。

    两人走到五十步开外。

    确保没人能听到两人的交谈。

    田丰才小声道:“伯虎。”

    “我们可以借用,中山穆王刘畅,幼子刘稚的名义。”

    “打出王旗,出兵上曲阳。”

    “同样也可以用这面王旗,去进攻都城卢奴。”

    “虽然没有这面王旗,我们也能拿下卢奴。”

    “但是有了这面王旗,我们不但可以拿下卢奴。”

    “还可以平定整个中山国!”

    赵风听了,颇为意动。

    本来赵风的打算。

    就是拿下毋级、新市、上曲阳、汉昌、安熹、都城卢奴。

    然后就停止进攻。

    预估军队伤亡的情况,起码要修整一个月。

    赵风才可能继续出兵。

    去拿下蠡吾、安国、望都、唐县、蒲阴、北平、广昌。

    好平定整个中山国。

    也可能,就此停止进攻,转为守势。

    等张纯死后,在去慢慢收回这些城池。

    到那个时候,再收回这些城池,根本不用死人。

    保证大军开到之处,全部开城投降。

    虽然都是平定中山国。

    但是,在反贼张纯死前平定,和反贼张纯死后平定。

    军功上差距肯定很大。

    赵风思考良久,叹了一口气:“这样做,只怕不妥。”

    “如今朝堂上尚未承认他是王子的身份。”

    “到底是不是,中山穆王刘畅的幼子,也要另说。”

    “我们这样做,将来会被口诛笔伐的。”

    “口诛笔伐还在其次。”

    “就怕牵扯进陛下的宗族之事。”

    “牵连甚大!”

    这样做,等于是赵风自己先承认了刘稚,是王子的身份。

    然后倒逼朝廷也跟着承认。

    军民都承认他是王子的身份,朝廷能不承认?

    就算确认刘稚,是中山穆王刘畅的幼子。

    将来也要被骂。

    如果得出的结论,刘稚不是中山穆王刘畅的儿子。

    这一切都是赵风自己谋划的。

    那赵风就惨了。

    就算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这种事,可不能乱参合。

    田丰沉吟了一下:“有凭证在,问题没那么严重。”

    “就算不是中山穆王刘畅的幼子。”

    “也是其他某位王爷的子嗣。”

    “既然必然会是某位王爷的子嗣,又何须冒认为中山穆王刘畅的幼子?”

    赵风觉得,应该是某些时代特有元素。

    导致自己和田丰的看法出入较大。

    比如,赵风认为这个小男孩,可能被狸猫换太子了。

    而这种事,田丰是肯定不会往那方面想的。

    摇了摇了头,叹了一口气,不再在辩解。

    这种事,也不可能去明说。

    田丰看赵风又是摇头,又是叹气。

    话锋一转:“那就不借用王子刘稚的名义。”

    “我们只借用那面王旗!”

    “打出王旗,什么都不说。”

    “让反贼自己去瞎猜。”

    赵风想了想:“可行!”

    这样做,就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事了。

    虽然以后也会有麻烦。

    但是麻烦可控。

    商量完毕。

    赵风和田丰两人走回原地。

    赵风对老者行了一揖:“我们商量了一下。”

    “虽然我们认为,凭证应该无误。”

    “但是此事,还需要得到朝廷的认可。”

    老者回了一揖:“应该的,应该的。”

    赵风话锋一转,把毋级、新市的惨状说了一遍。

    然后叹了一口气:“为了让中山国,保留一点元气,少死一些人。”

    “在下想借王旗一用!”

    “拿下都城卢奴,即刻归还。”

    老者听了一愣,嘴巴哆嗦了一下。

    最终深深叹了一口气,然后抚摸了下王旗:“拿去吧!”

    赵风行了一长揖:“多谢!”

    田丰跟着行了一长揖,然后双手接过王旗。

    赵风转头看向周仓:“元福。”

    “你率亲信曲部,把前长史和小王子等人,送回毋级。”

    “亲信曲部就留在毋级,负责守卫小王子等人。”

    “一应吃喝用度,直接找甄尧去要。”

    “但不得泄露身份信息!”

    “安排好后,直接返回新市。”

    周仓一拱手:“喏!”

    然后转身对着老者,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请!”

    等周仓、老者、小王子,走后。

    赵风对田丰说道:“新市就麻烦元皓兄了。”

    田丰把王旗交给典韦。

    行了一揖:“伯虎放心吧。”

    “有丰在,新市不会出乱子的。”

    说完,走到自己的马匹旁边,翻身上马,瞬间策马离去。

    赵风目送了一下田丰。

    也走到绝尘的身边,翻身上马,一挥手:“加速前进。”

    “赶上前面的队伍!”

    说完,就一夹绝尘的肚子。

    开始追赶前面的军队了。

    典韦把王旗,往胸口一塞。

    带着亲卫,跑步跟着赵风。

    第三天,一大早。

    大军准备继续开拔。

    这几天行军很平常,没有发生什么特殊的事情。

    军队里唯一的变化。

    就是赵风的部曲,树立了一杆王旗。

    王旗比赵风的帅旗,还要高半丈。

    赵风对典韦吩咐道:“典韦。”

    “派人通知张武和黄邵,过来一趟。”

    典韦一拱手:“喏。”

    说完,就转身对传令兵,开始吩咐了起来。

    不到一盏茶时间。

    张武和黄邵,就来到赵风的身前。

    一拱手,同声道:“家主唤武‘邵’前来,有何吩咐?”

    赵风点了点头:“如今距离上曲阳,就只剩一天的路程了。”

    “命你二人,携带一顿饭的干粮。”

    “先去把上曲阳的南城门,围困起来。”

    “不需要有其他动作。”

    “我率领部曲和车队,大约在下午申时三刻左右,可以抵达下曲阳。”

    张武和黄邵一拱手:“喏。”

    说完,就转身离去。

    不一会。

    张武和黄邵,两人的部曲,就开始出营了。

    赵风的部曲,则开始拆卸临时营地。

    然后把围栏、帐篷,分别装车。

    收拾完后,赵风率领部曲和车队等,也开始出发了。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曲阳降() 
上曲阳,县府议事厅。

    一守卫,快步跑进大厅,单膝跪地,一拱手:“报!”

    “南城门出现不明军队。”

    “看行动方向,应该是从新市而来。”

    “如今,应该已经把南城门,围困了起来。”

    上曲阳县令,看向右边的一文士:“张县丞,可曾听闻新市发生了何事?”

    张县丞摇了摇头:“不曾听闻。”

    上曲阳县令,看向左边的武官:“季县尉,可知究竟发生了何事?”

    季县尉摇了摇头:“不知。”

    上曲阳县令,看向守卫:“城外的军队打的什么旗号?”

    “有多少兵马?”

    守卫一拱手:“一部的将旗是张,一部的将旗是黄。”

    “看其规模,大约四千人左右。”

    上曲阳县令,听后一愣:“两部四千人?”

    “一部两千人?”

    “岂不是来了两个校尉?”

    “莫非只是先锋军?”

    “后方还有一位将军?”

    然后转头看向季县尉:“季县尉可有御敌之策?”

    季县尉摇了摇头:“兵力悬殊太大。”

    “没有御敌良策。”

    “弃城,可能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上曲阳县令,沉吟了一下:“派快骑,从北城门出。”

    “火速去都城卢奴,求援不行吗?”

    季县尉摇了摇头:“听闻都城卢奴,也没什么守军了。”

    “求援肯定无果。”

    “属下认为,弃城是最好的选择!”

    上曲阳县令,看向张县丞:“张县丞。”

    “麻烦你去全城,各个世家豪强走一趟。”

    “向他们寻求帮助!”

    张县丞叹了一口气:“这些世家豪强不反叛,就算是帮了大忙。”

    “怎么可能还会帮助我们?”

    上曲阳县令,脸色不变:“事情过去了这么久。”

    “去试试吧。”

    张县丞点了点头:“好吧,属下只好去试试了。”

    “不过,县令老爷别期望太高。”

    “别说这些世家豪强,不会帮忙。”

    “就算他们想帮忙,也没什么私兵了。”

    说完,张县丞便退出了议事厅。

    上曲阳县令,看向守卫:“好了。”

    “你也下去吧。”

    守卫一拱手:“喏。”

    说完,就退出了议事厅。

    上曲阳县令,看向季县尉:“季县尉。”

    “如果我要死守上曲阳。”

    “能坚守几日?”

    季县尉想了想:“运气好的话,三、五日吧。”

    “运气不好的话,一日都守不住。”

    上曲阳县令,接着问道:“能让百姓协助守城吗?”

    季县尉摇了摇头:“城中是个什么情况。”

    “县令老爷比我还清楚。”

    “让老弱妇孺协助守城?”

    “那怎么可能!”

    上曲阳县令,叹了一口气:“好吧。”

    “那就只能等张县丞的好消息了。”

    时间缓缓流逝。

    几个时辰后。

    张县丞面无表情的走了进议事厅。

    上曲阳县令,赶紧问道:“张县丞。”

    “各个世家豪强是什么态度?”

    “有愿意帮忙的吗?”

    张县丞,行了一揖:“所有世家豪强,都表示无能为力。”

    “之前就要县令老爷,别期望太高了。”

    这时,一守卫快速跑进议事厅。

    单膝跪地,一拱手:“启禀县令老爷!”

    “南城门外又出现了一部曲。”

    “帅旗上是赵字。”

    “看规模,两千人左右。”

    “还有,他们还携带了一面王旗。”

    上曲阳县令,一惊:“王旗?这是王师不成?”

    “哪里来的王师?”

    “莫非是常山王率兵来攻?”

    季县尉一拱手:“县令老爷,不管是谁来攻,弃城吧!”

    “既然是王师,后面肯定还有大量兵马。”

    “现在跑,还来得及!”

    上曲阳县令,站起来:“同意弃城的。”

    “站到大厅左边来。”

    “同意死守的,站到大厅右边。”

    上曲阳城外。

    赵风率领部曲,观察了一刻钟,上曲阳的城防情况。

    转头对典韦说道:“典韦。”

    “派传令兵,去通知张武和黄邵,过来一趟。”

    典韦一拱手:“喏。”

    说完,转身对着亲卫传令兵,小声说了几句。

    两名传令兵,接到命令,一拱手,就转身离去。

    不到一盏茶时间。

    张武和黄邵,陆续赶到赵风身前。

    分别行了一礼。

    赵风直接开口道:“钟锋,杰文。”

    “你们观察了上曲阳一下午。”

    “有什么见解没有?”

    张武想了一下:“城墙上守卫兵力不多。”

    “我仔细数了一下,应该在二百人左右。”

    “由此判断,城内反贼守军不多。”

    赵风点了点头,看向黄邵。

    黄邵看到赵风看向自己,想了一下:“我仔细看了下,反贼守卫的面孔。”

    “发现他们年龄偏大。”

    “不过面色都还不错。”

    “证明这个上曲阳县令,干的还不错。”

    这时。

    典韦指着城门方向,大声说道:“快看。”

    “开城门了。”

    赵风顺着典韦手指的方向看去。

    果然是城门开启的前奏。

    马上对张武和黄邵说道:“钟锋、杰文。”

    “速回部曲。”

    “随时准备应对。”

    张武和黄邵,一拱手:“喏。”

    说完,就策马离去。

    敌人打开城门,就只有几种可能。

    一是,开城投降。

    二是,派出使者。

    三是,派兵出城掩杀一阵。

    赵风要张武和黄邵回去。

    就是担心第三点。

    新市离滋水,有一段距离。

    所以新市没有护城河。

    毋级刚好是在滋水的旁边。

    所以毋级有护城河。

    真定、九门是临近卫水。

    真定在卫水南面,九门在卫水北面,所以都有护城河。

    上曲阳离溛水,更远。

    所以上曲阳也没有护城河。

    城门打开后。

    迅速出来了一队人。

    分别在城门两边站好。

    看人数,大约在五十人左右。

    等这些守卫站好。

    城里又走出了一大队人。

    除了领头之人,和少数几人是没有被看押起来。

    后面十几个人,都是双手被捆绑在后背。

    而且每一个人,口里都被塞着一块布料。

    还分别被守卫专门看押过来。

    赵风看的一愣一愣的。

    不知道这是唱的哪一出。

    举城投降,也只要县令,带领属官,出城上表投降就可以了。

    这捆绑了这么多人。

    还分别看押起来,是属于那种投降?

    莫非他们自己内部出现了分歧?

    然后某几人,把那些政见不和的,统统绑了起来?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七章 兵马调动() 
没让赵风等多久。

    一行人很快就走到了赵风前面十步位置。

    为首之人行了一个跪拜大礼:“下官恭迎王师!”

    然后站了起来。

    对赵风行了一揖:“见过将军。”

    “下官愿意率城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