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任侠-第3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倒退数步,剧烈的金铁交鸣声也几乎震破了他的耳膜。

    那员骑将闷哼一声,他脸上顿时浮现起一片酡红,虽然他咬着牙用虎口流血、颤抖不止的双手死死攥紧手中铁枪,仍然要上前与萧唐做生死相博,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左边牛皋、右边关胜也分别解决掉了与他们厮拼的骑将,并一并杀将过来,青龙偃月刀已然狠狠剁进这员夏军将领的脖颈,而四楞镔铁锏也重重砸在他的腰肋上,登时将他半边肋骨砸得碎裂!

    那员夏军将领双目之中一片血红,他死死瞪视着萧唐,虽然嘴中大口大口的呕出鲜血,可是他仍断断续续的用西夏语咬牙切齿着咒骂着眼前的敌人,直到他在坠马之际,萧唐才听明白那员夏军骑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又用生硬的宋国官话说了甚么:“宋狗。。。犯我家园。。。白石大神佑我大夏。。。。。。老子。。。誓死不退。。。。。。”

    萧唐侧目乜了一眼那具坠倒在地,兀自死不瞑目的夏国勇士一眼,旋即便又将大枪一指,朝着后撤的夏国军队掩杀了过去。战争就是这般的残酷,那些夏国族民当然也都有理由为了自己的国家、自己的立场而浴血奋战,可是现在并不是缅怀与同情敌人的时候,就算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可是只要手执兵器在战场上狭路相逢,很多时候也只能通过死亡才能才能平息所有仇恨。

    当萧唐、关胜、牛皋这三员猛将相互策应、纵骑冲杀,又有花荣这等神箭将军从旁策应,其声威劲势自然也是神挡杀神、魔挡杀魔,只不过眼见徐徐后撤的夏国军阵愈发紧凑,硬弓劲弩也开始向己方倾射过来一蓬蓬箭簇弩矢,萧唐只又冲杀了一阵,也并没有继续逞武勇之威,继续率领少部分骑兵孤军深入追击敌军。

    毕竟镇边寨中的靖难军将士还担负着镇守军寨之责,此番奇袭战也已经算是取得了一场胜利,是以萧唐旋就又传令下去,命令各部人马收兵回城,并且派出军吏召唤在左近处隐蔽的萧嘉穗、许贯忠、吴玠率领押运辎重粮草的部曲驱使车仗赶赴进镇边寨中。

    当萧唐策马绰枪奔至镇边寨大门前时,城寨内外靖难军部曲登时发出了雷鸣般的欢呼声,“萧节帅!”、“萧任侠!”、“节帅威武”的呐喊声此起彼伏,而王文斌、李永奇等将官也早已奔到萧唐面前,立刻滚鞍下马,向萧唐恭敬施礼。

    萧唐抵挡镇边寨引起靖难军将士轰动欢呼的情形都叫刘仲武看在了眼里,他暗舒了一口气,心付道:这支靖难军本来就是由这萧唐于河东殚精竭虑拉练起来的,听王都团练言及军中儿郎家眷也经他安排几无后顾之忧,是以在这里萧唐是人心所向倒也并不稀奇。。。呵呵,常言道县官不如现管,我虽得官家任命接管了这靖难军的军权,可谁曾想到待监军正使蔡相公身死之后,这萧唐便急不可耐的率部奔至镇边寨,不正是为了重掌靖难军兵权而来?

    他在朝中做得签书枢密院事,如今又接管了监军正使的职事,按例我自然也须受他节制。可是虽然锜儿言及这萧唐应是个正人,不屑使那些公器私用、构陷迫害的手段,可是听闻高太尉在汴京害了不少与那萧唐亲近的军中将官,而我与高太尉相互照拂在先,接管了他这靖难军的军权在后。。。。。。如今萧唐手握权柄,他当真就不会打算寻我的晦气?

    也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刘仲武正心中思付的时候,忽然听王进在旁轻咳了一声,并对他说道:“刘节帅,我等也须去迎萧节帅入城了。”

    刘仲武这才回过神来,他忙与王进、党世英、党世雄以及在城门口处等候的刘锜等人一并出了寨门。当刘仲武觑见萧唐之后,他疾步上前,脸上瞻前顾后的迟疑之色早已消逝不见,而是堂正敞亮的向萧唐施礼一个军礼,并朗声笑道:“久闻萧节帅的大名,前番只恨缘浅,未曾拜会萧节帅尊颜,可也亦曾听犬子言及恁是个胸襟广阔、器量豁达的豪杰,今日又亲眼见得萧节帅英武战姿,这实教末将钦佩不已!”

    萧唐听刘仲武上来便交口称赞,也能从他话语中听出些弦外之音,是以萧唐也微微一笑,向刘仲武恭敬回礼道:“刘节帅乃是西军宿将,晚辈已多曾听闻恁在边庭屡立战功,实乃我辈军中武人只楷模。晚辈于河东编练起的这支靖难军蒙刘节帅托管,晚辈不止是十分放心,蒙恁照拂我昔日这些属下儿郎,晚辈也是感激不尽。”

    听萧唐如此说罢,这倒教刘仲武有些意外,他眼中略带深意的向萧唐望去,又说道:“萧唐果然是旷达豪迈之辈,英名确不虚传。”

    刘仲武一口一个旷达豪迈、器量豁达着,自然除了是在与萧唐客套之外,也是有意避过他与高俅的关系不讲,还盼着萧唐能够顾念眼下既然都是泽袍战友,不至于因为他与高俅之间的关系而对自己抱有甚么敌意。本来看萧唐的态度也甚是诚恳,似乎对于他接管靖难军兵权之事也并没有放在心上,刘仲武刚稍微放下些心来,却又听萧唐悠然笑道:“这是当然,毕竟晚辈又不是那高俅老儿。”

841章 种师道的手谕,剑指银州() 
    萧唐一语方罢,也教刘仲武一时间哑口无言,又不知道该如何回复。而刘锜却似为听见萧唐的言语,他踱步上前,也向萧唐拱手笑道:“萧节帅,汴京一别过后,今日终于能在此处相会。”

    萧唐也颔首轻笑,说道:“如今你我同袍同泽,也该唤你一声刘将军了。能与刘将军共赴沙场为国出力,也是一桩快事。”

    不止是因为刘锜这个不世出之名将的关系,萧唐也并不会打算似高俅那等排除异己、背地里害人的奸险小人那般只因刘仲武与他在军司中相互间来往密切,便打算趁机除了这个与夏军作战的经验极为丰富的西军将领。虽说自己对他也须做些提防,可是因私怨与利己的心思促生军中内斗,这也显然不是萧唐所看到的。无论是为达目的行事手段颇为辣手无情的吴玠,还是眼前这个与高俅关系匪浅的刘仲武,起码按照现在的情况而言,有他们这等良将在旁都有机会成为自己强大的助力。

    一片雷动欢呼声中,萧唐与麾下统军将一车车辎重粮草拉近了镇边寨内。正当萧唐岔过话头,向刘仲武问及边镇近日的形势之际,他忽然又听得有人欢喜的喊道:“师父!”

    萧唐闻声旋即又面露笑意,他循声望去,就见李世辅与以家眷身份随李永奇一并迁至镇边寨的族亲也都急忙赶来拜见。可是待李世辅奔到他的近身处时,萧唐左足蓦的踏上一步,旋即身子疾转,并探出手掌直奔着李世辅的胸膛推去。而李世辅见状却嘿嘿一笑,他将身子一侧,避让开萧唐探来的手掌,随即伸手去擒扣他的手腕,一招之间便似已反守为攻,手法也端的灵敏。

    萧唐对一个半大的孩童切招自然也是毫无破绽,他腕子一番拨开李世辅的擒拿手。两人徒手相博切了数招,又对了一掌待李世辅向后跳出了圈子,萧唐才点头赞道:“不错,我传你的虎爪手也算练得精熟了,可见你这些时日练武的确苦习不辍。只不过拳脚本事都是应急的手段,兵械、弓马也须驾轻就熟在战场上才能发得利市。”

    李世辅揉了揉鼻子,并挺起胸脯说道:“师父教诲徒儿自然谨记,可是师父点拨的武艺奥妙处,徒儿自认已学得十分熟稔了,便是现在助师父去杀贼,徒儿自问也能当得大用。”

    “不得放肆!军中诸位相公在此,哪里由得你小子在此聒噪?”

    少年心性的李世辅虽然十分愿意与萧唐套近乎,可是他的老子李永奇更为持重些,心中念道两位节度使大人还有行伍中能征善战惯了的许多同僚在此,你小子却也不知个分寸。边想着李永奇又一把将李世辅拉扯到了一边。

    而萧唐又勉励了李世辅几句,便又与刘仲武、刘锜等人直往镇边寨中的节堂走去。能够点拨这个立志要在战阵上建功立业的少年武艺,这也让萧唐不由得回想起当年在萧家集时自己也曾经金台、谭正芳、周侗等名师高人先后传授绝学,这也让萧唐心中生出一股传承延续的责任感,只是现在的他却仍不知道这个现在还名为李世辅的少年郎,竟然也将会成为与吴玠、刘锜等人齐名的一代名将。。。。。。

    ※※※※※※※※※※※※※※※※

    在萧唐率部进驻镇边寨五六日后,其他战线也传来的宋军主攻部队的捷报,本来统军于宋夏中部战线在葫芦河流域(发源宁夏西吉县月亮山南麓,流经甘肃、陕西地带)修筑席苇城的老种经略相公终于向来袭的夏军发动了攻势,他先摆出架势与敌军决战,却暗中派出偏将曲克斜出横岭造成宋军来援的假象,而杨可世、姚平仲等将官率部突然从前后方发动夹击猛攻,本来军心不稳的夏军大溃,宋军趁势追击,又俘获骆驼、牛马数以万计,终于得以完成筑城任务。

    而率部也取得几场小规模胜利的刘法在攻陷夏军几处寨垒之后,也开始调拨兵马向西线挺进,打算与童贯所部的大军会师,从西线进逼夏国卓啰和南军司、仁多泉城一带(后世青海、甘肃境内)进逼。

    与此同时,萧唐也收到了邮驿军吏传来了老种经略相公的手谕,当萧唐拆开笺札公文看过了后,他的脸上也缓缓露出从容的笑意。

    因为手谕中言及,由于正使监军蔡鞗身死,宋军西线、中线的部队也开始大规模集结,于东线本来趋于守备的部队在接管监军职事的萧唐统管下也可以调度部曲向夏国境内施压。可是夏军分置十二监军司,如果萧唐率部从镇边寨往东向银州、夏州等西夏名城要阜进逼,也将面临夏国左厢神勇、详佑、嘉宁三处军司的正规军兵马,种师道也曾在信中写道:

    素闻节帅报效国家之志凛然,舍弟亦曾与吾言及节帅雍容儒雅、雄气壮节,今夏虏犯顺,王师讨逆,吾辈国家之臣矢志安社稷定羌戎。贼趋奇兵取临夏,蔡相公死于乱军,然节帅临危受命,谨施妙略拒虏力保辎重不失,如今吾与节帅麾旗进兵威动羌、夏,教贼首尾不能相顾,则戡乱殄寇定功,大事可成矣。

    然夏寇占地利之势,多有大军把守,节帅统管东路兵马,切莫冒轻敌动引军长驱,仍须以更迭环攻之法缓图之。银、夏二州虽为夏邦要府,羌部于横山聚兵就粮,因以犯塞,稍入吾境辄有斩获,我军所图者,尽收都、横山之地,夏则遂以沙漠为界,无聚兵就粮之地,攻则难犯我大宋关塞,守则堑险之地尽失,方能教我大宋社稷镇定,好教边庭生民赖以滋息,还望节帅谨之慎之,不负朝廷委用。

    种师道书信中也是在提醒萧唐夏国银州、夏州等州府能取则取,可是毕竟东线也有大批夏国兵马屯扎,所以还须步步为营、小心谨慎为重。毕竟从大战略层面的角度来看,东线宋军还是要以向夏军施加压力,协同其他战线的主攻部队吞并横山所有夏军的关隘壁垒为主要目标,可绝不能因为某一路的宋军主帅因自作主张,而打乱了全军的战略部署。

    不过如果要从种师道的手谕中划重点的话,那个老种经略相公现在也认同了由萧唐接管东线宋军的兵权,并且可以统率兵马向夏国左厢神勇、详佑、嘉宁三处军司下辖戎卫的关隘军州发动进攻。

    虽然现在尚不知统领兵马于西线和夏军对持的童贯在得知此事后会作何感想,不过现在自己已经名正言顺的可以调动绥德军乃至周遭几座军州下辖待命的部队,萧唐也是首次以一路兵马主帅的身份参与到国家层面的战争中,至于种师道、种师中是真的对于自己这个军中后生晚辈青眼有加,还是说在童贯逐渐掌控西军军权之际,他们那两个经略相公便打算动用外力,使得西军内暗流涌动的权柄纷争更加扑朔迷离。。。。。。萧唐现在也把那些问题暂时搁在一旁,究根论底,现在既然是军中主帅的身份,说到底还是要拿实打实的战功来进一步扩大自己在大宋军旅中的影响。

    萧唐又将种师道的手谕交予节堂之内的诸部将官传阅过了之后,旋即长身而起,手抚帅案,并朗声说道:“老种经略相公的钧旨,诸位也都瞧过了。本节帅也已拿定主意,调遣绥德州治下各处军寨禁军,除了戎卫要害险关的兵马,其余部曲限日下集结,进逼夏国银州!”

842章 兵临城下,难啃的硬骨头() 
    南北朝时期银州筑城之始,此处因盛产良马而闻名,而马在鲜卑语中又被唤作乞银,是以银州因此而得名,这座古城位于后来的陕西省最北部的榆林市横山县境内,此处也处于后世陕、甘、宁、蒙、晋五省交界地带,自古也可说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古银州城依山傍水,当年也是根据地势沿河傍沟而筑,地势也端的险峻。

    夏国由东侧攻掠宋境必要途径此地,而当大宋发兵前来攻打,夏国也以此城为屏障抗衡宋军,以确保腹地不失。所以现在银州周遭的山峰以及谷口外方圆十余里处都设下伏哨,而城堡周围的军镇县村也都有部曲把守。

    本来银州东侧的壁垒、军驿虽然时常要与宋军发生大大小小的摩擦,如今也是交战时期,只不过现在夏国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夏州、银州方面军司也曾探明东线的宋军不及西面由童贯、二种、刘法等在夏军中早就闻名遐迩的敌将主帅统领的兵马众多,宋军进攻的重心也都在横山西侧的关隘壁垒上,所以现在银州治下虽然戒备森严,却也不至终日提心吊胆的提防宋军前来攻打,甚至如前不久那般还会主动出兵骚扰宋国边境军寨,进行试探性的进攻。

    可是现在位于银州东南侧三十里开外,一处主要用于监探宋军动向的军寨之中,有个夏军将官瘫倒在城墙上方,他就像是一只刚被割开了喉咙的鸡那般时不时抽搐着身子,仍有大股的鲜血从喉头喷出,那夏军将官又在生死弥留之际缓缓抬起了头,用无比怨毒的眼神望着眼前那个面露笑意,正缓缓擦拭着钢刀锋刃上鲜血的宋军将官。

    吴玠又向城墙下方张望过去,就见己方兵马在寨子中横冲直撞,箭矢四处激射,而军寨中的守军没有将官指挥,早就像没头芥蝇一样满城的乱蹿,只能渐渐被不知何时杀进寨中的宋军蚕食歼灭。

    “斩尽杀绝,且不可逃了一个活口向银州治下其他军寨通风报信。”

    吴玠向旁边的一个都头官吩咐说罢,他又向城下的花荣点头致意,方才正是花荣与他麾下善于百步穿杨射术的军健逐一射杀位于此处军寨一角的卫兵,吴玠这才率领士卒迅速靠近,再攀越过寨墙向寨子中的夏军发动突袭。

    由于宋夏战线绵延不绝,无论是在夏国银州还是在宋国绥德州治下会有许多规模大小不一的营寨壁垒,用的用于抵御敌方重兵来犯,有的则只用于哨探警示,东线宋军突然转守为攻,又是吴玠、花荣这等良将出马攻占这座军寨自然也不是甚么难事。

    然而萧唐率部向银州发动的攻势,这才只是刚刚开始。

    与此同时,在无定河南岸一片千沟万壑,被丘陵拱卫的泥道上,有个骑在匹来不及配鞍的战马上,带着三百多个甲胄不全、狼狈不堪的夏国军卒仓惶逃窜,那将官时不时的回头招呼,大声嚷道:“快撤!速速赶回银州去报信,宋狗这次出动的兵马甚众,看来此番真的是要。。。。。。”

    还没等那将官把话说完,忽然他就觉得胸口一阵剧痛,当他愕然抬起头来,就看前方土坡后面有个宋军将官慢慢站起身来,那员宋将看来年纪才不过十七八岁大,就在那个夏军将官坠马倒地之际,在那宋军将官身后又有许多弓箭手缓缓站起身来。

    一蓬蓬羽箭袭来,又有许多夏国兵卒在箭雨中顷刻间送了性命,其余走投无路的夏军兀自要做困兽之斗,他们嗷嗷狂叫着,拼命地抽着马股不远处的宋军伏兵冲去。

    “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清剿银州城外各处军寨的敌军,提防夏军搅扰我军后阵,可是待夏军发现我军兵临城下之后,银州易守难攻,又如何能够轻易打破?还要看萧节帅麾下那谋士所献之策,是否真能见得奇效。”

    刘锜悠悠念罢,旋即他也绰起手中长枪,并且朝着迎面冲来的那些夏国残兵杀将了过去。。。。。。

    绵延长逾百丈,城墙高约两丈的银川东侧城墙上戎卫的夏军士兵忽然喧哗声大作,他们此时已然望见东方地平线上渐渐有滚滚烟尘升起,又过了片刻,便有群如蚁群般的黑点从烟尘中缓步进行,向着银州城的方向而来。

    人头攒动的兵马中间,有几杆大旗迎着劲风猎猎飘动,上面分别绣着“宋”、“信安军节度使萧唐”、“泸川军节度使刘仲武”等大字,倏忽间,嘹亮的号子声又蓦然响起,铺天盖地的向银州城中守军飘荡过去。

    眼见宋国有大军兵临城下,城楼上霎时间叱令叫喊声不绝于耳。然后萧唐策马踱出军阵,他气定神闲望着眼前那座地势十分险峻的城池,看似并不急于号令麾下部曲立刻进行猛攻。

    兵法有云十则围之,城池攻坚战中,就算攻城一方的主将考量到敌方城池防御体系与周围地势、城中物资储备、攻城的军械工具、攻守双方的士兵数量、敌方城中兵源人口、将帅谋略、双方士气等一切因素,在很多情况下仍旧是攻城的一方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攻破敌方的城池,所以就连兵圣孙武都认为两军攻伐时攻打敌军城池是最下策。萧唐虽然出动数部奇兵扫荡银州治下的各处军寨,但是在大量减少己方伤亡代价,却也能够顺利攻克银州的时机出现之前,他也不会贸贸然选择教麾下儿郎去填命攻陷这座城池。

    何况银州在宋、夏两国连年征战中数度易主,两军主将也早就累积了无数攻守这座城池所能采用的战术经验。而在元丰年间,宋臣徐禧以虽然处于明堂川与无定河交汇处,却不如宋夏东线交界处另一个去处马湖峪险要,是以向当时的宋神宗谏言索性放弃了拓边银州而另筑永乐城(然而当时老、小种经略相公的族叔种谔却极力反对,并且力主在银州城继续布置城防工事)随后却落得导致兵败身死,之后重新占据银州的夏军守将,想必也能通过先前无数次战例,来洞悉宋军攻打此处时所能够采取的所有攻城战术。

    萧唐眺望早已经过夏军重新修葺的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