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医郎中倒也来的及时,牛皋立刻跳将下马来,卸了甲又扯开身上的衣袍,露出半身黑黝黝的筋肉,身上早已是汗血淋漓。还没等郎中发话,牛皋便已大咧咧的盘膝坐在了地上,并直起肩处血肉模糊的臂膀,叫郎中在此为他拔去箭头,包扎伤口,嘴上还咧笑道:“区区小伤,打甚鸟紧?哥哥来得也快,便是再迟些,俺还能多杀些夏贼耍耍!”
此时姚平仲与统领军健戎卫坞壁的那个汉子也驾马奔至萧唐身前,牛皋见了那汉子,又出言赞道道:“你倒也带种,百来骑也敢出率骑冲出来与我等并肩子厮杀,看来也是条好汉!”
萧唐与在场的心腹将官就见那汉子生得头圆背厚,眉宇间气清神隽、奕奕精神,他头裹青纱巾,八尺有余的凛凛身躯上披挂的是纻丝袍与半身满是血污的铁铠,而那汉子眼见牛皋席地而坐,打着赤膊露出半身黑黝筋肉拔箭包扎兀自面不改色,也不由暗赞了一声。旋即那汉子瞧萧唐似是这支宋军的主帅,他立刻滚鞍下马,纳拜说道“若无众位相公相救时,小人与坞壁中的兄弟只怕是凶多吉少,泼天也是的救命大恩,小人铭感五内!”
而萧唐眼见这汉子却不似是禁军官将,而又听牛皋赞说他只率百来骑便敢突袭闯阵策应,无论武艺胆识也的确都是豪杰之辈,心中也起了结交之心,便出言问道:“瞧这位壮士也不似是行伍军将,不知如何称呼?”
那汉子立刻又拜道:“不敢劳烦这位相公动问,小人祖贯宁州彭原人士,后徙居巩州,姓李,名孝忠,因家中有些薄财好结纳关西豪杰,蒙义友抬举,但呼小人做游侠儿李孝忠。因夏贼犯边,小人也是保毅寨户出身,遂率秦凤路治下两千余民团乡勇助官军拒敌,不想夏贼势大,却被困于此处,幸得诸位将军驰援及时,却不敢拜问这位将军高姓大名?”
…
李彦仙,字少严,本名李孝忠。南宋初年名将,宁州彭原人(甘肃宁县),后徙居巩州(今甘肃陇西)。有韬略,善应变,重气节。靖康元年金兵进犯汴京,李彦仙散尽家财,招募兵马勤王,被授予承节郎,率三千壮士增援汴京。后得罪秦桧遭追捕,不得不易名逃匿。金兵占领河东后,李彦仙再度从军。关东陷落。因李彦仙拼命抗敌,只有陕州独存二年之久,使金兵无法长驱直入。此间,李彦仙率陕州城军民大小战斗两百余次,歼敌无数,终因粮尽援绝而失陷。他死后被追赠为彰武节度使,建庙于商州,号曰忠烈。
859章 豪杰投效,靖难军新添猛将()
正史中金军南侵后黄河北部诸路州府沦陷,而率领义军乡勇据城死命抗敌长达两年之久,经历大小二百余战的这位国家英烈,无论现在他李孝忠的名头,还是后来因遭秦桧发官司追捕(虽然说究其因由,却是因李孝忠先行上书弹劾另一位抗金英雄李纲乃是一介书生,不知用兵)而易做李彦仙的名头,萧唐倒也都十分清楚。
祸乱朝纲的奸佞未必都是蛇鼠一窝,彼此形成国贼同盟而义气手拉这手干缺德事,而国家面临厄难而同仇敌忾的抗金名臣猛将之间的关系也未必都十分和睦。虽然崇武好义的李孝忠对李纲的态度而言,确实也是他看走了眼,可是从李孝忠一生英武,为国赴难的事迹来看,他也当之无愧的可称为刚猛不屈的英烈人物,是以萧唐也顿生敬重之心,立刻驱步向前将李孝忠扶起身来,并说道:“我姓萧名唐,奉朝廷差遣至边庭征讨夏贼,如今敌军攻破萧关,我率部曲正要夺回关隘,再西进河湟。”
李孝忠闻言蓦的面露惊喜之色,他立刻道:“这位相公莫非便是人称道上豪杰赞为任侠,河北呼保义,昔年还行伍中被唤作面涅郎君的萧唐萧任侠么?”
听李孝忠如此说罢,此时也策马踱至萧唐左近处的花荣、许贯忠、萧嘉穗等兄弟也都相视一笑,牛皋更是大嘴一咧,乐道:“我家哥哥不是萧任侠还能是哪个?哥哥天下闻名,道上好汉听闻了名头也都是一般模样。”
李孝忠听罢又喜道:“都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小人虽世居西陲,可是最喜结纳江湖好汉,是以久闻道上的义友言及萧任侠千里送遗女,长街杀恶贼而快意恩仇,活得快当,且又仗义疏财、扶危济困,是个教天下好汉敬服的奇男子!天幸使令小弟得遇任侠,还蒙诸位相公及时来救,正是大难过后,盼得福缘!”
萧唐听李孝忠虽然率领一拨义勇在此抵抗夏军,而言行举止间草莽气也弄,随后又听李孝忠说及,他不但平素好结交豪侠,闲来走马骑射,打熬武艺,由于世居甘陇雍凉之地,也常好率些亲随北游察觑山川形势,纵观夏人党项诸部游牧纵牧,有时或是因有夏人入境寇钞,或是在边境宋夏游民百姓间起了纷争,李孝忠还要趁机率众和夏人部落常好争斗,抢些良马回来。
看来这李孝忠的家世出身与自己麾下的兄弟九纹龙史进倒有些类似,只不过两人虽然都是游侠气性,好打熬武艺、结交好汉,可是史进寻人较量枪棒,或召集乡勇拴束衣甲、整顿刀马去提防贼寇,而这李孝忠却是借着甘陇地界与夏境邻近的缘故,闲来无事便去边境寻夏人游牧真刀真枪的磨砺本领
由于西北面宋和西夏战事不断,以大宋军制“互争诸州之镇兵,以分给役使,日厢军选自户籍或应募,使之团结训练,以为在所防守,则曰乡兵又有蕃兵”,似李孝忠这等虽无禁军官身,却统领一拨乡勇抵御夏军的部队在西北地界也甚是常见,各路乡兵名目很多,编制亦不统一,或按指挥、都,或按甲、队,或按都保、大保、保的序列编成。因李孝忠也是本地大户出身,习其川原、识其形势,加上他武艺娴熟也好研习兵法,是以麾下统领的两千五百多名乡勇在附近几路军州也颇有名头。只是李孝忠又对萧唐言及此番夏军来得突然,镇戎军治下官军守备不足,更是难以抵挡。若非李孝忠洞察得战局形势不对,立刻率所部乡勇及时退至坞壁之内死守,恐怕半月前便已被夏军四处拦截,被杀得个全军覆灭了。
待李孝忠大致向萧唐说过自夏军攻破萧关后镇戎军治下的战局之后,王进策马向前说道:“节帅,如今既然已暂时打退入境劫掠的夏贼,我军部曲也须整顿将歇,以图夺回萧关险隘。”
萧唐缓缓点了点头,并且悠悠念道:“是啊毕竟我军也并非只是解镇戎军治下各处县镇之围而来,虽然暂时打退了夏军兵马,可是如今据守萧关的敌军,此时想必也得知我部人马已至的消息”
※※※※※※※※※※※※※※※※※※※※
李孝忠率乡勇据守的这座坞壁四面用黄土砖包砌筑的夯土城墙略过一丈五的高度,比寻常庄院集镇四面围绕的墙壁都要高出不少,城头上垛口,女墙,马面,以及四面城箭楼都一应俱全。也亏得李孝忠麾下乡勇效命死战,加上此处坞壁防事较为齐备,是以夏军猛攻数日也未曾被打破。
而在坞壁四周,遍地尸骸虽然已被军健乡勇掩埋的掩埋、焚烧的焚烧,可是战火余星四处犹自袅袅升起黑烟。坞壁内许多房舍的砖瓦梁木被用来当做守城时向敌军砸去的滚木擂石,也被拆得七零八落,也更显得十分荒凉。
而坞壁内除了李孝忠麾下的乡勇义军,还有近千名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宋民百姓。眼见宋军大队人马杀至,将那些如狼似虎的夏国兵卒尽数驱散,这些百姓欢呼雀跃,向萧唐所部官军顶礼膜拜的有之,跪地默念菩萨神明保佑的有之,虽然捡回条命来,却想起被夏军杀害的亲人挚友而嚎哭咒骂的有之虽然只有稀稀落落千余的百姓,各种声音汇合在一处一时间竟也似汹涌狂涛、万马齐鸣,在坞壁之中回荡着。
至于夏军攻打坞壁之时,那些从周遭县镇村寨掳掠而来,并被押到前阵填命的宋民百姓李孝忠也向萧唐直言当时只得壮士解腕、大局要紧,否则若是因一时的妇人之仁,不止是城外那些已落入夏军手中的黎明,恐怕坞壁内三千多条性命此时也早已被杀戮得尽。李孝忠说到这里时,不由得又是血灌瞳仁、咬牙切齿,直恨不得立刻领兵出去寻夏军厮杀泄愤。
萧唐一面出言宽慰李孝忠,一面吩咐麾下部曲在坞壁外结寨扎营,又派出轻骑斥候在四面山道哨探戒备,其余马军将士卸了辔头鞍鞯,替自己的战马刷毛活血。而军中伙夫生灶做饭,坞壁虽然驻守的人口有限,可是肉食储备倒也算丰足,另有百姓向萧唐麾下部曲军卒献上做好的臊子面、羊肉泡馍、杂碎汤等各式本地特色美食,份额有限,也都先教牛皋、姚平仲麾下最先驰援坞壁的轻骑军健饱食一顿,吃得也极为香甜。
而在坞壁内的正堂之中,李孝忠又向萧唐请命说道自己熟识周遭地势地形,也与夏军厮杀时日甚久,必能在萧唐麾下当得大用,而萧唐略作沉吟后,又对李孝忠说道:“孝忠兄弟,我看你是一条磊落勇武、不避刀剑的凛凛汉子,你做为保毅寨户却无官身,我有心招募你与麾下儿郎暂时于我帐前听命,待为国家立些战功时。便参你在军中谋个官身,不止你意下如何?”
860章 重夺萧关, 李孝忠的计划()
按说以李孝忠精熟与武艺与带兵的本领,在战事频繁,正是军中正是用人之际的西北边庭要靠本事争个官身并非是甚么难事,可是他之所以在有强寇入侵时才肯率义勇为国效力,而并没有投军入伍也是因为他平素喜结交江湖豪杰,有游侠气,若是投身行伍反倒要受诸多限制,是以虽说他肯散家财、募兵马、报国家,可是非国逢战事时他也依旧乐于在甘陕做得个豪侠大户。
可是这次却是在江湖中亦然闻名遐迩的萧唐萧任侠诚心相邀,这也使得李孝忠讲也不由动了心,这时在旁牛皋也帮腔说道:“李阿哥,俺敬你也是一条奢遮的好汉,目今咱大宋与夏贼交战,你既有本事正好能搏个做得大事业,何况军中也有许多同生共死的兄弟推心置腹,一并为国家出力,却不快活?”
因牛皋率先统领数百劲骑突袭敌阵,而解了此间坞壁的燃眉之急,李孝忠对他也既是佩服又是感激,他略作思量,便对萧唐拱手说道:“蒙萧任侠抬举,男儿本事自当卖于识货的,能与恁并肩子作战,也算还了愿心!何况若无萧任侠驰援,小弟与一千多弟兄的性命怕是要这于此处,咱们便都将这腔热血便交付于恁,先驱杀夏兵,已报大恩!”
既然决定先与官军一并与夏军厮杀,届时投军与否,李孝忠心想到时也可见机定夺。而此时刘仲武、刘锜、吴玠、姚平仲、萧嘉穗、许贯忠、王进、花荣等行伍统军、下属兄弟先后也都到了正堂之内,待萧唐又向李孝忠一一引荐过在场的一众将官之后,便立即与众将开始筹划根据眼前局面,又当如何夺回萧关的详细策略。
萧唐率先说道:“诸位将军,夏军如今占据萧关,控扼咽喉要地,敌军觊觎关中腹地,萧关门户大开,夏军便能长驱直入,也将会切断西路宋军后勤补给,是以我部兵马在西进前也务必要夺下此处,却不是诸位有何良策?”
目前在军中,论官职差遣与军中权柄仅次于萧唐的刘仲武微微蹙眉,说道:“萧关周围地势虽非绝壁,可却也险峻雄奇。处在那边防御地带上周围瓦亭烽燧地处六盘山东麓边缘,也是萧关周围的重要屏障。夏军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事奇袭攻下萧关,想必军中也必有善于调度筹谋的良将,如今反要重夺回萧关来。。。若要强行攻打,伤亡必然不小。”
一旁姚平仲也点了点头,沉声说道:“萧关以北有夏国韦州静塞军司、西寿保泰军司下辖的兵马,而东路是夏国一直凭仗的横山险地,老、小种经略相公于东部率军与敌军对持,河湟那边集结夏军重兵,刘法将军统领的部曲只怕也是分兵不得。。。。。。目前我部虽新添末将统领的三千兵马,可是二万余人攻打萧关险地,且不知北面夏国何时增兵至此,如何以最小的伤亡夺回关隘,也须从长计议。”
正堂中的一众将官顺着刘仲武、姚平仲的言语各抒己见,诸如引诱敌军出关等计划被提了出来,旋即经过同僚的推敲后又被驳回,萧唐也不插话,只是静静的目视着在场的行伍官将们谋划议论。
现在萧唐虽然管领这支军队的兵权,可是于文韬武略、出谋划策上他的经验比起刘仲武,甚至是姚平仲、吴玠这些西军行伍出身,且久经国战厮杀的边庭官将浅薄一些,饶是许贯忠、萧嘉穗也都是才智过人的智囊谋士,可是前番于银州、石州一带设伏歼灭东部夏军的战役,也是他们在两国交兵规模的战争中初露峥嵘,加上花荣、王进、牛皋等有良将之才的心腹兄弟,萧唐也有意识的想让他们参与到久经战阵的将官各抒己见,计较方略的讨论中。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而在更大规模的战争中迅速提升自己的指挥能力。
毕竟现在萧唐所面对的战争层次,绝非啸聚山林的绿林豪强率领兵马攻打一州一府那般的战争规模可以比拟。
只不过,两军攻伐阳谋胜过阴谋,更多的情况下取得胜机的先决条件,却是具备能够因势利导的客观因素。现实的战争中类似许多演义评书中忽然蹦出个鬼才谋士运筹帷幄、三言两语便能立刻扭转战局的场面极为罕见。现在的情况就是就是夏国兵马占据了萧关要害,而如果没有攻关良法,那么萧唐只得率领麾下兵马强行夺回关隘,哪怕是伤亡必然会十分惨重,但是由于萧关的军事地理位置太过重要,有些明知是要麾下大批儿郎填命的惨烈战事,统军主将也必须毫不犹豫的执行。
却不知夏国军中是何人定下这先引诱西路宋军深入,再以重兵夹击,旋即立刻反向宋军发动反击,以夺下萧关要扼险地的计谋。。。。。。
萧唐心中暗自念道,他又想到前几阵与夏国交锋中所遇到的诸如仁多乙哩、没藏鸠罗等敌军主将,恐怕那些夏军将领比起那个尚未谋面的劲敌而言,无论出谋划策、调度兵马的军事能力也都相距太远。
军议一时间陷入了僵局,饶是许贯忠、萧嘉穗才思机敏,刘仲武、姚平仲、吴玠久经战阵,可是萧关以北便是夏国地界,敌军没有援兵、粮草、补给匮乏的后顾之虞,倘若真的死守不出,在场众将也是一筹莫展。
在这个时候,李孝忠眼见在场众将议论纷纷,他心中立刻想到:如今我在萧任侠帐下行事,还未曾见尺寸之功,也正要争些功劳也要在众位将军与义士面前争口气,自己也有颜面,既然如今萧任侠与这些将军一时无重夺萧关的良策,此时不显出我的本事,又更待何时?
李孝忠心中念罢,立刻站出身来,并向萧唐拱手说道:“萧任。。。萧节帅,虽然在萧关周遭有三大烽燧筑在制高点上,既可遥相呼应,又能俯瞰下方,倚靠山垣甚难攻打,可是小弟熟知周围地势,西山岭边,山谷深处行过数里能通至萧关边两处瓦亭烽燧的后方,虽然山势较为陡峭,可是也能攀爬越过,何况野岭间树木稠密,夏贼想必也不知地势,不设兵具险把守,小弟愿率麾下儿郎攀崖壁绕道到讲后方奇袭先取下萧关边两处烽燧,先折敌军些兵马,也教夏贼首尾不能相顾。”
李孝忠一语方罢,在场众人议论的声音渐缓,也尽把眼向他望去。而萧唐也知萧关并不是独立的关塞,在周围修筑的烽燧城寨也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如果能奇袭攻占周围一两处防御阵地,也有可能走侧翼山麓向萧关发动攻势。
可是就在此时,却有一个声音悠悠响起:“若只是出奇兵走险峰,迂回到敌军后方攻打。。。。。。如此也甚是不妥。”
861章 谋划议定,书生也知兵事?()
李孝忠心说自己熟识地势,如今也正要在萧任侠跟前立番功业,可兴冲冲的他方自说罢却听有人出言质疑,也立刻转头向那人望去。
眼见那人眉清目秀,七尺长短的身材,却头戴乌绉纱抹眉头巾,身穿一领银边鹤氅道服,着双方头青布履,在满是身着衣甲的将官中却是一副书生文士的打扮,李孝忠的面色又是一沉。
李孝忠是西陲豪强出身,生平最教他嗤之以鼻的,便是那些喜好掉书袋的书生,对于那些读圣贤书一心考求功名的文生李孝忠也是眼不见、心不烦,却也尤其厌恶那些出入行伍,对兵法军事之道指指点点的所谓幕僚文士。
本来大宋文尊武贱之风就甚重,虽说先后也曾有范仲淹、韩琦、章楶等在边功上也多有建树的文臣,可是李孝忠更多的却是听闻近些年来每逢战事朝内调拨来的文臣狗屁兵事不懂,却不是白占功劳便是指手画脚。何况朝中文臣掣肘武将,还有一直以来教黑白道中豪杰也甚是敬服的面涅将军狄青,如此名将甚至都因遭朝中文臣猜忌而郁郁而终,是以豪侠气性的李孝忠,更是对干涉兵事的文人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方才听这鸟书生说自己唤作甚么许贯忠?嘁!这干手是提刀杀人,只怕手头大多都不曾沾过血,带兵打仗说些“子曰”、“之乎者也”又有个屁用?萧任侠手底下豢养这个穿白衣的书生,不去吟诗诵经,弄些风花雪月的道道,颠倒着却来寻老子的晦气!
虽然许贯忠与萧嘉穗都是追随萧唐时日甚久的心腹谋士,可是萧嘉穗气性豪爽,也是个膂力过人、武艺精熟的凛凛汉子,言行举止间的气度也更似是个豪义侠士,而许贯忠相貌气质儒雅隽秀,一副浊世翩翩佳公子的模样,在一众行伍将官之中确实也甚是显眼。而许贯忠眼见李孝忠面色有异,便立刻说道:“李壮士,你说夏贼想必不知地形,可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几座烽燧营寨遥相呼应,倘若被夏贼发现在岭后有破绽而派兵防备,壮士率义勇攀爬险峻山壁,只顾向上爬去,手脚都闲不得,倘若壁崖上敌军打下大小石块、短弩弓箭,壮士又当如何?
何况如今我军不知萧关与周遭烽燧营寨有多少敌军把守,壮士如今麾下尚存一千多名乡勇,便是从山岭后杀入寨中,孤军却反要被夏军重重包围,届时又如之奈何?饶是我军另调遣大批军健随壮士攀崖壁绕道攻打营寨,一来不知敌军是否早有防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