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骑之虎啸狼骑-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位大商贾要来咱这,商量开钱庄分号的事儿呢。这可耽误不得。嘿嘿,大哥,今天我就别练了吧?”周孝贤拉着天赐的胳膊,一双桃花眼眨呀眨的,要多萌有多萌。这要是换了春娘,早就点头答应了。可惜天赐实在是太了解小贤了,他再萌天赐也不吃那套。俩人打小一个炕上睡,牛天赐对他这一套早就免疫了。

    “负重跑,十圈。多说一句再加十圈。”

    “好好,就十圈。大哥你真心狠,我还长身体呢,不能累着。”周孝贤嘟囔着两手各拎着一百斤的石锁,围着广场跑起来。周孝贤虽然懒点,但毕竟已经达到神龙诀二重境界,这点分量对他来说还是可以承受的。

    哥俩练功完毕,向着书院旁边的一溜宽敞的大院走去。这并排的几所大院子有天赐家的,有周如海家的,还有袁崇和苗有道的。最边上的是万通家。苗有道也是周如海的弟子,当袁崇告诉他恩师在卧牛书院的消息后,苗有道立刻把自己的儿子苗青送到书院。而且还在书院旁盖了宅子,和恩师比邻而居。

    除了这几家之外,不远处那一排排整齐的二层青砖小楼,是书院里先生们的住所。外人哪里知道,卧牛镇居然住着一位国子监的博士,两位县令,还有一大帮国子监和太学的博士、教授。当年这些人的品级可是不低,要是比起来,袁崇和苗有道是这些人当中品级最低的。好在还有万通这个草民垫底,袁崇和苗有道才不至于太尴尬。

    春娘站在自己门口,笑眯眯的看着俩儿子回来。这么些年过去了,牛大壮和春娘一直没有第二个孩子。所以,天赐成了两口子眼里的宝贝。连带着周孝贤也沾了光,被春娘当成自己儿子一样看待。

    如今牛家可是大户人家,春娘保养得很好。以前舍不得穿戴的她,现在也穿上了合体的绸缎衣裳,带上了几样首饰。这一来当家主妇的做派立刻显现出来。这几年家里也陆续买了一些官府发卖的丫鬟仆人,可是春娘还是习惯亲自照顾大壮爷俩的饮食起居。这不,一见俩儿子回来了,春娘立刻走下台阶,给俩孩子擦汗。天赐大了有些不好意思,可是周孝贤却没那个自觉,赖在春娘怀里告状。说大哥不知道心疼弟弟,每天折腾他。他是如何如何悲惨,只有吃了娘亲手做的饭菜才能解除痛苦。

    儿子是心头肉,春娘对俩孩子都是打心眼儿里疼。况且这也是娘仨之间每天必做的亲子活动。春娘被俩儿子搀着走进家里,听着哥俩你一句我一句的逗嘴,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周如海已经坐在正位上,牛大壮在他右手边帮他端水布菜。两年前,王氏老太太因病去逝了,牛大壮两口子给老太太办了隆重的葬礼。现在牛家只有一位老人就是周如海。

    老周如今的日子过的赛过神仙。整个卧牛镇以他为尊,那是跺跺脚都要颤三颤的人物。他家就祖孙俩,又和天赐一家亲厚,所以两家人和成一家,周如海这才真正享受到了儿孙绕膝下的幸福。

    天赐和小贤规规矩矩的拜见周如海。在家里就没那么正式了,俩孩子都管周如海叫祖父,这样更显得像一家人。

    “天赐呀,如今你已经毕业。你的那些同年,进学的进学,为官的为官。我想听听你的想法。”周如海放下筷子对天赐说。

    “祖父,天赐还小,为官从政还早。况且如今大燕朝堂混乱,百姓苦不堪言,乱象已现。我那些同年每次来信都是一腔郁闷,都有壮志难酬的感叹。祖父,我觉得还是应该立足眼前,静观其变为好。”

    周如海赞许的点点头说:“你说的不错,朝局的确如你所说的一样,乱相已现啊。也只有这苍山县和阜陵县还算是安定。这卧牛镇更是如世外桃源一般。一定要保住这块净土。你去告诉你师尊,今后赋税多用银钱缴纳,广设仓廪贮备粮食和日常用品,以不变应万变。老夫昨日一算,大燕怕是要有一场大灾啦。唉。”

    “祖父放心,我一定告诉师尊还有苗伯父。让他们再和附近几县沟通一下,一起采用祖父的办法做好防灾准备。”

    周如海点点头,放心的继续吃饭。

    春娘摸着天赐的头说:“儿呀,今天你去见县尊以后,记得把媛儿接来咱家住。好几天没见了,娘想她了。还有路过锦云绣庄的时候,记得把娘准备的野味给你楚姨送去。从县城回来的时候娘在绣庄等你们,顺便给媛儿试试做好的衣裳。你楚姨的手艺放在京城都是拔尖的。娘选的料子颜色也好,跟媛儿的肤色最配了。记住啦,千万别忘了呀。”

    “记住啦,娘,我都记住了,我大哥肯定也记住啦。娘,您啥时候也给我上上心呀。我哥有袁姐姐,我可还一个人呢。您可不能厚此薄彼。”周孝贤抱着饭碗靠着春娘来回的蹭。

    “哎呀,娘怎么会忘记小贤呢?不过你还小不着急的。我家小贤这模样,必须得找个般配的好人家的女子。娘可不能委屈了我家小贤。”

    “嘻嘻,娘还是您疼我。谢谢娘。”

    “小贤,都多大了。还跟咱娘撒娇,就你这样还找媳妇呀。我看给你找个奶妈比较合适。”天赐说完顺势敲了周孝贤的脑袋一下。

    “娘,大哥欺负我,您帮我打他。”

    春娘笑着在俩儿子之间左右逢源。俩孩子都是她的心头肉,又都那么出色,她才舍不得打呢。周如海和牛大壮爷俩看着这娘仨逗趣,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他们都希望这舒心的好日子永远过下去才好。

    天赐自己套好马车,把小贤扔进车里,冲爹娘和祖父挥挥手,自己赶着马车去苍山县城。家里不是没有赶车的佣人,这是书院的规矩,凡事必须亲力亲为。这个规矩书院弟子全都严格遵守,一丝不苟,即便离开书院,书院弟子也始终自觉遵守这个规矩。

    每月六次,这是天赐和袁崇定好的。一是看望师尊一家。二是向师尊求教。三是协助师尊处理政务。袁崇说得好,一定要知行合一。想要成为未来的栋梁之才,除了读书之外,还要从基层做起。熟悉朝廷政务的流程,熟悉民生百态,懂得各业规矩。将来为官才能有的放矢,不胡乱发号施令。

    平整的大街上,人来人往。路面上的花瓣依然还在,不是人们懒,而是书院的老先生们不让清扫。老先生们说就喜欢这脚踏粉雪的意境。一路上行人和买卖家热情的和牛天赐打招呼,大家心里都明白,没有牛天赐就没有这卧牛镇。天赐虽小,但在大家心中却是卧牛镇的灵魂人物。

    卧牛镇买卖作坊不少,各行各业种类齐全。唯独没有青楼和赌坊这两样生意。这既是牛天赐的主意,也是书院先生们的意愿。卧牛镇人文之地,岂能容纳那些肮脏的勾当,所以,在卧牛镇是没有青楼和赌坊的。就算有暗中干这两个营生的人,也早就被驱逐出去了。

    万通钱庄还是那般热闹,天赐的马车刚一停稳,万通就跑过来,他比从前更胖了,但那身手依然利索。

    “哎呦,我的小爷,你可算是来啦。我这等的都火上房了。”万通一边说一边把周孝贤从马车上抱下来。

    “贤侄,你是要去见县尊吗?把这个送给县尊,这可是湖州的文房四宝,县尊想了有阵子了。贤侄,我们这就去商议开分号的事,等你回来再和你说结果。”

    “万叔,您和小贤就商议着办,您办事我放心。我先去绣庄找楚姨。”

    “好好,你先忙。”万通夹着周孝贤跑进钱庄。这俩人办事,天赐还是很放心的。周孝贤办正事的时候就像换了个人一样。可谓算计的面面俱到,谈判的手法也很老道。这种协商都是周孝贤和万通相互配合,一个唱红一个唱白,无往而不利。这一对老少组合,就是牛天赐手中的如意钱耙子,用着顺手,使着放心。

    “楚姨我来了,我娘让我给您送来这些野味。”牛天赐拿着大包的东西走进锦云绣庄。

第二十章 师徒定策() 
三人进入书房坐下,牛天赐先是向袁崇问安,随后又问师母是否康健。袁崇特别讲究礼仪,所以牛天赐每次见他不管有没有急事,都要首先问安。直到这一套程序做完,天赐才开始说正题。

    “师尊,弟子见您愁眉不展,是在为赋税加重的事情心忧吗?”

    “天赐,为师正是为这件事烦恼。想必正清也告诉你了,难呐。春种秋收也是要按照规律来的。秋收还早,农人刚刚播种,哪里来的秋粮赋税可缴?此时催逼不是从百姓口中夺粮,从黎民袋中抢钱嘛?真不知朝中那些大人们是怎么想的。放着平戎草原和远东州当地的赋税不用,放着百战雄师不派。非要从中央地区调拨钱粮,派遣军队。如此舍近求远,劳师远征,焉能不败。为师思虑许久,也没想出好办法来。”袁崇有些恼火的喝着茶水。在自己的弟子和心腹面前,袁崇总算可以发发牢骚了。

    “师尊,师祖让我告诉您,要您赋税多用银钱缴纳,广设仓廪贮备粮食和日常用品,以不变应万变。师祖还说大燕恐怕要有一场大灾,要师尊和苗师伯早做准备。最好再和周围几县的县令沟通一下,联合做好防灾准备。”

    “什么?你师祖又有神算啦。你确定你师祖说会有大灾?”袁崇焦急的握着天赐的手问。袁崇知道,恩师的神算很准,恩师算出有大灾,那就有七八成的可能。事关百姓生死大事,宁肯信其有、不能当其无。早做防范不会出差错的。

    “可是,县里的府库也不充盈。就算用银钱缴纳,也还差的很多呀?正清,你有何良策?”

    于县丞摊开两手苦笑着摇摇头,他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袁崇转头看着天赐。

    “师尊,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师尊万万不可向百姓摊派赋税。如果按照朝廷的意思办理此事,百姓积怨不说。师尊的一世清名也会毁于一旦。以弟子之见,不如先行借贷。等到秋税收上来之后,还他便是。”

    “可是就算搬空府库,再加上找满城富户借,也凑不出这么大一笔税银啊?”

    “师尊是当局者迷,苍山县凑不出这笔银子。弟子却知道有一个地方存着大把的银子。”

    “在哪里?”袁崇和于正清一起发问。

    “万通钱庄。”天赐自信的说出这四个字。

    袁崇的眼睛亮了:“哈哈哈,果然是当局者迷。怎么把这个聚宝盆给忘了呢?不过天赐呀,官府和民间钱庄借贷,具体应该怎么操作呢?”

    “很简单,师尊只需向钱庄提供借贷的准确数量。再由师尊出具官文,说明以秋税为抵押即可。卧牛镇万通钱庄总号就会开具密押本票。师尊就可以派人持此本票,到冀州府城万通钱庄分号,提取现银交纳赋税。”

    “此法甚妙,既方便,又省去了押送钱粮的危险和靡费。正清以为如何?”袁崇笑着问于县丞。

    “此法甚好,县尊我们就按天赐说的办吧。嗯,以卑职之见,不如多借一些,春耕时节各处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府库里的那些肯定不够用。再说按照天赐说的,我们还得多建仓廪,收购粮食和其他日用物资,这没钱可不行啊。”于县丞必将是管这些事的,想的也比较细。

    “天赐这样可以吗?还有你苗师伯那里也可以这么办吗?”

    “可以,一次借贷两下使用,不妨碍的。只是还贷的时候要收些利息。肃州也有分号,苗师伯可以派人到卧牛镇总号开具本票,到肃州提现银,方便得很。”

    “这是应该的,料也无妨。这件事就这么办。”袁县令一锤定音,于县丞终于松了口气。话说这万通钱庄也有他们俩的份子在里面,当然不会忘记自家的收益。

    难题解决了,又解决的这么圆满,没扰民也没影响春耕。袁崇一脸轻松和天赐聊了起来。

    “师尊,弟子这次来,是想把师母和妹妹接到卧牛镇住几天。弟子进城的时候,看到街上的情况,觉得人心不稳。所以弟子自作主张想让师母和妹妹住到卧牛镇去,大家也有个照应。师尊也可以安心操持政务。不知师尊意下如何?”

    “你想的周到。即便你不说,为师也是这么打算的。值此多事之秋,理应先把家人安顿好。只是卧牛镇富甲一方,难免会招来歹人的觊觎。不知天赐你有何良策?”

    “按照朝廷规制,郡兵是不可以为一个城镇担任守卫任务的。弟子想从肃州招募一些解甲归田的老兵,带领和训练卧牛镇青壮,并组成团练。其职责是协助官府维持地方安定,必要时可参与救灾、缉盗和剿匪的行动。如果师尊觉得可行,可在本县全面推广这个做法,村设小队,镇设一团。忙时务农,闲时操练。平时维持本村平安,必要时各团集中在一起,统一归师尊调遣。这样一来免得遇事临时抓伕,不好用还麻烦。若是师尊首肯,还要麻烦师尊在刺史大人和守将大人那里登记报备,也好解决兵械弓弩等问题。”

    大燕尚武,允许民间拥有非制式武器。也就是说经报备批准后,你可以自己打制刀枪盾牌和弓箭非制式武器。但是绝对不可以拥有制式军械。即使对自己打制的兵器也有严格的限制规定。比如,刀不可百炼,长不过五尺,也就是一米左右。长枪不过丈二,也就是枪的长度不可超过两米。弓不过两石,也就是自制的弓推动力不能超过一百斤。还有就是对甲胄的限制。除勋贵之外,普通百姓不可以拥有铁质甲胄。归田老兵有功勋者可以拥有皮甲,但平时不能穿戴,只有在帝国重大纪念日和帝**队打了胜仗时才可以穿。总之种种限制有很多。

    组建团练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大燕开国之初,在十二边州就施行过组建团练的政策。其目的一是做为各军后备;二是当时像肃州、幽州、沧州、青州、金州、云州等等这些州府都是边疆地带,随时会遭受北戎狼骑的骚扰。为了使百姓少受损失,受到攻击的时候能够支撑到大军前来援救,这才同意各地组建团练自保。而且那时候组建团练限制不多,甚至可以拥有制式军械。其成员也多是由百战余生的伤残老兵和青壮组成。再加上长期和北戎狼骑厮杀,这些团练的战斗力还是不低的。等到大燕平灭北戎,将平戎大草原全部收入囊中之后,大燕国境拓展几万里之遥。十二边州也成了内地,团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即使有个别地方还有团练的存在,大燕官方也是各种限制。逐渐的团练就被取消了。不过这个制度没有被废止,也就是说如有需要,依然可以重新组建团练。

    牛天赐早就想给卧牛镇训练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用以自保。他是想自己终究会离开卧牛镇发展,但是卧牛镇这块根本要地一定要保住。没有一只战力强大、忠诚可靠的队伍是不行的。但是大燕对民间组建团练限制颇多,没有官府的支持等同于造反之罪。所以,燕辉只好以给书院招募武师护院的名义,私下招募了一些老兵。天赐一直想有个机会把这件事确定下来,没想到这次刚好有了机会,他怎能放过。

    “县尊,天赐说的有理呀。咱们都知道大灾之年若是救助不力,必会有大乱。这种情况也不是没出现过,我们早做准备丝毫不为过。须知居安思危呀,还请县尊三思。”于县丞是坚定的站在牛天赐一边的,牛天赐的想法他能猜出一二。况且卧牛镇也是他的家,把自己家保护好总是不会错的。

    其实袁崇和他们想的一样,别看他为官清正,一心为民。但是家国天下这个顺序还是弄的清楚的。没有家哪来的国,没有国何谈天下。家不稳、国难安,家才是根本呀。他相信牛天赐绝对不会窝在卧牛镇一辈子。恩师曾经私下里跟他说过,天赐将来绝对是一方豪杰,贵不可言。他是天赐的老师,怎能不替爱徒考虑。

    袁崇拍拍天赐的肩膀说:“此事为师去办理相关报备事宜,你做好准备就好。天赐,为师知你胸怀大志。这些年在你师祖和为师的教导下,你也算学业有成,是该好好历练历练了。但是,不管你将来成就如何,一定要记住你师祖和为师的话。得民心者得天下,时刻要把百姓放在心中。你心志坚定,以前为师见你年纪尚小,有些话不好对你说。这些年你的言行为师看在眼中,为师甚慰。今日为师再跟你说一句话你要牢牢记住。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只要心怀百姓,只要是做利国利民的好事,采用何种手段不要太计较。你明白了吗?”

    牛天赐当然明白,他可是活了两辈子的人,哪能不明白。师尊这是在告诉他,今后要学会审时度势,以阳谋对阳谋,以阴谋对阴谋。只要目标正确,具体怎么做可以灵活处置。为师者把话说到这里,已经是仁至义尽了。天赐心中无限感动,拜倒在师尊面前眼含热泪说到:“弟子铭记师尊教诲,拜谢师尊教导之恩。师尊今日的教诲,弟子今生不忘。”袁崇也满意的扶起天赐,不住的点头,怎么看天赐怎么喜欢。

    “你去见见你师母和媛儿吧。告诉他们收拾一下,就去卧牛镇家里住。为师还要和正清商量一下具体做法,钱庄那边你代为师知会万通一声,让他也好有个准备。好啦,你去吧。”

    “师尊,等弟子把师母和妹妹安顿好就来县城帮师尊。师母和妹妹不在,您又该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了。弟子在您身边也好照顾您的起居。”

    袁崇笑了,多日来他从没笑的这么开心过。从天赐的话里他感受到了一个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一个晚辈对长辈的依恋和关心。袁崇很满足,很高兴。

    “别着急回来。有为师和你于叔在,县里一时不会有事。对了,回去后和你师祖商议一下。从书院学子中选些精通算学和律法的和你一起来,我有用。再从武师中选出十余人来,用以加强各府库的守备。再告诉你爹,要他准备好盖仓廪的地方。地方要大,另外让他准备好人手,免得到时忙不过来。”

    “早就准备好了。山神庙后面那块地一直空着,就在那建。”

    “不错,就在那里建。正清,这件事你和牛亭长一起办。”

    “正清遵命。”

    “于叔,让婶子和弟弟们跟我一起走吧,路上也有个照应。”天赐对于县丞建议。

    “嗯,你婶子他们回娘家去了,明天我就让他们直接去卧牛镇。唉,想想还是卧牛镇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