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苍茫-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换装束,旗帜,强抢货品,留货不留人,货物出手后,所有船员一成半收益,船头半成收益。保留军籍。”赵烈不耐各个解释,干脆的全盘提出。“有退出的吗。”

    一众船头先是惊诧,好嘛,更换旗帜,装束,这不就成了海盗了吗,嗯,还杀人灭口,靠,真毒辣啊,大人今年才十六啊,真真的面嫩心黑啊。

    等等,船员一成半收益,船头半成收益,嘶,好几个人擦了擦口水,还保留军籍。这,这傻子才退出呢,在水师一年只有八个月的饷银,不是海上零星还有点进项,日子都没法过了。这是军伍合理合法的抢劫,倭国就是敌国,万历征朝鲜不就是征倭寇吗。何况又是什么事不还有赵大人顶着嘛。

    “谨遵大人号令,”几人异口同声回应。

    “回去通告船员,阵亡的,抚恤二百两白银,重伤致残二百两白银,重伤一百两白银。”赵烈放下最后的底牌。“船头死伤五百两白银。”

    几人也果然被压弯了腰,重重叩头,“多谢大人体恤,多谢大人。”各个激动异常,这是关系到自己每个人的利益,战场上枪炮无眼,谁敢说自己没有走背字的那一天。

    “今次开拔,与家人、亲戚不可漏一点口风。违令者斩。”赵烈厉声言道,眼睛挨个审视几人,几人立时感到一股冷意铺面而来,赵烈凌厉的眼神,身后亲随冰冷的面孔,表明这不只是威胁,作为指挥使大人的公子对于他们来讲就是天一般的存在,要他们的性命那真是太轻而易举了。

    “遵令。”几人恭恭敬敬的应答。

    “今日起,各位称为船长,记住,我们还是明军。不是海盗,我们是为国惩罚不臣。”赵烈最后强调。动机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任何事都要有正义的理由。

    “是,我等为国惩罚不臣。”几人轰然回应。仿佛真的是为国讨伐不臣般的正气昂然。

    接下来,赵烈又吩咐多备辎重,多备帆索。计议三日后出发。第一次会议圆满结束。

    赵烈又马不停蹄的回转府内,只见府内人等正忙忙碌碌,整理库房,装运陈粮,清洗旧衣物,一副繁忙景象。

    进得大厅,只见赵秦氏正歪在躺椅上休息,旁边贴身大丫鬟紫玲正在扇着扇子。

    赵烈有点心痛,这番劳累都是自己引来的,却让老妈劳心劳力,却是自己的不该,毕竟赵秦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这在古代已是高龄了,上前问候:

    “母亲大人多多操劳,孩儿给您请安了。”

    赵秦氏笑笑,“没事,看着辽民凄苦至此,心中发堵,自家做些事情,心中安稳,多救些人为你们父子多求些福源。”

    赵烈欲言又止,赵秦氏笑着点了一下赵烈,“又有事吧,这半年来,就是你事多,说吧,”

    “母亲,我从一个勘验师傅那里拿到山东铁矿、铜矿等矿址,接下来,生铁、黄铜孩儿有大用,母亲能否差遣些得力家仆打探确实。”赵烈实在是苦于人手短缺,只能向老妈求援。

    “哦,地点属实。”老妈略有疑问。古代探矿不易,走了眼的是常事。

    “属实,各个地点都有村民发现矿石,只不过以往无人找准矿脉。”开玩笑,都是后世大矿,虽说现今是人力开掘,只能利用浅层矿石,不过这也够自己前期使用了。

    “这事麻烦,朝廷施行矿禁,只能和当地仕绅合股,”赵秦氏毕竟是独掌家中财权,经多见广,一语点到要害。

    “这都好说,在他们看重的是发卖矿石的收益,我家要的是铁和铜。”今后,鸟铳、大炮都是消耗铜铁的大户,自己手中没有来源,只靠收购闽铁、广铁、苏钢,空耗银两,一旦两地有失,来源断绝,就是大祸。

    赵秦氏略一思索,也就点头同意,今次辽民之灾让她产生极大的不安,登莱只在辽东对岸,海面不过几百里,顺风一日余可达,登莱已是前沿,自家立足水师军将,赵秦氏深知一次大败就是灾难,一切以加强自家实力为先。只要自家官位、军力在手,今日散去的浮财日后自归。

    赵烈留下了铜铁矿的几处地点,又帮赵秦氏松松筋骨。伺候的老妈眉开眼笑。

    赵秦氏一高兴,就提到赵烈的婚事,“烈儿,你大舅前日来信,言道,文登县县令有一嫡女,年方二八,知书达理,容貌秀美。。。”

    “母亲,海船备料甚急,我也是抽空前来,此事不急,带我回来后商议。”赵烈急忙打岔,狼狈逃窜。

    赵秦氏哭笑不得,赵猛因有疾在身,多次姻缘不易,门当户对的嫌弃,愿意的赵家又不愿委屈,所以蹉跎至今,二儿也十六了,也到了年龄,不过,只要一提此事,赵烈就打岔溜号,直令赵秦氏无奈。

    赵烈也是无语,自己在这个时代才十六周岁,十七毛岁,相信自己的妻子只会比自己小,来至后世的赵烈说什么也接受不了自己和一个未成年的少女的婚姻,实在是太邪恶了。

    下午申时初,水师营寨响起三声号炮,赵烈急忙披挂,与一众亲随来到营寨,只见福山号正在慢慢靠港,身后几艘海沧,苍山船也缓缓进港,码头上,指挥同知秦祚、佥事李洋、各个船头,官署各级司吏一众人等都来到恭迎指挥赵大人得胜归来。

    当赵海明刚一踏上码头,众人跪拜同声:“我等属下恭贺赵大人杀奴得胜而归,大涨我威海水师军威,令建奴闻风丧胆。”

    赵海明右手抚胸,大喝:“大明万胜。”

    众人回应,一时码头上,船上四处都是高亢的大明万胜之声。人人明白此次大胜,大家都有好处,升官的升官,发财的发财。

    赵海明伸手虚扶:“请起,都请起来。”看看赵烈,捻须而笑,心知肚明此次大捷赵烈才是首功,不过,也只有自己居功才不会让人把大功冒夺了,否则的话一个小小的百户算得了什么,被人冒领军功乃是平常事,如果没有被夺占军功才是咄咄怪事。

    “今次大捷,全赖一众官兵临阵奋勇杀奴,全赖后方诸将供应粮秣,此大功乃是我等威海水师上下一心搏杀来的,我赵海明在此多谢各位。”赵海明深施一礼,究竟军伍,深知战阵争锋,属下归心的紧要,分薄功劳也是一大学问,赵海明深蕴此道。

    果然,众人全部感激的又一番跪拜。赵海明一一扶起,好言激励。赵烈一边旁观,叹服老爹手腕娴熟,游刃有余,自己是大有收获。

    赵海明同几位大人回到官衙会商,晚饭各级官员就在水师官署会餐,毕竟封赏没有下来,不好到威海卫中的酒楼庆贺,各船水手也是加餐庆贺,一时水师大营欢声雷动。

    酒宴到了亥时中才结束,赵海明在众人的攻势中,虽有赵烈助阵,也是酩酊大醉,赵烈也有个八分醉,父子二人在一众亲随搀扶下回到官邸,赵秦氏又是一阵埋怨,各自收拾休息。

    ps赵烈这两天内牛面目,推荐呢收藏呢。

第二十三章 顺风启航

    第二日清晨卯时初,赵烈照旧起身与众亲随在小校场锤炼武艺,在此乱世赵烈是一刻不敢松懈,这技艺乃是安身立命的本钱,一刻不得荒废。

    当最后,赵烈箭术静心的时候,赵海明来到校场,默默的看着儿子箭箭中靶,欣慰一笑,吩咐一旁的黄汉一句,悄然回返。

    赵烈更衣后,依照赵海明吩咐来到书房,只见赵海明,李明峪正一人一盏香茗谈笑风生。

    赵烈进去一一请安,落座后,赵海明略一示意,李先生用他那温厚的声音介绍一番。

    武之望还算厚道,拨下五千石粮,三万两白银,还有一些布帛接济灾民,不过,今后是没有接济了,登莱支援辽东沿海诸岛几十万军民,也是左支右拙了,实在是有心无力,后续,赵海明、李明峪接洽各级衙门,到手就是四千石杂粮,两万余白银,其他都是漂没了,这还是本应是漂没大户的登莱巡抚没有插手,已经算是最好的结果。

    “父亲大人,造铳、造炮、造船的工匠可是求来?”赵烈最是关心这等人手。

    “烈儿,造铳的匠户为父要了十余户,造炮只有五户,只会造大小弗朗机,至于造船的匠户,实在紧缺,只有两户,还有几个学徒。”赵海明也是尽了全力了,这几日紧忙,连他这指挥都亲自上阵,可想而知,忙碌程度。

    “父亲大人,李先生多辛劳了,”赵烈也不是初哥,大明官场的潜规则是心知肚明,辽饷直接关系到大明生死,还不是照样漂没,贪婪的各个利益集团只会计较此次有多少好处,不会想想今后大明一旦不在,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到最后只会便宜了李自成和满清,后世大明勋贵被抄家斩杀殆尽,也是报应。

    “烈儿,你几时出海,”赵海明最关心的是赵烈的首航,这是舰对舰的搏杀,不过没有办法,赵烈谁得劝言也不听,一定要亲自出海。

    “父亲,孩儿打算后天出征,我相信定会旗开得胜。”赵烈深知父亲的担忧,于是表现的胸有成竹。

    赵海明欲言又止,长叹一声,饮茶不语。

    “父亲,孩儿需要近海的一个岛屿,作为存储辎重,驻扎船舶的基地。最好是常年不冻。”以赵烈现在对黄海的熟悉程度,只有求助赵海明。

    赵海明沉吟片刻,这个地点,登莱北面,东面,水师巡哨频仍,十分不便,“靖海卫东南三四十余里,有大小三岛,大山子岛,二山子岛三山子岛,港深水阔,可泊福船,正是我威海水师的防地,只有附近渔船避风聚集,以威海水师泊地占之,日后渔船避风可驱使其到三山子岛。”

    赵海明轻啜一口茶。“另,靖海卫石岛湾湾阔水深,适合建港造船,与威海卫同属文登营统辖,海边土地贫瘠,想那靖海卫也不能为难我等。”

    赵烈记下两处地点,决定自己实地探询一下。

    接下来几天,船队备足辎重,兵甲,药包。

    天启五年八月二十九日巳时初,多云,微风,福海号、海龙号、海豹号、海狗号、苍龙号、苍云号、苍雨号,升帆启程出发。

    赵海明、赵秦氏没有来码头送行,赵海明是持于自己指挥身份,赵秦氏则是不忍看到赵烈走向危险。赵猛带领赵锋,赵娥来到码头送行,两小又是眼泪汪汪,他们再小,也是知晓大海的风险,恐怕二哥回不来。

    没有出发的仪式,此行严格保密,官兵不许向家人告之去向,也几乎没人前来道别。

    在与赵猛互道珍重,安慰了赵锋、赵娥后,赵烈登上福海号,福海最后起锚,赵烈站在甲板上挥手与兄妹道别,留给赵烈最深的印象是,冷清的码头,孤寂的几个身影,在几个亲人相送下赵烈踏上了未知的航程。

    两日后,赵烈先是到达了石岛湾,经过简略的测量后,确定石岛是一处难得的天然良港,此地东向大海,水深,海湾广阔,适合设立港口,由于地势平坦广阔,更适合建立船坞,这是天赐的建立船厂的好地点。赵烈放下大半心。开头还算顺利。

    三日后,赵烈兴致勃勃的登上大山子岛,在探测了二山子岛,三山子岛,大山子岛,并确定了此岛确实天然良港后,赵烈的心情确实不错,自己的基地终于确定了。

    赵烈带人环岛一周,岛东西长,南北狭,北半部稍平缓,南部山势陡峭,南北皆有合适的港口,最终,赵烈与众船头商议后,定下北部平坦处设港。

    诸事完毕后,赵烈命海狗号、苍雨号返航,回威海向赵海明求援,从威海运来五百辽民,与材料先在岛上建立港口、栈桥以及屋舍,还有护卫的炮台。

    赵烈预估几项建完,岛上也就没有多少平坦的地界了。

    两船返航后,赵烈在岛上停驻一天,第二天卯时初,船队径直驶向东南,赵烈望着渐渐消逝的小岛,看看自家小小的五艘的船队,想想郑芝龙、刘香、李魁奇等人动辄几百艘的船队,只能是长叹一声任重道远啊。

    琉球国至十五世纪初立国以来,仰仗着其沟通东北亚与东南亚,背靠大明这个中央帝国,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天赐良机,大明与日本交恶,两国之间许多的贸易都通过琉球中转,琉球人因此得利丰厚,琉球人每年因中转贸易而产生的巨额利润引来了垂涎的饿狼,琉球国小羸弱,犹如一个童子抱着宝藏,根本是没有能力守护。

    1609年,日本九州萨摩藩藩主岛津家久派遣桦山久高为总大将,战船一百余,武士及足轻三千入侵琉球,击败琉球国战力可怜的军队,掳掠琉球尚宁王及王族成员到萨摩,国库中百年积蓄被萨摩掠夺一空,也使岛津氏与德川氏争夺幕府失败而一空的国库充实起来,从而一举恢复为日本南部强藩。

    萨摩用刀尖逼迫尚宁王签下【掟十五条】,承认萨摩对琉球的实际控制,萨摩独占琉球的对外贸易的赋税。并有驻军权,割让北部奄美群岛与萨摩等等。至此,尚宁王得还。

    不过,还国之后,国内朝政被亲日派掌控,国王再无实权,萨摩藩明暗密探监控琉球诸岛。

    日本人对条目真是世代执着,后世的二十一条至今日始,而萨摩入侵琉球的借口还是和寻找失踪人员一样的烂。

    诸如琉球拖欠日本征朝费用,日本征朝与琉球无关吧,至于琉球水师攻击明朝商人前往日本的船只的借口更是让人瞠目结舌,琉球还要指望明朝与日本的贸易税过活呢好不好,岂能砸自家的饭碗。真是若论无下限,他人对倭人是望尘莫及。

    当然赵烈前往琉球时,并不晓得这其中的许多故事,赵烈前世并不曾详研历史,赵烈只是大约知道日本此时逐步控制琉球,何况他也顾不上许多,抢了再说。

    此时赵烈正与台风做着斗争,本来一路平静的行驶,船队已接近了琉球西北部,这时一股气旋铺面而来,尽管达不到飓风的级别,不过几百吨的小船,在风浪中颠簸,赵烈平生第一次晕船,吐得是昏天黑地,黄汉、余大宝等人也是如此,不过,久经历练的水手们还是有条不紊的走着之字路线,在风浪中穿行。

    好在,此番风暴不是太大,一天后,东海就已是风浪平息,船队又平顺的向东南前行,不一日终于抵达后世伊江岛东部日本通往琉球本岛的航线上。

    ps新人新书不易,望推荐收藏连续打击。

第二十四章 毛利武士

    ps拜求推荐收藏,谢谢。

    山内信正率领两艘海船即将到达伊江岛,两艘海船其实是从明国福建购买的二百余吨的福船。

    山内信正今年四十四岁,毛利家小姓出身,十六岁时就随毛利家重臣毛利秀元出征朝鲜,参加了第一次蔚山之战,击败大明杨镐、麻贵领军的明军。

    此战山内信正手刃三名明军军兵,至此,山内以其忠诚、谨慎从一个下级武士庶出儿子的身份一直到今日毛利家船奉行的位置,并授以两千五百石高。

    要知道关原之战战败后,毛利家封地从百万石削减至三十六万石,还分为长门、周防两国,毛利家原有的三千家臣遣散殆尽,只余数百,毛利家主甚至为了石高的事情同家臣坐下来商谈如何削减石高,这也是大名中少有的窘迫之举,甚至在大名中传为笑谈,在这种情况下山内信正还能保有两千五百石石高已是大不易,也体现了其在家主毛利秀就心目中的地位。

    关原之战后,毛利家失去中国中部肥沃的土地,还有石见银山,收入大减,长门、周防是滨海之地,土地稍差,毛利家日渐困顿,不过,毛利家毕竟曾是天下前几位的大名,不屈的毛利,穷则思变。

    毛利秀就决定向萨摩学习,日本人的学习能力毋庸置疑,开拓海上贸易,购买商船,加大与大明,东南亚的贸易,但是,作为当年西军主力的毛利家,德川秀忠、德川家光睡觉也得睁只眼监视,这就注定了毛利家不可能得到出兵琉球的机会,连大一些的船队都不可能拥有,当然,海贸还是可以进行的。

    勤瑾的山内信正得以主持的琉球商路就是走私,长崎奉行所所在的长崎、平户是德川幕府指定的对外港口,到这里交易必须得交上重税,尤其是长崎奉行可以从贸易额中试探各个大名的实力,以及隐藏的**,所以,暗地里从未屈服的毛利家开辟了走私的商路,到琉球与来自大明各地的商人进行交易。

    琉球的实际控制者萨摩岛津氏当年也是西军的一员,虽说抵抗德川消极,不过毕竟不是德川一门,而且,毛利家私船队到琉球交易对吸引大明,东南亚商人,弗朗机,荷兰商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毕竟毛利家也不是小藩,而且毛利家还是要上税的,于是萨摩岛津家也就睁只眼闭只眼,默许了。

    山内信正这几年都是来往于长门与琉球之间,带来毛利家的滚滚财源,估算商路可给毛利家带来超过十万石石高的收入。

    几年来,商路还算安全、平顺,最大的损失是遇过几次台风,大修过几次船,至于海盗,这个航线本就是日本海盗控制,至于中国亦盗亦商的海商都明白,日本毛利家的地位,而且,几艘海船是大明二级,三级福船,在东亚这也是无敌的存在,船上有两具大筒,可发炮两里,铁炮十余,武士几人,足轻数十,足保万全。

    这次又是安全的到达伊江岛东面,离那霸港不远了,山内信正盘算着此次带来的八万两白银,黄铜、硫磺以及太刀、折扇等等,能得到多少生丝、瓷器、丝绸、棉帛,最终是多少利是。

    突然,主桅瞭望台上传来一声号角,这表明是附近有船,要是有敌船,就是三声号角,山内信正与一个母衣众肥田义男以及两名侍从武士走出尾舱,是的再是信任,每年的大笔金银诱人眼,每次出航都是两个人一起来,当然是以山内为主。

    山内看到东北方远处露出两个桅杆,山内从侍从手里拿起单通望远镜,向来船望去,只见来船慢慢的展现出来,只见来船不大,只有自己的座船的一半大小,不过,来船上主桅上升起的是蓝底的日月旗,是大明的旗帜,三内没有在意,到琉球的大明的海船多了。

    正当山内想放下望远镜时,此船突然转向,看出此船船速远比自己为快,只见这艘船向来路返回,径直而去,山内心头一跳,放下望远镜,和也是刚刚放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