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苍茫-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为母衣众的一员中级武士,知遇之恩铭记在心。

    今,毛利家实力颓危,德川虎视眈眈,山内信正自知不是经天纬地之才,不过愿奋起助主公一臂之力,以报大恩,而不是在这潮湿的舱室腐烂,太特么憋屈了。

    苏建山屏息而立,心中却翻腾不已,若说昨日看赵烈所为就是一个莽夫,敢以区区三人夺船,运气罢了,而今日,赵烈思路广阔,能言善辩,几句话把只求速死的山内激的跪地痛哭,怎么也和昨日粗豪军汉毫无关联,偏偏就是一个人,这只能说,他走了眼,这位小大人深不可测。

    一旁李虎、余大宝见怪不怪了,这几次行动,在赵烈的筹谋下完成的干净利落,现下,赵家已是围着赵烈转了。

    赵烈一拍手,“来人,把山内大人搀扶起来。”

    余大宝上前欲扶起山内,山内向后一缩,激动的喊道,“望千户大人告之良策,万分感激。”

    苏建山译完。

    赵烈笑眯眯的说着,“山内信正大人,今日,你可算是长州藩驻于我处的正使,我们双方应正装相谈,而现在嘛。。。”赵烈看看山内信正狼狈的一身。“来人,让山内大人更衣进餐。”

    苏建山译完,山内信正脸上一红,忙鞠躬随苏建山而去。

    余大宝拍拍嘴,“大人,何用这般麻烦,一顿板子看他服不服。”

    赵烈没好气的看看他,“莽夫,让他们自己人内斗,我们坐山观虎斗才是上策。”

    余大宝砸吧了下嘴,不明白啊。

    李虎一旁也是似懂非懂。

    须臾,山内信正更衣来见,山内、肥田由于有赵烈的吩咐,随身衣物保留,不过钱财嘛。。。

    山内进得舱室马上来个九十度的大鞠躬,态度恭敬,

    “千户大人,山内信正向您请教,多多拜托。”

    赵烈虽是极恶倭国人,不过就某些特点,不得不叹服。能上能下,绝不端着架子受罪,忍功一流,标志性的人物是丰臣秀吉、德川家康。

    当丰臣秀吉在尾张隐忍时,人皆以为是个人畜无害的大马猴,当织田信长死后,丰臣秀吉亮出獠牙时,天下大名才知道这个大马猴是吃人的,德川家康忍了武田,忍丰臣秀吉,当关原之战后,一众大名才知道老乌龟的厉害,大汉刘皇叔地下有知也得道声我道不孤矣。

    而大明则端着天朝上国的架子,外不能媾和喘息,内不能议和积蓄力量,活活被拖垮,如果是议和与备战兼行,隐忍待机,伺机而动,大明绝不会最后落到那个下场。

    赵烈怀着复杂的心情吩咐看茶。

    赵烈优哉游哉的饮茶,李虎、余大宝身后站立,山内信正则急切万分,惶恐中明白这位大明千户决不如其年纪般年轻气盛,反而是沉稳老练,这表明夺船之举是深思熟虑,自己败得不冤。思之于此,山内信正再一次起立鞠躬,再一次请教。

    “若我是德川,天下初平,大名中必有仇怨不平者,此时,减其封地,监控其财权,再有暗里勾连者,杀鸡儆猴,幕府建立前二十年者各地大名最为危险,此时,功勋创立者未逝,几十年血肉建立的德川家名会让其加紧布控天下。如此一二十年,太平无事,老者已逝,新主掌权,然未经历练,坐享其成,往往频出浑手,而军伍废弛。。。。”赵烈边让苏建山通译,边观察山内的面色。

    只见山内面色变换,显是心中有悟,实际上,山内确实思量日本现在形势,现今幕府将军德川家光是三代,二代将军德川秀忠退隐幕后,但还是拥有巨大的影响力,秀忠经历过幕府建立的讨伐,阅历深厚,而家光则是坐享其成之辈,德川秀忠则盛传身体不适。。。。一时间,山内信正神游了。

    赵烈嘴角微翘,不愁你不上钩,这个开国英雄,后进狗熊的例证可适用于所有封建王朝,在全部希望寄托在君主一人贤否的王朝,此是常例,概莫能外。

第二十七章 重赏

    船队几经波折近月回返大山子岛,主要是两个毛利海船转载沉重,航速缓慢,船队只能迁就它们的航速行进,不过,台风季节已过,回程还是平顺的。

    再回到大山子岛,赵烈欣喜的看到简易的木质栈桥已经在北部建成,安置的房舍也在五百名辽民的赶工下兴建泰半,最高点的墩台建起地基,一片兴旺的景象,全然不见海中孤岛的荒凉景象。

    赵烈在甲板上微笑地看着面目一新的小岛,心中欣喜,就像自己的家园慢慢建立,近两个月的航行的辛劳也已消散不见,回家的感觉真好。

    上到码头,家里的李管家、张鼓声早已迎候跪拜,赵烈一一扶起,黄汉、余大宝、张鼓声等自小玩伴笑闹一番,众人相继来到刚刚落成的议事厅。

    赵烈进来一看,一股新建屋舍的土腥味扑鼻而来,室内空旷,家具等全无,只有孤零零的一套桌椅,赵烈坐于上首,其他人等侍立两旁,“李管家,今日岛上大成,你的功劳最大,我赵家一定不吝奖赏。”

    李管家今年四十有二,身形清瘦,和这个时代的人一样有点早衰,头发有点花白,听到赵烈夸奖,忙施礼回道:“二公子过奖了,小人本是赵家家仆,此次也是老爷叮嘱,小人分内之事,公子过奖了。”

    赵烈微笑夸奖几句。转头看向黄汉,“传令,招各舰舰长会商。”

    黄汉应允一声,转身出去。须臾,三声号角响起。不一会,五个船长来到厅内,海狗、苍雨回威海运货未归,赵烈一声号令,几人同众伴当分两排站好,一排是船长,一排是亲随。

    “我等出发之时,我许下了赏格,今日,我等得胜而归,是时候兑现赏格了。”赵烈微笑看看众人,众人眼中都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此次收获银八万两,你们船长分半成,就是每位五百两出头,此次,有海狗,苍雨未出征,不过是我的命令为建岛出力,这次也算他们一份,下不为例,以后谁出征谁受益,另外,李管家、李虎,你二人发放兵丁的赏格,”赵烈看看众人被惊诧的有点发呆的模样。

    嗯,和后世发年中奖时有一拼。“至于此次俘获的物件吗,发卖后折银发放。”

    “多谢大人,”众船长满面通红的轰然跪拜齐声应诺。

    “李虎、黄汉、余大宝、李管家、张鼓声,你等功勋卓著,赏格同众船长。”赵烈不会让身边人吃亏,他们所办的事宜更为重要,绝不能让他们寒了心。

    在赵烈看来这个世界就是利益构成的,身边的人追随你就是希望借此得到他们的利益,所以在赏赐方面赵烈是绝不吝惜。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李虎、李管家比较矜持,三小就差蹦个高啦,三个都是军余,此番第一次为家里赚钱,就是一笔如此巨款。

    余大宝的父亲百户船头余福一月饷银不过五两,还不是全年发放,而余大宝一次就收入五六百两银子,赶上他老爹十年的饷银了,美得余大宝只剩傻笑了。

    接下来,每艘船的兵丁分批下船领取饷银,近四百官兵平均每人近三十两银子,当然头目多一些,不过还有后续的发卖货物的折现银,预估每人超出二十两银,这相当于两年多的饷银,一时欢声雷动。

    每批领完的兵丁,自发的向赵烈跪拜谢恩。赵烈微笑回礼,他相信从此他言出必信、行必果的形象立于官兵中,这只军队属于他了。

    赵烈一贯相信这世上除了极少数的例外,大部是靠利益结合在一起的,现下他先给与舰队利益,以后还会给予他们隐形的利益荣誉,纵横海路,无敌天下的荣耀,长此以往,军兵定会归心。

    岛上好久才消停下来,各船欢声笑语,经久不息,军将们也没有制止大家同乐,此时就是应当尽情欢笑。

    晚上,在各个甲板上就餐,每人可以喝一碗酒,围绕码头的七艘船喜气洋洋,推杯换盏,好不热闹,除了当值的军兵,很多人都是尽兴而归。

    这时最憋屈的是还困在舱室内的倭奴,近一月的半饱伺候,海上的奔波,已有几人死亡,这时听到明军的动静,真是抓心抓肺的难受。

    这里最难受的是山内信正,上次赵烈说道一半,吊足了胃口,说是到了大明再说,好悬憋出山内一口老血来,好不容易到了大明,此时明军欢庆,他明白是这些明军在庆功,庆什么功,还不是抢掠他们的功勋,山内信正心中虽说极为的不爽,不过,更是希望赵烈早点召见他,讲讲如何合作,别这般吊着胃口。

    但第二天他到了岸上安置时,赵烈离开了,山内听闻后差点郁闷死,心说不带这么玩人的,你让我牵挂到什么时候,在岛上的日子怎么熬啊。赵烈要是听到就得吐槽,靠,不带这般黏糊的,我不是德川家光,我是纯爷们。

    赵烈晚上交代张鼓声,把倭奴全部迁往二山子岛看押,山内信正、肥田义男于大山子岛安置,第二天,就乘着福海号往威海而去,没办法,老爹老妈还在翘首以盼,他得赶回去给二老宽宽心,此外辽民之事也让他牵挂,尽快回去方是上策。

    三日后,赵烈终于来到威海外海,船在刘公岛暂停,赵烈坐小船悄然到了威海,先回了家宅。

    赵烈、李虎、黄汉、余大宝以及几个亲兵一到家,就先向母亲请安,赵秦氏又笑又哭,终于放下了心事,往年早已回庄子秋收,今年没有回去,就怕赵烈有事,留在威海卫听信,左等右等终于将赵烈盼了回来。

    赵锋、赵娥也是高兴的又喊又叫,赵烈给母亲小妹奉上倭国绢帛、折扇,给赵猛赵锋各带了一套南蛮具足以及倭刀,赵猛忙于难民事未归,而家主赵海明前往登州公干也未在家。

    赵烈好好泡了个澡,海上生活淡水极为珍贵,能有洗漱的水就不错,其他的顾不上,身上的味道那是甭提了,回到家里,王悦、娟儿烧好热水,赵烈是好好舒服了一下。

    洗完澡,赵烈早早就睡了,一觉到天亮,一早起来,赵烈用力踏踏地面,当真是平稳啊,一想起月来被涌浪击打的船身左右的晃动的船身,赵烈就有点晕,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福船问题了。

    福海号也就二百余吨,抗浪性不佳,在渤海、黄海的澡盆里看不大出,到了东海就大不一样。还是西式帆船相对好了一些,首先,船底不是这般两头尖翘,而是较为平直,而且整个船身较为椭圆厚重,下层甲板装载极多,船身稳定,其次吨位发展的较大,千把吨很平常,现在两千吨的都应该有了。唉,不能想,想多了,只能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太多,又回到时不我待上面来。

    赵烈晃晃头,还是熬熬筋骨吧。赵烈来到小校场照例又是多半个时辰的操练。

    ps拜谢推荐收藏,夜半多谢了。

第二十八章 收军心

    赵烈站在难民营的最北面的临时公房前,眺望整洁规整多了的难民营,还是很有成就感,满意的点点头,万基看看他的脸色,慢慢的放下心来。

    难民营万事繁杂,两个多月的时间,整理好这许多事项,万基自问已是竭尽所能,不过一切以大人满意为标准。

    “说吧,现在营里最困难的是什么。”赵烈没有进到室内,这个办事机构以前就是荒废了的六七间草坯房子农家院子,这也是这里唯一的房子了,万基把这里简单收拾一下办事,环境不说,只是屋内有股味道,赵烈不喜。

    “大人,粮食还有三千多石,白银四千五百余两,粮不多了,到威海卫里去卖粮,很多粮商非七分银子一石不卖,摆明就是因为咱们需求大,想捞一笔,另外,就是马上天凉了,灾民没带什么衣物逃出来,现在能遮住身体就不错了,这还是老夫人送来的衣物解决了不少,不过冬天衣物全无。”万基把目前的基本情况说明了一下,目下难民营就没有不缺的东西。

    赵烈目光冷了一下,“发难民财,他们忘了我们是威海水师,让水师船帮着到扬州运一下,我不信了,缺了张屠夫还能吃个带毛猪。”

    万基、赵猛、吴群均愣了一下,什么带毛猪。

    “至于冬衣,也一并到扬州采购一下,江南盛产织物,几万人而已,扬州肯定有,这个事交给你了,万基。我再给你支应万两银子。”

    万基咧咧嘴,万两也不太足啊。

    赵烈看看万基的一脸苦相笑了笑,“把此次俘获的绢帛,太刀,折扇,带到扬州折价卖了,所得银两归你支应。”硫磺、铜都是有大用的,只能留下来,所剩东西可卖的不多。

    “二弟,冬天取暖的柴火奇缺,难民的日子不好过啊。”赵猛又扔过来一个难题。

    “石炭,多进一些石炭。”赵烈思索一下,只有把蜂窝煤祭出来啦。要知道山东也是国人诞生地之一,几千年的砍伐使得林木寥寥,有也是在深山老林啦。

    “石炭是不贵,不过毕竟也是一大笔支出。”赵猛也是发愁赵家的支出。

    “我有一个办法,”赵烈把蜂窝煤的办法一说,蜂窝煤极简单,而且不值钱的面煤就可,赵烈一说,几人觉得可以一试,一旦成了,那可省钱了。

    “先买石炭回来制作试试,行的话,自己开个矿。”赵猛拍了板,到底是参与家中庶务的,连上游都要抓在手里。

    “大人,不少难民思动啊,”吴群看看赵烈的脸色,毕竟刚跟随赵烈,“有的不想干呆着,打算到别的地界看看运气,不过不多,最多的是看能不能加入个杀奴的队伍一是混个出身,二是也为家人报个仇。”

    “嗯,吴群说的不错,”赵烈鼓励了一下吴群。“不过,我们这里也今明年也要大规模招兵、招工,告诉难民,不急,我们马上需要大量人手。”

    赵烈头昏脑涨的在这呆了多半天,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虽说有后世经营的底子,不过,难民问题千头万绪和单纯的企业经营不是一个路子,让赵烈头大如斗。

    回返前,赵烈通晓众人,三日后辰时校阅军伍。

    三日后辰时初,两千人的队伍安静无声的排在滩涂地里,有三分之二的人拿着长棍,三分之一的人拿着短棍。虽说衣衫褴褛,不过,已有了强军的雏形。

    赵烈站在队伍前边为了操练特意垫起的一个小土丘上。身侧黄汉、万基、余大宝、李虎、汪全、杜立等人相伴。

    “大人,这两千人身体强健,一半人只剩孤身一人,还有的是有父兄弟妹的,成家的极少,都是被建奴迫害的家破人亡,与老奴仇深似海。”汪全介绍了基本情况。

    赵烈静静的看着队伍,他感到队伍数千人的眼神落在自己身上,他也相信在这的绝大多数的人都对建奴仇深似海,不过,后世的阅历告诉他,能不能把深仇转换成反抗的巨大的动力,并付之行动,实属大不易。

    三日前告之此次校阅后,赵烈苦思冥想三日,自己的军队就从此时此地有了雏形了,前世自己不过是企业中层,当然是个男人都有领导千军万马的将军梦,没想到来的这里圆了这个梦。

    不过作为前世军旅白丁的自己对于驾驭这支军队可是没有十足的信心。可偏偏这个乱世逼着你挽救这个国家就必须从驾驭这支军队开始。

    这支军队与建奴有着抄家灭族的深仇,在大明很难找到有这般好的杀奴的基础的了,只要整训好了,上了战场稍一动员就能与建奴血拼到底。

    但是血仇也可以转化,转变。一如历史上的孔有德,全家在鞍山起兵反抗老奴暴政,只有他一人逃脱,耿精忠堂兄弟死于建奴,尚可喜父亲、长兄与建奴战死,两个哥哥,一个弟弟陷于建奴之手失踪,估计也是死于建奴之手,一家只剩尚可喜一人,此三人与建奴的深仇不可谓不深,却相继投靠建奴,并成为建奴凶猛的猎犬,甚至他们与吴三桂杀的大明义士比建奴杀的还多,孔有德甚至为建奴在广西全家战死,真是可笑。哪里出了问题。

    辽东的军事集团和大明仕绅集团中大批的投奴表明为了不丧失手中的已有的权利和利益,他们不惜带上汉奸的帽子,他们只要权利和利益,失去了权力以及利益对于他们是比投奴成为汉奸还要可怕的事。所以他们不惜成为千古笑柄也要走出这可耻的这一步。自己和自己家族的利益凌驾于国家之上。

    对于大明许多人来说,换个大清不过是换个效忠的对象,特殊的是大清是一个外族王朝而已,反正最大的阵痛由普通的庶民承担。而庶民不过就是个屁民,连字都不识,知道什么治理、保卫家国,也就是被代表的命,大清征服大明就是征服仕绅阶层的反抗,大清入关后,几年就平定天下,原因就在于此。

    大明中坚的仕绅阶层大部投降,而与大清血战到底的反而是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余部这些不识字的泥腿子,从1644年斗争到1660年,而识字的精英阶层仕绅阶层早已投降了,把富庶的江南拱手相让。

    总之,是一家一姓当家的封建制度和为维护其统治而施行的愚民的制度导致了大明的悲剧。

    所以这支军队能拥有自己的魂魄,真正知道为谁而战,为何而战,这支军队才可能拥有军魂,不会因为一时的仇怨而战,也不会因为仇怨的消逝而消亡。也不会被个别的将主一拉就走,真正的实现军队国家化。

    所以军队是国家体制的表现,但在这马上开启的乱世,首先要靠军队开创一个新的国家,而现在赵烈就要建立一支几千年来从未有的崭新的军队。赵烈思虑再三,决定分几步走最终达到这一目标。

    “虎。”杜全大喝一声。

    全体兵丁回应:“虎。”全军肃立。

    “将士们,你们是从白山黑水走出来的,你们很多人已经是你们整个家族的唯一代表,也说明我军肯定是为了与建奴决战组建的,所以我军就以破虏军命名。”赵烈先定下军队的名号。

    “将士们,既然是为国杀奴,我们就是为国而战,所以,我军将士就应享有国战的待遇,每月饷银一两,按时发放,绝不拖欠,若为国捐躯,发放两百两银子,家中子女抚养长大,若家中断嗣,可指定养子继承家名,身后进入忠烈祠永享香火。若重伤致残,今后生计破虏军安置。众将士是为我大明国战,所洒鲜血是为我大明江山和百姓,我赵某在此立誓绝不会让你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