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被富人垄断的80个财富思维-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勇于承担。一诺千金,甚至千金也难买一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有诚信的人脸上有自尊,目光里有自信,行动中有把握,生活中有朋友。

诚信既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又是公民立足的根本,更是我们民族生存的灵魂。

海尔集团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在与客户签订合同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延误了发货时间,为了信守合同,公司决定采用空运发货,为此损失了一大笔钱,却因此赢得了信誉。总裁自豪地说:“我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宁可失去财产,也不愿意失去信用。”

海涅曾说过:“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花朵。”时间不会因为某些东西而停止流逝,生活也不会因为某个决定而瞬间改变。人生的旅程是多姿多彩的,亲情的融洽,友情的纯真,真情的流露,在洋溢着爱的社会里,诚信始终牵系着我们。

“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没有诚信的人活在世上,就如同一颗飘浮在空中的尘埃。只有以诚做人,才能够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够在事业上有发展,才会有光明的前途。

郭汲,东汉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他一贯注重恩德,在当时声誉很好。

郭汲在并州任职时,一次下去考察,途经美稷县,当地的孩子们闻讯后,自发地聚集到一起夹道欢迎他。郭汲不知情,就问:“小朋友,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呀?”孩子们回答说:“听说您要来,我们特来欢迎!”郭汲闻言赶忙下马,一一答谢。在美稷县办完事后,孩子们又闻讯赶来送郭汲,并问他什么时候返回。郭汲立即让随从计算返程的日期,告诉了他们。

由于事情办得十分顺利,返回美稷县的日子比预期早了一天,但为了不失信于孩子们,郭汲下令在县城外的野亭露宿一晚,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将诚信的传统一代代的传承下来。沧海桑田,诚信在华夏子孙的心中却是亘古不变的美德。俗语道:“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荀子的“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宋代程颐的“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以术驭人者,人亦以术而待”,清代龚自珍的“鄙夫较量智愚间,何如一意求精诚”,以上这些说的都不外乎是诚信的可贵。

一个人只有真心诚意地在社会上立足,才有可能取得别人的信任。闻名古今的孔子在这方面为我们做了表率。虽然他学识渊博,才高八斗,但依然还是实事求是,从不虚伪。“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孔子与平凡人一样,当被疑难问题困扰时,一定虚心求教,诚实善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并不因为身份地位与别人存在着差别而耻于下问,放弃心中解不开的结。

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民族的存亡之根。一个不讲诚信的个人是社会的危险品,而一个不讲诚信的民族是莫大的悲哀。因此,我们应身体力行,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把诚写在脸上,把信装在心里。诚信是商人的最基本原则之一。只有诚信的人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顺畅,走得更高更远,才能获取更多的财富。

但当今社会中,为了牟取暴利,商家们给猪肉注水,用福尔马林浸泡海鲜,屡见不鲜的假烟假酒,毒大米,劣质奶粉,摧残了多少鲜活的生命!面对那些层出不穷的骗子,防不胜防的骗术,以假乱真的产品,在善良人们无奈与无助的背后,是整个社会诚实守信的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冲击!所以,以史为鉴,以今为镜,诚信是我们的立身、修德、处事的根本。

没有诚信,地位是虚假的,竞争是失败的,快乐也不会长久。没有诚信的社会,就是一个苍凉而荒芜的社会。要想使自己能够适应于这个时代,使我们的企业立足于这个竞争的世界,就必须诚实守信。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这是顺应时代的号召,是势在必行的。

人若无信,不知其可也。我们只要诚信待人,诚信处事,付出的是真诚和信任,收获的就会是友谊和尊重。把诚信设作根基,携诚信上路,我们的生命之旅就会更加精彩。这是一笔无形的财富,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无价之宝!

29。柯立芝思维:苦口良药也需加糖

俗话说:“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都需要接受批评或对他人作出批评或提供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直愣愣地不加修饰用直中红心的说法来表达,被批评那一方难免会心里有疙瘩,因为即便是再具建设性的意见,都需要一层糖衣来包装。虽然有批评才有进步,但真正高明的批评,不是直肠直肚的直切要害,委婉有效地提出要点,让人既心情平和,又乐意改进自己的不足。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一旦犯了错误,并不能说明他就一无是处;反之,一个人如果做了件好事,也不能断定他做的每件事都是好的。

因此,我们在发现别人犯了过错时,既然决定要批评或指出,就一定要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过急或过火都必然会招致对方厌烦。然而过轻或过迟的话,对方可能根本意识不到。所以,只有及时和含蓄地提出批评,注意让忠言不再变得逆耳,才能发挥理想中的作用。当然这里说的含蓄,应该遵循不失实、不就轻的原则。

常言道“祸从口出”,直言揭穿别人的过错就是一大禁忌。别人犯了过错,要么事先本来就知道,是故意犯错,以便让某个或者某些特定的人看到;要么是真的不知道,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之后又害怕被别人发现。这个时候你的直言正好就把别人揭破了,自然会让人觉得面子挂不住。这样的情况很容易就会滋生怨恨,以后你就会多了一个敌人,一个凡事都从中作梗的人。可见,直言的结果最后还是对自己不利,所以我们最好不要太直截了当说的好,尤其不要当着当事人和众人的面说。

约翰·卡尔文·柯立芝于1923年登上美国总统的宝座。这位总统以少言寡语出名,常被人称作“沉默的卡尔”,但他也有出人意料的时候。

柯立芝有一位漂亮的女秘书,但工作中却常粗心出错。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女秘书走进办公室,便微笑着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姐穿。”

这句话从柯立芝嘴里说出来,真是石破天惊。秘书小姐马上受宠若惊,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柯立芝看到她这样,马上接着说道:“但是千万不要骄傲,我相信你能把公文处理得和你一样漂亮。”正如柯立芝预料的那样,从那天起,女秘书工作认真多了,公文的处理也很少再出错了。

一位朋友知道了这件事,非常欣赏柯立芝的方法,就向他讨教:“这样妙的方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柯立芝哈哈大笑说:“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你看见过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吗?他要先给人涂肥皂水,为什么呀,就是为了刮起来使人不疼。”

明明目的是批评,却在批评之前先把人赞美了一番。有了这样的开场白,被批评者就不容易怀有抵触情绪了。看来批评与赞美也是人际交往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艺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过”就会牵扯到批评,而批评是为了帮助别人改正错误和缺点,是一件十分难能可贵的事。可有的人好心却被人当成了驴肝肺,对方不但听不进去,反而还会反感;也有的人轻轻松松就达到了自己的意愿。这就是说话的学问,聪明的富人往往很懂得如何掌握说话的技巧,并因此获得财富。

在必须得批评别人的时候,请记得先赞美对方。人对某些事的记忆力惊人的好,比如赞美和批评,所以用词须十分谨慎。一旦你把别人哄得心花怒放了,戒备心消除了,接下来的事情怎么进行就比较好商量了。即便是在正确的前提之下,说话也不要太直接。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违背真理,也没必要为错误辩护,更不希望我们面对错误或者邪恶缄默不语,只是要求我们在说话时讲究技巧,避免太过直率。

有的人觉得:嘴上不直说,在表情上体现出来也无妨。这样也是不可以的。很多人在遇到自己不满意或者不赞同的情况时,面子上就会挂不住,就会压抑不住蔑视的眼神、不耐烦的腔调、不满意的手势等。这和直言的结果并没什么两样,同样都会带来难堪。还有的人说,真正大度的人会虚心接受别人的指正和建议。但事实上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即使在表面上接受,内心深处也还是不乐意的。即使一小部分人能容忍你的“造次”,他们也更喜欢婉转的提醒。为什么?因为直言会否定他们的智慧、能力和判断力,会让他们的荣耀和自尊心都受到伤害,在别人面前下不了台。如果有机会的话,他们会和直言的人明争暗斗。

人都是有自尊心和荣誉感的,有的人之所以不愿意接受批评或建议,主要是因为怕触伤自己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为此,我们在给别人批评和建议时,如果能找到一种含蓄委婉的方法,会更能达到使其改正错误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所有的批评和建议如果只提对方的短处而不提他的长处,对方肯定会感到心理上的不平衡,或者感到委屈。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先讲自己的缺点和过错。因为你讲出自己的错误,就能给对方一种心理暗示:你和他一样都是犯过错的人,这就会激起他与你的“同类意识”。在此基础上再去批评或给对方建议,对方就不会觉得失面子了,因而也就更容易接受你的批评和建议,你的忠言也通过顺耳的方式传递给了对方。这也算含蓄的一种方法。

人无完人。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永远都不犯错误。在错误面前,你可能会忍不住大发雷霆,当场批评犯错者的行为。然而,在狂风暴雨之后,你可能会沮丧地发现,你的“善意”并没有被对方接受,甚至,换来的结果可能与你的初衷截然相反。

如果你直率地指出某一个人不对,不但得不到好的效果,还可能会对对方造成更大的伤害。被批评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没有人希望在自己受到批评时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你指责他人不仅伤害了他人的自尊,并且会使自己成了一个不受欢迎的人。所以,为了被批评者的“颜面”,你在批评他的时候,最好避免第三者在场。不要将门大开着,也不要高声叫嚷好像要让全世界人都知道一样。就心理学而言,一个批评与被批评的过程是批评者与被批评者在思想、感情上的相互交流与认同的过程。人们越是能尊重理解人,就越能冷静、客观地面对别人的批评意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尊重、理解,才是使忠言不逆耳、闻过不动怒的转化条件。

批评分两种:善意和恶意,人们对批评所接受的程度也完全不同。千万不要将批评当作发泄不满情绪的方式,批评不是发泄感情,除非你是恶意的批评。被批评者在接受批评时,可能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一种是很快意识到对方是在为自己好,是善意的批评;另一种则是认为对方在找人发泄心中的不快,是恶意的批评。善意的批评是为对方着想,而不是纯粹表达自己的愤怒。

卡耐基建议我们不要胡乱批评他人,这是人立身处世的信条。值得我们引以为戒。然而,事情有时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我们有时也不得不进行批评,比如父亲批评儿子,主管批评下属,甚至好朋友有时也免不了批评几句。所以,绝不批评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批评的方式。

首先,批评者要有同情心。只有这样,才不会犯吹毛求疵的毛病,而且对他人犯错误的原因也会比较客观地进行分析。说话要委婉和蔼,不使用过分刺激或让人听了刺耳的字眼,比如“你真糊涂,这件事完全搞错了!”这种语气是没人愿意忍受的。你要时刻想着自己和他是站在一起的,而不是和他对立的,说话时先要对他人所的犯错误表示理解和同情,使对方消除不安,再用温和的态度指出他的错误。

其次,指正的话越少越好,尽量用一两句话就能使对方明白,然后将话题转到其他地方。切忌喋喋不休地唠叨个不停,让对方陷于窘境,产生反感。对方的行为中有错误的地方应该指出,但做得正确的地方也应加以肯定,这样对方才会因为你赏罚分明而心悦诚服。

所以,一个成功的富人必然懂得如何恰当地批评他的员工,从而让自己的事业更进一步发展。

30。华盛顿思维: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道墙

多个敌人,不如多个朋友。敌友之分,有时并不是那么明确且死板的。要知道,今天的敌人,或许就是明天的合作对象,所以,何不放开心胸,让自己以开阔的目光来看待他人。

朋友和敌人本来是对立的两个范畴,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人类在为利益而奋斗的过程中,因为从属于不同的利益关系,自然就会分成两个群体:敌人和朋友。聪明富有的人在对待这一点上是一个怎样的思维?正如19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所说的一样:“没有永远的敌人和朋友。”

1754年,身为上校的华盛顿率部下驻防亚历山大市。当时正值弗吉尼亚州议会选举议员,有一个名叫威廉·佩恩的人坚决反对华盛顿所支持的候选人。

因为意见的分歧,华盛顿和佩恩之间出现了激烈的争论,在争论的过程中华盛顿说了一些冒犯佩恩的话,脾气火暴的佩恩立刻大打出手,一拳把华盛顿掀翻在地。当时人们乱成一团,华盛顿的部下冲上来想要狠狠教训佩恩,华盛顿急忙拦住他们,带领部下回到了营地。

第二天早上,佩恩收到华盛顿托人转交的一封信,目的是约他到一家小酒馆见面。佩恩知道这是华盛顿向他发出的战书,决斗的号角即将要吹响了。佩恩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等他赶到约会地点时,却看到了令他惊讶的一幕,等候他的没有手枪,没有士兵,只有华盛顿和桌上的美酒。见到佩恩,华盛顿站起身来,伸出手迎接他并面带微笑地说:“佩恩先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昨天的确是我先冒犯了你,我应该向你道歉,不过你昨天的过激行为也已经为自己挽回了面子。如果你认为事情可到此为止的话,我希望你能握住我的手,让我们交个朋友,如何?”这件事情过后,佩恩成了华盛顿的狂热崇拜者。

本来,一般人都会以为华盛顿会借助自己的权势进行报复,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华盛顿不仅没有这样做,反而还跟佩恩成为了好朋友。如果华盛顿按照一般人的做法进行报复的话,恐怕他们之间的恩怨纠缠就不会只是一天了。与其为自己树立一个敌人,还不如让自己多一个朋友,这就是华盛顿的思维。事实也证明了这样做的效果是最好的。

人生复杂无常,一切均处在变化之中,此一时敌,彼一时友,什么样的结局都应在预料之中,更何况世上本不存在最后的结局,结局均出现在电视剧里或生命终结时。冤冤相报何时了,仇恨不只会造成你我的敌对,还会加重生活的不安与忧虑,既不利人也不利己。

与人交往,退一步能海阔天空。往往在我们需要帮助时,身边出现的却是我们的敌人。如果人与人之间不彼此交往,没有利益的牵扯就构不成敌友;如果人与人之间不敞开心扉坦诚相待的话也构不成朋友。因此,多一个朋友,远不如减少一个敌人好。只要我们主动伸出和解之手,化解彼此心中的疙瘩,我们可能就会减少一个敌人,而增加一个肝胆相照的好朋友。

相容与对立皆在交流接触中产生,当初的敌人可以成为后来的朋友,当初的朋友也可能成为后来的敌人,一切皆因观念和价值观的不同而转换。陌生人为了共同利益可以变成朋友,亲密的人为了贪婪和利益可以成为敌人。所谓敌人,是指为了个人利益相互争辩,导致运用武力等手段来解决问题,最后使争辩双方的关系成为敌对关系;所谓朋友,是指那些志同道合的人,也泛指那些交情深厚的人。世上没有谁和谁是天生的敌人,也没有谁和谁是天生的朋友。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年轻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从来不会为别人着想。跟同学、朋友或者陌生人发生矛盾时,他们都习惯于想着怎样能让自己有面子,怎么样才能够打败对方。自己占理,就对别人不依不饶;自己不对,又不肯道歉。这就是典型的缺少气度的表现。不懂得宽容别人,又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谅解呢?其实,我们在宽容别人的同时,就等于善待自己。古人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容天下难容之事。”这种境界当然不是容易达到的,但是只要我们慢慢学会那样去做,我们就一定会受益匪浅。

曾经有人问爱迪生对小时候打聋他耳朵的列车员的看法,令人们没有想到的是,爱迪生非但没有怨恨,还幽默地说:“我感谢他,是他给我创造了一个远离喧嚣的世界。这样我才有了重大的发明。”这就是气度,一个伟大的人,一个富有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的气度!

在现实中,我们也能看到,即使没有利益冲突,人与人之间可能成为敌人的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着的。其实,利益永远都是相对的,就像得失一样。所以,朋友不是拿来互相利用,而是互相取暖的;财富并不是朋友,朋友却是财富。如果在觉悟上上升不到这一点,彼此就绝对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31。赫鲁晓夫思维:身临其境才能理解别人

现实生活中,由于所处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我们有时很难了解别人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悲伤、沮丧、堕落、失意等不可能有更深刻的认识。但我们可以试着站在对方的立场,最大限度地理解别人。

现实中,很多矛盾、问题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事人没有身临其境,没有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无法体会别人的难处和感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