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1世纪星际走私-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要求提出来,让他兼一个主编,并说只要需要时看看就行,不会浪费太多时间。
大妈说话很快,吴云是领教了的,这次也不例外,将茶泡好,她连废话带要求就全出来了,你如果算字数,那是一点都没有缩水的,吴云再次感叹了一下这种唠叨中的效率,就静静的喝起茶来了。
大妈也没再出声,她本就是漫天要价,等吴云坐地还钱。她和李部长都曾邀请过吴云任职,此次只不过是找个理由,并不真要他上任,但吴云就是退步,也不能全不同意吧,若是有多出来的,就当是饶头。
“好吧。”吴云喝了口茶同意了她的邀请,反把刘司长惊住了,不过马上就高兴起来,她就担心吴云钻到钱眼里,不愿再研究了,一般人谁有了这么奢华的生活后还愿潜下心来,每天睡上三五个小时折磨自己啊。
吴云哈哈的笑了起来道:“您如果没有事了,我就提意见了。”接着对盖伊说道:“让厨房里做几个特色菜出来,今天晚饭就在这里吃了。”
“那我就叨扰了。”刘大司长也不客气,坐稳了问道:“有什么要求说吧,一般的问题我还能定下。”
“不急不急,我们边吃边聊。”吴云大大咧咧的说道:“我可是弄了不少好东西,您就是真有钱也搞不到。”
“那好。”完成任务的刘司长心情也好极了,她看过吴云给一些中科院研究生的回信,详细而认真,当时她眼眶就有些湿润,这种愿意放下自己的时间给其他人一些帮助哪怕是鼓励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当时她就打趣同坐的院长:“你若是招上这样一个女婿,也就该放心了。”现在吴云真的愿意任主编一职,而且主动提出要求,她的确抱着很高的期望。
“这是鲸鱼做的生鱼片。”吴云指着一盘切成圆盘的肉道,刘司长立刻瞪大了眼睛:“鲸鱼!?”
“就是好大好大的那种。”吴云笑着将另一盘汤端过来道:“今天时间紧,就做了这两样,猜猜这是什么?”
“你还考起我了。”刘萍看了看汤中浮着的骨头道:“还是鲸鱼的?你从哪里弄到了这些东西?”
“自己养的。”吴云还是说实话,刘司长眼睛瞪的更大,吴云好笑的将头偏过去,一边拿过米饭和另几样菜道:“我在冰岛和挪威买了片海域养鲸鱼,这完全是合法的,您放心的吃吧。”
“哦。”刘司长忍不住先尝了一口生鱼片,鲸鱼味淡,很多部位做成的都是极品生鱼片,吴云端来的自然更是其中的精华,让人一吃就忍不住停下。她都忘了那盆汤,只是抽空问道:“你怎么能养鲸鱼,这么厉害。”
“我那生物实验室已经烧了上百亿了,还不弄出点成绩。”吴云淡淡的说道,但心里其实兴奋的想跳,今天上这餐鲸鱼肉就是他想能多个人能分享他的成功,虽然生物实验室只是理论上能驯养鲸鱼,但吴云却可以正大光明的将鲸鱼拿出来卖,虽然肯定是赔钱,但他却乐意买个吆喝,而且,这意味着鲸鱼灭绝的问题将被解决,有了这一开端,地球最珍贵的资源——物种的多样性就算保住了。
“这是鲸鱼软骨炖汤。”吴云看着狼吞虎咽的刘大妈担心的说道:“您尝尝,味道一样棒。”
“嗯。”这时的刘司长也没有了往日风风火火的姿态,完全被鲸鱼的美味缠住了,吴云笑着端起碗来,就着其他的菜吃起来,这些都是他花大价钱请来的厨师班子制作的,哪样都有着非常好的口味,尤其是其中那位姓周的师父,每天只在晚上过来一会,六点钟菜上桌,他就要回餐厅了,就算吴云是大老板,他也不愿意只给一个人做饭,吴云也就只能流口水等晚上了。
“刘司长。”见对方吃的差不多了,吴云开口道:“我说说我的意见吧,您看您能不能同意。”
“好。”吃饱了的人总是易于满足的,不知道中国的老祖宗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总将谈判设在饭局中。
“我要做一把手。”吴云直来直去的说道,接触的多了,他知道这位看起来好像欧巴桑一样的司长还是不简单的,虽然专业知识少点,但人非常精明,尤其是那种好像中国人固有的精细被她运用的炉火纯青。吴云将碗摆放在一边道:“我知道您这次重点是想让我做主编,我也确实想为中国的数学界、科学界做点什么,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带动一个民族的,更别说这么庞大的一个国家,所以我想尝试一下。”
吴云说的诚恳,刘局长一下子就相信了,她见过形形色色的官员,早就练了一双“毒”眼,但这么多年来,像吴云这样事业有成而确实愿意为国家做点什么的人却见的不多,再看看这间比会议室还大,豪华无比的办公室,她沉稳的说道:“你要做一把手没问题,我现在就能答应了,不过你这些怎么办?总不能在这办公吧?”
“在这办公才方便了。”吴云见她同意立刻说道:“我现在只是极北的董事,不管事,完了就让盖伊报份个人财产报表上去。”说着又就刚才的问题道:“我这办公室刚装好几天,您说没人住不浪费吗?我极北的总裁也当过,几十号人的杂志还会管不好?您放心吧。”
刘司长眼光一瞥吴云小拳高举的样子,无奈的摇摇头道:“随你了,可要做好了,多少人看着你呢。”

正文 第一百二十六章 数学旗舰号
中国数学会主办的期刊共有九份,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数学学报》,1935年创刊,几起几复,但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数学期刊,但它也是受到诟病最多的数学类期刊,故而,为了表现出中国数学会和科学部立志改革的信心,吴云成为了新一任的主编。
Acta Mathematica Sinica(《数学学报》)的历届主编都是中国当时最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华罗庚,张素诚,吴文俊,王元,杨乐,陈景润, 张恭庆,每一个都是数学界响当当地名字,而随着上一代人的衰老,无论是学术地位还是公众影响力方面,能够与吴云竞争的的确没有几人了,因而,吴云就任主编也算众望所归。
其实,主编很多时候工作并不多,大多数稿件都有专业编辑审查,他只需挑选指定版面就可以了,如果时间紧,他甚至可以将这一权利下放,所以刘萍才对能够招揽到吴云很有信心,毕竟这样一个充满荣誉性而工作轻松的职位是很多学者毕生的梦想,但是吴云从一开始就不想做一个清闲无为的主编,这从他要一把手这个位置就可以知道。
新官上任三把火,吴云把它烧得声势浩大,却并不灼热,首先就是将双月刊的《学报》改为了月刊,这在马志光看来是件好事情,只要吴云能保证质量,增加刊数本身就是一种政绩,而那些纯粹的编辑们也很高兴,这等于是变相的增加权利,对吴云的就任就更欢迎了。
除此以外,编辑中还有很多人与吴云的性质相同,他们来自中科院或其他高校等机构,年龄大多在五六十岁,声名卓著,平时并不来报馆,偶尔有高质量的文章需要专家审议,他们才会来上几次,更多的时候,他们就是作为一种期刊的实力摆在那里,毕竟,能够邀请到他们的人还是很少的。
吴云当然也没有想改变这种情况的意思,学术期刊不是盈利机构,它也根本不可能盈利,以《数学学报》为例,作为国内最大的数学期刊,它的订户包括国外也不过3000户(海外600,国内2000),就是能够盈利,也不过肉汤而已。
不过,这些老教授,研究员们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学术素养,虽然他们的精力已经不允许他们再做出何等的惊世之文,但在理解方面,他们却无疑是最优秀的,吴云自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提高自己的机会。
吴云的年纪实在是不能让他在高速的发展和坚实的基础中做出平衡,好奇心让他不由自主的在数学的王国中飞速奔腾,但要说用四年的时间学习了联盟数学家几百上千年学习的东西,那无疑是一种自大,非但如此,吴云以往异常坚厚的基础也被削的薄弱起来,在见识了联盟数学家高深的一面之后,吴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这是一次机会。
吴云每天都在和能够遇到的数学家交流,数学是非常耗费精力的工作,近代数学已经完全进入了抽象的领域,哪怕是一点点浅薄的内容,也很少有人能轻易的完成,而吴云每天所想到的,希望和人交流的虽不一定是艰深的部分,但也少有能脱口而出的地方,加上他越来越敏捷的思维和近乎无限的精力,这使得和他讨论就要花费更多的精神,当然,收获也是同样的多。
年轻人都喜欢起了吴云,虽然年龄相近,但担负了更多责任的吴云却要成熟的多,对这些数年前的自己,吴云给予了他们尽量多的帮助,对他们的问题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甚至当吴云一时无法回答时,他也会回家耐心的完成这个问题,然后在第二天或者再迟几天给出回应,这种效率,简直让每个听说的瞠目结舌。
年纪大些的人也很高兴,但对他们,吴云的心情却很矛盾,这些专业过硬的老数学家能给予他很多启发,特别是那些平时注意不到的地方,使他很快就感到了自己的提高。但另一方面,这些老编辑们、老教授们的精力已经无法让他们整日整夜的继续探讨下去,虽然吴云常常会在几个小时后劝说他们休息,但一开始讨论,很少有人愿意停下来,不仅吴云闪现出的那种智慧就牢牢的吸引住了他们,讨论中展现出的新思路也让他们好像焕发了青春,舍不得将刚刚涌出的灵感丢掉,这让他们连带着吴云少不得要遭受家人的责怪。
在这种情况下,好脾气的吴云除了道歉,就只能嘿嘿的笑了,让老人熬夜的确是件糟糕的事情,吴云除了尽量选择时间以外,也找不出其他的办法。
同样似好似坏的消息还有来信的增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吴云的文章也被越来越多的所读懂,虽然他们中的大半都需要花去几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即便如此也可能无法理解其中的精髓,但就是显露出的那点锋芒也足够让他们兴奋的睡不着觉,在夜晚肾上腺素的催动下,信件就如雪花般的飘到了北京。
所幸吴云有智脑;所幸吴云有一票“乐于”奉献的小兵,所幸吴云有“领域”带来的精力与记忆力,所幸吴云已经是《数学学报》的主编,在这样多的幸运照顾下,吴云得以消化掉每天超过五十封且有上升趋势的来信。并且,吴云一点也没有忘记从中获利——帮助自己解决论文数量不足的问题,也许数学家和商人本身就有着共同之处吧——获取利益最大化——或者,商人只是数学家中的一个分支而已?
《数学学报》增刊后所遇到的问题论文数量不足几乎不可避免,这里所说的不是绝对数量,而是合格的论文。在一个连评助教都需要论文的国家里,国家级刊物是从不缺乏投稿的,但吴云却不能忍受质量的下跌,尤其站在他今天的高度上,很多论文实在是不敢拜读——也许对方的确是在用心完成,但科学的颠峰本来就带着草原弱肉强食的疾风。
在吴云挑剔的眼神和大刀阔斧的删改下,几个月来的《数学学报》都严重缩水,连续三期页数不足原来的一半,也就是说,即便《学报》还是双月刊,其页数也是不足的,而且这其中大多还是原来选好的稿子被删节,再加上吴云等编辑部成员的大作,他们这段时间的提高都很快。
这里的主要问题自然是吴云的严格要求,其次则是吴云对数学论文的认识,在他的影响下,很多论文的篇幅都大量缩短,将那些不必要和简单的步骤省略,这使得《学报》选取的论文更为艰深,但吴云的说法是:《数学学报》从来就是少数人的期刊,我们也没有必要考虑它的可读性,相反,我们需要打造的是中国乃至世界数学的旗舰产品,告诉所有人——中国、亚洲、世界,数学,究竟能够达到什么高度。
吴云这样说是有着自己深刻的体会的,当年的他在怀尔斯的指导下,进步神速,虽然比不上今天的进度,但若说整个数学素养的成长,却也相差无多,这与他能够了解到更高水平的学术知识有很大关系,此后他就陷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瓶颈期,因为作为怀尔斯的得意弟子,他已经站在了数论很高的位置,向上只能看到窄小的缺口,这种攀爬速度自然无法和有着阶梯辅助的学习相比了。
同样的原因,过去四年的吴云有了长足的进步,从懵懂的数学学徒进步到了一个数学家,也是与他能够看到联盟更高的数学水平相关的,前人已经为他打开了方向,不需寻路的推进自然快过没有地图的摸索,故而吴云注意方向是因为他希望通过努力,让更多的数学家(科学家)用更少的时间得到更大的收获,这才是提高整个星球科技能力的快车道。
有了这样的理论认识,吴云挑选的门槛更高了,很快,他就不得不向外求援,因为《数学学报》积攒下的论文已经被他用光了。
第一个进入吴云眼裣的自然是周围的编辑,但久经压榨的他们已经没有多少油水了,而他挂名的单位,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科学院的研究员们也不是说写文章就能写出文章的,这就让吴云将视线转向了来信,想从自己浇灌的土地中捞点收获。
向吴云提出问题的来信很多都具有很高的水平,起码在吴云看来是专业的,尤其是第一批读懂吴云文章的人,大都是久负盛名的学者,长时间的同信让吴云和他们关系良好,不过吴云不准备预约,因为他不能保证他们的下一篇文章就是足够优秀的,但至少,吴云可以将自己就任主编的消息告诉他们,甚至用信件的形式告诉他们自己现在的窘境,那么,他们经过自己选择而投来的论文就很符合吴云的要求了。
吴云的老朋友,《欧洲数学快报》的克拉特将吴云的手段戏称为“不正当竞争”,吴云没有理他,等到他的航空母舰打造成功,他一定要让克拉特这得意洋洋的家伙明白,大型战列舰已经不适合世界形势了。
……
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吴云所做的仅仅就是这些工作。资源战略——吴云野心勃勃囊括了整个亚洲的大计划还在捶打地基,罗兰吐着舌头在中亚转悠,极北的财力只能做到这一步了,而亚克多面向整个联盟的地平线工作的很正常,除了原来就有的业务,生物养殖仅是开端,他还希望能够极力控制着,待到规模扩大后再一举出击。
可以说,吴云希望提升地球等级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想知道数学究竟可以做到哪一步,但实际上,他依然没有看到全貌,当知识进步到这一步,没有深入的研究是无法理解的,就像初入大学时的吴云不明白,区区两行的费玛大定理怎么会需要几百页的证明。而到了今天,吴云希望提升地球等级的原因已经变的很复杂了,但他最朴素的愿望还是没有变化,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吴云已经知道,没有积累的他是不能在短时间内步入联盟数学家行列的,所以他老老实实的窝在地球,除了偶尔知能馆的任务,就是不断的学习,他为自己定下了一个计划:在没有站在地球的最高点之前,不再好高骛远……
当然,除了这些严肃的话题,吴云还是有很多事情做的,例如追着F1每场看实况,买下火箭和纽约的豪华季票,飞到“地平线”吃长两米的极品鲈鱼,以及和可安妹妹聊天,和黛丝美人逛街,偶尔……还会在安多碰见叶凝晰,不过联盟与地球的时间观念不同,就是数月不见也是正常,这让吴云不用面对三个女孩,据说比同时面对两个女孩还要痛苦的经历。
《数学学报》的成功打造在这时方才露出头角,虽然它注定不可能为大众所周知,但是对于学者们来说,一份每篇文章都被SCI, SA, Zenbar Math。, Math。 Riview这些知名机构检索的期刊实在是不可思议之至,加之吴云每期都会发表一些对期刊内文章的评论,其中涉及到的理论新颖独到,发人深思,这就使得《学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的传播开来,尤其是最近一段时期,几乎所有的优秀文章都是基于吴云对各种数学分支的统一,这就使他得到了他人所没有的权威,为期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
一艘航母轰然下水。
克拉特遗憾的叹了口气,最终他还是敌不过吴云的强大吸引力,《快报》终究没有成为最棒的数学期刊,所以,他也只能同意吴云的提议,刊登《数学学报》中筛选后的文章,让《快报》变相的成为了《学报》的副刊。若是一个中国人,他一定会为此感到羞辱,克拉特心里也不舒服,但远没有到这种难受程度,毕竟,如今的世界数学界,已经显现出分化的预兆,第一梯队是《数学学报》一个人的队伍,仅仅是吴云自己的文章就能组成一份期刊,再加上来自七大州的优秀数学家队伍,每份期刊实际上都在吃吴云的剩饭,这样想,克拉特的心里也就平衡了许多。

正文 第一百二十七章 极北生物
官方报刊的主编是有行政级别的,吴云自不例外,《数学学报》的订阅量从3000涨到80000有余,马志光乐得嘴都何不拢了,现在他出去开会,别人一听是中国来的,那态度之热情,马志光现在想起来还得意洋洋,自然而然的,吴云也得到了提升。
不过,吴云却不愿意离开《数学学报》,从政是一定要有基础的,吴云非常明白,而《学报》就是他的基础,他的水。区区半年时间,《学报》已经有了中国第一学术讲坛的地位,没错,是第一学术讲坛,而不是数学第一,这正是因为吴云的独特地位和努力所致,因为中国还没有哪个期刊可以达到世界级,甚至在亚洲也总是被东京、汉城所压迫,在这种格局中,吴云的异军突起带来的不仅是数学界的目光,还有学术界的期待。
很多人认为这些好像大学教授一样的家伙没有什么能量,但其实你看看国家领导人的履历就知道,新一带的领导者们在学历上都是极其光鲜的,而例如辽宁省省长,或者科技部部长,他们本人之前都是学者,纯粹的学者,这意味着,从现在起直到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高层将大部分被高级知识分子所占据,而吴云若能整合这部分力量,他将拥有最坚实的基础,这比弄个部长之类的实在多了。
当然,吴云没有异想天开的说这里就是我的地盘,但他的确在逐渐侵蚀着这块肥沃之地,在打造旗舰成功之后,吴云毫不间断开辟了第二战场,一家报社及其普及型的科学导报——《中国科学导刊》,并将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