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风1276-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到十块钱的成本,转手就卖一百块,不是比抢还厉害吗?

楚风嘿嘿一笑,心说就是抢呢,大英帝国最初就是因为呢绒业利润太大,资本家们就占了农田养羊,逼得农民们失去土地,饥寒交迫,这就叫羊吃人。试想呢绒的利润不大,用得着把人都“吃”了吗?

何况,那时候英国资本家有竞争,我琉球暂时没有,英国要占农田放羊,我从北方大草原上买,既支持了乃颜和忽必烈斗下去,又搞来大批廉价羊毛,今后的利润啊,怕比佐渡岛抢金子都快!

“楚哥儿、哦不、陛下,”王李氏叫习惯了,改口可不容易,讪讪的笑着,“往这边来,我们按照水转大纺车的原理,做了这水力纺纱车、水力织布机,您来看看。”

“岳母大人说哪里话,您叫我楚哥儿,不是还亲切些?”

巨大的水力纺纱机、织布机,给楚风以极大的震撼。什么珍妮机骡机,我到古代能造枪造炮,能造简单机床,因为那是后世大量应用地东西,结构上差不多尽人皆知;可十八九世纪的纺织机械,早就失传了,除了工业史专业人士,谁能记得清珍妮机长什么样子?

倒不如立足本土罢,宋末江南的水转大纺车,技术水平决不落后于骡机;珍妮机一次能纺八支纱线,可黄道婆的纺机也能纺三支,改进一下,决不比你珍妮机差!

宋末和明末,中国的技术成就绝不逊于当时的西方,甚至在某些方面遥遥领先,可惜……

王李氏摸着纺机,骄傲中带着点遗憾:“我们算了帐,琉球地工效高、机器好,可人工稍微高些,纺的棉布,每匹成本化三十五块钱,运到中原也只卖个五十块,利钱和呢绒比,就差的远了。”

楚风摇摇头,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成本低一块钱就能逼得竞争对手破产,有便宜的船运,琉球棉布能占据整个东亚市场,甚至更远……

现阶段,闽南的棉花,供应棉纺织业绰绰有余,将来航线通到印度,把那儿的长绒棉弄来织布,还不发大了呀?英女皇皇冠上的明珠,我要把你握在手中!

“啊,伟大的皇帝,英武的陛下,威震整个南中国,让数十个国家的君主在您面前低下头颅,威严震慑东海和南海,声威远布于北方草原地至尊……”

楚风哭笑不得,恶狠狠地威胁马可波罗:“如果你再废话,我就取消你那百分之一的佣金!”

“请原谅,您忠诚地仆人再次见到您的喜悦之情,实在是难以用简短的语言表达。”波罗先生眼见陛下脸色越来越难看,赶紧长话短说:“纯碱弄来了,玻璃在炉里。”

对了嘛,如果波罗先生说话都能这么言简意赅,那么效率能提高至少一倍的,楚风满意的点点头。

中国古代亦称琉璃,是一种透明、强度及硬度颇高,不透气的物料。玻璃在日常环境中呈化学惰性,亦不会与生物起作用,故此用途非常广泛。可以做酒具、茶具、窗户、杯子、镜子、各种装饰品,并且,这东西在亚洲价格非常昂贵。

宋代之前,玻璃又称“颇梨”从西域陆路运来,在丝绸之路上几经辗转,价格堪称天价;伟大的宋代,海洋上的贸易远达西非沿岸,玻璃大量从西方运来,但海上的风浪,让它的价格居高不下,文人们把小块玻璃挂在腰间做装饰品,至于成套的酒具,那简直是无价之宝。

玻璃的制作,极其简单,中国人决不是做不出来……春秋时候墓葬,就有玻璃出土。只不过它远没有陶瓷的实用性好,所以在最初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了而已。

楚风很早就做过这东西,但那时候没有纯碱,玻璃色泽浑浊不透明,一坨一坨的没什么用处,只有以纯碱为材料,玻璃才能清澈透明,达到制作窗户和初级光学镜片的质量。

直到马可波罗到来,他家是威尼斯的商人,熟悉玻璃制作,会用铁管子吹出成型的器皿,这时候楚风正好要打开和北方草原上乃颜的商路,便把纯碱列入交易清单,运回后交由意大利旅行家来制作玻璃。

现在,玻璃制作成功了,把这东西卖到北方,必定大赚一票!楚风高兴之余就准备离开,这时候,波罗先生在身后怯怯的问:“尊敬的陛下,您的仆人恳请您,和我签下分配利润的协议。”

当楚风在琉球大搞工业革新的时候,蒙元朝堂上也有这一场革新。

大儒叶李的声音回荡在光明宫中: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汉梗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第239章 留梦炎第一弹

长生天庇佑的伯颜丞相,在杭爱山再一次击溃了海都的大军。

中亚的王者海都,带领十万铁血大军挥兵哈喇和林,传自窝阔台汗的苏录定羊毛大纛迎着西伯利亚的寒风招展,铁骑震动蒙古高原。智慧超群的伯颜丞相,并没有急于决战,而是死守杭爱山一线,用江南的稻米、苏杭的丝绸、高丽的珍珠、川滇的金银来分化瓦解草原上的各个部落,拖延决战的时间。

七月,草原上的秋季来临,各部落应该全力准备冬季的牧草,否则,整个部族都会在白茫茫一片雪地中冻成冰雕。海都的部下们心忧部族过冬的牧草,持久未决的战事,让他们军心浮动,伯颜抓住了时机,倾全力给海都致命一击,中亚的王者不得不败退回到玉龙杰赤,潜伏在中亚的黄沙中慢慢舔舐伤口,等待下一个染指汗位的时机。

来自大都城北面的威胁暂时解除,伯颜的十万精兵随时可以挥兵东蒙古和辽东,或者南下平定蛮子们,发牌的主动权,从玉龙杰赤、从漳州城和辽阳,再一次回到汗八里。

忽必烈高踞御座,叶李歌颂杭爱山大捷的表章,让他觉得浑身泡在暖洋洋的温水里,就像高丽妃子带来,源自东瀛的“风吕”年轻时代,他可以在数九寒天用黄河中融雪的冰水洗澡,可到了老年,筋骨不比往日,还是那风吕更称心如意。

苍天下的主人,用威严地目光扫视着群臣:右边的蒙古人。太师伊彻查拉、御史大夫伊氏帖木儿、御史中丞撒里蛮、平章政事呼图帖木儿,随随便便的站在那儿,要么眼睛看着天花板,一幅桀骜不驯的样子,要么嘻嘻哈哈的互相说笑,根本没把至高无上的大汗放在眼里。

对于蒙古人来说,大汗虽然尊贵。可各路宗王、功勋旧臣的地位也不低,伟大地成吉思汗铁木真说过。“哥哥弟弟们商量定,取天下了呵,各分地土,共享富贵。”并从政治、经济两重制度上,确定了这个誓言的神圣地位:库里台制度推举大汗,保证汗位在“哥哥弟弟们”中继承,并且是最得人心者成为大汗;兀鲁斯制度分配抢劫得到地土地、牧奴、战利品。保证全体蒙古人按照等级,获得或多或少的战争红利。

即使是苍天之下的主人,忽必烈也不敢公然违反祖父铁木真的誓言……那简直是和长生天下的所有蒙古人为敌。所以,当年阿里不哥在哈喇和林召开库里台大会就任大汗的时候,忽必烈也像模像样的也在开平召开了库里台,由另外一伙蒙古王公推举为大汗。

伊彻查拉、伊氏帖木儿、撒里蛮、呼图帖木儿……现在朝堂上站着地大臣勋贵,便是十多年前在库里台上推举忽必烈为大汗的人,或者他们的子孙。对他们而言。忽必烈是蒙古大汗,是自己推举的大汗……是“推举”而不是汉人常用的“拥戴”两个词之间的显著差异,就体现在他们对待大汗的态度上。

他们对大汗更亲近,也更放肆。这让年老的皇帝有所不满,是地,忽必烈是蒙古大汗,但他还是按照中原正统制度建立的大元朝的皇帝!

看看那些汉人臣子吧!皇帝满意的看着左边排列的汉臣,大儒赵复、叶李,亡宋丞相、大元朝也封做丞相的留梦炎,集贤学士焦养直,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许衡,一个个控背躬身,态度要多恭谨有多恭敬。更老老实实地把双手背在背后。象征被束缚的奴仆身份。

这当中,以贰臣之首留梦炎姿势最为谦恭。难为他一把老骨头,怎么能弯成个大对虾似的?“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图,”对反颜事敌的留梦炎来说,御座上的忽必烈,就是大元正朔的天子,效忠天子是天经地义,“忠孝仁义”忠字当头嘛!至于给了他高官厚禄深仁厚泽的大宋天子,对不起,天命无常天道循环,俺留某弃暗投明了!

无疑,忽必烈对于汉臣的谦恭态度,是非常满意的。一代雄主决不是贪图几句马屁话,他的心头可有一杆秤:蒙古人桀骜不驯,却能武勇而取天下;汉人儒生百无一用,儒家却能保证敌国地稳定!这两者该如何取舍?

草原帝国,其兴也勃、其亡也速,鲜卑、匈奴、柔然、铁弗、前秦、突厥……铁蹄强弓固然打下了大大地疆土,但内战迅速的消耗了部族地力量,草原帝国迅速的崛起又迅速的消亡,就像草原上的青草,春天的时候覆盖了苍天之下所有的土地,可一遇到严冬的霜雪,就很快的凋零。

唯有行汉制,才能国运绵延!大辽、大金、西夏,这些马背上建立而能享国百年以上的国度,哪一个不是行的汉制?

以蒙古人为取天下的弯刀、以汉臣为治天下牧万民的长鞭,这便是蒙古大汗、大元皇帝忽必烈的政治决断!

叶李的恭维奏章还在滔滔不绝,可他的心思早就没在奏章上了。御座上的皇帝看似心不在焉,双目微垂,偶尔睁开却是精光四射。

不当官则已,当官就要官居一品!这是叶李的志向。大元朝设左右二丞相,其余杂等丞相,如留梦炎辈凡十余人,并无实权。向例右丞相用蒙古人、左丞相用汉人,前任左丞相、皇帝呼为“大兄”的董文炳,已在去年病死,左相之位虚悬,声名满天下的叶李,自然有志于此,特特为为的熬夜做了篇锦绣文章,在朝堂上对着皇帝大吹特吹,巴望龙颜大悦御笔简拔,那就称心如意了。

“好、好,叶秀才的文章做得好!”忽必烈终于微笑着开口了,得大汗赞一个好字,叶李顿时感激涕零,只觉得浑身上下精神加倍赛如吃了百年山参似的,哪怕蒙古人打心眼里看不起汉臣,不名而称为秀才,也自动忽略过去了。

好,好个屁!参知政事呼图帖木儿在心里嘀咕,汉人说几句好听话儿,能抵得上蒙古人真刀真枪的沙场功劳?

似看出了同僚的愤愤不平,太师伊彻查拉斜着眼睛,用只有对方能听到的声音说:“这个叶李,是瞄着左丞相的位置来的哩。汉地的绵羊呵,想和草原的雄狮争抢食物,汪古部的呼图,这是对你的侮辱!”

朝堂上的蒙古大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今日朝堂上的大汗,越来越看重汉臣,大伙儿不得不联合起来,维护蒙古人的权力。

左右丞相之下,便是参知政事权重,呼图俨然为众位蒙古臣子推举争夺左丞相的热门,叶李在大汗面前抢光,当然于他大有妨碍。呼图看了看长篇大论的叶李,哼哼,这个傻瓜只知道废话,待我拿军机重事难一难他!

好不容易待叶李废话说完,呼图帖木儿出班奏道:“大汗呵,臣收到站赤七百里加急快报,辽东乃颜部得到了大批南方蛮子生产的琉球甲、琉球刀,闻得海都新败,乃颜、势都儿、哈丹等人,不但不畏服陛下军威,反而声言要与海都报仇,厉兵秣马要下燕山。

南方楚贼,侥幸战败九拔都,如今兵势大振,又有兵舰横行海上,南洋诸岛十余国,不朝大元朝伪汉,又隔绝我和西方伊儿汗国的海上道路,殊为可恨!

此两事该当如何,还请大汗示下。”

哦?南方楚贼和辽东乃颜联合?刚刚得到漠北喜讯的忽必烈,脸色顿时阴了下去,正巧叶李站在汉臣第一位,便点名叫道:“叶秀才,这事你有何见解?”

叶李精于儒学、辞章,军国事并非所长,可他有几分急智,略一思忖便道:“启禀大汗,以奴婢拙见,南方乃纤芥之疾,辽东为心腹大患,陛下宜诏令伯颜丞相班师辽东,剿灭乃颜,再以胜兵下江南。”

“你!”呼图帖木儿指着叶李,差点破口大骂,终于忍下气,冲着大汗道:“这个汉人太狡猾,想让咱蒙古人流尽鲜血。依我看,应该先大败南方的蛮子,到时候天下一统,辽东的乃颜必然降服。”

击败阿里不哥、击败海都,汉地的财富、人力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呼图帖木儿向南后北的主张,不无道理。叶李只是一时急智,此时想反驳,却无从入手,只得勉强应道:“南人文弱、北人强悍,该先取强者大患、再取弱者小疾。”

蒙古大臣都点头称是,忽必烈笑着垂询:“留梦炎,你有什么意见?”

一直没有说话的留梦炎,此时出声道:“陛下请恕臣之罪,臣方敢明言。”

“朕饶恕你无罪!”

两朝丞相,被浙人乡党称为无耻之尤的留梦炎,昏花的老眼突然精光闪烁:“设若大元亡于汉,则陛下尚有蒙古大汗之位;设若蒙古汗位为人所夺,陛下能保有大元皇帝乎?”

满朝中鸦雀无声,人们甚至能听到御座上大汗呼呼的沉重喘息声。

第240章 经济战

南方的汉人即使恢复南宋的全部疆域,甚至占据北宋时期最大的疆域,国界都没挨着蒙古草原的边儿,丢了大元朝,忽必烈还可以回到哈喇和林、回到上都去做蒙古大汗。

北方同姓勃儿支斤的叔伯兄弟们,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如果丢掉了蒙古大汗的位置,大元朝的皇帝还能坐的稳?

伯颜调到辽东,首先平定乃颜等人,这是身兼大汗和皇帝双重身份的忽必烈的最佳选择……对他来说,这个选择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原本的历史轨迹上,朱元璋北驱蒙元出大都,元顺帝妥欢帖木儿北逃,还在草原上延续了八十年的北元;要是北方草原上的叛军杀进大都,他可是百分之百的没机会到江南去建一个“南元”。

叶李没有如愿以偿的坐上左丞相宝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他盯着蒙古人呼图帖木儿,却不料被留梦炎在背后捅了一刀,寥寥数语就压倒了群臣,左丞相继续空悬,留丞相却从黑到家的贰臣,一跃变成北都名臣,大有翻身农奴把歌唱,继承王猛、冯道事业的势头。

内战内行外战外行,长于倾轧短于国事,善于朝争的留丞相,把在南宋的那套拿到蒙元,居然再一次如鱼得水,似乎已简在帝心,封侯拜相指日可待了。

蒙古军留在北方和乃颜作战,南方的新附军、探马赤军虽多,却没几个有心和汉国作战。双方展开了战略对峙。忽必烈给汉将的圣旨,语气也甚是客气,保存实力、临阵退缩地范文虎,非但没收到斥责,反而因保守江南粮仓,从苏松常、杭嘉湖北运粮食支援伯颜平叛有功,得了好一通不要钱的褒奖。

“哈哈。大都督新立殊勋,我们做属下的。虽然皇命在身忠字当头不能亲去贺喜,可在这里置酒遥祝,是免不了的!各位同僚举杯,祝大都督官运亨通,咱们也跟着节节高升!”范家军上万户,驻防南剑州的福建道诏讨使葛明辉,在府中大摆酒席。庆祝范文虎再立新功。

酒席上,觥筹交错,宾主尽欢。醉醺醺走入后堂的葛大人,正想着是和小妾来一通冰火九重天呢,还是电光毒龙钻,或者七星伴月也不错……忽然觉得后面有人扯住自己衣襟,待要发火,却满脸堆下笑来:“陆先生何以教我?”

来者羽扇纶巾骨骼清奇。颇有几分仙风道骨,正是葛明辉的谋主陆松龄。范大都督今日之荣华富贵,得军师沈育德之助甚多,上行下效,葛明辉对陆松龄也颇为尊重。

“学生如今有一场大富贵,待要送与大人。”陆先生一副神神秘秘地模样。倒有八分学的沈育德,沈先生为范大都督谋主,已得了常州知府地官职酬庸,焉知今日之葛明辉,非他日之范文虎,今日之陆某,非他日之沈育德?他得了好消息,便巴巴的来告诉葛明辉。

一听说有富贵,葛大人的酒,立马就醒了三分。只酒劲太大。还大着舌头道:“陆先生却会卖关子,坐。有什么富贵送与葛某?只管说。”

谁知陆先生并不明言,左右看了看,低声道:“乞于后堂密室中说话。”

后堂密室?听得这四个字,葛大人的酒劲儿又去了三分,脚步也不踉跄了,拉着陆先生到了密室中。

“大人请看此物!”陆先生从随身带着的藤匣中,取出一件物事,放到书桌上。

烛光下,葛明辉的瞳孔瞬间变大:那是一套魅力无穷的琉璃酒具!淡紫色地光华如梦似幻,灯光折射的氤氲,在桌上投射出五彩的光斑,琉璃质地中似有隐隐约约的液体流动,美丽、华贵、典雅,简直是一件绝世珍物!

贪婪的一把抢到手中,只觉得入手沉甸甸的感觉,更增加了这件宝物的份量,温润冰凉的触感,让初秋泉州地暑热,都消失的一干二净。宝贝、宝贝呀!葛明辉强行压制双手的颤抖,将它放回桌上,才小心翼翼的伸出手指头,细细的抚摸。

“这、这是哪位大人、哪位富商送来的?是送给下官地吗?”葛明辉在琉璃酒具散射的梦幻光晕下迷醉,难以相信这是送给自己的。

要知道,这样的宝贝,就是富甲天下的蒲寿庚蒲家,也不见的拥有,它多半应该属于大都城大汗的收藏!

谁能拿它送人?专权的阿合马,灭亡南宋的伯颜丞相,还是海西的某个国王?在印象中,只有这些大人物才能从珍贵地收藏中拿出如此珍品,可这个等级地大人物,又有谁会把它赠送给范家军里无足轻重的一个新附军万户、福建道诏讨使?

葛明辉地反应,早在陆松龄的预料之中,因为他第一次见到这件稀世珍宝的时候,也是如此失态。可现在,他已经有了平常心……同样的另一套酒具,就用上好的红绸子、松江细棉布、油纸层层叠叠的小心裹好,锁在他床底下红木箱子的最深处。

“这是原来泉州蒲家的总管,现在自己做生意的金大官人送来,孝敬大人的。”陆松龄的表情,一如既往的谦恭有礼,就如沈育德在范文虎面前一模一样。

泉州蒲家不是被楚贼灭了满门吗?葛明辉抚摸着琉璃酒瓶的手指忽的一颤,差点把这件珍宝碰下地,惊得他起了一身冷汗,赶紧把瓶子仔细放到不容易摔下去的地方。

拜冷汗之赐,葛明辉酒劲儿全过去了,睁大了眼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