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风1276-第2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大帅,随着您死守扬州,蒙元兵锋是那么的凶戾,践踏了我们家乡淮扬大地,当您杀身成仁之后,我们却被朱焕裹挟着投降,去辽东戍守时,以投降者的身份经过了大都,也把耻辱留在了这里。

但今天,我们已洗清了污名,淮扬血战死伤枕籍,我们没有退缩,我们没有畏惧,因为您和泰州、福州、泉州殉国的兄弟,都在天上指引着我们前进!一路北来,庞士瑞、王仁、牛大胡子……他们都倒在了阵地上,他们身上累累的伤口没有一处在后背!我们用鲜血和生命,洗清了令李庭芝大帅蒙污之名。

现在,我们以解放者的身份,堂堂正正的进入了敌人的都城,踏破了忽必烈的虎狼之穴,李大帅、庞士瑞、王仁、牛大胡子……各位牺牲的弟兄们,请你们见证,我们已履行了誓言!

忽地心头一痛,可惜了,媳妇儿,小栓子,你们没有等到今天……

姜良材正想到痛处,就见队伍旁边人群中,一个虎头虎脑的孩子,眉眼间倒有八九成像小栓子,见了他全身盔甲、浴血沙场的样子也不害怕,竟然叫着“爹爹”扑了上来!

原来这就是刘老爹的小孙孙,和他妈重逢,哭了一整夜,到早晨才昏昏沉沉睡过去,刘老爹就没叫他们起来,自个到天街迎接御驾。

不曾想锣鼓喧天,把两娘母吵醒,这不赶紧的过来瞻仰圣驾嘛!

偏生姜良材和刘家儿子有七八分相似……要不咋刘老爹孙子有些儿像小栓子呢?他虚岁才八岁,昨天见了娘回家,只道爹爹也会跟着回来,这会子昏昏沉沉的,见了姜良材就叫起爹来。

“对不起,对不起,我儿子……”这可是冲犯大军的罪过,放蒙元统治时,就给你一刀两断呢!母亲吓得急了,冲上来抱起孩子,抬头一看姜良材的面容,却是愣了一愣,这才明白孩子为什么突然喊起了爹爹。

“这位大哥,好像孩儿过世的爹爹……”不知怎的,这句话脱口而出,刘家媳妇明白过来之后,羞得满脸通红,抱起孩子就往人群里逃,心下扑通扑通乱跳,捂着发烫的脸,心道:唉呀,没得说这些干什么?被人瞧得轻了!

队伍继续前进,姜良材却如魔怔了似的魂飞天外:刚才那小孩子,和我的小栓子好像啊,那么天下百姓的孩子,何尝不是我的小栓子?当兵报国,保护百姓,就是要保护千千万万的小栓子呵!

姜良材把步子甩得更有力,大旗擎得更高,他发誓奋勇作战,不再让百姓的孩子,遭到小栓子那样悲惨的命运。[517z小说网·。517z。]

欢呼声如潮水涌动,锣鼓声好似春雷滚滚,大汉帝国皇帝的御驾终于到了城门口,楚风此时才在御辇上接受百姓的欢迎。

“是的,尽管我身为皇帝,但我决不会认为自己有资格排在岳飞、陈文龙他们前面,因为我没有绝望过,没有像他们那样身处死亡和忠贞两者必选其一的艰难处境。”楚风正和并坐的乌仁图娅解释,为什么让英烈的灵位走在自己的前面。

让乌仁图娅这位辽东乃颜部的公主坐在御辇上,帝、后并入大都,也是向漠北诸王、辽东诸部表明了政治态度,何去何从,由他们自己好好想想。

听了楚风的解释,乌仁图娅只是微微笑笑,既然身为辽东诸部的公主,她也有自己的看法:“夫君啊,似乎您的谦让,不但激起了极其高昂的军心民气,还让自己的威望进一步提高呢!看,两旁欢呼的百姓简直如痴如醉,就算我父汗彻底掌握着麾下部民的生杀予夺,在检阅他的部族时,也只能从部民的眼神中看到敬畏,而现在,”

乌仁图娅指了指两旁无数涕泪交流的百姓,“我看到了爱,我还看到了以死相报的决心和无比的忠诚,我想,他们今生今世,还有他们的子孙,都绝不会背叛您了。”

“是吗?”楚风摸了摸鼻子,政治从来都是黑暗的,如果用正义的手段,取得一些很好的结果,似乎也不能算操弄人心吧?

“哼哼,”乌仁图娅笑了笑,“在辽东乃颜部,为了让蒙古武士死心塌地替你卖命,我可是自毁形象啊!可怜我草原明珠,如今在辽东只怕早被说成泼妇了。”

楚风打着哈哈,“嗯嗯,对吧,我的亲亲小乖乖帮了大忙,夫君重重有赏,这样吧,今天夜里,咱们……”

脸上神色庄严无比,军民百姓只当他在和第五皇后商议国家大事呢!

乌仁图娅没好气的摸了摸已显出轮廓的肚皮,翻了翻白眼:“胡扯吧,到我生了孩子,你还得等大半年!”

正在调笑,就听得有人喊道:“报,启奏吾皇,留梦炎、卢世荣等汉奸家中,已被忽必烈抄没一空,家财人口去向不明,惟汉奸们被杀,横尸当场。”

哦?楚风笑笑,做忽必烈的走狗就是这般下场?不过狗没用了,当然是杀掉吃肉嘛!

“在报纸上登载新闻,好好揭露一下忽必烈的丑行,也为将来想做汉奸的树一个榜样。”楚风冷冷的道。

“另外,问问第三军,衔尾追击忽必烈的部队,到哪儿了?战果如何?”

……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忽必烈忙忙如丧家之犬,急急似漏网之鱼,带着五万兵马、后宫妃子和真金太子,还有搜刮的民脂民膏,向大都西北的居庸关疾驰。

大都向北到蒙古高原深处,有两条路:东北方向出古北口,西北方向出居庸关。

从大都出发,这一路上都有汉军尾随追击,撵着忽必烈的屁股揍,追兵嘛也不多,就那么几千万把人,偏偏咬得紧、追得急,这位苍天之主三番五次想回头好好打一场,无奈害怕汉军大队追来,一转身追兵又停下摆阵,真要有什么三长两短,自己岂不是送命在这荒郊野外了?

死守大都,就算被击毙,也是君王殉国,留个美名传扬后世,这一跑出来嘛就不同了,要再被击毙,那就是死在了逃跑路上,千秋万世担着个臭名。

正因为如此,出大都城之后忽必烈跑得特别急、特别快,无论如何,他不想让自己落到花拉子模皇帝摩诃末同样的下场,被追兵追杀而死……那实在太丢脸了!

何况,另外一层,他也想到了漠北各大营的驻军,此时此刻他重新燃烧起了斗志,回头看看越来越远、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的大都城,一时心如刀绞:这座蒙古大汗汗号命名的城市,可是花费了无数人力物力,倾注了一腔心血,由刘秉中、郭守敬两位大师历时前后二十多年才营建好的呀!

忽必烈决不希望这座城市永远落到汉军手中,他暗暗发誓:等着吧,我会回来的,我将会带着许许多多的士兵,如星辰般闪耀的将军回来,到那时候,就是这座城市,不,整个汉地所有百姓的死期!

我要让汉人的城市化为废墟,我要让汉人的农田变成牧场,我要让他们的男人全部去死,我要他们的女人和孩子成为奴隶!

忽必烈暗暗发下誓言,他决心为了实现这个誓言付出一切代价。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忽必烈身后二十里,第三军骑兵师在师长阿尔斯愣率领下正急如星火的追击前面逃亡的蒙古大汗。

蒙古大汗被衔尾追击,这在以前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现在却实实在在变成了现实。

大汉威武!阿尔斯愣叫喊着,“儿郎们,冲啊,捉住忽必烈,替乃颜汗,替咱们辽东诸部历年牺牲的弟兄们报仇!”

第502章 居庸关

什么,汉军骑兵又追了上来?逃离大都甚为匆忙。携带的粮草辎重不多,汉军衔尾追击又让元军损失不少,再这么咬下去,鲜血会渐渐流干的!

忽必烈轮廓分明、富有草原特色、极具侵略性的脸,一霎时胀得通红,他感到了极大的羞辱,“停下,全给朕停下,前队变后队,后队做前队,南蛮子区区万把骑兵而已,朕要在此和他们决一死战!”

“大汗不可!”月儿鲁那颜、右丞相玉昔帖木儿一把抓住了忽必烈胯下战马的辔头,惶急的劝谏道:“漠北还有各大营数十万儿郎,四大汗国、岭北诸王的百万雄师等着您,大汗决不可意气用事啊!”

以劝谏有功,刚刚升任左丞相的赵复,一路骑在马背上颠簸得头晕眼花,也打起精神劝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大汗万金之躯,身系蒙古帝国之安危、大元天下之存亡。岂可逞一时之气,与那南蛮子反贼争匹夫之勇?”

唉……忽必烈长叹一声,这位苍天之主露出了少有的虚弱,自从楚风的大汉帝国崛起以来,大元就一天比一天虚弱。

“朕,朕咽不下这口气,朕也无颜见四大汗国、岭北诸王的亲戚们呐!”时至今日,忽必烈认为惟有身边这左右丞相可以毫无保留的信任,所以他把内心深处的顾虑说了出来。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赵复先吟了首诗,又徐徐道:“大汗当年师从刘秉中等辈,必然知道杜牧这首诗。楚霸王兵败乌江,虞姬自刎、八千子弟兵战死,只剩下一人一马,诗家尚以他不肯回江东、卷土重来为憾事,何况今日大汗虽失了大都,漠北还有上都路、应昌府、哈喇和林,还有身边这五万儿郎,漠北更有数十万控弦之士,只要您一声令下,便可舍生忘死为您而战,比当年的楚霸王项羽可又好得多了。”

忽必烈回首思忖片刻,脸色好了许多,何况作为蒙古帝国的一代雄主、不世出的枭雄之才,不像汉人英雄如李庭芝、岳武穆等辈可以为了信念抛弃生命,他不到最后一刻决不会轻言放弃。

漠北草原上奉行残酷的丛林法则。人们只会拜倒在成功者的荣耀之下,而不会在意他过去的失败。

“好,全军急速前行,不要管后面的追兵,前方二十里就是居庸关,让这座关城替我们挡住追兵!”忽必烈大笑着,用力拍了拍赵复的肩膀,“疾风知劲草、板荡现忠臣,卿孤忠劲节,朕心甚慰!”

此言一出,赵复不由得擦了把额头的冷汗,其一,是不是忠臣只有他自己心里面最明白,若不是优柔寡断,犹豫着不曾离去,早已步了留梦炎、卢世荣的后尘,其二嘛,那首诗劝动了忽必烈,大汗不知道,他却知道还有一首诗也是讲的楚霸王项羽: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双手放开缰绳、仅用双腿夹住马背控制方向,腰部强有力的肌肉猛的一拎顺势摘下背着的步枪,用身体挡住呼啸的风,咬破弹壳,装弹,推弹入膛,一气呵成,汉军骑兵表演着精采绝伦的马上动作,来自闽广地区汉家儿郎在各训练营中学到的射击技术,和乃颜部蒙古武士超群绝伦的骑术相结合,产生了这个时代最具突击威力的兵种……火枪骑兵。

前方北逃的元军,只有五十步之遥,深得曼古歹战术精髓的元军后卫,不断的张弓搭箭、拎腰回身,向汉军射出一波一波的利箭,无奈锋锐的箭矢射不穿追骑战马前胸的钢制护甲,更射不穿汉军骑兵的锻压板式甲。

咽喉、面门要害?别做梦了,颠簸的马背上做精确射击,绝非一般人能做到,就是怯薛军中的哲别、把都鲁、射雕儿,也只能在三十步上用顽羊角弓射中人的咽喉。

普通的蒙古武士都有两张弓,两种箭,步战以大弓轻箭在百米外抛射箭雨,骑战以顽羊角弓和铁叶三棱箭在二十步内取人性命,此时汉军追兵刻意和元军后卫保持五十米的距离,顽羊角弓射出的铁叶三棱箭,半途上就失去了力道,纷纷坠落尘埃,偶尔能命中汉军骑兵。也被盔甲弹开,间或有那么一支两支射到了没有盔甲覆盖的四肢,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连汉军冬季装备的棉军大衣都无法洞穿。

该我们了!汉军骑兵侧身向右挡住迎面风,左手控缰横在胸前,右手紧握步枪、枪托抵在肩窝,前端架在右手上,视线从照门、准星一直射向敌人背心,这…随着胯下战马的步伐起起伏伏,待…向一点重合,而将合未合之际,骑士扣下了扳机。

砰!砰!砰!爆豆子一般连续不断的枪声响起,前方正在纵马疾驰的元军,身子突然一僵,后背上就溅出大团血花,整个人就像截儿木头似的一头栽下马背,运气不好的脚被马蹬挂住,任由马儿拖着狂奔,落得个尸骨不全。

一个、两个、三个,不断有元兵翻身坠马,从大都通向居庸关的通衢大道两边,每隔几步、几十步,便有一具元兵的尸体。

衔尾追击。本是草原民族以骑兵击溃中原民族步兵的拿手好戏,两条腿铁定跑不过四条腿,农耕民族的步兵方阵一旦崩溃,就面临着游牧骑兵一边倒的屠杀。

可到了汉军手中,就掉了个头,步枪的射程、精度都比顽羊角弓强,步枪比弓箭射速偏低的毛病,于步兵而言用连绵不断的三段击解决,而骑兵作战步枪的优势更大……蒙古军中有步战百步穿杨的哲别,却绝对没有能在马背上五十步取人性命的射雕儿!

尸体、兵器、甲仗、粮草,沿着大道两侧拉拉杂杂扔下不少。这样没完没了的衔尾追击,实在叫人头痛,也难怪忽必烈大发雷霆了。

渐渐进入了昌平以北的山区,地形变得高低起伏,山顶、甚至山腰都已有了积雪,时不时有元军小队藏身山坡之上,待汉军骑兵通过时一跃而出,连珠箭流水价射来,待箭矢射尽,便举起锋利的大汗弯刀,合身扑下!

蒙古帝国威震欧亚,绝非幸致,即使到了忽必烈抛弃大都北逃朔漠的时刻,仍然有忠于他的武士,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大汗北逃的时间,也换到了些须汉军士兵的生命。

曲折蜿蜒的山地不利于骑兵,这是汉军脚程中白纸黑字写着的,阿尔斯愣明白这个道理,他还知道,若不是冬天满山树木掉完了叶片,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敌人将更方便的荫蔽,骑兵师的伤亡还得增加。

可居庸关和古北口并为京畿北面的锁匙雄关,要守京畿必须拿下居庸关,就算追不上长腿的忽必烈,也得拿下这座京北咽喉!

“弟兄们,第一军拿下了大都城,咱们要是不取了居庸关,第一军的弟兄们,该笑咱辽东儿郎没带种了!”

阿尔斯愣的叫声,引来了一阵怒吼,他又问道:“骷髅军在通州就转身往北,去打古北口了,斩蛇军的弟兄们则跟在咱们身后,准备强攻居庸关,但我得问弟兄们一句,咱第三军骑兵师的人。是不是孬种,非得等着斩蛇军的步兵赶来?”

身后一片山呼海啸的怒吼:“不,不是!拿下居庸关,活捉忽必烈,让他们知道,咱第三军也是堂堂正正的汉军,也是能打硬仗的爷们!”

深黑色的冬季制服、银光闪亮的盔甲,汉军骑兵就像一群黑色死神,在居庸关外的群山之间狂飚突进,把一切敢于阻拦他们前进的敌人,击毙、砍翻,踏进泥土之中!

居庸关的关城上,早已做好了准备,城墙高大巍峨,城头除床子弩、踏撅箭之外,竟然还有好几门铜炮……这是忽必烈为了防备北方那些桀骜不驯的叔伯兄弟们,特意设置在此的,可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些大炮首次作战,炮口不是对着北方,而是朝着南面,北伐中原、攻克大都,使蒙古大汗仓皇北逃的汉军!

离开居庸关的时候,忽必烈特意下马,仔细看了看北来的车辙、马蹄印,数十年前,他的爷爷,那位纵横天下所向无敌的成吉思汗铁木真,攻取金中都(即大都,今北京)的时候,就是从蒙古高原南下,过居庸关入的中原!

想不到啊想不到,仅仅数十年后,蒙古帝国的大汗竟然从原路北逃,失去了祖宗打下的土地,又从这里逃回漠北草原……

可、可这又有什么呢?

成吉思汗铁木真一败于塔塔尔人之手,祖母孛儿帖被抢走为他妈,二败于十三翼之战,生平遭遇了最强劲的敌人,草原雄鹰扎木合。

然而最终却是铁木真笑到了最后,塔塔尔人被他征服,成为他的牧奴,扎木合败在他的手下,血肉化为了尘土,世人只记得成吉思汗的赫赫武功,对塔塔尔人和扎木合,不过是一笑置之!

对,朕要做铁木真,而南面那位不可一世的楚风,不过是塔塔尔人、不过是扎木合而已!朕还有数十万控弦之士,还有四大汗国、岭北诸王可以结为奥援,如今的蒙、汉相持,不过和数十年前蒙、金对峙差相仿佛,汉比金多了江南之土、南洋诸岛,朕却比爷爷铁木真多了四大汗国,几乎三分之二个已知世界的力量!

忽必烈狠狠掐着虎口,一阵钻心的酸麻胀痛强迫他打起了精神,追随他的真金太子、右丞相玉昔帖木儿、左丞相赵复等人,就突然发现大汗重新恢复了苍天之主的骄傲,他带着凶光的眼睛一如往日那样精光慑人,他早已苍老松弛的脸庞变得坚毅如岩石,他的整个气势就如一支锋锐异常的铁叶狼牙箭搭在了顽羊角弓上,弓开如满月!

这位蒙古大汗已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他甚至比年轻时更具挑战一切的勇气。

“走!”忽必烈一提缰绳打马向北。

玉昔帖木儿赶紧问道:“请大汗示下,是否多留兵马防守居庸关,以免南蛮子追来?”

“不留。”忽必烈意态雄飞,胸腔中一口气吐出,好像把这些天的沉郁一扫而光,声如春雷绽放:“汉军若是敢出关作战,朕在塞外草原上等着他们!”

元军离开居庸关后不到半个时辰,阿尔斯愣的骑兵师就已追到,空无一人的关城让他们大吃一惊,阿尔斯愣站上城头,用望远镜观察敌情。

关外比不得关内,此时大地白茫茫一片,天上彤云密布,空中雪花飞舞,汉军穿越辽西走廊驱驰千里,骑兵师又以轻骑追击到此,实在无力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出关野战……要知道,此时漠北各大营驻军尚有数十万,恶劣的天气让他们寸步难移,汉军才能轻取大都。

忽必烈,这位蒙古帝国的大汗,此时在想些什么,他又会做些什么呢?阿尔斯愣摇摇头,实在想不明白。

数万元军、文武百官、后宫嫔妃尾随他络绎前行,忽必烈竟是头也不回,任凭居庸关上代表大元的羊毛大纛缓缓坠落,大汉帝国的金底苍龙旗冉冉升起。

但陪伴在忽必烈身边的赵复、玉昔帖木儿和真金太子知道,当这位蒙古大汗重新出现在居庸关外的时候,他身后将会有百万雄师,挟带着冲天的怒火,让关内汉地尸积如山、血流成河!

此时此刻,忽必烈的心头怒火熊熊燃烧,从这一刻起,他发誓不再朝南方,朝汗八里的方向看一眼,除非率领百万大军重新夺回那座城市!

当然,到那时候,他会下令永不封刀,将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