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风1276-第3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吗?金哀宗完颜守绪、大夏末帝李晛、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花拉子模的摩诃末、基辅罗斯大公……这些强大的君主和他们称雄一时的帝国。在上帝之鞭面前简直就像纸扎泥塑似的不堪一击!

做蒙古大汗的敌人,显然是痛苦而且毫无胜利希望的,可偏偏有许多“蠢人”、“笨人”前赴后继的投入战斗,用鲜血和生命来守护某些东西,来证明某些东西。

世界征服者的铁蹄,在他们面前也不得不停下来,甚至在钓鱼城下,一代天骄蒙哥大汗也不免折戟沉沙:李庭芝、张钰、陈文龙、赵与檡……即便是失败,他们绝不会像摩诃末那样仓惶逃命,或者像西夏末帝李晛那样跪地乞命,而是昂首挺胸的走向死亡。

但如果没有崛起于海东荒岛的大汉,他们所付出的牺牲,固然成为民族精神的结晶,现实中却无力阻挡华夏陆沉,炎黄子孙沦为第三等、第四等的奴隶,在黑暗中挣扎八十年之久,光明才会重新普照这片大地。

“楚风,大汉!”忽必烈咬牙切齿,脸庞上的肌肉不由自主的抽搐着。

在这两个可怕的名字出现之前,即便是坚固无匹的钓鱼城,也被围困而无力抗拒大元征服的脚步。即便是忠勇如李庭芝,也兵败身死,即便马步军战术高明如张世杰,也错误被放到水军指挥位置上,遂有焦山、崖山之败……

当这两个名字传到忽必烈的耳中之后,一切都变了,胜利是那么的渺茫而不可捉摸,每当捷报频传,即将取胜之时,或日食、或海上运兵、或趁天文大潮越江、或以热气球封锁,总是在关键时刻扭转乾坤。

张弘范、伯颜、唆都、塔出,闪烁着灿烂光华的将星纷纷陨落,探马赤军、蒙古军、怯薛军、巩昌军,如恒河沙数的精兵化作战场上的一抔白骨,不可一世的蒙古帝国,在接连不断的打击下不得不离开大都,退回草原腹地。

难道注定楚风是我今生的克星?夜半无人之时,忽必烈也曾困惑的昂首询问长生天,但静谧的天空没有任何回应。

“不!我是蒙古大汗、大元皇帝,‘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图,四震天声,大恢土宇’,苍天之下所有土地和民族的惟一主人,长生天眷顾的一代天骄!”

忽必烈呐喊着,他要用行动来证实,汉元两位皇帝,只有一位是真龙天子。

接到了六盘山大营用海冬青传来的军报,忽必烈还有两个选择:稳当点便是退守漠北。和后世末代元顺帝一样,以北元汗廷与中原政权长期对峙,之前的突厥、匈奴也都是走的这条路。

但忽必烈与之前的马背民族的大汗们不同,他差一点儿就征服了整个华夏,距离完成了所有草原民族入主中原的千秋梦想,只有一步之遥,并且在燕云之地建设了辉煌壮丽的大都城,虽未一统寰宇,也是个北朝帝王的局面,如何肯退回漠北草原去熬白灾、喝西伯利亚吹来的冷风?

所以忽必烈选择了第二条路:调古北口方面四个万人队,留本部两个万人队,共计六个万人队继续佯攻居庸关,本部整编出十三万大军,自居庸关以北向西运动,渡桑干河从太行山脉北麓潜越入京畿!

对蒙古军而言,实施这个战术并不困难,骑兵的机动优势让他们能做大范围机动,即使迂回很远也能保持战斗力,而金代长城年久失修,北元建立以来,蒙古草原上弓马起家的忽必烈对自己的武力有着绝对自信,更不会花力气去修长城,除了靠近京畿重地的居庸关、古北口、蓟州等处有所修缮之外。其他地段早已破败,汉军也不会分兵驻守,破关而入是很简单的事情。

只不过,战役的最初阶段,大都有第一军驻守,西北方的居庸关是骷髅军,东北方的古北口是震天军,三个军互为犄角之势,忽必烈要是从数百里外绕道轻装奔袭,却一时不能攻克大都,那么兵锋挫于坚城之下。居庸关、古北口两军回身一抄,岂不成了关门打狗之势?

现在,形势就不同了,连日居庸关下苦战,忽必烈也是老于用兵之辈,早已看出汉军从大都抽调不少兵力,那么居庸关身后的大都城必然空虚,也就给了元军乘虚而入的机会!一旦拿下大都,忽必烈就全盘皆活,北进与居庸关、古北口外各万人队南北夹击骷髅、震天两军,完全有把握抢在楚风统西面行营大军赶来之前底定战局。

“该死的南蛮子,该死的楚风,大都百姓,统统该死!”越是靠近大都,忽必烈心头仇恨的烈焰越是熊熊燃烧。

从太行山北麓和房山境内潜越,兵贵神速,必须在被居庸关、古北口守军识破之前拿下大都,这样才能跑得快嘛!

一路上,忽必烈也想纵兵大掠补充粮草,顺带提高一下士气,哪晓得燕云百姓全都坚壁清野了,靠山的躲入深山,大都平原的避入大都城中,水井全都填埋、粮食带不走的烧掉,忽必烈连一粒米、一尺布都没有找到。

所以,苍天之主非常气愤:都是朕的子民,为了朕的战争,让你们“奉献”一点又能怎么的?那楚风刚来不到一年,你们就忘了朕数十年的深仁厚泽,你们这些百姓呐,岂不是狼心狗肺么!

忽必烈在心中重复着誓言,以蒙古大汗名义发下的誓言:“大都,朕的汗八里,拿下之后,一定要把城中汉人,这些可恶的叛徒,统统杀光、抢光。鸡犬不留!”

昔日命刘秉中、郭守敬营建大都,现在,忽必烈又要亲手毁灭这座城市,他距离实现这个目标仅仅有一步之遥了,横亘在忽必烈十三万大军和大都城之间的,是永定河上的卢沟桥。

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此时已有了近百年历史,桥栏上千姿百态的石狮子,默默无言的见证了大金的衰落、大元的崛起,金中都/元大都的营建,以及汉军雪夜入大都、驱逐蒙元出朔漠的百年沧桑。

早在战国时代,永定河渡口一带已是燕蓟的交通要冲,兵家必争之地,现在,汉军一个团的兵力已沿永定河东岸、卢沟桥桥头展开,步骑炮严阵以待。

凭借热气球加高倍望远镜的远程预警能力,北平守军早已发现了忽必烈的大军,敌人突然潜越太行山北麓出现在北平城下,这样突如其来的战事,若是以前一定能打守军一个措手不及,说不定忽必烈还会获得用兵如神的美誉。

但自从热气球在军事上大规模的应用,传统版本的“神兵天降”就成为了笑话,百十里外就能看得清清楚楚,战略机动达成突然袭击?简直不可能。

趁晚上行动?呃……十几万大军不举火把,黑夜里摸黑行军,在古典时代这等于自杀,军事史上也从来没有过这种事情,因为敌人只需要出动小股部队随便扰乱一下,自相践踏就会导致这样一支大军的崩溃。

开府城中的大汉帝国陆军司令兼东面行营统帅陆猛,得到热气球上传来的消息之后,立刻派精锐侦察兵向北方两关守军飞骑传报,然后命令辖下第一军三师二团前出卢沟桥东,迟滞敌人的行动,拖延敌直接进攻北平城垣,给城中临战前的针锋相对的调整部署、以及两关守军回援争取时间。

城头,陆猛镇定自若的用望远镜查看着二十里外卢沟桥畔的布防,没有人知道,这位如泰山磐石般坚定的、被誉为大汉帝国最纯粹军人之陆军司令,心头也有一丝隐隐的不安:“如果是擅长防守不动如山之钓鱼城守军,四川第二军辖下部队驻守此处,想必十二时辰之内可保万无一失,但擅长进攻侵略如火之第一军,用在此处,是否能圆满的完成阻截任务?”

他全然没有考虑过那一团将士的生死,以一团兵力凭河防守十三万铁骑,结果早已不言而喻,所虑惟有全盘之胜败。

慈不掌兵!大汉皇帝楚风与侯德富、李鹤轩、法本等人常开玩笑互相戏谑,却从来不会和陆猛开玩笑,这位严谨刚正、不苟言笑的陆军司令,被皇帝誉为“最纯粹的军人”从不参与朝堂政争,他的头脑中军人只为战胜而生,其余一概免谈!

“第一军三师二团全体将士,出战卢沟桥,为全军赢得时间,此任务绝非九死一生,而是十死无生!”出战前,陆猛实事求是的告诉士兵们,“我要求、我命令你们必须付出牺牲!”

全团官兵,没有一句怨言,因为他们知道,陆猛要求别人的,他自己一定能做到,如果卢沟桥有失,如果北平危急,身为大汉帝国陆军司令的陆猛,一定会战斗到最后一刻!

两位老战友互相拍着肩膀:“兄弟,忠烈祠中再会!”

“炎黄广场上见面!”

还有人谈笑生死:“我若先牺牲了,就替你在忠烈祠先占个位置哈!”

听到的人立刻举拳于胸:“谢了谢了!我若先过去,也替你占好位置!”

士兵们互相招呼着,他们面带微笑踏上征程,来到了卢沟桥畔。

血战淮扬连连长姜良材带着全连士兵驻守在卢沟桥东桥头上,这里必然是敌人攻击的焦点之所在,全连一百二十六名将士,义无反顾的守在了桥头上。

热气球为汉军赢得了相当充裕的预警时间,阵地早已构筑完毕,副连长刘国泰笑嘻嘻的把几片茶叶塞进嘴里,就着水壶里的凉开水嚼巴嚼巴,含混不清、也是满不在乎的道:“看来,鞑子不少啊!”

“是啊,也许他们的尸体,都能把永定河填平呢!”姜良材笑嘻嘻的,没有一点儿临战前的紧张。

有什么紧张可言呢?张珪、伯颜这些绝世名将,都败在了汉军手下,即便是忽必烈本人亲自统兵前来,也不过如此了。

害怕,那就更不可能了,早已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庞士瑞、王仁、李德义……许许多多的战友已经魂归忠烈祠中,万世万代受后人景仰,即便战死沙场,也不过和早已等在忠烈祠中的老友们见面罢了。

视死如归,老兵不害怕死亡,老兵害怕被遗忘,忠烈祠收拢了烈士的灵魂,他们永远不会被遗忘。

惨烈的战斗开始了,忽必烈早已有了被热气球上汉军发现的觉悟,但这场奔袭彻底失去突然袭击的意义,仍然让他感到分外的恼火,看着卢沟桥畔一个团两千多人的守军,就恨不得将他们一口平吞,手中马鞭狠狠的往下一甩:“进攻!”

一个百人队,整整一百名亲兵同时吹响了牛角号,三个万人队在宽大正面上展开,潮水般涌向永定河对岸的汉军。

十倍以上的兵力!忽必烈第一次就投入了十多倍的兵力,他不准备和这群小股汉军纠缠下去,为了两千多敌人,耽误十三万大军,则可不是个好主意。

尽快打过永定河,从而攻击大都城垣,老于用兵的忽必烈,自然知道目前应该这样做。

全线展开的蒙古士兵们,漠北诸王麾下的控弦之士、哈喇和林上都路应昌府各大营驻军,其中有不少从来没有到过汉地,见到地平线上,夏日正午阳光下弥漫着黄金般光泽的大都城垣,立刻激发了他们最原始最血腥的欲望,士兵们叫嚣着,挥舞着弯刀和大弓,以山崩海啸之势冲向河岸。

漠北诸王们笑嘻嘻的看着这一幕,他们相信士兵们应该很快拿下这座石桥,嗯,单单是看石桥上那些精美的石狮子,就和漠北风物大相径庭,想必桥后那座高大巍峨的大都城中,一定有不少值钱的东西吧?

“大汗,已经许了我们永不封刀啊!”弘吉剌部的族长,伸出猩红的舌头舔了舔干燥的嘴唇。

巴邻部的长老,也嘿嘿笑着露出白森森的牙齿:“这座城市,咱们可是流了很久的口水,这次一定要好好让儿郎们乐呵乐呵,方才不负长生天的恩赐呐!”

众人俨然已把大都城视作了囊中之物,因为他们知道对面的汉军数量不多了,瞧,如此重要的桥梁,防守兵力才两三千人,不是充分说明了兵力的匮乏么?

很快,灰白色的死亡浪潮就冲到了桥前,有些人从桥上冲过去了,跟在后面的人急着过桥,有些人被堵住想泅渡过河,一时间桥西地域集中了大批蒙古武士,人喊马嘶拥挤不堪。

奇变陡生!

第562章 上卢沟一望,正红日、破霜寒(下)

汉军的枪炮一直很稀疏。并没有给蒙古军造成多大的伤亡,千军万马过卢沟桥,有些人等着,有些人则想从河中泅渡过去,汉军只以火力封锁桥面,把踏上卢沟桥的敌人打落马下,却并没有用火炮轰击对岸。

确实可以抱着马脖子泅渡,但那样做,一则会弄湿弓弦,让顽羊角弓变得软弱无力,二则会让宝贵的罗圈甲、鱼鳞甲生锈,蒙古军装备的铁甲防锈性能可赶不上汉军的精钢甲,三则嘛,抱着马脖子泅渡,多容易成为汉军的活靶子呀!

所以,大部分百户、千户选择了从桥上跑过去,于是,就像水流通过漏斗,从广大正面展开的元军又在桥西头收窄,在那里猬集了许多蒙古武士。

就在此刻,忽然听得一声震撼山岳的鸣响。大地剧烈而不受控制的跳跃起来,数里之外,骑在马背上的忽必烈,在那一刻都有几分腾云驾雾的感觉,屁股下面老老实实的御马差点儿把他掀了下来。

头晕目眩,耳朵里嗡嗡作响,脑袋里天旋地转一般,待回过神来,忽必烈就看见了成为他终身梦魇的场面:

卢沟桥西的大地,完全被翻卷起来,好像发生了十级大地震,天空中巨大的蘑菇状爆炸云团正在扭曲变形,仿佛地狱恶魔的狞笑。

超大规模的爆炸,导致方圆一里左右的地区成为完全的地狱之门,踏入这个区域的蒙古武士,无一幸免,粉身碎骨是他们惟一的下场。

“白痴,老子故计重施,你们还是照样上当!哈哈,辽阳战局稳定,老夫从定远堡乘船跨渤海而来,本想赴居庸关前线,不料却在北平再立新功。”卢沟桥后的阵地,雷洪朝地上啐了一口,揉了揉被爆炸声震得生疼的太阳穴,声音大得出奇:“看来,要是能预料到敌人的进攻范围。地雷倒是个好东西。”

陈吊眼翻了翻白眼,吐了一嘴带着灰土的唾沫,耳朵里嗡嗡响着,不想说话,指了指后方城头上空的热气球。

不是沈炼那家伙发明热气球,大汉皇帝大力推广使用,你那地雷,就一彻头彻尾的摆设,连铁疙瘩都不算!

雷洪讪讪的一笑,他自己也知道,地雷或者说地下埋炸药的办法,要想拿来对付来去如风、千里驱驰的蒙古铁骑,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惟有大汉拥有了热气球,能监视百里之内的一举一动,老远就看见敌人大军行动扬起的烟尘,这样就有了充分的预警时间,可以从容布置。

比如今天吧,从发现敌人到忽必烈抵达卢沟桥,足足有两个时辰,足够第一军所属工兵团在雷洪指导下,在预设战场上埋下大批炸药的了。

对。预设战场,因为忽必烈从西面过来,必定要夺取京西锁匙卢沟桥,那么在桥西埋炸药,几乎就是万无一失的计策。

战果很不错,至少一个万人队去见了阎王。

雷洪“痛心疾首”、“捶胸顿足”的骂道:“忽必烈你这白痴、弱智、十足十如假包换的傻瓜,行军就不看看脚底下的土地有没有被挖开过?”

“行了行了,雷老儿,这里不是你玩的地方,跟我回城里!”陈吊眼没好气的一把抓住雷洪,把这老头儿拖回了城里。

雷洪还在骂骂咧咧的,殊不知对面苏录定战旗下的忽必烈,早已欲哭无泪了,联想到辽阳城下的忙哥帖木儿、阿鲁浑也是中了此计,痛定思痛,他吩咐亲兵记录:今后行军务必仔细查看脚下的土地,要是被翻动过,一定不要踏上去。

关于和汉军作战的忌讳,忽必烈已经记录了许多,从战术层面上不要以抛射箭雨和汉军的枪炮对拼,到战役层面上主战场切切不要靠近江河湖海,各种各样的忌讳写得密密麻麻了。

当然,忽必烈没有想到,自从有了“行军务必仔细查看脚下的土地,要是被翻动过,一定不要踏上去”的禁令,又加上辽阳、北平数次前车之鉴,此后蒙古军行军简直就像老太太走路,走一步看三步。便是地面上有个耗子洞都会把不可一世的蒙古武士们吓得战战兢兢……这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

漠北诸王们,更是张口结舌,半句话都说不出来:天呐,这才好一会儿啊,整整一个万人队就报销了?汉人搞得什么魔法,简直有天地之威,根本无法抗拒啊!

直到忽必烈郁闷的下达今后注意脚下的命令,他们才回过神来:原来,原来刚才那好像长生天降下灭世天罚的剧烈爆炸,竟然是汉人用炸药搞出来的!

不管弘吉剌还是巴邻部的族长,看着远处汉军阵地的目光,就多了一丝畏怯之色,他们的骄横之态,也收起了许多。

看来,大都城不单单是一块鲜美的肥肉,它还带着骨刺,要吃下去,说不定会把牙崩掉呢!

好不容易收拢部队,忽必烈下令由未曾参战的三个新的万人队发动进攻,同时另一个万人队绕到十里外渡河,迂回汉军之侧背。

你只有一个团的兵力,我看你怎么应付得过来!忽必烈恨恨的看着东岸汉军阵地。

这次,正面进攻的三个万人队。一个从桥上强攻,另外两个左右两翼展开,泅渡过河进攻。

宋末元初,燕北山区还有着茂密的森林覆盖,永定河还没有像二十一世纪那样干涸,相反,华北地区的水系还相当丰富,海河、通惠河、永定河奔流不歇,京杭大运河可以直抵城中积水潭。

盛夏,正是永定河的涨水季节,河中水量相当的丰沛。抱着马脖子泅渡的蒙古武士们,被水流冲得东倒西歪。蒙古草原上并没有多少径流量大的河流,这些马背上长大的武士,骑马如行平地,涉水的技术却连江南三岁小儿都不如。

千军万马挤下河,就像非洲角马渡河那样挨挨挤挤的,只不过河中没有鳄鱼,岸上却有汉军的枪炮伺候。

排枪子弹如雨打芭蕉,手榴弹像冰雹坠落,三斤炮射出的霰弹就好比热带风暴,在河心抱着马脖子没有半分反抗之力,甚至连闪避都难以做到的蒙古武士们,先是被暴风雨洗礼,侥幸躲避了枪炮的攻击,刚刚踏上河岸,生牛皮靴子浸了水变得又湿又滑,在泥土的河岸上一踩一个筋斗,还得面对汉军冰雹般砸落的手榴弹……

守在桥头的血战淮扬连,面对的压力就大得多了,虽然卢沟桥不算太宽,敌人能同时展开的兵力非常有限,但两边的石头护栏遮挡了侧面射来的火力,桥面上的蒙古武士们也学的乖了,或者下马猫着腰前进,或者玩蹬里藏身的花招,让两侧的交叉火力无法发挥作用。

“那么,只有靠我们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