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风1276-第3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切都很完美,楚风提出了批量装备道路上的最后一个问题:“新式线膛枪的成本多少?”

雷洪偏于技术问题,全面管控则是冯火山负责,他早已料到了皇帝的这个问题,不假思索的回答:“以目前的工业技术,拉制膛线的报废率很高,导致每支步枪的成本上涨了两倍,同时,雷汞底火也比燧石要贵一些,窝窝头子弹和球形子弹的成本嘛,倒是没什么区别。以每名士兵携带一百发子弹、训练用五十发计算,装备一名步兵的成本提高了两千元……”

说着说着他就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去,很为自己没能降低成本而愧疚。

“没关系,”楚风笑着安慰他,“我将下令全面换装。”

什么?冯火山抬起头,有些惊讶的劝道:“听说皇上都在发国债了,财税部张老头子也整天叫苦,皇上还是让财税部列个预算吧,小老儿可不想被他把房子掀了!”

大规模的战后重建,北方受灾地区的以工代赈,庞大的军费开支,还有覆盖到乡镇一级、动员力大幅提升,同时开支也大幅上涨的行政体系,就像一只只吞金巨兽,将大汉帝国从殖民贸易、工商业生产、海外贵金属开采所获得的财富吞下肚去。

这些财富,不管通过以工代赈发往灾民手中,还是以军费、薪水的形式发给了军政文武,抑或开支在北方战后重建的大规模建设中,最终都留在大汉帝国的肌体内,促进百姓富庶、商业繁盛。

但帝国财政的负担,无疑是沉重的,想当年汉武帝北击匈奴,庞大军费压力下产生的苛捐杂税就让“大户经营凋敝,中民破家舍业,贫者卖儿鬻女……”大汉以开拓性的贸易取得丰富的收入,最多是在大战期间让民间负担不像汉武帝那阵子沉重罢了,想要一边打仗流水般花钱,一边还要国库充盈,那完全是痴人说梦了。

叫穷,已成为财税部长张广甫的习惯,任何部门提出增加预算的方案,都会面对老头子杀人般的目光,冯火山名字含有火山两个字,却不想真的坐到火山口上,所以他劝楚风再考虑考虑。

雷洪听了,也有几分不好意思,帮着劝道:“是呀,花钱还是应该省省,便是抢劫致富的蒙古军,也不能人人穿罗圈甲、翎根甲,那还有不少皮甲、札甲嘛!”

乌仁图娅摸着光滑油亮的枪身爱不释手,小妮子恨不得汉军所有部队都装备这种犀利的武器,征服苍天覆盖的所有土地才好呢!听得钱财不足,她鼓着腮帮子,嘟嘟囔囔的道:“父汗给我留下了一份嫁妆,放在定远堡,金银加起来也有好几百万呢,反正我要钱也没用,夫君,给你拿去,一定要让每一个汉军士兵拿上这枪!”

雷洪和冯火山对视一眼,两个老头儿笑得很猥琐:常言道最难消受美人恩,咱们这位皇帝虽然没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可五位皇后一个比一个贤良淑德,就连桀骜不驯的草原明珠,也对他如此死心塌地,还有什么可说的!

雷洪更是暗道,那张广甫老头子有娇妻美妾,就一天到晚美得冒泡了,可他那一妻一妾还争宠、争财呢,哪儿像皇上啊,把这蒙古公主收拾得伏伏帖帖,漫说辽东诸部归汉了,就连人家的私房钱都自己要拿出来,嘿嘿,下次见了张广甫,说出来看不羞死他!

“哈,我怎么不知道你还有这份嫁妆?”楚风促狭的朝乌仁图娅挤了挤眼睛。

可怜的草原明珠又气又急,语无伦次的道:“我怎么知道你缺钱花呢?要不是上次放国债,我还以为国库里堆着金山银山呢,夫君你知道,我对钱一向没印象的……唉呀,你这人……”

直到楚风忍不住笑,嘴角一抽一抽的抽搐,乌仁图娅才发现自己上了当,小麦色的健康肤色泛起了一层红晕,跺着脚道:“哼,不和你说了!”

“既不用财税部做计划,也不须夫人您拿嫁妆,我敢肯定的说,新式步枪用起来只会比旧式步枪更便宜。”

楚风此言一出,冯火山和雷洪两位第一个就不相信,这枪从楚风最初给的设计图纸,到成品下线,每一个零件都是他俩亲自制造的,成本多少可以说清楚到一分一厘,线膛枪比滑膛枪贵得多,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

楚风有些无奈的摇摇头,“难道,你们不知道最初关于剪式船的争论?”

同等载重的剪式船,成本比福船高一半,对它的高造价,最初也存在着争议,但航速提高一倍,换言之一艘福船跑一趟,剪式船就跑了两趟,则一条剪式船可当两条福船用,算下来还是剪式船的费效比合算。

同理,雷汞底火击发式线膛枪的价格虽然比燧发滑膛枪贵,但射程和精度的提升,使得作战效果大幅提升,比方说过去打三枪才能击毙一名敌人,现在打一枪就能击毙,就算每发射一次,步枪损耗加上子弹底火的成本比过去高了一点,可总的来说,反而更加便宜了!

例如后来的二十世纪,精确制导弹药比普通炸弹贵得多,但平均一百枚普通炸弹可以达成的战术效果,一发精确制导弹药就能做到,自然是大大的便宜了。

楚风预计汉军装备线膛枪,不但不会破财,反而能省下不少经费呢!

雷洪此时此刻,心中只剩下了震惊,他开始明白为什么这个年轻人能十年转战廓清寰宇,将蒙元驱出中原了。

……

钢铁工厂中,乌仁图娅兴高采烈的背着步枪,一刻也舍不得放下来,让跟在身后的皇家卫士们哭笑不得,部分工人坚守岗位,剩下午休的工人们,则敬畏的向大汉皇帝行着注目礼,这位传奇的英雄驾临,仿佛让高炉的温度都上升了几度,人们只感觉得一阵阵热切,不过同时大汉皇帝的威名又好像带着种自然而然的威压,让工人们不敢太过靠近。

大汉皇帝御驾亲临皇家兵工厂,雷洪和冯火山怎么肯就这么放他离开?雷老爷子用“幽怨”的眼神看着楚风:“名为皇家兵工厂,自打迁建到萧山,皇上一次也没来视察过,这可是您的工厂啊!您可是小老儿的东家,不能不对伙计们说几句话儿,鼓把劲儿吧?”

于是,视察工厂就成了楚风接下来的任务,楚风漫步四处,看着极具工业时代美感的工厂区,心中不由得充满了成就感:这是我的工厂呵!前一世,以做到工程师为人生目标,根本不敢想像可以拥有一座自己的工厂,可现在呢,这么庞大的厂区,这么多勤勤恳恳的工人,制造出的各种器具为华夏的解放服务,为中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难道这还不够骄傲的吗?

突然,楚风发现了以前没有看到,绝非自己带到这个时代的东西:“咦,这个轨道很不错啊!是谁设计的,应该重奖!”

规模宏大,非常广阔的厂区,堆放煤炭的煤场与高炉区之间隔着段不算近的距离,就在煤场到高炉区这段路上,铺设着相距一米左右宽度的两根木条,地面还有软木做成的基础,木条上相接处包覆着铁皮。

显然,这是条货运轨道。

很快,楚风就证实了自己的判断,一辆马车拉着大堆煤炭往炒铁炉那边跑,煤炭要炼焦之后再进高炉,但炒铁炉、锻炉还有预热等处,是可以直接使用的,马车就是在两个区域之间拉煤炭,而轨道显然让马车的效力提高了数倍之多。

蒸汽机车出现以前,最先取代传统马车而成为人类主要公共运输工具的是有轨马车,由英国人于十八世纪末发明的,欧洲中世纪的道路状况不佳,乘客坐在设备简陋而又颠簸的马车上极不舒服,相比之下,这种在轨道行驶的马车算是较为舒适的了。

有轨马车是靠马匹牵引车辆、车轮在钢制轨道上滚动行驶的交通运输工具,可搭载双倍于普通马车的乘客和货物,因为轨道的平滑,马儿也省力得多。

利用轨道运送货物的车子显然要结实得多,人们将采掘出的煤炭运送到相距数公里外的码头上,而且不仅仅用于工业生产,这种轨道马车效力高、速度快,如果在城市与城市之间铺设轨道,就能快速的调运兵力、物资,解决目前大汉帝国陆地运输的瓶颈问题。

是的,剪式船可以载重数百吨日行二百四十海里折合八百多华里,但陆地上商队日行五十里就是极限,大军日行六十里,急行军百里,飞骑接力传报七百里快递,这就是最高极限了,或者信鸽邮传可以弥补信息传递的速度,但信鸽的载重量让它最多带一封信而已,根本无法携带任何货物。

当海路从广州到辽东已是商客往来的寻常事,汉商从日本贩卖漆器到波斯去的时代,从四川成都到陕西汉中依然是漫漫长途。

中华不仅有辽远的海岸线,广阔的领海,还有着广大的不通航内陆地区,要改善这些地区的交通状况,解决大汉帝国的交通瓶颈,有轨马车显然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

楚风并非全知全能者,过去的成功主要基于机械专业的知识,有轨马车这种现代早已被火车取代的东西,一直没有进入他的考虑范围。

“笨!”楚风拍了拍自己的脑袋:“我只说蒸汽火车太复杂,没有往铁道上考虑,哼哼,其实有轨马车也不错嘛,而且在这基础上发展火车,将来数十年、百年之后,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呀!”

事实上,有轨马车出现之后三十年,人类史上的第一台蒸汽机车就横空出世了,只不过前者的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大汉帝国可以在近期做到,后者复杂的技术要求,要等到将来由后人去完成。

楚风热情洋溢的叫道:“那么,把设计这个轨道马车的天才,给我找来吧,这种发明创造,是应该得到丰厚奖赏的呀!”

很快,老技工黄德义被工人们推推搡搡,扭扭捏捏的走到了楚风跟前,这位老工人尽管平时自吹自擂是天子门生,可当他真的面对大汉皇帝的时候,吭吭哧哧的连句囫囵话都说不出来呢,令关心他的工人们好一阵失望。

不过,大汉皇帝不会让他们失望,得益于良好的记忆力,楚风竟然还记得这位老技工的名字,“哈,你好,这不是黄、黄德义吗?以前建设钢铁厂的时候,你就在厂子里,我还指点过你做水力锻炉!”

哇,皇上还记得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工人!年青的工人们,一下子炸开了锅,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每个人都把胸脯挺得高高的。

黄德义有些浑浊的老眼,一下子变得热泪盈眶,他用力的搓着一双布满老茧的大手,吭吭哧哧半天才憋出句:“皇上,皇上您还记得俺……”

“轨道马车,是你的发明?”楚风用力拍着这个老工人的肩膀,就像他们中的一员,“好,非常好!”

一番勉励之后,楚风问道:“生活上,有没有什么困难?”

黄德义想了想,看看土地申福通,小声道:“有,有一点儿。”

第584章 工业与垄断贸易

什么?冯火山的眼睛瞪得像铜铃似的。朝着黄德义一连使了三四道眼色,恨不得弄坨黏糊糊的南洋树胶把这老哥们的嘴巴封起来才好:

皇上就随口一问罢了,偏生你要当真,人家多少朝廷大事要处理,犯得着和你个工人歪缠?连我这厂长,都是有了线膛枪的大喜事儿,才好去觐见皇帝的呢!

再者,兵工厂的工资按时足额发了,防火工作服、手套什么的都发放到位,工人食堂、澡堂也一应俱全,要说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正是抽我这厂长的大耳刮子嘛!

黄德义啊黄德义,你这不是给我出难题吗?

楚风假装不知道冯火山的小动作,古往今来都是如此,人之常情吧!他微笑着问黄德义:“有什么困难?提出来嘛,让我听听,说不定能出点主意。”

冯火山一怔,转而唏嘘感慨:大汉皇帝,掌握着至高无上的威权,一言可以令东方世界风云变幻,反掌间定夺从马六甲海峡到对马海峡之间若干民族之存亡。要解决一个老工人的难题,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可他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口气大包大揽,而是“出点主意”像老朋友拉家常那样和老工人谈心,真真难得呀!

或许,这就是大汉皇帝崛起海东,膺有天下的原因之一吧?人心,从来最难得。

“不,不是我,”黄德义感觉皇帝并没有变,似乎和当年指挥修建炒钢炉,叫着自己的名字,喊“黄德义帮我把扳手递上来”的时候没有什么区别,所以老工人也就定下了心,话也说得利索多了:“是这些年轻工人们,咱们厂的青工,娶不上媳妇哩!”

围着一大圈的工人,立马轰的一声炸开了锅,有人跳着脚叫:“黄师傅,这号事也和皇上说,嫌咱们丢人没丢够?”

还有人斜着眼睛看黄德义的徒弟申福通,朝一边啐道:“自己没本事,就别怪人家女娃子看不起嘛!咱们工人老粗是没人看得起,老子迟早脱了这身工作服,去穿肩膀上带花的军装,到时候挂身军功章回来。姑娘媳妇还不眼睛发红?”

说这话的青年工人,胸口配着的厂牌上写明了是三极技工,这可是至少有三年工作经验、并具有一定悟性的熟练工人。

没人注意到,楚风此时微微皱了皱眉头,然后用探询的目光看着黄德义。

“这小子,”黄德义一把将徒弟从人群中揪出来,申福通脸红透了,使劲儿挣扎,但终究挣不脱师傅几十年打铁练出的一双老虎钳似的大手。

“差些儿过门的媳妇,吹呐!还有这个,这个,这个……”黄德义一双手像老鹰捉小鸡似的,把好几个青年工人都抓了出来:“他们都是娶不上媳妇的!”

楚风好奇的一问,原来大汉建立之初,战乱下民生凋敝,有一分稳定收入的工人,在婚姻上还是颇为抢手的,可自从政局渐渐平稳、生产逐步恢复之后,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让地租大幅度下降,农户的生活也变得好起来,纯粹因为收入稳定而嫁给工人的事情。就越来越少了。

相形之下,报纸、评书、戏曲舞台上充斥着帝国的赫赫武功,军人的光辉形象深入人心,年轻一代的少女,便把目光转向了军人。

当然,故宋三百年间儒家耕读传家的文化浸淫,让年轻官员和自耕农的身价也颇为不低,只苦了工人们……重农抑商思想下,工商无疑是“贱业”可商人们还有高收入呢,工人连这点都没有,于是便成为了婚姻选择上的弱势群体。

整个古代社会,工匠的社会地位无疑是非常低贱的,“匠户”在绝大多数时候基本上可以和“奴隶”划等号,不能自由迁徙,子孙后代不能应科举……长此以往,歧视在整个社会中定型,一旦社会生活从战乱变为正常,故有的观念便开始沉渣泛起。

当一位三极技工也认为只有在战场上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时候,楚风已感觉到了危险,他要的是建立在工商业雄厚基础上的近现代殖民贸易帝国,而不是建立在穷兵黩武基础上的蒙元式半奴隶半封建帝国。

一支稳定的熟练工人队伍,对于一个近现代帝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能够以比别人低廉的价格生产工业品,意味着它的武器比任何对手更为精良,意味着它有更高层级的劳动生产率,意味着它的技术传承将在一代代工人手上延续!

熟练技工,是比军队更为基础的层级,一战中失去了全部军队的德国,但他仍然保有那支以严谨、苛刻、一丝不苟著称的工业队伍。于是短短二十年后便以领先世界的工业能力,装备起一支可怕的纳粹武装;二战中挨了两颗原子弹,被炸回石器时代的日本,也凭借它的熟练技工和工程师,完成了战后重建,它的工业品占据的市场,远远超过了当年皇军靠武士道精神所侵占的范围……

楚风深知技术领先不能仅凭一己之力,事实上蒙元已经造出了铸造火炮,当年的蒙古西征早已把火药技术传播到了欧洲,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洋枪洋炮也将在欧罗巴的土地上一一出现。

人类史上从来就没有某种先进技术可以长时间的垄断,从火枪火炮到原子弹无一例外,一九四五年美军扔下两枚原子弹的时候全世界都在震动,可到了五十多年后,连阿三和棒子都爆了菊。

大汉帝国要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成为真正的日不落帝国,必须保持科技的持续发展和始终领先,这就必须要保证熟练技工的稳定。

楚风思忖着,目前工人的薪资并不低,这个年代的中华远没有后世那么人口众多,即使按最激进的估算,宋代人口也就在一亿上下,蒙元的血腥屠杀之后。人口数量下降数千万之多,所以目前大汉帝国直辖区治下的人口数量将在六七千万左右……准确数字,要等到民政部明年的人口统计才能得到。

只相当于后世二十分之一的人口数量,再加上海外拓殖和工业化对劳动力的吸收,目前大汉帝国境内绝非劳动力过剩,而是相对紧缺,楚风也是利用了这点,以经济手段迫使地主大幅降低了地租,完成了不流血的“土改”。

相形之下,其实工人们的工资并不低,所以很清楚。问题不在薪水,而在于社会的歧视。

故宋曾经有两种人,处于社会最歧视的边缘地带:军人、匠户。大汉处于战争时期,对前者地位的提升,楚风给予了相当的重视,歌颂军人的戏文比比皆是,但后者,目前看来,仅仅提升经济地位还是远远不够的。

嗯,或许我可以这么干……楚风打定了主意,他抛出了一个让人们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的问题:“目前大汉帝国有多少位八级技工?”

冯火山有些奇怪,还是老老实实的答道:“按照您制订的标准,目前连一个都没有,我和老雷都是七级技工。”

“那么,我来考八级吧!”楚风笑得很灿烂,露出一口整齐的白牙。

震惊,所有的人都惊呆了:皇帝亲自来考八级技工?天呐,科举考试几百年间,听说有皇帝去应试的吗?这岂不是说,大汉帝国的技术工人,比应了举的士子还要尊贵!

“对,我也是工人中的一员……”楚风说这话的时候,眼神有些飘忽,他想起了西南边陲莽莽群山间的那座三线兵工厂,想起了那些轰鸣的机器、热情实在的工人师傅。

很快,八级技工的资格证书就送到了楚风的手中,没有人认为他还需要考试,因为大汉帝国的所有工业标准,乃至整个工业基础都由他亲手奠定,除了楚风自己,没有人够资格做他的考官,就是冯火山、雷洪,也远远不够格。

与过去不同的是,以前各级证书的获得者们,都是以激动无比的心情从雷洪、冯火山或者其他大师手中接过证书,但这一次,是两位大师恭恭敬敬的把证书呈给了楚风。偏偏在楚风接过它的时候,工人群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