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风1276-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境安民,以致蒙元南侵生灵涂炭,非但未能收复故都开封,又失行在临安,帝后北狩、华夏蒙尘,至崖山之败,天命已改、天心已移。楚氏崛起海上,汉国承继炎黄,文治武功远迈于宋……

宋帝宣布退位,法统道统归并于汉,接下来就该是楚风表演了。很快就有从龙心切的人送上了劝进表:

“臣侯德富、陈宜中等顿首顿首,死罪死罪!窃闻天生蒸人,树之以君,所以对越天地,司牧黎元。圣帝明王,鉴其若此,知天地不可以乏飨,故屈其身以奉之。知黎元不可以无主,故不得已而临之。昔三皇以德; 五帝以功; 三王以仁,莫不如是。伏维汉王,神功圣德,改算法,代天授时,创新学,为民立命,仗剑赣南而鞑虏束手,扬鞭海西则占酋成擒。立法晓义,万众欣悦,贤逾尧舜而盖禹汤;执政以仁,百族率服,圣越五伯而泽蛮荒。教化四夷,泽被万邦,文武圣道,功德辉煌,亘千秋而愈烈,历百世而益昌,迈唐宗而无慙德,比宋祖而多武功,穷天极地,民无能名,握乾秉坤,承天受命,故此皇天后土,江山社稷,舍汉王则当世谁堪与争哉!

夫圣人之出,必天生祥瑞吉兆。武王以周代商。彩凤鸣于歧山;高祖兴汉克秦,白蛇斩于大泽。伏惟汉王,鼎兴琉球,踏波东海而斩长鲸,履足南岛遂得朱雀,极西之地麒麟现则呈祥,天竺佛国孔雀出以承瑞。种种祥瑞、班班异兆,绝非人与。实乃天授!少康以一旅而兴夏; 肃宗以匹马而昌唐,汉王坐拥琉球,黎庶归心、将士用命,文治武功、万国来朝之盛况,虽汉之文景、唐之贞观亦未可见,岂可妄自菲薄欤?愿汉王深体文武之义; 廓挥恢复之志; 亟正宝位,亟涣大号。以顺天命,以应民心,克承炎黄之统,永享无疆之休。

宋室暗弱,天祚遂移。杀戮忠良,偏任宵小,忘靖康之耻而苟且江南,以中国之君称夷狄之侄。岂不贻笑千古乎?天地闭而贤人隐,正法没而奸邪出,故有胡元窃据神京,赤县竟尔陆沉。自古圣君居中国以制夷狄,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鞑靼以诈力而肆犬羊。则华夷黎庶,势类参商,五德既失,四维不张,八方有群飞之象,九州有兵戈之徵,天下率兽食人者不知凡几。神州赤县,处处烽烟,生灵涂炭,人民倒悬。丁壮浮尸于血海。妇孺膏腴兮沟壑。遗民泪尽,谁哀江南之赋?苍生号泣。皆待圣皇之出。神器无主,万玑空悬,天下之盼汉王,如大旱之盼云霓,实婴儿之望父母。是以臣等敢依华夏之义,顺天地之心,应黎民之望,从圣贤之言,昧死以上尊号。愿汉王速正天位,以主中华,绍百代之大统,成曆数之有归。然后旌表皇天,昭告后土,广发明诏,师出以名,督率三军,亲提六师,北伐中原,剑指大都,则河洛燕云之父老,宁不箪食壶浆以迎旌麾乎!犁庭扫穴,廓清寰宇,臣等敢不用命乎!至若关陕、西蜀,传檄可定矣。

狼居胥山,渴饮匈奴之血,捕鱼儿海,射落天狼之星。克功定难,天下一统,内修仁政,外拓封疆,挫突厥不道之师,杜回鹄无厌之请,肇百世不移之基,开万载辉煌之业,此诚良机,何待龟卜?望汉王且重苍生为念,勿以谦让为先,但效成汤之进,岂从泰伯之避。子曰:当仁不让。则今日九五之位,舍汉王其谁欤?臣等蒙汉王荷以重任,身受隆恩,敢不尽言!不胜区区之至,谨奉表以闻。”

楚风拿着这篇马屁拍得比六斤重炮还响的劝进表,百思不得其解:斩长鲸是有地,印度孔雀也不难弄到,那麒麟、朱雀是嘛玩意捏?

陈宜中喜滋滋的把祥瑞牵到汉王府来了,为了把它弄进后花园,不得不拆掉一座偏门的门框子,因为麒麟长得太高。当楚风见到它的时候,差点没把隔夜饭喷出来:那根本不是什么麒麟,而是一只如假包换的长颈鹿!

感觉有点头晕,定了定神,楚风想到明朝皇帝也是把长颈鹿说成麒麟,也就不以为怪了。

现在,那只长颈鹿早已从晕船的状态恢复过来,幸福的啃着汉王府后花园中地奇花异草,嗯,中餐的味道比非洲菜好啊!

雪瑶和敏儿从医院赶回来了,赵筠更是扯下平时最心疼地花花草草,把嫩叶往长颈鹿的嘴里塞。

“哇,一只真的麒麟!”三位美女、阖家仆佣看着长颈鹿的眼神,比后世追星族热捧四大天王再加曾哥春哥还炽烈得多。

管他的,既然都说是麒麟,那就算麒麟吧。楚风也看开了,只是挠着头皮想:要是弄到袋鼠和考拉,会被当成什么瑞兽呢,貔貅,还是饕餮?

既然非洲的长颈鹿能摇身一变做了麒麟,印尼一带常见的火红色金刚鹦鹉,当作朱雀也不算勉强,印度地面上比野鸡还多地孔雀,弄琉球就成了不折不扣的神鸟……

难为陈宜中了,仓促间这些祥瑞凑到一块还真不容易,是碰巧在占城找到个波斯马戏团,才一下子凑齐的。随后,马来的白牛也转了运,占城的白象也遭了瘟,真腊深山中的白老虎也倒了霉,汉国重金搜求之下,这些白化病患者们纷纷被当作祥瑞,用船运到琉球……在这个时代,老百姓就相信这一套,楚风也不好煞风景不许人家进贡,干脆建了个动物园,把这些各处运来的动物公开展览。

有了祥瑞,还需要装点一番万国来朝的气象。侯德富干这事轻车熟路,从前搞海盐签公约、土人充四夷,现在又把南洋各处王子酋长弄到琉球来,这些人要么像忙果、麻那巫本来就是汉国傀儡,要么就是和汉国通商往来地,南岛诸国只讲利益,有利可图,让他来磕几个头,实在算不得什么。

汉国人只须鞠躬行礼,外国贡使却要撅着屁股磕头,登基仪式上的差别待遇,让新公民们再一次领悟了“公民”两个字的意义,不少人紧紧握着装护照的小钢筒,觉得这就是世上最珍贵的宝贝。

是的,它不仅代表拥有三十亩土地地权利,代表了受汉军保护的权利,还代表了在任何人面前都不用屈膝的权利!

三月初一,汉王楚风登基为帝,国号、年号不变,明诏天下:夷狄之有君,不若诸夏之亡也,汉乃正统、元系鞑虏,四方有志之士当从汉讨元,皇帝愿与天下人共天下!并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保护民产,耕者有田。

于是四海震动。

陈宜中感叹,古往今来,帝王以天下为一家一姓之私产,秦汉晋、隋唐宋,历朝历代无不以开国之前的封地、封号为国号;今楚风以汉为号,乃是以汉人之皇帝、汉人之朝代自谓,其后更明确提出与天下人共天下,比之秦与关中亲贵共天下,汉与功臣贵戚共天下,晋与世家豪门共天下,唐与陇西将门、山东世家共天下,宋与士大夫共天下,气魄胸襟自然高了不止一筹。

在十六字的政治纲领中,饱受蒙元欺压的人看到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世家大族、地主和工商业者看到了保护民产,农民看到了耕者有田,侯德富认为,社会各阶层都不会产生反对这个纲领的动机。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对外,楚风达到了目的。

登基后,一系列地人事变动让人们眼花缭乱,甚至大跌眼镜:

陈宜中调任南洋总督,秩同部长,统管占城、三佛齐、吕宋、爪哇各国各殖民地纷繁复杂地军政事务,其下设七局二监,对应中央七部二司,受总督和中央对口各部的双重管理。总督府和各局监暂住琉球,待准备充足,便出海常驻息辣(今新加坡)。郑思肖任民政部长,赵筠改任工商部长。

陈宜中、郑思肖并非传统儒生,他们精通南洋各国语言,精明强干,得到这样地任命并不过分。陈宜中的南洋总督位高权重,显然是对他前一段时间努力工作的肯定;民政部长事繁权小,赈济事务却关系民生,曾用八罐茶叶买下印尼酋长的土地,安置大宋海上难民的郑思肖,正是干起了熟门熟路的老本行,以他的人格品行,想必大汉的民生决不会出什么问题;工商部事情最新奇繁杂,推行的什么商标、什么专利权,一般人很难弄清楚,以往是楚风兼任,现在由和楚风朝夕相处的第一皇后接替,也算得上顺理成章。

但接下来的事情就让人们看不懂了:陈宜中离任,故宋最忠心的丞相文天祥,不顾忠臣不事二主的古训,欣然接任大汉政府法部长职务;张世杰和苏刘义翁婿,竟然到汉军中报名,从新兵小卒做起!

第200章 儒学宗师

大宋朝最后的中流砥柱,崖山战败后投海殉国的太傅、枢密使张世杰,如果严格按照旧儒学的定义,他自嘲道:“忠臣不事二主,但我早已是三姓家奴。”

张世杰少年时跟随族叔张柔从军,张柔之子即是元朝蒙汉都元帅张弘范,不知是不是老天爷开的一个黑色玩笑,崖山海战的对阵双方主帅,竟然是堂兄弟。

那时候,整个北方属于金国,张柔是金国的将领,张世杰自然也是金将;张柔降元,张世杰又短暂的替蒙古人干了一阵;因为不满蒙古暴行,他南逃投宋,对蒙、金军队的了解,在北方对步骑兵战术的熟悉,让张世杰崭露头角,逐渐成为了宋朝的大将。

在张世杰朴素的思想中,民族的地位高于帝王,所以他带着女婿苏刘义面见楚风:“我自认为是兴复宋室的第一人,在行朝专权,是害怕落到岳武穆的下场。现在才发现,琉球兵法远胜于我,然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雄心并没有改变,所以请允许我投军,在陛下军中从新兵做起。”

行朝的官员们,保留了各自的财产,并且拥有公民的自由权,有的人投入大汉做官,有的低级武官作为新兵加入了汉军,有的人带着财产远离了官场,做起了寓公,还有人投资生意,当上了老板,但也有不少人留在赵昺身边,比如帝师邓光荐和御史叶旭。

张世杰和苏刘义是武人,投入汉军没有什么奇怪。武人么,本来就不懂礼义廉耻,不读圣人之书,倒不必苛求;陆秀夫等几个文臣不肯为官,到学校做了教书夫子,总是有那么几分骨气的,也无可厚非;惟有文天祥、陈宜中两个。身为大宋丞相,竟然厚颜无耻地投入新君怀抱。是可忍、孰不可忍!

很快,琉球居住的宋朝遗老,汉国政府中下层儒门出身的官吏中间,流传了文、陈二人无耻的传言。陈宜中艳词求官的往事被翻了出来,文天祥女儿和兵部长侯德富的关系也被放大了几十倍,总之,从道德出发抨击对手而不是就事论事。是理学名家们控制舆论的一贯手段。

行朝可以排挤打击文天祥,可以不采用陈宜中计策,使他尸位素餐不得不远走占城,但臣子绝对不能因此产生对行朝地怨愤,必须用百倍的忠诚来回报怀疑地目光,这是他们的一贯逻辑。

汉王登基为帝,政府中大部分从龙之士自然欢欣雀跃,但小部分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人。则变得有些消沉,甚至连陆猛这样的忠直之士,都有点困惑、迷惘。

该正本清源了!楚风等待已久,立刻利用报纸发动了反击:民贵君轻,臣民应当忠君,更应该忠于民族和国家。如果君主不能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甚至站到了民族、国家的对立面,比如蒙元忽必烈、比如商纣夏桀,那么臣子就有权推翻他。

临安谢太皇太后、全太后和小皇帝降元,颁发诏书让各地停止抵抗,这种行为就失去了大宋的道统。因为他们地诏书,各地停止抵抗,被蒙元荼毒的百姓千家万户,从古到今,有皇帝保境安民。未闻皇帝下旨要臣民停止抵抗。把脖子送到异族刀下的事情。以此看来,朝廷早就站到了全国人民的对立面。

这样的理论闻所未闻。遗老遗少们暴跳如雷却毫无办法,口口相传的影响力根本不可能比得上批量印刷的报纸,他们完全被剥夺了发言权。

沮丧之余,邓光荐发现报纸头版的底下有一行小字:欢迎社会各界投稿。抱着试一试地心态,他把自己的文章投到了出版社门前的信箱里,结果第二天,新的报纸上居然登出来了!

这下可好,遗老遗少们纷纷投稿,因为允许用笔名发表,不少政府中的儒学门徒也投入进来。无奈民贵君轻是亚圣孟子的说法,天下非一人之私有是朱文公朱熹地说法,这两条杀伤力实在太大,想正面驳倒几乎不可能,于是他们的辩护转移到小皇帝本身:赵昺并无失德之处,不能和商纣夏桀相提并论……实际上这种论调已经变相承认了忠的外延扩展,从上司、皇帝,到了国家、民族的高度。

这下子捅了马蜂窝,李鹤轩雄纠纠气昂昂的出阵:当年南唐轻徭薄赋,未尝失德,为何宋太祖一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就灭了国?再上溯到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时候,后周恭帝柴宗训才刚刚七岁,有什么失德之处?

邓光荐、叶旭不能正面回答,便以反问回应:难道天下惟有力者居之,谁抢到算谁的,那么,我华夏数千年文教道德又何在呢?尧舜禹汤历代贤王无不以德服人,琉球自然不能例外。

两边打笔墨官司,报纸的销量增加几倍,如今琉球的贩夫走卒都认得几个字,即便大字不识一个,也可以花上几毛钱到茶馆听说书嘛。报馆也改变了五天出一期的做法,每天出号外,把双方说法更新连载,互相打擂台,由于文天祥陈宜中地知名度,士农工商各阶层都关注着报纸,每天早上出版社外面就有许多人等在那儿,今天新出地报纸还带着油墨味道,一出门就被人们买走几百张,如此盛况,让楚风联想到了当初在起点网看书,等着大神们更新的往事……

最初,邓光荐他们是用文言,楚风方面是口语,儒学门徒们还笑话堂堂大汉皇帝没有文采,写地文字浅显直白如同市井白话。结果现实让他们无奈:汉国普及了识字率,各阶层都认得几个字,但懂得艰深文言的人当然没几个,于是,楚风方面的论调被人们四处传播奉为圭壁,自己的骈四俪六文采斐然的篇章却是做给瞎子看了。

邓光荐很快调整战术,采用了白话,这更让争论进一步升级,变成了一场全民大讨论。

接到叶旭的反问,赵筠披挂上阵:天下惟有力与德兼备之人,方能居之。有力无德,比如蒙元忽必烈,但凭强弓劲弩铁骑纵横,就算取了天下,也是苍生之祸;有德无力,便是宋襄公,不但不能取天下,还要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吾皇爱民,琉球百姓之富倍于中原,又兼吏治清明,可谓有德;吾皇治军,陆上能破铁骑于宁都,海上能摧敌于涯门,可谓有力。当今天下,只有一位有力有德的君王,才能北驱蒙元、恢复中华。

赵筠立刻成为了靶子,火力从忠君、德与力的关系转移到后宫干政的问题,“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牡鸡司晨,惟家之索”的论调充斥报上,赵筠一会儿变成亡唐的武曌,一会儿又成了乱汉的吕雉。

前一段时间,对于赵筠的任命,楚风主要是以大规模使用女官来转移注意力,让人们见惯不惊。去年八月底,经过两年小学学习的青年们毕业了,其中很大一批被录用到政府各部门,女子当然为数不少,此次新来的行朝官吏中,去考汉国的官,好些没有录用的人不服气:凭什么不用我们儒门士子,倒让女人做官,岂不是阴阳颠倒么?

借着攻击赵筠的东风,这些人自然跟着摇唇鼓舌。

楚风早算到了这一步,自论战以来,敌人处处落入他彀中,无他,大汉崛起的事实不容辩驳,“胜利者是不受指责的。”崖山、赣南的胜利,让他的文章天然就比失败的行朝旧臣有说服力。

终于到了确定新儒学,《四书新解》、《五经新编》道统地位的时候了!前一段时间,包括新儒学的内容,包括报纸上双方攻讦,都是拿着传统儒家学说互相辩难,现在,游戏规则要改一改了!

楚风开宗明义的提出:时移世易,孔、孟之言论,放在今天有的仍然正确,有的则已经不合时代发展,蒙元鞑虏全占中华,乃四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比五胡乱华、比辽金南侵更为凶险,孔子是“圣之时也”时代变了'。 ',学说也应该变。

此论一出,简直就是原子弹爆炸,把儒生们惊得目瞪口呆,要强颜说时代没变,说孔子永远正确,人家一句反问就给你问倒:“试问朱文公,甚至孟子、孔子起于地下,能抵挡蒙元么?如果不能,他们的学说为什么不能改一改呢?”

儒生们就无言以对,孔家的衍圣公、大儒赵复、儒学大家元好问都投降蒙元,孔孟朱子生于当代,也未必能抵挡鞑子铁骑。

陈宜中到现在也忍不住了,在报上发表言论:“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这是孔子自己说的,既然他不是生而知之的神仙,那么当然有可能犯错,对他的学说按照实践进行修改,完全理所当然。

甚至有匿名人士在报上把古往今来的女英雄罗列了一番,最末提到宋朝封陈淑桢为经略大使的事情。保安司把调查结果报给楚风,居然是食品大亨洪梅氏雇佣的文人,在替赵筠,也替她自己摇旗呐喊。

会利用舆论了,呵呵,成长的很快嘛!楚风微微一笑。

大辩论整整持续了一个月,结果是确认了新儒学的正统地位,楚风戴上了儒学宗师的新头衔。忽必烈一鞑子都能做,老子也能做!

新儒学当中,以民为本,忠的对象从君王变成了民族、国家,解释了行朝官员们到汉国任职的问题,也给那些以忠于蒙元正朔为名,投降鞑虏的汉奸们狠狠一耳光。

第201章 外贸市场

登基之后的第一次例会,楚风和赵筠早早的等在了正殿上,房子还是那个房子,花园还是那个花园,名字则从总督府变成王府,现在又改成了皇宫。

皇帝的位置,真的有那么舒服?楚风觉得,无论是叫总督、汉王还是皇帝,琉球的政策不变、制度不变,除了改变一个称呼,实在没有什么区别。

然而以汉代宋又是必须的,行朝有整套国家制度、思想体系和文武官员,有享国三百年传十七帝的正统名分,可怕的是,这些东西和琉球实行的完全不是一个套路,如果不干脆利落的将他消化吸收,而是搞什么权臣,楚风可不敢保证在阴谋诡计上斗得过行朝的老狐狸们,思想的混乱、内斗、权谋家的蠢蠢欲动,完全有可能葬送掉汉人之前的一切努力,而蒙元,正在北方虎视眈眈!

所以必须以快刀斩乱麻的手段,采取断然措施让行朝彻底解体,必须称帝以收拢人心。

兵部长侯德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