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贫道混初唐-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棋一样,是一个循环。所以谁的势力大,谁就有话语权。就控制了表决权。这就是为什么长孙无忌能把持朝纲的原因。

现在朝里的情况就是李治有否决权,长孙无忌有表决权。如果齐心合力的话那什么都不再话下,但要是满拧的话,那双方什么也做不了。可国家机器却需要正常运转,所以不管是李治还是长孙无忌对很多事情上,只能互相妥协退让一步。否则这国家非乱了不可。

麦仲肥现在要应对的就是长孙无忌控制的这股力量,培植自己势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拉拢中间力量。所谓的中间力量大多数都是一些墙头草,当然也有一些秉公办事和不参与派系争斗的人,比如李绩、韩缓以及麦仲肥的大师兄李淳风等人。

其实初唐的朝中大臣并不多,没有所谓的百官上朝那麾多,据史籍记载在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长安城里在册官员总共只有二百多人。能在朝会上站班的也就五、六十人。能参加廷议的从没超过十人,很多官员都是身兼数职,这也是初唐时为什么工作效率那么高。没有过多的衙门,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当然,工作强度上也很大。马周不就在四十六岁被累病而死的。

对麦仲肥的请求,李治想都没想就全答应下来。并对麦仲肥道“这朝堂之上的事情你要多费点心,如今你已经摆明态度要与阿舅打擂台。凡事小心为是,切不可被阿舅捉了把柄去。”李治现在也非常想夺回朝中话语权,而他又不能亲自出马,只能扶植一个与自己同心之人。现在这个代言人落在了麦仲肥的身上。

权且不说麦仲肥回府后请吴王李恪、卫尉卿许敬宗、大理寺卿崔义玄等人过府安排应对事宜。却说急急溜走的李义府回到自己府上。越想越后怕,自己这样一弄可是把两边都得罪了,这可如何是好?

人倒霉时喝凉水也塞牙。就在李义荐忧愁烦闷的时候与他关系不错的御史中承袁公喻带来一个很不好的消息,长孙无忌已经拟票准备要把他调出京城,任璧州司马。

李义府他太明白没有了后台被下放到地方上的命运,这将预示着他要终老于璧州,与朝廷再也无缘。这一消息对一心想往上爬的他来说无疑于晴天霹雳。

李义府决不希望自己是这样的命运。他决定去找麦仲肥谈谈,承认自己无组织无纪律的过错,也许麦仲肥看在自己为他拉拢羽翼的份上能拉自己一把。

当他来到麦行时,麦府的家人很客气地对他说“家主有恙在身,暂不见客!”不得其门而入的李义府愕怅地徘徊在长安城里,不知不觉来到了闻香楼前二心情烦闷的李义府看到闻香楼不觉停下马想要喝几杯来开解自己的愁绪。

在这里却遇到了自己的同僚也算好友同是中书舍人的王德俭在这里自斟自饮。王德俭一看李义府,边把他邀请过来一同饮酒。几杯闷酒下肚,李义府可就把什么都和王德俭说了。

王德俭这人比较圆滑,而且政治野心并不大,属于那一类混迹朝中养老的官油子。朝堂之上发生的事情。王德俭也看在眼里,但他当时并没有冲动地跳出来支持李义府。

等李义府把自己当时所想以及事后的发展全盘托出时,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有一部分是懊悔,绝大部分是为自己苦苦挣扎多年却就这样结束的政治生涯感到悲愤。

王德俭看着哭的泪流满面的李义府,一种物伤其类的感觉不由得暗自滋生。叹口气道“你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当时的情况不明,列位阁老相公都在冷眼等待圣上的下文,你却冲动的跳了出来。

也可以说你是代人受过。既然你已经说出了圣上的心声,为今之际只能在圣上和武昭仪那里找庇护了。你老弟不是文才不错吗?不如写份表章,阐述立武昭仪的道理,或能转祸为福也说不定。”  李义府一听王德俭的话,心中一动。他对自己的文才还是很自负的。凭自己的文才写份声情并茂的表章那还不是小菜一碟?可转念一想。就是自己写出来,如何上递?这时间上也来不及了啊!把自己的忧虑与王德俭一说。

王德俭感觉帮人还是帮到底算了,便道“今天晚上是老夫在崇德殿值宿,所性你去黄门官处报个备,就言老夫偶感风寒,由你来顶替老夫值宿,你可于夜半扣阕请求面见陛下递送表章,成与不成都要缄言。”王德俭心里话,此事我只能帮你到这份上了,你要是四处张扬,那我于麦阁老处可就不好说话了。

李义府转悲为喜起身拱手相谢。却也不多说,告辞后转身下楼上马回府写表章。坐在位子上依然悠然自饮的王德俭,从楼上看着楼下匆匆上马离去的李义府背影,轻轻一叹自言自语道“剩下就看你个人的造化了,希望还来得及!”

王德俭给李义府出的主意不可谓不高明,但麦仲肥还是先行了一步。提前堵死了李义府这一条唯一的幸进之路,接下来的事情就可想而

了。

李义府按照王德俭的指点,于子时扣阕请求面见高宗李治,说有重要表章呈报。内侍通报后回来道“陛下口谕,表章留下,李舍人不可擅离职司,继续去值宿吧!”

听了内侍传的口谕,李义府差点瘫在地上。这唯一的一条路也断了。自己怎么这么命苦!难道以前的努力都白费了?李义府感觉自己脚下的地面都是软的,浑浑噩噩地回了崇德殿。

凤藻阁里手里拿着李义府的表章一边看一边击节赞叹的李治。心里为李义府的文才喝彩却也为这样一个文采出众但心术不正的家伙而惋惜。他却不知道李义府献表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面见他,希望他这个皇帝陛下能够阻止长孙无忌把自己发配到地方上去。李治那里知道李义府的意思?欣赏完了表章后,心情愉悦的李治,搂着娇媚的武氏昭仪转身睡觉去了。

永徽六年六月尚书省票拟,吏部下文,中书舍人李义府左迁璧州司马,即刻赴任。

同月中书省传下高宗李治的圣谕:以卫尉卿许敬宗为礼部尚书。免去长安令、刑部尚书裴行检的刑部尚书之职,改由大理寺卿崔义玄担任。另镇北大都护府长史王玄策、别驾黄飞鸿,在其任上楼兢业业,保北疆稳定多有建树。特旨制旧天安。长史王玄策接替崔义玄的大理寺卿!职,别驾黄顷拙则鸿驴寺承。承袭鄂国公爵位的金吾将军尉迟宝琳为卫尉卿。

不久尚书省请旨侍中崔敦礼为门下令。很快中书省传下李治圣谕:冉户部尚书来济为侍中,仍兼户部尚书之职。

这上层高官走马灯般的更换,另所有朝臣看的眼花缭乱,政治嗅觉敏锐的人,已经从这频繁的人事更替中嗅到了尚书省与中书省之间的对立。

现在的形式是长孙无忌想搬掉麦仲肥必须有李治的同意,但这根本不可能,麦仲肥身后站着的就是李筑

而麦仲肥想扳倒长孙无忌却也非常艰难,八个宰相级人物里自己这方不占优势,虽然是三对三,但自己这方的于志宁只能算半个。形式变的逐渐趋于一种微妙的平衡之中。就看那方首先出错了。只要有一方先出错,那保会明朗。 另外还有一个人物,洛阳留守、司空李绩。但大家都有意把他忽略掉了,都明白此老绝对的老狐狸;也绝对不会来淌这趟浑水,何况他身在东都,鞭长莫及。

看到这里列位肯定有疑问了,怎么这朝堂上没有武将什么事呢?事情是这样的,当初魏征提出偃武修文后,太宗皇帝逐渐开始实施,武将渐渐淡出了朝堂议事,除非有文职官衔的武将才参与其中,正如李绩虽是武职,但以前有兵部尚书的职称。现在也有司空的名号,还有麦仲肥虽然遥领镇北大都护的武职官衔可他以前就有光禄大夫的文职爵位。现在更是有了中书令这个身份。武将的职司就是领兵打仗,没仗可打就卫戍治安。这种文武分离的政治格局到现在美国依然在使用。军队及将领是用来保家卫国的,不是为政客们用来进行党争的工具。

却说身处漠南的王玄策与黄飞鸿两人在漠南接到高宗李治通过中书省发来的回京任职的敕书的同时也接到了麦仲肥的大都护手令,命麦天接替王玄策位置任大都护府长史。孟易扬为别驾。

能够回京任职这让王玄策很是激动,反而是黄飞鸿有些淡然。漠南的大小官员一起来给这两人送行,席间王玄策仔细地叮嘱着麦天与孟易扬,虽然麦天跟随他没少学东西,而且他也发现麦天很有麦仲肥的风范。但他心里还是有些不大放心,毕竟自己在这里同样付出了大量心血。  席君买今天的表现有些异样,一声不吭,只管低头喝酒。王玄策也只当是自己与黄飞鸿回京任职令席君买有了想法,本想去宽慰一下,话到嘴边却被铁勒木的酒碗堵住了嘴。耳边想起铁勒木的声音“来来,喝了这碗,回到长安带我向妾老爷子与麦兄弟问好,也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再见到他们了。”

从漠北赶来的萧崩业一巴掌拍在铁勒木肩膀上道“闭上你的乌鸦嘴。说什么呢?这么不吉利!”

铁勒木呵呵笑着与王玄策一碰碗,把碗中的酒一饮而尽。

这一晚上大家尽欢而散。

第二日一早,众人送王玄策与黄飞鸿与家眷到肥州上船,临行前席君买把王玄策叫到旁边轻声道“玄策回长安后帮我问麦兄弟好,告诉他有些事情不是我能决定的。”

王玄策有些不解的看着席君买。席君买坦然一笑道“你把话如实带给麦兄弟,他应该早就明白我的苦衷了。”

“哦,玄策一定把席兄的话带到,席兄还有何吩咐?”

席君买想了想后很洒脱地一摆手道“没有了!祝你们一帆风顺!”

、奇、麦府今天高朋满座。除了有李恪、许敬宗、崔义玄等常客外,漠南回来的王玄策与黄飞鸿也身在其中。

、书、没有去过塞外的人,都在好奇地询问王玄策与黄飞鸿那里的情况,王、黄二人又都是好口才,这一通讲述,把在座的众人都说的心痒难耐。纷纷表示有时间一定去那里游览一番。

麦仲肥满面是笑地看着众人谈说,他今天非常高兴,新朋聚会、老友重逢,这样的场面麦仲肥已经很久没有过了。想当初在漠南草原上是何等快活,纵马扬鞭,驰骋草原,合伙算计别的部落,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看着荒原一点一点地在自己手里改变面貌,成就感十分显著。

自从回长安后,麦仲肥就一直感觉自己很孤单,除了李恪外,自己就没有什么可以谈心的朋友。偶尔有回京述职的也只是匆匆来,匆匆去。席君买、萧嗣业、铁勒木、刘长有这些人也只是偶尔来封信,问候一下,远没有相聚在一起时的快活。

现在总算是调回来了两个,自己也算是有了个左膀右臂。等自己把其他事情谋发 完成,把草原上最后一战打完,一定要把那几个老友都陆续调回来。

这顿酒宴众人尽欢而散,麦仲肥亲自把李恪等人送出府门后,把王玄策与黄飞鸿带到书房,详细地询问了漠南那里的情况后,麦仲肥很欣慰。随即想到,王玄策与黄飞漓现在还没有府邸,便开口问道“你两个,打算把家安在长安城内还是城外?”

王玄策与黄飞鸿对视一眼一起笑道“我们网回来,这些哪里知道?”

麦仲肥也笑起幕“是我糊涂了。此事我就交于黑猛来安排吧!”

王玄策笑着说“阁老不必为此事劳心,漠南官员皆仰赖阁老余荫,私囊颇丰,这置房购地之事还是下官自己处理吧。”

黄飞鸿也笑着说“玄策此言甚合我意,些许小事不必劳烦阁老,只需将黑猛借于我二人即可。”

两人一再坚持不要麦仲肥为他们购置房产,麦仲肥也就不再坚持。上次萧嗣业进京述职时,麦仲肥也曾问过萧嗣业漠南官员的收入情况。当时萧嗣业也是满脸是笑地说过私囊颇丰这样的话。看来自己当初在漠南创建的工厂矿山的收益还是相当可观的,尤其是黄河水道的开通,使塞北的畜牧业受益非浅,也间接地把两京及其周边的牛羊价格降低了一些,牛羊肉不再是贵族阶层专享食品。

随即王玄策提起了席君买对自己所说的话语来,麦仲肥听后沉吟良久才开口说道“既然你二人已经回京任职,有些事情我就必须要和你们交代清楚,否则你二人不但帮不上我。甚至还有可能威胁到我。”

王玄策与黄飞鸿对望一眼后一起开口道“大人你这是什么话?我们怎么可能会威胁大人?”

第206章 没机会就制造机会

二冲肥把双年伸起向下压了压后道”纹其中许多内幕,尔愕八如我也趁着今天说与你二人知道,也好让你二人心里有数

看到王玄策与黄飞鸿都在认真等着听他说,麦仲肥便接着说道“席大哥说的那话,我完全明白!其实我早就对他有所怀疑,我麦某人也非是犯上作乱之人,所以我也并不在乎他的身份

麦仲肥的话让黄飞鸿很不解。到是王玄策猜出了些端倪,试探地问道“阁老是说君买在漠南是监视你的?”

“应该不会错!我早就觉得席大哥很特殊,根据很多现象分析后,我得出结论,席大哥应是先皇放在我身边的棋子。而且不只他一个,长有很可能也是。

当初席大哥去解薛帮我的时候他就已经是府兵体系里的中级军官,后来的战功也相当突出,我都如实撰表上奏了,按理说他早应该调离草原去就任一镇军府长官了,但朝廷始终都没有对他进行提升,每次都是我被提升后他才会被提升一下,一直作为我的副手和我所控制的军事力量的主官

麦仲肥停下喝了一口水后继续说道“就已他一百二十破一万并射杀吐谷浑反叛的承相宣王兄弟三人这样的大功。本应得到封赏,但朝廷依然没有动静,而席大哥却也坦然而对。飞鸿应该还记得,先皇去漠南时曾单独召见过席大哥一次,自那以后我更确定了席大哥是先皇放在我身边的棋子。如今先皇已然作古,席大哥也成为北疆最大的军事集团长官,他借玄策之口想要告诉我的也无非就是这些。”

对于自己组建道德军和练特战兵真正的目的这件事情,麦仲肥一个字也没提,这可是自己最大的隐秘。即使是自己的心腹也不能知道。

“原来如此!也多亏君买能安心在那里一呆就是十几年哪”。王玄策到不觉得太宗皇帝这手有什么不对,却对席君买的隐忍很有感触地说道。

麦仲肥一笑道“当初的料州老人不都这样过来的?就像飞鸿不也是这样?。

黄飞鸿急忙摇手道“这不一样,不是这样说的,席大哥本就是军官,而飞鸿我却是被阁老起自卑贱,飞鸿又怎能不尽心办事?不可相提并论。不可相提并论  麦仲肥一笑继续说道“如今朝堂之上太尉长孙,历经三朝,根深势大,且又与另外一个。顾命大臣褚遂良相结合,与当今圣上政见不一。陛下将我竖起来,就是要我来牵制、蚕食长孙太尉的势力。虽然有陛下力挺,但你们也知道,我的根在漠南、在塞外,朝堂之上既无爪牙。又无同盟。势单力孤。所以才奏请陛下将你二人调回朝中充作爪牙。如今朝堂之上的关系又极其微妙,我与太尉之间处在了一个很脆弱的平衡之间,就看那方先出错,所以你二人进京任职一定要小心谨慎,切不可授人以柄,而且还要帮我寻找对方错处。”

二人点头称是。麦仲肥又道“此事也不必急于一时,你二人新进京就职,除了五日一朝会需要站班外,把各自的差事先熟悉理顺一下,这是你们的本职工作,一定要做好。你等家眷暂时先安置于我在青华山碧云峰的别院里,等你二人有了府邸再行搬迁,我将黑猛交于你二人。在长安有什么不便让黑猛帮助你们处理

两人点头后,麦仲肥把黑猛叫来,吩咐他照顾王、黄两家后,安排王、黄两人去休息。

麦仲肥有了李治的力挺,朝中的一些投机性比较强的墙头草逐渐向麦仲肥这方靠拢。但麦仲肥心里很明白,就这点势力与历经三朝的长孙无忌相比,还是太脆弱。要想与之抗衡没有个三年五载的运作,根本不可能。但自己已经被李治顶在了风口浪尖上,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既然光明正大地硬碰不行,那自己是不是索性来点阴的?

虽然李义府的擅自冒头提前把事情引爆,但对大方向上的影响并不大。麦仲肥仔细分析了对方几个首脑人物的性格:长孙无忌老谋深算,且心态平和,想让他出错太难。崔敦礼为人深沉果决,经他处理的事情,滴水不漏。而且为人低调从不显山露水。麦仲肥对此人居然无法深入了解。

最后麦仲肥还是把矛头锁定在褚遂良的身上。褚遂良为人孤傲,容易冲动,且睚眦必报。如果自己把他的火气勾起来,这老头绝对不会隐忍。只要发火就能从他的话语以及行动里找见漏洞,借以攻击他。这显然是很可行的一步棋,最重要的就是时机的选择。

修订好行动目标和方向,麦仲肥开始耐心等待时机。而这时机很快就来了,洛阳留守、司空李绩要回长安述职了。

已经有了腹稿的麦仲肥急忙进宫找李治商量,提出借着李绩回京述职的机会,把所有行中书门下三品事的宰相级别的官员召集起来,开个。小会,提出废王立武的提案,并将自己的计划简要地说给了李治,并让李治想出个。由头出来,李治听完后欣然接受。

洛阳留守、司空李绩回京述职,高宗李治在太极殿里亲切地接见了他。并按照麦仲肥的计戈。派出内侍把剩下的几个行中书门下三品事的大员召集前来议事,众人不知是何事匆匆赶来。

等人陆续到齐后,李治满脸是笑地与众人东拉西扯了一会,拿出一份奏表来说道“联最近得到一篇好文章,想要与众位股脑一同分享说完把奏表递与黄门,黄门阴阳顿挫地念完奏表,李治一脸陶醉地问大家“如何?”

众人一听就明白李治的用心,还是想立昭仪武氏为后的老话。皆满面带笑点头不语。眼看就要冷场。麦仲肥笑着说“果然是篇好文章,引经据典,声情并茂,但不知是何人所奏?”

李治接茬道“璧州司马李义府

“可是曾任中书舍人的李义府?”麦仲肥明知故问地说道。

“正是此人

“如此文采却被贬离朝堂诚为可惜”。麦仲肥装出一副惋惜状。

李治心里暗自好笑,前几天你还说此人人品不端,今天又说可惜,脸皮之厚还真不是一般。

一直冷眼看着李治与麦仲肥一唱一和地褚遂良本来就看不起麦仲儿”二品身,终千环是没能按捺住冷声讥讽道,“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