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贫道混初唐-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治这次封禅出巡总共办了三件事情:一、泰山上自我夸耀了一番,令右相来济做了一篇十分华美的祭天文告,当着观礼的各国使节在祭坛上焚化。

二、泰山祭天完毕当然要去曲卓拜祀永垂不朽的孔老夫子。在这里李治才明白世家的势力是何等壮观,只要在曲阜,脚下的土地都是孔家的,曲阜县令非孔姓不得担任,正象麦仲肥所言曲卓就是个国中之国。这对李治的震动不可谓不大。

三、拜祀完孔子后的李治,越想越生气,孔子还向自己的老祖宗老子请教过学问,如今老子反不如孔子身后显赫。

原本打算完毕就回长安的李治命令旅行队伍转道奔老子的家乡亳州。在毫州,李治更加隆重的拜祭了老子小并加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并发诏拨款项与毫州刺史收购老君堂周围土地,扩建老君堂。一切效仿曲阜孔庙的规模。

听完李治得意洋洋的自述,麦仲肥只能无奈地摇摇头。李治的心态就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人都死了几百年了,那里还在乎死后的尊荣?

不过李治此举却也向世人表明了在皇帝的眼中并不是只有儒门之人才可以步入庙堂。对这一点麦仲肥倒是很赞同,一家独大未必是什么好事。

李治与麦仲肥东拉西扯地谈了足有小半个时辰后,这才感慨地对麦仲肥道“仲肥!这次出巡令联大开眼界,虽然有各地官员故意装扮出来粉饰太平的痕迹,但总体上我大唐还是盛世的迹象。这些都与你们这些股脑之臣的弹精竭虑分不开。联打算将你的爵个再升一下,道宗郡王复爵后,灵国公这个爵位联打算敕封给你,你意下如何?不会又打算请辞吧?”

“陛下!臣本无意为官。但造化弄人,先后受到先皇与陛下的青睐,臣如今已经个极人臣,陛下再要加封臣恐引起其他朝臣的不满,那样臣恐”

“你多虑了联就是要让其他臣右二,只要与联同心,联不吝官爵赏赐六何况父皇临终阶凹过,对于你联可以放心使用。以父皇看人的眼光之老道,绝不会出错的。”

“陛下”麦仲肥要说没有一点感动那是假的。

在太宗皇帝的儿子里面,李治是最适合做朋友的。李治为人坦荡,心机不深,但却并不傻,很多事情他都看的很明白。唯一的弱点是缺乏主动性,就是所谓的谋而不动那种人。不到紧要关头往往不会下决 。

看到麦仲肥眼中的一丝感动,李治一笑站起身,背着手来回走了几步后接着说道“联还是半王时就与你相熟,这一晃十几年,对于你的为人联不敢说彻底了解,但对你的熟悉程度不亚于与你亲近的任何人,甚至更多。唯一让联不明白的就是你想要追求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联对这一点很好奇,你能告诉联吗?”麦仲肥也站起身来,笑着说道“其实臣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追求什么。早先臣一直想成为一个富可敌国的人,等真正拥有了后,又觉得没什么意思。正赶上先皇让臣处理北疆事物,臣便想成为一个治世能臣,用尽心思把北疆改变成了如今的面貌,陛下又把臣调入京师,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个置。如今臣已经四十出头,倒是有些明白了自己的追求。”

“说来听听,你明白后的追求是什么?”李治很有兴趣地看着麦仲肥问道。

“原来臣一直在享受着各种过程。由穷到富也罢,由一个不入流的小官员到现在的位极人臣也罢。包括把北疆从一个荒僻的蛮荒之地变成如今东、北、西最大、最繁华的工商贸之地也罢,臣在这些改变里感受着希望,所以臣的追求就是努力创造变迁的过程,在这过程里臣感到了快乐,至于结果是什么臣反而并不太在意。”

李治眯着眼睛思考了一会缓缓说道“你这番话的意思,联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就是道家提倡的师法自然,无为、无不为的道理?”

麦仲肥也认真想了想后道“陛下!可能吧。这个臣也不是很明白。不过这所有的一切,臣都是在凭着本心在做,成也罢!败也罢!对臣来说都是一样,臣只知道臣就是青羊宫中的一个小道士,原来是,现在是、将来也是!说实话,臣真的很想辞官去做个闲云野鹤

麦仲肥说完后,紫震殿立着的一座屏风后发出一声轻轻的叹息,之后再也没有了声音。

见麦仲肥扭头扫视那座屏风,李治笑道“那是皇后,已经走了。李老爱卿你也出来吧。”

在另一座屏风后转出须发皆白的李绩,对李治一拱手道“老臣参见陛下

看到麦仲肥一脸的狐疑李治笑着进一步解释道“在回京的路上联与皇后和李老爱卿闲聊时,聊到你。一致认为你是个治世之能臣。但皇后认为你心思很重,在走权臣之路,似有所图。李老爱卿也认同此说。只有联深知你性格闲散,为人淡漠,所谓的权臣也是联强塞给你的。只是联同样想知道你的追求究竟是什么,故此才有今日之问

一边的李绩抚须点头道“今日听仲肥所言,令老夫无语。还是陛下知人,竟能把仲肥了解的如此深刻。只是老夫依然认为仲肥你另有所图。你似乎一直有洞中观火的预见,天下之事似乎没有你不知道的。尖底海船之事老夫也已经听闻,而且你虽然没有去过吐蕃和波斯。却对那里的风土民情了如指掌,这一切都令老夫很费解。”

李治点头“是,联也有这种感觉。似乎你对天下之事无所不知。”

想要打消这一老一小的怀疑,麦仲肥还是想要靠那套道祖提示来搪塞。至于武后说自己要行权臣之道的说法麦仲肥不得不认真对待,一着不慎自己很可能会成第二个长孙无忌。

略微整理了一下思路后,麦仲肥对李治拱手道“陛下,臣确实知道不少天下的事情。臣幼年时受伤,醒来后心脑里多了很多莫名其妙的东西,这些东西一直藏在臣的心底,只有眼前的事物触动后才能冒出来。当臣看到我们的战船时,尖底海船的样子就从臣的心里冒出来,看到吐蕃与波斯使者时,他们那里的地形地貌以及民情也同样冒出来。想来是跟臣的六久神掐一样是被道祖一起灌输进来的。”

麦仲肥的一番话让李治与李绩听的目瞪口呆。还有这样的事情?这世上真有不学而知的人?

“何况我大唐”麦仲肥看了两人一眼后,接着说道,却突然停顿住,脸上做出迷茫之色。

看到麦仲肥脸上的异样,李治与李绩异口同声地问道“我大唐怎样?”

第249章 大饼还是大球

浅大唐一我大唐只不讨是我们脚下站方的十地卜很”一一一只地方麦仲肥装出一脸茫然之后又做出一副了然之色地说道。

“小这怎么可能?我大唐幅员之广前所未有,怎么会只是很小的一点地方?”身经百战巡视过各处边防的李绩首先叫出声来。

“是啊!仲肥!你莫不是闹错了?,小李治也急忙说道。在李治心里他李家执掌的大唐江山应该就是这世上最大最富庶的地方,怎么可能只是很小的一点地方?

“快取纸笔来!”李绩对同样听的木鸡!般的李治贴身内侍命令道。

小对,对!快取纸笔来,仲肥将你心中所想画出来。”李治也反应过来,对内侍喝道。

清醒过来的内侍急忙将一副笔墨纸砚搬到靠西墙放置的一张桌案上,铺开纸张,用镇纸压好,开始研磨。

麦仲肥走到桌案旁,把脑中的世界地图回想了一下后,提起笔来,在面前铺开的纸张上画了起来。李治与李绩一左一右地站在麦仲肥两边聚精会神地看着麦仲肥笔下的图样。

研磨的内侍,眼睛也盯在纸上,右手机械地磨着墨,连有些许墨汁溅出砚台都没有察觉到。

整个紫定殿里除了毛笔与纸张摩擦发出的沙沙声外,安静的如同无人一般。

麦仲肥先画了一个圆,将大唐所处的亚洲轮廓勾勒出来,再在空白处添上日本岛和东南亚群岛,在右下角又画上澳大利亚后,这才开始标出目前各国所处的个置。

当把吐蕃、林邑、吐火罗、天堑、波斯、大食、鞋鞠一一标出后。李治指着空白处呵呵一笑道“小这剩下的就是我大唐了,哪里很小?联看很大吗

李绩无奈地看了李治一眼后。低声道“陛下!您指的那里是大海。

”又指着被众多国家围着的空白处道“这里才是我大唐。虽然不是想的那样大。也不算小啊!仲肥怎么说是很小呢?”

麦仲肥没有接口,将李绩刚才指过的空白地上大大地写上了大唐两字后,把这张纸放在一边。在另外一张上又画起来。

同样是先画了个圆后,开始标出非洲、美州、欧州、大洋洲等的轮廓。却并不注名,只是在欧州与亚洲边缘上注明了拜占庭,这才停手说道“刚才那张只是一部分,还要加上这些。”

李治有些迟疑,指着非洲、美洲那张纸问道“这都是些什么国家?联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麦仲肥指着非州说“这里似乎是有一个叫迦太基的国家统治,这里的人都是黑色肌肤。至于这里”。麦仲肥指着美洲说道“臣也不知道了

李治看了看亚州那张又与非洲那张比较了一下后,拿起两张纸试图把他们连起来,却怎么也连不起来。

李绩接过两张纸把他们背靠背合在一起,两个圆重叠后,李治看看左面,又扭头看看右面,更是疑惑地问道“仲肥,你的意思是我们脚下还有个世界?”

研磨的内侍低声嘟囔了一句“那不成地府了?天才是圆的,地应该方的。”

他虽然说的声音很低,但此时紫震殿里十分安静,三人还是听到了。李治并没有怪内侍多嘴,点头对麦仲肥说道“就是啊!天圆地方这个。道理自古流传,更何况我们脚下的土地怎么能跟个烧饼一样,两面都有人呢?。

一直沉思的李绩突然插言道“也许这是真的。臣曾听闻隋朝时期在交州曾经有人自海上来,腰围豹皮,全身黑色肌肤。嘴阔耳大,耳挂铜环,以兽骨为饰,善使船帆。一时轰动交州,以为夜叉出海。有大胆之人问之,手指西方,口不能言,当地人献之以饭食,食量甚大。饱食后须臾即死。当地人恐龙神怪罪。送其尸体入海。一时传为奇谈。此人是否就是仲肥所言迦太基国人?”

“小应该是了,孤舟泛海多日,暴食毙命诚为可惜!”麦仲肥心中为这位不知名的迦太基航海家感到深深惋惜。旧!

李治不管那个撑死的是人还是夜叉,他关心的是脚下站立的土地是不是一个大饼。

“这样说我们脚下真的站在一块大饼上?”

。陛下!不是大饼,而是一个大球。”麦仲肥解释道。

“小大球?大球如何能站得人?”这下连李绩都很不相信了。

这个解释起来实在很麻烦,除非能有人驾船环绕地球一圈证明给他们看。好在麦仲肥能把这些没法解释的现象归到道祖提示的范畴里。

“小陛下!,其实臣也不信脚下是个大球,但臣心里出现的样子就是那样。如果陛下一定想知道的话,等苏定方那里的海船试制成功后,可派人出海走一趟,到时自然明了。”

听了麦仲肥的话后,李治点头道“嗯!回头拟份诏旨,苏定方那里需要什么,由工部制造司供给。联很想知道脚下到底是大饼还是大球。”

说完后,拿起那两张纸,反复看了许久后,递与内侍道“将此图收好,不得遗失,否则诛你全家。”

内侍战鼓兢地双手捧过那两张图样,仔细折引,二千身白袋夕内,并将鱼袋的扎口绳系好,泣里可是吠省用只的身家性命,不得不小心。

见李治敲定了海船之事,麦仲肥很高兴,毕竟苏定方造海船属于半官方性质。如今李治提出由工部制造司与苏定方联手,这就完全是官方行为,也就是说由地方工程上升成国家工程。

“至于说臣正在走权臣之道”麦仲肥理了一下思路后说道“陛下心里最清楚。当初陛下赐臣左相之职时。臣便一直请辞。但陛下多次不允,臣不得不勉力为之。如果陛下与众臣认为有比臣更合适的人选,臣甘心让个于贤

麦仲肥这话不是说给李治听的。而是说给李绩听的。左相这个个置是李治硬塞给他的,这一点李治很明白。麦仲肥之所以如此说就是为了通过李绩的嘴把他麦仲肥不是通过算计得到的这个位置,更不会留恋这个位置的意思散播到朝臣里。

果然李治开口道“仲肥!联知道你不愿为官,你就当是帮联的忙吧,如今联还真的离不开你的谋划,至于其他人如何看待此事,是他们的事情,在联这里,没人能替代你的个置

麦仲肥躬身施礼道“谢陛下知遇之恩”小

这君臣俩的问对,李绩哪能听不出来。微微一笑道“陛下与仲肥,君臣莫逆,乃我大唐之幸,臣恭贺陛下!”

李治也笑道“我大唐的兴盛与各位臣工的尽职尽责分不开。联不由地想起了当初仲肥为王子师时曾对我们说的话,各司其职,各有分工,心脏很重要,但其他器官也同样重要。天色已经不早,两位爱卿就留下陪联一起用膳吧

“谢陛下!”两人一起躬身行平山

有李绩在,麦仲肥与李治不能象往常一样的没形象,俩人都恪守着君臣之礼,这顿饭吃的没滋没味小草草收场。

出得皇城李绩与麦仲肥各自上马,李绩笑着对麦仲肥道“仲肥,你已经好久没有去我府上盘桓了,不如今日随老夫一起回去?”

麦仲肥也笑着道“英公有请敢不从命?但此时天色以晚,英公一路鞍马劳顿,实不敢再骚扰英公,改日仲肥定当上门拜访

今日刚随高宗回京的李绩也确实感到身体乏力,便点头笑道“如此也好,仲肥若来,老夫当衽榻相迎。只是明日早朝后仲肥恐怕难得清闲了。”说完拱手作别。与自己的家人一道离开。麦仲肥也带着自己的家人打道回府。

次日早朝,黄门官当庭宣读了高宗李治的敕谕:左相麦兜麦仲肥一直以来秉政公允,且多有良策,为国事劳心烦累,确为国之栋梁。更兼联封禅其间留守都城,辅助太子贤处理国事鲜有失策,实为良相。特恩旨麦仲肥进灵国公之爵,食邑二千石,子孙罔替,以示嘉宠。钦此!

接着是另一份敕封麦仲肥原配米婉华为国夫人的诏谕,

两份诏辑宣读完毕后,麦仲肥出班施礼 “臣麦仲肥谢圣上隆恩!”

下面的群臣一阵交头接耳,明德大殿上一时响起嗡嗡之声。

上面坐着的李治咳嗽了一声后道“麦卿平身抬头对殿中众臣道“先皇曾经对当时的老臣们说过,联之天下当与尔等共享。如今联也用此话告诫尔等,只要尽心王事者,联不吝高爵厚禄,左相麦仲肥既是榜样。尔等当恪守本职,尽心王事,为联牧守天下。”

众臣这才停止了交头接耳,一起躬身施礼,齐声唱到“臣等领旨,圣上英明”

真如李绩所言,这次早朝后。麦仲肥真的没有了清闲。不是差事增加了,而是应

麦府如今天天车水马龙,这让麦仲肥大呼痛苦。在此之前麦府也不是没有过这样的情景,但麦仲肥一来喜静不喜闹,二来也有避免结党之嫌的意思,除了自己的好友至交外,一律不接待。渐渐众人也就不再登门。

如今麦仲肥的圣眷之隆无人能出其右,各官员、士子们争相登门拜访,麦仲肥实在是有些难以忍受了。

而且士子们借着拜访为由,送来的诗稿文章已经在麦仲肥的书房里堆起厚厚几大摞,这些东西才是最令麦仲肥头疼的。

唐朝的科举并不是必须经过一层层的考试才能参加京师的大考。

还有举荐一途,这所谓的举荐就是如果有高官赏识你的才华,可以推荐直接参加京师的科举考试“而不必经由乡试、县试一层层的筛选,被称之为投门子,至于能不能考得上那就看自己的造化了,唐朝的科举考试可是很严格的。

投门子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即使考不中,赏识你的高官也可能推荐你去地方州府的亲戚、朋友那里任个职,只要有真材实料,做出政绩,转而成为正式官员也不是不可能。

这无疑是一条捷径,所以各地身家殷富的士子多有削尖脑袋在长安投门子的。如今麦仲肥这里无疑成为了这些投门子的人最愿意钻营的地方。



第250章 麦仲肥的框架

…士污几摞宰纸,麦仲肥站在书房正中,实在是感到头帜刑懵命更加令麦仲肥难以忍受的是,这些字纸堆还有继续增加长高的趋势,照此下去这间书房恐怕就要纸满为患了。

麦仲肥心里对自己很清楚,以前都是剁窃来的诗词,自己本就不以诗文见长,对这些东西他麦仲肥又怎么能评价出个好坏?如果置之不理吧,那自己的官声可就毁了。自己这个被文坛所称颂的仙道文的创始人也就露了馅,再往严重点说自己可就成了傲下之人,这可是身为高官的大忌。身为高官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待某些人,至少也要做出个平易近人的样子来,实在不想见的,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家人或下属去推谭去刁难,让求见的人知难而退。到时候自己也可以很委屈地有说辞:都是自己管教不严,下属家人这才犯下了如此过错。自己真的实在不知道内情,完全是被下属家人蒙蔽了。回头本官一定为你做主。会狠狠教他们的。集于回头要回多久,那就要看自己的心情了。也许三年五载,也许十年八年,只要做出这样的姿态来,大抵也就没什么事情了。

总之就是不能自己亲自出面做出这样的事情来。这也就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的真谛所在。

众口钦金、吐沫星子能淹死人啊!作为混迹官场的高官,字声还是很重要的。更何况在这些人里没准会有明日之星之类的人才,就这样从自己的指缝里溜走了却也可惜。

麦仲肥开始一一回想自己的亲信朋友们的特长:席君买与萧嗣业等武人自动忽略。王玄策侧重于纵横与辩才,对诗文也不是很在行,现在他这个户部尚书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江南开发上。

黄飞鸿商人出身,诗文更非长项,何况现在国库正在扩大钱庄的经营范围,他也不行。算来算去似乎只有已经故去的涅德鲁有这个能力,可惜人死不能复生。其他人也都各有职司,铁定帮不了他这个忙了。

“看来有必要找几个门客来帮自己处理这些东西了。”在仔细想过自己的亲信朋友们的特长后,麦仲肥慨然叹道。

“小什么事情能把咱们足智多谋的左相麦大国公难成这般模样?。开着的书房门口传来吴王李恪的笑语。

“哈来的正好,我正愁找不到人帮忙,你这位清闲的吴王殿下正好能帮上我这个忙麦仲肥一看是李恪到来,心中早已经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