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财迷抗日记-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新年(一九三0年)以后,陕西缺粮,仅华县就饿死三万余人!河南大灾,灾民流离失所。上海已有上百家工厂停工,而且在不断增多!下岗工人,哦,应该是失业工人生活非常困难。

上海出现米荒,米价大涨!安庆米荒,南昌米荒!土匪活动增多,民不聊生!上海绑架、抢劫多,穷人每天有人死于冻饿!

主政的军阀们在干什么?

二月以来,阎锡山与蒋中才主要是打嘴巴仗。阎锡山指出,蒋中才是枪指挥党,虽然他自己也是军阀。双方都说对方是反革命,是军阀(这话二方都说对了),都要对方下野。双方都争取张学亮的支持,而张发表意见,希望双方能和平解决争端。

三月中旬,改组派(汪精卫为首的广东派)等在指责阎是军阀,而冯玉祥对阎的态度不明确,(又有传说冯被阎软禁了),加上蒋,三对一,所以阎宣布决定要下野了。

但几天后,三月下旬,汪精卫表示支持阎锡山!而冯玉祥的西北军却指责阎锡山反蒋不坚决,要对山西军开战。阎锡山马上取消下野,给西北军百万大洋,要与西北军联合反蒋。

三月底,双方接触,准备开战。阎、冯派与蒋都称自己的百万大军严阵以待,准备完毕;后来称之为“中原大战”、双方死伤数以十万官兵的闹剧开锣了!

财迷忙,隔几天才看一下报,老觉得自己前几天自己是不是记错了,军阀和政客们怎么一会儿东、一会儿西的,怎么对自己有利就转向哪儿。人民的困苦,在政客的眼里永远是排在权力的后面的。

在这时期,只有张学亮,没参加战争的二派中的任何一派。当然,有人说他是在等着看谁出的价高,就帮谁,最狡猾了。不过他还下令接纳十万河南灾民去东北,虽然数量占灾民数量的一点点,但总比什么都不做,还兴兵打仗的军阀好一点。

在这种环境中,人对暴力的看法就不同了,各帝国主义列强在宰割大华民众,军阀们在忙于争权夺利;生产力低下,经济萧条,天天有大量无辜的人在死亡!所以,善良的百姓也只有抱成团,拿起武器,变得勇敢一点,才能生存下去。

有武器了,武装起来,保卫自己!

财迷给参加打黑龙会行动的大人每人五百元钱奖励,他自己的小孩每人十元。阿庆、阿德收下了,阿毛推辞后收了,但叶家和傅家的人死活不收。财迷叫大凤单独为他们立账户,先帮他们存起来。

财迷把得到的三辆卡车改成了客车:利用卡车底盘,把方向盘改到发动机的侧前方,用木头做成客车车箱。

小孩们对钱没什么要求,但提出一个要求,要实弹打枪。以前财迷只是教了他们怎样打枪,因为子弹少,没有让真的打过。

现在有子弹了。财迷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反正叶家叔侄、阿德、阿毛和阿庆,都要教的,所以,从大龙到五龙,大凤到四凤,都一起学。男女平等嘛。

财迷和傅家兄弟是教官。对财迷的射击水平,傅家兄弟是服气的。

这次德国新枪与傅家兄弟的那把“德国货”一比较,发现傅家兄弟的“德国货”应该也是国内仿造的,不过做得比较精致一点。大华人的仿造能力是相当的强。

财迷也是第一次打驳壳枪。傅家兄弟的盒子枪没有枪盒,还故意把准星打磨了,以便于插入拨出腰带。

傅家兄弟对财迷说,准星一点都没有用的。

现在新的枪都有枪套(盒子)了,可以把枪套驳接在手枪后面,成了个枪托,像个小的冲锋枪,孩子们用正好。

傅家兄弟根本不用瞄准器,斜侧着枪,凭经验来对目标开枪。这样怎么行呢?

财迷上去,左手握在弹匣处,双手握枪,瞄准了靶,开了枪。打得很准,不过财迷知道了驳壳枪的缺点了!

它的子弹壳是向上抛的!这么烫的子弹壳,落到手上都受不了,如果烫到脸上、眼睛,更不得了。而把枪套驳上抵在肩上,腮贴在枪套上的话,这弹壳就在眼前蹦!

第二个缺点是后座力较大。驳壳枪射程远,达六、七百米,有效射程在三、四百米,所以后座力也大,而单用右手握在较低处时,开枪后枪口必然向上跳。所以要用枪套驳上后,用肩膀承受后座力。

侧着枪身开枪,子弹向侧面抛了,解决了弹壳伤自己的问题,不过瞄准器就没用了。这是严谨的德国人不可能采用的方法,难怪他们自己不太欢迎这种枪。

其实大华人流行用这枪,并不是完全因为这枪的性能好。只不过在清朝后期,各帝国主义列强怕大华人强大,出了一个禁止步枪出口到大华的禁令!而这驳壳枪在手枪中算是最大了,射程较远,又是连发,所以大华进口得多,结果人们用出经验了。

财迷以前看过不少自动步枪的结构。回去后,财迷仔细分析了驳壳枪的结构,发现改动现有零件,最多只能让抛弹口侧到二十度,如果要侧向更大角度,全部机构都要从新设计了。那就是新设计一支枪了,不知道要做多少试验。

尽管财迷是个工程师,还为给小K讲课,看过不少自动枪械的图纸,但也知道,要自己设计一支枪是不容易的。机构是一样的,但零件的尺寸、重量、公差配合,都是要试好多次,好几个方案,经试验择优得出的。

而按实物测绘后仿造,那已经是人家择优改进后定下的东西了。当然容易得多。

除非你能记住一支枪全部图纸,各零件的全部精确尺寸。这个,财迷做不到,就是好同学田中曾男,也不行。

田中也只能把小野次郎带去的枪给测绘出来,准备有机会就生产。他们都没有别的YY小说中主角那么有本事,随便一画,就把图纸画出来了。这么多的尺寸标注、公差配合什么的,他们都能记住?

财迷还算什么工程师?惭愧呀!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从侧面装入子弹。左面插弹匣,右面出弹壳。记得有一种老式冲锋枪就是从侧面装弹的,是不是毛瑟设计的?驳壳枪的兄弟?

不过弹匣放在侧面,这枪带起来就不方便了。

财迷最后定了个方案:弹匣从左面45度斜插入,子弹壳转到右面65度处向右、并略向上方跳出。而弹匣设计成下面是直的,上面一个小圆弧转向45度。这样,弹匣与握把还是平行的,只是弹匣向左偏了近二公分。用左手握弹匣,双手持枪更方便了。

没有枪套。在枪后面有个铰接的木头枪托。枪托向前翻上去后,可罩住枪机和枪口,就算是枪套了。枪托也可以拆下不用。

根据东方人手相对较小,改进扳机和握把的角度,使右手虎口位置移了约一公分。双手握枪的话,加上握把这一改进,不用肩托时,枪口的上跳也不大了。

这就是后来抗战中让东洋鬼子闻风丧胆的“侧把子驳壳枪”。

第二部1930年  第二十九章 媒婆

驳壳枪采用的是管退式自动原理,利用后座力完成拉壳和抛壳,然后在复进簧的作用下复进,推弹人膛,完成一个循环。标准型枪,枪管长133毫米,重1。16千克。

有一种短型枪,枪管长97毫米,射程短,但便于携带。

毛瑟驳壳枪还有一种长枪管型号,华人叫它“长苗盒子炮”。实际上这只是把标准型号的枪管从133毫米加长到165毫米。枪管加长后,射程提高了一百几十米。后来财迷生产了不少178毫米枪管的,威力有点像冲锋枪了。

新枪生产出来后,连傅家兄弟也改成了双手握枪,用瞄准器。毕竟对一、二百米以外的目标,不用瞄准器的射击精度还是较低的。

子弹是自己生产的了,就常可以练习射击了,也是检验产品的需要嘛。

叶家兄弟的刀法、拳脚,是让傅家兄弟都佩服的。

傅家兄弟教叶家叔侄打枪,叶子雄就开始教众人拳脚和刀法。财迷最忙,但也跟着学,所有的小孩也学,强身健体也好。

老邻居的小孩中,有近五十个人常来财迷家“民工子弟学校”上课的。财迷搬家后,有三十八个人跟了过来,继续在“民工子弟学校”上课,吃住财迷包了。打了黑龙会后,所有小孩都做了一套学生装。这些小孩也都一起学拳脚。

一月中旬开始,老厂络络续续搬到新厂。到三月八号,才基本搬完了。其中制药厂、手枪生产车间、玻璃纤维生产车间,以及细菌培养车间、半导体车间等等,都分别用围墙单独围了,设为保密的院子。阿庆等组建厂保卫队,保卫工厂和保密车间。

过年后,原来财迷想让二龙带人去衢州指导种田的,但现在二龙迷上了工业技术,特别是枪械制作、机械加工。而且二龙过了年也不过才十六岁,财迷觉得让他去衢州也不太忍心。

所以,财迷想招聘学农业的专家。本来以为不容易找,没想到来了好几个,有的还是海龟。因为学农业的人,找专业对口的活不容易。结果财迷聘用了四个,一个读农业的大学生,准备派去衢州指导种水稻,一个准备有机会到北方去种麦子,另外一个学畜牧的,专业是牛马,财迷想让他搞鸡鸭养殖。

另有二个原来住的村庄的农民,种地还行,也看过财迷种的水稻,关键是小孩都在与财迷的小孩一起读书。这次知道财迷招农民,就过来了。财迷准备让他们各跟一个专家,分别去指导种稻和种麦子。

最后一个是海龟徐向西,学的是农业,不过回国几年都是靠教外语谋生,精通日、德二门外语,此前在上海劳动大学教书。

财迷这才知道,这个时空上海还有这么个大学。不过在不久后的一九三0年六月关闭了。

这年头,海龟的工作也不好找,而大学老师的工作也不稳定,现在上海劳动大学即将关闭了,老师们又要自谋出路了。

一听徐向西说当年出国也是为了一个理想,就是让大华人吃得饱,所以学的是农业,财迷就把他聘下了。

几个人算成立了科辉农业研究所,老徐为主任。除了要完成财迷给的种子种植任务外,想搞什么研究项目,让徐向西自己写计划。另外,老徐还兼职当职工子弟学校的日语老师。

财迷把种双季稻的技术书本知识看了,回头教给这四位专家。这四位都说不可能在江苏浙江种双季,水稻的生长周期没这么短的。好在二龙和二位农民把去年种水稻的事儿说了,还加醋添油了,这几个人才相信。

原来才弥先生才是农业专家!是我们的老师!培育出了这么好的品种,大华之福啊!以后我们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发更高水平的技术!

如果是靠财迷,现在这技术也不可能达到,更别说更高水平了。其实他们的教师,就是一本《农业技术手册》。不过都是简体字,不能让人看。

财迷想办大型养殖场,多养鸡鸭猪等,为人们提供更多的肉类。不过财迷说了他所知道的大规模养殖场养鸡鸭猪的方法后,学生们问,不让它们自己去找吃的,全部靠人喂,太浪费了!

问了一下,财迷才知道,现在连猪都是放养的!到外面找草吃!这个时空的猪,是不是猪与羊杂交的新品种?

要办大型养殖场,先要解决饲料的问题。饲料的配方,财迷的农业技术手册里也有,不过财迷背不出来,要回去抄出来才能为“学生”们上课。

最后,徐向西说其实现在有一个提供蛋白质的办法,就是海洋捕捞。

这倒是个办法,财迷让他调研一下看。

……………………

操持家务,基本交给了叶家嫂子和阿毛嫂了,大家都在一起吃大锅饭。

叶大娘是其中最大辈的,当起了“家长”。二凤她们也都不用干家务了,专门学习、培养细菌和干护士什么的。

叶大娘开始管财迷叫恩公,财迷叫她不要这么叫。后来看儿子跟了财迷干了,就管财迷叫“东家”。这是啥意思?财迷听了老觉得自己是不是像地主老财?

不过总比叫“恩公”要好听一点。

叶大娘信佛,在家中搞了个“佛堂”。就是放了个观音像,常常烧点香。结果,小凤说他在发烧时,就是看到观音这样一个人,对她说她爸爸要来找他,然后阿爸就真的来了!叶大娘她们听了,直念阿弥陀佛!东家是菩萨下凡呢!

难怪小凤一开始就把财迷当自己的爸爸了!

叶大娘与阿毛嫂、阿德嫂等人都觉得,要为傅家兄弟等人说媳妇,特别是财迷。当然,为叶展雄续弦,以及十七岁的孙子叶广胜找媳妇的事儿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很快,一个在这一带小有名气的媒婆,在叶大娘的带领下,来见财迷。这人嘴唇上并没有黑痣,脸也没涂得像猴子屁股。正相反,她打扮得很得体,大大方方,像另一时空的职业女性。现在的女性多数是持家的,像她这样的倒是很少。以后电视剧的导演们,不要误导观众!

只有一个特征没走样:会说话。

才弥先生的婚事包在我身上了,一定为先生找一个全上海最好的!交给我操办的人,从来都没有不成功的!不信你到闸北打听打听,谁不知道我?那个谁谁……等等,都是我给说成的!

刚才与叶大妈商量好了,把我知道的最好的一个姑娘说给你!这个姑娘,是全上海脚最小的!啧啧啧,只有这么大!要不是才弥先生这么好的人,我还不把她介绍给你!

她用手比了一个二寸这么大的尺寸,鸡爪子也比这个要大。

财迷说,我不要小脚的!

这叶大娘和她的媳妇都是小脚的,走路什么的,看了都觉得难受。可她们自己不觉得。

过二天她们还要五凤小凤缠小脚。小凤她们还真听话,听说这样漂亮,就缠了,也不怕痛。财迷发现了,严肃地阻止了。

又过几天,这媒婆又来了,对财迷说是找了一个全上海脚最大的、还是一个什么杂货铺老板的千金,“小家碧玉,眼睛那个漂亮!啧啧啧!有这么大!才弥先生见了一定非常中意的!”

如果这人的眼睛真的有她比的,像鸭蛋这么大,财迷见了一定被吓昏过去。这人不是ET吧?

财迷说他的对象,还是他自己找,现在不是在时兴自由恋爱吗?

后来,只要说是这媒婆来了,财迷就躲,叶大娘叫了也不去。不过叶展雄、傅家兄弟的对象,听说还真是她给找的。

这媒婆,在另一时空去做传销的话,一定发财。人才啊!

……………………

是不是佛主保佑?或者是打了日喷人,上帝的奖励还没完?财迷他们的运气好了。好事连着来,挡都挡不住。

二月中旬后,其它有些工厂还是不景气,但财迷的科辉公司,慢慢好了起来。

上海的一家化工厂,向他们订了一套化工设备,并要他们改造原有设备。

还有一些客户,来打听化工设备的情况,财迷领他们到美亚化工厂去看了实物。毕竟科技水平在这儿放着,好多人都表示有意向购买。后来连一些东北客户,也来看了。说明科辉化工机械,名声在外了。

药厂的产品,卫生洁具、瓷砖、木材等建材销售也上去了。上海的机械加工厂开始向科辉买陶瓷车刀。虽然量不大,但这个产品定价定得高,利润高!不过人家用过这产品的人,与进口的“白钢车刀”比较,还是觉得合算多了。磨损少,工效高!

最让财迷高兴的是,二月中旬,三凤发现她们培养的一种细菌,培养物在移到杂菌中去时,能扼制甚至杀死杂菌!

第二部1930年  第三十章 断肢再植

另一时空,青霉素发现后十多年才进入产业化生产,主要原因是微生物大规模培养技术没解决。

真菌大规模培养要向培养罐里加入大量无菌空气,如果加入的空气有杂菌,杂菌在培养剂中繁殖,则培养物被污染,生产就失败了。

当然,这个问题对财迷不是什么难题了。他早就制作了二个小型细菌培养罐,一个二十升培养罐和一个二百升培养罐。无菌空气是用微孔陶瓷过滤器来获得的。空气中的细菌被过滤器档住了,过滤后的是无菌空气。这是二十一世纪的生产方法中用的技术。用棉花塞在一截管子里,高温灭菌后,也可以代替这过滤器。

田中曾男的青霉素生产,在这个技术问题上被卡了好久。当然,现在他早就克服了这个难点。他不是搞陶瓷的,他用的是就是棉花,把棉花塞紧在一个筒里,消毒过后也能截留细菌。不过效果比较差,杂菌容易进入。

现在田中要克服的问题是把青霉素从培养剂中提取出来的技术难题。

抗菌素的提纯,要比真菌培养还难得多。真不知道一些YY小说的主人公是怎么干的,一下就提纯了。

财迷先过滤掉菌丝;再用萃取法,去掉过滤得到的液体中的蛋白质等杂质,把得到的水相液体真空干燥浓缩。

最后,采用高效液相法(过柱法)提纯:他把浓缩液加入到装满活性炭等(他找不到硅胶,所以用活性炭替代)物质的细长管一端,用水和酒精混合液做工作液,把浓缩液冲向管子的另一端。

由于各种不同分子结构的物质,在经过活性炭等障碍时,滞留的时间不同;就像让混在一起的兔子、老鼠、羊和猫等,一起跑长长的障碍赛跑道,最后分出了快慢。兔子、老鼠等还有“个体差异”,跑得有快有慢,而同样的分子,性能是一样的,所以出来时就很统一了。

在管子的另一端,把出来的液体一杯杯地依次接出来,看有效成分在哪几杯中。掌握数据后,就知道什么时候出来的液要接起来,其它的就可以废弃。把接到的只有抗菌素的液体真空干燥,得到了白色的结晶粉末。

由于财迷在扩大培养和提纯技术方面比田中曾男强得多,这样,财迷的抗菌素生产已经后来居上,超过了田中他们。当然,如果是搞原子弹生产,财迷就远远不如田中了,专业不同嘛。

现在可以在老鼠身上做试验了。抓了一批白老鼠,把尾巴剪断,伤口还在杂菌、脏水中放一下,用脏布包了。反正就是让它们发炎。然后用各种浓度的抗菌素给它们注射,看多大剂量有毒性,最低是多少剂量可以消炎。最后得出一个合理的应用剂量。

财迷把细菌培养车间与抗菌素分离提取车间放在两个院子,二个车间的工人不得往来。所以,从头到尾知道抗菌素生产工艺的只有财迷和三凤等几个人。工人只会某工序的操作,都不知道自己在生产什么。

财迷不知道青霉素有没有申请了专利,所以他把提取到的抗菌素叫做“先锋霉素”。

二凤又惹事生非了。她把小凤的宠物,叫做米奇的大老鼠的尾巴给剪断了。你们把米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