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春花笑着说道。
面前的这些人,都是杨春花的长辈,看她的目光自然是带着对晚辈的怜爱,即使杨春花现在笑起来是真的不好看,但他们却并不会觉得她丑,更不会因此而嫌弃,厌恶她。
“真没事?”
村长杨大德开口问道。
“村长爷爷,真的没事。”
“那就好,”杨大德笑呵呵地说道,以杨家现在的情况,就算以后小花儿嫁不出去,也不必担心,“小花儿,要是村子里有人说什么难听的话,你也不要放在心上,直接来告诉我,我替你收拾她们。”
“恩。”杨春花用力地点头,“谢谢村长爷爷。”
“呵呵。”
杨大德或许不是个好村长,但他绝对是个心底善良的村长的,对外面落难到他们村子的人都会收留照顾,更何况是面前这个他自小看着长大的孩子。
想着发生这样的事情,这孩子还能开开心心地笑着,杨大德更觉得不错,想着回去召集村子里的各家各户,都好好地说一下,管好自家婆娘的嘴,别在人伤口上撒盐。
送走杨大德他们,杨家人看着依旧笑眯眯的杨春花,这一次,他们是真的确定,小花儿依旧还是之前的小花儿,并没有他们昨天晚上想的,因为没了容貌,很有可能在他们不注意的时候就投河自尽了。
因为有杨大德的话,再加上杨家如今在杨家村的地位也是蛮高的,所以,即使是有忍不住嘴碎的,也只是在私底下小心翼翼地说几句,她虽然不在意那些人,但能够让耳根子清净一些,她还是高兴的。
杨春花用了三天的时间完善书院的设计,教室,图书馆,食堂,宿舍还有厕所,她都按照前世记忆中的学校,比照现在的工艺和技术,等到完成之后,很是满意。
杨春榜等人看了半天,也问了许多的问题,等都得到了回答后,最大的一个问题出来的,那就是银子。
按照杨春花的想法,来这书院读书的学子,收费很低,住宿虽然稍微贵一些,除去日常开支后,根本就赚不了多少银子。
即使他们一开始想着开书院就没想赚银子,但是,这样的书院,似乎需要不少银子。
他们想到的问题,杨家的长辈们也想到了,等了解清楚以后,杨天佑感叹道:“要是我那个时候读书,就有这样的书院,也不会那么辛苦了。”
不过,银子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就算是各房都出一些,杨大栓把棺材本都拿出来,还是不够,再有,杨春花一开始也没有想过要家里人的银子。
“爷爷,银子的问题,我们自己会想办法的。”
杨大栓点头,“需要的时候,就跟我说,我们的银子反正放在那里也没什么用处。”他一点都不担心以后每银子养老,他们家的孙儿,已经有五个举人,就算是每个月领的银子和粮食足够他们花销了。
三天后,杨春花对怎么赚钱又有了新的计划,只是,这天半夜,她正在睡觉的时候,屋内突然多出一个人来。
在家里,杨春花的防备很低,直到那人点了油灯,走到床前,她才惊醒过来,“谁!”
“杨姑娘,这是主子让属下送来的。”
看着面前穿着一身黑衣的女人,杨春花坐起身来,“你主子是谁?”
“你看过就知道了。”
杨春花接过她手里的东西,是一叠银票,上面有一张字迹熟悉的纸条,“这是一成的分成,还有,你的店可以在交州开的。”
秦九。
杨春花皱眉,看着房间内已经没有了人影,叹了口气,将东西收了起来,本来就是属于她的,她可不会因为赌气或者心里难受就跟银子过不去。
吹灯,睡觉。
只是,再次躺回床上,却一直睁着眼睛到天亮。
第二天,杨春榜看着她眼底的疲惫,“小花姐姐,没事吧?”昨晚有人进她的房间,杨春榜是知道的,因为没有打斗的动静,所以,他没有起身去看。
“没事,”把昨晚收到的银子递给杨春榜,“有了这些,银子的事情就不必操心了,吃过晚饭,我准备在睡个回笼觉。”
“恩。”
杨春榜没有问,但他能猜到是谁送来的,小花姐姐既然不愿意说,他自然是不会主动提起。
下午的时候,杨春花就去找冯诗雨。
“之前开店赚的银子都在你那里吧?”
“恩。”冯诗雨点头。
“你拿着那些银子,在交州开店吧,我那一成,你拿五成,另外的四成,你去江陵进货的时候,告诉他们,这是给九王爷的,他们就明白了。”
冯诗雨再次点头,然后,有些犹豫地看向杨春花。
她爹本来就是商人,银子虽然重要,但冯诗雨并不看重这个。
“有什么话,你直说。”
“小姐,朗儿,你有什么打算?”
冯诗雨开口问道。
“我们家会在黑山县开书院,以你弟弟这两年的见识还有用功,等到他考取功名后,我可以给他两条路,第一就是将他托付给陈家,有陈家作为背景,他在官场上应该不会被欺负的,第二就是在先在黑山县当先生,等到以后书院发展起来了,会有第二家,第三家,到时候,总是需要有自己人坐镇负责的,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杨春花看着冯诗雨说道。
“恩。”
“你好好考虑,这事不着急的。”
冯诗雨再一次点头,想了想,又开口问道:“小姐,我能问一下,你对杨春榜是什么样的安排吗?”
杨春花眯眼,目光有些凌厉地看向冯诗雨,“我知道你的想法,可这样的事情,我不会告诉你的。”
“我明白了。”
冯诗雨的脸色有些发白,一直以为杨春花笑眯眯的,所以,她才会得寸进尺地问这个问题,因为她知道,朗儿若是选择后者,以后会跟着杨春榜,所以,杨春榜日后成就的大小,就直接关系到朗儿的前程。
她想问清楚,再考虑对方给的两条路。
只是,她也知道,这样的问题,在她下跪向杨春花表忠心之后,就不该问的。
而刚刚杨春花的那一眼,她就知道,她明白自己心里所有的想法,到了这个时候,也才终于知道,大名鼎鼎的陈静林为什么会这么称赞杨春花。
“你是聪明人,但有时候也不要太自作聪明,给你两条路选择已经够对得起你了,不管怎么样,小榜不是你们姐弟有资格嫌弃的,你好好想想吧。”
杨春花说完,转身就走。
留下的冯诗雨脸色是更加的不好。
京城里,“主子,那野丫头把银子收下了。”静庄对着秦九说道。
“恩。”
秦九看着静庄,“你觉得很奇怪?”
“恩,我以为她再也不会理主子呢?”静庄直接将心里的话说了出来,看着这些日子时常发呆的主子,他深深觉得,主子需要多多地刺激,才能明白,在他和那野丫头之间的这场较量,看起来是那野丫头的下场比较惨,实际上是他家主子败了。
秦九一愣,“她为什么不理我,我和她之前的一切,最开始就说得明明白白,我所有的算计,她也清楚啊。”
静庄叹气。
“你觉得她会不理我?”
静庄点头。
秦九心里突然有些难过,不过,他依旧将其忽略,“她收下银子很正常,因为这银子本来就是她的,这是当初说好的,你觉得他会跟你一样,为了一口气,跟银子过不去?”
静庄听了这话,无言以对,他感觉他的操心都白费了,主子压根就不明白。
第81章 亲娘拦路()
修建书院,对于杨家来说,是头等的大事,也是他们从未接触过的大事情,所以,当杨天佑拿回地契后,原本高兴不已的杨家人才突然间发现,那么大的书院,可不是像家里修建几间房子那么简单,地基,材料,人工,伙食,监工等等这些事情,都得安排好。
于是,这天晚上,杨家众人坐在堂屋内,杨大栓最先开口说道:“对于建书院的事情,具体怎么安排,大家好好商量一下。”
杨铁柱身为老大,性子老实,稳重,“爹,我们是不是先将建书院的材料买齐,然后再动工?”
“大哥,把东西都买齐,放在哪里?若是放在工地上,就得专门请人看着,若是不放工地,到时候开工的时候,到时候还需要再搬运一次的。”
杨铜柱摇头,“那太麻烦了。”
“恩。”杨铁柱点头。
“不仅仅是工地上的事情,还有家里,我想,进度就是再快,完工也需要一个月,家里也得留人。”杨银柱开口说道。
“我,我留在家里。”
王氏听到这话,立刻开口说道:“你们放心,我留在家里,一定会照顾好爹娘和家里的孩子。”
众人对于王氏在偷懒方面格外积极已经见怪不怪了,慢一步的李氏和周氏只得暗地里瞥嘴,这么多年,她们就没赢过。
孙氏没什么想法。
倒是杨铜柱有些不好意思,“要不,轮着来,十天轮一次?”
“不用,我留在家里给孩子做饭就可以了。”范氏想了想笑着说道:“我还不老,能做事情的。”
不过,她的话,别说杨铁柱兄弟几个不答应,就是杨春林他们也不会同意的,“奶奶,你和爷爷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杨春榜开口说道:“我觉得就像我爹说的那样,家里的事情,我娘,三婶,四婶轮着来。”
“我们做什么?”
杨大栓笑着问道。
“爷爷,你听听大伯和我爹刚才的话,就知道他们心里没底,就算今天晚上商量好了,工地上要是有个什么突发事情,或者我爹他们拿不定主意的,到时候还不得询问你。”
杨春花接上弟弟的话。
杨家兄弟齐齐地点头。
杨大栓心里明白,儿子孙子是在为他着想,点头,“成,到时候我没事就去工地转转,觉得无聊的时候就去大妞和宝珠家。”
他直接为自己打算好。
“至于奶奶,家里的活可不轻,我娘忙不过来的时候,可能需要你搭把手。”杨春榜开口说道。
“恩,”范氏点头。
杨天佑看着杨春榜,总算是明白,这出去一趟,为什么家里的孩子,会以这孩子为中心了,“小榜,既然你把你爷爷奶奶都安排好了,那么,干脆直接把我们也安排了吧。”
杨铁柱兄弟几个听了这话,跟着点头,干活他们还行,但其他的,似乎还没有家里的晚辈厉害。
杨春榜没有立刻答应,而是看向他的哥哥姐姐们,见他们都点头,才笑着开口说道:“小叔是县令,衙门的事情是不能耽搁的。”
“至于大伯刚刚所说的材料,只需要跟卖家约定好,给了定金,开工红让他们送来就行,至于造房子,县城里哪家造房子手艺好,大姑父肯定是最明白不过的,到时候直接包给他们就可以了。”
“那我们做什么?”
听到杨春榜的话,杨铁柱等人也觉得这样省事,只是,都包出去了,他们就没事干了。
“当然是监工哦,大伯可以负责看材料,我们肯定是买好的,万一对方以次充好,怎么办?这得亲眼看着。”
杨铁柱点头,这样的事情他们以前买种子的时候就遇到过。
“就算是将事情包了出去,也还是需要看着的,万一偷工减料,或者房屋建得不牢固,那里面可是要住人的,这个三叔,得由你亲自看着。”
杨银柱虽然有些惊讶,小榜直接跳过二哥,但还是点头,“放心,我会看仔细的。”
“那我干什么?”
杨铜柱是个急脾气的人,就怕自家儿子将他这个老子忘记了。
“建书院的时候,工人肯定很多,中午的那一顿饭如果是在县城里面吃,成本就高了,所以,到时候伙食肯定是由我们自己负责的。”
杨春榜开口说道。
其他人跟着点头。
“爷爷,到时候的肉食我想就由我外公家负责,每天买菜的事情就交给我爹。”杨春榜笑着说道。
只是,他的话刚刚落下,周氏和李氏脸色就有些不好了。
“可以。”
不过,杨大栓却是很赞同的,既然亲家家里就是买肉的,他们若是还去别的地方买,那像什么话,“老二,记得,按照县城的价格,不要让亲家吃亏了,知道吗?”
“放心吧,爹。”
对于他的老丈人一家子,杨铜柱是十分尊敬的。
只是,李氏和周氏听到父子俩的对话,脸色更加不好。
“四叔,我估计除了请县城里那些手艺好的,还需要一些其他工人,到时候可以在村子里找。”杨春榜开口说道,“这事就交给你。”
“恩,”杨金柱点头。
“至于其他的,就交给我们兄弟了。”杨春榜说完,看向杨春花。
“三婶,四婶,五婶,若是你们娘家也想到工地上去干活的话,也可以的。”杨春花补充道,她的话让两人的脸色稍微好了一些,不过,很快又黑了下来。
这俩姐弟是什么意思,王家就是去照顾他们生意,轮到他们家,就靠着苦力挣点工钱?
“还有,需要付银子的时候,就像爹收材料,二伯买菜,三叔和四叔给工钱,”杨春花想了想说道:“每天的花费,晚上回来,报给小叔,让他记号,到时候大家心里也有数。”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开工的时候,杨大栓特意花了二两银子,请县城有命的算命先生,算了一个非常吉利的日子。
然后正式开工。
接下来的日子,杨家人都很忙,不过,每个人脸上都是笑呵呵的,就算是之前心里微微有些不满的李氏和周氏,都积极地往工地上跑。
十天一轮的期限到了,她们俩人都不愿意换,她们实在是不愿意离开那个,人人看着他们都带着羡慕和讨好目光的工地。
“三嫂子,你们家真厉害。”
“是啊,听说三嫂子,你儿子会在书院里当先生,好有出息。”
“你真是命好,有这么好的儿子。”
李氏听在耳边的话,周氏也听了不少,除了做那顿中午饭的时候,会累的比农忙时干活还要疲惫,其他的时候,她们两人都是乐飘飘的。
杨铁柱四兄弟也很开心,负责的事情他们很认真,遇到有人询问他们,书院以后的学费问题时,他们就笑呵呵地将之前已经订好的束脩说了出来。
那是真的不贵,普通人家勒紧裤腰带就能挤出来的。
于是,书院的名声开始慢慢地传开,当然,也只是在那些穷苦的,有心送孩子去读书却供不起的家庭,再有,杨家七个举人摆在那里,还出了一个顶天的状元,已经有心的早就在做做梦,原本没打算的,也开始心动了。
杨春花兄妹几个也没有想着,书院里现在还空荡荡的,桌椅板凳这些家具早已经让人去做了,先生也是有的。
但一个书院,并不仅仅是这些硬件就够的,还需要软件,比如书院的院规,各种关于先生,学子甚至里面负责后勤的制度,都得制定出来。
等到杨氏书院终于建好,门匾挂上的那一天,看着比县学还大的书院,虽然并没有县学那么富贵,但对于杨家人来说,脸上都带着满足的笑容,眼泪饱含着热泪。
那一晚,杨铁柱兄弟再加上韩大鹏和孔光辉都喝多了。
第二天,杨大栓也没有叫醒他的儿子们,独自一个人拎着香蜡火纸,去了杨家的祖祠,跪在亲爹面前,絮絮叨叨地说着家里的情况。
没一会,杨二栓三兄弟也陆续地跟着过来,手里拎着的是同样的东西,虽然他们家的晚辈没有大哥家的那么出息,但这属于他们杨家的辉煌,他们是打心眼里的高兴。
不过,四兄弟说着说着,又开始哭了,在他们看来,要是爹娘能够活到现在,看到亲人现在已经不再会为温饱担忧,并且已经建造了一座书院,开始造福乡里,肯定会非常高兴的。
“明年元宵节过后招收学生。”
杨春林开口说道。
杨春榜几个也跟着点头,他们都没有当过先生,得好好准备一下。
杨家人对此没有意见。
但是,关于院长由谁来当,三婶和四婶就有争执了。
“娘,别吵了,我觉得由春林哥哥来当就好了。”杨春熙拉着自家娘的袖子,开口说道。
周氏瞪了一眼自家儿子,有些泄气。
杨大栓并没有直接决定,而是问着家里的晚辈,“你们怎么说?”
“由春榜来当吧,他学问最高,人也最有出息。”杨春林最先开口。
杨银柱跟着点头,李氏的脸色虽然有些难看,但她知道,就算她反对,也没有用。
杨家其他的长辈都没有意见,只有杨铜柱有觉得不好,“春林是长孙,应该有春林来当的。”
李氏眼睛一亮,看向王氏。
王氏耸了耸肩,打了个哈欠,一脸疲惫地说道:“我没什么意见。”
“二婶,你没事吧?”
杨春花有些担心地看着王氏。
她这问,杨家人都看向她。
“没事啊,就是困了,爹,娘,我可不可以回房躺会?”不说还好,一说,王氏觉得眼皮都睁不开了,“我真的好困啊。”
“你下午睡了将近一个时辰,又困了?”杨春桃也跟着担心起来,“爹,要不请大夫给娘看看吧,她这几天好像一直都睡不醒似的。”
范氏的眉心一跳,周氏和李氏也看向王氏,不是他们想的那样吧?
“老二,扶你媳妇回房间,老三,去请大夫。”范氏笑眯眯地说道,难不成这老二媳妇还要给他们杨家添个小人。
“恩。”
杨铜柱和杨银柱很听范氏的话,关于院长一事的讨论,也暂停了下来。
等到大夫看过之后,果然是好消息,王氏又怀孕了。
李氏心里微微有些发酸,不过,也没有多想,倒是周氏难过得很,她那么努力,膝下就两个儿子,老天爷真是不公平,为什么那么懒的王氏就能生那么多。
孙氏低头,抹了抹肚子,对现在的生活她很是满意,两个儿子也很听话,不过,要是有个女儿就更好了,想着上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