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岁月如歌-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都是不经眼的小角色,哪个是头肩,哪个才能利落地占尽舞台的风光!杜班主和庆姑监场时对着满台贴着筱凤鸣名字的花篮银盾又喜又愁。庆姑对只能在后台看行头的归云说:“筱凤鸣的天赋真是没说的,怕这些师姐妹中唯有归凤以后可以比肩。”归云就听着,她也是个倔强的人儿。每日喊嗓压腿,也是拼命地练,唯恐落后了去。但杜班主一旁听听,摇摇头。她的心就凉半截。
杜班主捉摸好了,这孩子天分有限,他不为难她,又想戏班子是家传行当,少不得将来给儿子媳妇,就收了归云在身边额外教些旁的。在上海漂泊的戏班子学都市的风行,也是被生活迫着,务必要使人尽其才。当戏班子人手不够使的时候,杜班主自己都须亲自去箍场。他如今便给归云加了这门课程,还将戏园色色讲的清楚。
归云是懂的,也用心学,杜班主颇欣慰,感念她的听话,讲的教的就更多了。戏园子姐妹看在眼里,明的不敢说什么,暗里有的讨归云的好,也有碎嘴的。只有筱凤鸣明说了:“班主这是未雨绸缪呢!儿子不顶用,拿媳妇当接班人养?把谁踩脚底下呢?”杜班主冷冷笑:“我在一日,这戏班子就得按我的规矩来,姑娘切莫多言!”惹得筱凤鸣摔碗骂娘。展风告诉归云,庆禧班原是筱凤鸣的爹娘同杜班主一起创立的,杜班主以前是琴师,筱凤鸣的娘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角儿,也曾红遍江浙。只是夫妇两人英年早逝,杜班主就挑起班主的大任。
筱凤鸣为这戏班子的一亩三分地产业没少明的暗的和杜班主争吵,毛刺拔不掉,现今更有愈演愈烈之势。“她还跟日本人搞不清爽。”展风恨恨地再说。归云虽不大懂,也知道不是好话。尤其说到日本人,她深处的记忆抹不去,想起亲爹,又要暗伤。展风看出来,问:“你是不是又想你爹了?”归云默不作声,半晌,又说:“我还想小雁。”展风的豪气冒头,就说:“我陪你去找他们。”归云执拗的心,对旧的往事不死心。只想着要找时间去蕃瓜弄和会乐里再瞧瞧,就趁杜班主和庆姑给学徒们放假的礼拜天偷偷溜了去。展风倒也没说顽话,非要陪她一块去。两个孩子就先去了闸北番瓜弄。这里的滚地龙早已换了一批新的竹茅屋,也换了一批新面孔。归云彷徨。这个地方,熟悉又陌生。这个城市的生命力竟是那么强,灾难过后,人们仍能迅速地继续生机勃勃地生活着。只是悲剧沉在人们的心底,不能掩埋。有人再也找不到自己的亲人,心底豁开口子,淌了血,带着不可名状痛和恨。他们又去四马路找小雁。唐倌人隔壁长三的小丫头告诉她,她走后没有几个月,周小开就在租界买了洋房,把这里的老老小小都接过去了。再细问到底搬去了哪里,总也问不出所以然。小雁,应该也是跟了去的。就这样,也不能见到了。不过几月功夫,她过去的生活痕迹被抹得干干净净。见归云闷闷不乐,展风就做主领她沿四马路到黄浦江边的外滩闲逛解闷。
这里的建筑,丝毫不带中国影子,统统都是法式、美式、英式的,居高临下。在遮着阳光的钢筋水泥之下,心底最后一丝阳光也没了。归云第一天来上海就见过这里的高楼。爹拉着她的手,她拉着爹的手,惶惶惑惑走到万国建筑群中,抬头伸长了脖子,不置信地看这高楼。“乖乖,竟然那么高呀?”她啧啧惊叹,仰着头,想要数清这楼有几层,小身子往后倾,倾着倾着一下撞上身后的人。身后是个高高的有着冰冷的蓝眼睛和金头发的洋人,一身深色西服把整个人遮得似座山,正嫌恶藐视地瞥她,还挥挥手里的绅士棍,像挥一只苍蝇。爹把她护在身后。为什么在中国人的地方,却要被外国人歧视?“你看那狮子!”展风做出猴精的脸,引她注意,指着汇丰银行大厦门前的铜狮子,“呵!真威风!”归云不看,那铜狮子在第一次来到外滩的时候就看过,耀武扬威的,让自己更矮巴溜丢。
“那是洋人的玩意儿,有什么好看!”展风的存心讨好不得法,没了主意,又争着归云一口气,嘟囔:“呵!比归凤脾气还大,真难伺候!”归云扳住的小脸松下来,告诫自己不能同展风发脾气。因听他说起归凤,又问:“他们说我抢了归凤的位子,是什么意思?” 展风为难了,不晓得怎样答,只一劲说:“你们都是我的小妹妹,我待你们一样好,不分高低!”他是听不动娘说的那种易弦的话,心念里只有把一碗水端平才够显义气。女孩耷拉了脸,不算很懂。男孩也耷拉了脸,想,关云长、赵子龙也怪难做的,讲义气是一件顾得了东就顾不了西的事儿。好在现在大家都和气了,他算成全了自己的一片心意。大人总拿孩子不懂的事来为难孩子,孩子单纯的心却不懂那么多。两人拐进弄堂,展风眼尖:“你瞧。”弄堂口避风处当街跪着一个衣衫褴褛的女孩,是告地状的。面前的青石板上写了几行字,归云认得。“各界先生,闺阁女士,善为救急,援助川资,免我母女,流落申江,衔环结草,恩德永记!”
原来她的老母病重垂危,由破被单裹着,蔽不了体的。女孩是将母亲安置在石库门的屋檐下。
这情这景,很常见,故大多路人只瞻顾一眼,又顾自行路了。也有心好的,丢一两个铜板下来。女孩拣了,再磕头,额头都紊起来了。归云眼酸,展风已见状起了义气,忙掏口袋,有四个铜板,全部塞到女孩手里,想想还不够,问归云:“哎,你还有没有铜板?”归云的贴身小口袋里有小雁和她分手时塞的三个大洋,她着,掂了很久,犹豫着。
这是将来相见的凭证,能不能丢得?展风见她的态度,知道是有的,就嚷:“有就赶紧掏出来啊!你瞧人家多可怜啊!”
归云咬住嘴唇,不作声,也不走,站在原地发愣。这时候走来一个穿中山装,戴学生帽的男孩,比他们大一二岁的光景,个子顶高,就在归云身后,他走上前蹲下,塞给女孩一张十元的银元券。女孩惊住了,何曾受过这样阔气的施舍?她要大拜,男孩不肯受,托住她。
“这位大姐,老人的病这样耽搁不好,赶紧去医院吧!”他又站起来了,身板很直,一转,学生帽一抬,对着归云露出的俊秀清朗的面目。眼神却很傲气,就望住归云,惊讶了,纳罕她的辫子怎生那样长。归云以为那是挑衅,不服气,也不服输,瞬间有了别的主意。那是江湖义气,也是感同身受,为落难的女孩子,也为自己在男孩面前不输阵仗。她要上场了,往当口一站,声音脆脆亮。“为口饭,落个难。谁没个三穷四急?小姑娘今天在这里为这个姐姐请个愿,请各位好心人帮帮忙!”这下有人愿意看热闹了,都明白她要献艺,还立马叫了好。男孩本来急着走,看她这驾势,有点兴趣,也不走了,眼睛清清地,就盯着长辫子小姑娘瞧。
归云摆一个起势,落落挽起一个扶锄的姿势,沉好气,稳住神,丹田起音:
“花落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天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有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原来是林黛玉的《葬花》,当季流行的绍兴文戏的段子。看客都爱听,围上来的人更多了。
孩子音传在大上海钢筋水泥楼下的弄堂里,竟出了些悲风,是“一年三百六十天,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哭音。云手过去,人丛之中,女孩自伤自哀,有苦有泪,悲风也就吹到人群里。有人被感染,告地状的女孩哭了,心软的太太们也哭了,投铜板给女孩的人就多了。归云背不下整阙词,唱一半,生生滞住,怯怯望人。展风带头鼓掌喝彩,带动大人。
她的胆子也就大了,一鼓作气将三个大洋拿出来要塞给女孩,却被人推了回去,是那中山装男孩。“嗨,刚才给这姐姐的,够去医馆了。”归云瞪他,他干什么阻着她?男孩笑了:“光天化日的,怀璧其罪。懂不懂?”他说的太文绉绉,他的手还握着她的手。男孩皱皱眉,眉毛浓得神气,是一副剑眉星目呢!他凑近对归云小声讲:“她们这样弱小,身上得了那么多钱,被人偷了抢了怎么办?”归云恍悟,这男孩真是好心思。男孩扶起告地状的女孩,说:“我送你们去医院。”女孩感激之致,她朝归云鞠躬,归云涨红了脸,反倒不好意思了。男孩眼瞅着她笑,把手里的什么东西收回了小书包,与女孩一起将病重的老人扶起来。女孩又再三感谢她同展风,展风嘻嘻笑,直挠头。归云也不语,都是小孩子,反显得男孩大方得体和机灵了。走的时候,他又回头望望归云。她还有气呢,冲他撅嘴,她可没输他。男孩见眼前女孩此刻倔强的模样实在可爱,微一抬头,正迎着阳光的脸,剑眉一展,挂上灿烂的笑,冲她摆个手,竟在和她道别。归云愣了。男孩得了胜,又转身,同女孩母女走远了。人散了,展风又活跃了。他先道歉:“我就知道你不是那样的人,我竟那样看你,真该死!”
归云看着手里握的三个大洋,说:“我又没做什么。”展风瞧见新鲜的,凑来说:“那个人会画画。”画画?归云一脸狐疑。“刚才我看到他在画你呢,就是那个翘兰花指的模样。”他故意做了姿态,太难,又扭捏,实在不成样子。干脆就地翻几个跟斗,也是伶俐的身手,自班主父亲那边学来的本事。他做了义举,着实兴奋,把归云当成个知音,什么都说了。
“爹妈老叫我唱什么梁山伯贾宝玉的,我可不喜欢这种娘们戏,太没有意思啦!好啦,现在你和归凤都会唱戏,爹妈再也不会逼我啦!”“那你想做什么?戏班子里的当然就唱戏。”展风伸手挥舞了一下拳头。“大男人当然要去当兵,打日本鬼子。”“当兵固然好,但你要去了,娘死也不会放你走。”展风不去愁往后,拍胸脯:“我可不管那么多!”归云跟着他走,不好扫他的兴。一路又是许多风景,和从前真不一样了。只有路过的民醒小学还有那幅纪念九一八的图。她多想上学,就像在绍兴老家的时候,坐在明亮的学堂里,严肃的先生教他们念三字经。每一刻的回忆都是珍贵的。她真羡慕那个男孩,背着书包,拿着笔和簿子。这些都成了她最奢侈的向往。

三 栀子香
晨光微露的石库门朝北的后天井里,总晒不到阳光,暗绰绰的,那里种着几支月季,红暗在阴影里,暗沉的,是还不能出头的红。天井里的女孩们正喊嗓,在阴影里向上,积极地对着太阳微露的方向,要露出自己的峥嵘。
日升日落,斗转星移,幕起了,有新角儿在长,就像新开的月季,阴影也遮不住的鲜妍明媚。
归云愿意绞一枝最鲜艳的月季,插在归凤的鬓角。归凤天生的桃花面,敷着粉,含了苞。掩盖一段心事,所以更见风流。归云对她说:“娘说要让我上场试试声了,你可要多担待我!” 归凤对镜敛妆容,眉眼皆是叹:“归云,你的八字比我好,一定会很好的。”
归云心底也叹,这话她听得不少,归凤最大的心事,她是明白的。归凤这般认八字,也认命。她总觉得唱得再出彩,也是输给归云的。只有归云才是展风的福星。这是庆姑说的。庆姑还说:“你是这群孩子里唱的最好的,我指着你出头。”她从来都信庆姑的话,在舞台上,开始崭露头角,渐显锋芒,甚至有盖过筱凤鸣之势。
但心底的那点憾还存着,冷着,只好在那一场一场风花雪月的戏里倾诉自己的情怀。对手戏都是女孩子陪衬唱。也会轮到归云做她的配角。归云的扮相不赖,绾着头,描吊绡眉,一身英气勃勃不让须眉。在天井里踱了几个方步,凝眉,叹气:“娘子她怎么还不来呀?唉!”展风叫好,鼓掌。他们自小甚是谈的来。念书抓麻雀儿,都在一块儿。归云性子明快,又顺展风的意,就如班主夫妇一般期许的感情浓如蜜。这是看在归凤眼里。她做温柔娘子,走出来了,藏好心事,从不倾诉。只在戏里说。一曲《盘妻》,色色掩盖。只因戏外人不懂。归云的一切都是很好很好的,只是――归凤后来才了悟,世上没有万全的人和事,归云第一次上台就出了状况。她受不住戏台上的直筒灯,当头一照,人就晕出了虚汗,就这样出乎任何人意料之外地怯了场。其后便再也无法登上场去。这免不了就落下口实,教戏班子里的姐妹碎嘴了去,尤以筱凤鸣为甚。杜班主更显有先见之明,对庆姑说:“我瞧她也不全能吃这口饭,好歹学些旁门左道,也是能用的。”庆姑不住叹气:“这几年都算白搭,这么俊俏的一个生!你看着办吧!”又说,“算了算了,能做家事就成,过个一两年赶快同展风成亲是正经。”归云惶惶惑惑,只觉得自己没用。她向杜班主解释:“小时候和爹逃难,在大夜里躲进草丛,日本兵拿手电一路照过来,刺到眼睛里,就怕这亮光。”杜班主一听,也没责备她,说:“三百六十个行当,咱们这儿未必需要上台才成。同我学箍场也是行的,我看你跟着展风学些个算术,账本也能看得。”说罢,眯一口烟,人老了,精神头减了。
筱凤鸣明目张胆拉了姐妹私接堂会,他是快管不住了,儿子的心念又根本不在这个行当。他本也不想让儿子做这样的下九流。“你既然不想入这行,就给我安分念好书,将来可进得大公司做职员固然不错,做个账房先生也是好的。”这是他的私愿。他放展风去念书,也是为了儿子的出人头地。又了解儿子的性子,每日勒令他来戏院做完功课才准家去。展风心里虽不情愿,但也不敢怠慢,只好垂头耷脑地听话。归凤和归云都是得了班主的令的,面上是陪着展风,实里在监工。不过归云做得更好些,她会拜展风做小老师,从他那儿再学些课堂上的东西。展风乐得出锋头,教了几回又疑惑:“归云,你怎么识那么多字?”“我爹教我的,以前在老家的时候我也上过几年小学堂。”归云颇有些得意。
展风觉得锋头出得不大,又转而讲起地理。“你看,我们老师说这里还有这里都被日本鬼子占领了。”他打开中国地图,一气就上来了。
归云看到用红色的毛笔勾画出的沦陷区中有“长春”两个字,又想起小雁:“我的小雁就是从这里逃出来的。”展风还惦记着:“以后我一定帮你找小雁。”归云点点头又摇摇头:“我只希望她一切都好,不要再沦为小瘪三了。”
归凤就静静坐在一边,目不斜视地背唱本。杜班主掀了帘子进来,眼见这副大伙都认真的模样是高兴的,就会夸人了。总是先夸归凤。
“归凤,今天唱的十分好,紫鹃就该是这样深明大义,该隐退给黛玉和宝玉诉衷肠的时候就及时隐退。你在台上的表演的度真是越摸越准了,有朝一日能成器。”展风转头背着杜班主,冲归凤一抹鬼脸,翻个白眼,堵了归凤个大红脸。
“还是凤鸣姐唱的好,每次和她同台都能学到很多东西。不过,如果能唱主角,那真是——”归凤涨红了脸,都结巴了。归云自己唱不了,但一向鼓励归凤:“继续努力,会站到人前。”待杜班主走开,展风的神气又回来了:“你这个小戏疯子,夸你就乐上天了!”
归凤还在脸红。“归凤唱得好,你又不唱戏,干啥要取笑人?”抢白的是归云。展风想,自己是男子汉,才不同女孩计较。他有他的招儿。“好男不跟女斗。走走走,我们去弄堂口的小热昏那里买梨膏糖去。”一下就把女孩给哄住了。戏院正散场,街边的馄饨摊,粥面摊的生意正红火。这是上海小生意人营生的家当,靠一只煤球炉一只大铁锅几把条凳执掌生计乾坤。有点手艺的,能把香味做霸道了,就先夺了客。这种廉价的小食摊靠的也是真本事呢!
小摊子也是大众化。捧场的不单有平头小百姓,还有看戏坐雅座的老爷太太们。他们并不愿和平头百姓们厮混到一处吃这些东西,会叫了司机或者黄包车夫给买了来,带回家享用。
孩子们爱的是甜食,戏院隔壁弄堂就有小热昏卖这种带着稀奇药味又甜不啦叽的梨膏糖。
“小热昏”做生意靠的是先声夺人。“裁缝师傅不吃我梨膏糖,零头裁成裤子档;烧饭师傅不吃我梨膏糖,蹄膀烧成骨头汤;医生郎中不吃我梨膏糖,近视眼看成瞎眼盲;木匠师傅不吃我梨膏糖,别墅造成土地堂。”见三个熟悉的小朋友走近了,他还正了瓜皮帽现场改词吆喝:“又香又甜的梨膏糖啊;中学学生吃了我梨膏糖,考试顺风顺水老师夸;小小姑娘吃了我梨膏糖,我叫伊拉越长越漂亮。”一曲唱完,熟络地伸出三根手指头晃晃:“三只。”梨膏糖用油纸包好,归云接过来传给归凤,展风刮出两个铜子付账,分工明白。
归云笑:“小热昏,你的曲子是越唱越溜啦,比我们归凤还强!”展风淘气:“小热昏,拍马屁,呱呱叫!”“小热昏”欢喜同孩子们斗嘴,一来二去,好不热闹。忽然,归凤拽拽归云:“你看。”弄堂口有条艳丽的影,暗夜里做不好的勾当。桃红旗袍配开司米披肩顶扎眼,一头卷好的发跟着步子颤,弯个腰,钻进了一辆黑色三菱小轿车。“啪”地,门重重关上。车子绝尘而去。
“是日本人!”展风叫。“小热昏”整理摊档了,还要即兴发挥:“日本鬼子吃了我梨膏糖,叫他肠穿肚烂回老家,咿儿啷当吆!”“日本鬼子也会买你的梨膏糖?”归云问。“小热昏”说:“我倒希望鬼子兵来买,我正好掺进耗子药。”大伙都痛快地笑了。 回到石库门,归云临睡前照例要为杜班主夫妇烧好水浦蛋做夜宵。杜班主同庆姑就着一盏煤油灯,一个算账,一个给展风勾毛线衫子。归云来了,杜班主就把归云叫过来,同她一起看账面。“她记性好,性子定,这些事倒还难不倒。”这些事假手别人做总是不放心的,幸亏归云学的好。庆姑想起归凤:“归凤又念叨唱主角的戏,我看这孩子的锐气都遮不住了,几时送她去唱唱堂会走走场?”“不好,要唱也在台上,堂会这丫头去不得。”庆姑心知失言,忙说:“也是也是。就怕她台上机巧不够,被筱凤鸣欺负了去。”
杜班主一想到筱凤鸣就疾痛攻心,重重拍桌子:“她总拆台脚,又同日本人厮混,不成体统!”
庆姑怕他好端端又发怒,岔开话题:“前些日子那个说要当筱秋月干娘的黄太太老神思恍惚,这些日子也不大来了!”杜班主蹙眉:“听说他们家最近遇了些麻烦,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