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战士们不说话,张弛又接着问:“或者咱们来做个对比,是咱们在国外打的鬼子多。还是在国内打的打鬼子多?就比比你们在缅甸打了多少在国内又打了多少?”
台下一时鸦雀无声。
新一团的战士们原本是工兵团的,他们很清楚这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在国内是他们让鬼子给追着打,在国外就是他们追着鬼子打。
“你们觉得为什么会这样呢?”张弛继续说道:“是因为你们在国外就特别勇敢吗?也许的确是,但国内的弟兄们就不够勇敢吗?国内就没有勇敢的部队了吗?为什么他们就不能追着鬼子打而是牺牲在鬼子的刺刀下呢?!”
接下来的话其实根本就不用张弛说了……因为有充足的弹药,有比日军更先进的装备,尤其是飞机、坦克、火炮。
当然,张弛这说的不是唯武器论,而是同样是这些兵,当然是拥有更先进的装备和充足的补给更能打仗更有战斗力。
“团座!”这时有个兵回答道:“你说的这些我们都知道,也明白在国外能打更多的鬼子,可是……现在却是要把咱们调去太平洋帮美国佬打仗……”
“我正要说到这个!”张弛指着这个兵反问道:“那我就想问问……咱们在缅甸又是帮谁打仗?帮英国人吗?还是帮缅甸人?”
“当然,也可以说是帮我们自己!”张弛说:“因为在缅甸打鬼子是为了打通中缅公路,是为了国内得到更多的物资。但你们想过没有,我们如果到太平洋打仗又会有什么好处?”
这一来战士们还真被张弛给问住了,因在他们的脑袋里就只知道中国的几个地方,外国是什么样子或是什么情况一慨不知道,哪里会知道太平洋在哪里当然也不知道到太平洋打仗会有什么好处。
“那我告诉你们!”张弛说:“你们只一个劲的想着……日本鬼子来打咱们,咱们就把他们给打回去!可是你们想过没有……日本鬼子来打咱们,咱们为什么就不能打到鬼子老窝去?!”
张弛这话立时就引来台下的一阵轰动,许多战士这时才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张弛倒也不是夸大其词,因为张弛知道:历史上美军就是沿着太平洋各个岛屿进攻,最后打到日本本土的。
(未完待续。)
ps: 今晚有些事,就没有更新了,抱歉!
第一百五十三章 共识
“弟兄们!”看着战士们的激情被带动了,张弛就接着说道:“或许你们不知道……鬼子的老窝就在太平洋的那一头,如果你们能一个岛一个岛的打过去的话,咱们很快就能打到鬼子老窝了,到了那时,你们觉得鬼子还能安心把兵放在中国屠杀咱们的亲人吗?还能安心中国驻扎那么多的军队吗?”
台下不由再次沉默了。
“所以!”张弛最后下了结论:“别******跟我找借口,说是不愿意帮美国佬打仗,又说要回国打仗……想走的我张弛不拦,都报个名……我张某人发誓,今晚的飞机马上就能回国。想留下的,就跟着我张弛一起去端了鬼子的老窝!”
“团座说的对!我们不走了!”当下就有战士回应。
“对!”也有战士回答道:“回国打仗又是受鬼子的窝囊气,在国外打仗畅快,就算死也能拉几个鬼子垫背!”
“咱们这么打……不能说是帮美国佬,其实也是帮自己!”
“我们也要让鬼子尝尝被打的滋味,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
也不知道是谁带的头,战士们一声一声叫着:
“打到鬼子老窝去!”
“打到鬼子老窝去!”
……
看着台下的群情激愤,张弛这才稍稍放下心来。
当然,他并不认为自己这么做是一劳永逸,张弛打定了主意,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从史迪威那要一张世界地图来,然后告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诉战士们中国在哪里、缅甸在哪里,最重要的还是日本在哪里,接下来打的那个叫瓜达尔卡纳尔岛又在哪里。
这并不是说要让战士们知道更多的军事情报或军事知识,而是要给他们一个目标,一个“打到鬼子老窝”去的目标。
从这方面说。一支军队和一个人是挺相似的:人不可以没有目标,如果没有目标的话,那就会失去了奋斗的方向,就会整天无所事事有如行尸走肉。同样的,一支军队也不能没有目标,没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的话,这支军队也就没凝聚力,就会形同一盘散沙毫无战斗力可言。
在这方面,应该说g军在宣传上做得很到位,g军甚至都有教导员、指导员等专门负责做宣传和思想工作。而现在张弛手里的是****。所以这些事就只能张弛自己想办法完成了。
张弛的这种做法很快就得到了史迪威的支持,史迪威甚至把张弛的这种做法推广到了整个新一师。
事实上,中**队会出现这种状况也是史迪威始料未及的,这说明史迪威虽然是个中国通,但他还是没有通到了解中**队感情的地步。
史迪威对张弛说:“张……你的办法很好,我忽略了这一点,我们应该让中**队明白前往太平洋作战是为了中国和美国双方的利益。至于他们的思乡情节……我会尽量做到将他们的书信带回国去并联系到他们的家人!”
于是这段时间就成了新一师特别繁忙的时期,他们一边得抓紧训练有可能的登陆作战,另一边就在张弛的引导下进行思想政治工作……
这个思想政治工作其实也简单。就像张弛之前设想的那样,先让战士们初步了解一下地理知识。
对此张弛做得很精细,他甚至与史迪威联系将目前日军占领的每一个岛屿都在地图上标记出来……张弛这么做的目的不为别的,只是想让战士们清晰的看到一条指向日本本土的直线。而中国远征军将来要做的,就是沿着这条直线一直往前打。
这其中也有战士会奇怪的问:“美国佬不是有船吗?咱们为啥不直接坐船去打鬼子老窝呢?”
于是张弛又顺势跟战士们说了下海空大战的模式,接着又跟战士们解释了瓜达尔卡纳尔岛的重要性,以及鬼子要是在这岛上成功的建了机场并进驻战机的话。将会对形势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等等。
战士们也都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人,虽然这讲的主要是海空大战,但战略形势上却是相通的。于是没费多大的功夫就明白了。纷纷点头道:
“团座这么一说就清楚了,这太平洋确实要打!”
“对,其它的不说,太平洋这些岛要是打下来了,那就不是小日本包围咱们国家的问题了,而是在中国的小日本被咱们给包围的问题了!”
“鬼子当然不会任咱们包围!说不定啊……咱们才打到一半,鬼子就把中国的兵力调得差不多了!”
“对,这就是……围魏救赵!”
……
于是战士们的意见很快就达成一致并坚定下来,就算这其中也有思乡的苦和泪,但他们很快就会想着:咱们在这吃些苦,咱们在外头跟鬼子拼命,那还不都是为了能让国内的亲人少受点苦少受点累吗?
这么一想,战士们心下也就坦然了。
所以有句话叫“爱是伟大的”,这句话还真不假。
中国的军队,其实就是要用感情去维系,也只有用感情维系的军队,才会在战场上奋不顾身的与敌人战斗。否则,如果像是许多****部队一样抓壮丁,那人家会为你拼命才是怪事了。
另一件事,就是史迪威所说的给国内写信并尽力联系到战士们的家人……这事史迪威还真做了。
这在战争年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一来是因为战争年代人口流动频繁,今天在这明天就到另一座城市了,大多没有固定的地址,二来则是国内忙于打仗,通信系统基本处于瘫痪状态……肚子都吃不饱了,而且送信十有**都找不着人,谁还会去干这事啊!
于是要捎个口信什么的,那基本都是要托熟人托老乡,而且还不一定能送到。
但史迪威却有这个本事……他的本事就是物资,随便多运几飞机的物资到中国,然后就以这些物资为成本寻找战士们的家人为其递书信,于是还真让他找着了一部份甚至还带来了回信。(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四章 书信
然而,收到回信似乎也并不是好事,因为信里带来的并非全是好消息。
小浙江收到了信,起初他还满脸的意外,接着就又惊又喜的接过信迫不及待的展了开来……但还没读上几行就“扑嗵”一声跪倒在地上啕嚎大哭。
同乡人跑上拿过信一看,只见信上歪歪扭扭的写着:“浙孝哥,近一年时间没你的音讯,还以为你英勇殉国了。父亲在鬼子的一次轰炸中负伤,因为没钱医治在坚持了一个多月后才离去,走前还一直念叨着你的名字,希望能再见你一面。母亲为了把食物省下来给我们几兄妹,自己吃观音土,结果活活胀死。为了养活两个妹妹混口饭吃,我也去当兵了……”
小浙江的这个弟弟才只有十二岁,十二岁的小孩就去当兵……只怕都还没有枪杆高吧!
流氓也接到一封信,看完信后就坐在一旁一根又一根的抽着烟不说话。
战士们都知道他收到的肯定也不是好消息,所以也不敢多问,只是老班长默默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看开点,这年头……就这样!”
流氓只“嗯”了一声。
后来才知道,在流氓出发前他老婆就怀孕了,他一直想知道老婆给他生的是男孩还是女孩,但刚刚收到了这封信才知道……因为营养不良也因为没钱救治,老婆早在半年前就因为难产死了,孩子也没能保住。
其实同乡人也收到一封信,信是他父亲写给他的,信里告诉同乡人,他参军的哥哥不久在前线被鬼子给打死了,据说是被炮给炸死的,什么也没留下……这在抗日战场是很普遍的事,因为****在面对日军时常常是一触即溃。所以基本抢不到尸体,有时甚至连怎么牺牲、有没有牺牲都不知道,往往只能报上一个“失踪”。
但同乡人就只叹了一口气,什么也没说。
因为他知道,自己现在是个营长了,身为营长的他如果在这时候也跟战士们同样的表现,那么这个营还怎么带?!
类似这样事情还有很多,以至于通讯员到后来都有些不敢再把这些信发下去了,因为送到战士们手里的消息大多都是坏消息。
这其实并不奇怪,此时的国内受鬼子封锁物资紧缺。于是那冻死的、病死的、饿死的可以说不计其数,再加上鬼子还频繁的进攻、轰炸,再闹下饥荒……于是几乎每封信里都有一个坏消息,纯粹报平安的都是凤毛麟角,甚至还有可能是为了不让远在国外作战的亲人担心所以有事不说。
然而,战士们就算知道收到信多半不会有好消息,还是会想知道家人的情况,于是一直盯着通讯员将书信发完。
收到信的战士们固然又哭又笑的,没收到信的战士心里又说不出的失落。因为他们就会想着:为什么会收不到信呢?不会是家人出了什么事吧?!他们到底在哪呢?!
于是这么一闹整支部队都有些心烦气燥的。
这其中也许就只有张弛还算是气定神闲吧,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的家人是不会给自己来信的,就算来信……只怕也要过个几十年才能收到。
对于战士们收到信后所受的影响,张弛心下又暗暗觉得有些不妙……如果是这样的状态的话。还能把部队拉到太平洋上去跟鬼子打仗吗?
但张弛双不好说什么,中国人自古在儒家的影响下最注重家庭的亲情,有句口号叫:“有国才有家”,但张弛却认为更切实的应该是“有家才有国”。这不仅是因为国是由一个个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家组成的,家是组成国的基本单位,那自然是先有家才有国。更因为当兵打仗的战士……在他们的心里。又有哪几个不是为了家、为了亲人才撑到现在才上战场与鬼子拼命的?!
他们是为了国吗?
国对他们来说太遥远了,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顾天下”,现在是穷的时候,也就是独善其身的时候,能照顾好自己的家保护好自己的亲人已经很不容易了,谁还会想到国?
一个很真实的写照就是……战后日军在回忆起与中国远征军作战时,很奇怪为什么中**队在作战时总会喊着“负伤”往前冲。
其实这是日军的误解,战士们喊的不是“负伤”,而是“回家”……中文的“回家”与日语“负伤”(keiga)的发音很相似。
所以就是这样一支部队,一支时刻以“一切为了打回家去”为信念的部队,到现在眼看就要打回家了却不能回家,甚至他们中还有相当一部份人发现自己为之奋斗的“家”已经不复存在了,那接下来他们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或是有什么样的想法?!
张弛不知道,张弛只知道,这时的自己突然觉得有些对不住他们。
因为这些战士意无反顾的跟着自己血战沙场,他们信任自己、尊重自己,但自己能给他们的……却仅仅只是一个虚无的、空洞的“打到鬼子老窝去”。
说句难听的,就算最后真的“打到鬼子老窝去”又能怎么样呢?能把他们的家人还回来吗?能让他们再重新与亲人团聚吗?
说不准,就在他们走在“打到鬼子老窝去”的路上时,又有许多的家人和亲友死在鬼子的屠刀之下了,甚至就连他们自己也有可能倒在“打到鬼子老窝去”的路上了。
所以,张弛已经做好了准备,准备他手下的战士们来提回国的要求。
张弛做好打算,会尽自己所能帮助那些家里有困难的战士回国,回到他们的家人身边。
但让张弛意外的是……没有一个人来提要求,一个都没有。
后来张弛才知道,恰恰是那些书信让战士们更坚定了要“打到鬼子老窝去”的信心,因为他们知道了一点:国内的形势已经恶劣到不能再拖了,只有打到鬼子老窝去,才能将处在水深火热的亲人们救出来。(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五章 平等(求个月票!)
这天,史迪威一个电话打过来问:“张……准备好了吗?部队很可能在这两天就要出发了!”
“将军……”张弛不由皱了皱眉头,战士们一声不吭反倒让他心里有点没谱了,所以张弛回答:“我认为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我不确定战士们有没有准备好!”
“可是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史迪威回答:“我知道,这对你们来说很困难,但现在军情紧急,我需要你们做好准备,明白吗?”
“明白!”既然史迪威都这么说了,张弛只好无奈的回答。
放下电话后,张弛对着办公桌上的地图发愣,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腾的起身走出了指挥部。
没想到他刚走出指挥部就见一众军官走上来,很明显军官们也是来找他的。
张弛苦笑了一下,对军官们说道:“你们……是来替战士们请愿的吧!”
“是的,团座!”同乡人回答。
“嗯!”张弛点了点头:“把名单报上来吧,愿意留下的留下,想回去的……我会尽力帮他们说情让他们回去!”
“什么?”闻言众军官不由一阵愕然。
见众军官奇怪的表情,张弛就察觉到事情或许不像自己想的那样。
“你们……不是来要求回国的?”张弛问。
“当然不是!”同乡人回答。
“我们是来要求上战场的!”坦克营长回答。
“是啊,团座!”工兵营长补充道:“咱们都想明白了,是真的想明白了……团座说得对,以咱们现在这种状况,回国打鬼子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只有在国外继续跟美国佬合作才能打更多的鬼子!”
“对!”同乡人说:“咱们都习惯了用美式装备压着鬼子打呢。在外头是咱们的飞机、大炮还有坦克压着鬼子打,这要是回国了,那就变成鬼子的飞机、大炮和坦克压着咱们打……这想想都觉得憋屈。还是在国外继续打吧,畅快!”
“团座!”坦克营长说道:“其实还有一点……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战士们都知道,跟着团座你走,没错!”
张弛不由感动得差点掉下眼泪来。
其实,就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走上这一步到底是对还是错,毕竟这是要转战太平洋……虽然张弛知道历史上这场仗的结果是美军成功的打下了冲绳岛逼近日本本土,但那是美军,而且此时阿拉曼战役也由胜利变为失败,谁又知道这中间历史会不会有所改变呢?
然而。战士们却毫无保留的选择了相信他,这让张弛感到有些承受不住……这是一种无形的压力,是不能辜负了几千名部下的信任的压力。
但张弛没说什么,战场早就使他养成了快人快语的习惯,他只朝军官们点了点头,说道:“很好,那么……趁现在还有点时间,而且还有能力把书信带回国去,就让战士们再留下一封信吧!”
“是!”
“是!”
……
所谓的再留一封信。其实只是张弛没有明说,这指的其实就是“遗书”了。
原因,是中国远征军此去的是太平洋战场……以前在缅甸与日军作战,虽然也是出国但与中国仅仅只是一步之遥。就算在日军封锁得最严密的时候中国远征军其实都没有断了与国内的联系,比如电台、飞机甚至还有几条山路能走得通。
但是现在,中国远征军要去的却是太平洋,那可是隔着一万多海里的。美国佬的军舰可不会空闲到帮中国远征军万里迢迢的运送书信到中国的地步。
所以不用想,此去很有可能就有许多战士再也回不来了,写的信也很有可能是他们最后一封信了。
于是当晚军营里就忙碌起来。这其中尤其是那些识字的兵,一封接着一封的帮着战友们写信,每一个信封都是厚厚鼓鼓的……那倒不是说战士们写了多少话,事实上战士们留的话都不多,而且大多都是诸如:“我在国外很好,吃好喝好,鬼子也被咱们给打得溃不成军,你们不要担心”之类的,然后再交待几句也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