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并不是川口清健不知道敌人的兵力,事实上他在登上岛之后就与一木的残部取得了联系,并从他们那得到了一些更详细的情报,比如驻守在西面和东面的是中**队,美**队则驻守在南面,总兵力大约有一万人。
甚至川口清健还派出侦察部队前出到奥斯丁山上居高临下的观察整个伦加角,并画出一张更为详细的军用地图甚至还有中美联军的兵力部署情况。
这就让人有点难以想像了。
如果川口清健掌握了这么多情报,而且之前还有一木支队的惨败的经历,川口清健怎么还会以五千兵力对敌一万兵力还制定下占领瓜岛的战略目标?!
但其实这一点都不奇怪,原因是日本陆军有一个自大的毛病,他们在面对敌人时从来都不认为敌我的战斗力是一比一。
比如,他们在面对中国部队时,一般是以一比十估计,对中国精锐部队才以一比五,对美国兵……则因为美国兵往往有飞机坦克等先进的装备,所以会用一比三或是一比二这个比例。
于是这么一估算,川口清健就认为自己的部队已足以将防守在伦加角的中美联军赶下海去。
所以他在做完侦察后发给百武晴吉的电报就是:“击溃和歼灭在瓜达尔卡纳尔岛附近的所有敌人!”
川口清健之所以定下这样一个在现在看起来是个很不实际的战略目标,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有想要把日本海军比下去让海军尴尬的因素在里头:
日本海军不是因为这个小岛而头疼吗?一开战时就被中美联军俘虏了几千工兵抢走了机场不说,后来还派了支据说是精锐的特别陆战队,结果这一千人的海军精锐几乎被全歼。
川口清健决定,自己要用手里的五千人打一场漂亮的歼灭战。让日本海军看看什么叫精锐,让他们知道什么才叫打仗!
简单的说,川口这是在跟海军较劲,也难怪日本海军中将会说……海军的主要作战对像是日本陆军,然后才是敌人。
百武晴吉不假思索的就同意了川口的计划,并命令海军给予全力配合。
当天傍晚。张弛就感到日军的动作有些不一样了。
在天色入黑前,就有三十余架九七式轰炸机在零式战斗机的护航下飞到瓜岛上空对着美军驻守的南面就是一阵狂轰滥炸……以往日军战机很少有直接针对瓜岛的轰炸,这是因为瓜岛到处都是丛林密草,在这种情况下轰炸很难取得效果。
而这一回,日军会针对美军驻守阵地实施轰炸,张弛认为那是日军忌惮美军的火力……就算是傻瓜也知道,中美联军里肯定是美军的火力更强,这也是把美军布署在中间的原因,美军的火力随时都可以对两翼的中**队实施增援。
所以。中**队反而因为火力不如美军而捡了点便宜。
接着,当天色刚刚黑下来的时候,日军水上飞机又开始在空中活动了,而且这回一上来就是八架……日军重巡舰每艘可装备两架水上飞机,这也就意味着日军这一回是至少来了四艘重巡洋舰。
“鬼子这是要进攻了!”说着张弛抓起步枪就带着警卫员和通讯员朝前线跑去。
张弛所在位置距离前线不远,这当然是为了更清楚、更及时的掌握战场形势……张弛可不是那种只会呆在指挥部里听报告的“长官”。
猫着腰沿着交通壕一路小跑,不过十几分钟的时间就跑到了前线。
这里正是一营的防线,战士们早已在防线上做好了战斗准备。这时一见张弛上来赶忙一个个叫着:“团座!”
张弛也不说话,一路跑到了同乡人的前线指挥部。问着正在看地图的同乡人道:“什么情况?”
“团座!”同乡人回答道:“我们正面基本没有情况,只有侧翼的几个前哨站报告有敌人的身影!”
前哨站就是部队布署在防线前头的暗哨,布署在那的兵力并不是为了拦住敌人或是阻击敌人,而是为了能够在敌人进攻之前提前发现他们的意图。
“什么位置?”张弛又问。
“在这里,还有这里……”同乡人指出了两个点。
看到这两个点张弛不由皱了皱眉头,那两个位置的确就像同乡人所说的那样。是新一团的侧翼。
更重要的还是,这个侧翼是中美联军的结合部。
这就说明了一点,眼前这支日军是做足了情报工作也就知道中美联军的兵力部署并有针对性的制定了作战计划然后才发起进攻的。
中美联军的结合部的确是防线中的软胁。
这主要是因为中美两军语言不通协同不畅,尤其还是在黑夜,尤其中国人的身材还与日本人差不多……就像上次一样。两军在包围一木支队的时候就差点发生误会。
应该说这也是日军玩的老把戏了,但就像美军士兵守则里说的一样:“如果一个蠢办法在战场上有效,那它就是个最聪明的办法”。
事实证明日军这种把戏很有效,所以他们总是将其一次又一次的搬到战场上。
“皮特!”下一秒张弛就对跟在身后的皮特说道:“给克利夫顿上校打个电话……告诉他,日本人的主要进攻方向是美军驻守的阵地,重点是美军阵地的两翼,也就是中美防线的结合部!”
“是!”皮特很快就用步话机把电话挂到了克利夫顿那。
不一会儿,皮特就抬头叫着几米外正举着望远镜观望的张弛:“张……上校问你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张弛有些无奈的跑了回来接过电话,接着他就听到话筒里克利夫顿有些慌乱的声音:“张,这会让我们打成一团的,日本人会乘着混乱从结合部杀进去,会让我们互相打在一起!”
“不,他们不会!”张弛回答:“告诉所有人,遇到无法识别的情况时就趴在地上,然后打倒所有站着的人!”
对于这一点,远征军要比美军有经验得多。
(未完待续。)
第二十七章 伦加防御战
战斗是以日军军舰的轰炸开始的。
停靠在瓜岛附近海域的日军军舰集中各种口径的舰炮集中火力,在水上飞机的指示下照着美军阵地及中美防线的结合部一阵猛轰,足足轰炸了二十分钟。
而且张弛还注意到,日军舰炮打来的这些炮弹还都是高爆弹。
在瓜岛上使用高爆弹当然是正确的,因为高爆弹里头装着********,引爆后炸裂的外壳会变成高热锐利的弹片高速四射,对步兵会造成很大的杀伤。
但这样打对于军舰来说又是十分危险的,原因是军舰的主要对手始终是军舰,而高爆弹很可能不足以穿透敌人军舰的装甲……如果日军军舰要同时执行为瓜岛提供火力掩护及海上警戒准备与美军军舰作战的话,就必然会出现炮弹必须带两种而有可能两种炮弹都不够用甚至会出混乱的状况。
事实也证明张弛的想法是对的,日军在之后的海战中就吃了这一点的亏。
当然,此时的日本海军是吃准了美国海军在夜里不敢挑战他们……日本海军始终担心的还是美国战机,至于军舰,上一次“铁底湾”海战已经证明了美**舰虽然火力也很强悍,但训练及作战经验方面都远不如日军,尤其是夜战。
所以,此时的日本海军也就放心的装载着满船的高爆弹并将其倾泻到瓜岛上。
虽然这些炮弹都不是砸在中**队的阵地上,但张弛还是感觉到从侧翼火光中传来的一阵阵带着热量的冲击波。
看着美军阵地中有许多美国大兵在炮火中被打得惊慌失措的到处乱窜,张弛就不由摇了摇头……新兵始终是新兵,不管怎么交待他们还是会在炮火中自乱阵脚。
炮声刚停,美军阵营中就传来了一声声惨叫,接着就是美国大兵大声喊着医疗兵的嘶吼。
然而日军根本就没有给美军喘息的时间。炮声刚停从日军方向就打来了几颗照明弹……这是让即将进攻的日军看清眼前敌方阵地的地形,日军要冲锋的士兵会将这些地形记在脑海里并选择好路线,然后凭着印像发起冲锋。
不一会儿,照明弹的亮光慢慢的在空中消退,在亮光消退的一霎那,日军士兵就在军官的一声嘶吼下嚎叫着发起了攻势。
他们的攻势果然像张弛想的那样。主要是针对美军防线,而且重点是在中美两军的接合部。
张弛想,这应该是日军误判了中美两军战斗力的原因……他们肯定以为美军装备更先进火力更猛所以战斗力更强,而中**队不过就是美国佬的助手甚至殖民军队而已。
也难怪日军会这么想,因为从表面上看的确如此,中国远征军的装备都来自美国,而且在部队里还安插了许多美国教官,甚至中国远征军还是由美**官指挥……当然,日军并不知道这种指挥其实只是名义上的。此时的中国远征军,早就因为在缅甸出色的作战表现而争取到了主导权,原本应该控制指挥远征军的美国教官反而成了摆设或是助手。
日军的进攻很猛烈,他们大多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兵,这可以从他们冲锋和跃进的动作可以看得出来……他们总是在美军打出照明弹时及时趴倒,在照明弹光线稍弱时再一跃而起往前冲,甚至有些日军像是在跟美军示威似的,在照明弹的光线下也猛然从藏身处一跃而起冲到另一个隐蔽处后再迅速卧倒。美军的机枪和步枪子弹虽然一个劲的追着他打,但却总是慢了半拍。
这就是老兵与新兵的区别。
老兵在战场上有胆大心细的特点。因为他们能够准确的把握住敌人的心理,自然而然的就有种气势能够压住对方甚至都把打仗这种要丢掉性命的事当作一种玩笑。
而新兵,则往往因为压力过大或是过于紧张而脑袋完全失去了思考能力和预估能力,他们只知道看到敌人就照着敌人出现的位置机械的扣动扳机。当然,这样的射击如果能击中敌人大多是幸运的成份。
如果这是在以前,那么美军的射击也的确不需要太多的准头。他们只需要用一片片的弹雨和有如火海一般的炮弹将日军死死压住也就可以了。
但此时在瓜岛上的美军却不同往日。
原因当然是因瓜岛上的补给不足……海军撤走时留在岛上的物资还不到预期的四分之一,虽然中美联军在占领机场时抢到许多日本人的弹药,但那些弹药却与美械不通用,能用的顶多就是些手榴弹、炸药包之类的。
在之后的时间里,虽然美军一直都希望从澳大利亚用运输船给瓜岛送来补给。但很遗憾的是……瓜岛附近的海域到处都是日军的潜艇,再加上时不时还有日军战机的轰炸及封锁,能够安全到达的瓜岛的运输船只有少数的几艘,那些物资对岛上万余中美联军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于是这时就让美军十分头疼了:他们必须要在节省弹药的情况下击退眼前的这些日军,这可不是他们擅长的。
这使得美军防线险像环生,有几次日军甚至还冲进了美军的防线,好在张弛及时指挥迫击炮对其后续部队展开轰炸,这才暂时解决了美军的燃眉之急。
但这也够美军受的,因为美军向来都不擅长打肉搏战,尤其是像日军这样不要命的,冲进美军防线时往往是抱着集束手榴弹甚至是拉燃的炸药包……这种作战方式是美军从来没有见过也无法想像的。
于是还不到十几分钟,张弛就接到克利夫顿的电话。
“张!”克利夫顿在电话那头气喘吁吁的说道:“日本人太疯狂了,我们快要顶不住了,你们该做点什么!”
可张弛又能做什么呢?
张弛很清楚,如果就这样带兵上去增援美军的话,很有可能正中日军下怀……正打得紧张兮兮的美国大兵,根本就分不清哪些是中国兵哪些是日本兵。
(未完待续。)
第二十八章 反包围
但是……
如果任凭战事这样发展下去显然也是不行的。
因为日军只攻击南面的美军而放任其它方向不顾,这使得驻守南面的美军承受了所有的日军的能量。
为此美国大兵在战后还抱怨……日本人是不是中国人的亲戚,为什么只挑美国人打?!
当然,会说这话的美国大兵显然不知道日军都在中国的土地上干了什么,此时的中日之间只有深深的仇恨,说什么亲戚、交情那只能证明他们的无知。
日军之所以会这么选择,仅仅只是因为战场的需要。
而且这么打也是正确的,至少川口清健就很满意的看着两翼的中**队只能看着中间的美军挨揍而不敢轻举妄动。
事实上,这一点还让川口清健感到意外,因为他已经准备了两支特殊的军队……这两支军队穿着跟中**队一样的英式军装,这些英式军装是川口清健特地要求海军运来的,日军从来都不缺少英式军装,日军一路南下许多国家都是英国的殖民地,仓库里成堆成堆的都是缴获的全新的军装。
这些军装运上瓜是做什么的就不用多说了,当然就是伪装成中**队的样子……川口清健已经从缅甸方面军那了解到了眼前这支中**队的装束及大慨的装备情况。
川口清健的打算是,一旦中**队朝美军方面派出援军,那么他这两支特殊的部队也就是穿着英式军装的部队也就可以从两翼的接合部上去了……就算他们骗不了中国人,骗倒美国人该不是什么大问题吧!
到时就有可能让中国人和美国人乱成一团互相误会,于是拿下这瓜岛也就不再话下了。
但川口清健想像的这一切却没有发生,中**队始终按兵不动,最多就是给予美军一些火力上的支持。
这让川口清健感觉有些不妙。因为这代表着中**队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样简单,另一方面,从一线指挥官那传来的报告……美军的战斗力也不像想像的那样强,这使川口清健有种用错力的感觉。
很明显的,如果是两翼中国部队战斗力更强的话,那么日军从中间往前推进。就算打败了美军也会遭到中国部队的夹击。
不过这样也好,随后川口清健就想:中国部队能忍,就看你们忍到什么时候。就算日军遭到两面夹击,日军也正好把水搅混将这场仗打成一场乱仗……对皇军来说,他们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混乱,虽然皇军同时也在混乱之中,但这很明显对擅长肉搏及近身作战的日军是有利的。
但就在这时,在前线的指挥战斗的石田大佐就在步话机里慌张的报告道:“少将阁下,两翼的中**队……他们发起反攻了!”
“什么?”闻言川口清健不由大吃一惊……中国人发起反攻?这不可能!
长期在中国国内作战的川口清健以为中**队在这种情况下就只有躲在战壕里发抖的份。中**队总是尽量避免与皇军夜战的,就算是夜战也基本是无奈之下的防御战,但此时的中**队……竟然会选择发起反攻?!
中**队的确是发起了反攻,这是张弛在与王麻子商议后做的决定。
按现在这样的形势以及对日军的了解,中**队在与美军距离太近的位置作战很可能会被日军利用而造成敌我识别混乱,这对中美联军来说是致命的。
所以,现在唯一的选择,就是美国人打美国人的。中**队在另一个方向开辟战场。
这另一个方向,指的就是从两翼发起反攻打到日军的后方去。
“这么打会不会有问题?”王麻子问着张弛:“我们本来是在防线内防御的。现在转为进攻……万一鬼子兵力比想像的还多怎么办?”
张弛知道王麻子在担心什么,中国远征军就算是有美式装备而且还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但就算是在缅甸也是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与日军打夜战,而现在却是在夜里主动进攻……一旦被日军打败了再一个反扑,那这个伦加防线就很有可能全线崩溃了。
“师座!”张弛回答道:“鬼子要将兵力及装备从一千多公里外的拉包尔运来,而且现在距离鬼子上一次进攻仅仅几天的时间。这几天的时间鬼子不可能运太多的兵力和装备,这可以从鬼子火力掩护太多是依靠舰炮这一点上可以看得出来。所以我的判断是:鬼子兵力不足且缺乏重装备,再加上这一带直到奥斯丁山山脚都是一片平原,这时就正是我们的坦克派上用场的时候了!”
想了想,王麻子也觉得张弛分析的有道理……新一师登陆瓜岛时的混乱还历历在目。那时还是在基本没有敌人骚扰可以放心的用登陆艇运送兵员和物资的时候,但用了几天的时间最终还只卸下四分之一的物资。
而此时的日本人,他们的军舰是在夜里千里迢迢的赶来,然后匆匆放下兵员和物资接着就必须赶在天亮前返回……这么一估算,几天的时间顶多也就运下三、五千人,至于重装备那就更是想都别想了。
另外一点,仗打到现在鬼子就打过几发炮弹,战前的火力准备就像张弛说的是舰炮打的,而瓜岛上的日军甚至就连机枪声都少得可怜……这似乎就证明张弛所说的是对的,日军准备不足,他们在重装备还没到位的时候就急着发起进攻了。
“他娘滴!”接着王麻子就下了决心:“要来就来狠的,鬼子敢打我们也敢打!把坦克部队调上来,打!”
于是位于两翼的中国部队分别派出两个营,在仅有的一个坦克连十五辆坦克的掩护下对日军发起了反冲锋……更确切的说,这不是反冲锋,因为中**队防线正面只有少量日军,击溃他们并不需要太多的力气,所以其实质是对日军发起反包围。
这举动不仅让川口清健感到意外,就连克利夫顿都惊呼:“上帝,他们在做什么?放弃工事朝敌人进攻?!”
(未完待续。)
第二十九章 杰克的头盔
也难怪克利夫顿不敢相信,甚至可以说所有的美国大兵都不敢相信……可以依托工事占据地理优势对敌人进行杀伤,而中国士兵却选择了主动放弃这种优势发起反攻,而且反攻的还是希望在夜里打肉战、打近战的日军,这简直就是疯了。
但张弛却知道自己没疯,美国人不知道的是,日军一直以来都是强调进攻、进攻再进攻,甚至还有许多日军极为推崇“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这句话。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