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要绝对服从我们的命令。我们保证你们能够飞上天空,然后就没我们的事了。明白吗?”
“是的,长官!”史密斯和曼鲁姆异口同声的回答,相比起张弛的训话,他们对张弛会一口流利的英文更感兴趣。
在张弛和克利夫顿走开后,皮特翻着文件就惊喜的问着史密斯:“嘿,你是来自弗吉尼亚的?”
“是的!”
“我也是!”皮特热情的拍了拍史密斯的肩膀:“我已经有将近一年的时间没回去了,希望那里一切都还好!”
“当然!”史密斯回答,但随后又疑惑的问着皮特:“一年?你没有假期吗?”
皮特苦笑着摇了摇头:“那是因为我和张配合得很好,所以……就从缅甸一直打到这了!”
“天哪,你在缅甸打过仗?”史密斯吃惊的看着皮特:“我有个好友也在缅甸打过仗,他是‘打劫者’部队,听说过吗?”
“当然!”皮特笑了笑:“但是他们在缅甸的表现可不怎么样!”
“他们说缅甸很危险!”
“相当危险!”
……
于是吧啦吧啦的一大堆,老乡见老乡,而且还都是有战场经历的老兵,于是一聊起来就没完。不久曼鲁姆也加入了其中。
“我觉得有些奇怪!”随后曼鲁姆就问着皮特:“克利夫顿上校……为什么好像还是在服从那个,叫张弛的中**官?!”
“老兄!”皮特摇头回答道:“如果你知道那个中**官做了什么,那么你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他做过什么?”史密斯笑道:“他杀了很多日本人吗?我也许也可以炫耀一下自己的战绩……”
“史密斯击落过十一架日本人的飞机!”曼鲁姆替史密斯补充道。
“哦,老兄,他做的可不只这些!”皮特笑了笑,回答道:“这么说吧……你们以及你们的飞机之所以在这。全是出自这个中国人的计划,明白吗?我是说……整个计划!”
闻言史密斯和曼鲁姆不由愣住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一个中国上校竟然会对美军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原本张弛以为美国海军计划隐藏到瓜岛的战斗机应该全是野猫战斗机,但直到第三天的时候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那天下午,照例是在一阵虚张声势的轰炸和扫射中,十四架飞机就被拖进了丛林。
这十四架战机有些怪异……因为其起落架是前三点式的,其余的战机的起落架都是后三点式,也就是前面两个起落架后面一个起落架,但新来的这款战机却是前面一个后面两个。
看着张弛疑惑的表情。克利夫顿就介绍道:“这是p…400战机,也就是p…39的出口机型!”
“哦!”听到p39这个型号张弛就明白了。
在现代时张弛也有听过这款战机,原因是这是款有故事的飞机……应该说它还是美国新开发的战斗机(1941年才在战场上出现),但它却又是款失败的飞机,因为它在走上战场后就被发现有“稳定性差”、“高空功率不足不适合高空作战”、“维护困难”等缺点,于是这款机型一度被美国当作垃圾从战场撤回,只当作后方的教练机使用。
但后来因为操纵性能不好飞行事故率高,连飞行学员都很不喜欢这种飞机。为止他们还编了一首歌:“涂有醒目白色条纹的p…39q,用于执行轰炸机炮手训练任务(意指适合当靶机)。三十九。三十九,发动机装背后,翻来转去打筋斗,刨出一个大窟窿——嗨,嗨!不要给我三十九。”
原本这p39的命运可能就此完结了,但美苏之前又签订了同盟国武器租借的协定……于是美国就理所当然的把这种垃圾稍作改装并命名为p400就租借给苏联。
没想到苏联却是如获至宝。因为这款战机相比起苏联的战机来那是先进太多了,比如全金属结构((苏联当时各种主力战斗机不是钢管蒙布,就是木骨架蒙胶合板。不管什么米格、拉格、雅克莫不如此,雅克…1整个主翼都是木头的。),再比如完善的通讯设备等(苏联在二战结束后。还有很多战机配备信号枪)
苏联取得这些p39后,不仅利用他们在战场上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其中最夸张的是列奇卡洛夫大尉取得的击落敌机58架战果中,有44架是用p…39完成的。
这还不算完,战后苏联战机的更新换代有相当一部份就是借鉴了p39的优点……后来当美**方知道这些后,肠子都悔青了。
同一款飞机在两个国家会有这样天壤之别的表现,其归根结底其实就是美国对飞机的安全性要靠性要求更高,而苏联的军队在当时根本不考虑逃生的问题,他们更应该开着飞机撞向敌军,何况他们自己的飞机安全还更低。
现在这种飞机却出现在瓜岛。
于是张弛就问着克利夫顿:“它们是用来执行什么任务的?”
之所以会这么问,是因为张弛知道美国人不会用这种“垃圾”来空战,那是苏联人才会干的事。
“呃……”克利夫顿翻了翻文件,才回答道:“它们是来配合地面部队作战的!”
张弛不由“哦”了一声。
看来这还是美国海军有心了,派了一支飞行部队来增强瓜岛驻军的空中打击能力。
不过,这似乎也不能说他们有心,因为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很有可能只是为了保护战斗机和轰炸机的安全,否则早干什么去了?!
(未完待续。)
第三十九章 火炮
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日军见美军的飞机在瓜岛机场降落并为中美援军带来了许多补给,于是就有了反制动作。
这反制动作其实是因为日军第二师团的师团长丸山政男亲自到瓜岛上指挥作战。
原本日军对美军这种以运输机运输补给的方式并不在意,原因一个是用运输机运载的补给十分有限,日军认为其对整场战斗似乎并没有多大的影响,于是也就不放在心上。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美军这种空中运输的方式拦截困难……这些飞机可是从瓜岛南面飞往瓜岛的,如果要对其进行拦截的话,那就要在白天将军舰或是战机派往瓜岛南面的海域,那无异于去送死。
再加上日军又觉得自己的部队很快就要对敌人发起总攻了,这点时间美国人也运不了多少东西上岛,于是大多日军将领都没把它当一回事。
丸山政田登上瓜岛后就将这些日军将领训斥了一顿:“你们难道不知道,敌人每增加一箱的弹药就意味着我们可能会多损失一个班吗?这样下去,我们可能因此而无法突破中美联军的火力网导致最终的失败,所以你们这算怎么回事?任由美国人的飞机在岛上飞来飞去而什么事也不做?!”
“可是……中将阁下!”参谋长坂三郎回答道:“在海军将重装备运上来之前,我们没有任何武器可以打得到机场,同时我们也没有必要的防空装备!”
其实真要打飞机那还是可以的,这时期的战斗机和运输机速度都不快,尤其是在飞机即将要在机场降落的时候。(注:人类的在1947年首次研发超音速飞机突破音障,所以这时期的战斗机时速普遍在五百公里左右。)
所以,其实只需要架起几挺机枪就能对美军的飞机构成威胁。
但长板三郎没有明说:日军的补给有限。他不愿意将宝贵的弹药浪费在攻击敌人的飞机上,因为他觉得这样的打法性价比不高……浪费了大量的弹药却只能击毁少得可怜的几架飞机,这对战局不会有任何影响。
丸山政田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想了想,他就给百武晴吉发了个电报,要求他马上把第二师团的92式105mm野战加农炮运到岛上来。
谁也说不准丸山政田的这个决定是错还是对。
说它是对的吧……日本海军的运力就那么大。要求把九二式加农炮运上岛来的结果就是导致部队更迟集结,因为这不只是运几门炮上来的问题,更麻烦的还是要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炮弹。于是这就会推迟了反攻的时间甚至还进一步减少了陆军的补给。
说他是错的吧,九二式加农炮是出了名的射程远精度高,它也的确给中美联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和损失。
火炮登岛的当天就出事了。
这一天当美军运输机和战斗机又像往常一样在机场降落……也许是因为之前的降落一直都很顺利,所以机场周边的美军及飞行员都有些松懈了,有些美军甚至都直接把汽车开到运输机旁装卸货,这是为了贪图方便,但无疑会增加危险性。
就在美军士兵在运输机与汽车之间忙里忙外时。空中突然传来了一片炮弹的呼啸声……来不及有任何反应的时间,倾刻间运输机就被炸成了一团火球,紧接着就是运输机旁停着的几辆汽车,汽车爆起的火焰很快又引燃了旁边还处于滑翔状态的一架“野猫”,接着这架“野猫”又狠狠地撞向了前方两架刚停下来的不久的战斗机。
这场景让机场周围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只一瞬间就损失了一架运输机和三架战斗机,这还没算上飞行员和装卸补给的美国大兵。
反应过来后,所有人都忙着拿着灭火器冲上去扑火救人。机场附近立时就乱作一团。
张弛和克利夫顿在指挥部中也听到了爆炸声,但他们却没有出去察看……他们是团长。是指挥战斗的,不应该去充当一名消防员。更何况,他们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日本人不可能会让他们好过。
“长官!”一名通讯员上气不接下气的站在了门口。
还没等通讯员汇报,克利夫顿就问:“损失了多少?”
“一架运输机,三架战斗机!”通讯员气喘吁吁的回答:“还有五辆汽车。目前为止伤亡人数二十五人!”
“嗯!”克利夫顿点了点头,对张弛说道:“我们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日本人把远程火炮运上岛了!”
张弛没说话,而是继续问着通讯兵:“炮弹从哪个方向打来的?首批有多少发炮弹?多大口径的?”
“这……”闻言通讯兵不由一愣,接着就窘迫的回答道:“不清楚。长官!”
“问清楚再来向我们报告!”克利夫顿叫道:“动作快!”
“是的,长官!”
很快情报就摆到了张弛和克利夫顿的桌面上:炮弹是从西面打来的,首批炮弹大慨有七发,从弹片估计是105mm口径。
“西面!”张弛很快就把目光转向了新一团所驻守的马坦尼考河。
日军会把炮兵布署在西面是有原因的。
首先是机场是东西走向的,火炮布署在西面就可以增加炮弹命中机场及飞机的慨率。
其次,北面是大海,南面是难以攀爬的奥斯丁山,东面地形复杂很难构筑炮兵阵地,只有西面……西面地势较为平坦而且到处都是丛林,火炮布署在这个方向容易隐藏转移起来也很方便快速。
“105mm口径!”张弛说:“日本人这种口径的火炮最远的可以打十八公里左右。”
想了想,张弛就问着克利夫顿:“我可以调用你的榴弹营吗?”
“当然!”克利夫顿想也不想就点头答应了。
克利夫顿知道张弛要干什么……日本人的火炮可以打十八公里,而新一团的防线也就是马坦尼考河距离机场有八公里,所以,虽然美军的榴弹炮射程只有十一公里,但却恰好能将日本人的远程火炮逼出打击机场的射程之外。
于是可以预见的,马坦尼考河很快就会成为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
(未完待续。)
第四十章 炮兵
美军炮兵营营长叫约翰贝克。
克利夫顿偷偷的告诉张弛,因为贝克是炮兵营营长,再加上又好色,于是就有了个外号叫“炮鬼”。
当“炮鬼”贝克站在张弛面前时,张弛不由一愣,原本他还以为这个贝克会是个不修边幅满脸胡子拉渣甚至还流着口水的美**官,但没想到却是个衣冠楚楚的帅气小伙子,看外表很难把他跟克利夫顿所说的“好色”联系起来。
不过话说回来了,美国大兵哪个又不好色呢?事实上,应该说哪个男人不好色呢?!
“情况是这样的!”张弛将贝克招到地图前,指着马坦尼考河以西一带说道:“我们初步估计……日本人在这片地区至少有七门远程火炮,它们给我们的机场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你的任务就是,尽可能的将这些火炮摧毁或是压制住,明白吗?”
“明白!”贝克回答。
“你有什么计划吗?”张弛问。
“呃……”贝克想了想,就回答道:“计划就是……在高地上布置炮兵观察员,另外,我还需要侦察机,尤其是在有机群将要在机场降落的时候,需要几架侦察机密切监视并做好引导炮兵的准备,这样只要那些日本人一开炮……我就会让他们知道我的厉害!”
“嗯!”张弛点了点头。
由此也可以知道贝克是个有经验的老兵,尤其这其中利用空中侦察引导炮兵就更是可圈可点。
不过仅仅只是这样却还远远不够。
“你这个计划很不错!”张弛说:“但问题是……日本人的火炮射程有十八公里,而他们的火炮却只有七门,而且还很有可能是分散射击!”
“长官,你怎么知道他们是分散射击?”贝克问。
张弛没有回答,只是拿出一张纸递到贝克面前。
那是张弛之前做的工作。他把日军每一发炮弹的位置都在地图上清晰的标示了出来。
炮兵阵地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一个炮兵连或是炮兵营在同一个炮兵阵地,炮与炮之间隔个十几米……这样的好处就是火力猛、反应快、通讯方便。一旦得到一个坐标那么十几门甚至更多的火炮可以同时按一个诸元射击,大量的炮弹会在倾刻之间覆盖目标所在的区域并将目标摧毁。
其缺点就是,这样的炮兵阵地一旦被敌人发现并及时用火炮或空中力量还击,那就会因为火炮过于密集而损失惨重。
另一种。就是每门炮都是独立、分散的,这对通信有较高的要求,分散的每门炮都要建立通讯才能指挥,而且就算它们打的是同一个目标,也会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诸元计算误差以及风偏、空气密度等因素造成炮弹落点不集中,要击毁目标需要一定的运气。
而日本人显然是用第二种方法,因为其炮弹炸点彼此相差很大,有发炮弹甚至都打到机场外的丛林里。
贝克是个炮兵,一看那张图就明白了。
“这就会有一个问题!”张弛一边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一边说道:“马坦尼考河距离机场八公里。这就意味着日本人的火炮有可能藏在马坦尼考河以西十公里的范围。而你的炮兵观察员,必须在他们开炮时准确的把它们找出来,你觉得没问题吗?”
闻言贝克不由愣了……十公里的丛林,在这其中找到七门分散的火炮,这跟大海捞针有什么区别?这需要多少炮兵观察员?!
“你有什么计划?”张弛又问了声。
“长官!”贝克有些尴尬的回答道:“我,没有计划了!”
“你当然有!”张弛说道:“你可以缩小观察范围!”
“缩小观察范围?”贝克有些不解。
“是的!”张弛回答:“日本人是在克鲁斯角登陆的,而远程火炮及炮弹又很沉重,再加上瓜岛又没有公路。甚至连山路都没有,所以……”
“哦。是的!”闻言贝克不由恍然大悟:“日本人不可能将这些远程火炮运到太远,所以必然在克鲁斯角附近。”
“对!”张弛点了点头:“如果运得太远的话,日本人仅仅只是搬运炮弹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他们没有时间这么干。现在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是的,长官!”贝克信心十足的朝张弛一个挺身。
当贝克离开的时候,克利夫顿就感叹道:“张。我有个问题……你这些本领是天生的吗?”
“什么?”张弛有些不明白克利夫顿的话。
“我是说……”克利夫顿朝贝克的背影扬了扬头:“你好像什么都会,陆军、海军、空军,现在还有炮兵……你从哪来的这些知识?”
张弛笑了笑,回答道:“上校,我们中国人有句话叫一通百通。意思是有些事情只需要知道它的原理,就会发现其它的都差不多!”
克利夫顿点了点头,随后又摇了摇头。张弛的话他是理解,但又觉得不会这么简单。
克利夫顿想的没错,事情当然不是张弛说的那么简单。
真相是张弛这半个军迷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以及更多的军事理论,再加上注意细节和个人的思考,于是才可以一次又一次的把握住战争的脉搏。
当然,张弛是不会跟克利夫顿说这些的。
马坦尼考河方向的炮战果然像张弛想的那样……日军正是将火炮布置在克鲁斯角附近,这使得贝克所带领的炮兵营打了一场大胜仗,他们仅用半天的时间就击毁了日军四门火炮。
当然,有没有将火炮击毁并不确定,因为炮弹是打到几公里以外的位置,炮兵根本就看不到炮弹爆炸时的情况。他们只能从在空中担任引导任务的侦察员口中听到:“打得好,我想你们命中目标了,因为我看到炮弹的殉爆……哇哦,真是太漂亮了!真希望你们也能看到!”
但那也只是炮弹的殉爆,真正有没有击毁日军的火炮就只有日本人自己知道。
唯一能确定的是:日本人的炮火沉寂了下来。
因为他们意识到,以他们的火力和补给程度,根本就没有能力与美军展开炮战,于是对企图封锁机场的尝试也是途劳。
(未完待续。)
第四十一章
但是炮战的失败并没有让丸山政男死了要封锁机场的心。
接着丸山政男就一个电报发给百武晴吉,要求百武晴吉出动海军轰炸机场。
说实话百武晴吉有些舍不得,因为他一直以为日军很快就能拿下瓜岛并收复机场了。
从这一点来看,百武晴吉并不是那种吃一堑长一智的指挥官……他最初以为一千人的海军特别陆战队可以收复瓜岛,惨败之后又以为派五千人上去就可以成功,再次惨败之后,又再次做起了将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