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何况……”英军少尉接着说道:“缅甸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缅甸要是落到日本人手里,那没关系,有一天同盟国打败了法西斯,缅甸就会归还给英国。但是如果今天中国人赶跑了日本人控制了缅甸……那还要得回来吗?”
这下张弛是彻底开窍了,英军少尉这话说得还真对,别看现在德、日、意这几个法西斯国家风头正盛,但随着日本偷袭珍珠港把美国这个工业强国推进了同盟国的战线,这场战争最终的胜负几乎就可以说是没有悬念了。
于是,在缅甸战场这个地方英国就有了自己的长远打算。
“我得承认,这的确是件很丢人的事!”英军少尉说道:“虽然我不是英格兰人,但也会他们的所作所为感到可耻!我不知道拿什么安慰你,我只能说……去他妈的政治!”
“去他妈的政治!”张弛也忍不住骂了声。
这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所谓的政治利益和国家利益而做下的让人恶心的丑事:英国人不仅从战术上利用了中**队,战略上同样也是,他们一开始就打算牺牲中**队许多士兵的性命保住他们在缅甸的利益。
这时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在哪里呢?人道主义又在哪里呢?!
随后张弛又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些可笑,国与国之间只讲利益,谁还会讲什么人道主义和绅士风度。
现在的现实就是,中国方面为了保住中缅公路这条大动脉,就只有被英国佬利用而没有其它路可以走。
其实张弛等人不知道的是,伦敦方面还有一个更为阴险的意图:这时候美国方面已经准备了大批增援缅甸的军事物资,包括枪械、汽油、坦克、飞机等,如果缅甸的战斗迅速溃败,那么这批增援物资就不需要再投入缅甸战场了,而这批战略物资当然就会转投给美国最亲密的盟友英国。
事实也正是如此,历史上这批本应增援缅甸的战略物资最后投到了以英军为首的阿拉曼战役,于是才有了阿拉曼战役的胜利。
“老兄!”最后英军少尉指着剩余的几十箱弹药说道:“这些弹药我们就留给你们了,你们比我们更需要它们,祝你们好运!”
看着爬上汽车朝他挥手道别的英军少尉,张弛不由叹了一口气,现在他们还真是需要好运了!
第五十四章 信息
张弛苦恼的坐在炮弹箱上发着愣……
一直以来,他都以为缅甸战役是中、英及缅甸三国联军对凶残的日军,但现在他才知道……这场战斗其实是中国远征军在与日、英、缅三国联军作战。
缅甸人以为日军是来解放缅甸的,所以从上到下都在帮着日军。
英国人则出于国家利益考虑,不但把大量的战略物资丢给日本人,还从战略、情报等方面不断的欺骗、干扰远征军。
如果说还有什么不利因素,那就还得算上美国……美国方面的光杆司令史迪威虽说影响力有限,但他却会不断的以美国支援的装备和物资为威胁在缅甸战场上从美国的立场考虑而不惜牺牲中**人的生命。
所有的这一切加起来,就打成了缅甸战场上的这一场烂仗。
这其中缅甸人没有损失什么,他们成功的赶走了英军这个殖民者,迎来了日军这个“解放者”,虽然不过半年的时间,他们就宁愿英国人回来统治……但这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英国人也没有损失什么,英军的确也伤亡一万余人丢了大量的装备,但那都是他们自找的,他们没想到日本人不但会在后头追着他们,还会从小路穿插到他们前头将他们包围,于是就有了这种“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结局。
美国人也没损失什么,如果说有什么损失的话,那就是史迪威的口水。
唯一受到惨重损失的就是中国……中国不但在缅甸战场上牺牲了五万余远征军将士,还让日军一路打进了滇西,使数百万云南百姓长期遭到日军的蹂躏。
我能做什么呢?我能改变什么呢?张弛一遍又一遍的问着自己。
“排长!”同乡人走上前来安慰道:“只是些弹药而已,上峰会解决的!”
张弛只是笑了笑,什么也没说。
同乡人又哪里会知道他担心的不仅仅是弹药和汽油的问题,而是整个缅甸战役、整个远征军的问题。
就说眼前的平满纳战役……
到目前为止平满纳战役还算组织得井然有序,西线有英军的英缅第一师、英印第十七师,还有一个装甲第七旅,全军四、五万人还有大量的现代化装备,面对的仅仅只是日军的一个33师团。
中线是远征军主力第五军,此时的寥耀湘正带领着新22师采取交替式的运动防御,在平满纳以南沿着斯瓦河且战且退,其目的一是为远征军主力集结平满纳争取时间,二是消耗日军55师团的弹药和战斗力,等日军55师团打到平满纳已是强弩之末了。
东线是甘丽初的第六军,他们要挡住的是沿着毛奇公路一路北上的日军56师团。正如之前所说的,毛奇公路一路被撤下来的200师破坏,所以日军56师团的前进速度十分缓慢。
这个平满纳会战表面看起来的确可行的:
西线四、五万装备精良的英军挡住一个师团的日军不是问题吧;
东线日军56师团基本走不动,短时间内不需要考虑;
位于中线的第五军有四万多人,这是一支拥有坦克、重炮等精良装备的军队,那就不是挡住日军的问题了,而是打算要吃掉日军一个精疲力尽的55师团。
但历史残酷的现实却是:
西线的英军不战而逃,而且是再一次没有通知中**队的不战而逃,不但不战而逃而且还封锁消息,使中**队在几天后才知道西线早已被日军占领了。
中线第五军面对的不只是一个日军55师团,还有新增援上来的日军18师团,再加上日军使用毒气弹,于是第五军根本就啃不动。
东线日军56师团也不是想像的那么慢,相反,他们在缅甸百姓的帮助下,在完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五天内强行军四百多公里,再加上甘丽初的第6军在面对日军时也是一触即溃,于是整个战场态势是与当初设想的完全相反……原本是想包围吃掉日军中线的一个师团,结果却是东西两线大崩溃,远征军主力第五军反被日军包围。
但是张弛又能怎么样呢?难不成还跑到杜聿明那报告说未来会这样这样吗?那一准会被杜聿明当作神经病了!
就在张弛苦恼的时候,丁伦的呻呤引起了他的注意。
丁伦的伤势虽然经过一些简单的处理,但200师缺乏必须的药品,再加上缅甸气候炎热,丁伦的伤口已经发炎流脓了。
“你走吧!”张弛对丁伦说道:“记着不要再加入义勇军了,中国人不是你们的敌人!”
张弛会这么说倒不是虚情假意,他不想让丁伦死在这里,同时也不想丁伦拖累部队。
丁伦苦笑了一下:“就算我知道中国人不是我们的敌人,但我又能去哪里?”
张弛不由一愣,丁伦这话说的还真对,这时的缅甸可以说到处都是义勇军的眼线,而丁伦又是出卖义勇军的叛徒,所以他跟着中**队也许还有活路,一离开中**队……只怕很快就死于非命了。
除非,丁伦能让义勇军重新相信他。
想到这里张弛不由眼睛一亮,就假意对丁伦说道:“这样也好,等我们大部队来了,也许就会有些消炎药!”
丁伦无奈的点了点头,他似乎没有别的选择。
“唉!”随后张弛就长长叹了一口气,对战士们说道:“刚才……我跟英国佬谈了一阵子,我问他们在西线有多少坦克,你们猜怎么着?他们说英国佬的第七装甲师早就撤往仁安羌了!”
“他娘滴!”同乡人不由骂道:“英国佬不是说去守西线的吗?坦克都先逃了,还说守?!”
“你还信英国人放屁啊?”流氓不屑的应道:“在同古那被骗了一回还不够?还要被骗几回才长记性!”
“就是!”小浙江附和道:“这英国佬会靠得住,母猪也会上树了!”
战士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骂着,全然没有注意到一旁丁伦的眼睛在滴溜溜的转着。
要知道这看似很简单、很随意的一句话,但却蕴含着两条相当有价值的军事信息:一是西线的英军根本没有与中**队协同作战的决心,二是英军大量的坦克和装备聚集在仁安羌。
当然,丁伦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些信息是张弛有意透露给他的。
第五十五章 信息(二)
今天外面有个饭局,更新迟了,抱歉!
感谢:帝体、骞鸿云、书友160102103822455、梦轩思雨、来喝一杯、冬眠前的蚂蚁、bs3358、patrick68、铁小猪、天高云淡、铁小猪、牧人818、书友120309112949452、心漂浮、天天开卷有益、第一近卫坦克旅、悼武华夏几位同学的打赏!
******
张弛之所以有意将这些信息透露给丁伦,首先是为了教训一下英国佬。
可以想像,丁伦得到这些有价值的情报后肯定会将它们传递给缅甸独立义勇军邀功或是将功补过,义勇军又必定会将信息转给日军,于是接下来的事就不用说了……原本日军33师团还有些忌惮西线的四万余装备精良的英军,要知道那可是拥有一个装甲旅的英军,而且还是防守,而日军最大的不足就是缺乏反装甲武器,所以按常理说33师团的两万余日军是怎么也无法攻破英军防线的。
但如果知道英军无心作战就不一样了,又知道英军装甲旅及大量装备已经先行撤至仁安羌,那缺乏重装备的日军哪里还会跟英军客气,当然要想办法把位于仁安羌的这批装备给缴了来,尤其仁安羌还是个大油田,那对日军来说就是一举两得的事。
其实历史也正是这样发展的,33师团一个联队的日军穿插到仁安羌将英军九千余人及装甲部队包围在那里动弹不得……这事表面看起来很奇怪,三千多人的日军怎么能包围住拥有坦克、重炮等装备精良的九千余人的英军呢?
实则并不奇怪,原因正如之前英军装甲团在同古瓦阶桥选择放弃坦克突围一样,英军的机械化部队严重依赖公路,步兵又不敢进入丛林与日军作战,于是日军只需要穿插到前头将公路、渡口、桥梁一封锁,九千余人的英军就走不动等着投降了。
最后这支英军之所以能逃出来,就是因为远征军派出了新38师也就是孙立人的部队前去营救。也正是因为知道这件事,所以张弛才知道英军装甲部队会退往仁安羌。
然而,历史上原本就会发生的事,张弛何必又要再这样费尽心思的让丁伦去报信呢?
张弛自有他的道理。
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英军逃走之后还对中国方面封锁消息,甚至其指挥官亚历山大还信誓旦旦的说要与日军死战到底……直到两天后中国方面才知道英军早就放弃西线逃走了,而此时布置在平满纳的中国远征军则再一次在英国人的谎言之下失去了撤退的最佳失机于是不但伤亡惨重而且使之后的战事陷入全面的被动。
张弛的想法就是:既然英军的撤退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咱不能阻止英军撤退,却可以让英军撤退这一事件提前被中国远征军方面知道。
至于中国远征军方面为什么会提前知道,那就要看日军在得到丁伦传出的消息后,会不会提前派部队插到仁安羌了,到时英军大军被挡在仁安羌要向中国远征军求救,自然就无法封锁撤退的消息。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一直以来英军都是以各种借口不为远征军提供补给和汽油,但是自从仁安羌之战后英军就再也不敢这样做了。
这有两个原因:
首先,仁安羌之战是英国人求着中国远征军去救他们的军队,英军有求于人,哪里还敢找借口拒绝。
其次更重要的,当然是英军意识到搬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原本他们以为自己只要耍点诡计把中国人留在后头替他们挡刀他们就能安全撤退,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才不愿意给中国提供什么补给呢,最好是中国人也被日本打得更惨,那样英国人才不至于脸上无光。
但是没想到日本人却会玩迂回穿插这一招以英军根本想像不到的速度抢到他们的前头挡住了他们的去路……这时候中国人如果败了,就不可能抽出手来救英军,于是为自己的小命着想,也就不敢再在补给方面怠慢。
于是乎……工兵团的补给问题也就是解决了。
也就是说,这么做可能会有三个好处:
一是教训一下英国佬,为中**人也为自己出一口恶气;
二是提前揭露英军提前撤退的事实,为远征军接下来的布署争取两天甚至更久的时间;
三是让英军为中国远征军提供补给。
当然,这么做也许损了点,其实质是更多的英国人被日军包围换来了中国远征军的利益。但有句话叫“你不仁,我不义”,英国佬在背后捅咱中国人的刀子,咱也不会跟你客气!
想到这里张弛就不再犹豫了,当下就伸个懒腰下令道:“这一路赶来弟兄们也累了,这仓库挺好的,抓紧时间找个地方休息一下,等部队上来了只怕就没这么好的机会了!”
“是!”
“是!”
……
战士们应着,当下就在仓库里各自找了地方。
话说工兵团这一路都在侦察破路,白天忙晚上也忙,几天下来也只有在桥梁或是公路上装好炸药等主力部队通过时才可以歇息一下,早就累得不行了,这会儿难得找到这仓库是个又安全又阴凉的地方,一躺下没多久就个个鼾声大作了。
张弛也累得紧,但他却强忍着没睡,他可不希望那丁伦趁他们睡着时起了杀心……那时张弛就要把自己小命都搭上了。
不过那丁伦也许是因为怕惊醒其它人,又或者是因为伤势无力再做什么动作,于是只是东张西望了一会儿,见众人睡着了就起身走到仓库门口对值哨的同乡人说要去解手。
同乡人当然不疑有它,刚才排长要放他走他都不走呢,再说他腿上有伤还能跑多远,所以想也不想就放他出去了。
等了好一会儿也不见丁伦回来,同乡人就觉得不对劲了,赶忙跑到张弛身边一边摇着一边叫道:“排长,醒醒,丁伦可能逃了!”
“哦!”张弛应了声:“跑了就好!”
“啥?”这一来同乡人就犯糊涂了。
“值你的哨去!”张弛不耐烦的回道:“这事我知道了,别管那么多!”
“是!”同乡人应了声,想想还是不放心,正要把事情问清楚,却见张弛已一个翻身睡了过去。
在进入梦乡前,张弛就在心里念了声:“全靠你了,丁伦同志,你可别让我失望啊!”
第五十六章 主力部队
“起来,都给我起来!”
正睡得香的时候,张弛屁股上冷不防的又挨了一脚。
张弛不由火冒三丈,暗骂一声谁敢踢老子屁股……眼睛还没睁开抓着枪就从地上跳了起来。
定睛一看,发现不知什么时候仓库里已经站着一群跟自己穿着同样军服的兵,站在面前的看军衔还是个上尉。
于是张弛就明白了,第五军主力赶到了,他们之所以能够在自己没有察觉的情况下进来,只怕是值哨的同乡人见是自己人,而且还是个上尉,于是就没敢回头朝他们示警。
眼光一扫站在仓库口的同乡人,他既无奈又无辜的表情让张弛知道自己猜测是对的。
“咦!”这时上尉注意到了张弛手里的狙击步枪,眼里不由一阵讶异。
“你们是哪个部份的?”上尉问道。
“报告长官!”张弛挺身回答:“我们是200师工兵一团一营一连三排的,我是排长张弛!”
“唔!工兵团的!”上尉点了点头,又朝仓库外扬了扬头:“门口停着几辆装甲车也是你们的?”
“是的,长官!”这时张弛才知道原来是门口停着的装甲车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嗬!”闻言那上尉摆出一副稀奇的表情:“你们200师还真是阔气啊,工兵团都配装甲车,还有狙击枪……去跟你们师长说上一声,就说这些装备我们营征用了!”
上尉这是耍了个心眼,在说“我们营”的时候有意不说番号,为的就是让张弛等人事后想找都没地方找。
说着上尉伸手就来抢张弛手里的狙击枪,但抢了两下却没能抢去,不由目露凶光狠狠地瞪着张弛。
“你敢不服从命令?”上尉这是在用命令来压张弛了。
张弛冷冷一笑,回答道:“长官,这些装备给你们没什么问题,但我怕你们受不起!”
“笑话!”上尉想也不想就应道:“你们工兵团都能受得起,咱们这些要上战场跟鬼子拼命的部队还受不起?”
说着上尉和他所带的一众官兵全都呵呵笑了起来。
“长官!”等他们笑够了,张弛就回答道:“这些装备是我们从日本人手里抢过来的。如果你受得起,那就拿去吧!”
说着张弛就把手一松,狙击枪就落在了上尉手上。
笑声嘎然而止,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望着张弛等人,尤其是那上尉,他原本还以为这些装备是英国人逃跑时丢弃后被这些工兵团的兵捡到的,却没想到他们是从日本人手里抢来的。
要知道这是在战场上从敌人手里抢来的战利品,谁还能把这些战利品给“征用”了啊,这在部队里是犯了大忌同时也是让人瞧不起的。
于是上尉拿着狙击枪就还也不是收也不是,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的尴尬不已。
良久,上尉才问了声:“这些是你们从日本人手里缴来的?”
“是的,长官!”张弛回答。
当然,狙击枪是从义勇军手里抢来的,只不过这个细节并不需要详细说明了。
“营长!”这时一名副官凑上来压低声音说道:“不是听说……同古有一个工兵排打退了一个大队的鬼子,缴获大量装备吗?那排长好像就叫张弛!”
这倒让张弛有些意外,他没想到他的名字都已经在第五军传开了。
张弛不知道的是,他的名字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