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张弛也不愿意放过他们,这时就正是乘胜追击的时候,哪里有就此罢手的道理,当下就下了追击的命令。
于是战士们一个个翻身跳出运煤车,在装甲列车火力的掩护下朝溃散的日军衔尾杀去。
据说,战后蒋校长在得到在关这一战的报道的时候,他说什么也不信的……因为日军第63师团虽然不是一个甲种师团,但其装备和实力不容小觑,如果让**来与其对阵的话,一个军也就是以三比一的兵力能将其击溃就相当不错了,而远征军却是以两千余人的兵力追着日军这支近万人的部队打,而且战损比还完全不成比例,这对**不是一个侮辱吗?!
但铁一样的事实摆在眼前,远征军总共就那么多兵力,这些兵甚至在蒋校长那都有备案,于是也由不得蒋校长不信了。
这一战,第63师团完全被打散了建制再也组织不起来。
之所以组织不起来,一方面是因为失去了指挥……野副昌德中将在第一时间就被装甲列车火炮打出的弹片击中身负重伤,被几名警卫员拼死抢了出去,但终归因为得不到及时的医治失血过多而亡,其它指挥人员也是死的死伤的伤,都没有能力去重组第63师团。
更重要的还是,所有人都知道一点,第63师团被打成了这样,尤其是他们从兴仁镇逃出来的时候补给和弹药绝大多数都没带出来,同时补给线又被切断,于是重组已经失去意义了……就算重组又能怎么样呢?重组起来一起饿死吗?还是对中**队发起“玉碎进攻”?
第63师团的溃败,就是告诉冈部直三郎,他的计划已经“出师未捷身先死”。
“不可能,这不可能!”冈部直三郎不相信这个事实。
其实冈部直三郎不是不相信,而是不愿意相信……冈部直三郎像大多数日本人一样,性格固执而高傲,他认定了日本人比中国人优秀……这其实是时下在日本很流行的“人种优越论”,许多日本人都自以为大和民族是个十分优秀的民族,至少在亚洲是最优秀的。
在亚洲各个国家里,日本最想证明的,就是大和民族比中华民族优秀,原因是日本受中国的儒家文化影响很大,且史上被中国打败很多次,一直都在向中国学习。
这就在日本人内心深处形成一种自卑感,只有彻底的打败了中国狠狠的把中国踩在脚下,才能消除这种自卑感得出“人种优越论”的正确性。
其实这“人种优越论”在近代的日本还存在,就算是战败投降了,相当一部份日本人还认为不是中国人打败他们的,再加上日本在战后在一片废墟上迅速崛起并远远的将中国抛在后面,于是就更坚定了日本“人种优越论”的想法。
真正让日本人对这无稽之谈失去信心的,是在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再以每几年就翻番的速度继续拉大差距,2015年gdp甚至都达到日本的三倍。
这个现实就让日本人开始不自信了,开始怀疑所谓的人种优越论并变得烦燥。
这可以从日本媒体的变化可以看出来,2010年之前,日本媒体很少自夸的言论出现,自信的人用不着夸奖自己。2010年之后,各种自夸言论在媒体上出现,甚至还出成书……比如书店里会充斥着各种《中国三年内即将崩溃》、《中国人非常喜欢日本》之类的书。
会有这些书的原因是什么就不用说了……因为不够自信,所以需要从这些书籍和言论中寻找自信,于是这些书籍就很有市场。
此时的冈部直三郎,就是一个这种在心态上发生急剧的转变而无法面对失败的人……这就像往常一直瞧不起一个穷亲戚,而这个穷亲戚突然变成了土豪,这种心理上的差距让冈部直三郎怎么也接受不了。
“这很可能是敌人的假情报!”冈部直三郎咬着牙说道:“我们不要上当,中**队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击溃了我们一个师团!”
“可是……大将阁下!”参谋说道:“我们一直都没有得到野副中将的消息……”
“也许是电台坏了!”冈部直三郎打断了参谋的话:“他们可能还在进攻齐齐哈尔的路上,我们绝不能灰心!继续进攻,明白吗?很快就会有好消息的!”
“是!”参谋无奈的应了声。
(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十七章 边境
冈部直三郎很快就他的固执付出了代价……
他始终也没有等到第63师团攻陷齐齐哈尔的消息,当然也不可能得到来自齐齐哈尔方向的补给和增援。
相反,冈部直三郎等到的是张弛方向派出的装甲列车以及新京方向第六军机械化部队对他的围攻。
其结果是什么就不用多说了,冈部直三郎所部打到现在本来就是一支疲军,现在又遭到远征军的几面围攻,霎时就崩溃四散。
冈部直三郎原本并不想撤退,在最后时刻他甚至还用手枪打死两名撤退的日军士兵,并歇斯底里的叫嚣着:“混蛋,不准后退,给我进攻!大日本帝国必胜!”
最后还是参谋命令警卫员强行把冈部直三郎架上汽车,这才撤往牡丹江。
但牡丹江也没能多守几天,第六军与装甲列车协同,坦克、装甲车一路沿着铁路往牡丹江推进,两天时间就攻下了牡丹江进而直达中东铁路的东头绥芬河。
至于冈部直三郎最后的命运……这一点成了一个谜团,有人说他和几个部下躲进森林里继续顽抗,也有人说他已经战死被部下随便找块地埋了。
但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伪满洲国的日军已经失去了组织并彻底没有反击能力,于是到处都是在逃跑撤退的日军。
如果在平时,这些逃跑流窜的日军对于中国百姓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因为这些日军逃跑时需要补给,他们一路南下逃往朝鲜时会极尽所能的抢劫百姓。
但远征军对此已早有准备,各地用最快的速度组织起民兵,并把沈阳兵工厂生产的武器分发下去用于自卫,同时战机、轰炸机四处侦察轰炸,引导驾驶着装甲车的远征军追杀围剿溃逃的日军。
这些都使溃散的日军不敢轻易暴露自己的位置,只能昼伏夜行偷偷往朝鲜撤退……由于日军补给严重不足,此时又正值寒冬,一路冻死饿死的不计其数。
更糟糕的还是,等他们赶到中朝边境的时候,却发现中**队早就在鸭绿江边构筑起了一道钢铁防线……日军的两条腿又哪里会跑得过远征军的汽车、装甲车。
无奈之下,日军要么自杀要么投降,一时伪满洲国的冰雪中到处都是日军的尸体,就像逃荒的流民一般,有些投降远征军的日本兵一见到远征军战士,就可怜巴巴的用生硬的汉语问:“有吃的吗?”
远征军战士们见日军是这副状况都不知道的该怎么想好了……不久前还在中国人头上作威作福的日本人,转眼间就可怜落魄成这个样子!
让张弛感到有些可惜的是,吉林的日军在撤出时炸毁了位于松花江畔的丰满水电站机组……
中国东北的用电,原本是由鸭绿江边的几个水电站供应的,不过这些水电站的供电只勉强够东北百姓使用……当日军侵占了中国东北后,他们为了能更好的掠夺东北的资源,比如开铁矿、煤矿兴建兵工厂、钢铁厂等等,这些都需要用电。
于是日本人就在吉林市松花江修建了一个高80余米的大型水电站,这就是丰满水电站。
此时的丰满水电站尚未完全峻工,不过一号机组、二号机组已经投产发电了,它们为伪满洲国绝大多数的工厂发电,这两个机组一被炸毁,满洲国的各个工厂也就瘫痪了。
但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
在远征军拿下牡丹江的第二天,粱参谋就向张弛报告道:“师座,侦察机方向发来的情报,满蒙边境的苏联军队蠢蠢欲动!”
“哦!”张弛当即把目光投向了地图。
这虽然有些出乎张弛意料之外,但应该说是常理之事……满蒙边境原本就是苏日对抗互相提防的地区,如今驻守在那的日军因为满洲国的溃败而纷纷撤离,苏军自然就有意往前推进了。
张弛没有迟疑,下令道:“马上空降部队至满蒙边境,占领满洲里等要地!”
“是!”
于是一小时后,一个团的部队就浩浩荡荡的空降至满洲里附近。
其实,这时候满洲里就只剩下几个无处可走的日军的老弱残兵了,但是中**队还是以一种十分强大的阵容展开了收复战……这场仗动用了三十余架战机和轰炸机,这几乎是张弛在黑龙江省可以动用的所有战机了。
它们对着满洲里的日军工事一阵狂轰滥炸,之后空降兵再一队队的空降下来,在战机的掩护下干净利落的收复了满洲里。
很明显,这是做给苏联人看的。
果然,苏联人就退了回去……
斯大林不是傻瓜,此时的中、美、苏等国是有着共同利益的盟国,不是万不得已是不会轻易撕破脸。更何况,苏联最大的安全问题还是彻底击败德军,其在满蒙边境的兵力并不多,要真打起来还真不是这群刚刚打败伪满洲国数十万日军的中**队的对手。
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继续做盟国。甚至在中**队去接收边境日军的工事时,那些苏联兵还冲着战士们挥手致意。
虽然战士们听不懂苏联兵说的话,但战士们还是明白苏联兵的意思,苏联兵是在夸远征军们打得不错,只十几万人就能击溃数倍于已的日军。
这些话倒是真心话,因为苏军更多的时候是以多胜少……在苏军的战场上最常见的就是人山人海的兵以及坦克像潮水一样的往前堆,像远征军打的这一场以少胜多的大规模战役还真不常见。
直到这时,张弛一颗悬着的心才彻底放了下来……虽然张弛知道苏联多数不会在现在翻脸,这对中苏双方都没好处,甚至苏联方面还会承受来自国际上的压力,但分析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外一回事。
至此,中国东北各大城市都被中**队收复,日军已彻底的失去了对中国东北的控制力,剩下的,就是如何剿灭残敌并重建东北的问题了。
(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十八章 发电机组
“嘿,上校!”这天张弛给哈尔西打了个电话,哈尔西一接起电话就兴奋的说道:“难以置信,你真的做到了!你们仅仅只用了十几万人,就拿下了整个东北,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谢谢,将军!”张弛对哈尔西说道:“不过将军,我们中国人有句话叫‘攻城容易守城难’,现在我也面临这个问题!”
“攻城容易守城难?”哈尔西有些不解的问:“你们还会有什么难处呢?日本人已经一厥不振了!”
“不,将军!”张弛回答:“满洲国对日本人来说很重要,我认为……他们会想办法夺回满洲国的!”
“你的意思是……”
“我们现在面临两个方向的敌人!”张弛说:“一个方向是位于朝鲜的日军第十七方面军,另一个方向是入侵至中国的日军!”
“嗯!”哈尔西表示赞同道:“入侵中国的日军已经与越南日军会师了,也就是说他们侥幸跳出了包围圈……我不得不说一句,你们那个蒋校长太让人失望了!”
张弛知道哈尔西为什么这么说,冈村宁次的日军其实也陷入补给严重不足的情况,只要蒋校长能再给力点将他们围住,用不了多久这些日军就会崩溃,但谁又会想到……**不但没能把日军围住,反而在被日军进攻时迅速崩溃,其崩溃的速度之快以至于从后方刚刚运上前线的十万袋军粮都来不及销毁,尽数落入日军手中……
日军正肚子饿得慌呢,有了这十万袋军粮无疑就是打了一剂强心针,于是一鼓作气就打下了广西桂洲、柳洲……这两个地方就是美军b29轰炸机机场所在地,占领这两个机场也是日军“一号作战”的战略目标之一,因为从这两个机场起飞的b29可以轰炸到日本本土。
不过日军这个战略目标其实已没有意义,因为美军已经可以从马里亚纳群岛起飞b29直接轰炸到日本东京,桂洲、柳洲的机场对美军轰炸日本来说已没有价值。
但这对蒋校长却是意义重大,因为这几乎就代表着美军在中国的军事存在。
接着,日军又从南北两面夹击,南面是从越南出发的日本南方军第21师团,北面是侵华日军的第22师团,两个师团在广西绥渌(今扶绥)会师,日军顺利打通了从中国直至越南河内的大陆交通线。
“相比起你们……”哈尔西气愤的说道:“他们简直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尤其具有讽剌意味的是……我们对他们的军援要比你们多得多!”
张弛没有说话,毕竟中国远征军也是**的一员。
哈尔西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一点,就放缓口气说道:“抱歉,上校,或许我不该在你面前说这些!”
“不,没关系!”张弛表示理解,哈尔西这是把他当作自己人了,所以才会这么口无遮拦。
“那么……”顿了下,哈尔西就问:“你有信心挡住来自两方面的日本人的进攻吗?”
“当然!”张弛回答:“不过需要美国方面的帮助!”
哈尔西不由哈哈大笑起来:“上校,有什么需要尽管提,我相信美国方面会很乐意帮助你们的!”
张弛知道哈尔西的意思,有张弛占着中国东北的一天,侵华日军就被死死的挡在另一面无法调回日本本土,这对美国来说,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了。
其实这也是张弛的想法……东北的危机并不像张弛说的那么夸张,所谓的被日军的两面夹击只是表面上的。
实际上,冈村宁次的部队因为这一仗也是元气大伤,同时冈村宁次还失去了位于沈阳的兵工厂及工业基地,虽然与越南连成一片,但中越边境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再加上日军在越南的工业能力也远不及中国东北,同时还有蒋校长在重庆对其虎视耽耽,冈村宁次想要发动一次针对东北的战争,那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另一面位于朝鲜的第十七方面军同样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尤其是北朝鲜一带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同时第十七方面军还要尽可能的支援日本本土作战,于是暂时也没有能力对东北发起反攻。
张弛之所以这么说,其实就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借机向美国要东西……
“将军!”张弛说道:“东北目前的状况总体来说还算不错,日本人他们的‘一号作战’计划在这里积蓄了大量的粮食,而这些粮食现在都在我们手里了,这可以缓解百姓的压力并为我们重建东北秩序提供一个缓冲期。但问题就是……我们该以什么方式把这些粮食发放到百姓手中!”
“这能算什么问题?”哈尔西反问道:“按人口平均分配不就可以了?”
“这样看起来的确可以解决问题!”张弛回答:“但这是不劳而获,它对重建东北的秩序并没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往往无法将粮食分配到真正需要的人手里!”
哈尔西点了点头,无偿分发粮食虽然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但却不是长远之计,因为这就是坐吃山空,再多的粮食也不够分,而且还会养成百姓依赖的心理。
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就是恢复生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恢复生产也没什么问题吧!”哈尔西说:“我听说日本人在东北建立有十分完整的工业体系!”
“是的!”张弛这才说出了重点:“但是支撑这个工业体系的丰满水电站却无法供电了,日本人在撤退前将两个发电机组尽数炸毁!”
“哦!”哈尔西回答道:“这不是问题,我把这个情况向华盛顿报告,我相信……他们很快就会把发电机组运到东北的!”
“还有相关专家和专业人员!”张弛补充道。
发电机组运到是一回事,可如果没人知道怎么安装怎么使用怎么维修……那就跟没有差不多。
“当然!”哈尔西一口就答应了下来:“放心,我相信他们早就认识你们的价值了!”
(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十九章 万人坑
事情果然就像哈尔西所说的那样,罗斯福一听说东北缺少发电机组,二话不说就从美国西屋电气公司调来了三台大型的发电机组,就算是在当时莱特湾已是风声鹤唳的情况下,依旧抽调出胜利轮及几艘军舰一艘护航航母用最快的速度给张弛送来。
按罗斯福的话说:“中国东北越稳定,那么美国进军日本本土就会越轻松,所以我们不容许中国东北有任何不稳定的因素存在,就算苏联也不行!”
罗斯福这说的是实话,因为他在与苏联方面的谈判上,很快就由原来的希望苏联出兵而转变为了要求苏联不要干涉中**队在东北与日军的战斗。
罗斯福还把这话说得很漂亮:“我们原本一直希望苏联方面能以大局为重与中国部队协同将日本人从中国的土地上赶出去,但是苏联没有答应,不仅没有答应还提出了一系列让人无法接受的要求……现在,我们只希望苏联不要插手这件事!”
这话的另一个意思,就是“昨天的我你爱理不理,今天的我你高攀不起!”
罗斯福在说完这些话后甚至还开心得哈哈大笑,通过这件事,他可以说是进一步提高了美国乃至他个人在国际上的声望,这对他明年的选举也是至关重要的。
这三台发电机组直到二十多天后才辗转送达吉林……这速度已经相当快了,这主要是因为美国距离中国有一万多公里,而胜利轮的时速只有17节,仅仅只是海上运输就需要十六天的时间。
随着这三台发电机组一起来的还有总人数两百人的技术人员和工程人员……技术人员是来安装发电机组并投入使用的,工程人员则是来指导还未峻工的水电站接着施工。
张弛热情的接待了这一行技术人员和工程人员,同时马上就东北到处寻找搜罗相关人才并把他们安排到这些技术人员身边去学习……张弛很清楚,往后的社会不是关有人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技术,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技术人员里为首的是一个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