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我们失败了!”海因茨蓝道颓然的向隆美尔报告道:“中国人手里有大量的火箭筒,而且他们与英国人不一样,他们有丰富的使用火箭筒的经验,我想他们是在与日本人的战斗中练出来的!”
隆美尔看着电报不由摇了摇头,这些可恶的日本人,他们什么忙都帮不上,却还把中国部队练成了一支精兵。
也难怪隆美尔会这样抱怨日本,如果日本愿意听德国方面的意见夹击苏联的话,只怕现在整个苏联都在德国坦克的履带下呻呤了,但这些缺乏眼光和意志的日本人……仅仅只是在诺门罕战役被苏联打败就与慌忙改变了进攻方向转而进攻中国。
在这一点上应该说隆美尔是对的,因为正是日本与苏联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才使苏联能够放心的将驻守在满蒙边境的主力部队调往莫斯科,于是才有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这同时也可以说明日本在战略上的短视……仅仅因为一场战役就匆忙改变了整个战略方向,要知道其实日本根本就不需要打什么仗,他们只需要在苏联的另一方摆摆姿态或是发起几次佯攻,就可以拖住大批的苏军而使苏军首尾难顾。
当然,日本最终会决定进攻中国,也是因为中国方向的诱惑实在太大了……以日军在中国东北取得的胜利来估计,日本原以为他们能在三个月内就占领全中国并且只需要付出很小的代价。没想到却是陷入几年都无法抽身的泥潭。
正因为这样,许多德**官都把在苏联的失败归罪于日本这个“傻瓜”。
“将军!”不一会儿隆美尔接到另一封来自海因茨蓝道的电报:“我相信,如果派出十五辆4号坦克的话,就能够突破玛海拉玛的防线!”
“十五辆?”隆美尔回电:“那么你剩下多少4号坦克防守呢?只有十辆!敌人可是有六十余辆‘谢尔曼’!”
隆美尔这么一说,海因茨蓝道那就没声音。
因为大家都知道,十辆4号坦克根本不足以抵挡中国装甲团的进攻,就算德军手里有88mm高射炮做反坦克炮。
顿了一会儿,海因茨蓝道又说道:“将军,我们可以全力攻进玛海拉玛,然后再依靠地形防守!”
“问题是中国装甲团不会等你攻进玛海拉玛后才发起进攻!”隆美尔否定道:“他们会在你们与玛海拉玛打得火热的时候出现,那时第21装甲师很可能会陷入包围!”
这是隆美尔突然就发现自己陷入了困境:前方是火箭筒和一支实力不俗的中国步兵的防守,后方不知在什么位置又藏着一支装甲团……虽然这两支军队合在一起都不为德军所惧,但他们这样分开协同却让德军进退两难。
就在隆美尔左右为难的时候,一名通讯兵就上前来递上一封电报,报告道:“将军,英军第10装甲师一个装甲团的先头部队已经赶到阿斯塔附近,距离玛海拉玛只有十公里!”
“嗯!”隆美尔不由皱了皱眉头,随着英军增援部队的到来,德军拿下玛海拉玛尼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少了。
但是想了想,隆美尔突然就快步走到地图前,接着看了看电报,问托马斯:“少将,敌人各部的位置是否准确?”
“当然,将军!”托马斯很有信心的回答,这上面的每一个地点都是经过他反复验证和计算过的,托马斯认为这是一名参谋应该完成的本职工作。
“你的意思是说……”隆美尔指着地图说道:“英国人的先头部队与主力部队距离70公里?”
“是的,将军!”托马斯点了点头,并做出解释:“这是因为英国主力部队装备有‘玛蒂尔达’坦克,你知道的,‘玛蒂尔达’坦克的速度就像是只蜗牛,而且一路出故障。另一方面,英国人又希望快速增援玛海拉玛,于是就派出一个快速装甲团走在队伍的前面!”
“这支英军装甲团有多少坦克和装甲车?”隆美尔问:“都是什么型号?”
托马斯翻了翻文件,然后报告道:“有五十辆‘格兰特’坦克、三十辆‘谢尔曼’坦克,另外还有一百多辆装甲车、汽车,大慨六十门各型反坦克炮!”
“只有三十辆‘谢尔曼’坦克!”隆美尔自言自语的说道。
现在隆美尔忌讳的就是‘谢尔曼’坦克,这是在北非战场上唯一一款性能全面超越德军的坦克。
正如史上隆美尔在北非失败后,就感叹道:“敌方的新式谢尔曼坦克,比我们所有的型号都要先进。”
隆美尔所言不假,史上美军三百辆“谢尔曼”坦克一参战,就在十二天内击毁了德军三百辆坦克……这是蒙哥马利取得阿拉曼战役的另一个原因。
“将军!”托马斯看出了隆美尔的意图:“你不会是想进攻英军吧!”
“为什么不呢?”隆美尔说:“如果玛海拉玛让我们进退两难的话!”
“可是……进攻英军对我们有什么了处呢?”托马斯问:“他们携带的燃油十分有限!”
“噢,拖马斯!”隆美尔笑道:“我当然不是为他们的燃油而进攻的,那些燃油甚至都不够我的装甲师返回防线!”
“那将军是想……”
“我们必须找到中国装甲团位置,明白吗?”隆美尔说道:“中**队的指挥官很精明,他想好了所有的应对措施,包括玛海拉玛的防守以及反侦察。但是,我相信他没想到有这么一支英军装甲团……会送到我面前!”
说着隆美尔就拿着指挥棒向地图上英军装甲团的位置指了指。
“哦!”托马斯很快就明白了。
隆美尔这是希望通过进攻英军装甲团逼中国装甲团现身。
(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章 格兰特坦克
隆美尔猜得对,张弛的确是没有想到会有一支英军装甲团这么冒冒失失的赶上来增援。
要知道德国“闪电战”靠的并不是坦克有多先进火力有多大勐,其重点在于速度,而且并非遇到无法攻克的目标就在原地纠缠不休,它们会很灵活的转战到其它薄弱位置使敌人防不胜防。
所以对付德国这种战术,重点就是要抓住两个字:“稳”和“拖”。
张弛现在做的就是“拖”……玛海拉玛是个诱饵,德军无法舍弃的诱饵,中国装甲团则是绊线,德军一旦咬上这个诱饵就会被中国装甲团给缠上无法脱身。这使德军装甲师十分被动,空有强大的实力却有力无处使也不敢使。
在这时候,盟军只要稳扎稳打,或者再拖着德军一段时间等德军燃油和弹药消耗得差不多了就可以一战定胜负。
没想到英军却会派一支快速装甲团来增援……而且还是一支只有三十辆“谢尔曼”坦克的快速装甲团,这哪是什么增援,分明就是送给隆美尔的肥肉。
不过这似乎也不怪英军……救兵如救火,玛海拉玛的重要要求英军增援部队必须快速赶到目的地,但英军又是同时装备有“谢尔曼”、“格兰特”、“玛蒂尔达”等多种型号坦克的部队,这些坦克的速度有很大的差距,如果要保持同步行军的话就必然会被慢速且不断故障的“玛蒂尔达”拖累,于是就只有派出一个团先行增援。
之所以一个团只有三十辆“谢尔曼”,则是因为英军将“谢尔曼”平均分配给几个装甲师,然后再分配到团,于是一个团就只有三十辆左右。
英军这么分配的意思,是让每个装甲团的战斗力都能得到提升……这的确是,但同时也使每个装甲团的实力依旧不足以与德军硬捍。
于是,在张弛还在暗处静候着德军的下一步动作的时候,突然就接到报告:“德军撤退了!”
“德军撤退了?”张弛有些莫名其妙。
虽然张弛有想过德军最后会因为无可奈何而撤退,打又打不了,燃料又紧张,不撤退的话只怕一整个装甲师最后都要撂在这了。
但张弛没想到德军会这么快就撤退,至少再来几个回合吧!
“是的,德国人撤退了!”张弛甚至听到吴宇航周围英军的欢唿声。
“将军!”艾布纳抢过吴宇航的步话机,激动的说道:“这一仗打得漂亮,将军。您成功的守住了玛海拉玛,让德国人对我们付出了惨重的伤亡却一无所获。难以置信,您指挥的第一场战斗就取得了我所知的最大的胜利!”
“副军座!”粱参谋在旁边问道:“那么……我们是该返回玛海拉玛,还是追击德军?”
追击德军是不可能的,德军拥有88mm高射炮,它可以远距离摧毁“谢尔曼”坦克,追击就意味着在这过程中被德军一辆接着一辆击毁。
返回玛海拉玛……
“再等等!”张弛说:“德国人说不定在耍手段!”
“副军座是说……这其中有诈?”
“我也不确定!”张弛回答:“反正小心点总是没错!”
粱参谋对此表示同意。
于是中国装甲依旧保持伪装原地待命。
没想到情况来得比张弛想像的还要快,几分钟后步话机里就传来了艾布纳焦急的声音:“将军,德国人不是撤走了,他们是进攻前来增援的第一装甲团。”
张弛只是“哦”了一声,听到这张弛反倒放心了。
见张弛反应这么冷淡,艾布纳就更着急了:“将军,你不认为我们该做点什么吗?”
“我们能做什么呢?”张弛反问。
“当然是救援第一装甲团!”艾布纳说:“否则他们就会被德国人歼灭了!”
“上校!”张弛说:“你不认为这就是德国人的意图吗?”
“什么?”艾布纳没明白张弛这话的意思。
“让我们去救援第一装甲团!”张弛回答:“这样德国人就能知道我们的位置,然后他们就可以放心的进攻玛海拉玛!”
闻言艾布纳不由一愣,他沉默了下就说道:“或许你说的对,但是……我们不能就这么坐视不管,不是吗?”
“我别无选择!”张弛回答。
隆美尔这一着棋或许下得很妙,只是他没想到,张弛对英国人并没有好感,不仅没有好感甚至还心里有气……其实,就算张弛与英国人之间没有缅甸的一箭之仇,他也不会愿意以远征军战士的性命去救援英**队,虽然此时的中英是盟友。
炮声很快就响了起来。
英军距离玛海拉玛只有十公里,而且他们全然不知道德国人已经把炮口转向了他们依旧傻唿唿的全速前进……这还得归功于乔恩,乔恩在德国人撤走时就在第一时间把“好消息”告知了前来增援的第一装甲团。
于是德军、英军相向而行,不到半小时就在沙漠上相遇了。
“去他妈的!”第一装甲团的亚尔林上校在看到突然出现在面前的德国装甲部队时不由大骂:“是谁说德国人已经撤退的?我要把他送上军事法庭!”
但这时说这些话显然已经太迟了,而且对战局也没有帮助,亚尔林匆忙组织部队防御……
真到这时德国人却不敢贸然进攻。
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德国人得时刻担心着另一个更具实力的装甲团……中**队。他们随时都会从背后杀出来,这使德军同样要做好防御准备。
另一个,则是英军装备的这种“格兰特”坦克有些奇怪,它是双炮塔的玩意,虽然防护力、机动性等方面缺点很多,但是火力却十分强劲,尤其是它两门坦克炮中有一门75mm的反坦克炮。
而英国人这支装甲团却装备有五十辆这样的坦克……每辆“格兰特”坦克有两门炮,也就是说有一百门炮,这组织起来的火力还是相当强悍的。
所以德军需要慢慢来,比如远距离用高射炮先干掉一些目标。
(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一章 指挥
其实对于海因茨蓝道来说,还有另一个原因:
他的目的是想把中国装甲团引出来,如果一上来就把英军第一装甲团给打得落荒而逃,那无疑会使中国装甲团根本就没有反应时间来不及赶来救援,于是德军也就达不到目的。
这就使海因茨蓝道尽量控制德军装甲师的进攻速度,否则的话,只怕英军第一装甲团根本就没有组织防御的时间一个照面就被击溃了。
所以德军装甲部队就在一千五百米以外的位置对着英军装甲团摆开了阵势:坦克在前作为防线,高射炮在后头一发一发的打……
海因茨蓝道与英国人交手过多次,所以了解英国人的装备,知道在这个距离上英军的炮火对德军的坦克无可奈何,而德军手里的高射炮却能轻松的将英军的坦克一辆接着一辆摧毁,就连“谢尔曼”坦克也不例外。
其实这也是张弛不轻易对德军发起进攻的原因之一,德军用88mm高射炮做反坦克炮,其有效射程太远了,一千八百米……德军只要有五门这样的高射炮,就能让装甲部队冲到射程之前就损失惨重,而与德军的高射炮比起来,中国部队和英国部队都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反坦克武器。
于是英军很快就落入了下风,绝对的下风……
“格兰特”坦克这玩意,原先设计时是打算只安装一门37mm的反坦克炮的,但是在德军轻松的攻占了波兰和法国后……这其中尤其是波兰,波兰因为缺乏有效的反坦克炮使德国的坦克甚至都不需要步兵掩护横冲直撞,波兰能做的就是用骑兵和马刀对付德国的钢铁怪兽,其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了。
由此美国人勐然觉醒,发现“格兰特”坦克原设计的37mm反坦克炮根本就不够用,想要将其更改为75mm坦克炮吧,炮塔空间又不够,重新设计过炮塔又来不及,于是硬生生的在坦克底盘与炮塔中间又加了一层用来安置75mm反坦克。
这使“格兰特”共有三层,这使其十分高大在战场很容易中。
且由于武器众多共需要7人操作……这是当同期乘员最多的一款坦克。
人员多装备有时并不是好事,比如现代的坦克乘员就越来越少,标准的是4人,采用自动装弹机后可以省了装填手由3人操作,俄罗斯的阿玛塔坦克甚至采用自动炮塔由2人操作。
原因很简单,坦克可以说是一个整体,操作的人数越多就越难协同,且乘员人数过多就会占用太多的空间,使坦克能够携带的仪器、弹药等都十分有限。
更糟糕的还是“格兰特”还是铆钉结构,只要被打中一炮就算没有击穿,其铆钉也可能被炸得乱飞……许多坦克乘员不是死在敌人的炮弹下而是死在坦克的铆钉下的。
所以德军的炮火基本是拿英军的坦克当靶子打着玩,转眼间就被摧毁了七、八架坦克,这其中还包括两架“谢尔曼”。而英军虽然也有开炮,但炮弹打在德军坦克装甲上却基本没动静。
“将军!”张弛很快又接到艾布纳的电话:“蒙哥马利请求您救援第一装甲团!”
艾布纳这是把口风变了,蒙哥马利对艾布纳说的并不是什么“请求”,而是“命令”。
但艾布纳却知道,这个中国将军根本就不将蒙哥马利当一回事,更不会遵守所谓的“命令”,于是就换了一个词。
但张弛还是不吃这一套,他回答道:“上校,我说过了。如果我们现在进攻就正中德国人下怀,倒头来很有可能连玛海拉玛都保不住!”
张弛这话倒不是虚张声势,这的确是可能性之一,毕竟德军有一个装甲师,而且手里还有反坦克神器……88mm高射炮,这玩意对盟军部队拥有“我能打得到你而你打不到”的优势,所以张弛不完全是在找借口。
“将军!”艾布纳请求道:“或许,我们能找到一个又能解救第一装甲又能保住玛海拉玛的方法,求你了,第一装甲有两千八百多人,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家庭!”
张弛不愿意再听下去,随手就挂上了电话。
“副军座!”梁参谋在一旁劝道:“我知道你还在对英国佬在缅甸的事梗梗于怀,但是……如果我们这样见死不救的话,只会使我们与英军的关系进一步恶化,这对我们没好处!”
张弛沉默了一下,接着就点了点头。
粱参谋的话当然是对的,尤其是北非战场甚至整个欧洲战场都是以英军为首的盟军主导的,如果与英军彻底决裂的话,那么远征军往后只怕也会困难重重……中**队也有很多需要英军的地方,比如补给,再比如空中支援,这其中尤其是空中支援,英国佬只要在空中支援时随便耍点什么花招,都有可能让远征军遭受巨大的伤亡。
由此张弛又认识到了一点:作为一名指挥官,一名能决定整支部队的命运的指挥官,是不能以个人的好恶做为决策的标准。更应该以现实和利益考虑,就像国与国之间只讲利益一样。
此时,解救英军第一装甲团显然更符合远征军的利益。
于是张弛马上就拿起了步话机,接通了艾布纳后就说道:“上校,我需要英军装甲一团服从我的指挥,能做到吗?”
“当然!”艾布纳兴奋的回答:“谢谢你,将军,我马上与装甲一团联系!”
应该说艾布纳也是个不走常规路线的人,至少在英国人里他算是了。
因为如果按照常理,如果要装甲一团服从中国部队指挥的话,艾布纳需要做的是先联系蒙哥马利,由蒙哥马利对装甲一团下令……艾布纳对第一装甲团没有指挥权。
但艾布纳却没有这么做,因为他知道这会耽误不少时间,甚至蒙哥马利很可能都不会同意。
于是艾布纳仅仅只是一愣,就直接给第一装甲团指挥官亚尔林联系。
“亚尔林上校!”艾布纳说:“我们找到让你们脱困的方法了,但我需要你服从中国装甲团张弛少将的指挥!”
(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二章 撤退
“当然!”正焦头烂额的亚尔林上校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开玩笑,有人能救他们出去,亚尔林又怎么会傻到还为指挥权而争辩。
接着张弛就与亚尔林取得了联系。
“将军!”亚尔林在枪声和炮声中大喊:“第一装甲团团长亚尔林上校等待您的指示,你的命令是什么?”
张弛一边看着地图一边下令道:“马上往索哈纳方向撤退!”
“撤退?”亚尔林不由一愣:“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