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第3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军还是没动,足足放过了一个营……如果不是有个美国大兵在方便时意外的发现了埋伏的德军的话,德军还会放更多的美军过去。

    德军有信心把放过去的美军全部吃掉,因为他们足足用了两个团的部队埋伏在这一带。

    一般情况下德军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美军手里有大量的坦克,尤其是前头追击的部队,那几乎就是一个班的步兵配上一辆“谢尔曼”,一旦遭遇敌人美军就会在“谢尔曼”的掩护下进攻或是撤退。

    另一方面德军手里却缺乏反坦克装备,坦克虽然有比“谢尔曼”更优秀的“虎式”,但它的远射程在山地里无法发挥,甚至还有被敌人靠近用火箭筒击毁风险。

    这也是美军敢于放手追击德军的原因之一。

    但重点是,那个被炸毁的公路桥还有玄机。

    玄机不是被炸毁的公路桥,而是桥基上还埋着炸药……美军只顾着修桥,却没有检查地下是否有什么异常。

    于是枪声一响,公路桥方向就“轰”的一声巨响,公路桥再次被炸断。

    所有美军都傻眼了……过去的一个营无法退回来,后续的美军又无法增援,甚至就连火力增援都无法做到,因为公路在前方拐了个弯,前方那个营已在视线之外了。

    接着就是一场大屠杀。

    美军死的死伤的伤,最后一个营能逃回来的只有一百余人……这些逃回来的人里都有几个被那惨景吓出病来了,不断的自言自语或是听到一点的动静就神经质的跳了起来。

    这不能说他们胆小,而是美军中有许多人没上过战场没打过仗,中间没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突然间就受到这么大的刺激,换谁都受不了。

    之后两军就以公路为界线展开了攻防战。

    这攻防战还发生一件有趣的事情……美军发现正面很难突破后,就派出一支军队从侧翼迂回。

    但德军不是傻瓜,他们当然会防着这一点,发现美军的动作后马上又往侧翼增兵挡住美军,接着美军再迂回,德军再挡上……彼此你来我往的,很快就形成了一条长长的防线。

    山地作战是很容易形成这种情况的,因为坦克很难机动使敌我双方都无法迅速突破,随便几个人抱着挺机枪守住一个山头,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人都很难攻下。

    于是盟军就在进攻意大利时首次出现张弛所说的“陷入泥潭”。

    这对美军来说可以是不幸也可以说是大幸。

    说是不幸,是因为他们遭到当头一棒第一时间就损失了将近一千人……这对于打仗通常是用炮弹堆伤亡一般不大的美军来说已经是很大的损失了。

    说是大幸,则是因为它同时也意味着美国与英国之间的赌约已经胜出了,甚至比想像的还要早。

    巴顿对此保持了一个职业军人应有的冷静,他并没有关心赌约的事情,而是积极组织部队以及空中支援努力突防。

    艾森豪威尔那也没有声音,似乎所有人都忘了赌约的事了。

    直到当天晚上,张弛才接到艾森豪威尔的电话。

    但张弛一听到电话那头有气无力的声音,就知道事情并不乐观。

    果然,艾森豪威尔说道:“我把情况告诉英国人了,我想提醒他们我们预测的事情正在发生,可是你知道英国人是怎么回答的吗?”

    “我猜不到,但我肯定不是好话!”

    “是的!”艾森豪威尔说:“他们是这么说的:‘拜托,将军,这是美军被挡住而不是英军,如果是英军的话情况就不一样了!’……上帝,他们以为英军就能改变这种局面吗?他们似乎忘了几天前的惨败了!”

    艾森豪威尔说的是对的,英、美军队更擅长的都是现代化装备的作战……说穿了其实就是用装备堆,而山地丘陵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现代装备的作用,比如坦克、战机、大炮等。

    那么如果美军被挡住,英军又凭什么能“不一样”?

    接着张弛突然想到一点,于是就对艾森豪威尔说道:“将军,英国人说的可能是对的!”

    “什么?”艾森豪威尔不由疑惑的问:“为什么?我不明白!”

    “原因很简单!”张弛回答:“他们可能已经跟意大利人接触过了!”

    艾森豪威尔不由“哦”了一声……接下来就是一阵沉默。

    张弛的解释虽不多,但其中信息量却很大。

    与意大利人接触过,那就代表英国和意大利很可能已经达成了谈判协议,所以……当英国人上来的时候,只要通知意大利一声,意大利军队就会应声而起从德军的后方发难,到时德军负背受敌而且补给线还被断,又凯有不败之理?!

    同时,英军也可以利用这一点来把美军给比下去。

    至于后来还会不会在阿尔卑斯山前被挡住……已经不太重要了,因为在英军英明神武的指挥下,有如“雪崩”似的取得了重大胜利解放了意大利,谁又会去关心什么赌约呢?

    艾森豪威尔越想觉得越对,但却又无可奈何:“他们肯定是不会承认的,是吧!”

    “是的,将军!”

    “所以我甚至都无法去质问他们!”艾森豪威尔说:“如果我这么做的话,反而变成了一个胡乱猜测的小人,一个人破坏英、美联盟的不稳定的份子!”

    张弛不由有些同情起艾森豪威尔来,要说能力和素质,艾森豪威尔不会比那个徒有虚名的蒙哥马利逊色,更不会比那个“逃跑将军”亚历山大差,甚至可以说会比他们好很多。但比起政治手腕……艾森豪威尔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段时间与英**官的接触及合作,才让艾森豪威尔学会了一些东西,之后才击败了对手当上美国总统吧!

第八百七十三章 态度

    之后蒙哥马利和亚历山大又很有“风度”的等了五天。

    当然,在这五天里美军的攻势可以说毫无进展,如果说有什么进展的话,那就是两军在一条看不见的防线上推来推去,而且这条防线还在不断的加长。

    这下艾森豪威尔就坐不住了,他亲自从位于西西里岛的盟军指挥部飞到前线视察。

    不过与其说视察,倒不如说是要与巴顿和张弛一起商量出一个对策,因为他赶到前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张弛叫到了巴顿的指挥部。

    “情况怎么样?”艾森豪威尔问着巴顿。

    巴顿摇了摇头,回答道:“虽然我们的飞机和大炮日夜不停的对敌人展开轰炸,我们的士兵也在英勇的朝前冲,但是……我们能得到的仅仅只是一些‘活动’的山头而已,白天我们或许能得到它们,但是到了晚上德国人又会把它们夺回去!”

    这似乎是在重演太平洋上美军对日军的战斗,日军也同样是利用地形和黑夜来抵抗装备占有优势的美军。

    区别只是,日军的装备处于绝对的劣势,而现在美军所面临的德军……他们的装备差不了美军多少,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超过美军,于是这场仗就难打了。

    “我们有办法改变这种状况吗?”艾森豪威尔看了看巴顿,然后又把目光停留在张弛身上。

    张弛知道艾森豪威尔的意思,艾森豪威尔是想让张弛出些点子。

    “将军!”张弛回答:“想要改变状况的话……无非就只几种方法,一是迂回穿插至敌人的后方,但这已被证明是不可行的,因为德国人比我们更了解意大利的地形,他们已经占领了每一个咽喉要道。”

    顿了下,张弛又接着说道:“二是空降至敌人的后方,再有就是在敌人防线后方登陆开辟一个新的战场迫使德国人不得不后退……但这些方法都过于冒险,原因是意大利人的态度并不明朗,我们的空降部队和登陆部队很空易遭到意军的包围,再加上德军在罗马还有两个空降师随时可以增援……所以,德军很可能不需要调动防线上兵力就可以阻止我们登陆!”

    “我需要一个可行的方法!”艾森豪威尔说。

    张弛摇了摇头,回答:“我暂时没想到!”

    “先生们!”艾森豪威尔不悦的说道:“知道英国人在说什么吗?他们告诉我……如果美**队无法攻克那个防线,那么就让英**队来吧!要知道那是英**队,刚刚打败仗的英**队……可亚历山大脸上的表情却在告诉我,只要英**队上来,就一定可以拿下这个防线。是的,我知道他们在搞花招,知道他们已经跟意大利人谈判达成了协议,我们的情报部门甚至都调查到英国人是在葡萄牙与意大利政府秘密接触的,但这起不了任何作用。英国人就这么等着,等着来收割果实然后把我们狠狠地踩在脚下!”

    “我并不这么认为,将军!”张弛回答。

    “什么?你不认为什么?”

    “我不认为英国人可以轻松的拿下这道防线!”

    艾森豪威尔带着些不可思议的表情望着张弛:“为什么?重点就是意大利人的态度不是吗?”

    “是的,重点的确是意大利人的态度!”张弛回答:“他们的战斗力虽然不怎么样,但在这时,我是说盟军与德军势均力敌的时候,他们的态度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而英军与意大利达成了协议!”艾森豪威尔说:“这还不够吗?”

    “如果是在之前,我相信是够的!”张弛回答:“因为在此之前,德军在意大利的力量十分薄弱,整个意大利就只有凯塞林手里的六个师,而且这六个师还是从西西里岛撤出的残兵败将。在这时,意大利人是绝对相信盟军能战胜德军的,所以……如果我们用最快的速度发起进攻,不管是从哪里进攻,这场战役都有可能像战役的名字一样,也就是如‘雪崩’一样取得胜利!只可惜,我们并没有及时的发起进攻……”

    说着张弛就笑了笑,说道:“你们知道的,这时的英国人正在策划一个只对英国人有利的计划,他们甚至把这个计划对我们隐瞒,他们也正是在这时候与意大利取得接触的,最后蒙哥马利甚至还为并不困难的登陆准备过多的火炮而延迟进攻时间,于是时间就一点一点的过去了……英国人因为私心,再一次放过了能够快速取得胜利的最佳时机。”

    巴顿点了点头,说道:“在我们浪费时间的同时,德国人就加强了他们在意大利的兵力投入,首先是隆美尔的b集团军进入阿尔卑斯山脉构筑防线,其次又调了两个空降师镇守交通要地罗马!”

    “是的!”张弛接着说道:“这么一来,原本确信盟军会取得胜利的意大利人,他们的信心就会发生动摇,尤其是见德国人以劣势兵力还能在萨勒诺打一个漂亮的反攻,接着又在这条防线前挡住了美军的攻势……这时候意大利人会怎么想呢?天哪,德国人还有可能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我们能投降盟军吗?我们投降盟军的后果会是什么呢?德国人会不会先拿我们开刀?到时只怕盟军还没打过来……意大利就已经尸横遍野了!这才是意大利人最害怕的,不是吗?”

    艾森豪威尔微微点点头:“对此我表示赞同,意大利人最不希望的就是战火烧到他们的国家,同时认为越抵抗对他们国家的破坏就越大,所以……他们其实是在观望,他们永远都会站在胜利者一边!”

    “是的!”张弛说:“既然是这样,就算让英国人上来又怎么样呢?英国人以为意大利军队会按协议与他们前后夹击德国人?这是一种极其天真的想法,意大利人会找借口拖延,否则他们就不是意大利人了!”

    “所以!”最后张弛下了结论:“就算让英国人来进攻这道防线又能怎么样呢?”

第八百七十四章 换防

    张弛其实并没有完全对艾森豪威尔说实话,其实他已经有了对付眼前这种状况的办法,只是他并不想太早将其付诸于实施,原因是他想让英国人再出些丑。

    艾森豪威尔虽然还是有些不放心,但现在没有其它的办法,于是他回去后只能对亚历山大说:“好吧,我的士兵已经很疲惫了,如果你想让第八集团军上去的话,那就行动起来吧!”

    “这就是我想要说的!”亚历山大就等艾森豪威尔这句话了:“这是个明智的选择,将军!”

    于是英军马上就行动了起来。

    这里所说的行动并不是做什么军事准备,军事准备他们早在几天前就做好了。

    这行动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与意大利方面取得联系,并约定以“轴心”为暗号起事……“轴心”就是意大利脱离轴心国的意思。

    另一方面,亚历山大就召集了各国的记者开了个记者招待会,并迫不及待的在记者面前夸下海口:“现在是第八集团军表现的时候了,先生们,相信我,他们必定能取得胜利,而且还是决定意义的胜利!”

    然后,当天晚上英军和美军就秘密换防,美军退居二线休整,而英军布署在一线与德军对峙。

    关于这一点,德军在第二天很快就感觉到了,这不仅是因为英军头上戴的是碟形头盔,更是因为子弹和炮弹的密集程度要比之前小得多……这也是英、美两军的区别之一,美军可以说是土豪中的土豪,战火丝毫都没有波及到美国本土,其国内工业从头到尾都是开足了马力生产,于是那子弹和炮弹就像不要钱似的随便打。

    而英军,他们中有许多人都是来自受封锁物资严重短缺的英国,自然不敢放开了打。

    当然,这其中还有英军是拉栓式步枪而美军使用的是半自动步枪,以及美国大兵许是没打过仗的新兵一紧张就使劲扣扳机等原因。

    应该说,在这种山地对峙中英国人的确有些优势。

    毕竟英军大多数都是从非洲战场打过来的老兵,在素质上比起美国那些毛头小伙子要强多了,这其中尤其是枪法……这或许也是因为恩菲尔德拉栓式步枪射程更远所致,一时没适应的德国人在英国人的冷枪下倒下不少人。

    亚历山大也很有心机,他认为英**队一上来就取得胜利并不适合,这太容易让人猜到是英国人在背后动了手脚了,于是就让英**队持续在防线上防守另加小规模的进攻。

    三天后,亚历山大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了,于是就在凌晨让所有人做好准备,包括海军的舰炮及上百架战机,接着亚历山大就给意大利方面发去了“轴心”的电文。

    出乎亚历山大意料之外的是,意大利方面并没有按照约定回复“脱离”。

    于是亚历山大又发了一个……

    “不会是电台受到德国人的干扰吧!”亚历山大不由有些紧张起来。

    过了好久也没有收到回复,亚历山大在指挥部里急得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

    终于,一个通讯兵冲着正在来回走动的亚历山大叫道:“他们回话了!”

    “马上解码!”亚历山大兴奋的跳了起来:“这一刻总算是来了!”

    但随后他就有种不祥的预感,因为电码比想像的要多得多,所以当然不会是“脱离”。

    果然,解码后的电文递到亚历山大手上的时候,他几乎就要气炸了:“去他妈的意大利,我就知道不能相信他们……我真是个白痴,居然会相信他们!”

    电文上写着:“尊敬的将军,我们认为应该将计划推迟,因为我们还没有准备好,我们需要时间!”

    需要时间……需要多少时间?

    没人知道,最好是盟军和德军分出胜负后,然后意大利再高举着大旗加入到胜利者那一边。

    亚历山大虽说没有多少谋略,但也不至于傻到看不出这一点。

    但这时的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总不能用电文痛骂那些可耻的意大利人一顿,然后就希望他们会拿起枪来对抗德国人吧!

    亚历山大想了想,就只能强压下心中的怒火给意大利方面回电。

    至于回电的是什么内容……那就不是重点了,重点是意大利肯定会一天一天的把起义时间往后拖的,但英军却在前线一天接着一天的耗着。

    英军在前线的伤亡或许对亚历山大来说算不了什么,战争总是会有死亡的,但来自媒体及世界各地的质疑却让他以及蒙哥马利难以忍受。

    “将军,您之前说过,英军可以迅速击溃德军的防线吗?可为什么我们却看不到一点英军即将取得胜利的迹像!”

    “将军,据说美国方面反对进军意大利,因为他们早就预见到了会有今天这种困局,是英国利用指挥权强行通过这个作战计划的……”

    “而且你们还为此有个赌约?是否确有其事?”

    “如果这个赌约是真实存在的,您认为现在已经有答案了吗?”

    ……

    甚至还有记者直接问亚历山大,是否愿意为全人类的幸福着想,放弃战争的主导权,而将其交给更能胜任的美国。

    这一度把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搞得灰头土脸的,但他们对这种局面却无可奈何,尤其蒙哥马利还是个传统而保守的指挥官,这就决定了他在德军利用山地防御的防线面前不会有什么进展。

    不只没有进展,甚至还因为英军的装备和火力不如美军,再加上夜里又常常被德军偷袭……防线还在缓缓的往南推移。

    这时候最开心的就是艾森豪威尔了,他在给张弛的电话里哈哈大笑:“少将,你又一次把住了战争的动脉,所有事情似乎都逃不出你的眼睛,干得好!我们很幸运不是吗?没想到这回帮助我们的,是意大利人的懦弱!我甚至都在想,如果可以的话,我应该给意大利人发封电报表示感谢,或者给他们发个勋章!”

第八百七十五章 拖延

    亚历山大骂虽骂,但始终都对意大利的“回心转意”抱着希望。

    其实也不能说抱着希望,而是他们没有其它的路可以走……英军的综合战斗力并不会比美军强,美军无法突破德军的防线英军突破的希望也不大,何况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都清楚一点,在他们面前的不可能仅仅只是一道防线,德国人会在防线后再构筑一道防线,于是就算突破了一道还会有另一道,周而复始,摆在盟军面前的永远都是防线,盟军只能一寸一寸的用鲜血和生命往前推。

    亚历山大与蒙哥马利没有其它办法,只能寄希望于意军的起义。

    但正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