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知道这是“洪泛区”,德国人本不应该想到会有敌人在这里空降才对,这一点也从远征军空降时没有遭到大面积的火力杀伤得到证实。
但是现在,怎么还会有碉堡出现在侧翼?如果有碉堡的话,它们为什么在远征军空降时不开火?那时是最好的杀伤远征军战士的机会不是?!
带着疑惑,张弛提着枪就朝目标位置跑去,张清粕等警卫也慌忙跟了上来。
“将军!”同乡人见张弛上来,就朝目标方向扬了扬头,说道:“我们发起了两次冲锋,牺牲了几十个弟兄,都没能靠近它,也找不到它的火力死角!火箭筒也炸不掉……”
“嗯!”张弛应了声。
其实不用同乡人说,他已经从上头传来的密集的枪声和炮声听出来了。
换了个位置,张弛就慢慢的探出头去,然后再缓缓的架起了枪……这是狙击手的标准步骤,先探头再出枪。
如果是先出枪再探头的话,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枪一出……敌人可能就已经发现你的位置并且瞄准这个部位只等你伸头了。
而先探出头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当然,得做好一发现危险就缩头的准备。
光线很暗,再加上还下着小雨,所以张弛根本就看不清对面七百米外有什么……模模糊糊的一片,只隐隐约约的看见一片绿色的树叶。
间或者,那片树叶中还会发出一片机枪的火光,时不时的还会传来一阵炮声……这大慨就是同乡人所说的碉堡吧,看起来的确很像碉堡。
张弛甚至都想顺着那机枪的火花开枪了。
但看到那炮弹炸开的掀起的泥土后,张弛就打消了这个想法缩回了脑袋。
“怎么样?”同乡人问。
“那不是碉堡!”张弛说。
“不是碉堡?那是……”
“是坦克!”张弛回答:“虎式坦克!”
虎式坦克是直射炮,炸开的泥土与曲射炮的走向不一样,而且张弛也认出了虎式88mm坦克炮的炮声。
同乡人不由“哦”了一声:“难怪我们没法找到它的死角,原来是坦克……炮坦可以转的!”
随即又倒抽了一口凉气:“将军,这虎式……我们没有反坦克炮,只有火箭筒,用它来打老虎可不够啊!”
“没有其它地方绕过去吗?”张弛问。
同乡人摇了摇头:“这‘奥马哈’滩头的地形很怪,两侧是三十几米高的峭壁,除非是爬着峭壁过去,否则就只有这两条狭窄的通道了!”
张弛闻言也不由皱了皱眉头……两条狭窄的通道被两辆虎式分别把守着,德国人这是把“虎式”当作碉堡来用了。
还别说,虽然坦克最重要的是机动,可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比如现在,用来当碉堡用阻挡没有重装备的空降兵还是很好的武器。
要知道虎式正面装甲达到102mm,而且还是镍铬锰钼轧制钢……就算是巴祖卡火箭筒100毫米的穿深在近距离也很难打穿它。
(注:巴祖卡火箭筒的穿深本身就略低于虎式装甲,如果虎式再稍有角度,火箭筒就无法穿透)
现在该怎么办?
用人去堆吗?这似乎起不了什么作用……
不是张弛不忍心,在必要的时候牺牲一小部份人保存整个部队那是必须的。问题是这么做只是去消耗弹药而已。
请求火力支援吗?
张弛有想过这一点,但舰炮在风浪中很难准确的命中这两架虎式,战机在这种天气就更是看不清目标了……除非是整片区域的覆盖轰炸,而这又不可避免的会造成误伤。
时间在为难中一点点过去,而张弛现在只剩下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
第九百二十一章 侧翼
推荐朋友的书:长风著《兵锋王座》,有兴趣的书友可以去逛逛!
******************
“少将!”这时艾森豪威尔打来了个电话:“情况怎么样?”
“一切顺利!”张弛回答:“剩下‘奥马哈’滩头还没拿下来!”
“有困难吗?”艾森豪威尔问。
“不,没有困难!”
“那就好!”艾森豪威尔说:“我必须得提醒你,如果到了时间还没收到你拿下‘奥马哈’滩头的消息的话,我就只能下令火力覆盖了。我们不能再等了,天色很快就大亮了,这将意味着我们失去最佳的进攻机会!”
“明白!”张弛回答:“我不能多说什么了,等我消息!”
说完张弛就挂上了电话。
虽然张弛在电话里说得信心满满,但其实他却一点主意都没有。
这时的他恨不得自己还在天上,然后带着战士们直接空降到那两头“老虎”的头上把它们炸掉。
“许云那边什么情况?”张弛问。
他希望佐阿夫兵团第一师能够在正面多给德军一些压力。
“他们伤亡很大!”同乡人回答:“虽然为了配合我们组织起了进攻,但还是无法突破德国人的第二道防线!”
虽然这答案早在张弛的意料之中,但张弛还是难免感到一阵失望。
挡在面前的是虎式,在这时代几乎可以说是无敌存在的虎式……该怎么把这个拦路虎解决掉?!
这时一枚炮弹打在“洪泛区”里掀起了一片巨浪,海水甚至都飞溅到张弛身上。
看着“洪泛区”里因为炮弹的轰炸而腾起的阵阵水蒸汽,张弛不由灵机一动,赶忙把同乡人招了过来并捡起了一根树枝在地上边画边说:“这里是敌人的‘虎式’,它们肯定是正面对着我们!”
“嗯!”同乡人点了点头。
这是常识,正面装甲最厚,当然是对着攻击最强的方向。
“我们的火箭筒虽然打不穿其正面,但却可以打穿其侧面!”张弛说。
这也是没有问题的,虎式侧面装甲上部82mm,下部63mm,火箭筒100mm的穿深将其击穿绰绰有余。
“问题是我们无法靠近其侧面!”同乡人说:“那家伙守着狭窄的通道,一边是无法攀爬的峭壁,另一边是‘洪泛区’!”
张弛抬起头来看着同乡人。
同乡人很快就醒悟了过来:“‘洪泛区’!”
“是的!”张弛说:“现在天色还没全亮,能见度很低,天上还下着小雨……另外,组织迫击炮对着‘老虎’所在部位一阵猛轰,多打几发炮弹到‘洪泛区’里,其蒸发出来的水汽会为我们提供烟雾弹的效果……”
“明白了!”同乡人说:“然后我们正面吸引敌人的注意力,派出一支突击队从‘洪泛区’绕到其侧面……”
说到这里同乡人就在地图上“老虎”所在的位置一握拳头。
张弛点了点头,接着看了看表,说道:“干吧,你们还有十五分钟!”
“是!”同乡人应了声,马上就对着步话机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
远征军战士的反应可谓神速,还不到一分钟的时间炮火就响了起来……这些炮火都是迫击炮,这时的空降兵还没有能力空投大型装备,迫击炮就已经可以算是重装备了。
但这时迫击炮也完全够用。
这并不是说迫击炮能击毁“虎式”,事实上……迫击炮炮弹砸在“虎式”身上就跟给它挠痒一样。
打炮的目的是为突击队提供掩护,就像张弛在望远镜里看到的一样,几发炮弹在“洪泛区”中炸开了一道道浪花,接着就在附近腾出了一团团雾汽,使原本就朦朦胧胧的对面更是一片模糊。
接着一队战士就发起了进攻……
这看起来很像是一次普通的冲锋:火力掩护之后再发起冲锋。
所以德军根本就不将这次进攻放在心上,他们想当然的认为自己还是可以轻易的将中**队击溃……因为中**队手里没有任何装备能够击穿“虎式”102mm的装甲,而他们却可以依靠着坦克的掩护,轻松的将子弹、炮弹射向敌人。
但德军不知道的是,这一次已经与以往不一样了。
枪、炮声很快就响了起来,德军的子弹和炮弹就像是雨点一样砸向只有一百多米宽的通道,只炸得通道上到处都是烟尘。
在张弛望远镜的光圈里,几名冲锋的战士倾刻间就被密集的弹雨打得血肉模糊……张弛不由心中一痛,或许是因为中**队有一段时间没有参战也没有伤亡了,现在看到战士们倒在血泊中张弛都有些不习惯。
“这是战场,战场就会有伤亡!”张弛一遍又一遍的在心里说服自己。
但说起来是轻松,真正身临其境在战场上的时候,尤其还是身在异国他乡看着自己的部下、老乡、战友倒下的时候,那种感觉还是无法明喻的。
几乎在德军枪炮声响起的那一刻,一支由一个排组成的突击队就出发了……
一个排的兵力看起来似乎有点少,但张弛对同乡人这个安排还是认同的。
原因很简单,这次突袭重要的不是人多,而是“奇”……在他们面前只有一辆“虎式”,只要有一发火箭筒能够命中就足以将其打残或是摧毁,所以这需要的不是人多,人多了反而增加了被敌人发现的慨率。
突击队小心翼翼的带着浮具下了水,然后在枪炮声的掩护下缓缓朝“虎式”的侧翼游去……
一个排,以班为单位分为反坦克小组,每个小组携带一门巴祖卡火箭筒……火箭筒由两人负责,一个负责射击另一个负责装弹,其余的就手持步枪及冲锋枪为火箭筒提供火力掩护。
这样的作战并不容易,尤其是火箭筒,如果在海水里受潮就很难成功发射,而战士们又不能对火箭筒做过多的防水措施,否则的话……当战士们绕到“虎式”侧面发现目标的时候,就得先把防水拆除,这就很有可能会错失战机。
因此,战士们就只能将浮具垫高,摆上了火箭筒或是弹药后再在上面盖上一层防水布,接着推着浮具缓缓往前游。
第九百二十二章 突袭
接着张弛就不知道那头发生了什么,因为这一个排的突击队员很快就消失在水雾中不见了踪影。
从这方面来说,张弛倒更希望自己看不见,因为如果自己看得见的话也就意味着敌人能看得见。
带领这支突击队的是个叫马力的连长。
这名字是取自“路遥知马力”,由此就可以看出他的父母是有点文化的……事实上,马力的爷爷是清朝最后一批科举考试的进士。(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是1904年)
马力原本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书生,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本应该在大学里完成学业然后继承父亲创办的报社。
但谁知道会有这个抗日战争,而且远征军还大量招收有文化素质的兵……抱着一腔热血的马力瞒着父母就报了名,然后就被送到了缅甸。
此时的马力不敢多想,因为他知道自己肩负的这个任务有多重要。
一团团烟雾在眼前晃过,耳边只有枪声和炮声,时不时还有几发炮弹在周围炸了开来掀起大片的海水从四面八方向自己扑来。
马力不由担心的朝后望了望,他身后就是一名火箭筒射手……马力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因为这支部队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就像之前说的,因为空降及战场的形势建制已经打乱了。
马力只知道这名火箭筒射手瘦瘦小小的,看起来就像是个小孩,于是他就称呼他为“小年轻”。
马力朝火箭筒扬了扬头,意思是让“小年轻”保护好火箭筒不要让它受潮。
“小年轻”点了点头,嘴角微微一笑,似乎是在说:“放心,我能应付!”
计划看起来很简单,就是绕到“虎式”的侧翼然后将其击毁。
但马力很快就发现占事情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容易……
首先是敌人的位置。
“洪泛区”里的烟雾和水汽的确能为突击队提供掩护,但同时也使突击队员睁眼如盲……眼前就灰蒙蒙的一片,能见底就只有几米,根本就看不到目标。
其次就是火箭筒发射的问题。
要知道火箭筒的重量有九斤左右,火箭弹的重量有三斤。这样的重量在陆地上或者算不了什么,但在水里而且还是不断浮动的水里……扛着这十几斤重的东西保持平衡都不容易,就更不用说瞄准并命中目标了。
但此时的马力也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他没有其它选择。
张弛显然是没考虑到这方面的难处的,他更多考虑的是战略或是计划上层面的问题,至于具体实施及实施中会碰到什么困难……没有去切身的做一遍还真很难发现。
这也是部队在进攻之前往往要进行演习的原因之一。
又往前游了一会儿,马力就找到了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方法……德军坦克不断的朝我军方向射击,枪声和炮声以及机枪、坦克炮发出的火光就暴露了它的位置。
于是马力就朝跟在后头的战士们打着手势,告诉他们目标就在前方,让他们按作战队形散开准备进攻。
战士们很快就做好了准备。
但这时马力却不知道该怎么打了,因为第二个问题没能得到解决。
继续往前游到达浅滩吗?
这样做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那时敌人就近在咫尺了,自己这支突击队很可能还没来得及发射火箭弹就被敌人打死在海水里……毕竟突击队没有任何掩护,所倚仗的只有水汽和烟雾的遮挡。
就在这里发射火箭弹吗?
定位或许不是问题,因为此时已隐约可以看到“虎式”的轮廓,这或许是拜“虎式”的发动机散发出的热量及排出的废气之赐。
但要在这种情况下打中它……
马力不由把目光转向了“小年轻”。
“小年轻”明白马力的意思,他考虑了下就点了点头,表示可以试试。
事实上,现在也只能碰运气试试了,没有其它选择。
于是三门火箭筒就在射手的操作下做好了准备,然后装填手装弹……每一步都做得很艰难,因为他们要依靠浮具保持平衡。
到了瞄准就更是让人头疼……火箭筒本来就精度低、风偏率高,在陆地上有风的情况下几十米距离都未必能命中(能否命中有时就是看人品),现在他们却还在摇来晃去的浮具上,时不时附近还会炸起一发炮弹。
这时马力有些迟疑了,因为他知道这一炮要是打过去没打中的话,毫无疑问就会遭到德军的反击……那或许他们就没有开第二炮的机会了。
然而就在这时,一名德军似乎发现侧翼水里有些不寻常的动静,于是大喊一声就朝马力这方向打来几发子弹。
不能再等了,马力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当机立断的下令道:“打!”
“啾啾……”三枚火箭弹只有两枚成功的发射出去,出问题的恰恰就是“小年轻”手里火箭筒。
随着“轰轰”两声,不远处就炸开了两团火球,但显然都没有命中目标。
马力不由大叫一声:“没有命中,重新装弹!其它人掩护!”
枪声很快就响了起来,负责掩护的战士也不管有没有看到目标,就一个劲的扣动扳机朝大慨的方向倾泻子弹。
与此同时,火箭筒射手就开始重新装弹并瞄准。
但不幸的是,火箭弹发射出去时会带着一条长长的尾巴,而且这个尾巴会在潮湿的空气中保留很久,德军可以轻易的从这条尾迹掌握火箭筒射手的位置,于是一阵枪林弹雨,两名火箭筒射手就倒在了血泊中,火箭筒也随之掉进了水里。
马力不由气得大骂了一声,但对这个情况却毫无办法。
接着他的眼光就落在了“小年轻”身上,他刚才的那一发是臭弹,现在已经重新装填好做好发射的准备……他也是唯一一具火箭筒了,所有的希望都在这具火箭筒身上了。
马力很快就想到:不能再出现之前的情况,一枚射不中,然后敌人就循着火箭筒的尾迹反击。
所以,这回必须得一发命中。
然而,又有什么办法能一发命中呢?
第九百二十三章 进攻
在书评区里看到有人说本书堪比抗日神剧云云,感到有点奇怪,本书的战役大多是按真实战役写的,只有小部份改动,这样如果都能成抗日神剧或者想当然……呵呵……
**************
“小年轻”咬了咬牙刚要扣动扳机,却被马力给拦下了。
“等等!”马力说。
“小年轻”不由一阵疑惑,就算命中率低那也要碰碰运气不是?现在已经没有退路了。
除此之外,敌人的子弹和炮弹还“嗖嗖”的在身边飞过,任何迟疑都有可能失去这最后的机会。
但“小年轻”很快就明白马力要做什么了。
只见马力从装填手那取过一枚火箭弹用最快的速度塞进挎包里,然后深吸一口气一松手,就沉到了水底。
不一会儿,“小年轻”就感觉到自己脚踏“实地”了……这里靠近岸边水其实已经不深,马力轻松的沉到了水底,“小年轻”再站在马力的肩膀上。
这就让“小年轻”的火箭筒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小年轻”不敢怠慢,赶忙屏住呼吸举起火箭筒对准烟雾中的敌军坦克……此时的“虎式”已经感觉到来自侧面的危险,正调整姿态以应对这个危险。
不过好在它的动作不是很干脆,否则的话,这会儿早就该正面对着“小年轻”使他们没有任何机会了。
之所以不干脆的原因,是“虎式”的另一面也同样有危险,所以“虎式”不知道该朝向哪一面才好。
犹豫了一会儿,德国人才最终决定先让“虎式”转移阵地……这的确是最好选择,可以暂时使“虎式”免于被敌人两面夹攻。
但就在它要撤出时,“小年轻”就扣动了扳机,火箭弹发出“啾”的一声直奔“虎式”而去,接着就“轰”的一声炸开了。
这时“小年轻”心里不由一沉,因为他发现那辆“虎式”还在开,这似乎就意味着那枚火箭弹并没有发挥作用。
从水里钻出来的马力看到这副情景脸色也“唰”的一下就变得苍白。
但这时,“虎式”却突然冒起了一团火,接着越烧越大,其中还传来了德军的惨叫声。
“打中了!”马力不由兴奋的叫了起来。
的确是打中了,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