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医院出来,谷雨先把苏望送回了锦绣紫宸,自己才开车离开。两人没有一起吃晚饭,谷雨还惦记着小岛基地的研究,急着回去,苏望家里有白茹,晚饭的事情不用他操心。
白茹刚刚吃过晚饭,楼上楼下地收拾着家,家太空旷了,她一个人住着很不习惯,不做点儿什么总觉得有些害怕。
见苏望突然回来,她忙放下手中的抹布,迎上来高兴地说道,“三哥,你回来了?吃晚饭了吗?我现在去做。”又问,“想吃什么?”
刚刚见过卢雨铃,苏望的心情有些沉重,对她笑笑,“随便做点都行,我也不太饿。”
白茹进去做饭,他给吴宇打电话,等接通了,问道,“尔红豆怎么样了?”
“汽车失控,”吴宇好像正吃着饭,“孙家不起诉了……看来我小瞧了这个孙定阳,还算个爷们儿。”
吴宇说本来孙家是要起诉尔红豆故意杀人的,不过孙定阳不知怎么做的就让家里人放弃了,不过孙家不希望她再出现在中都。当他问吴宇尔红豆去哪儿了的时候,吴宇哼哼两声,“我又不是你家的保姆,还有,虽然官司没打成,不过还是花了一万多的律师费,这你得报销了,知道吗?……”
不等他说完,苏望就挂断了电话。
第二天早上,吴宇很稀罕地没有跑来混吃混喝,白茹解释说已经有个好几天了。吃过早饭后,苏望开车去了市博物馆,直接找到杨云书的办公室,敲了敲门,等里面应了后,推门进入。
杨云书正趴办公桌前,用一个特制的放大镜观察着面前的一块玉佩,好一会儿才抬起头问,“什么事?”然后才看见是他,忙站起来,热情地笑道,“是你来了,坐坐坐,喝茶吗?”又拉开门,冲外面喊道,“小刘,帮我买点水果,要贵的……”
苏望掏出那枚玉环,小心地放在办公桌上,对刚安顿了小刘买什么水果后回来的杨云书说道,“杨院长,这是前两天我出去玩的时候捡到的,您帮我看看这东西值钱吗?”
杨云书看看他,然后把实现投向桌子上的玉环,跟着表情微微一变,小心翼翼地把玉环放在自己桌子的绒布上,取过放大镜,慎重地观察了起来。
趁着这个机会,苏望探测了一下旁边展览馆里的情况,虽然是工作日,不过游览的人数却不少,大部分人都驻足在二楼的兵器馆,而他捐赠的三把短剑前更是人挤人,一个身穿职业装,腰上别着扬声器,在一边认真地讲解着什么,很多人一边听着讲解一边用手机拍着照,而且大都自觉地没有开闪光灯。
过了足足半个多小时,杨云书疑惑地抬眼看向他,凝重而认真地问道,“这枚玉环你在哪儿捡到的?燕都还是西京?”
第304章 碧玉环的来历()
“怎么?它很有名吗?”杨云书不愧是国内最著名的玉石专家,一眼就能看得出来苏望拿来的玉环的出处,于是问道,“怎么看出来的?”
杨云书放下手中的放大镜,长出一口气,神色凝重地说道,“常见的玉环多用白玉、黄玉只做,而你带来的却是碧玉精雕而成,样式却又非常古朴,绝非凡品。你看着纹饰,明显就是战国时期的风格,还有这个还有这个,你看看像什么?”
苏望凑过去仔细辨认了一下,迟疑着说道,“这是文字吗?”
“这是家族图腾,”杨云书用胳膊拨拉着他靠后站了站,才说道,“赢姓和姬姓的图腾。”说着起身在书架里找了半天,最后取出一本书来,打开翻了翻指着上面的插图,“看看像不像?”
苏望对比了一下,确实很相似,“姬?周文王的那个姬吗?”
杨云书看了他一眼,又取出本书来,翻出了一段文字,指给他看,说道,“燕国国君是周公姡У暮笕耍芴熳油占АR蚧酚牖雇簦湃擞惺焙蚧崮盟魑恢中盼铮饩褪琴诤ψ鲋首拥氖焙蛩透鲋首拥牡さ男盼铩!�
靳柯刺秦的典故很多人都知道,而靳柯为什么要刺杀亲王,恐怕很多人就不太了解了,当然,也许你会说当时太子丹眼看强秦四处征战,燕国无力抵抗,被逼无奈才想到刺杀秦王的,那就太片面了。以当时秦国的强大,哪个国家不是在它的威风下苟延残喘,为什么只有燕国派出了刺客?
真实原因还是因为嬴政背信弃义,没有顾念两人在邯郸同作质子时的基友情义,这才愤怒之下派靳柯下手。
更多人也只是知道,图穷匕见的典故,却不知道靳柯之所以能够近到嬴政身边,是因为他献出了当年嬴政送给太子丹的玉环,才获得嬴政的信任。
说完这些之后,杨云书皱着眉说道,“这枚玉环之后再没有任何记载,有人说当时丹太子并没有把玉环让靳柯带去秦国,而是作为护命符留在了自己的身边,也有人说秦始皇后来把这枚玉环带进了自己的陵墓里。甚至还有人曾经怀疑过这枚玉环的真实性。”说道着了,杨云书的眼神有些担忧,再一次问道,“你是在什么地方捡的它?”
如果是在燕都的话,有可能是第一种可能,丹太子并没有还回去这枚玉环,导致后来玉环流落民间,要是第二种可能的话,那么就比较可怕了,秦始皇陵很有可能被盗了。
虽然有专家信誓旦旦地说秦始皇陵被盗的可能性不到百分之一,不过如今的叫兽不少,砖家更多,你又没有下去过,怎么敢说这么大的话?
两千多年的历史,真没有人找得到?还是打不开?
苏望嘴唇动了动,最后说道,“西京,灞河边。”
杨云书的脸色又是一变,忙拿起电话想了想还是拨了出去,稍等了一会儿后,说道,“辛院长,我是中都的杨云书,我这里找到了一个小玩意儿,好像是始皇帝的那枚碧玉玉环,对,对,您能亲自过来一下吗?”
挂断电话后,杨云书才对脸色发绿的苏望道歉,“苏兄弟,对不起,兹事体大,我不得不上报。”
“如果这枚玉环真是你说的那枚的话,该如何处置?”苏望冷着脸问道。
“上交。”
“然后呢?锦旗和五百块钱吗?”苏望的脸色更冷。
杨云书苦笑着要辩解,苏望却从桌子上拿起那枚玉环,转身离开了。
上了车,苏望给姑父李贵打电话先是问了一下小虎的病情,又问车开回去了没有,最后才问捡那枚玉环的具体地点,李贵把知道的都说了,最后说道,“小闹,刚刚万马超市的一位负责人给我打电话说一会儿过来。”
苏望知道这是米德旺给打招呼了,于是说道,“先把设备升级一下,然后严把质量关,到时候可以代工一些其他产品。”
“设备都不贵,”李贵说道,“小闹,把你的卡号发过来,用不了那么多的钱,而且如今创思电视那边的事情也已经解决了,我把钱给你打过去。”
苏望想起了手中的玉环,笑道,“姑父,不用了,谷雨已经把您送她的那枚玉环给卖了,卖了八百万美元,她没有您的电话,就把钱给我打过来了,说起来,我还赚了几百万呢。”
李贵有些不信,一枚玉环能值那么多钱?苏望又道,“真事儿,到时候您看新闻就知道了。”
挂断电话后,苏望皱着眉沉思着,要不……去骊山看看?
这个念头刚刚升起,就像荒草一样,怎么压都压不住,想到这里,他直接给吴顺打电话,只是刚响了两声后又挂断了。吴顺眼前正在石楚县魟鱼乡谷雨的老家忙着捐学的事情,还是我自己去吧。
车还没发动,吴顺就回过电话了,“三哥,有事吗?”
“没事,”苏望打着火,“你那边怎么样了,还有人为难你吗?”
“乡长被关了,”吴顺说道,“眼前我已经联系好了工程队,预计再有一个星期就可以开工了。”
又聊了几句,苏望突然心里一动,“你认识什么人手中要出售刀剑的吗?要特别锋利的那种。”
锋利的刀剑都属于管制刀具,一般人还真买不到。不过吴顺却不是一般人,他只是想了一下就说道,“冒瑜区铜壶巷有个名叫蒋勇的铁匠,他的手中应该有这些东西,不过一般情况下他不卖,只是自己收藏或者用来送人。”
这些对于苏望来说不成问题,不卖可以偷嘛,只要知道在什么地方的话,就没有他偷不出来的东西。
又问了一下详细的地址后,苏望驱车直接来到了冒瑜区的铜壶巷。
既然决定了要偷的话,苏望也就没有打听这个蒋勇的确切住址,而是来到吴顺提供的地点,然后开始扫描四周。
很快,他就找到了这个名叫蒋勇的家。
冒瑜区位于城北,在全市来说,属于经济最不发达的县区之一,与其他区县相比,冒瑜区更多的是些老工业。
这个蒋勇所住的地方是昔日中都钢铁厂的员工宿舍,是个小平房,不过院子里他自己围着造了个火炉,用来冶炼刀剑。
院子不大,房子也小,据吴顺所说,因为这个蒋勇下岗后不找工作,而是自己打造起了刀剑,家里的重担都落在了妻子一个人的身上,最后实在入不敷出,妻子忍无可忍之下就同他离了婚,孩子也被带走了。
也就是说,蒋勇一直是一个人在居住。
所有在一个行业能够做到出类拔萃的人,性格都有些执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认死理,这个蒋勇以自己的专业技能以及对刀剑的挚爱,做出了不输于龙泉宝剑的刀剑。
这个时候蒋勇正在打铁,叮叮当当的,苏望也没多理会,而是继续扫描他的家里,很快他就在耳房里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整整一个屋里,到处都是陈列着各种刀剑,最后他在陈列架下面的箱子里找到了一个木制的盒子,盒子里有把十八剁样式的砍刀,不过刀身却比十八剁要再长一些。
十八剁是越战时期美军使用的著名丛林砍刀,因通长十八英寸,故称十八剁。由于其出色的实用性,至今深受全世界野外生存及刀具爱好者的喜爱推崇。
换算成厘米的话,十八英寸大约四十六公分不到,而蒋勇打造的这把砍刀通长将近六十公分,能够被他珍而重之地收藏进盒子里的,一定不是凡品,苏望甚至没有取出来试一试,就直接拿着跑了。
上次黑龙谷探险后买的东西还在家放着,不过既然有了十八剁,那把开山刀就被他扔一边去了。
找了个帆布包,把指南针、荧光棒、多功能军刀、强光手电、打火机、饮用水、压缩饼干、巧克力等全部收进去,苏望直接和正忙着做午饭的白茹说道,“我出去几天,有人问去哪儿,就说不知道,明白了吗?”
“啊?”白茹傻了眼,“三哥,你昨天才刚回来啊,又要走啊?”
苏望知道她一个人待在家里有些害怕,于是说道,“有事,你要是怕的话,我叫苏晓溪过来陪你住两天。”
“不用,”白茹忙道,“我自己一个人敢住。”她可是明白自己的身份,毕竟只是个厨娘,苏晓溪却是雇主的家人,哪敢这么做啊。
为了不让人猜出自己到底去了哪儿,就连防毒面具都是他从店里偷出来的。当准备好这些,苏望直接手臂一抖,然后出现在了早已悬停在锦绣紫宸上空的飞行器中,然后深吸一口气。
西京,出发!
第305章 燃烧的长明灯()
十分钟后,苏望出现在了李贵所描述的灞河附近,他的脸上戴着防尘口罩,眼睛却戴着护目镜,手中拄着登山杖,背着一个大的帆布背包,一副标准的驴友打扮,风尘仆仆的样子一路逆河而上。
有时候走累了还拿出水壶喝两口歇一歇,然后继续前进。
李贵所形容的地点附近没有地下皇陵的影踪,一直走到下午六点左右的时候,终于他探测到了一处地下空间,说是空间,其实就跟他在黑龙谷下探测到的一样,是个甬道。
当然,更多的时候,人们会叫它墓道。
之所以称呼它为甬道而不是墓道,只是因为他也不清楚到底是不是墓道。
甬道在地面以下六十米左右的深处,里面的地面全部为青石铺就,大约两米左右的高度,顶是圆弧形的,同样为青石砌就,甬道很直,一直到超出了他的探测范围,也没有出现什么,只是一条笔直的通道。
他没有贸然进去,不论传说的靠不靠谱,为生命安全计,他也得必须穿戴好防毒设备才能够下去。
好在现在已经是下午六点多,最多再有两个多小时后,天色就会逐渐变暗,到时候就能够找到机会换衣服了。
其实更好的办法是找辆车,然后在车里换好衣服就可以直接进去了,只是自己四周空旷,又没有房间或者无人的车辆让他找机会换衣服。
租车或买车又有两个难点,第一,就是如果想要租车的话必须得提供身份证,再一个,买车得刷卡,办理临时牌照也得提供身份证明。
而这两点都不是他所愿意的。
趁着这个时间,他找了个地方坐在地上,然后吃了点东西补充了下能量,然后让持续工作了几个小时的大脑得以放松一下。
傍晚时分,夕阳西沉,晚霞逐渐转暗的时候,休息够了的苏望猛地睁开眼睛,然后四处扫描了一下,最后迅速换了衣服,右臂一抖,他消失在了原地,下一刻,却出现在了距离地面六十多米的地下甬道内。
多功能手表没有检测到有毒气体,不过他却不敢疏忽大意,常见的防毒面具有过滤式和隔绝式两种,过滤式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滤毒罐来过滤掉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而隔绝式则更好理解,使人员呼吸器官、眼睛和面部与外界染毒空气隔绝,依靠自身工期的防毒面具。
隔绝式防毒面具又分为贮气式、贮氧式和化学生氧式三种。
苏望偷到的是第二种,贮氧式隔绝式防毒面具。
面具阻碍了他的大部分视线,好在从进入甬道内,他就很少用眼睛去看东西,而是把探测异能六面全开,最大范围的探测未知的空间。
依照他的理解,如果地下皇陵内真的用水银布置江河湖海的话,应该是不会有像成吉思汗陵内那种恐怖的黑龙存在的,汞挥发出的气体有剧毒,没有人任何生物能够长时间待在里面而不出事,变形金刚都不例外。
如果真有危险的话,应该也是来自于机关暗弩之类的,只不过这些东西在经过两千多年的时间后,会不会起作用就不得而知了。
苏望不赶时间,如今他已经走上了人生的巅峰,有道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如果不是谷雨撺掇了他一次,加上上午的时候杨云书说皇陵有可能被盗,他是不会冒险进入这么一个一无所知的地方的。
所有的恐惧均来自于未知。
甬道内,安静得让人感到害怕,苏望屏声静气,小心翼翼地前行着,虽然面具隔绝,导致他的耳力捕捉不到太多的声音,不过这对于他的影响并不大,方圆一千米的探测距离能确保他的安全无虞。
一路小心前进,多功能手表记录着他行进的距离和时间,一直到两个小时后,他探测到前方一百米就是甬道的尽头,于是他席地而坐,又吃了些东西养足精力才继续前进。
之前为了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去面对接下来所发生的情况,他把探测距离收缩在了四周一百米的距离,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探测更细致,再一个就是能够减少大脑高速分析所带来的疲惫感。
甬道尽头是一整块高约三米宽约两米的断龙石,苏望还未走过来的时候就再一次把探测距离完全展开,直到走到断龙石前才重新收缩回一百米。
断龙石后,依然是甬道,不过更为宽阔,一直到二十米后,开始呈现出一个巨大的大厅。
整个厅高约十米,方圆三十米的样子,厅中央摆放着一方至少五米高的铜鼎,置于中宫,而四周则以八卦方位陈列八鼎,不过其余八鼎与中央铜鼎相比,就有些小巫见大巫了,基本都是一米左右的高度。
探测到内部的情况后,让苏望吃惊的差一点就站了起来,鼎,九方鼎。
禹取九牧所贡之铜而铸为九鼎,镌刻九州名山大川、奇异之物于其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
关于九鼎的下落,一直众说纷纭,司马迁在他撰著的《史记》中,对九鼎的记叙就有出入,前后不一,如在周、秦二“本纪”中说,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周赧王死,秦从雒邑掠九鼎入侵,但在《封禅书》中却记载道: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
《墨子。耕注》则记载道: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夏后、殷、周之相受也。
东周之后,周王室衰落,各诸侯开始觊觎王权,天下进入战国时代,直到始皇帝统一天下,九鼎归于大秦帝国所有。
据说,秦灭周后第二年即把周王室的九鼎西迁咸阳。但到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时,九鼎已不知下落,有人说九鼎沉没在泗水彭城,秦始皇出巡泗水彭城地方,也曾派人潜水打捞,结果却是徒劳无功。
对于这一点,很多人都在猜测始皇帝是在演戏,国之重器岂是说失落就失落的?一定是早早就预埋进了地下皇陵之内。
也有另一个猜测,说是泗水捞鼎本身就是杜撰的,是为了烘托刘邦而出现的,这个说法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因为秦都咸阳道彭城只见,既有渭水、洛水,又有雎水,偏偏传说秦始皇到彭城泗水捞鼎,也有些说不通。
九鼎的最近的一次出现,应该就是秦武王出巡洛阳时与乌获、孟贲比赛举雍州大鼎,绝膑而死的故事了。这一点在《芈月传》中也曾演过。
当然也有人认为,九州一统,九鼎就应该是一鼎才对,应该不是九个鼎,而是一个鼎,所谓九鼎,其名应该是九州鼎才对。
如今,九鼎的下落更多的人认为是埋在始皇帝陵里,虽然只是猜测,但却被更多人所接受。
不过眼下,苏望可以很肯定地对整个世界喊出来,九鼎就在秦始皇陵内陈放着。
只不过为什么大小差异如此突出呢?难道是中央之鼎所在的地方产铜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