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都督-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这一块上。”

    对于魏忠贤这样大胆的评论,毛文龙深以为然,看来这全天下都在醉生梦死,除了自己以外,唯独这个魏忠贤还算是明白。

    其实大明的灭亡已经是迟早的事情,内忧外患,并不是整个大明灭亡的根本原因,灭亡大明的根子就在于已经彻底坏掉了的财政。当一个王朝没有足够的财政作为支撑,那么他想做一些事情扭转一下朝廷的命运,也是根本不能实现的,正所谓没钱难办事。

    为了缓和财政危机,继续对外采取强硬的手段,大明朝在未来不得不进行三大饷的征收,因此让北方的灾害更加雪上加霜。

    其实这个东西征收上来的数额,不过区区两百万而已,平均在大明每一亩土地上,不过是九厘银子,折算成粮食,也不过是区区十左右斤,老百姓还是能够承受的。但是这个东西却为那些贪官酷吏的贪婪,找到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层层加码最终每亩地竟然最后达到了三两银子之多。

    而士绅官吏家的土地不缴纳,要转嫁到百姓的头上。占据大明快一半的各地王爷的封地也不缴纳,这也转嫁到了百姓头上。如此再加,就达到了恐怖的四两多。

    土地好年经,百姓不过出产一两多点,结果赋税已经达到了四两多,这就逼迫的无数家庭走上了绝路,让更多的百姓成为流民,不得不揭竿而起。

    而事情反过来说,如果大明朝廷的财政宽裕,就可以将那些九边的将士有口饭吃,让他们不至于哗变,成为未来叛军的主力,假如大明财政宽裕,就可以减免西北的财税,让百姓得到喘息,假如大明财政宽裕——反正最终就是一个字,穷。

    魏忠贤就痛苦的解释:“现在东面用兵,孙师傅和袁崇焕,要搞什么嗯——徐徐推进筑垒政策。办法我不说好坏,但的确那东西太费钱了,上个月刚刚执行的时候,张口就向朝廷要500万银子,而我们小小的未来信王给孙成忠提出了一个用辽人治辽人的办法,孙师傅也深以为然,就抛弃了原先已经有的兵马将士,在辽东的难民里招募新兵,更要用骑兵对骑兵,在蒙古大肆买马。就这一笔费用,又要了100万,再加上林林总总的,就在这上半年的时候,投到辽东去的银子就达到了七八百万,这真是一个无底洞。”

    当然,这七八百万是孙师傅报上来的,而实际拿出去的,也不过三百万。但这三百万就已经是天启穷其所有了。

    魏忠贤就继续抱怨:“而户部根本现在就没有钱,怎么办呢,就那一次次伸手向内帑要钱,咱们皇上还就这个性子,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只要外面一要,万岁爷的金口一开,我掌握的银子就如流水一样的往外淌,我是天不生钱,地不长钱,眼看着老本就要花光了。”然后还不忘恨恨的埋怨一句:“那帮文官真可恨,就好像天下就是皇上家的似的,什么事情都要皇上操心,什么事情都要皇上拿钱,就好像是天经地义。”

    面对这个已经喝得微醺,实际是已经被钱逼的走投无路的魏忠贤,说出来的有些大逆不道的话,毛文龙只能将他打住:“我说老魏,你别胡说八道,这天下本来就是皇上的,你再这么胡言乱语下去,被人抓住了把柄,你就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被毛文龙这么一提醒,魏忠贤也觉得自己失言了,于是打个哈哈:“这里也没有外人,都是自己的体己兄弟,也传不出去的。”然后半开玩笑半认真的看了另外两个人一眼:“假如说是传出去,那也是在座的咱们几个,我老魏要死之前,也会抓你几个垫背,哈哈哈哈。”

    三个人就连连点头:“这都是体己话,怎么能说出去了,老魏(公公)多心了。”

    这个哈哈打过之后,毛文龙就疑惑的问道:“难道咱们大明的户部真的穷到这种程度了吗?咱们的大明每年的户部收入可是不少啊。”

    魏忠贤就再次正色道:“咱们大明每年的财政收入是2000多万银子,内帑每年的收入大概是在700万上下,但是这里却有个区分,财政上的收入不过是在账面上,其中有1000万,依旧是以实物的形式折算的,要交给地方,比如说粮食和柴草等等等等,以养地方卫所吏员,还有就是休整地方道路河道。

    还有就是拖欠。名义上这两千万两银子的国库收入,其实真正能缴上来的,也就四五百万而已,再加上各种贪墨,更是少的可怜。”一说贪墨,农民出身的魏忠贤就咬牙切齿,这倒不是他真的眼红那些文官们的贪婪,这是骨子里,穷人对贪污官员的天性憎恨。这也就是在9月份之后,魏忠贤真正的掌握了天下大权,他就一味的和东林对着干的原因之一。

    “如此大的缺口,就只能在皇上的内帑里填补了,但是你看一看,天下皇庄就这么多,盐茶丝绸还有市舶司的税收,本来是归于内帑的,结果也被户部截留了去,现在是只出不进,实在是让我老魏焦头烂额,要不是先皇还给留了点家底,万早就上吊了。”抱怨了一阵之后,魏忠贤充满了希望,再次趴到毛文龙的前面:“但是你说那晋商八大家的事情,却让我看到了一个来钱的道儿,假如说锦衣卫真的能够掺和在里面,也能为我的三宝局收入一些,所以这一次,你一定要好好的和老哥哥聊一聊,也好让我心中有个底。”然后上纲上线的道:“这一次让你进京,说不说前线的战事倒是其次,这个才是皇上和我关心的,要不再有几日,我就彻底的揭不开锅了。”

    毛文龙很同情魏忠贤,同时也明白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就比如说,就算今年的10月份,兵部为了解决辽东军饷问题,就有人上书提议向天下征收辽饷辽,这个赋税的征收,在本来已经摇摇欲坠的大明大厦,狠狠的踹了一脚,自己作为穿越来的,绝对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事情发生。所以必须给魏忠贤和皇上想出一个来钱的办法,堵上那个窟窿,将辽饷这件事情彻底的掐灭在萌芽之中,这也是自己的责任。

第464章 费了辽饷() 
魏忠贤对整不整垮投敌叛国的山西八大家倒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最感兴趣的是钱。

    在这里好心的请毛文龙吃饭,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毛文龙提出的那个弄钱办法。

    只有弄到钱,他才能给那些边军将士们逢年过节还有皇帝皇后生日的赏赐,这已经成为边军将士们唯一的来源收入,再断了,边军将士们就真的只能讨饭了。

    只有有了钱,才能拿出钱来赈济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才能继续显示皇恩浩荡,让他们重新安稳下来,不至于因为走投无路而铤而走险。

    只有有了钱,才能让京营的将士拿到钱粮,不在京城里闹事,继续让京营支持皇上。

    也只有有了钱,才能对那些越来越多的王爷们进行赏赐。

    以上这些开销,其实名正言顺的都应该是皇帝管。

    而最大的一块,孙师傅和袁崇焕狮子大开口一样的要钱,其实这本来应该归国库管,但是每一次他们老小两个人向国库要钱,户部就立刻向内帑伸手,因为国库的确没钱,所以这一笔收入等于也是由内帑支出,现在的魏忠贤,已经快被逼疯了,要想继续维持这摇摇欲坠的大明,他必须要有足够的钱来支撑。

    而毛龙给他算出来的晋商八大家每年的收入,已经让他眼红的不能自给,但是他也是个明白人,毛文龙说的对,晋商八大家虽然罪恶滔天,但是他们已经成为了一股强悍的势力,如果真的将他们逼急了,他们用手中掌握的海量钱粮召集那些走投无路的山陕流民,然后再勾结后金以及蠢蠢欲动的蒙古人,那么整个大明的江山就岌岌可危了。欲速则不达,这个道理他还懂。所以他只能将办法盯在那毛文龙的那个拓展商业渠道,有锦衣卫来参与的商路上面来,在慢慢的削弱晋商八大家的实力的同时,为自己的内帑规划出一笔源源不断的银子来,用来支撑这个大明,其实这于公于私都是有好处的。

    当初毛文龙规划出这个用锦衣卫参与的办法,也是迫不得已,但是他也明白一件事情,如果这件事情由自己提出来,自己就等于和整个江南文官以及士绅集团彻底的决裂。因为所有的人都知道,官员们坚决反对向商人们征税,并不是他们冠冕堂皇的说与民争利,而是这些商人,几乎就是这些士绅阶层的获利手段,如果自己的办法一出,就等于变相的从商人身上收取税收,这就是动了那些士绅们的蛋糕饭碗,而天下的官员,几乎全部出身于士绅家族,真正贫寒门人家出来的子弟少之又少,因为在当年,读书是一个很费钱的东西,根本就不是一个贫寒家庭能够承受得起的。

    所以这一路上过来,毛文龙就想将这个在皇帝眼中最大的功劳,推给这个魏忠贤,反正未来魏忠贤也是一个恶人,再多给他推上一条罪恶也无所谓,自己就做了一个幕后的老好人。

    这时候魏忠贤主动求上来,正是毛文龙求之不得的事情。

    于是毛文龙就将自己的想法,合盘向魏忠贤托出。

    “这件事情我经过仔细权衡,有了一个系统的办法,今天就向老魏说道说道,好在皇帝问起的时候,你老魏不至于张口结舌。”于是就仔细的有条理的将自己深思熟虑的东西和盘托出,说得魏忠贤佩服的五体投地。

    最终毛文龙道:“我最近听说兵部正向皇上提议,向天下百姓征收辽饷,其实那是一个天大的弊政,百害而无利。”

    魏忠贤就挠头:“这其中我也知道利弊,目标是收上200万两银子,但其实那些贪官污吏,会在百姓的手中收上2000万不止,到时苦了的还是百姓,所以这事情,我还是先压着呢,希望能想个法子变一变。”说到这里的时候,魏忠贤就不由得露出了悲天悯人的神情。

    这样的神情落在了毛文龙的眼中,倒不由得让毛文龙佩服起这个人来。魏忠贤在心中抵触这件事情,究其根本还是出于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出身农民,不自觉的就心向着百姓。还有一点,那就是太监和文官们天生的那种抵触情绪,犯拧的事情是两方面最想做的,也都在极力的做着的。

    但不管哪一方面来说,将辽饷这个事情搅黄,也是毛文龙乐于见到的。这最少是减轻了许多百姓家破人亡的机会,他一定要争取。

    毛文龙就一拍桌子,从真心里赞里魏忠贤一声:“老魏,我最佩服的就是你这个,能为大明捞钱,还不从百姓身上捞,如果这件事情办成了,你老魏每年的收入绝对在四五百万两以上,你就根本不必发行那个什么辽饷,假如说你将拒绝辽饷的事情向天下传扬出去,你老魏的名声,在百姓心中就是再生父母,到时候各地会给你建立生祠膜拜的,你会得到天下百姓的民心,你会留名青史。”

    大帽子一顶一顶的送出去,就是一个目的,坚决将魏忠贤这个炙手可热的家伙绑在道德的高度上。

    被毛文龙这样戴了一顿高帽,魏忠贤已经满脸胀红,激动的浑身在轻轻地发抖,青史留名,做一个太监,那将是登峰造极的。

    但还是要谦虚一些,于是他就将拳头重重地砸在桌子上:“老毛,你不要那么夸我,我就是一个农民出身,我知道百姓的疾苦,哪里是那些书虫子们能懂的,只要能多少缓解一些百姓的盘剥,青史留不留名就无所谓,辽饷这个事情,我一定会劝说皇上坚决的给予否定,再说了,老毛你给出的这个主意,赚到的钱就已经远远超过了辽饷,那何必还让,天下百姓受此磨难呢?”

    毛文龙就双手一拍:“敢担当者魏公公,就为了这个,我们三个人就要进公公一杯。”

    然后毛文龙三人就郑重的举杯,和激动的满脸通红的魏忠贤碰了一下,一饮而尽。

    这杯酒喝下去,毛文龙就再也不怕魏忠贤反悔了。

    结果魏忠贤却突发奇想:“老毛,你说的那个商队派锦衣卫入住的办法虽然好,但是难免那些锦衣卫的兔崽子们被那些贪婪的商人收买,结果收不上来多少钱了,所以依我看,我还不如干脆直接组成商队自己干,这样反倒更好,赚得更多。”

    毛文龙闻听,立刻双手直摇,他可是知道一件教训,在清末的时候,李鸿章和张之洞等发动了洋务运动,用官督商办的办法在各地开办工厂,其结果就是,好好的一件事,弄的彻底废掉了,不但工商业没有发展起来,反倒伤了大清的元气,浪费了许多资源,这件事绝对不能出现,一旦出现了,让老魏赔了本,他还要打那些百姓征收税赋的主意上去。

第465章 冷水与火炬() 
人性贪婪本来无可厚非,魏忠贤想拉杆子独干其实也情有可原,但往往这样的事情,最终逃不过满清洋务运动的恶劣后果,到时候钱没赚到反倒赔了,到时候红了眼睛的魏忠贤,就难免再次鼓捣出来向百姓征收赋税的想法,这样的坏苗头绝对要掐死在萌芽之中,要不自己岂不白做了这些功夫?怎么对得起自己穿越过来对天下百姓的这份责任?

    于是毛文龙就缓缓的举起了冷水,慢慢的浇在魏忠贤的头上。

    “拉杆子独干,这件事情是行不通的,最终的结局只能是连本带利的赔进去。”

    魏忠贤就不明白,于是就请教道:“这是从何说起呢?”

    毛文龙就笑着反问了一句:“天下皇庄的教训在今天下午面见皇帝的时候,咱们已经探讨过了,难道这个和你未来要干的事情有什么不同吗?”

    魏忠贤就恍然大悟,不由得拍了拍脑袋:“要不是老毛你提醒,我就真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看来这有些事情上我还真不如你,以后还得多向你请教。”

    毛文龙就舒服的接受了这个请教,然后继续加大冷水的力度,让魏忠贤来个透心凉,“你真的是要那么做了,你还没想到对你一个巨大的坏处。”

    一听说这件事情对自己有害无利,魏忠贤就立刻将耳朵支楞起来,等待毛文龙的解释。

    毛文龙就笑着教她聪明:“天下能做成规模的商人,哪一个不是有后台背景?北面蒙古的商路也不知道有多少官绅世家大族的商队盯着,如果你现在扯旗单干,你就等于抢了所有人的饭碗,到时候你就得罪了全天下的豪门大家,而朝廷上下他们的代表文武官员,也会站出来,以各种借口直接反对你,全天下的文武官员都反对这件事情,你认为你能做成吗?到时候你不但做不成,反倒会树敌无数,你没有半点好处。”

    一听到毛文龙这样的解释,魏忠贤也就果断的放弃了,因为他现在已经跟文官集团斗的是死去活来,已经让他穷于招架,若不是在今年的9月,东林党的一个重量级人物,突然叛变到魏忠贤的门下,说不定魏忠贤在和文官集团的争斗中也就彻底的败北了,历史上也就不存在阉党了。

    其实在这样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多少还勤于做事的魏忠贤的上位,还是为大明朝廷收集了一定的钱粮,如此,才让大明朝廷苟延残喘下去,等到魏忠贤倒台,朝堂上占满了只会夸夸其谈的东林党,掌握内帑的王承恩根本就不考虑理财,这样下来,大明的财政才算是彻底的崩溃,最终李自成打到了北京城下,崇祯皇帝连30万调动关宁铁骑的救命钱都拿不出来,最终只能吊死煤山。

    对于魏忠贤的历史评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终只能是见仁见智了。

    看到虽然放弃了这个想法,还略有不甘的魏忠贤,毛文龙收起冷水桶,提起了巨大的火把,给他希望,冷水不能太多,太多了就感冒了,在这个医疗条件落后到令人发指的年代,感冒了是要死人滴,而冷水过多让眼前这个家伙干脆打了退堂鼓,那自己一切心思就全白费了。

    于是毛文龙就再次劝解道,“天下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欲速则不达,老魏老魏啊,你就没想过?你不过是给了那些商人们一个机会,然后就不掏一分本钱的坐收渔利,哪有这么好的事情?放长线才能钓到大鱼,细水长流才是过日子的办法,至于你说的那些商人,要收买跟随他们的锦衣卫的办法,其实也有一个办法解决。”

    现在魏忠贤已经认为,商人的那两成利润,已经是自己口袋里的东西了,将来被他们隐瞒了少交了,想一想就让自己心疼,听说毛文龙还有解决的办法,立刻又有了希望。

    “商人逐利无可厚非,人性贪婪也是本性,要想将这贪婪降到最低,不妨给那些商人们一个皇商的身份,但是这个身份不能多,你只发卖出三五十个。”看看魏忠贤心有不甘的样子,毛文龙默默的计算了一下,最终道:“就一百户吧,不能再多了,再多就适得其反了。”然后掰着手指给他计算:“每一个身份你不多要他们的,就算是预留保证金,每一个每一年要他两万两银子,我估计着大家会挤破脑袋的,所以你在空手套白狼的时候,转眼之间,就凭这轻飘飘的一个皇商身份,就可以轻松的拿到两百万两银子,再不扰民盘剥百姓的情况下,你就堵上撤销辽饷出现的空缺,这何乐而不为呢。”

    毛文龙必须盯住辽饷的事情,要不自己岂不白白的教给他聪明啦,这不划算啊。

    一听说有这个好办法,魏忠贤手拍的都红肿起来:“这个办法太好了,我轻飘飘的一纸认书,转眼就换来两百万两银子,这真是空手套白狼的最高境界呀。”然后再次郑重的向毛文龙保证:“老毛啊,你就别总是惦记那辽饷啦,我都每年多出两百万银子了,未来还有利润分层,我干嘛还批准那个狗屁的辽饷?给自己找骂吗?”然后得意的想象:“我要将文官加辽饷的事情向天下大肆宣扬,搞臭了他们,然后我再向天下宣布,我和皇上我们是坚决的抵制,这才能名利双收啊。”想到得意处,不由得笑的是嘎嘎滴。

    毛文龙很喜欢魏忠贤这个脑袋灵活,也很喜欢这种做法,恶心恶心别人,树立树立自己,这是损人利己,这很好,这很魏忠贤。

    敲定跟脚,在魏忠贤得意的时候,这很有必要,于是就笑着继续给他出主意:“老魏,你一年就固定50个名额,然后向他们公布,皇商这个身份为期只有一年,如果发现欺瞒收入,你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撤换他们,如此一来,谁还敢冒着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