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退到一边。
总行掌柜的就站出来大声的宣布:“吉时已到,一帆风顺,大吉大利,出发喽——”
带队的掌柜就拉起了头驼,扬声应和:“兴邦商行,走着啊——”
车马粼粼,驼铃叮咚,浩浩荡荡的商队踏上了草原之路。
毛文龙看着商队开拔,不由得眼圈一红,这一阵驼铃的远去,具有巨大的意义。
海禁开了,北面的商路也开了,一个开放的大明,就在自己的手中形成了,开放和包容并存,利益将官员和统治者,还有无数小民士绅,社会的各个阶层捆绑住了,那么,大明走向世界的脚步将没有人能够阻挡了。无论是谁,想要阻挡,那么等待他们的将是被这个社会所有阶层的人一起碾压成齑粉。
第576章 天大的祸事了()
送别了商队,毛文龙一行在张氏千叮咛万嘱咐中出了京师,一行直奔天津卫港,准备在那里登上刚刚赶到的陈忠船队,然后直行皮岛。
于是就在这个时候,毛文龙准备在上船前彻底的晕菜,昏死的不能再昏死,然后直接被“抬回”京师。
结果就在毛文龙伸长了脖子准备咽下最后一口气,直接晕菜的时候,远处官道上一群骑兵烟尘滚滚的冲了过来:“毛帅慢走,皇上有旨——”于是毛文龙就暂时提一口气准备清醒的看看到底是什么事情。
结果马上一个小黄门看到毛文龙,直接从马上滚落了下来:“毛帅,大事不好啦,信王被蒙古人包围在了丰润,皇上下旨,请毛帅赴援。”
毛文龙就一瞪眼,然后隔喽一声,这次是真的晕过去了。
等他被救醒过来,第一个做的事情就是狠狠的抽自己的大嘴巴。
毛文龙这个郁闷啊,自己这个大活人自从好不样的跑到了大明,上串下跳这么多长时间,其实是相当郁闷的,人家一个小小的蝴蝶都能改变整个地球,就差宇宙了,自己这个大活人上串下跳这么长时间,却不过小小的改动了一下东江镇的处境,还没完全改好,结果总算是改变了历史了,结果,把未来的大明皇帝崇祯快给改死了。
这下事情就真的大条了。
崇祯不能死,这是绝对的,不单单是会对大明的士气给于打击,最主要的,这个小家伙可是后来的皇上,他死了,天启就没有嫡亲的兄弟施行兄终弟及,大明就可能出现一场皇亲倾轧斗争,那将是一场绝对血淋淋的大乱,还是那句话,要是后世崇祯的儿子哪怕有一个逃到南方,就不会让南明出现这样的结果,南明说不定还真能反攻回中原呢,结果南明却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夺嫡和互相指责正统上去了。这是自己最担心的,结果还是出现了。
而这是以后的事情,但眼前的信王就不能死,要是信王死了,第一个倒霉的就是自己这个始作俑者,天启第一个就会杀了自己泄愤。
好吧,自己还没熬到崇祯二年呢,这天启二年就被咔嚓了还怎么完成历史交给自己的任务?
信王不能死,一旦死了,第二个倒霉的就是孙承宗,因为他是现在的蓟辽督师,丰润就在他的辖区,一个失陷亲王的罪过,他是绝对逃不了,一个免职拿办都是轻的,下狱待死,都不用审判,这谁也救不了。
孙承宗不能死,因为现在的关宁只有孙承宗能胜任,未来的关宁也只有孙承宗能胜任。
袁崇焕也跑不了,算了,他爱死不死,死了最好。
杨嗣昌必死无疑,那将来还有谁能追着张献忠李自成满世界里跑。孙元化也可能死,因为孙元化现在是蓟辽督师府的参赞,他死了,谁给自己实现大炮兵主义。
还有——反正这些人要是死了,大明立刻就崩溃了,所以,谁也不能死。
于是毛文龙一把拉住小黄门:“怎么回事,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个小黄门被毛文龙抓的手腕生疼,但这时候也不能喊疼,也顾不过来喊疼了,急匆匆的汇报:“信王由张之及保护着,星夜兼程赶奔山海关阅兵,结果走到丰润的时候,突然杀出一股蒙古人,他们直接冲击了信王的队伍,然后将信王包围在了丰润西七十里的长安寨,现在急需救援。”
“一股蒙古人,不会太多,嗯,还好。”一股蒙古人,可能是打谷草过来的,不过是误打误撞罢了,三千张之及亲兵队应该能应付,等顶住了他们先期的进攻,那些蒙古打谷草的人就会自动撤退的。
“是一股蒙古人不假。”这个小黄门焦急的回答:“但这股蒙古人有两万之多。”
毛文龙就差点再次昏过去。
两万?这可麻烦了,蒙古人的战斗力绝对比大明的军队强悍,十倍张之及的人马数量,真的危险了。
“而且全是精壮。”
毛文龙这次是真的再次晕过去了。
两万精壮蒙古人,这绝对不是打谷草的一个蒙古部落了,这是有备而来啊。
“不是有长安寨做依托吗?“
“那个地名叫长安寨,其实,就是一个相对来说的大一点镇子,根本就没有寨墙,还依托呢,那里就是一马平川。”
毛文龙直接从昏迷中掉到了地上了。
“丰润不是有兵马吗?”
“丰润出兵三百,乡勇一千,丰润县令以及卫所千户离城十里全部战死,丰润都丢啦。”
“那遵化呢?遵化不是有兵吗?”
“遵化先被围,蒙古人就是从遵化过来的。”
“孙师傅呢?关宁铁骑呢?”毛文龙真的急了:“为了大阅兵,孙师傅将军队集结于宁远,现在还没得到消息,即便得到消息,宁远离这丰润五百多里路,也是远水不解近渴啊。”
“京营,京营呢?”
“国公要出兵,但蒙古突然出现,吓坏了京城百姓百官,说蒙古可能已经叛乱,京城安危第一,必须全力加强京城防守,否则一旦蒙古人趁虚而入,则动摇国本,震动天下,所以国公只能憾哭而无能为力。”
他不能不憾哭,因为张之及是他张家唯一的根苗,他连一个庶出的男孩都没有,张之及死了,张家就断了根啦。
“就没有一个兵可派吗?”
“倒是有。”小黄门凄苦的回答:“京城勋贵组织了三千家丁队——”
毛文龙就一捂脸,那都是家奴员工,浇浇花跑跑腿行,打仗?送人头去吧。
“还有魏公公从新召集内操太监,已经出京了。”
太监出战?这大明也太惨了点吧。
“那我能做什么?”毛文龙真的急了。
“皇上说有毛帅就可以一顶十万,再有接您的舰队水师,您不是有水手船夫吗。”然后小黄门郑重的道:“临来的时候,皇上可说了,你要是不出兵救援,皇上就跳午门。”
正说着呢,又一道烟尘滚滚而来:“毛帅——”
好吧,我有水手船夫,我一个顶万,我是万人敌,不是,我是十万人敌,好吧,我出殡,不,出兵。
第577章 突进大明的皇太极()
长安寨的敌人营地,一个高大沉稳的身影在黑夜的篝火映照下,就如同一个猛禽夜枭般,浑身透着阴冷,篝火明灭间,咬牙切齿的对眼前几个蒙古袍服的人道:“杜度,你现在休息完毕,立刻取代我正白旗,继续对长安寨进行不间断的进攻,攻进去,活捉信王,然后我们以他为人质,要挟大明就犯。”
杜度站起来毫不犹豫的大声接令:“您就请好吧,八贝勒。”
是的,站在这篝火旁的,就是后金的八贝勒,后金最睿智的人,而围在他身边的,全是穿着蒙古人服装的八旗精锐,正白旗和镶白旗的子弟。
经过广宁一战,后金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实现了他们战略目的的一半。
之所以说一半,是因为他们只实现了将大明再一次打败,然后收获了他们急需的海量的物资。
但是他没有实现另一半,那就是这个父子日思夜想的将战线推到山海关前,然后用这个战果,来和大明朝廷谈判,获取大明朝廷认同自己在关外的统治。究其原因,还不是因为跳出来一个毛文龙,在自己前线正在大步推进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四面出击,对自己空虚的后方进行了侵略骚扰。
而当时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被毛文龙的突然出击,彻底的打乱了思路,让他们自己替大明想出来的大明可能是在诱敌深入,然后掐断自己的后路的最英明的战略吓到了,于是急匆匆放弃了已经取得的战果,退回了辽河以东。
其实从整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现在,包括现在站在这里的皇太极,就在天黑之前,他们爷两个的思维还存在于,自己虽然屡次打败大明,但大明这个老大帝国,在他们的眼中,依旧是一个绝对不能撼动的庞然大物。他们所想取得的最终结果,是划山海关和大明成为兄弟之国,让自己的女真人建立自己独立的国家,不再受大明派出去的官吏们的残酷压迫。
因为当初起兵就是因为仇恨,因为大明官吏对自己的压迫,产生的巨大的仇恨,只要自己建立了自己独立的国家,摆脱了老大帝国对自己的压迫,命运由自己掌握,他们已经就心满意足了。
这样的要求不高,所以他们一直在和大明王朝进行着战斗,但每一次战斗,他们有一个绝对的底线,那就是打疼大明王朝,却不能将大明王朝逼得狗急跳墙,以招来大明铺天盖地的决死打击,来实现他们最终的目的,那就是化长城而治。
他们也不止一次的向大明帝国透露出了自己的想法,并且不断的通过蒙古人转达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得到大明王朝的认可,自己就成为他的一个藩属国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事情往往会出人意料,这个大明帝国的确是让人在心中佩服,即便几次打得他们抱头鼠窜,几次让他们岌岌可危,但是这个老大的疲惫帝国,就是咬牙坚决不同意自己提出的条件,而且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不但没有同意自己要求的意思,反倒还咄咄逼人,不断的投入巨量的资金到辽西前线,实行筑垒政策,逐步的向自己推进。
筑垒政策虽然推进缓慢无比,但他对后金的压力是巨大的,在这一点上,不得不公允的说。
后金擅长于野战,万骑冲锋,绝对不是大明帝国那些垃圾军队所能抵抗的。纵观每一次后经对大明的胜利,全是在野战上取得的,而他们对攻城拔地,根本就束手无策,也耗费不起那巨大的人员死伤。所取得的所有城池都是自己用海量的资金,收买那些城内的奸细们里应外合所取得的。
并不是所有的汉人都愿意当奸细,铁骨铮铮的汉人更多,所以这种投机取巧的办法,并不能保证后金的节节胜利。
面对已经快要完工的宁远城堡,竟然让自己的队伍束手无策,这样的僵局必须打破,而打破这个僵局的办法,却让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一筹莫展。
但是转变的机会来了,在收服蒙古人的时候,让大明明显感觉到了压力,在他们龟缩不前的时候,竟然传出来要在辽西蒙古诸部的面前进行一次大阅兵。
这是一个非常新鲜的事物,但是在睿智到皇太极这样的人面前,他们立刻就感觉到了巨大的危险。
蒙古诸部是后金生存所必须依赖争取的,这就是努尔哈赤和他几个儿子不断娶蒙古女子的原因,希望用这个办法,来拉拢蒙古诸部。
之所以费尽心机要这么做,主要出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个就是加大战略纵深。这时候的后金还面积狭小,西面被大明压迫着,南面又出来了一个毛文龙,随时对自己压迫骚扰,而朝鲜人依旧坚定的支持大明,在南方对自己施行封锁。而北面,蒙古诸部依旧尊奉大明为宗主,虽然他们依旧梦想着恢复黄金家族的辉煌,恢复成吉思汗的伟业,依旧不断的向大明发动抢掠和骚扰,但在根本上,他们对后金的压力实在是巨大的,巨大的几乎让他们喘不过气来。
再往东去,就是苦寒的白山黑水,一旦抵挡不住大明的进攻,退进了白山黑水之间,虽然可以生存,但就又等于回到了茹毛饮血的状态。
大家在这个花花世界生活的惯了,再退回到那样的状况中去,是绝对不能够忍受的。
在这个四面围困的情况下,必须打开一面墙,让阳光透进来,让大家能够在这封闭的屋子里,能够自由的喘气。
那么唯一的一个方向,就是蒙古。
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女真人对大明的优势就在于骑射,但其实现在的辽东也好,原先的白山黑水也罢,却根本就不产战马,所以,草原蒙古人的战马就是女真人取得胜利,或者干脆就说是取得生存机会的根本,只要拉拢住蒙古人,在他们的手中,源源不断的获得廉价的战马,那么胜利就一直会在自己的一方。
结果这一个战略,不但拉拢了那些摇摆不定的蒙古人,而且还意外地得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那就是大明朝廷的紧张。
结果也不知道是哪一个聪明的人,给孙承宗提了一个大阅兵的计划,这个计划相当狠辣,他的目标不是主要针对自己的女真人,而就是为了在避免在野战上打击自己的时候,震慑那些摇摆不定的蒙古。
当时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对这样的情况,真的又是一次束手无策,不过在这个时候,一个让皇太极感觉到天大的机会就落在了自己的眼——大明皇帝唯一的弟弟,大明这一代唯一的亲王,信王要代替大明皇帝,校阅军演阅兵的关宁铁骑。抓住他,那么大金整个格局就彻底的变了。
第578章 野心的养成()
信王,是当今皇上唯一的弟弟,兄弟情深是人所共知,只要抓到了信王,拿着这个人质去做谈判条件,那个天启皇帝绝对会低下那颗年轻的头颅,所以,皇太极立刻抓住了这个关键的节点,施行了这次突击。
同时这一次行动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不管这次行动失败与否,自己这一群人扮作蒙古人,绕道蒙古,从遵化突入,就给大明王朝一个假象,那就是蒙古人已经彻底的倒向了后金,从此以后,蒙古人想要再获得大明朝廷的信任和资助,那他们就简直是异想天开,这是一把双刃剑,无论胜败与否,对后金都是绝对有利的。
至于突进大明的腹心之地的危险,皇太极却没有太过担心,究其原因,还是自己强悍的野战能力,突破燕山山脉,就是河北的大平原,在那里一马平川,自己的骑兵精锐,就可以任意驰骋,打败所有能在野地里阻挡自己的明军。
为此,他说服了年轻的杜度的镶白旗和他一起冒这个巨大的风险。
于是,整个计划就紧锣密鼓的施行起来,因为时间的确是太紧迫了,晋商散布在各地的掌柜,商队,已经给他传来了具体的信王出行的时间表,于是在仔细的研判之后,皇太极准备将截击信王的地点选在了丰润。
丰润,地势平坦一马平川,而且无论是离着山海关的孙承宗还是离着重兵屯住的北京城都有一段不小的距离,按照大明军队行军的速度,从京城到丰润,即便接到告急报告,不做任何拖拉,也要十天赶到丰润,十天,自己所有的目的都将达到了。
这是一个非常大胆和完美的计划,但这个计划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摇摆中的蒙古人,必须同意自己借道蒙古而突破喜峰口,而横亘在这中间的就是蒙古的朵彦部。
但好在林丹汗为了统一蒙古,对朵彦部大打出手,最终逼迫朵彦部暗中投靠了后金,以获得后金的支持,再加上晋商在其中大量的做了工作,许以借道高额费用,当然,这笔钱最终还是要后金出的,不过事情还是谈成了。
于是,皇太极带着杜度,合计正白旗镶白旗两万最精锐的人马,穿过朵彦部草原,在晋商范文斗买通大安口守军的情况下,几乎是兵不血刃地一举拿下大安口,皇太极立刻分兵2000,封锁住整个大安口为自己预留了后路,然后带着大队人马,如潮水一般冲进了河北大平原,冲到了遵化城。
遵化一直是北方的重镇,是北京的门户,在这里有一个游击将军驻扎,还有一个大名的巡抚主掌军政大权,这是北京的北面屏障,可谓是事关大局。
但是可惜,大明的内地太平的太久了,久到即便是如遵化这种帝京门户也忘记了战争是什么了。
原本的驻军规模是2万,结果到了这时候,名额还是这些,但实际的人数已经不足3000,缺额已经达到了17000。
这些缺额,养活了住在遵化的所有官吏,却废弛了整个大明帝都的安全。
就在皇太极17000多人马,突然出现在尊化的时候,城内的所有守将官员,立刻惊慌失措,好在他们还能够及时关闭城门,没有让皇太极顺势拿下遵化城,皇太极多少还是有些遗憾。但是这并不影响大局,于是皇太极在这里,就留下了一千人马,目的就是堵住遵化的大门,隔绝遵化和北京的消息。
有贼兵犯境,这本来是一个大的变局,消息应该很快就会被传到北京去,但是周围知道这个消息的所有人都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那就是他们不知道,围困遵化城的不是蒙古人而是建奴女真,在他们的习惯意识里,这又是蒙古人的小股部队前来打谷草,虽然这一次打谷草来得早了些,也过于深入了,但大家并没有及时向上报。
究其原因就是,在他们认为,这不过是打了就走的,等他们抢完了事情也就过去了。而更可悲的是,周围的官员,包括遵化的文武官员更认为,这事情要是报上去,朝廷一定会责怪自己的失职,而一旦朝廷较真追查下来,那原先的一切龌鹾的东西就都将大白天下,那就不是一个两个官员倒下那么简单了,那将是一大批官员倒下,牵连将是巨大的,大家最好就这样,将脑袋用被子盖上,就当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等蒙古人走了一切也就都过去了。
就是因为这种鸵鸟思维,让皇太极毫无阻碍的南下了,最终,在长安寨,截住了正在东去的信王队伍。
信王的随扈队伍,是英国公京营禁军精锐中的精锐,英国公的三千亲兵。
亲兵是拿着整个军队克扣下来的钱粮供养的,他们不但装备着最精良的武器,吃着最好的伙食,拿着最高的俸禄,而且因为他们的家属也被厚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