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敌人发动,戚家军也开始行动,此时三哨分出一半兵力前去本队前方约一里处做为伏兵,五哨为中军,中军鸟桶队及大铳队往前走到主战队伍约一哨距离前方,单摆一线听号声开始放铳射击。
后哨的七哨,往前走到前哨距离约三哨远处停止,作为二层兵力。布置在三、五哨左右的作为主战的两翼护卫。只是转眼之间,大阵便变化完成,虽然有些让毛文龙眼花缭乱,但运行起来,却是如行云流水。
等到马匪冲到火铳射击范围之内,中军鸟铳队及大铳队开始齐射,而让毛文龙吃惊的是,感情戚家军早就施行了三段射击法,一时间枪声连绵不绝,硝烟弥漫铅子横飞,无数马匪纷纷倒毙,敌阵一阵打乱,那些悍不畏死的已经战死,而那些胆小的勒住战马不前,还有的开始调转马头往后就跑。
射击完毕,听号声退回本营之内。主战攻击队伍听号声前进攻击,枪声再次绵密的响起,将那些逡巡犹豫的马匪再次打倒在地。
整个大阵如行云流水一般流畅往复,基本上,摆开的阵势是以鸳鸯基本阵及三才阵为主,尤其是两翼伏兵皆以三才阵为主要布阵战术。
这时候停顿的马匪就开始遭受他们的苦难了,鸳鸯阵开始发威。
鸳鸯阵阵形以11人为一队,最前为队长,此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再二人为狼筅手执狼筅,接着是四名手执长枪的长枪手,左右各二人,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进的是两个手持“镗钯”的士兵担任警戒、支援等工作。如敌人迂回攻击,短兵手即持短刀冲上前去劈杀敌人。各种兵器分工明确,每人只要精熟自己那一种的操作,有效杀敌关键在于整体配合,令行禁止。无论再强悍的敌人冲了进来,往往只看见乱七八糟的武器朝自己眼前一晃,然后就莫名其妙的倒下了。
这已经不是战斗了,这是机械的运作,这就是单方面的屠杀,根本就不给对手一点还手活命的机会。
战斗不过持续了一个时辰,就以三百对两千,歼灭马匪一千多,其余逃亡为战果而轻松的结束。
这时候看的目瞪口呆的毛文龙就感慨叫好,这才是真正的大阵啊,难怪戚家军百战百胜。
一个汉子请令追击,结果这个少帅却摇头:“算了,都是大明子民,多杀伤有违天和,放过他们吧。”
战斗结束,进行打扫战场,只有三人阵亡,十几人受伤的戚家军开始收缴战果,那些没死的马匪,戚家军没有给他们补刀,而是放了他们自由归去,然后将无主的战马收敛起来,清点计数,有五百匹之多,这让戚家军有了一笔丰厚的收入。将死马拖回去准备马肉庆功,将战死的马匪也不按照规矩扒了他们衣物和搜寻他们怀里的财务,直接就挖坑埋了。少帅还特意拿出一批纸钱拜祭一番,可见戚家军仁厚。
一切都是那么娴熟的进行,可见戚家军干这个事情已经驾轻就熟。
等一切都收拾完毕,那个少帅就走到毛文龙面前,冷着脸的问到:“看够了吗?”
毛文龙就干咽下一口唾沫,干涩的道:“没看够。”
“学会了吗?”
摇摇脑袋,诚实的回答:“没有。”
“没学会也没办法了,下一次战斗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出现,你回去吧。”少帅再次下了逐客令。
毛文龙就脖子一梗:“我要在这里学习。”
“不行,我三屯营不留官军。”
“那你就到我军营教导我们的将士。”
“我不去。”
“那我就留下来。”
“你——无赖吗。”
“我无赖,我骄傲,怎么滴吧。”毛文龙就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你好歹也是大明的东江镇总兵官,官居二品,你要点脸行不。”
“我这不是不要脸,我这叫敏而好学,我这叫不耻下问,我这叫折节下交,我这叫——”
少帅就直接捂脸了,对于这种笑嘻嘻的无赖,你还真拿他没有办法。“但不管你怎么说,我是绝对不会让你再进入三屯营的。”
“那我爬墙也要进去。”
正在两个人在这里斗嘴的时候,一个年轻人急匆匆跑了过来,先看了一眼毛文龙然后对少帅道:“启禀少帅,老帅请毛帅入镇恳谈。”
毛文龙就哈的一声:“小的没有待客之道,还好老帅还是知书达理,那么,就麻烦你前头带路吧。”然后神气活现的背着手对着少帅抬起了高傲的下巴:“来啊,咱们走着。”
第610章 说服戚军()
再进三屯营,气氛已经和原先的平和不同,百姓们纷纷喜气洋洋的奔走着,到不是因为打了一场胜仗。这些百姓相信他们的子弟兵会打胜仗的,这个根本就不出意外。
欢喜的是,整个镇子抬回来四百多匹被打死的战马,那可是好嚼果,大家每人分了三斤马肉,或者是五斤下水。这要和上蔬菜干果,那绝对是人间美味。
走在马肉飘香的街道上,毛文龙有种从回林畔的感觉,那是一种让自己想起来就痛心疾首的痛苦。
逃跑一样来到了三屯营的公祠,这里是戚家军的军部,一溜十二间横寬,三间内进的大堂,密密麻麻摆满了戚家军阵亡的有名字没名字的将士。
一个身穿大明武将铠甲的老者,庄重的站在院子里,指挥着一群子弟,正将这次战死的三个兄弟装殓,气氛凝重却不悲伤,有的只有悲壮。
纸钱纷飞中没有哭声,即便是站在棺木边上的亲属也是一种壮烈的表情。
仪式非常简短,没有正常出殡的那种繁文缛节,从这一点上也看出来,他们依旧保持着大明军队的那种战场上的作风。
封了棺木之后,十个人一个,将战死的兄弟抬走,直接入老坟,然后这个老将军,就亲自在三个木牌上,写下战死子弟的名字,然后恭恭敬敬的送入了祠堂,排列在一排又一排,密密麻麻的灵牌之后。
“这不会是最后一批,但我们依旧悲壮前行。”上完了香,祷告之后,老将军陪着毛文龙的身边,看着毛文龙恭恭敬敬的上前上香施礼之后波澜不惊的道。
“大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状况已经显现,虽然这个大明朝廷有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无论如何,也是我们汉人的江山,怎么能让腥膻沾染?所以我这次过来,请老将军带着您的子弟们再上战场,不是为了哪一家哪一姓的朝廷战斗,而是为了驱逐鞑虏,保我中华汉人根脉。”毛文龙开宗名义的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本心,告诉这位戚军老将军,自己请他们出山的初衷。
老将军就沉吟着,也没有说什么,然后背着手,带着毛文龙走出了公祠,回了自己的家。
戚军是戚继光的侄儿,既然是戚家军,当然是子承父业,拢着这些天南海北的戚家军子弟后辈们,在这里艰难的活下去。
戚军的家很大,但不奢华,明堂也是公堂,陈列摆设倒更像一个聚义厅。
其实也对,在这里,根本就是以军队的编制来管理,同时也为不被朝廷见容,也等于是高度自治,所以,这里当然就是这个戚家军余部的中枢。
两个人分宾主坐下,戚军沉声道:“你是一条汉子,你的所作所为,我早已经知道,我很敬重你,这和我们当初戚家军的理念是相同的,都只管外战,绝不内战。但现在官府逼迫,我们不得不起来反抗,但我们真的没有造反。”
毛文龙点头表示理解:“对外杀敌的英雄,却被朝堂上的奸佞小人所忌度算计,其事可悲,其情可闵。”说完这话之后,毛文龙向左右看了看。
戚军明白,轻轻的挥了挥手,屋子里的其他人就鱼贯而出,然后还将门带上,双方的亲兵就在门外警戒。
“倒不是我相信不着老将军们的子弟,实在是因为我要说的事情太过重大,如果事先透露出去风声,所有算计就都将付之东流,而且我还会被朝堂上的那帮混蛋们直接骂死,所以还请老将军见谅。”
戚军就点点头:“大帅所计划的一定是天大的大事,能够跟我这乡野草民说一说,荣幸之至,但也愿意洗耳恭听。”
毛文龙就坦言将自己即将出兵,灭了朵彦一部的计划和最终的目的说了出来,然后郑重道:“戚家军也曾经和朵彦部打过,几次战争战绩辉煌,所以我想请老将军出山,帮助我实现我的目标。”
戚军就长叹一声:“并不是我不想帮你,但是戚家军——”
毛文龙直接打断了他的话:“老将军,戚家军受不白之冤,总是要洗雪的,如果总是背负着这样的罪名,上对不起戚家军忠心报国的先烈,下面也没办法和未来的后辈子孙交代,总不能让子孙们永远背着一个叛逆的污名,活在这个世界上吧。”
看看痛苦的戚军,毛文龙就道:“水浒传中108好汉逼上梁山,大家都为宋江最终接受招安而气愤,人人指责为什么不造反,但其实我却为宋江叫屈喊好。”
水浒传成书在元末明初,早已经在大明脍炙人口耳熟能详,毛文龙拿出来说事,却也恰到好处。
戚军就扭头,难得的有了兴趣听毛文龙说。
毛文龙就道:“之所以宋江不造反,其实他根本就造不了反。”
“愿闻其详。”
毛文龙看到戚军感兴趣,当然知道只要自己说对了,那么戚家军就能跟着自己走了。
“当时大宋富庶稳定,虽然对外不行,但对内还是很有手段和能力的,这和我们现在的大明几乎一样,虽然外敌环视处处受压,但内地的几次大规模的造反,不过是转眼就被弹压下去,不是吗?”
戚军就点点头,继续听。
“而所谓的108将,您看看都是什么人?虽然各行各业都有,似乎可以立刻组建成一个朝堂班子,但那些都其实是庸才,即便是军师吴用,也不过是投机取巧,和历史上真正的军师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所以,那帮人根本就不能治理国家,当时宋江要是凭借这个造反,从而引起朝廷重视,分分钟就被灭了。”
戚军深以为然。
“既然造反不成,那么做个强盗山大王可以吧,但也不成。”
“为什么?”
“后继无人。”这才是宋江最担心的根本。“一旦这些兄弟老了,那么结局一定是可悲的,所以,宋江接受招安,其实是在给兄弟们留着后路归宿,是不得不为啊。”
戚军就长叹一声。
“这和现在老将军的状况一样,造反不成,那就要给未来的子孙一个归宿。”
戚军就再次长叹:“毛帅分析的对啊,但我一直没有办法和朝廷接洽,周边官吏恨不得我现在就死,哪里还能帮我说话?不瞒毛帅说,我现在和官军如此互不侵犯,正是不想和朝廷真的闹僵,好为子孙们留着后路啊。”
毛文龙就直言:“其实,这次我来,就是为此,以在下愚见,老将军应该再次出山,帮助我灭了朵彦,为国立功之后,再次堂堂正正的让戚家军走上大明舞台。”
“你能帮助我洗清罪名吗?你能让朝廷再次认可我吗?”
毛文龙就坚定的道:“能,我担保。”
“你凭什么担保?”
“凭辽东不能没有我,凭皇上不能没有我。”
第611章 胜利阅兵()
戚家军被毛文龙招安了,这个举动传到朝廷,当然又是一片非议,但现在毛文龙不管他们,准备在自己灭了朵彦之后,老账新帐和东林一起算。
之所以毛文龙并没有按照当初自己,在和老将军戚军密谈的时候承诺的那样,是以为戚家军正名洗冤为代价,进而获得戚家军的帮助,反倒是用了几乎是做实了戚家军造反的名头,以招安的名义获得戚军的认可,当时毛文龙还是苦口婆心的和戚军详谈了一夜的。
整倒能征善战的戚家军,在当时大明大环境下,是整个朝堂官员上下一致的想法决断。
什么是大环境呢,依旧是扬文抑武。
戚家军当时的军功太大了,大到了已经严重的威胁了文官集团,大到了,最终已经封无可封,赏无可赏的地步,如果一定要将这些百战有功的将士封赏下去,按照他们的功劳,这些将士就会站满朝野,那样的结局就是灾难性的。那就是一个勋贵集团,更可怕的是掌握实职的集团,那还了得?
这样一来,按照皇帝的意思,就这已经不能够再行封赏的官员,尤其是戚家军这种集团,就只能给予剿灭了。
而剿灭戚家军的最关键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从戚家军成军以来,他们的命门——钱粮后勤,几乎全部是由江浙集团的财阀们支持,根本不受大明国朝的控制。一个军功显赫,没有封赏余地,更不需要朝廷捏拿命门钱粮的集团,存在这个大明帝国里,的确是让所有的文官以及皇上不能安睡。
这样一来,不灭你灭谁?
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毛文龙大张旗鼓的给戚家军翻案,会得到文官集团,最主要是皇上的坚决反对,那是一件绝对不能够实现的事情。
所以,毛文龙就劝说戚军,走曲线救国的道路,反正大明朝廷有一个道德约束,那就是对没有称帝的所有反贼,都认为他们依旧是大明的子民,如果能够招安,那就是皇上体恤子民,百官仁德深厚。
这种仁厚,贯穿了整个大明帝国对内部战争的始终,即便后来张献忠直接挖了老朱家的祖坟,这对一个平民百姓来说都是你死我活的仇恨,结果崇祯依旧原谅了他们,并且接受了他们的归顺。
所以毛文龙和戚军苦口婆心的说:“什么事情都是先易后难,只要现在戚家军接受招安,在大明这个内忧外患需良将的时候,就会水到渠成,这样一来,大家就真正洗白了身份,然后等到和自己歼灭了朵颜部,获取了天大的军功,戚家军再一次名正言顺的向天下宣布自己的忠诚之后,再上书为自己鸣冤,这样才是事半功倍。
这样入情入理的解释,最终获得了戚军的理解,在做足了手下子弟的思想工作之后,戚军整合戚家军主力十个哨合计一千子弟,留下一半为后手。交给自己的儿子,少帅戚朗留守三屯营,带着剩下一半子弟进了复辽军,开始传授训练复辽军的车阵,准备向朵彦部展开报复。当然,袭击朵彦的战争毛文龙是绝对不会让老将军去的,不是年龄问题,而是因为这是个难得的人才,必须留在自己的军中,给自己训练军队,真要是出战了,有个三长两短,毛文龙哭都找不到坟头。
这样的军报报到朝廷,天启还蒙圈于什么时候自己手下还有这么一股贼寇,但听说接受招安了,也就不当回事了。
而东林当然反对,要不怎么叫大明搅屎棍子呢。
但魏忠贤和叶向高认为,这时候正是大明需要良将卖命的时候,来了一群很能打的炮灰也不错的。尤其这群炮灰直接收在了东江镇复辽军里,估计也不会闹出什么乱子,于是,不说恢复名誉,只是按照招安规矩,封赏戚军老将军一个游击将军名头,这事情就这样波澜不惊的过去了。
名份有了,戚军也就安心的在复辽军帮衬毛文龙训练车兵。
毛文龙的车兵构思理念真的和别的不同,似是而非的大阵也是漏洞百出,戚军干脆深思了多日之后,直接将原先自己复杂的阵法简单化,那就是按照一车一杆枪,一车十个人的编制,直接将未来的车阵改为,遇战则围成刺猬,追击则全力奔驰,在时间和战斗力上更加简洁快速,因为,时间也来不及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宁远前面的关宁铁骑阅兵也正式开始了。
按照当初的计划,整个阅兵要进行十天,是要邀请蒙古诸部的首领观战的,结果出了信王被截的这个岔子,虽然这些蒙古部落的首领,知道是被人利用了,但还是恐惧大明王朝的报复,别被邀请去看热闹,被扣押下来做了人质。
在大明的后续工作做得好,又一批使者分赴蒙古诸部,向他们解释了这次建州女真挑拨离间的鬼把戏,并且从申了大明的态度,这才让这些蒙古首领欣然接受邀请,纷纷带着亲兵卫队赶到了宁远,参加这场史无前例的秋操胜会。
整个阅兵相当顺利,现在兵强马壮的关宁铁骑,虽然没有经过真正的战争锻炼,但在无数钱粮堆砌起之下,在孙师傅严厉的督促训练之下,不是面对敌人,感受一下军威那是绝无问题的。
当时孙师傅的关宁铁骑分作三军,骑兵,车兵,火器营。
骑兵成了关宁军的主力,战阵变化往来喊杀,真是士气如虹,让人看是目痴神迷。
车兵战阵转换变化无穷,聚合之间井井有条。
而火器营火铳二人抬是主力,一时间是硝烟弥漫枪声震天,其他各自火器更是花样翻新,名字繁多的让人发指,尤其是一窝蜂,那简直就是后世的多管火箭炮,发动起来,火箭漫天尖啸刺耳,那热闹花哨的让人感觉比过年的鞭炮可好多了。
而袁崇焕也展示了他新建的宁远的高大与巍峨,尤其是城上上百门各式大炮,更是威猛无比。
最后的压轴戏,就是炮火的展示,当时已经有了开花弹。袁崇焕为了在蒙古诸部首领面前展示自己的威武,在信王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更是做足了功课,亲自操炮,百门大炮一起开火,真的是惊天动地,从实心弹,打到霰弹,再打到开花弹,单单炮兵就打了一天,那真是硝烟弥漫声震天地,从十里远一路打到城下,将眼前的城墙前预留给敌人的战场打的是土石飞溅弹坑累累。
这才是真正的震撼,这才是真正显示了自己大明军队的军威,更彰显了——咱们大明有钱。
就单单这一场炮战,打出的银子就不下十万,而这一场阅兵,花出去的银子就不下百万,然而看看大明的信王,看看孙师傅,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这不得不让蒙古诸部首领感佩汗颜。
于是,就在山上山下无数住在辽西走廊里的蒙古人的欢呼中,在女真无数探子,包括躲在蒙古百姓中几个重要女真人物的惊心中,整个大阅兵以完美的展示了军威实力之后,胜利结束。
那几个后金重要人物回去之后如何回报总结,那是以后要说的,但在座的蒙古诸部的首领,在看完整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