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光春看着毛文龙坚定而真诚的眼睛,很久之后,就如释重负的长出了一口气:“如此,我便做毛帅的一个马前卒,即便战死在下一场的战斗中,我也心甘情愿。”
毛文龙就拉着他的手,笑着道:“先生如此大才,让先生去做个马前卒简直是耽误了材料,我这个军中都是粗鲁的汉子,算账的时候,还要那个笨蛋毛有德上阵,所以,如果先生不多心,我想请先生做我的参军,帮我出谋划策,帮我规划军事问题。”然后赶紧解释:“如果先生还要掌军,我也会将你现在的属下编在你的名下。”
李光春笑着摇头:“原先的那种指挥若定的梦,现在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已经醒了,现在我已经为我当初的幼稚,而造成许多兄弟无辜的死亡,感到深深的愧疚,这时候我将这个指挥征战的大权交给毛帅,也是卸掉了我心头的千钧重担。”然后欣慰得道:“不过参军这个职务倒很适合我,经天纬地之才我还没有,一些小小的算计,鸡鸣狗盗的事情我还胜任。”
于是两个人的手就紧紧的拉在了一起,相视而笑。
解决了这个最重要的关键问题,事情也就好办了。
毛文龙向李光春说明了自己的整编计划:“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猜忌,你带过来的这将近1万的矿兵,依旧独立编制,按照十个人一个小队,百人一个大队,千人一营,组成十个营,按照相应的人马数量,给予相应的官阶。但是,在咱们的队伍里,不存在亲兵制度,所以每个军官只能配备两名通讯兵。”
李光春闭着眼睛默算了一下,猛的睁开眼睛,双手一拍:“毛帅果然是知兵的,如此编制,正合了上古周礼,而且简洁明了,非常便于指挥,大善。”
得到了两股势力的共同认可,整编的事情就顺利了很多,尤其是这些矿兵本身就有一个比较严密的组织,毛文龙并没有像正常的官府那些腐败的官僚那样,刻意的追寻着古老的礼制,刻意的打压异己,所以整个整编过程也就波澜不惊的完成了。
将矿兵编成三到十一营,合计人马九千。以矿兵推选出来的德高望重,能战敢战的为营头,以毛文龙亲信为副手。
王直第三营,以王甫副之,赵万全的第四营,以张继善副之,第五营陈大韶,向学礼副之,第六营王学易张元祉副之,第七营宋鹏举,以许悌副之,第八营刘可伸,以尤景和副之,第九营林茂春,张魁副之,第十营程攸,以王承鸾副之,第十一张忠、以杨春副之。
耽搁了一天,却让自己的队伍在迅猛的壮大,这是所有人都愿意看到的。
在一片新老人的欢呼里,毛文龙却忧心忡忡,因为还有更多的事情在等着他去处理。
要想活下去,真的是太难了。
第86章 前路茫茫()
耽搁了一天整编了队伍,下一步,就是一个关键的事情要处理,那就是李光春的到来,证明原先自己选定的落脚点已经不成了,现在必须再选择一个未来的落脚根据地的问题。
夜幕降临。处处篝火燃起。连绵的达到天际。连续几天紧张的赶路。百姓也已经疲惫不堪。现在由于毛文龙要开大会而得以休息。
毛文龙的主要首领除了实在不能抽身的。都被召到老营里开会。
毛文龙坐在一堆大大的篝火旁。兄弟们也都围着篝火。一面啃着干粮。一面低声交谈。偶尔还有人哈哈大笑。让本來严肃的氛围变得轻松起來。
毛文龙将最后一块干硬的马肉咽下。拍拍手上的食物碎屑开口道:“诸位兄弟都到齐了。现在我们边吃边谈。”到什么时候,在酒桌上谈论事情是最能轻松解决问题的,这几乎就已经成了千古不变的定律。虽然现在没酒。
于是大家就都停止了说笑。开始等毛文龙开口。
“现在我再次正式的给诸位介绍一下新加入的我们兄弟。”然后毛文龙就郑重的向原先自己的属下们,介绍了这次加入的李光春:“这位就是享誉辽中的抗金英雄李光春,现在挂千总衔,做我的参军,来,大家相见。”
李光春的名声大家早已经熟悉,更被他们兄弟的那种壮举所感动,于是原先的属下一起站起来,纷纷向李光春施礼相见,场面是极其热烈亲热,这让李光春和他的属下全都感动莫名,也彻底的有了一种归属感。
伸出手打断了兄弟们的热情,毛文龙就开始给大家泼冷水:“诸位兄弟,虽然现在我们得到了实力的增强,但是我们的压力却比山大,这真是压力山大啊。”
有了这个开场白,所有的属下就一起沉默了。
自身的改变,并不能改变外面的危险局势,深重的危机感,一直压迫着所有的人。
“刚刚咱们的参军从定州跑到这里来,带给了我们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那就是忘恩负义的朝鲜,忘记了我们大明对他们的恩赐付出,做了一个真正的白眼狼。驱赶了我们所有在定州避难的百姓,而从这个突发的事件上来看,我们当初设定的目标去占领定州,将定州建设成为我们的根据地的战略目标,已经出现了非常危险的转折。”
毛有德就瓮声瓮气的接话:“一群弱不禁风的朝鲜人,驱赶了我们的百姓又如何?正所谓他做初一,我做十五,既然他已经做了白眼狼,那我们还跟他客气什么?直接打过去,占领定州完成我们既定的战略目标也就是了。”
这样的思想,现在在这个团队里,其实是有着普遍的共识的。
毛文龙就痛苦的摇摇头:“有德的办法虽然解气,却是行不通的。”然后看看大家不以为然的神情,毛文龙就耐心的解释道:“第一,我们现在身处朝鲜,算是客,以客欺主,在道义上就说不出口。”
毛仲明就撇撇嘴,对于他们这些武将来说,什么事情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拳头,而毛文龙原先也一直崇尚并且执行着这个信条,但不知道怎么的了,这么多天来,竟然变得婆婆妈妈起来,着让原先的兄弟们感觉到很不习惯。
但变得婆婆妈妈之后,却取得了连续的大胜,着也是从前所没有的,也不知道这是好还是坏。
而两个文士出身的张盘和李光春还有半个文人的宋有权却对毛文龙这个武将讲究道义,表示了欣慰,对毛仲明毛有德等武将的一味打打杀杀却是嗤之以鼻,在心中不断的感慨,这真的是礼崩乐坏啊。
毛文龙知道大家的心思,这个思想工作必须做好,要不然未来大家带着各样的心思战斗,胜利了,当然没有什么说的,如果失败了,那会出现怨言满天飞的状况,那对整个团队的团结和未来不利。
于是就耐心的跟毛仲明等代表的武将兄弟解释着:“朝鲜的态度对我们占领定州非常重要,毕竟朝鲜还是在名义上是我们的藩属国,一旦我们占据定州朝鲜不同意,他们根本就不必派兵跟我们争夺,只要一道上书,递到我们的朝廷上去,按照那些占据朝堂的东林大佬的思维方式,绝对会给我们来一个口诛笔伐,就在这个时候,我已经看到一个欺凌藩属的大帽子,正在急匆匆向我们走来了。”
现在的朝局还是东林当道,魏忠贤还没有崛起,而东林和魏忠贤之所以最终成为水火不容之势,争权夺利是一方面,最根本的就是两种思维方式在作怪。
东林秉承为反对而反对,不是战友就是寇仇的绝对空灵主义,
相对来说,魏忠贤一党,却是一个绝对的实用主义,他们不管什么圣人言语,一个农民出身的,他也不懂什么圣人言语,一切以就事论事出发,施行严格的实用主义精神,边军国库内帑缺钱,那就找银子,他可不管你是老百姓还是一项高高在上的士绅名流还是官员,一律同等待遇。
而前线吃紧,需要良将,就不管是不是自己同道,启用东林中凤毛麟角的几个能人上位,比如说熊廷弼,比如说孙承宗,反正谁能给自己弄来银子,能让这大明艰难运转,那就是能人。谁能稳定住大明的局势,那就启用。
其实,按照毛文龙的意思,如果阉党上位反倒对自己有些好处,至少能在阉党中好好的运作一下,许多事情都能变通。
就比如后世毛文龙在阉党上位后,几次求钱粮不得,就私自开了大明海禁,而魏忠贤看在能自己弄钱养活自己而继续对后金行牵制的原因,也就睁眼闭眼,最终能让毛文龙在一个兔子不拉屎的小小皮岛,养活了二十五万辽东难民,而且还有能力收复了辽东半岛大部,帮着朝鲜两次阻击皇太极征服朝鲜的大军。
而这个好局面,在东林上位之后,就彻底的被掐死了,真的是可惜的很啊。
摇摇脑袋,丢掉这有的没的,毛文龙就继续自己的分析:“如果朝廷给我们压力,到时候我们就失去了最根本的根本。现在我们所以能够举起义旗,辽东的百姓无不响应,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我们占据了大义和名正言顺,而一旦我们失去了这个名份,我们就是一股流寇,到时候我们除了裹挟百姓之外,再也没有了英雄义士甘心投效了。”然后拿眼睛看向了李光春。
李光春就点头称是,“要是毛帅不是朝廷的总兵,我们这些矿兵即便是饿死,战死,也绝对不会投效到毛帅大旗之下的。”这就是现身说法,这个最直接。
“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避免。”毛文龙肯定的说道。
听到了毛龙这样的陈述,两个副手不由得悄悄的长出了一口气。
毛文龙已经很明显的感觉到了他们的表情,却不去揭露他们,在这个时候,还是以团结为主,尤其是这两个副手,并没有真正实行他们监督自己的权力,对自己可谓是容忍有加,自己也就没有必要太过分逼迫。
第87章 何去何从()
李光春被朝鲜撵出了定州,毛文龙再去定州落脚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于是,毛文龙不得不在这里,提出了大家最关心的事情,到哪里落脚。“既然定州已经不能去了,那么我们必须要明确下一步我们该去哪里。”毛文龙不得不痛苦接受命运的安排。想改变历史,但历史的惯性却是如此的巨大,让自己真的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
既然历史的车轮如此厚重,并且按照它的轨迹,在缓慢的前行,那自己就必须接受这个历史的安排。
当毛文龙说出这个沉重的话题时候,整个团队是沉默的,所有的人都不看毛文龙,而是忧心忡忡的互相对视,眼睛里写满里担心和忧郁。
毛文龙知道大家担心的是什么,毛文龙无论是在原先孤军进辽东,还是现在在林畔指挥的五战五胜,都已经成为了这支队伍的灵魂,成为了辽东的一面旗帜。同时,这些追随他的将士还有他的义子们全部出身辽东,他们的家园在这里,他们的根在这里,他们的仇恨也在这里,如果毛文龙回大明,那么大家就没了希望凝聚,大家也绝对不会跟着毛文龙走的。
毛文龙其实也知道这个事实。现在状况变了,自己是可以回到大明去的。
但自己回去了,这些将士不跟随,自己手中再也没有一股力量,先别说在这个明末混乱的时候,自己一个一点实力都没有的武将回到大明,那就等着被淹没在历史里,就说现在自己回去,立刻就会成为经抚之争的牺牲品。不要说完成穿越者改天换地,解救这个大汉民族的使命了,就连小命保住保不住都是两说。
所以,要想保住小命不被现在的经抚之争做了牺牲品,为了以后自己能在这大明完成自己胸中的抱负,就要在这个时代掌握这支已经完全听命于自己的队伍,就要在这辽东敌后,向朝廷,向天下乃至向敌人体现自己的价值。
而不回朝廷还有一个最根本的好处,那就是自己能在这里,避开越演越烈的党争。
现在虽然有叶向高在朝廷努力的平衡压制着党争,但党争这个东西是存在于先在文人骨子里的东西,在那些朝堂大佬们的概念里,党争是主业,治理这个国家是副业,怎么能主次不分呢?再说了,这一天不搞党争,你让我们干什么?难道我们不是很闲吗?只有搞搞党争才能有无穷无尽的事情做啊。
现在大明的党争还不算太过激烈,原因?原因是没有异党,整个朝廷几乎就是东林,这怎么能行?这是违背逻辑的吗,于是,先在他们在搞的是大家将东林分成蜀党,楚党,北方党,南方党,然后再按照地域再细分小党。
好了,既然已经有了区分,那就斗吧,就比如先在熊廷弼和王化贞,就是在东林这个大党里的俩个小派,大家就以他们俩个为题,开始了经抚之争。
看看,这样的世界多么的有趣?这才是生活吗。
毛文龙现在就想,现在自己虽然不知道对于自己再丢镇江,朝廷对自己的处分如何,但以自己这个导火索,经抚之争一定会扩大,所以,现在自己绝对不能回去,回去了,说不定就是一个死,在外面还可以看风向,躲灾难。
而这样的党争在阉党横空出世之后,终于不能压制,当东林在崇祯消灭了阉党之后,让朝堂成为一言堂为止,给了那些嘴皮子功夫第一的东林发挥到了极致,已经只要党争主业,不要治国副业,党争是正事,治国那就是一个不务正业,最终将大明彻底的覆灭了。
对于步入朝堂加入党争的事情,毛文龙是有自知之明的,自己一个武将根本就插不进嘴,即便是插进嘴了,也说不过他们,自己那就是一个找死,所以,呆在外面专心做自己的事情,这才是根本。
以上,估计就是前世毛文龙的想法了,也就是为什么毛文龙一直呆在弹丸之地的小岛,苦苦支撑近十年的原因吧。
随着毛文龙的脑洞大开,下面就是现在的毛文龙的想法。
如果自己摒弃了毛文龙的缺点,发扬自己穿越人士的长处,发展出比历史上毛文龙更强大的实力。不但未来不会被那个袁大文臣砍了脑袋,说不定还能将建奴满清消灭在萌芽之中,那么以后汉家那苦难深重的历史也就被改写,自己这个苦难深重的祖国也就不会再步入那几百年的黑暗深渊。
随着这个思路,毛文龙就继续想,一旦自己占据了东北这个膏腴富饶的土地,开开金手指大力开发,那么自己的实力就会无限增长,到时候,大明朝廷在崇祯支撑不下去,在党争越远越烈的时候,自己挥军进关,来一个兵谏或者是清君侧,是不是就彻底的救了这个老大帝国,是不是就能真的实现后世几代伟人孜孜以求的名族复兴的伟业?
一想到兵谏清君侧,当时吓了毛文龙一大跳,自己这是怎么啦,怎么想到这个祸国殃民,不是忠臣的事情上去啦。
但是,这时候,兵谏,清君侧的想法就好像野草一样,在自己的脑海里不可抑止的疯狂生长,竟然怎么的也挥之不去了。
完蛋了,自己可能要走火入魔了。
狠狠的给了自己脑袋来了两拳,让自己的心智再次恢复到清明,抬眼看去,那些将士义子被自己的举动吓到了,一个个充满担心的看着自己,这让毛文龙很欣慰也很感动。
有着这一群誓死追随的汉子,有这些被国仇家恨激励磨砺的英雄,什么事情还做不成呢?干什么要回到那个大粪坑一样的朝堂找虐呢?
就站在这里,为了这些追随自己的汉子,为了歼灭满清这个大汉的后患,为了自己这个苦难深重的祖国,就站在这里奋斗吧。
想明白了情况,捋顺了自己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思路,于是毛文龙斩钉截铁的对那些迷茫彷徨痛苦期望等等感情交织折磨的兄弟义子们道:“大明,我是绝对不会回去的。”这个态度一摆出来,所有的将士都立刻松了一口气,气氛再次活跃起来。
“毛帅,只要能在辽东杀建奴为我们的兄弟姐妹父母祖宗报仇,你去哪里我们就跟着你去哪里,即便是刀山火海,我们也坚定追随。”第一个表态的并不是毛文龙原先的兄弟,反倒是这个刚刚加入的李光春。
这样的表态,让毛文龙原先手下的兄弟感觉到一阵轻松,也让毛文龙感觉到非常欣慰。
第88章 根据之争()
大明不能回去,朝鲜不让呆,现在毛文龙必须为大家找一个落脚点。
毛文龙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周围地图,指点着这个简单的地图:“现在的大局面是,北面的后金压迫着我们,将我们逼进了朝鲜,而以他们对待光春兄弟的行动上看,朝鲜现在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朗了,那就是绝对不会允许我们在他们的心腹土地上长久立足,这样一来,整个局势逼迫着我们必须寻找到一个新的立足之地,这个地方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所有的人都开始仔细的听着毛文龙的叙述,因为这已经关乎到了所有人的生命前途。
“我们必须寻找到一个具备立足的三个条件的地方,第一个就是,不能过分的刺激朝鲜,让朝鲜找到借口和我们为难,第二个就是,一定不能离开辽东和朝鲜太远,因为那样会让我们失去后勤补给,第三个条件,这个地方必须还能被登莱巡抚承认管辖到,从此能被朝廷认同,并且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得到朝廷的支援。”
毛文龙说完这些条件之后,所有的人都闭口不言,因为这三个条件的确太苛刻,苛刻到已经几乎不可能达到的。
看看一群手下茫然的面孔,毛文龙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答案:“现在我决定,大军开始转向,放弃进军朝鲜定州的决策,开始通过龙川,向铁原半岛前进,然后以铁山为屏障,阻挡住建奴的追击,在铁原半岛站稳脚跟。”
对于这个新的计划,所有的人都立刻交头接耳的交流和探讨。
大军行进,最怕的就是这种突然改变目的地和路线,这非常让人感觉到无所适从,但是像这种撤退本来就是这样,就是毫无目的,走到哪里算哪里最终甩掉敌人就算胜利,好在自己出了一个总是慢慢想想的毛帅,在当初给大家划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去定州。
结果事情有了变化,去定州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军心上的浮动也就是必然的了。
“如果铁山也不让我们立足呢?”苏其民提出了这个关键的问题。
毛文龙就提出了自己的目标:“我们下一步的目标经过我慢慢的思考之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