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便是一个愚蠢的人,都知道现在东江镇的摊子有多么大,每日需要支付的银钱有多么多,剩下百万不到的银元,估计连下个月的军饷开支都发不出去,因为毕竟现在已经有了十三四万的将士,就是一个军饷和伙食,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听到这样的结果,所有的将士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就连毛文龙都有点胆战心惊了,毕竟东江镇的军队和别处不同,足额足饷足吃喝这是雷打不动的标准。
还是那句话,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大明其他的军队,10个月的军饷要是能发上三个月,所有的将士都会感恩戴德。但是反过来,那就是怨声载道,怨气冲天,那还了得?
毛文龙就期期艾艾的说道:“不对呀,即便我花钱过大,但我收入也非常丰厚啊,就比如说我的银行股份,我的天津开发股份,我的商行股份,我的各地税收,我们怎么就没了钱了?”
吕一学就痛苦的告诉毛龙:“大帅,你是真不知道假不知道,那些股份的分红,都是要到年末的,而现在不过是3月初。”
毛文龙就彻底的无语了,刘家兄弟也就明白了,然后就一脸期待的看着毛文龙,他们倒不是为了钱,他们是怕毛文龙取消了进兵朝鲜的这个光荣任务。
但毛文龙却毫不犹豫的大声说道:“即便是砸锅卖铁,出兵朝鲜,也是绝对不会改变。”然后和刘兴祚一起振臂高呼:“我们一定搬回个金山回来。
第903章 踏上朝鲜()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打败所有野心狼。”毛文龙连夜剽窃的歌声,就在这彻夜不休的行进队伍中,就在这人喊马嘶之中高亢的畅想,而且越唱越让人热血沸腾,声音不知疲惫,反倒越唱让人欢欣鼓舞。
前看不到头,后不见尾的长长的队伍,以及无休无止的辎重队伍,从皮岛到朝鲜的落凤里狭窄的海峡连接浮桥上,夜以继日地通过,高亢的歌声,让站在已经插在朝鲜一个山坡上的大纛下的毛文龙和刘家兄弟,整日里热血沸腾处在亢奋状态中。
而最激动和感慨的就是毛文龙。现在毛文龙的心情,是刘家兄弟不能感觉到的,但是站在他身边的所有原先东江镇的将士几乎是热泪盈眶。
时间转换竟然是这样不同,大家的境遇也是如此天翻地覆。
遥想当年,毛文龙带着一群难民逃过鸭绿江。是的,是逃过鸭绿江,进入新义州,希望得到被大明无数次帮助和庇护的朝鲜王国的庇护,寻找到一块落脚之地,让真正的大明堂堂的将军,带着大明落难的子民,得到哪怕是片刻的喘息,寻找一时的安身之所。但结果被新义州的节制使出卖。他们不但没有庇护曾经保护朝鲜,为此牺牲无数的大明所庇护的朝鲜的保护,还出卖了他们,这才有了林畔一场死伤三万多汉人百姓将士的一战。
那是一场怎么样的惨烈战斗啊,无数百姓,在饥寒交迫里,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躯体阻挡建奴的铁蹄,用自己的天灵盖与建奴的钢刀抗争死战,用自己亲人同伴的遗体来果腹,与建奴进行决死的缠战。
而被大明无数次从灭国的厄运里拯救的朝鲜人在干什么?他们在谄媚大明的敌人,他们在坐山观虎斗,他们在见死不救,他们在平淡的忘记大明对他们的拯救之恩,他们在反咬一口,他们的所有都那么的被人唾弃,他们对曾经的救命恩人示若路人。
虽然在毛文龙的几次反击之下,取得了林畔七战大捷,但那是真的大捷吗?
说实话,从双方死伤的人数来说,那不过是一场空有虚名的大捷,那不过是逃出了阿敏的追击包围。
然后大家拖家带口的向南逃,断后阻击的兄弟们,一次次的全军覆没。
而当时的朝鲜当局,却在铁山阻止大家进入,最终让大家走投无路。
还是那个敢担当的张盘,怀揣短刃,在城门口的时候,挟持了铁山节制使李光道,才让大家得到了一席安身立命之地。
结果呢?朝鲜是想方设法的想将大家驱逐出去,是因为大帅的赫赫战功,还有朝廷的压制,才最终让朝鲜,将自己这些人安置在了不毛之地的皮岛。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那就是寄人篱下的感觉。
但现在却不同了,现在复辽军大踏步的走出了皮岛,名正言顺的踏上了朝鲜的土地,而且不是再狼狈不堪,而是以一种强军的姿态,而且是以一种被邀请恳求的姿态,踏上了朝鲜的半岛。
人生际遇,变化无常到如此地步,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命运啊,简直tmd令人发指。
送行的许杰,看到前望不到头,后看不到尾的连天的火把,不由感慨得热泪盈眶,激动的冲着毛文龙跪下,这也是他第1次冲着毛文龙跪下,他身后所有留守的将士,一起向着毛文龙轰然跪倒:“从狼狈不堪,走向辉煌强大,从寄人篱下,走向未来的主人,人生际遇,白云苍狗,但是我们所有的人都知道,我们这些当初也不知道,这条性命随时填埋在哪个沟渠里的人,能成就书写在青史里的辉煌,都是追随大帅的结果,大帅保重,我们所有的人都希望追随着大帅,在青史之中,写下更辉煌的一页。”
许杰这样的说法,立刻获得了所有将士的心声,同时他在这一句中说的跟随着毛帅,取得在青史之中,写下更辉煌的一页,就如晨钟暮鼓,一下又一下的敲打着所有的人的心。
青史留名,这已经不是所有人望尘莫及的追求,为了这一点,所有的人都愿意抛头颅洒热血,但是要想留名青史,在这一段时间,只有追随毛帅才能实现。而刚刚发生的李光春矿徒兵变,简直是自断自己的绝路。
从现在开始,包括刘家兄弟在内,看着那如长龙一样的火把,才真正的感觉到,要想在青史上留下一笔,只有跟着毛文龙,也只能跟着毛文龙,自己的大帅才能做到。
这一刻,不管是任何派系,都认清了根本,这一刻,东江镇再无派系,从此成为铁板一块,不管是外部的惨烈厮杀,还是内部的利益诱惑,终将没有让他们得逞。
毛文龙深深的理解了这个搭档的良苦用心,弯下身来,将这些送行的将士一一扶起:“苟利社稷生死以,起因福祸趋避之,这是我的座右铭,也是千千万万忠于这个大汉民族的英雄们,所追求的。而这种追求,当初不过是一个个如我毛龙一样的个体,一个人是成就不了大业的,一个人是拯救不了这个民族的。那么现在我已经知道了,遵循着这个座右铭的,不再是我一个人孤单的前行,而是有孙师傅,袁师傅,徐师傅,皇帝,还有站在这里的十几万复辽军的将士,上百万的东江镇的百姓。由此拓展开去,是千千万万华夏衣冠的儿女,有如此众多的追随者,践行者,何愁这大汉民族,我们的父母之邦,不永远屹立在这个太阳日月照耀的地方?”
然后站在高坡上,拉着志同道合的将士们的手,振臂高呼:“我以我血荐轩辕,炎黄一脉,永世不绝,以我血肉,祭祀祖宗。”
滚滚向前的火把长龙,突然间顿了一下,然后一起呼应:“我以我血荐轩辕,炎黄一脉,永世不绝,以我血肉,祭祀祖宗。”呼喊声连绵不绝,惊天动地,滚滚向前的火把长龙,一面呼喊着,继续滚滚向前。
这一刻,从毛文龙带着五万大军,五万民夫。带着另一样的理念认知,再次堂皇的踏上朝鲜这个白眼狼的土地这一刻,这一刻,毛文龙在内心呐喊高呼——我带着你们,吃他娘的去。
第904章 沿途留军()
毛文龙的大军一入朝鲜,铁山李光春当然尽了地主之谊,小心的招待,当时毛文龙很满意这种态度,双方寒暄之后高边,大军继续前行。
大军走到宣州的时候,宣州节制使朴健全亲自在城外十里的地方迎接。
朴健全是朝鲜当朝议政院朴金辉的弟弟,他是最明白这次大明朝廷派兵过来的重要意义。
这个重要意义并不是关乎到朝鲜朝廷的安危,而是关乎到自己哥哥的位置。
朝鲜国王的这次王位之争,不过是叔伯侄子之间的争斗,算不上是改朝换代,他们之间互相杀来杀去,其实和底层的官员并没有什么大的关系。
但是,自己的哥哥做了李倧的议政院领议政,才有了自己坐镇宣州的机会,而一旦李倧倒台,自己的哥哥当然不能幸免于难,自己坐镇这个北方富庶之地的机会也就荡然无存,而且还可能跟着自己的哥哥身首异处。所有的人都知道,朝鲜王庭的争斗,其残酷性绝对不亚于大国,其实比大国更残酷。
看着毛文龙带着5万大军过来,朴健全真的是满心欢喜,乘着雄壮的军队就可以看出,平叛已经是没有任何悬念,自己兄弟的身家性命算是保住了,未来家族的辉煌也有了希望。
被恭恭敬敬请进宣州城的毛文龙,骑马走在长街之上,心情是相当复杂的。
想当年,建奴崛起,戕害汉民,无数百姓不忍剃发易服,纷纷逃离辽东家园,但又被腐败的大明官员拒绝在山海关外,最终不得不选择逃到朝鲜,而宣州就成了汉民最后的落脚之处,在这里,成为了汉民最大的难民营。
但现在好了,宣州再也没有满街汉民乞丐流民,因为当初毛文龙和宣州节制使的协议,引渡汉人难民入东江镇,这样一来,宣州节制使对毛文龙是非常感激的。
一路之上,这个朴健全小心的陪着讲解介绍现在宣州因为没有难民,而更因为从皮岛经过宣州区日本的商队而带来的繁荣,对毛文龙的感激。
毛文龙一面行走一面观察,感觉非常不满意,原因是,原本这个虽然满街的汉人乞丐,但汉人正常的百姓,占据着宣州汉人和朝鲜人的比例很大,几乎占据了三分之二,其实,那时候的宣州已经等于是一个汉人的城市,朝鲜人反倒成了少数民族,这也是后来朝鲜驱逐汉人的原因。
现在自己强大了,但这里由于自己的原因,朝鲜人又成为了这个城市的主体,这在现在毛文龙的心情中,是不愿意看到的。
想前世的毛文龙,最终是实际占据了宣州的,他是通过什么方法呢?其实很简单,继续向宣州塞大量的难民。虽然现在自己不能这么做了,但驻军还是可以的。
“这次本帅出兵为朝鲜平叛,但你也知道,朝鲜内地已经彻底的糜烂,军械不说,就是简单的粮草,都不能再就地取得,所以,为了为这几万大军和近五万的民夫的后勤补给,让我们能有精力不至于饿着肚子和叛军战斗,所以,保证我们的后勤补给线是有必要的。”
朴健全当然知道毛文龙说什么,于是赶紧说道:“大军尽快平叛成功,让正朔归位,乃是最关键的,所以,保证毛帅大军不因为饥饿而丧失战斗力,也是势在必行,为看不如这样,毛帅留下一支军队下来,驻扎在我宣州,以保护运输线安全如何?”
识趣啊,真的识趣,这才是好的合作伙伴呢。
于是毛文龙立刻调派一个中队一千人马驻军于此。
看着被自己恭恭敬敬送走的毛文龙,再看看身边一千复辽军,朴健全感觉真的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虽然铁山有毛文龙一个营驻守,但建奴的凶狠强悍,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自己朝鲜军队的战斗力底下的也是令人发指的,借用一支强悍的复辽军保卫自己才是正经,结果,只是一千复辽军,真的让人失望啊。
于是,毛文龙的大军一路南下直奔汉城,但所过各道州府,都尽可能的以各种借口留下一部的军队驻扎,当然,这里有当地官方愿意的,但也有反对的。
愿意的,大家皆大欢喜,不愿意的,直接拿出大帽子压下去,你是留也得留,不留也得留。
朝鲜议政院的领议政朴金辉,带着朝鲜王朝的六曹(相当大明的部)判书(相当于大明的尚书),远出军营百里亲自迎接。这已经超过了郊迎三十里的规矩。
毛文龙远远的下马,步行小跑着相见。
虽然毛文龙这次来,一定要做一个恶人,但却不能表现出来。
一个人要占领另一个人的家,谦虚和和蔼的涵养还是要有的,总是横眉冷目,是要遭到主人反感的,而做到到人家如到自己家,让主人也生出宾至如归的感觉,这样大家在一起才能和睦相处吗。
毛文龙现在这么做,绝对不是装样子,就好比按照他的计划,占据朝鲜,也绝对不装样子是一样的。
双方见面,毛文龙先一躬到地,冲着手忙脚乱施礼的朴金辉恭敬的道:“领议政的大名末将早有耳闻,朝鲜之乱,正朔王庭能坚持到现在,而且还能在一些地方发起反攻,领议政功不可没啊。”
朴金辉赶紧谦虚:“我的力量是有限的,能维持王庭运转至今,还是承蒙毛帅顶力支持,为我们在最困难的时候,提供了充足的粮草物资,才让我们的将士有战斗力,才让我们能对因战乱而受到荼毒的百姓得以得到赈济,这才稳定住了朝鲜的局势,这一点,我代我王铭记在心啊。”
毛文龙对这样的感激表示了坦然的接受,若是没有自己的全力贷款给他们,李倧还真就坚持不了这么长时间,要不是自己上书天启皇上,痛陈承认李倧正朔的重要,说不定李倧现在还是一个野朝廷呢。虽然为此,朝鲜付出了许多,比如说利息高了一点,抵押的条件高了一点,物资的价格高了一点,运费高了一点,凡有的那啥都高了一点。但自己毕竟还是在李倧没有被大明承认的时候,冒着大明可能承认别人而被论一个资敌的罪过来比,毛文龙还是仗义的,这一点李倧和朴金辉是理解和感激的。
第905章 先敲一笔()
就在朝鲜当道的接官彩楼前面,毛文龙和朴金辉双方互道仰慕寒暄了一番,走完了官场过程之后,毛文龙一转身,就将自己的账单拿了出来:“实在是不好意思,我这次出兵,虽然得到了朝廷的许可,但是并没有得到大明户部的钱粮,所以这一切的东西,都是我自己带来的。这里是我这次出兵所费的账单,还请领议政大人堪和之后给于结算。”然后就非常郑重的说道:“国与国之间,有着源远流长的友谊,这一点我们必须珍惜,并且将它发展到极致。但,亲兄弟必须明算账。”
朴金辉就很赞同这个观点,点头说道:“小国寡民,侍奉大明真是尽心尽力,而天朝上国对我们的恩典,也是铭记在心,大明朝廷和朝鲜王廷的关系,将渊远流长一直到永远,这一次毛帅破费了。”
他说这话的时候,并没有接受毛文龙手中的账单,满脸表现都是你理所当然,拿着那个账单干什么?有什么用?要不我依附你干什么?就是在有困难的时候需要你没有任何条件的支援我,但在我强盛的时候,我就将你一脚抛开,这已经是朝鲜习惯性的国策,是的,是习惯性的。
大明周边的藩属国已经习惯了这种拿来主义,有困难找天朝上国,没困难,我还认识你是谁。哪里是理所当然,即便是没有困难,也要想出困难来,向天朝上国伸手,每一年拿着一筐土豆进贡,要是不获得一车金银,那是最亏的买卖,所以周边的十几个小朝廷,都乐此不疲的高喊着,供奉着大明的宗主国的地位,以朝贡的方式,获得10倍百倍的利益。
所以现在就出一个怪现象,每一年朝贡的车队络绎不绝,即便那些小国的商人,都想尽办法贿赂当地的国王,获得朝贡的名义,拉着一车破铜烂铁,换回去的却是真金白银。
而最让人痛苦的就是,被圣人教化了的天朝上国,却依旧沉迷于赏赐的高高在上的感觉,慢慢的被周边的国家掏空了国库。
所以,现在的朴金辉也认为你毛文龙带了这些的辎重粮草过来,帮助朝鲜平息叛乱,就是理所应该。你毛文龙突然间跟我提这些事情,我就直接鄙视你的小心眼,最主要的就是提醒你,天朝上国就应该有这样的觉悟。
结果毛文龙直接从自己的袖子里,抽出了一个厚厚的账单:“我还是那句话,这一次出兵帮助朝鲜平息叛乱,本来是应该由天朝上国派出军队来的,但是你看看,我们天朝上国各地抽不出兵力来,最终两位天使赖在我的地方不走,要求我出兵。而最后不得不不以宰相亲自出马,和我打个商量,逼迫着我出兵,这件事情其实你应该知道的,是不是这样?”
朴金辉当然知道,现在的布衣宰相叶向高亲自出马到了东江镇,逼迫着毛文龙出兵,帮助朝鲜平乱,但他认为,这就是上支下派,作为一个武夫丘八,就应该责无旁贷的执行。现在站在这里和毛文龙胡说八道,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收起了刚刚有的对天朝上国的恭敬,拿出了理所当然的态度:“宗主国保护弱小,这是天经地义,毛帅在这里啰里啰嗦,到底是什么意思?”
毛文龙就郑重其事的回答:“原先的回去我明白,但是我现在郑重的向你禀报,现在的规矩不一样了。”
朴金辉当时愣住了:“原先的规矩是不能破的,现在又出了什么幺蛾子的规矩?”
毛文龙就凝视着他的眼睛,向他宣布了新的规矩:“原先出兵是由朝廷指派的军队执行的,当然按照原先的规矩,所有的费用都由朝廷出。但是这一次却与往日不同,因为我在朝廷上的军事分配是牵制建奴,所以我郑重的告诉你,拯救朝鲜和我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朴金辉就莫名其妙了,不由得问了一句:“这有什么区别吗?”
毛文龙就坚定的回答他:“有,并且区别相当大。”
站在道路之间,跟在朴金辉身后的所有人物都纳闷了,这有什么区别呢?
毛文龙就郑重的解释:“我虽然是大明朝廷的一方军镇,但是大明朝廷从开始到现在一直赋予我的使命就是牵制建奴,救援朝鲜,不在我的职权范围之内。但是这一次,朝廷给了我命令,但并没有给我额外的钱粮,而且布衣宰相过来,是以诗人的身份来跟我交代的任务,也就是说,这一次出兵帮助你们,我是可以来,也可以不来,这样的解释大家明白了吗?”
不明白,所有的人都感觉到一头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