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都督-第3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谋徽鸷沉恕

    难道这些汉子们真的就是为了那丰厚的抚恤吗?绝对不是。难道这些汉子就是为了那升官发财的理想吗?绝对不是。

    他们是为了什么?答案非常明显,他们是为了那无上的荣耀,为了这热血的大汉民族,为了存在他们心中的那口气,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看着城下铺天盖地脚步不停冲上去的汉军,从这一刻开始,毛文龙彻底的抛弃了他对这支军队汉军的称呼,而真正的将他们视为自己的军队——复辽军。

    上去了,第一个上去的是刘兴祚的弟弟刘兴治,就在无数兄弟的托举之下,在被砸中了几个石块,身上铠甲上挂满了箭矢,就如同一个浴血的天神一样,年轻的刘兴治第1个跃上了城头。他手中握着双刀,根本没有对自己的防护,双刀飞舞之间,杀得城上是血流滚滚,为后续的兄弟打开了一个缺口。

    后续的兄弟呐喊着,在他的热血振奋下,源源不断的冲上了城头,立刻向两边展开了绝死的厮杀。

    缺口在不断的扩大,更多的人跃上了城头,刘兴治抄起一杆复辽军的大旗,在兄弟们的保护下,冲向了城门楼,钢刀闪过之处,朝鲜叛军的旗帜飘落城下,大明的军旗,复辽军的军旗高高的飘扬在了城头,城上城下立刻爆发出了一片惊天动地的欢呼,更有无数的将士,舍生忘死的向城头攀爬,转眼间就淹没了这片城墙——清平里,沦陷了。

第911章 战场训将() 
清平里,平叛的第1战,在原本估计最少需要5天的时间,只不过用了短短的两个时辰,就被刘兴祚的汉军,不,现在已经是复辽军拿下了。

    毛文龙骑着马,在浑身是血的刘兴祚的陪伴下,昂然的走进了洞开的城门,看到跪倒在满街的朝鲜百姓,看着血染的城墙,毛文龙体恤的向刘兴祚道:“按照咱们复辽军的军规,凡是营头,只能在阵后指挥,绝对不允许亲自上战争的前线。”

    刘兴祚还没从兴奋中缓过神来,直接驳斥了毛文龙的说法:“身为大将,战争一起,必将身先士卒,如此才能让将士们跟着我勇猛杀敌,如果身为一军之主,总是躲在阵后,将士们怎么有决心杀敌呢?”

    毛文龙就一咧嘴,历史上就是因为你这样的身先士卒,结果却战死在了阵前。现在的毛文龙,绝对舍不得这样一个懂得事理进退,忠心为自己的将军战死。

    于是就耐心的教导他:“现在已经不是万人敌的年代了,大将身先士卒,单挑敌将的年代,早已经一去不复返,真正的将领,必须是在阵中指挥调度。就像你这样莽撞行事,一旦你有个三长两短,整个军队就将失去指挥,本来是一场胜利,也必将失败,这一点千万要记住,这也是咱们复辽军的军规纪律。你这是违反了军规纪律,我念你是初犯,我饶过你,下次再犯,50皮鞭是少不了的。”

    刘兴祚就一根脖子:“那大帅你每阵争先,你是不是早已经被打得皮开肉烂?”

    毛文龙上去就是一脚:“你个没大没小的东西,竟然敢跟我顶嘴,冒犯上司,我现在就抽你十鞭子。”

    话是这么说,当然是不能真的打,毛文龙就耐心的解释:“想当初,我在镇江败退,敌人近在眼前,而我所带领的所谓军队,不过是三四万难民,面对穷凶极恶的阿敏,我不得不为百姓们抵挡住敌人,为他们争取撤退的时间。而后来局势虽然有所改变,但是危机依旧存在,我的将士没有得到充足的训练武装,我们只能凭借一口气,来和建奴死战,所以我必须冲锋在前,否则我们整个军队就没有了杀敌的气势。但是后来随着我们的壮大,纪律和团结作战,组织严密,已经取代了个人的带动力量,而将军指挥也就越来越重要了。正所谓蛇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一个将军阵亡,带给还能战斗的军队是一种最大的危机,这也就是我在后来颁布的严格军令,不管你多么能战,我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万人敌,居中指挥调度,让整个军队的严密机器,顺畅的运转起来,才是一个指挥者的职位和职能。”

    刘兴祚就仔细的听着,并且铭记在心。

    其实在这个年代,战争这个东西是很怪的。

    战争开始的时候,一切都在统帅的掌握之中,传达军令,靠的是旗帜和鼓声,还有传令兵的传达。而一旦战争开始,动辄就是几十万人的双方厮杀,那时候战场一片混乱,谁还顾着看将军的旗帜?你倒是想听战鼓的传令,几十万人的呐喊,即便是惊雷,也被淹没在这种呐喊声中啦。

    而用传令兵传达命令,估计让他跑到半路的时候,要不就被敌人杀死,要不就被同伴们踩成肉泥。

    也就是说,一旦真正的战争开始,主帅就等于可有可无的东西。统帅者就可以悠闲的喝茶,要么就等待着战争胜利的消息,要么就等待着敌人冲到自己的眼前,看一下自己的脑袋。

    而在战争中,统帅已经闲来无事了,真正能主导战争的,却是那些下级的军官,只有那些小旗把总,才是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基础,而他们的眼睛,能够盯着的,就是自己统帅的大叮灰歉舜笃觳坏梗蔷突嵬业呢松薄6坏┠歉鱿笳髦魉Т嬖诘拇笃炫苈妨耍敲凑稣匠【统沟椎谋览A耍庖簿陀辛顺3鱿值娜崞斓木龆稀

    当然这都是闲话,走在长街之上,毛文龙就皱眉的左右看看,然后抱怨的小声的责备着刘兴祚:“你为什么不在攻占城池之中,纵兵抢掠呢?”

    这话一出,当时让刘兴柱大吃一惊,然后坚定的反驳:“我们是王师,大帅也时常教导我们,不可残暴不仁,现在大帅这么说,岂不是让我们变成衣冠禽兽?”

    毛文龙就一捂脸,因为刘兴祚说的,在仁义道德上,在自己的教导中,绝对让自己无话可说。这真是自己打了自己的脸。

    于是毛文龙就循循善诱的教导:“我坚定的要求我们的将士,要爱护百姓,这是坚决贯彻的,毫不含糊的,但是你要知道一件事情,朝鲜的百姓是我们的百姓呢?不是吗,他们是别人国家的百姓,我也一直在教育你们的,一定记住,我们是要爱护和保护我们的百姓。”

    毛文龙刻意的将我们两个字咬得非常重:“别人家的百姓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吗?没有吗,所以在我认为,别人家的百姓与我无关,为什么我们就不可以欺凌他们呢?”

    看到疑惑和震惊的刘兴祚想要反驳,毛文龙就直接拍了拍他的肩膀:“我至始至终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对内战争,我是能不参与就不参与。即便我无奈的参与了,我也要尽量的减少杀戮,而对外战争,我一向的原则就是,能多杀的绝不少杀,能抢掠的绝不放弃,在我的原则里,对外战争必须赚钱,不赚钱我来干什么?我很闲吗?”

    看着简直惊呆掉了下巴的刘兴祚,毛文龙再次拍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的教导:“你刚刚加入咱们的复辽军,有一些潜规则你还不懂。其实,在这个世界里,潜规则毕正规则还要实用也更重要。从现在开始,你要努力的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这个东西,尤其是潜规则的学习,千万不能迟到啊。”

    刘兴祚简直对眼前的这个大帅,真的是无语了,这个人怎么说一套另做一套?而且将这种腹黑的东西说的竟然如此冠冕堂皇,而且表现出的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还是人吗?

    “那现在末将应该怎么样融入到复辽军里面呢?”

    毛龙立刻压低声音:“为了贯彻我的重要指示,为了贯彻我的重要精神,为了贯彻我们重要的潜规则,你现在就需要绝对的表现。”

    “我怎么表现?”

    “还等什么,纵兵抢掠啊。”

    看着四处抢掠的刘兴祚的军队,毛文龙满面满意的笑容,他根本不担心自己的这个决定,会让这支军队成为习惯,最终会危害自己的母族,因为他已经决定,这支军队就是要留在朝鲜,而且不会让他们回到中原去。而留在朝鲜,不能习惯于高高在上的抢掠压迫,那还怎么能行?

    skbshge

第912章 春川决战() 
刘兴祚抢掠了足够的财富,但不管怎么说,刘兴祚还是心怀仁慈的,并没有对百姓进行惨绝人寰的杀戮,这一点虽然让毛龙感觉到意犹未尽,但也感觉到欣慰——什么事情不能做得太过,否则这支军队就不能在朝鲜长期立足,这也是他不想看到的,霹雳手段和菩萨心肠,正应该这么做。

    众将再一次汇聚在一起,选择下一个目标。

    “下一个目标是江原道的首府春川,那里有着昭阳湖的肥沃土地,真的是鱼米之乡啊。”毛文龙就这样的介绍这春川的情形,语气里充满了贪婪。

    这样带偏的介绍,让刚刚得到了抢掠甜头的将士们发出了一阵又一阵狼嚎。

    刘兴祚就捂着嘴轻声的咳嗽,让自己的部下回归到正轨。

    毛龙也感觉到自己说的有些跑题,这很不像是一个王师主帅应该有的风范,倒更像一个强盗头子,这很不好,这很有损自己高大的形象。

    于是也咳嗽一声,端正了坐姿,再一次展现出了大明朝廷一个元帅的风采。

    “据侦缉队回报,江原道留守监司(观察使,相当于大明的布政使)已经汇集了江原道所有的将士,合计七万,民夫十万,号称三十万,准备在春川和我们来一场决战。”

    听到毛龙这样的通报,所有的人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刚刚因为胜利而有的兴奋,也顷刻间烟消云散。

    实打实的7万叛军,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相比来说,自己在人数上占据着劣势。还有一个关键点,那就是自己是客场作战,敌人占据主场优势,不但会有7万叛军严阵以待,按照以往的惯例,这7万叛军,最少也有十万民夫跟随供应。所有的人都知道,民夫在平时负责转运物资,而一旦战争打起来,在自己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就会塞给他们一支木棍,让他们冲锋陷阵。虽然没有战斗力,虽然不过是一群炮灰,但是蚂蚁多了咬死象,这可绝对不是空说的。想一想三倍于自己的敌人,而自己还身处敌境内部,想一想那样的结局,就让人头皮发麻。

    看看有些浮动的军心士气,刘兴祚感觉到面上无光,威然的看了一眼自己手下,语气坚定的说道:“7万叛军又怎么样?30万叛军又如何?大家都是一个脑袋两个腿,打了就是,我倒是要看一看,是咱们的复辽军厉害,还是朝鲜的叛军厉害。”

    主将信心坚定,略显慌乱的军心士气也就定下来。

    猛将刘兴治站起来大声的请战:“大帅,请给末将一支人马,我愿意做先锋,灭了叛军的锐气。”

    对于刘兴治的请战,毛文龙非常赞许,但是却拒绝了他的请求:“敌人大军集结,兵力雄厚,相对在人数上我们处于劣势,如果派你单独出兵,人马少了你吃亏,人马多了就成了分兵了,就更加削弱了我们的整体力量。所以我现在决定,留下2000人马把守清平里,为我们留出后路,大军全体压上,和叛军来一场生死之战。”

    从这样的安排上看,其实毛龙面对7万叛军和七万多随时可以上战场的民夫,心中也是没有底的。

    事情就是这样,本来以为攻占清平里,能摸清楚朝鲜叛军的战斗力,结果现在明白了,清平里之所以守卫虚弱,是因为江原道的留守,将这里的军队一分为二了。一部分调往汉城,增员李适去了;一部分在获得了明朝大军进攻的消息之后,被他调到了治所春川,准备着来一场和明军的决战。

    结果在这样的情况下,被鼓舞起士气的新复辽军为了表现,只是一个冲锋,就拿下了清平里,根本就没有实现,毛文龙准备摸一摸敌人的实力和战斗力的机会。现在他依旧是知己不知彼,对叛军的实力和战斗力,依旧是一头的雾水,满脑袋的浆糊。所以他才预留了后路,看情形不好,大家直接扭头往回跑。

    破釜沉舟?哪得看在什么地方,什么状况下,跑朝鲜来为他平叛,自己去玩破釜沉舟,根本就不值得。毛文龙是准备掌握朝鲜的,但不是为朝鲜卖命的,这是本质的东西,绝不能做过了头。做过了头就是本末倒置,那自己就成了傻子了。

    整个大军在听说后路安全之后,军心就更稳了,因为他们看到这次他们的大帅与原先的战斗方式不一样了。当复辽军面对建奴的时候,他们的口号是,为身后父老,死战不退,而每一场战斗,都有整营整营的队伍为了这句口号而全军覆没。

    但现在,大帅却明白的告诉大家,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于是将士们就心中有底了,能打胜就坚决打胜,打不胜跑路便是了。

    接近5万的大军,浩浩荡荡的继续向东行进,目标是敌人重兵集结的春川。

    行走在一片广袤的平原上,虽然在这样的地方不会出现敌人的埋伏,但毛文龙依旧保持着最高的警惕,大军全军压上,三十里一休息,五十里就下营,力求谨慎再谨慎。反正是平原宽阔,干脆就摒弃了行进中的一字长蛇阵,改为一个又一个方阵,向春川碾压过去。这样的阵型虽然笨重,但是却可以随时战斗。现在毛文龙谨慎的要命。

    这也不怪他,因为他不知道叛军的战斗力如何,而他知道,这只新归附的复辽军的战斗力,和自己的老将士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一切以谨慎为要。

    端坐在春川城头的江原道留守,潇洒的煽动着手中的日本高档折扇,轻松惬意而且充满了胜利的信心。

    望着严阵以待以逸待劳的七万大军十万民夫,排着严整的队形从城墙下一直铺向天边,江原道留守心中充满了豪情。

    毛文龙进攻自己的根基,这样的军情早已经汇报到他的面前,于是他便做了最紧急的安排,也是最稳妥的安排。调集了江原道现在能调集的所有人马,在这里,打一场主场战役,以七万大军,十万民夫的绝对优势,背靠春川高大的城墙,对阵毛文龙的五万敌军。

    在这里进行战斗,自己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胜利已经是十拿9稳。只要在这里歼灭明朝支持李倧的援军,将整个不利的局面再翻转回来,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一旦新朝确立,凭借着这次的军功,自己进入议政院也是十拿9稳。

    幻想着自己即将成为万万人之上,那样的风光境况,越想越是心旷神怡,一股豪气再次在心中勃发。

    正在这个时候,西面的天际,传来了隆隆的绵绵不绝的闷雷一样的声音,一股尘土由淡变浓,最后是遮天蔽日,笼罩了整个西面的大地天空——毛文龙的复辽军来了。

第913章 敌我对比() 
严阵以待的朝鲜军队,随着复辽军的到来,排在城下的叛军开始发出一阵阵嗡嗡的交头接耳,原本寂静无声的军阵开始变得浮动起来。而十几万人的交头接耳那声音简直就巨大无比,而人就是这样,越说越顺,声音也越来越大,最终整个大阵比开戏前的戏院还热闹,但这和家常不同,因为这里是战阵,传播的都是恐惧,因此,大阵就被惶恐不安所笼罩了。

    未战而军心先怯,这是兵家大忌。

    留守不由得皱眉,对着身边唯唯诺诺的兵马节度使呵斥:“你是怎么带的兵,临阵慌乱成何体统?去,杀几个惶恐而乱军心者,以儆效尤。”

    朝鲜是小中华,学全了大明的一切东西,包括以文治武,以文抑武,包括轻蔑将士。文官杀几个小兵和玩似的,尤其是这个时候,这里最高的文官长官留守大人下令杀几个小兵以儆效尤,那更是和吹口气一样轻松加自如。

    这个兵马节制使亲自抄刀,带着一群亲兵冲进队伍里,不由分说,拽出近百个兵丁民夫,就在阵前,如砍瓜切菜一样斩首。兵马节度使高举着血淋淋的钢刀,对着大阵声嘶力竭的高呼:“两军对阵,喧哗者斩,怠慢者斩,站姿不直者斩,惶恐者斩,萎缩不前者斩,、、、、、”一声声斩杀的将令传出,本来就是百姓的所谓士兵,并没有因为这严苛的将令而振奋,反倒更为这严苛的将令所恐惧,虽然没有人再敢发声,但一个个已经两股战栗瑟瑟发抖了,原本还有的一点士气,这时候更加低落了。

    毛文龙的大军在叛军的面前停住,毛文龙和众将看着春川城前那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边的敌人大阵,真的是一阵阵迷糊。

    说实在话,自从毛文龙出道以来,面对强悍的建奴,最多也就是几千,那人数规模什么时候如此浩大过?今天他算是彻底的开了眼了。

    行军而来,结果对面就摆开了堂堂之阵,这就叫以逸待劳啊,这下,自己先就吃了大亏了。

    再看敌人的阵型紧密厚实,而且背靠城墙,简直就是无后顾之忧,一旦自己突入,不但会被敌人层层包围,还会受到城上投石车和炮火的攻击。

    当然敌人的弱点是那些民夫,其实只要攻击他们,就可以动摇敌人的阵脚,还有一丝取胜的希望。

    但结果敌人也看到了这个弱点,将民夫这个未来的后备军炮灰,直接包裹在了大阵中间,自己要想冲击他们,必须要先敲开叛军的坚硬外壳,结果等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敲开叛军的外壳,自己也就成了强弩之末了。随着体力和战斗力的降低,自己和那些养精蓄锐的民夫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至于自己干脆扎营休整,然后明日再战,这个想法在这个时候,简直就是玩笑。

    战争不是一方面的一厢情愿,就是双方犯拧。自己一旦后退扎营,那就等于是给敌人进攻的机会,自己是忙着扎营啊,还是仓促迎敌?那就是一个一败涂地啊。

    面对这样的局面,毛文龙认为自己是老虎碰到刺猬,简直就是无从下口,进退两难了。

    “看来,朝鲜人中有能人啊。”毛龙不得不痛苦的感叹。敌人中有能人,对自己是绝对不利的,看来自己对朝鲜的情报收集,还是不详细呀,早知道有这样的能人,早就应该派出暗杀组,杀了他们。

    正在毛文龙两难的时候,刘氏兄弟最小的刘兴贤,这个小年轻,虽然平时沉默寡言,这时候却慢条斯理的道:“大帅请看,敌人的阵势虽然严密齐整,但其中却是有着巨大的弱点。”

    毛文龙就扭头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